游戏害了多少青少年玩游戏的危害,国家为什么不管

  该死的网络游戏,不知害了多少人,这个祸国秧民的产业,为什么国家不管管呢?这样一个产业和毒品有什么区别啊,多少学生因为游戏不原上学,多少年轻人因为游戏不原上班,开发游戏又浪费多少人力和财力。国家真的管管啊。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当年被传奇害搞得晚上通宵,上课睡觉??
  dota  
  未打过不知好事坏事?  
  她给了多少人工作的机会,她给了国家多大的财富,她让多少人远离犯罪。  
  国家是以此淘汰些脑残...  
  国家需要的人才多呢,何必要浪费在这个无用的产业上,比如中国的军工科技上,如果在军事这方面强大,现在的国际形式就不会出现U型包围了。
  不打游戏 耍什么啊?  那个个上网吧还不是通宵达旦地看黄色片?  到处是精液,你以为人身体不受伤啊?
  作为一个从业者,我要说有利有弊  
  我也喜欢网络游戏勒 。。哎。不过祸国殃民。真的没发现。
  可以这样说%90的学生,见了游戏就忘了学习,但有些在父母或家人干扰下,不会沉迷游戏。我那小孩17岁了,还是天天玩游戏,现得眼睛都500度,管是管不了了,家里不让他玩,他就去网吧,时常深夜1-2点回家,我很头痛啊
  该死的夜总会害了多少人,该死的违禁药品害了多少人,该死的食品安全问题害了多少人,该死的环境污染害了多少人,该死的贪官害了多少人,该死的豆腐渣工程害了多少人。。。。国家样样都管,你当国家是神啊。存在就是合理,楼主想太多了。
  你说的这些都是在夜幕下进行的,国家都管了啊
  5555555
  回复第12楼,@cbihaah131  你说的这些都是在夜幕下进行的,国家都管了啊  --------------------------  烟草工业呢?
别说国家印刷
吸烟有害健康就是管了。
国家也在每个游戏上都写
沉迷游戏伤身了  
  国家有关部门难道看不见国内网友的呼声吗?现在的学生都被网络游戏给毁啦。
  不简城里还是乡下,没有我们80后那一代上学放学好玩,家里不管,作业做好可劲的野,现在的小学生作业太多,放学后基本没时间玩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强烈要求国家禁止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1:36:50&)
80字(1766/6)
( 11:22:36)
( 05:16:28)
( 13:23:14)
( 12:09:48)
33字(32/0)
( 11:48:57)
39字(24/0)
( 11:42:50)
29字(142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我的图书馆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而导致无心向学、荒废学业、引发犯罪甚至猝死于游戏过程中等报道常见于媒体,业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原因,认识其造成的危害,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玩电子游戏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1%,其中83%的人喜欢玩,3%的人成瘾。吸引青少年学生玩电子游戏的原因很多,使他们沉湎其中的原因主要以下几方面。
1、心理因素
电子游戏成瘾,从心理学来解释,首先是阳性强化作用,即行为后果有明显的“正性奖励作用”,使行为获益,从而使该行为的频率增加。操作游戏中的角色和情景获得好的成绩,得到某种奖励,或物质或金钱等的替代品,行为的后果以直接的物质利益的形式得到体现;精神上的胜利感,战胜对手的满足,潜意识的攻击本能得到象征性的释放;在游戏中的成功,使他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和体验。这些物质的、心理的、情绪水平的强化作用,使游戏行为进一步增加。  
阳性强化在电子游戏成瘾的初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当电子游戏成瘾后,对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受损。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常使他们感到自己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力,摆脱这一状况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电子游戏中。把玩电子游戏进一步发展成为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唯一手段,这就是阴性强化作用。这种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致使电子游戏成为具有高度成瘾倾向的活动。  
电子游戏大都有引人入胜的画面、音响效果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电子游戏的更大魅力在于它具有交互性,玩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操作,干预和改变游戏的进程或结果,从中体验到在现实社会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和智慧,得到在现实社会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及社会肯定,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2、社会因素
青少年学生的父母望子成龙,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而能提供给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娱乐场所太少,他们往往就会从电子游戏中去寻求释放,因为电子游戏具有易上手、趣味性强等特点,成为他们释放压力、舒缓紧张神经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父母为他安排了一切,他们只需要沿着父母铺好的路走,即使有的充满了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但父母也要将他拉到为他铺好的路上来,他们就在这条完全不知道终点的路走下去。对前途的迷茫使他们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的茫然和畏惧,没有一个足以让人奋发的理想,没有一个可以自律的动力,使他们只有在电子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才能找到自我,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校同学之间竞争激烈,缺少与伙伴间的协作,在家里与父母沟通交流很少,而玩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也是日常的话题之一,因此他们会把玩电子游戏作为摆脱孤独、寻求伙伴的重要手段。
3、其它因素
许多网络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青少年对网络游戏产品的注意力,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在游戏中增加砍杀、枪战的暴力血腥内容,进行了一些鼓动性引导,比如宣扬玩网络游戏可以成为“职业玩家”,能够获取很高的报酬等,诱使更多青少年“投身”网络游戏。&&
二、沉湎游戏,有害无利
适度地玩电子游戏可以训练人的手脑配合能力,起到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的作用;可以激发钻研、创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但是,青少年学生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沉湎于电子游戏会带来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伤害,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等。
1、有损身体健康
一些医务专家认为,长期沉湎刺激性的电子游戏,长时间高度紧张,很可能导致“超限抑制”现象,使其电脑以外的“兴奋灶”减少,会对周围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增加眼睛的负担,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2、易造成心理异常
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果沉湎于电子游戏,更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减少人际间交流,因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的孤僻,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同时在电子游戏中,充斥其间的大多是带有暴力倾向和破坏性质的游戏规则与画面,打打杀杀的激烈场面让玩游戏的学生们感到无比的刺激与兴奋,长期玩这些内容的游戏极易使他们的性格感染上凶狠与残酷的色彩,出现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情绪低落、志趣丧失、烦躁焦虑不安、精神萎靡,丧失人际交往能力,行为异常等。一些带有色情倾向的游戏内容则更是严重地玷污了孩子们的心灵。
3、模糊道德认知
网络游戏内容多是“攻击、战斗、凶杀”,青少年长期在虚拟环境中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识,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不同,认为伤害别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以残忍手段进行盗窃、欺诈,直至施暴犯罪。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4、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许多青少年学生痴迷于电子游戏,满脑子都是游戏中的升级、“装备”、“秘籍”, 不仅耗费所有的课余时间,而且开始厌恶现实中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普遍下降,直至逃课、逃学,有的甚至辍学。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减少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要减少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只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优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1、家长们要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子游戏,追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长的疏于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晨报》日发表的调研报告中显示:近一半(49%)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电脑游戏,27%的家长对孩人玩电脑游戏不管不问,19%的家长虽知道孩子玩电脑游戏,但不知游戏的内容。另有54%的学生对家长隐瞒了自己玩游戏机的情况。许多家长在孩子用电脑的过程中,情况不明、管理不严、方法不当。为预防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家长们应该采取正确引导和积极预防的方法。
首先,要端正认识。纠正“我的孩子从不玩电脑游戏”、“孩子适当的玩玩游戏没什么问题”、“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没时间玩电脑游戏和上网”等错误的认识,认识沉湎于电脑游戏的危害性。
其次,要注意孩子上瘾的警告信号。即孩子出现过度疲劳、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们疏远、不服从和反抗等。
最后,要干预上瘾的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统一战线,否则孩子会寻求中立或亲近一方的支持,甚至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为他摆脱监督寻找机会;不要指责孩子,要让孩子切实感到你的关心,这种关心不是专门针对他玩电子游戏,而是为他整个生活和学习考虑的;和孩子交换意见,并针对他的问题和他一起制定一个使用电脑的计划;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房间,而应摆在一个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利于降低孩子玩游戏的频率和时间;鼓励孩子参加其他活动,填补孩子的空余时间,用现实中有趣的活动来替代电子游戏;如果家长和孩子很难平心静气地在一起制定方案,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外界的帮助,如相应的治疗机构和心理医生,他们都会给予更专业、更有效的指导。
2、学校要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
&&& 解决学生沉湎电子游戏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堵的办法,更好的思路应该是疏。不同的学校针对各自的情况可以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
  第一、要向学生讲清道理,从思想上进行疏导。教师要摸透学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原因,讲清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沉湎电子游戏对身心的危害及对学习的影响。教育学生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让学生意识到今后的命运与现在的作为密切相关,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紧迫感、危机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便树立起改变这一不良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闲暇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培养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
  第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任务,把抓学生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学校的团组织、学生会及各班要统筹安排,把正课时间、课余时间甚至休息日充分利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开展各类专题竞赛,根据不同兴趣成立多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把那些沉湎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吸引过来,而且还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
第三、应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沉湎电子游戏这一不良行为。单纯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的约束是切实有效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就制止学生沉湎电子于游戏问题订出规章制度,也可以纳入学生操行评定当中。作为教育者,对于违章学生,教师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适当的处罚(非经济性罚款);同时,又要抱着育人的目的,避免对学生进行恶意的斥责、打击与体罚。
3、全社会要重视沉湎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危害,采取相应措施,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政府应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加速少年宫、科技馆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严格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管理,禁止示成年学生进入,因为仍有许多网吧违反国家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且超长时间营业,让孩子避开了学校、家长的有效监控,给青少年提供了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机会”,要彻底清除关闭学校周围的非法游戏厅。
&[参考文献]
[1]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林臻.你骗不了我――数字少年行为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
馆藏&5000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玩游戏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