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自主游戏活动自愿的,有是有规则的活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销量:892件
0.350.36销量:2928件
2.692.80销量:1759件
最新园所新闻查看: 3758|回复: 4
浅谈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浅谈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能更充分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游戏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和感知生活的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创造符合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幼儿园生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生活,获取知识。充分认识、提升游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 ,身心发展,健康
一 、 游戏的定义
1、 游戏是自愿的活动
& &“自愿”属于动机的范畴。动机是推动人活动的心理力量,是人活动的目的。从动机产生的来源看,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而外部动机则相反,是指活动本身是应他人的要求引起的。游戏是一种自愿的行动,也即游戏的动机是内部动机,是游戏者内在的一种需要。
2、 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
& & 游戏是社会的产物。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都受到社会的、地理的、文化的、习俗的影响。所有的游戏在某种意义上都表征着社会生活,但游戏本身却不是日常生活。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仍然是其“象征性的生活”而非吃饭睡觉等真实生活。
& & 游戏的虚拟性或非真实性在学前儿童的游戏中尤为明显。真正的游戏也是在儿童能够将真实的情景当成想象的情景时产生的。同时,儿童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思维能力也是在游戏中逐渐提高的。
3、 游戏包含着丰富的快乐体验
& & 乐趣是游戏必须具备的品质,是游戏的元功能。快乐体验是游戏真正的魅力所在。
游戏的乐趣体验有以下几种成分:
(1)兴趣性体验。这是一种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是一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2)自主性体验。这是一种由游戏活动能够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引起的主观体验,即“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或“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体验。
(3)愉悦性体验。这是在轻松的活动过程中由嬉戏、玩笑引起的心理快感。
(4)活动性体验。这是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生理快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例如,外出活动可以有效地解除我们因长时间坐着不动而产生的精神困顿,获得来自本体的活动快感。
(5)成就感或胜任感体验。这是一种验证自己能力的乐趣体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可以增强游戏者的信心和继续挑战的意愿。任务与游戏者能力之间的合适差距是游戏者产生胜任感体验的关键所在。成就感体验往往伴随着紧张的心理,好的游戏总是把游戏者置于失败的危险中却不让他失败。
4、 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 & 游戏规则是游戏者在游戏中关于动作和语言的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各种行为的规定。根据规则的性质,可以将游戏规则分为外显规则和内隐规则两种。外显规则是外在的游戏规则,主要是关于游戏方法的规定。外显规则一般是约定俗成的。游戏时,外显规则的建立或修改必须得到所有参加者的理解和同意,游戏才能正常进行。
& & 游戏的内隐规则与外显规则同样具有限制和约束作用。
& & 规则是社会的产物。规则游戏是游戏的高级形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基础上。婴幼儿最初的感觉运动游戏,主要通过重复简单动作或运动获得快感。这种初级游戏阶段的游戏并无规则可言。幼儿游戏的规则性水平是伴随着其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步具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将逐渐增长,并稳定在较高水平上。规则游戏也将从此伴随人的一生。
二、 游戏的特征
1、 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中常常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或减少,这种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最大的乐趣。自发的行为往往是趋乐的,机体的需要状态随时促使其为满足需要而运动,以求舒适、安全、快感,符合快乐的原则,儿童在游戏中因为满足需要而获得快乐;他们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游戏中儿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担心游戏以外的任何奖惩,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儿童是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处于身体的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带给儿童快乐的享受。当游戏创造的快乐成为一种必需,对游戏的需要也就变得急切。& &
2、 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非强制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同伴等。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的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儿童的现实世界是属于成人的,他们由于不成熟而出现的稚拙而滑稽可笑的行为,只存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世界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在游戏中将现实难以实现的愿望,降低到实际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宰儿童自己的世界,而不受别人的支配。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3、 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地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是一种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游戏中不注重结果,它与物质生活无关,游戏不带功利的性质和生产的性质。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想象来创造性地整合和表现周围生活。儿童可以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暂时抛弃。这种虚构的,不真实的情境,给游戏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种神秘而充满幻想的、虚构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使儿童在萦绕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中,“神神秘秘”、“非同寻常”地去玩耍。 
4、 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不管是行为方面的规则还是游戏本身的规则,一旦规则被违背或破坏,都会影响游戏的有序开展。此外,游戏的发生地点和时间也有别于“平常”生活,一旦游戏发生,儿童就生活在游戏的世界里,而当游戏一旦结束,他们会立即回到现实,等到下次游戏开始时,他们可以将上次的游戏重复进行。
三、 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1、 游戏无外强加的目的
游戏的愉悦性正是源自于它不受外部强制目的的控制。儿童在游戏时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而对于活动的结果似乎不很理会。
2、 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作为每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是有目的的,这一目的是指游戏活动本身的结果。它可以用游戏的手段来解释。而作为整体的游戏,是没有目的的,这没有目的是指没有游戏之外的强制性要求。正是这一内在动机强化了手段,淡化了目的,强化了游戏的过程,使游戏的结果变得无关紧要。所以说,游戏是过程重于结果,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3、 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的基本手段
& & 例一:我们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如果只是教师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水果,孩子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感到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法,做买卖水果的游戏, 让幼儿边买卖水果边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能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所有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 都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活动室便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课后孩子记忆牢固。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复习巩固了概念, 发展和锻炼了幼儿立刻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学习。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演爸爸开车去上班,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爷爷给小宝宝讲故事,奶奶扫院子,也可以扮演老师讲课等中多角色。让孩子从中学习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应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角色扮演中幼儿不仅在游戏中获得欢乐,还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4、 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 例如: 《小熊请客》的故事,幼 儿可模仿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 小猫咪和小花狗、小公鸡的幼儿, 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 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熟记作品中的语言,富有创造 性地、生动逼真地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和表情,这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另外可通过玩积木游戏,使幼儿动脑筋、想办法,以达到自已 想象中所需要的形体,为了使建造的物体美观、牢固而不倒塌,在堆积时还要考虑到匀称平衡等问题,做到手脑并用。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使幼儿增加了了解各种物体的知识面,还逐渐培养了做事认真、乐于动手动脑,失败不气馁、 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5、 游戏对于增强幼儿体力, 培养优良品质,对美的感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 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 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 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通过以上几点说明游戏的独特特征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6、 游戏可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
在剪纸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握笔、用剪刀的技能;在玩球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排球、接球的技能;在区域游戏娃娃家的活动中,幼儿帮布娃娃穿衣服,可以锻炼扣纽扣、拉拉链的技能等等。
7、 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运动将保证幼儿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幼儿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活动的协调性上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实现。
& & 教师可以组织如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走跑跑交替运动等,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并使动作趋于协调。剪纸、泥工、折纸、绘画、编织、演奏、搭积木、插片、打弹子、翻绳等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及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当教师提供了这些游戏内容,幼儿便可根具自己的运动能力去选择游戏的内容,并在游戏中发展运动的能力。这样两者相辅相成,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8、 游戏对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
1、 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 &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幼儿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为幼儿提供充足、宽裕的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地去玩去活动。在家,家长可利用幼儿在家里的充足时间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在园,教师可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的十几分钟至三十分钟的时间与幼儿共同参与幼儿园为他们准备的室内或室外的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及其它环节的零碎时间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如:晨间游戏:踩高跷、风火轮、投沙包、趣味跳绳等;音乐游戏:小兔和狼、小老鼠和泡泡糖、小兔捉迷藏等;体育游戏:追泡泡、过小桥、跳房子等;民间游戏:跳皮筋、跳竹竿、踢毽子等;角色游戏:老鼠夹、老鹰抓小鸡、捕鱼等;徒手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踩影子、三个字等等。
& & 对于学前的幼儿,根据他们的年龄不同,开展游戏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例如: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较短,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游戏活动;相反,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长,相对于他们进行游戏的时间就会缩短,但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应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
2、为幼儿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常规就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不适宜的行为或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游戏常规的建立不是对幼儿游戏的限制和束缚,而是在于更好地培养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游戏行为的习惯,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顺利地进行。合理的游戏常规也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一种保障。
幼儿游戏的常规一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护玩具,不随便破坏玩具。
& & 在幼儿园里的玩具是供全体小朋友使用和玩耍的,幼儿在游戏时应爱护和不随便破坏玩具。
(2)共享玩具,不霸占和争抢玩具。
& & 玩具是大家的,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可以交流或交换玩等。若幼儿在争取不到自己想玩的玩具时,不能抢夺别人的玩具;在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同样也不能霸占或将它悄悄的带回家。
(3)学会物归原处。
& & 在孩子不想玩或游戏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幼儿玩完的玩具不能随便乱放,应物归原处,从哪里取来的,再放回到哪里,以便其他幼儿的使用和玩耍。在收拾玩具时,对于年龄小的、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教师可以协助其完成;对于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
(4)和平相处,不干涉他人。
& & 在孩子们共同的游戏活动中,对于孩子们喜爱的角色都会争先恐后的参与,教师应指导他们学会等待、轮流进行游戏。如:孩子们在玩《老鼠夹》的游戏时,一部分幼儿扮演老鼠,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老鼠夹。扮演老鼠夹的孩子在原地不动,而小老鼠的扮演者可以随意地活动,钻来钻去。因此,大部分幼儿就喜欢扮演小老鼠。为满足孩子的愿望,在进行几轮游戏后可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 & 对别人的游戏成果,如搭建的作品要珍惜,不能捣乱、毁坏或干涉影响他人。如:在幼儿玩建构积木游戏时,有的幼儿插的非常形象而漂亮,而有的幼儿插的一般;当搭建成功的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兴奋、高兴时,常有幼儿满不在乎地从别人的建构物上跳来跳去,或晃倒或直接用手去推到别人的建构作品。这时,教师应予以合理有效的制止。
3、 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 & 游戏活动中,凡是需要使用的运动器材和辅助材料,教师都应和幼儿一起来完成搬运、摆放和收拾的工作。如:游戏时,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将活动中所需要用到的运动器材和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幼儿按照活动的具体要求亲自摆放;活动结束时,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将他们收拾和集中起来,搬回到收藏室。在这期间,幼儿会十分乐意、积极地参与这类活动,因为这既是显示了自己的体能,也为集体出了力。
& & 在参与活动器材的搬运、摆放与收拾时,因幼儿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而宜。例如:对于较小年龄的幼儿,教师应逐渐指导他们学习搬运、摆放和收拾一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安全性较高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器材,并协助他们完成;对于较重、较大或搬运中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器材,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应亲自搬运和摆放。
4、 把幼儿成为游戏的资源
& & 幼儿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是各具特色。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及不同的幼儿在游戏兴趣和需求方面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幼儿又善于模仿、想象和创造,因此,要把幼儿作为一种游戏的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
如:教师与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变魔术游戏,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通过讨论、商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有:变脸、谁不见了、我是魔术师、神奇的魔棒等。让幼儿积极的投身于游戏,这不仅提高和发展了他们的体能,同时还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愉悦。
& & 总之,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可“教”很多东西,包括游戏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教”。在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职责。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指导游戏的教育于实施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三岁只六岁的幼儿正处于体能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学习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幼师的题目,求答案一、单选题(30分)1、幼儿往往“为游戏而游戏”,而没有其他工具性目的,这反应了游戏的什么特征?()A.自主自愿性B.娱乐性C.假象性2、幼儿游戏最原始的品质是:()A.自主自愿性B.娱乐性C.假象性3、从社会性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下列游戏中严格来说不属于游戏行为的是:()A.袖手旁观的行为B.单独的游戏C.平行的游戏D.联合游戏4、皮亚杰认为,3-5岁是()的高峰期。A.象征性游戏B.结构性游戏C.规则游戏5、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体育游戏6、幼儿园的主导游戏是:()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体育游戏7、下列哪种游戏对发展幼儿感知、体验物体的数、量、形、体等特征有突出的作用?()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8、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规则游戏9、幼儿扮演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体育游戏10、下列哪种游戏的规则比较内隐、多元化?()A.角色游戏B.智力游戏C.体育游戏二、判断题(30分)1、( )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合作游戏是最高水平的游戏。对
错2、(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就在于创造性游戏没有规则,而规则游戏是有明显规则的。对
错3、( )表演游戏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对
错4、( )幼儿在游戏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比单纯完成任务时专注力会更持久。对
错5、( )游戏是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对
错6、(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因此,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对
错7、(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开展游戏的,因此两者并没有区别。对
错8、( )创造性游戏反应的经验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而规则游戏所运用的经验则是已经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经验。对
错9、( )目的性游戏是“为游戏而游戏”,因此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对
错10、( )“为教学而游戏”的游戏其规则、玩法、过程等通常由老师确定。对
错三、论述题(40分)1、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针对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OXOXO小班的孩子一般是3--4岁,这是的幼儿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一般都是独自玩耍,很少与他人有游戏中的交流,这是作为幼师,应该注意给幼儿的玩具每样都要多预备一些,这个时候他们对物品的占有欲还很强,不会与他人分享。但老师在与他人的合作方面应该对幼儿多加引导。中班的孩子是4--5岁,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理解合作与分工,但是对一些游戏中规则仍然不熟悉,经常为了一个角色而发生争吵,因为游戏可以使他们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不了的事,教师应该对此辅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大班幼儿一般是5--6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游戏的结果很在意,较喜欢竞争性的游戏,在游戏中喜欢攀比,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完全认识到规则的存在,老师应引导孩子们追求现实,不要为了游戏而夸大其词。
为您推荐:
性格!穿上特定衣服!
扫描下载二维码创新“游戏规则”让体育活动更精彩_参考网
创新“游戏规则”让体育活动更精彩
周黎摘 要: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的主要内容,是由走、跑、跳、投等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有情节的体育活动和有很强的游戏规则。在平时的体育游戏中常发现有的幼儿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可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使游戏无法进行。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有意识地进行规则游戏,可让幼儿通过规则游戏从中体验到要和大家协调一致,不被群体抛弃,应该相互尊重、控制住自己不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各种规则,同时,游戏的规则可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关键词: 游戏规则 体育活动 创新“规则”是任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是与幼儿每天生活紧密联系的,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快乐发展息息相关的。我园的特色课程就是体育教学,结合园本实际,创新开展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面我就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阐述自己的观点:一、给孩子适当的“小空间”我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幼儿违反规则并非有意行为,而是因为他们对那些由成人定的规矩并不十分明了,或者是因为太兴奋而忘了遵守。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像是被老师“圈养”的动物。究其原因,是担心出现安全问题。常听到一些老师说:“不能带孩子出去玩,这太不安全了。”一些老师说:“到教室外面做游戏,纪律不好维持,孩子太难管了。”我认为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放养和圈养之间。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偶尔出去,他们会像脱了缰的野马,难以管束。因此,要不定期地将孩子从人造的小空间里解救出来,适时多带孩子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体验游戏的快乐。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游戏的玩法和材料提出新的要求,这时老师如果不尊重他们的愿望,势必会使他们失去对游戏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前提,没有了“兴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就没有了积极的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如游戏“小小侦察兵”,教师设计一张“铁丝网”,让幼儿讨论“侦察兵”如何前进,才能又快又安全地到达营地,有的幼儿说:“如果铁丝网有电,就不能碰着。”有的幼儿说:“侦察兵要扒着前进,才不被敌人发现。”由于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游戏过程无一人违反规则,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于游戏中,被游戏的秩序、情境吸引,在一种高度忘我的状态中发展自己。三、选择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内在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有一种内在的规则约束力,它不是靠老师的说教实现的。例如游戏“滚车轮”,要求4人一组,每人当“小司机”,将汽车轮子绕着“小树林”向前推进,规则是车轮不能压着“小树”,也不能驶向别的车道,第一名“小司机”必须“驾驶”完全程,第二名“小司机”才能“启程”。游戏的主要材料是汽车轮子,幼儿对扮演“汽车司机”滚动汽车轮子非常感兴趣。在游戏进行之前教师请幼儿演示,交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幼儿非常投入游戏,并在游戏中自觉地遵守规则。四、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在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时不喜欢重复单一的说规则,你们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而是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游戏化、多样化的说教。经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我们尝试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练习“左右分队走”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利用这首儿歌提醒幼儿在走队的时候要照顾整体遵守规则。又如玩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玩起来他们会非常投入而忘记规则,于是我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划滑梯,排好队慢慢上,你先我后不拥挤。”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很快记住规则。五、竞赛式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让幼儿知道在竞赛中不仅要速度快,更不能违反规则。让幼儿注意遵守规则,控制自己的违规行为,使他们知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遵守规则。如:游戏套圈快跑。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起跑线上,老师的哨声响后出发,跑至中点,将圈从头上套下,在往前面跑到终点,拿一朵小花往回跑拍下一位小朋友的手,哪队先完成任务哪队就赢。在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守每一项规则,否则就要重新跑,小朋友都希望自己的队获胜,因此都会遵守规则。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游戏规则也是多样的,基于礼河幼儿园的特色就是体育教学,我园创新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将规则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但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反复引导,创新游戏规则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使游戏规则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秀润.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学前教育研究,2000(3):59.[2]杨丽珠.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早期教育,2005.[3]刘慧.规则与幼儿的发展.早期教育,2001.[4]王庆文.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早期教育,2003.
2016年93期
考试周刊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