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海难猴王特殊能力里出现这样的环境,这环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饥荒环境周期行为等游戏机制说明
《饥荒》环境周期行为等各种游戏机制,各位玩家都清楚了解吗?这里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饥荒》环境周期行为等游戏机制说明,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在饥荒游戏中的一天折合现实的八分钟(在右上角时间表里分为16格,一格30秒)并分为白天、傍晚、晚上三种状态。(在洞穴中仍有白天黑夜,只不过洞穴中不会显示右上角时间表) ——白天为黄色表示,白天中亮度足够,完全不需光源 白天中夜行性动物睡眠,日行性生物外出游荡 白天温度适中 红蘑菇会变为可采集状态,同时农场中作物开始生长 此时若采摘曼德拉草,曼德拉草会死亡。 ——傍晚为红色表示,亮度降低,不需光源也不会被查理(night monster)攻击 傍晚为白天和夜晚的过度,此时夜行性动物开始外出游荡,而日行性动物开始回到自己的住所,牛会向头牛靠拢,无住所或跟随玩家状态的猪人会惊慌四处乱跑寻找光源 傍晚温度开始下降,并造成全局范围内的5点每分钟的减精神效果 绿蘑菇会变为可采集状态 此时若采集曼德拉草,曼德拉草会变跟随玩家。 ——夜晚为深蓝表示,世界完全黑暗,需要光源以使角色免受查理(night monster)攻击 夜晚中夜行性动物外出游荡,日行性生物睡眠 牛群会剧团睡觉,此时可剃牛毛 若玩家周围有未飞走的鸟,鸟也会睡觉 若玩家长时间无光源照亮自身,则会受到来自查理的100点伤害和20点精神值的攻击 蓝蘑菇会变为可采集状态 此时若采集曼德拉草,曼德拉草会变跟随玩家,跟随玩家的曼德拉草会在进入白天的时候重新种下变为可采集状态。 ——注意在洞穴中虽然也存在日夜周期,不过与地面有些许不同。 不同生物白天、傍晚、夜晚的行动如下图。(未列入该表的生物行动不受日夜周期影响)
月圆周期为16天,每种月相为2天
其中满月时会发生许多特殊事件 1、未回猪窝的猪人会发狂变为疯猪 2、人物伍迪会变身 3、在月圆之夜在狗箱九个格子中各放一个蓝宝石(梦魇燃料),狗箱会变为冰狗箱(梦魇狗箱) 4、月圆之夜由于满月,晚上不需要照明 5、各色蘑菇有概率变为蘑菇树 6、花朵会变成恶魔花 7、猪人头和鱼人头会发光,砸坏掉梦魇燃料 8、鬼魂会从坟墓中出现 9、六眼飞鱼雕像上会长出大王花,六眼飞鱼也会出现(仅在地图中没有其他六眼飞鱼时)
梦魇周期特指洞穴二层--废墟里的世界状态变化,也就是常说的远古力量觉醒 废墟中的周期总长为600秒,分为40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为15秒 ——安全期(持续19-23时间段) 安全期无特殊背景音效,发光物周围有蓝色微光,各种暗影灯是关闭状态 ——警告期(持续4-6时间段) 在警告期,世界色调由蓝变灰,有特殊音效,远古雕像开始发光,各种暗影灯会些微打开并照亮周围区域 ——觉醒期(持续10-14时间段) 在觉醒期,地皮会发红光,背景音乐声音变大,远古雕像发光,有黑影从雕像眼和嘴中想歪散发,如果精神值过低,影怪回从中刷新。暗影灯会完全打开并发强光,照亮更大范围的区域,并在周围无视玩家精神值状况刷新影怪,在这个期间,地震发生更加频繁。猴子也会黑化 ——消退期(持续1-3时间段) 消退期和警告期相似,地皮变回原状,远古雕像发微光,与警告期不同的是消退期中暗影灯仍然完全打开,猴子也仍然是黑化状态 废墟中的梦魇周期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洞穴一层,在觉醒期,洞穴一层地面会发红光,部分地区出现裂缝,并在周围刷新影怪,觉醒期后影怪死亡而非消失
地震指的是洞穴中发生的矿石震落现象,矿石震落如果砸中生物会造成伤害,也会对围墙造成伤害 一般掉落(75%)石头,燧石稀有掉落(20%)金块,硝石十分稀有掉落(5%)红宝石,蓝宝石,大理石
地震会对洞穴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震发生前,猴子会回到自己的巢穴中,地震发生后,蜗牛会从巢穴中走出来采食矿石 地震的发生也使得原本不可再生的石头、燧石、硝石、大理石变得可以再生 闪电
闪电在降雨时发生,并随机降落在玩家周围,降落点会引燃可燃物,也会对生物造成伤害(10-15)。 使用雨伞可以避免被雷劈中,也可使用避雷针来保护四周的建筑、作物不被雷劈(两个屏幕范围,40单位距离),当避雷针被击中时会在几天内提供微量照明效果。 山羊也有着和避雷针同样的效果。 当玩家通过复活石复活、使用传送权杖、破坏远古祭坛时都会引发雷电并劈中自己,但是不会对玩家造成伤害 角色WX-78有着与避雷针同样效果的系统过载功能,当下雨时WX-78会受到伤害,当被闪电击中时,会造成-33精神值的效果同时获得50%移动速度提升、温度上升、身体照明效果并回复大量生命,效果持续一天左右。在避雷针和山羊周围或使用雨伞可以避免被雷劈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复活石复活、使用传送权杖、破坏远古祭坛来主动引发闪电击中自己以获得系统过载的效果。 降雨
降雨是游戏中的一种天气现象 降雨时会使玩家精神值降低、对WX-78造成伤害同时会使得物品变湿,潮湿的工具会变得容易脱手,潮湿的物品会使得玩家精神值快速下降,可通过雨伞避免此效果的发生。 降雨会使火把、篝火堆的燃烧速度会依据降雨程度而变快,各种火源的燃烧速度最快如下 木头火堆:250% 石头火堆:200% 火把:150% 降雨会使得农场中的作物生长速度最快提升到300%,蘑菇在降雨时会重新生长。 降雨在冬季会变为降雪,这意味着在预设中对降雨的调整也会影响降雪,降雪会使得玩家身体温度降低速度加快,但不会对WX-78造成伤害。 春季的降雨中也会小概率的发生青蛙雨事件,随青蛙雨降落的青蛙会随着度过天数的推移而增多,青蛙雨十分危险,因为青蛙会攻击靠得过近的玩家,并会团结对抗反击的玩家 行为
建造就是游戏中左侧建造栏中的功能,建造各类物品所需的科技如下 欲建造某种物品时,需在对应机器“旁边”“带足材料”进行解锁,解锁后可在其他地方建造 注1:图书管理员自带科技+1 注2:远古科技只能在远古科技旁建造,解锁后仍不能在其他地方建造 注3:科技和魔法为两条不同科技线,不要问问什么自己科学二级不能解锁魔法一级这种弱智问题
钓鱼是饥荒中获取食物的一种途径 要钓鱼首先要制造鱼竿
材料×2×2
准备好鱼竿后,你需要找到池塘(池塘周围会刷新青蛙和蚊子,请小心处理),装备鱼竿,然后进行钓鱼 等待鱼竿晃动后点击池塘收杆,即可钓到鱼,长时间不收杆鱼会跑掉 在洞穴二层可以钓 到鳗鱼,是做鳗 鱼 寿 司的主要材料 池塘中的鱼和蜂箱中的蜜蜂刷新类似,有一定的数量,连续钓鱼的话鱼会越来越少,最后导致钓鱼时间变长,鱼会缓慢回复数量,数量回复为3.33小时(游戏时间) 总之若想要靠钓鱼来获得食物,尽量在周围有三四个池塘的地方钓鱼以保证效率 这里注意鱼的保质期很短,生鱼只有三天保质期,所以不适合做长期储备粮 烹饪
烹饪是将食材经过加工做成食物的一个过程,一般来说,食物对人物各项属性的加成效果都比食材更优秀。饥荒游戏中有三种对食物加工的方式:火烤、晾肉干、锅煮 1、火烤 这种食材加工方式最为简单,直接将食材放在火源处烤,一般来说,肉类经过火烤以后会使其保质期变长,蔬菜水果类经过火烤后会使其保质期变短 像茄子、石榴、南瓜经火烤后能获得较大的收益,而像玉米则生吃的收益更大 2、晾干 晾干是通过将肉类放上晾肉架经一定时间后变为晾干后的肉干的一种食物加工方法,各种肉类的晾干所得物和所需时间如下图。 肉类晾干后能获得较高的饥饿、精神回复值,同时保质期大大加长,肉干类食物是储存食物的最好选择
3、锅煮 使用锅来将四个食材进行组合来做出不同的料理是饥荒游戏中极其重要的一点。 有些料理能通过较容易获得的食材来组合煮出高收益的料理 锅中已经煮好的料理如果不拿出来会慢慢腐烂,下雨时腐烂的速度会更快。 煮出的料理会根据所加的各种食材的保鲜度计算出料理的保鲜度。 所有料理都可以叠加40个。 建议使用shift+鼠标左键来快速将食材从背包移到锅中 种植
种植是使用农场使种子生长为水果蔬菜的一种游戏机制,除了浆果只能通过浆果丛获得以及胡萝卜可以从地面长出以外,其他水果和蔬菜只能通过农场种植得出,种子可以从天上落下的鸟处获得,特定的种子可以通过将特定蔬菜、水果喂给笼中鸟来获得。 种子可以种出对应食材的概率如图
农场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 低级农场的生长效率是高级农场的一半,生长20次后需重新施肥,高级农场生长30次后需重新施肥 只有在温度高于5度的白天作物才会生长,当温度高于28度时生长速度增加100%,当下雨时作物生长速度最高为300%(根据降雨量不同速度不同),两个效果可叠加,即是说最高作物生长速度为400% 以下几种物品可以充当肥料,使用肥料对农场里的作物施肥可以加速作物生长,同种肥料在高级农场中使用效果更佳
游戏中的睡眠分为动物和玩家两类 对于动物来说,睡眠是动物的一种生活机制,夜行生物白天睡觉(如兔人、蜘蛛),日行生物晚上睡觉(如猪人、牛),一般生物睡觉后会停止其他活动,同时也可能有其他互动可能(牛睡着时可以剃毛),有巢穴的动物会在昼夜交替时回到家中(参考日夜周期) 可以睡觉的动物也可以通过催眠吹针、催眠笛子、曼德拉来进行催眠使之强制进入睡眠状态 玩家的睡眠与动物的不同,玩家通过草卷、兔毛卷、帐篷、曼德拉进入睡眠时会使得时间向前跳跃以越过傍晚和夜晚,同时给予玩家大量的精神值回复(帐篷也会回血) 图书管理员Wickerbottom 因其失眠症而不能通过草卷、兔毛卷、帐篷睡觉,只能通过烤曼德拉和吃曼德拉进入睡眠状态
生长胡须是威尔逊和韦伯特有的一种机制,威尔逊和韦伯的胡须会根据时间增长而生长,并且可以通过剃刀刮下。 刮下威尔逊的胡须可以得到胡须毛发,可以用来制作替身人偶。而韦伯的胡须刮下时可以得到蜘蛛网,这个蜘蛛网与打蜘蛛掉落的蜘蛛网一样。 注:
1、如果玩家角色死亡并重生复活,胡须的生长状况会重置。 2、其他角色虽然面部有胡须,但是不能刮取 3、其他获得胡须毛发的方法有:黑化兔子、黑化兔子领主、黑化猴子、风滚草 4、剃胡须的举动会带来少量的精神值增长 胡须的生长时间及各阶段刮取获得量如图(上威尔逊下韦伯)
同时不同长度的胡须也会带来不同的保暖效果
注意保暖效果在夏季同样会造成温度快速上升 所以建议在冬季来临之前留长胡须,夏季勤剃胡须。 就威尔逊来说,因为威尔逊的胡须从无长到最大需要15天,所以也可以用威尔逊胡须的长度来估算冬季夏季的结束时间(冬夏默认时间16天) 角色
现在可供玩家选择的有11名角色(不含DLC),首次游戏的玩家只能选择Wilson来进行游戏,之后通过死亡后或使用恶魔机器来重置世界来计算存活天数以解锁其他角色(除了Wes、Maxwell、Webber)
1、所有角色的名字首字母都为W(除了Maxwell,虽然其在代码中写作Waxwell,本人认为Wawell指的是玩家所使用的,而Maxwell指的是使用非Waxwell以外的角色开始时对玩家说话的那位,即所有玩家可选角色都为W开头) 2、仍有从代码或图像中发现的官方未完善角色存在,他们分别是Wilton Wortox Winnie Wilbur Wallace Waverly Pyro,其中Pyro是著名steam游戏 Team Fortress 2中的角色,除此之外,未完善角色仍保留名字首字母为W的特点。 死亡
死亡是游戏中重要的一环。游戏中有两种方法获得经验来解锁角色,其一是通过恶魔机器重置世界来计算生存时间,另一个就是玩家完全死亡后计算生存时间。 玩家死亡时会掉落身上所有物品,若玩家佩戴红宝石项链,或地图上存在替身人偶或已激活的复活祭坛,则玩家会选择就近的方式进行复活。只有完全死亡会计算生存时间。 注:
1、当变身后的伍迪木头值归零时会死亡并原地复活变回伍迪状态 2、死亡复活后,生命值为50,精神值为全额的50%,饥饿值为全额的三分之二 3、当玩家在生存模式中死亡且无复活途径,则会计算生存时间并完全失去当前世界,当玩家在冒险模式中死亡,会退出冒险模式返回进入冒险模式时的状态,对生存模式无影响。 4、当玩家死亡复活后,玩家死亡地点会出现一具骷髅。
经验用来解锁新角色,在11个角色中可以通过经验解锁其中的8个。 玩家死亡后会计算生存天数,每活一天获得20点经验。 一次解锁所有可通过经验解锁的角色所需生存天数为96天。 只有生存模式会计算天数,冒险模式中的生存天数不会计算在内。 火
火在游戏中十分重要,它有着多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1、照明 有多种形式的光源可以提供照明效果,大多在照明栏里可以找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火把、火堆和篝火。其他各种燃烧中的物品也能发出光来照明,例如萤火虫、煮东西的锅等等。照明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夜晚精神值消耗和驱赶查理(Night Monster)。精神值低下的时候会出现鬼手来偷取火堆和篝火中的火焰,可以通过踩踏鬼手来驱赶它。 2、烤食物 火堆、篝火和照明星星可以用来烤熟食物,一般来说,烤熟的食物能获得更高的饥饿值和精神值回复,烤熟的肉可以避免吃生肉的精神减值。 3、取暖 火可以取暖,在火堆、篝火、照明星星以及燃烧的物品旁边可以提升体温,提升速度和火源的燃烧程度有关(热传递)。可以通过将保温石加热带在身上来延长冬季外出时间。 4、烧伤 火焰是危险的,除了火堆和篝火,玩家靠近燃烧的物品时会受到每秒8-12点的伤害(薇洛免疫火焰伤害),火焰会无规则的引燃周围可燃物品,玩家可以通过手持火把右键物品来点燃它们,砍伐燃烧后的树木会获得木炭,另一个获得木炭的方法是打死坎帕斯小偷。
耐久指物品、建筑的使用次数,耐久在物品上显示为百分比模式,按使用一次降低的百分比可以推算出物品的可使用次数。 有的建筑也拥有耐久,也即是拥有使用次数,比如帐篷可以使用六次,农场也需要在耐久消耗完后重新施肥才能继续使用。 不同的物品耐久消耗的方式不同: 武器工具类的耐久一般在攻击、使用时才会消耗(火腿棒的耐久按食物方式进行计算) 照明类和衣物帽子类在使用时按时间进行消耗 生存类建筑按使用次数进行消耗(陷阱在捕捉时消耗、帐篷在使用时消耗) 护甲类在吸收伤害时,按吸收百分比计算消耗耐久 护符类按其效果或按时间或按次数消耗耐久 法杖类书籍类按使用次数消耗耐久 角色特有类物品无限耐久 食物腐烂
几乎所有食物最终都将腐烂变为腐烂物 新鲜程度不同,回复的状态数值也不同
WX-78无视新鲜程度对效果的影响 图书管理员对不新鲜的食物更敏感,陈腐食物只回复1/3饥饿值和1/4生命值,变质的食物只回复1/6饥饿值,其他不变 一般来说,烤熟后的肉类腐烂更慢,烤熟后的蔬菜水果腐烂更快(玉米是特例) 放在地上的食物会以1.5倍速度腐烂,冰箱中的食物腐烂速度为0.5,温度低于零的冬季食物腐烂速度为0.75,被浸湿的食物腐烂速度加快30%,腐烂速度可叠加。 将食物在火上烤和锅中煮会恢复其已变质的新鲜程度的一半 曼德拉、高鸟蛋、犀牛角、巨鹿眼是不会腐烂的食物 在晾肉架和锅中的食物也会腐烂
冰冻的效果一般出现在冬季,如果温度够低,比如大降雨,其他季节也会出现冰冻。 当体温低于10度时,屏幕四周会出现冰冻提示效果,提醒玩家保持体温,如果体温继续下降,低于0度时玩家会受到每秒1.25血的冻伤效果,冻伤效果及冰冻提示效果会在体温上升后消失。 游戏中有以下几种防止冻伤的方法 1、火。 火堆、篝火、照明星星都能提供温度,也是最有效的提供温度的来源,提供温度的效率根据火源的燃烧程度有关,可通过添加燃料来提高篝火的温度。火把也能提升体温,不过由于其效果不明显,提升的体温有时比自然体温的降低还少,所以看起来和保暖衣物的效果类似,在野外通过将可燃物放于地下用火把点燃来获得短暂的低效的类似火堆的提升体温的效果。 2、保暖衣物。 冬季外出的保暖方法就是穿戴保暖的衣物,相比火来说,衣物能在装备时持续起作用,衣物与火的直接提升体温不同,衣物的作用是延缓体温的下降。 3、其他。 主要是保温石,保温石能储存热量,并在外部温度不同的时候进行热传递,因为其工作原理是热传递,所以不仅能在冬季用来保温,也可以在夏季用来降温。可以在火源旁提升保暖石温度,也可以在冰火堆及冰箱中降低保温石温度。 威尔逊和韦伯的胡须也能提供保温效果,具体效果见《胡须》 作用机制: 详细的可参考wiki,简单的说就是:玩家自身有一个体温,外界有一个环境温度,两者温度不同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玩家体温过高或过低就会受到伤害。火堆这种就是直接改变你周围的环境温度,而衣物这种就是改变在热传递中的系数,简单的说就是,原来光着身子体温需要100秒变成和环境温度一样,穿上衣服后就变成了200秒才变成环境温度,这已经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了,如果再听不懂,请为自己的智商充值。至于具体到几秒,这种问题我个人感觉真心的没必要,没有人会数秒去算,更何况环境温度在不断变化,衣物什么的各个保暖效果我把图搬来,不要问什么为什么上面说60秒保暖,我才30秒就冻上了?这种高级的问题了。
和其他游戏一样,玩家拥有生命值,当生命值低于0时玩家死亡。 玩家会在受到攻击、冻伤烧死时降低生命值,为了减少或防止生命值的降低,玩家可以穿戴护具、穿戴保温、降温衣物、工具来避免生命值降低 玩家可以通过食物、药膏以及生命项链等来回复生命。 建造一个替身人偶会扣除30点生命值上限但获得一次复活机会,替身人偶使用或摧毁后,生命上限会恢复 启用复活祭坛会获得一次复活机会,但不会扣除生命上限 饥饿值
正如游戏名称一样,需要吃食物来避免饥饿是游戏的重要内容,当玩家饥饿值降为0后,玩家会因为过度饥饿而持续每秒1.25的减少生命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饥饿值上限及不同的饥饿下降速度,饥饿值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下降,玩家需要经常通过吃食物来回复饥饿,不同的食物回复的饥饿也不同 在草卷、兔毛卷、帐篷中睡觉也会降低饥饿值,洞穴中的噬食者也会吸取玩家饥饿值 照明
照明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驱赶查理(夜魔night monster)和降低夜晚精神值降低速率。 照明也会吸引晚上无家可归的猪人靠近 地图
游戏中进入地图的快捷键是TAB。 地图是帮助玩家探索世界的工具,世界生成时,地图拥有黑色的迷雾遮盖,随着玩家的探索,黑雾将会被揭开,玩家可以通过观察地图来寻找回家的道理和探索资源。 淘气值
淘气值的作用是招来小偷--krampus。 小偷会有1%的概率掉落它的大袋子。小偷包防水防火,拥有14格空间,。 小偷的数量与天数有关,一般50天后小偷会一只或两只一起来,90天后会两只或三只一起来 淘气值是通过亲手杀死“无辜”的小动物来增加的,亲 手指自己动手杀死,并且不能使用像在背包中右键杀死蝴蝶这种手段。 同时淘气值会随时间降低,每八分之一天降低一点,所以要招来小偷需要“连续”的杀死小动物。 杀死不同小动物得到的淘气值如下。招来小偷所需的淘气值为31~50之间的随机数。 杀死六眼飞鱼可以立即招来小偷
小偷可以使用远程攻击手段来吸引小偷来攻击你,这时你可以远程放风筝杀死它或者冰杖不断冰冻打死它,或者干脆使用你的防具和武器迅速击杀它就可以了。 小偷因为其攻击力不低,且攻速很快,所以拥有很高的DPS,不过因为它生命值不高,只有200,所以站 撸迅速打死个人认为是个好方法
不可再生资源
以下几种是不可再生资源
精神值是与生命值、饥饿值一样十分重要的属性。 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精神值上限,同时自身精神值回复速度速率也有些许不同。 不同情况下的精神值增减情况如下图
精神值降低的时候,屏幕亮度也会随之降低,当精神值为零时,亮度会十分低 (≤ 100%) Mr.Skits 会出现(≤ 160) 黑暗之会出现眼睛 (≤ 60% ) 屏幕开始晃动(≤ 60%) 鬼影和鬼手开始出现 (≤ 130) 梦魇开始可见 (≤ 100) 能听到梦魇的声音(≤ 50% ) 兔子开始黑化,兔人变为胡须领主 (≤ 40% ) 出现低语声 (≤ 45% ) 角色接近疯狂,会出现头痛,屏幕周围出现黑框效果 (≤ 30) 角色手扶着头,梦魇开始攻击玩家 (≤ 30) 出现特殊音乐,屏幕亮度降低 (≤ 15%)
存档并不能使玩家在死亡后继续游戏。死亡会直接导致存档被删除。 防止自己死亡的方式是使用复活项链、复活祭坛、替身人偶等复活工具 正版存档位置: 云存储开启时: Windows:C:Program Files (x86)Steamuserdata{unique ID}{219740}remote Mac OS X:~/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Steam/userdata/{unique ID}/219740/remote/ Linux:~/.steam/steam/userdata/{unique ID}/219740/ SteamOS:/home/steam/.local/share/Steam/userdata/{unique ID}/219740/ 云存储关闭时 Windows:My DocumentKleiDoNotStarve Mac OS X“”~/Documents/Klei/DoNotStarve/save/ Linux“”~/.klei/DoNotStarve/ 存档位置的各文件的作用 profile:记录玩家经验和角色解锁状态 survival_(number):沙盒模式的存档 adventure_(number):冒险模式的存档 cave_(number):洞穴的存档 saveindex:选择存档处的信息 morgue:玩家死亡记录 湿度
湿度经常在降雨时出现 湿度35以上的时候穿衣也会造成精神值下降 同时,玩家湿度过高也会使玩家体温降低得更快 箱子、猪皮包、小偷包能防雨 玩家在下雨时可以在树下来减少湿度上升,也可以在火堆旁烤干自己。 不同的装备有不同的防水效果(西瓜帽会增加玩家湿度到33,但其仍然有防水效果)
湿度过高会导致玩家身上的物品有几率变湿 变湿的食物腐烂会加速30% 变湿的燃料燃烧效率会下降 变湿的工具和武器会有几率脱手 变湿的衣帽穿戴时会降低精神值 身上带着融化中的冰和冰帽、西瓜帽都会使湿度上升 高温
温度过高时和冰冻时同样会在屏幕周围出现红色边框,同时生命值会下降 可以使用冰火堆、冰帽、西瓜帽、寒冰护符、扇子、降温食物和保温石以及降温的衣物来降低自身温度。洞穴中比地面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 高温会使玩家周围的物品概率自燃,使用灭火器可以阻止自燃。 也可以在冒烟的时候用手扑灭
/Article//310771.html 19游戏网整理报道编辑为您推荐的相关文章前天,上海世博会倒计时300天之际,作为世博会互联网高级赞助商的腾讯公司通告,其世博项目中心所在的上海腾讯大厦正式投进使用。位于漕河泾地区的上海腾讯大厦,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2008年4月,腾讯签约世博会后,即以《血战之王》无装备强化,强制PK无牢狱流放、守卫追杀惩罚,为热衷PK的玩家提供最野性的生存环境。在游戏前期,玩家将体验到“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野蛮PVP玩法。赶快加入,开创你的杀戮传奇!《血战之王》野外PK怪物如何应对天梯卡组的各种变化,我相信对很多天梯玩家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6点建议。1、不要尝试去预测大环境的演替方向。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些大神们会拿出些什么新东西来。追溯到1月份,大家都觉得盗贼是游戏《梦幻西游》手游房屋风水怎么提升?如何增加房屋环境度?玩家建造的房屋是有风水属性的,对于新手玩家来讲,可能还不了解房屋风水和环境度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屋风水和环境度如何提升。【如何提高风水和环境度】想要提升房屋的风《梦幻西游》手游房屋系统家具环境度性价比一览。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环境度呢?下面是各类家具花费和环境度的性价比对比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选择最便宜的。
相关新手卡热门文章一周热门文章网络游戏排行榜《论正义的环境》
论正义的环境
作者:杨通进哲学研究 2006年09期一、问题的提出休谟曾经说过,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这就是说,正义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取的人为措施或设计”(休谟,1991年,第517页),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用来指导各种社会安排、以便使人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互利合作条款。正义是特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只有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正义的出现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这就是当代正义理论中所谓“正义之环境的学说”(doctrine of the circumstance of justice)。它涉及正义的理论预设、逻辑基础、本质属性和证明方法。关于“正义的环境”的理论首先是由休谟提出来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明确指出,休谟对正义的环境的“解释是特别明晰的”,他“对休谟特别详细的讨论并没有增加什么重要的东西”。(罗尔斯,1988年,第122页)在《道德原理探究》一书中,休谟认为:“平等或正义的规则完全依赖于人们所处的特殊状态和条件。它们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在于对它们的严格而一致的遵守对公众所产生的效用。反过来,如果人类的条件处在某种非常特别的情形下,如物产极端丰富或极端匮乏,人心异常温厚慈善或极端贪婪邪恶——这些条件使正义变得完全无用,你就可以因此而完全摧毁了它的本质,并中止它施加于人类的义务。”假如人类与一种在体力和智力方面都不如人类、且对人类毫无反抗能力的其他生物或外星人生活在一起,那么,“在这样一种不平等的联盟中,正义和财产权不仅毫无用处,也无立足之地”。(休谟,1999年,第17、19页)罗尔斯把休谟确定的上述环境概括为三条:中等的稀缺,中等的自私,相对的平等。用罗尔斯自己的话来说:首先,存在着使人类的合作有可能和有必要的客观环境。这样我们假定,众多的个人同时在一个确定的地理区域内生存。其次,他们的身体和精神能力大致相似,或无论如何,他们的能力是可比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压倒其他所有人。他们是易受攻击的,每个人的计划都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合力的阻止。最后,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一种中等程度的匮乏。为简化起见,我常常强调客观环境中的中等匮乏条件,强调主观环境中的相互冷淡或对别人利益的不感兴趣的条件。这样,一个人可以扼要地说,只要相互冷淡的人们对中等匮乏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划分提出了相互冲突的要求,正义的环境就算达到了。除非这些环境因素存在,就不会有任何适合于正义德性的机会。(罗尔斯,1988年,第121、122页)但是,我们要问:休谟和罗尔斯对正义得以存在和实现的环境的上述分析是完全可信的吗?是否只有在存在着上述环境的地方才会出现正义,而在不具备上述环境的地方人们的行为就可以不受正义原则的约束?下面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它们对代际正义的影响。二、正义的客观环境中等程度的匮乏属于正义的“客观环境”;它指的是,人们能够获得的自然的和社会的资源既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如果“大自然已经赋予了人类极为丰赡的外部便利条件,以至于在人类的活动中没有任何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不用操心或费力,每个人最贪婪的欲望和奢侈的想象所希冀或期望的一切都能得到充裕的满足”,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正义是完全没有用的,它将是一种多余的摆设,而且在美德的栏目中不会有它的名字”。(休谟,1999年,第13-14页)这说明,正义是用来指导那些短缺的资源的分配的;因此,如果人们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供应不存在短缺,那么如何公正地分配有限资源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正义观念也就不会有什么用处。关于正义的客观环境的这一解释表明,代际正义是必要的。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能力会进一步提高,物质产品会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的需求也会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而水涨船高;人们的欲望的增长速度总是快于其满足欲望的能力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许多精神和社会需要如职位、荣誉等,是不可能通过物质产品的丰富来满足的。而地球总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部分抵消科技发明满足人们需求的实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代人对地球资源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生态危机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空间。因此,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这个脆弱而有限的星球及其有限资源,是我们的历史宿命,我们必须用某种代际正义原则来公平地分配不同世代的人类使用地球资源的份额。从上可见,休谟和罗尔斯关于在物产极端丰富的环境中正义无用武之地的观点是可信的。但是,他们关于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中对资源的分配不存在正义问题的观点也是可信的吗?关于“极度匮乏”的问题,罗尔斯的著作语焉不详,休谟的论述虽然详细,但却有点自相矛盾:假如一个社会的一般必需品都陷入了极度匮乏的状态,以至于无以复加的节俭和勤劳都不能保证大部分人免遭死亡,也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免受极其穷困之苦,我想,大家都会很容易地承认,在这样一种窘迫的情形下,严明的正义法则会被暂时搁置起来,而代之以更强烈的需要和自我保存动机。……假设一个被围困的城市由于饥饿而濒临毁灭,我们怎能设想,在这种危难情况下的人们还拘泥于遵守在别的情况下是平等和公正的法则而光看着眼前足以自救的任何工具坐以待毙呢?……甚至在不太紧迫的危急时刻,公众也可以不征得物主的同意而打开其粮仓救赈,就像可以恰当设想的那样,政府当局也可以依据平等的要求强占这些粮仓;但是,如果一群人不顾法律或民事权力的约束而集结起来,在一次饥荒中通过强力甚至暴力来平等地分配食物,这种行为应被视为犯罪或侵权吗?(同上,第16页。译文据英译本有所调整)保护私有财产是休谟所理解的正义的核心内容,因而,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休谟看来正义原则就失效了。但是,我们认为,正义的实质内容除了自由(包括处置私有财产的自由)这一要求外,还包含有保护生命、平等地关心所有人等重要项目。休谟的这段话表明,在必需品极度匮乏、特别是缺乏粮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手段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因而保护财产的正义原则确实不起作用了。但是,在上述文字的后半段,休谟似乎又无意中承认了保护生命这一原则的合理性;而且,他也不自觉地暗示了,即使是对极度匮乏的食物的分配,仍然要遵循“平等”的原则。这就说明,在这些紧急的情况下,变得无效的并不是所有的正义原则,而仅仅是其中保护私有财产的正义原则;那些保护生命和平等分配的正义原则却不仅仍然有效,而且还要强化。如所周知,在现代正义理论看来,保存生命是社会正义的第一原则,对生命的保护优先于对财产权的保护:“在保存生命的理由面前,其他所有的理由都要黯然失色”。(何怀宏,第216页)。当然,一旦紧急情况结束,财产所有人可以要求政府对其损失的财物予以适当的补偿,从而使保护私有财产的正义原则得到恢复并发挥作用。上述对于极度匮乏的资源的分配也必须遵循正义的某些基本要求这一点,在当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当代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手术所需的许多人体器官如肾脏和肝脏等都供不应求,现有的器官只能拯救部分病人的生命,而不可能满足所有急需人体器官的垂危病人的需要。现在要问:对于这些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不考虑正义的要求吗?假定只有10个肾源,无论如何分配都只能拯救10位病人。所以从结果上看,无论是否选择正义的分配原则,能够拯救的病人数量都是相同的。然而尽管如此,在分配人体器官这类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的十分稀缺的医疗资源时,当代生命伦理学仍然要求遵循一些基本的正义原则。例如,在决定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的人选时,医生在遵循拯救生命、不伤害、自主性和行善等伦理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人人平等这一正义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说,医生必须把所有等待移植手术的病人看成是平等的:病人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权位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配置人体器官的依据;自由交换的市场原则也不适用于人体器官的分配。遵循程序正义是分配稀缺医疗资源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平等参与: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分配规则的协商和制定;公开透明:分配的规则必须向公众公布并接受公众的监督;设立伦理委员会:建立由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律师、法学和伦理学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就相关规则和疑难案例提出建议或作出决定,这些就是程序正义的重要内容。在严重稀缺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所有等待拯救的患者的需求时,遵循程序正义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方式。只有遵循了上述人人平等和正义的程序这类重要的正义原则,由医疗资源的严重稀缺而导致的部分病人的生命得不到拯救的不幸后果,才能获得伦理的辩护。因此,对这样一些平等和程序原则的寻求,构成了现代正义的环境理论的主题之一。从代际正义的角度看,我们至少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作为同一个物种,后代人的基本需要与我们的基本需要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条件也是基本相同的,即都需要安全的食物、洁净的饮用水、清洁的空气、足够的土地以及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第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后代人一定能够通过技术进步而获得我们今天认为是十分稀缺的资源的替代品,更不能依据那些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技术进步来制定我们的能源政策,因为假如那些技术进步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时间出现,后代人的生命和安全就会陷入难以想像的灾难之中。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于我们是十分稀缺的资源,对于未来的几代人大致也是十分稀缺的。例如,那些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目前已呈现出衰竭趋势的可再生资源如淡水、森林、耕地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石化燃料,属于严重匮乏的资源;濒危物种也可以视为一种严重匮乏的资源。此外,我们还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把那些严重威胁着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核废料,以及各种生态灾难如全球气候变暖,理解为某种特殊的“负资源”。这些大量存在且人人都极力想躲避的物品,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严重匮乏资源。(布朗等;Wenz,pp.4-10)那么,各个具体的世代在开发和使用这些严重匮乏的资源时,是否可以不考虑正义问题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事实上,随着环境伦理意识的提高,人们已普遍形成共识:各代人都应当以下述方式来开发和使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包括严重匮乏的资源,即对它们的开发和使用不能损害后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也不能损害后代人追求其所理解的好生活的平等机会。这其中,保存生命和机会平等是代际正义的基本要求,优先于对自由权的保护。根据这种理解,每一代人都应“确保后代人不遭受那些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和生存的污染的危害”(UNESCO);那些超过了世界平均的生态条件的消费水平应适当降低。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也优先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当我们进一步谈论到物种层面的问题时,所有权的概念就失效了。土地所有者并不拥有物种……生命,尤其是处于基因遗传及繁衍层面的生命过程,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罗尔斯顿,第370页)此外,各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要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再生速率的范围内,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也不能快于人们寻求可替代资源的速度。“各世代都有义务保证其留给未来世代的地球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质量不比其接受这些资源时有所下降。”(魏伊丝,第41页)总之,正如当代人之间对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那样,不同世代之间对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也要遵循一定的正义原则。资源的严重匮乏不能成为否定代际正义的理由。只要存在着资源匮乏(包括严重匮乏)的环境,就需要启用正义原则。三、正义的主观环境中等的自私和相对的平等属于正义得以产生的主观环境。关于中等的自私,休谟说过这样的话:“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人们如果是自然地追求公益的,并且是热心地追求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梦想到要用这些(正义)规则来相互约束;同时,如果他们都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任何预防手段,那么他们就会横冲直撞地陷入种种非义和暴行。”(休谟,1991年,第536、537页)这表明,某种既不是太完美也不是太丑陋的人性是正义得以产生的前提。就过分仁慈与正义的关系而言,休谟的上述说法是明显合理的:的确,“天使从来不想去伤害他人,要求克制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Hart,p.192)。这一说法也同样适用于代际正义:如果每一个具体的世代都把下一代的利益和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更重要,就完全没有必要对他们提出正义的要求。与过分仁慈相反的人性倾向是过分自私。休谟主张在过分自私的环境中正义也不可能产生。但他又认为“自私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我们身上有限的同情心并“不能给我们感情的偏私提供一种补救”(休谟,1991年,第540、529页),因此,能够限制和约束自私的,并不是利他或仁慈,而是一种明智的自私。说自私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之一,这大致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说自私是建立正义的惟一动机,互利是遵循正义的惟一基础,那么我们就得为代际正义担忧了。道德原则为什么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群体?英国学者沃诺克曾提出了两条理由:“第一,每个人想必都不是某些其他群体的成员;一般来说,他没有绝对的把握说他将不会遇到其他群体的成员。因此,道德原则如果只限制在群体内部,他将面临着危险。……第二,如果行为只在群体内部受到约束,我们就会面临着群体之间肆无忌惮的敌意和冲突的可能性。”(Warnock,p.150)很明显,这两条理由都不适用于我们与未来世代的关系,因为我们有绝对的把握说,我们永远也不会遇到他们;我们永远也不可能遭受他们的敌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因此,如果把正义完全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那么代际正义的大厦就将岌岌可危。事实上,如何在自利的动机与正义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一直是困扰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难题。(参见Barry,1989,§30、44)如果说,关于自利是建立正义的动机的观点给正义理论带来了麻烦,那么,关于正义只存在于力量或能力大致相等的人们之间的观点,则给正义理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根据这一观点,在一个拥有为所欲为的力量的群体与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群体之间,根本无正义可言。休谟说:“文明的欧洲人对野蛮的印第安人的巨大优势,诱使……我们在对待印第安人时抛弃正义乃至人道的约束”。(休谟,1999年,第20页)其实,这种对正义的抛弃是休谟理论的逻辑必然:如果自利是建立正义的惟一动机,如果遵守正义契约给强者带来的好处远远小于不遵守契约,那么强者的理性选择必然就是抛弃正义。在这里,休谟的正义论似乎不再是关于正义的理论,而是变成了“强权即真理”的精致翻版。正如伯瑞所说:“仅仅因为一个人妨碍你获取某物就杀死他,或以死亡相威胁从他人那里夺取你想要的东西——人们一般肯定会认为这是不正义的典范。如果由于受害者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就认为这种杀戮或抢夺是正义的,那么,这无疑是对正义理念的无情践踏——是在伤害之上再添加侮辱。我们通常并不认为,在力量极端不平等的情况下正义就不再起作用了;恰恰相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正义才显得特别重要。”(Barry,1989,p.163)如果力量的对等是正义产生的必要环境,那么代际正义的前景就非常渺茫了。因为代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力量的不对称。当代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决策所导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影响甚至预制了后代人的欲望和偏好,使得后代人只能在其前辈留给他们的历史遗产的基础上选择和实现他们的生活理念。为了矫正其前辈的错误决策,后代人还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当代人过快地消耗了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并把人类社会带入某种难以改变的技术化轨道,那么,后代人可以选择的生活理想的范围就会大大减少。当代人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模式还直接决定了后代人的数量、种类和延续时间的长短。许多技术(如核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而当代人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享用这些技术的成果,而让后代人来承担这些技术的风险。当代人可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而后代人却不可能对当代人这种代际利己行为予以报复或加以限制。不论后代人对其前辈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满和抱怨,他们都威胁不到前辈的利益。时间发展的单向性决定了:当代人的决策可以影响后代人,而后代人的决策决不会影响当代人。总之,相对于当代人来说,后代人是绝对弱小的,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与前者谈判的筹码。出于自利的考虑,当代人在做出决策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后代人的利益。因此,如果大致对等的力量是正义得以产生的前提,那么,我们就只能放弃在代际之间寻求正义的努力。或许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自利动机的假设给正义理论带来的麻烦,相对平等的力量的预设对正义理论的毁灭性作用,罗尔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一书中有意淡化了中等的自私和相对的平等这两个正义的主观环境,而代之以“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在一个现代民主社会里,公民依照他们所理解的善观念来确认不同的、也是不可公度的和不相容的、但是理性的统合性学说。这就是理性多元论的事实。……我们将这种多元论当作民主社会的一个永久性特征,并将它视为一种对我们可以称为正义之主观环境的东西的典型描述。(罗尔斯,2002年,第137-138页)理性多元论不同于一般多元论:一般多元论毫无差别地肯定任何一种关于善和好生活的完备性学说,陷入完全的相对主义,放弃寻求共识和客观标准的努力,甚至对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且得到广泛分享的价值也表示怀疑;理性多元论则只肯定那些能够得到理性辩护的完备性学说的合理性,它鼓励不同学说之间的理性对话与积极沟通——通过这种对话与沟通,各完备性学说能够就人类生活的基本价值达成共识;即使达不成共识,也能揭示并消除存在于彼此学说中的那些非理性的内容,为进一步的对话、沟通与共识打下基础。作为民主社会的一个永久性特征,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多元化事实是人类理性长期作用的结果。理性多元论的基础不是传统的偏见、利益的冲突、情绪的泛滥或非理性的流行,而是源于人类理性自身的局限、源于判断的艰难。(参见罗尔斯,2002年,第59-60页;2000年,第59-60页)理性多元论承认每一种合理的完备性学说的价值与平等地位,认为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的信奉者都可以、且有权利根据该学说理解的善观念来追求他们的好生活。由于在这些完备性学说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可通约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善观念,因而,当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按照这些观念来安排其生活时,摩擦和冲突就在所难免。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些规则来协调或约束人们的选择和行为,使他们对其善观念的追求不致伤害他人的类似追求。正义规则所发挥的正是这种作用。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不仅存在于当代人之间,而且更存在于不同代人之间。我们既要承认当代人所持有的理性的完备性学说的合理性以及当代人追求其善观念的权利,也要承认后代人所持有的理性的完备性学说的合理性以及后代人追求其善观念的权利。只有当我们不再把单一的自利动机和力量的平等视为正义的必要条件,而是把理性多元论视为正义的合适环境时,正义特别是代际正义才会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四、正义的实质布莱恩·伯瑞曾指出,在休谟和罗尔斯那里,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正义概念。一是作为互利的正义(justice as mutual advantage),一是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这两种正义概念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第一种正义概念把自利(self-interest)视为人们选择正义行为的动机,把正义理解为缔约各方经讨价还价而达成的互利合作条款,否认在这些条款之外还存在着某些可以用于判断这些条款的合理性或公正性的独立标准。根据这种正义概念,人们达成的协议可以反映下述事实: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拥有更强的谈判控制力(bargaining power)。如果协议的条款未能反映不同的谈判控制力,那么,那些其所得与其实力不相称的一方就可以推翻已达成的协议;如果对协议的遵守不能给个人带来实际的利益,人们也可以不遵守它。这种作为互利的正义很难说是一种真正的正义;毋宁说它只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或理性利己主义。理性利己主义者从来不对既定的自我利益进行道德反省,也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既定目的。他把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视为行为的惟一原则,把自我目的的实现当作判断一切原则是否可以接受的惟一标准。加拿大学者金里卡在谈到高希尔(D.Gauthier)以互利为基础的正义论时曾指出,互利理论不承认每个个体拥有相对于其他个体的内在的道德地位,也没有为人们的平等权利提供辩护。它否认人们之间相互负有自然义务,否认存在着独立于缔约者的利益的用于判断行为的正当和错误的阿基米德支点。根据这种正义理论,人们经过谈判而达成的任何契约都是合理的,只要这种契约能被谈判双方接受。这些契约可以反映人们在谈判控制力上的差异;它允许人们把谈判优势转化为合法的利益。这样一来,强者就可以抢夺弱者创造的利益,进而建立起类似于奴隶契约的制度。“天生的弱者就像儿童那样将被排除在正义准则之外,因为儿童无法报复损害其利益的人——这就是互利理论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虽然互利在自然和技术平等的条件下也许会产生正义的结果,但它却允许对弱者的压迫——只要个体间的差异足够大;因此,在互利理论的框架内,就没有使正义优先于压迫的基础。”互利理论根本不是一种正义理论。(金里卡,第247、250页)与作为互利的正义观不同,作为公平的正义观力图把正义与谈判控制力分离开来。它不再把正义视为“自利的人出于自利的动机而达成的互利条款”,而是将其理解为人们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所达成的一种公平而合理的、能够获得理性辩护的条款。从这个角度看,正义原则就是充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理性地加以接受的那些原则,是共同的人类理性所赞成的那些原则。人们遵守这些原则的动机不仅仅是出于自利,而且是出于尊重合理规则的道德动机。“正义行为不能归结为对自我利益的精致的和间接的追求。”(Barry,1989,p.7)伯瑞把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解为“作为公正的正义”(justice as impartiality)。在他看来,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与不签订契约相比,某种契约能给契约双方带来好处,就认为这种契约是正义的。因为,契约的签订是一个以实力为基础的讨价还价的过程。那些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会利用其实力通过威胁等手段与弱势的一方签订某种不平等的契约,尽管对弱势一方而言,这种契约与被掠夺相比也许要好一些。从这个角度看,正义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纠正谈判控制力的不平等提供一个标准。“正义不应当是为剥削铺平道路的一种设计,不应当是确保具有较强谈判优势的人把其优势自动转化为有利结果的途径。”(同上,p.362)否认人们选择正义的动机是出于正义所带来的预期好处,这是作为公正的正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种正义观看来,正义的力量存在于正义的条款所包含的道德合理性之中。正义的事物本身就是人们选择它的好的理由。以正义的方式去行动的愿望是人们选择正义的动机:人们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以公平的方式得到辩护。“选择正义的动机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行动的意愿,这种方式不诉诸个人的利益,但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都能够得到辩护。”(同上,p.359)如果说互利正义观的主体是理性利己主义者,那么,公平正义观的主体则是作为道德存在物的人。这种“作为道德存在物的人”非常接近于罗尔斯意义上的“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不仅具有“合理的”观念,而且具有“理性的”观念。合理的观念相当于工具理性,理性的观念相当于道德理性。理性的人愿意提出这样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表达出能被所有人都视为公平的合作条款的东西,或者当这些原则是由别人提出的时候,他们也乐于加以承认。理性的人也明白,他们应该承诺履行这些原则,即使由于环境的迫使而不得不以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罗尔斯,2002年,第11-12页)在代际正义问题上,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关心后代的利益也许是不合理的,但从道德理性的角度看,却是合理的。第二,具有重要的道德能力。首先,具有道德情感,积极发展同社团中的他人的依恋和友好情感,努力与其同胞建立一种稳定的信任关系和坚固的团结纽带。“道德情感是人生的一个正常的特征。”(同上,1988年,第472页)想公正地对待我们的朋友并给我们所关心的人提供正义的保护的欲望,就是这种情感的一部分。其次,具有形成、遵循和修正其关于善和好生活的完备性学说的能力。他们不仅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善观念,而且能根据正义的要求主动调整并改变自己的偏好和期望;还具有维持正义的政治社会所需的政治美德能力,能够履行不伤害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这类自然义务。再次,具有斯坎伦所说的那种基本的道德动机:“想能够按照别人也不可能理性地否认之根据来向他们证明我们行为的正当性。”(同上,2000年,第51页)最后,还具有一种足够强大的正义感,这使得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为公众所承认的正义原则,并积极主动地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制度。就代际正义问题而言,这些重要的道德能力使得代际情感能够产生,使得当代人能够自觉地不伤害后代人;而这种人所具有的道德动机和正义感则为代际正义的建立提供了人性基础。第三,在证明正义规则的合理性时不再诉诸人们的利益,而是诉诸公共理性。“向其他人证明我们的政治判断,就是通过公共理性来说服他们,也就是说,通过同基本政治问题相适宜的推理和推论方式,通过诉诸那些其他人也认作是合乎理性的信仰、根据和政治价值,来说服他们。”(同上,2002年,第46页)公共理性的本性和内容都是公共的,它的目标是公共的善和根本性的正义。公共理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们能够超越代际利益的局限,从人类之善的角度来思考和确认代际正义的条款。据上所述,代际正义只能是作为公平的正义,而不可能是作为互利的正义。因为当代人与遥远的后代人不是生活在同一时空范围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当代人之间的那种相互性或互利性。当代人不可能从他们对遥远的后代人的正义行为中获得任何好处。因此,他们对后代人的正义行为只能建立在道德理性的基础之上,而不可能建立在理性自利或互利的基础之上。休谟和《正义论》时期的罗尔斯所理解的正义的环境,主要是“作为互利的正义”的环境,而不是“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环境。正是由于意识到了《正义论》中关于正义的环境的论述之局限性,罗尔斯才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中把政治正义的环境重新设定为:(1)理性多元论的事实;(2)它的持久性的事实;(3)这种多元论只能通过国家权力的压迫性使用才能得到克服的事实;(4)判断的艰难的事实;(5)适度匮乏的事实;(6)存在着众多可从秩序良好的社会合作中获益的可能性的事实。(罗尔斯,2002年,第325页)这六个事实可以归结为两个: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和适度匮乏的事实。(同上,第57-60页)但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看,理性多元论和资源匮乏这两个事实还只是正义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使正义真正成为现实,我们还需要一个条件,即人作为道德存在物的事实。正是人作为道德存在物、具有重要的道德能力的事实,才使得正义最终得以成立。因此,根据我们对正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传统的正义之环境的学说的批判性分析,似乎可以合理地把正义的环境和代际正义的环境设定为:资源匮乏(包括严重匮乏)的事实;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人作为道德存在物的事实。前两个事实的存在决定了正义和代际正义的必要性,人作为道德存在物的事实则决定了正义和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并最终使正义和代际正义从可能变成现实。作者介绍:杨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荒特殊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