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科幻小说《玩家一号在线阅读&一级玩家》

如何评价科幻小说《海伯利安》系列? - 知乎362被浏览67099分享邀请回答3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最近一年读了两部比较公认的比较好的科幻小说——《基地》和《海伯利安》,加上前两年看过的《三体》,看过的长篇科幻名著就这三部。上周《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所以将《三体》和前两部小说比较也是当之无愧。
比较三部小说,从科幻角度来看,最好的是《三体》,可能本从比较喜欢这种偏硬的科幻小说;从文学角度来看,《海伯利安》无疑是胜者;如果非要给《基地》一个冠名,可以说它开启了近代科幻小说的大门。
《三体》作者是刘慈欣,大家亲切的称之为“大刘”,关于他的荣誉就不介绍了。《三体》共三部,分别为《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年连载。我认为前两部是一个完整的小说,描述了三体危机的起因、对各种设定的介绍、三体人与地球人的冲突、三体危机的解决,起承转合,非常完整;最后一部是作者将三体作为一个载体,描述了自己对未来、对宇宙的一些预测,情节较前两部略微松散一点。
《三体》最鲜明的特点是它是一部硬科幻小说,科技的进步使用的技术原理介绍的非常清晰,至少作为理工科生的我没有看出来什么明显的bug。
首先一句话描述一下三体讲的故事,三体星人四百年后将入侵地球,地球的科技水平被锁死,地球人面对这场危机,并努力解决这场危机。
我认为小说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对科技的描述,里面有大量的设定,使得剧情在这些设定下显得合情合理。比如智子,这是一个贯穿了整个小说的设定,在一个质子上刻上电路使其具有智能水平,然后将其以光速发射到地球上,并于三体保持量子通信;它解决了三个问题,将地球科技锁死、与地球的实时信息交互、在地球的发言人和斗争工具(否则隔着四光年,喊一句话要八年才能响应,这斗争怎么斗)。虽然第三部略微松散,但是每一个小节都比较精彩,比如作者对四维空间的描述,在我读过的对高维空间的描述中,这个描述是最形象生动的。
第二个原因是对人和社会的描述。小说中对人类面对危机的描写以及未来社会的面貌可谓入木三分,有些科幻小说呈现的社会面貌感觉像是山顶洞人的屋子里放了一辆汽车和一部手机——除了这两样东西外其它的显得依然很原始。其中最精彩的设定莫过于面壁者和破壁者,充分展现了各种阴谋和阳谋。虽然破壁者帮助三体人与地球人斗争,但是仍然很令人敬佩,他们怀着英雄般心态面对死亡,不使用暴力,不危害他人,他们只是为了他们的信仰。
第三个原因是对科学的敬畏。三体中的所有科幻设定都没有违反现有的科学定律,他畅想了当今科学可能发展出的技术。比如量子通信、基因炸弹、引力波,当然还有最震撼的——水滴——由强互作用力材料制成的探测器。在各种的的星战电影中,战斗的武器都是什么激光武器,最次也要是导弹之类的,但是在地球和三体的战斗中,三体用一个水滴,使用撞击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摧毁了人类的上万艘飞船,充分展现了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实力碾压。
最终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被同一个文明毁灭,让人唏嘘不已。有若干事件的错误决定导致了这个结局,至少不会两个文明都被毁。第一部中三体主动暴露自己的侵略意图,让地球人有了准备的机会,如果三体人只是默默的封锁地球的科技,默默的入侵地球,那他们就成功了,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会说谎(偷笑)。第三部中,地球人选了一个错误的执剑人,打破了两个文明的平衡,地球人安乐的日子太长,把自己过傻了;三体人太过着急,在新的执剑人选出的前三年就开始行动了,哪怕再等一年,等引力波装置失效再行动,可能他们过于自信自己的科技,不知道四维空间这回事,当然他们点儿也够背的,无垠空间的一点四维空间残片都能被地球飞船遇到。
小说最大的贡献是黑暗森林法则,像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黑暗森林法则在未来会成为人类基本定律,甚至比机器人定律影响更大,它从最基本的公理推论出来的,几乎无懈可击。两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是物质是有限的。通过这两条公理,你能推出什么?再给你一个提示,技术爆炸,你能推出什么?小说推理出了一个可怕的法则。
说说在三体中我最佩服的人和最厌恶的人。最佩服的人是章北海,没错,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巨大的权力,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就是这个“小人物”,凭借一已之力将改变了人类飞船研究的方向,拯救了人类的一丝血脉,并坦然的面对死亡;佩服他是因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在随时代飘摇,只有他在与时代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
最厌恶的人是程心。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在联合国工作,年轻、漂亮,她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在人类数百年的历史中,天才、英雄如海边沙砾一样繁多,如果不是历史将她推到那个位置,她连小人物都不是。厌恶她是因为她的不自量力,权利和财富都不是她自己努力奋斗得到的,但是她却坦然接受了;事情搞砸了后只会哭哭啼啼,装作无辜的样子。如果说一次也还罢了,但是人类两次的灾难性的转折都是她带来的,真怀疑她是三体人派来的奸细。最后她乘着人类唯一的光速飞船逃跑了,那一刻真想扇她俩耳光,真有脸活下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没有能力就不要觊觎那么大的责任。
现在这部小说的英文版已经出了两部,第三部将在明年出版。英文版翻译为《The Three-Body Problem》,我觉得直接译为《The Three-Body》是最好的,添加了Problem仅仅指三体问题了,但三体在小说中还指三体星、三体危机。另外,中国要将《三体》拍成电影,因为还没有上映,暂不评论,但是按顺序来拍摄三部曲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第一部的节奏较慢,安排了大量的情节铺垫所有设定。因为《三体》的情节较多,三部曲的每一部都至少可以拍成两部电影,所以拍成六部的系列电影完全没有问题。拍摄的顺序是先拍摄《黑暗森林》,将《三体》作为其前传,《死神永生》作为其后传。
《海伯利安》
在公司的一个读书群中有同事推荐了这部小说,查了一下评价,对这部小说相当推崇,于是就在Kindle上看,一共四部,利用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看了将近半年。
小说的四部,《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觉醒》,1989年出版了第一部,1997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海伯利安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安迪密恩的角色大致和董永查不多。其中前两部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后两部承接前两部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两个故事之前有一些联系。
说实话,如果不是提前查了一下小说的评价,我应该都读不完第一部。小说第一部的主要内容是七个人讲故事——虽然最后只有六人个讲了,但是每个人的故事都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这很让人崩溃。第一部读完一多半了,我都不知道这本书是要干什么。读完前半部,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冒险的小说;读完后半部,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小说。
然后开始第二部,第二部完全换了一个编排方式。用两个不同的视角同步叙事,两个视角穿插进行,要不之前见过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完全崩溃了。第二部读一半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关于人和人工智能斗争的故事。28世纪,人类居住在200多颗星球上,通过传送门(没错,就是机器猫的传送门)可自由穿梭任意星球,组成了“环网”世界,但是传送门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由“技术内核”控制,“技术内核”是脱离人类管理的人工智能系统。六个人的故事逐步揭开了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人工智能内部之间的矛盾和依赖关系。最后的,人类发现技术内核寄生在传送门中,靠榨取人类生存并发展,人类的领袖毅然摧毁了传送门。
第三四部相对来说要好很多,故事情节比较连续。同样需要进行铺垫,第三部没使用讲故事的方式,而是通过主人公三个人在各个星球旅行的方式进行。虽然场景一直在变化,但是场景的主人公没变,这样读起来轻松了很多。在人类摧毁传送门后200多年,教会让人们使用“十字形”获得了永生,并宣称“技术内核”早已被消灭。但在背后教会与“技术内核”勾结,通过将“十字形”直接寄生在人类身上继续奴役人类。小说的主人公伊妮娅和安迪密恩通过旅行探索真相,并宣扬自己的理论。最终用鲜血和自己的牺牲揭露了教会的真面目,并拯救人类脱离十字形。
两个故事之间通过几个事物密切联系起来。人,这个是比较明显的,伊妮娅的母亲是朝圣者之一,教会的主教也是朝圣者——虽然已经重生了无数次。另一个不容忽略的是十字形,这个东西在第一个故事中就出现过,但在还不完善(看第一部时因为这个东西困惑了半天)。当然还有最让人困惑的是伯劳与时间,我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讲,因为它们总是在一起出现,伯劳可以穿越时间,所以小说有好几次时间穿越的的场景,弄得云里雾里的。还有一个是连“技术内核”都在害怕的“狮虎熊”,它制造了伯劳,它将地球移到了其它星系,但是小说最后也没有说明它是什么,在哪里。
单纯从文学的方面来看,《海伯利安》足以媲美任何优秀小说,小说大量引用了英国诗人济慈的诗句,并以此作为引子,仿佛是根据济慈的作品衍生出的小说一样。第二是小说的哲学性的一面,小说对人的意义作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作者对东西方不同的宗教也都有深入涉猎,西方的自不必说,东方的最明显的是技术内核中云门的设定,云门是佛教禅宗的重要分支,其思想在小说中有大量的表现。
但是《海伯利安》的科幻性我觉得不是很出色。先评价其科幻的一面,小说中的人类社会大约在800年后,典型的先进技术有人工智能,那时的人工智能已经有自我意识,但是没有人类的感情;光速飞船,这个不用解释;人类的另一个分支有先进的生物技术,可以对人自身改造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另一方面是小说的玄幻性,因为小说不是硬科幻小说,有很多技术没有解释清楚,甚至有很多东西已经变得像魔法一样。最魔法的是”凝结的虚空“,根据小说描述这应该是一个介质,通过它可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也可以无限存储数据。小说中超空传输信息、传送门和十字形的都是依赖于“凝结的虚空”。小说中最后,如果人们理解了这个世界,并学会了某些东西,就可以通过“凝结的虚空”自由穿梭。另一个魔法是穿越时间,小说中可以穿越时间的只有伯劳和通过光阴冢,小说的最后,通过指挥伯劳的穿越,将第一部中没有解释的事件进行了解释;后两部的小说主人公伊妮娅可以看到部分未来,这个似乎是通过“凝结的虚空”实现的,总之读完后仍然有很多的没有理解。
如果你想看一部大家都推荐的科幻的小说,那么几乎每个榜单上都会有《基地》。《基地》是阿西莫夫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将基地分为三部分,按照出版时间为基地、基地后传、基地前传,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中短篇小说构成。基地由《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构成,成书于1951年;后传由《基地边缘》(1982)、《基地与地球》(1986);前传由《基地前奏》(1988)、《迈向基地》(1993)构成。可以看出基地成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完成《基地》后,又完成了机器人系列和帝国系列小说,并做了一段时间的科普作家,到80s又将之前的系列小说的想法融合到基地中,完成了后传和前传,其中最后一部《迈向基地》没有完成,作者便去世了,比较遗憾。
回到小说本身。相对来说小说并不长,也没有比较绕的逻辑,故事情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将故事设定在20000年后——对,你没看错,就是四个零——银河,那时人类已经统治了几乎整个银河系,形成了银河帝国。但是长期的安定生活,让人们忘记了进步,科技在退步。在这时有一个数学家谢顿,发展了一门技术——心灵历史学,他预言人类将在百年之后退回到蛮荒阶段,如果不进行任何干涉,将会进入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谢顿开展了基地计划,可以使人类的衰退期只有1千年。基地计划是将人类的部分科学家派遣到端点星,将人类的科学保存下来。当周围的星球都衰退后,端点星便处于科技上的优势。小说描述了基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使自己生存并占据优势,基地的最终任务是重新统一银河帝国。为了守护该计划,谢顿还建立了第二基地,与第一基地没有人理解心灵历史学对比,第二基地的所有人都专门研究心灵历史学。基地计划进行到不到一半时,出现了一个谢顿没有考虑的情况,使基地计划几乎完全失败,第二基地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基地计划回到正轨。
后传讲主人公崔维兹寻找地球,并发现基地计划只是另一个计划的一部分。有一个活了两万年的叫丹尼尔机器人一直遵循机器人法则,在守护人类。发现人类处于衰退时,便制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基地计划,另一个是盖娅计划。与基地计划不同,盖娅计划让所有人构成一个有机体,并共同构成盖娅意识。由于崔维兹天赋惊人,丹尼尔让他选择应该执行哪个计划。前传讲丹尼尔协助谢顿完善心灵历史学的故事。
从科幻角度看,小说的科幻元素并不多。最重要的是心灵历史学,即使人类不在衰退期,心灵历史学也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预测人类的发展趋势。另一个盖娅计划,可以看作是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机器人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本小说的一个元素,但是更完整的体现应该是阿莫西夫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作者只是把想法应该到基地中来。
其它的科幻亮点几乎没什么了,小说描述了未来社会处于文章开始提到的“玩手机的山顶洞人”,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技术,其它的和现在的社会几乎没有区别。20000年,和现代人看猿人差不多,即使衰退一点,这科技水平和想像的差的太多。可能作者把科技的威力看的有点轻了。再说一下基地的文学水平,和上面的《海伯利安》比起来,《基地》系列的行文就跟闹着玩似的,几乎没有什么文采可言。
如果说想看基地的话,建议不要看后传和前传了。《基地》本身还是有些亮点的,后传和前传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尤其是前传。而且有些地方感觉有逻辑问题,提出来探讨一下。第一个是关于骡的出生地问题,《基地》中写他“童年不堪回首”、直到二十几岁才发现自己的“不寻常的能力”,而在后传中写他曾是盖娅的一份子,而盖娅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不会有“童年不堪回首”,盖娅的每个人都有能力,所以不会是“不寻常”,如果没有后传就没有这个逻辑问题。
总结一下,可以看出我比较喜欢硬科幻小说。虽然科幻小说讲究的是想象,天马行空的浪漫,但是作为一个理工科生觉得建立在合理逻辑基础上的想象才更容易让人相信那就是未来,而不是说他在玩魔法。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287次
排名:千里之外如何评价科幻小说《天意》? - 知乎112被浏览23016分享邀请回答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家一号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