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99大改坦克上有没有装备GL5系统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

[转载]矛与盾6-现代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
从一战英国首次应用坦克以来,坦克的命运可称为坎坷。甚至连美国也放弃了坦克的进一步发展,仅保留了M1A2.但根据马克思的对立对比辩证看问题的观点,我们不能不相信矛与盾的博弈还将继续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高性能的复合装甲、反应装甲能够为现代坦克和车辆提供较好的防护,但是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大,试图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水平已经受到了根本的限制。而且坦克和装甲车辆的侧面和顶部一般防御能力都比较薄弱,很容易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重点。基于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一种全新的防护手段——主动防御系统。
上图为主动防御系统摧毁来袭反坦克导弹的瞬间画面
主动防御系统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用于拦截、摧毁或者干扰敌方来袭弹药的智能化自卫系统。根据机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主动(硬杀伤型)和对抗(软杀伤型)两大类。硬杀伤系统是一种弹道拦截武器,它可以在车辆周围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道防护圈,在敌方来袭的弹药击中车体前将其拦截、摧毁。软杀伤系统则是通过干扰弹或干扰器来干扰敌方武器的制导或瞄准装置,或者通过降低车辆本身的信号特征及生成假目标来干扰感应式弹药。
先行者:俄罗斯
俄罗斯在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主动防御系统——“鸫”,并将其安装在T-55A中型坦克上。该系统采用硬杀伤原理,利用带破片战斗部的火箭弹拦截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可以为坦克炮塔正面60度的弧形区域提供防护,据称其对抗RPG反坦克火箭的成功率可达80%。
上图中处于右下角的具有很多散热片的箱型物体即为“窗帘shorta”光电干扰系统
注意:上图是圆型保护罩仍未被卸下时的样子,下图为保护罩卸下时的样子
1993年,俄罗斯开始装备“窗帘”主动防御系统。这是一种软杀伤系统,它利用光电对抗装置干扰敌方的激光测距仪、激光目标指示器以及半主动视线导引反坦克导弹等。目前,俄罗斯的不少T-80UK、T-80U和T-90主战坦克上均装有该系统。俄罗斯陆军人士表示,该系统可以使“陶”式、“龙”式、“海尔法”导弹的命中概率降低3/4,使“米兰”和“霍特”导弹的命中概率降低2/3。
上图为行进中的俄罗斯T90C主战坦克,炮塔左侧的红色圆点为系统开启状态时的“窗帘”光电干扰系统
上图为俄罗斯T90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窗帘“光电干扰系统被对称地放置于炮塔正面的火炮左右两侧位置
上图中的塔状物体即为“竞技场”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用于拦截来袭导弹或火箭弹
上图为安置在俄罗斯BMP-3型步兵战车炮塔上的竞技场主动防御系统
90年代中期,俄罗斯开始研制“竞技场”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硬杀伤系统,防护范围可达300度,并具有一定的防攻顶能力。在战斗模式下,安装在坦克顶部的雷达不断搜索附近范围内的移动目标,一旦确定来袭导弹后便迅速将其锁定,随后火控系统计算出目标弹道参数和相应的拦截轨道,并自动发射拦截弹。拦截弹根据火控系统的指令在距来袭导弹10米左右的距离上起爆,形成定向破片区,从而摧毁目标或降低目标对坦克的威胁能力。“竞技场”系统可以全天候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目标选择能力。此外,拦截弹产生的破片区域距离坦克20-30米,不会对伴随的步兵产生太大的威胁。试验表明,“竞技场”系统对于“陶”式、“霍特”、“海尔法”等反坦克导弹以及RPG、LAW火箭弹均有较好的拦截效果。目前,该系统已经定型并可用于实战。
美国和德国的发展
西方国家开展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研制的时间较晚,以美国和德国最具代表性。
海湾战争以后,美军开始在M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车上安装罗兰公司的VLQ6型反导弹装置。该装置实际上是一种激光告警装置,一旦坦克遭到激光测距仪或激光瞄准仪的照射,它就会向车长告警并指示出潜在威胁的方向。然而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这样复杂的作战背景下,这些简单的干扰手段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研制新的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成为美国陆军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预研局开始进行“小型低成本拦截装置”(SLID)的长期发展计划,并与罗克韦尔公司签订了研发合同。1999年,罗克韦尔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套SLID系统样品。该系统包括威胁告警系统、火控系统、发射系统和拦截弹,其中拦截弹采用冲击动能毁伤原理,可以达到命中即摧毁的效果。SLID用于拦截车辆1000米范围内来袭的化学能武器,其威胁告警装置主要用于探测炮口闪光,并将其从背景环境中加以提取和放大。火控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处理,一旦确认为威胁目标,便迅速将其锁定,计算出最优拦截位置并控制发射装置指向目标来袭的方向。发射装置根据指令自动发射拦截弹,在距车辆100米左右的距离上摧毁来袭目标。罗克韦尔公司使用该系统进行了拦截“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制导迫击炮弹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SLID的全面开发、生产与装备已准备就绪。
&&&&& 2005年2月,雷神公司研制出了名为“瞬杀”(Quick
Kill)的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拦截近距离来袭的RPG反坦克火箭。系统核心是一部“眼镜蛇”相控阵雷达,可以发现并锁定来袭的RPG弹头。“瞬杀”系统的拦截弹发射装置非常独特,采用了被称为“软发射”的技术:拦截弹在垂直离开发射装置后将根据控制指令进行程序转弯,飞向来袭目标的方向。这种类似于舰载垂直防空系统的发射方式使得只需要一套发射装置就可以为车辆提供全向的防御,不但减轻了重量,还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作为装甲技术的强国,德国也在主动防御技术研究上投入了不少精力。2004年,德国的迪尔(Diehl)系统公司推出了名为“阿维斯”(Awiss)的车辆主动防御系统。这是一种轻型的模块化系统,适用于坦克以及一般的轻型装甲车辆。“阿维斯”系统采用一部K波段搜索定位雷达,可靠性高,即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以正常工作。在捕捉到来袭弹药并确定拦截位置后,系统会发射一种重约3千克的榴弹,在距车辆数米的距离上利用破片来摧毁目标。该系统已通过了一系列测试,期间拦截了包括RPG火箭弹和“米兰”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多种目标。
以色列的发展
以色列向来注重装甲车辆特别是人员的防护,“梅卡瓦”坦克的生存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坦克主动防御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也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就研制出了“小提琴”—1型和2型两种主动防御装置,均采用软杀伤机理,利用红外干扰弹制造假目标,降低自身被命中的概率。
2005年,拉斐尔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主动防御系统——“战利品”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阵列雷达和高速火控计算机,能够发现、跟踪并摧毁包括所有已知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在内的威胁,为装甲车辆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最值得注意的是“战利品”系统的拦截弹采取碰撞杀伤的方式,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拦截成功率,还将对伴随步兵的附带杀伤概率降低到了最小。此外,该系统还具有相当高的目标选择能力,在2006年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探测到2枚来袭的火箭弹,并摧毁有威胁的1枚,对另1枚不具威胁的火箭弹没有做出反应。
上图为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顶部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PLA最新型Type99主战坦克也被传安装了一种激光主动防御系统,但具体型号仍不得而知,该系统使用低能激光束毁伤敌方坦克的瞄准装置,也有称可以治盲敌方坦克中的乘员。
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国的主动防御系统几乎都是针对化学能武器,虽然在试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拦截成功率,但仍然存在着残余射流和弹体对车辆的剩余侵彻问题。另外,随着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的发展和装备部队,主动防御系统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地拦截动能穿甲武器,主动防御系统必须具备远距离探测能力和快速数据处理能力。由于现有的拦截弹的杀伤机理对于高速穿甲弹的弹芯基本无效,研发新型拦截弹也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已经开始了对动能武器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径向成型装药战斗部和复合成型爆轰战斗部拦截弹以及动能转移结构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假以时日,动能武器主动防御系统发展的难点也会被逐—攻克。
&&&&& 未完待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科报讲武堂&&&&&进攻与防御是军事战术中最核心的两大要素。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矛与盾的较量愈发激烈。以色列国防部未来战车团队透露,首辆“卡梅尔”战车的技术演示样车预计将采用新一代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能够抵御大量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等来袭威胁,保护战车本身,还可以为附近其他没有安装主动防御系统的车辆提供防护。那么,现役反坦克导弹能否击败主动防御系统?能否给装备这种系统的战车以致命打击?&&&&“主动防御系统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用于拦截、摧毁或者干扰敌方来袭弹药的一种智能化自卫系统。目前世界主要现役反坦克导弹在设计之初,大多没有考虑到如何对付主动防御系统的问题,因此在一对一的条件下理论上不具备击败主动防御系统的能力。”南京炮兵学院军事专家刘亚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随着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现代高性能的复合装甲、反应装甲能够为坦克和装甲车辆提供较好的防护,但是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大,试图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水平已经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特别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的侧后和顶部的防御能力一般都比较薄弱,很容易成为各类反坦克武器打击的重点。”刘亚滨说,基于以上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一种全新的防护手段——主动防御系统。&&&&根据机理的不同,主动防御系统目前可分为主动(硬杀伤型)和对抗(软杀伤型)两大类。主动防御硬杀伤系统是一种弹道拦截武器,它采用主、被动电磁波手段对车辆周边一定范围进行探测,一旦发现具有威胁的来袭弹药,防御系统会发射相应的拦截弹,将其拦截、摧毁。主动防御软杀伤系统则是通过干扰弹或干扰器来干扰敌方武器的制导或瞄准装置,或者通过降低车辆本身的信号特征及生成假目标来干扰感应式弹药,比如坦克上的激光防御系统,可摧毁敌坦克光电设备或是干扰、致盲反坦克导弹射手。&&&&然而,矛盾对抗,谁甘落后?&&&&“矛与盾永远在对抗中互相促进和发展。主动防御系统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无懈可击。一对一的情况下,虽然反坦克导弹不具优势,但随着各种战术、技术的创新和攻击方式的改进,还是可以攻破主动防御系统的。”刘亚滨介绍,由于目前投入使用的主动防御系统对顶部的防御能力有限,并对2倍音速以上的弹药基本无能为力,因此,要想有效对付主动防御硬杀伤系统,在技术上反坦克导弹可以采用“攻顶”弹道和“高速动能”战斗部。而要对付主动防御软系统,主要采用干扰方式,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分为致盲式干扰、回答欺骗式干扰、激光诱饵或主动探测直接干扰,被动式干扰包括目标涂反射层,施放烟雾,水幕,气溶胶,撒放不同面积不同形状的金属箔,使用各种防护装具。&&&&“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战斗环境,主动防御系统的探测、计算和拦截能力终究有限,可以采用多方向同时射击或者预先消耗其拦截弹的方式,使其探测、计算和拦截的某一环节达到‘饱和’,‘堵塞’系统的正常工作途径,从而使其无法再对新出现的攻击弹药实施拦截。”他说。&&&&“我国正式公布的主动防御系统只有99式主战坦克上的激光对抗系统。同时,我军反坦克导弹也已形成对主动防御系统的战斗力。”刘亚滨透露,如我国已经列装可以攻击顶装甲的反坦克导弹,某型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攻击模式,动能弹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等等,这些可能成为我们击破主动防御系统的利器。中国首次公开这一装备,使99式坦克性能领先世界
在中国近日举办的“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上,我们国家首次公开了主战坦克使用主动防御系统拦截120毫米火箭弹的画面。让大家第一次目睹了中国主动防御系统的真容。那么中国的主动防御系统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中国主动防御系统拦截画面)说起主动防御系统很多人会想到以色列“梅卡瓦4”所使用的“战利品”系统,它是依靠火控雷达发现来袭反坦克导弹,使用拦截弹进行拦截。“战利品”系统属于标准的硬杀伤防御系统。(装备战利品系统的梅卡瓦4坦克)而俄斯的“窗帘”系统就和“战利品”有所不同,“窗帘”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探测到敌方的反坦克导弹或坦克炮激光测距信号,向接收到信号的方向释放气溶胶烟幕,反应时间为3秒,形成长度为55-70米,持续时间约为20秒。这种拦截方式被称为软杀伤主动防御系统。(装备眼罩系统的T90坦克)上述两种都是已经实际应用的主动防御系统,而我军的主动防御系统要从WZ-123工程说起。“WZ-123”是中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工程。在研制过程中有一些子系统验证车,而近日公开的中国主动防御系统测试画面,其中的坦克是一辆在69式坦克基础上改装的验证车辆。这辆69式坦克上在炮塔两侧装有两组拦截弹发射装置。而在炮塔上方有一座99式坦克上使用的激光压制系统。(主动防御系统验证车)这辆魔改69式装备了两套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和一套软杀伤主动防御系统,但从之后的99式坦克上只装备了软杀伤的激光压制装置来看,国产硬杀伤系统在早前显然还不成熟,没能让99式用上硬杀伤系统。国产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的拦截效果目前无法判断,公开资料不(没)多(有),但是在现阶段,世界上的主动防御系统还是以拦截较为低速飞行的破甲弹为主,我们实验画面中也展示了出来。而拦截更高初速的穿甲弹目前还是世界各国面对的难题。随着反坦克武器的不断迭代更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防御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在中东战场上(中东进口),无一不被反坦克武器击毁过。依靠装甲防护已经走投无路。而主动防御系统在未来势必是坦克最保险的防御手段。我国99式坦克装甲防护能力极为优秀,并且装备了激光致盲防御系统,如果未来再安装国产主动硬杀伤系统,那么99式坦克的防护能力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强悍的。&&
此新闻来源于新浪新闻app头条频道
主办:重庆市总工会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社:CN50-0012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49号
邮编:4006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渝)字第336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渝)字第001号
公安备案号:0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号-6
投诉举报电话:96128
时报APP二维码扫描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豪GL改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