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的计谋,群英会谁中计,阚泽献上什么计

您的位置:>>>正文
赤壁之战充满阴谋较量 曹操多次中计遭惨败
  曹操杀荀彧杀杨修 兔未死狗已被烹了
  择主而事也难免可悲下场
  主讲人:段启明 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在关键的时候都是谋臣出谋献策,官渡之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而袁绍之所以失败也就是因为他不能够正确地用这些谋臣,荀彧本来也是袁绍的人,后来投靠了曹操,另外还有像田丰这样一些很有才干的谋臣,袁绍都把他们除掉了,他不能够信任和使用这些谋臣,是导致失败的一个最大的原因。而曹操运用了谋臣们的计策,就取得了胜利。
  计谋较量贯穿赤壁之战
  再说赤壁之战,书中描写战场上的文字是不多的,描写火烧战船的文字写得很好,很精彩,但字数不多,大量的笔墨都是写战前、战后智谋的较量,真正的战场描写只有四十五回和四十九回的文字。但是整个的赤壁之战是从四十三回一直写到第五十回。
  赤壁之战中,曹操作为强大的一方失败了,而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计谋的胜负。计谋的胜与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与负。比如说在战前,曹操集团本来有人出来劝阻,劝曹操不要去伐吴,这个人就是非常著名的孔融。当时他在曹操的手下,也是一个大谋臣。但是曹操不听,不仅不听,还把孔融杀害了。战争当中,曹操也总是在计谋较量中失败,比如用蒋干。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里写得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曹操让蒋干过江,本来这也是一计。因为蒋干跟曹操说,他跟周瑜是老同学,那么曹操想用这个关系劝周瑜投降。蒋干过江以后,周瑜则是&将计就计&,结果蒋干中计以后,向曹操传达了假情报,造成曹操误杀蔡瑁、张允这两个水师将领,这是典型的计谋较量上的失败。
  蒋干第二次又到江东,结果又中计了。周瑜安排他见到庞统,庞统又使蒋干中计,使得庞统能够很顺利地实现连环计,让曹操把所有的战船连在一起,以便受火攻时,谁也跑不了。曹操的失败都和中计有关。而东吴的胜利也是依靠这些计谋的成功。比如说,在战争开始以后,那一系列的胜利都跟前面一系列的计谋有联系的。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因为黄盖用此计才能使曹操相信他,然后是阚泽的诈降计,这一系列计策的实现造成了东吴军事上的胜利。这说明谋臣在一些具体的战役当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之间,也是计谋的较量。周瑜被写得很狭隘,总要除掉诸葛亮,诸葛亮避免了周瑜的陷害,那么他所用的也都是一系列的计谋。所以整个的赤壁之战在曹操和孙刘之间,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都贯穿了一系列计谋的较量。这样,就突出了谋臣的作用。而这种写法也使整个《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的审美水平有所提高,它不是写战场上的热闹,而是一种智慧的思考,这是《三国演义》的特点。
  为曹操好反而被杀的谋臣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谋臣,他们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也很不一样。我们中国古代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这些谋臣都是在这样一个思想体系下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我们还有一个说法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每一个人学到了本事,学成文武全才,就是要卖给帝王,也就是要给帝王服务,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三国演义》里的谋臣,非常热衷地给君主出主意,都是在这样一个文化格局里面出现的,所以他们择了明主,就能够发挥;否则,就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这是他们必然要走的路。
  我们看曹魏集团中的谋臣,在曹操笼罩下一些谋臣的命运和性格,曹操手下的大谋臣荀彧,在《三国志》里被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才干的一个人,那么《三国演义》里也充分展示了这个人的智谋、才干,写得很好。比如曹操的几件大事情都是荀彧替他决定的。当荀彧投奔曹操时,曹操说了一句话,&吾之子房也&,你就是我的张良,他完全认识到了荀彧的才干。但是,就因为在一件事情上,荀彧劝阻曹操,结果被杀了。
  《三国演义》写曹操要做国公,因为他原来受封为侯。在这个问题上,荀彧提出了劝阻,说现在不是时候,不要做这些。曹操马上就说,荀彧&不助我也&。书上说是深恨之,结果把荀彧害死。怎么死的,正史的记载是荀彧得了病,心情很忧郁地死了。而裴松之讲,他是饮药而死,也就是吃毒药死的。《三国演义》里的描写非常细致,非常精彩。曹操感觉到&不助我也,深恨之&,就要把他弄死,但不是抓起来杀掉,而是送给荀彧一个很漂亮、很讲究的空盒儿,荀彧明白了:这是要他死,所以荀彧就自杀了,当时只有五十岁。
  郭嘉不死曹操未必不败
  荀彧的命运说明,曹操是爱才、识才的。但是确实存在着&顺者昌,逆者亡&的悲剧。荀彧这样一个大谋士,为曹操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一旦有所违抗,而且也是为曹操好,结果得到这样一个结局,兔未死,狗就被烹了。还有杨修,杀掉杨修其实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杨修能够看透曹操的心计,也就是说杨修的智慧才干超过了曹操。所以说,荀彧的命运说明了是不能违抗他,杨修的命运说明了是不能超过他,总之,这样的谋臣在曹操那儿的结果都是悲惨的。因此说,择主而事是谋臣的一个关键问题。
  那么曹操最欣赏的,甚至说很有感情的谋臣是郭嘉。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大哭,他认为如果郭嘉在的话,他绝对不会遭此大败。但问题是郭嘉早逝,谁知道他如果不死的话,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因为曹操在用才的时候有很多负面的因素。
责任编辑:李侠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摘要: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火攻战略战术的成功实施是吴蜀联盟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历史上赤"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赤壁之战中的火攻
  摘要: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火攻战略战术的成功实施是吴蜀联盟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历史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是天合、地合、人合的结果,而《三国演义》则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成功实施的条件完全归结于人才的作用,这反映出作者“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历史观。 中国论文网 /9/view-5129994.htm  关键词:赤壁之战;火攻;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K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3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战争场面描写波澜壮阔,战略战术运用鬼神难测,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在中国古代,而且在世界战争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三国演义》写了大小上百次战争,一百二十回几乎回回不离战争。规模较大的有官渡之战、博望坡之战、新野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这几次大的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中都运用了火攻战术。火攻战术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光芒四射、威力无比,这其中尤以赤壁之战中火攻描写最为精彩。   一、历史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同孙权、刘备争夺荆州的赤壁之战,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次重要战争,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在赤壁、乌林,所以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其实赤壁之战是包括了从曹操率军南下突袭襄樊,直取江陵,中经赤壁、乌林之役,到最后孙、刘联军包围江陵的全过程。对曹军来说,这次战争包括了进攻、遭遇、败退三个阶段;而对孙刘来说,这次战争则包括了刘备的败退、孙刘联盟防御、进攻直至胜利。孙刘联盟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他们成功地运用了火攻战略战术。历史文献对赤壁之战中的火攻也有记载。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记载最为详细的是在《周瑜传》中:“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1](563)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载:“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其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2](1307)   通过这两份史料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几点:一是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史书并未记载曹操锁链战船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或许是曹操自己想起的计策。曹军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军中大部分是北方人士,“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1](563)。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曹操采用了锁链大船。这为实施火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算是地合(地利)。二是黄盖提出火攻策略,下诈降书。决定赤壁之战胜败攸关的火攻之计历史上是黄盖最先提出,而非诸葛亮、周瑜。黄盖在历史上比小说中的形象更为鲜明,功绩更为卓著。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1](574),屡立奇功,拜为武锋中郎将,后加偏将军。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曰:“又图盖形,四时祠祭。”[1](580)由此看出,黄盖处事果断,严正刚毅,受到当时人的尊敬。他机智大胆,“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这是实施火攻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最具有人力、最能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环,可谓是人合。三是东南风劲吹,这是赤壁之战实施火攻的又一必要条件。火攻必须在天气干燥、有风的日子才能实施。《孙子兵法?火攻》云:“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日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3](67)赤壁战起,正值东南劲吹之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得曹操落荒而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南风,便没有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由此可见,历史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是当时有利条件,加以人的智谋而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战术,是天合、地合、人合三者兼备的结果。   二、《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中的火攻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地加工、艺术地再创造而成的。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描写当然比史书上所记载的赤壁之战更加精彩,更加引人入胜。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核心情节,是全书最有魅力的部分。而赤壁之战的关键之处就是火攻战略战术的运用。可以说整整八回的内容就是围绕火攻的实施而展开的。   曹操统一了北方,乘胜南下,夺取荆州,赶得刘备落荒而逃,军势大振,有席卷天下,统一中国之势头。他率领83万大军驻扎赤壁,欲渡江夺取东吴。而吴蜀联军只有七八万人。诸葛亮、周瑜就定下火攻策略,以反击曹军。火攻的过程分六个步骤:一是除掉蔡瑁、张允,釜底抽薪。蔡瑁、张允久居南方,熟悉水战。这二人担任曹操的水军都督,是周瑜的心腹之患,若不将此二人除掉,待他们将曹操水军操练成熟,则东吴危矣。于是周瑜群英会使蒋干中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蔡、张二人。周瑜得知曹操杀掉蔡张二人后喜出望外:“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4](267)二是留下蔡中、蔡和,传假信息。曹操为探东吴军情,派蔡中、蔡和以为哥哥蔡瑁报仇为名来东吴诈降,周瑜将计就计,通过此二人向曹操传递虚假信息。三是黄盖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周瑜以“乱我军心”为名将黄盖当众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委派机智大胆的阚泽向曹操下诈降书,适逢奸细蔡中、蔡和传回黄盖遭打的信息,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并让黄盖约定不日率本部人马前来投降。四是庞统献连环计。曹军大多北方人,不惯乘舟,受风浪的颠簸,便生疾病。周瑜派庞统假意投奔曹操,于是庞统在蒋干的引荐下向曹操献了“连环计”,即把船只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这为东吴火烧战船打下了基础。五是孔明借东风。周瑜军队在江南,曹军在江北,隆冬季节只刮西北风,不刮东南风,没有东风,火攻战术无法实施。诸葛亮七星坛祭风,借来东南风,助火攻实施。六是备好火具,借风放火。黄盖率领20只火船乘着东南风,往赤壁进发,接近曹营时,一齐发火,烧得曹军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赤壁之战的结果,使曹操最终也不能消灭刘备和孙权,他统一全国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此后,孙权继续坐领江东,刘备进驻西蜀,中国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火攻计策是由周瑜、诸葛亮最先提出的。实施火攻的必要条件还是三条:(1)黄盖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2)庞统巧授连环计;(3)孔明借东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缺少一环,火攻的战术也就无法实施了。在《三国演义》中有三大著名战役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都采取的是火攻战术。这三大战役的描写有详有略,官渡之战只用了一回,彝陵之战只占二回,而赤壁之战却用了八回,约占全书总回目的十分之一,可见是作者最精心、用力最专的部分。而且这三大战役中火攻战术的使用却不尽相同:官渡之战是曹操运用火攻战术创造的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合四洲之地,收英雄之士,拥有百万之众”的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他起冀、青、幽、并等州人马70万,前往攻打许昌,讨伐曹操。曹操闻报,急率军7万前往官渡迎敌,相持不下。袁军兵众粮足,而曹军兵少,战线长,缺粮草,宜速战速决。于是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烧袁绍乌?军粮,袁军残败。曹操从而芟除了他在北方的最大障碍,成为当时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雄踞北方。这次火攻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即袁绍守粮官淳于琼嗜酒无备,所以这次火攻实施比较简单。彝陵之战是蜀主刘备为了报关羽、张飞之仇,倾全国之兵,与吴兵在彝陵之地所发生的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一次大的战役。刘备“愠而致战”,不听诸葛亮的忠言,执意在“包原隰险阻而结营”,犯了兵家大忌,东吴都督陆逊则充分利用刘备不通晓兵法而诸葛亮又鞭长莫及的良机,把在丘陵地带的密林中扎营的蜀军营寨烧个精光,为彝陵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刘备退守白帝城,不久病死,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独撑危局。陆逊实施火攻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蜀军傍山林下寨连营七百里。所以这次火攻制约的因素很少。由此看出官渡之战、彝陵之战中的火攻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而制定的,实施火攻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而作者用力最专的赤壁之战中火攻的实施完全是靠人力,是人为地创造一切条件,仅制约因素就有三条,从军事角度来讲,每个条件都是人为制造的,有一个不成熟,就不能取得胜利。但是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不同,理论的抽象逻辑和艺术的审美逻辑有天壤之别,作者在对历史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时必定包含着他本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历史上赤壁之战火攻的实施是天合、地合、人合的结果,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实施火攻的条件完全是由人力创造,突出了人才的作用,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凸显“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主题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写到孙策死后,孙权初掌江东时曾问周瑜:“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周瑜立即回答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4](173)周瑜所说的“得人”、“失人”的人是指“高明远见之人”,即曹操所言“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简单地说就是人才。“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人才观是《三国演义》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作者组织素材、编撰故事的一条潜在的情节主线。而这条情节主线非常显明、非常突出地体现在赤壁之战这个长达八回的故事之中。《三国演义》描述的魏、蜀、吴的兴衰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得出的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赤壁之战火攻实施的过程就是这一结论的形象诠释。在赤壁之战的火攻中,作者把历史上的火攻所依赖的天时、地利因素全部转化为人力创造的条件,凸显了人才的“夺天地造化”的作用。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马步水军83万,诈称百万,水陆并进,其势汹汹。不得已,孙刘联盟。但即便孙刘联合,他们也只能智取,而不能力敌。因为曹操之众虽有“远来疲惫”,“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之弊,但实力相差仍很悬殊。加上刘琦的1万江夏战士,刘备才有2万来人,东吴也只5、6万兵。这样严峻的形势,尤能显示人才的作用。为了突显诸葛亮和周瑜的经天纬地之才,作者把原本由黄盖首先提出的“火攻”策略转移到他们身上。小说反反复复地渲染面对当时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周瑜、诸葛亮制定了火攻智取的总策略。随后的一系列情节就是周瑜、诸葛亮为实现这一策略所创造的条件:蒋干中计,除掉蔡瑁、张允;黄盖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等等,都是为火攻做的必要的铺陈,都是火攻智胜的前奏曲。最终,赤壁之战是以孙刘联盟的伟大胜利和曹操集团的惨重失败而告终。赤壁之战胜在智力,胜在有赤胆忠心的黄盖,机智大胆的阚泽,有“凤雏”美名的庞统,有鬼神不测之术的卧龙诸葛亮,当然也离不开赤壁之战的总指挥周瑜。反观曹军,却没有一位撑起局面的人才。赤壁之战中,曹操误认为愚蠢透顶的蒋干是人才,所以导致他错杀了经验丰富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同时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加上“徐庶”的一言不发,终至此战惨败。作者所以这样安排情节,就是要表现了他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人才观和历史观。   参考文献:   〔1〕(西晋)陈寿.三国志[M].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1996.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   〔3〕孙子兵法[M].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2004.   〔4〕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赤壁之战中火攻.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论赤壁之战中火攻.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8论赤壁之战中的火攻
袁益梅作者简介:袁益梅(1972-),女,河南光山人,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讲师,文学硕士(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广西 南宁 530003)(联系方式:E-mail:
电话:)摘 要: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火攻战略战术的成功实施是吴蜀联盟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历史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是天合、地合、人合的结果,而《三国演义》则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成功实施的条件完全归结于人才的作用,这反映出作者“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人才观和历史观。关键词:赤壁之战;火攻;人才观《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战争场面描写波澜壮阔,战略战术运用神机鬼测,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在中国古代,而且在世界战争小说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三国演义》写了大小上百次战争,一百二十回几乎回回不离战争。规模较大的有官渡之战、博望坡之战、新野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等,这几次大的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中都运用了火攻战术。火攻战术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光芒四射、威力无比。这其中尤以赤壁之战中火攻描写更为精彩绝纶、扣人心弦。历史上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同孙权、刘备争夺荆州的赤壁之战,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次重要战争,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在赤壁、乌林,所以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其实赤壁之战是包括了从曹操率军南下突袭襄樊,直取江陵,中经赤壁、乌林之役,到最后孙、刘联军包围江陵的全过程。对曹军来说,这次战争包括了进攻、遭遇、败退三个阶段,而对孙刘来说,这次战争则包括了刘备的败退、孙刘联盟、防御、进攻直至胜利。孙刘联盟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他们成功地运用了火攻战略战术。历史文献对赤壁之战中的火攻也有记载。西晋陈寿《三国志》中记载最为详细的是在《周瑜传》中: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1](P56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载: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其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2](P1307)通过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几点:一是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史书并未记载曹操锁链战船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或许是曹操自己想起的计策。曹军当时的情形是:曹军大部分是北方人士,“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1](P563)有鉴于此,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曹操锁链大船。这是实施火攻的一个既定的有利的条件,可算是地合(地利)。二黄盖提出火攻策略、下诈降书。决定赤壁之战胜败攸关的火攻之计历史上是黄盖最先提出,而非诸葛亮、周瑜。黄盖在历史上比在小说中的形象更为鲜明,功绩更为卓著。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1](P574)屡立奇功,拜为武锋中郎将,后加偏将军,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曰:“又图盖形,四时祠祭。”[1](P580)由此看出,黄盖处事果断,严正刚毅,受到当时人的尊敬。他机智大胆,“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这是实施火攻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最具有人力,最能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环,可谓是人合。三东南风急。这是赤壁之战实施火攻的又一必要条件。火攻必须在天气干燥、有风的日子才能实施。《孙子兵法?火攻》云:“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日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3](P67)赤壁之战其时正值东南风猛烈,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得曹操落荒而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南风,便没有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但在西北风盛行的冬季,何来如此猛烈之东南风?实在令人费解。时至今日,尽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梳理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梳理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山西并州太原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谜,普遍被认可的是师徒关系。为了纪念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的全称) 之后,对施耐庵的《水浒传》进行了加工、增补。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主题《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在道德史观的笼罩下,在“仁义”与“政治”之间,作者的创作心态必然倾向于前者,这本来就是政治道德化、历史道德化的必然要求,即使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依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核所在。由于作者对道德观念的突出强调,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就加重了全书的悲剧氛围。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重要情节梳理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桃园三结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张角三兄弟在这个时候发动了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怀壮志的人(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三人志向相投,于是在张飞家中的桃园对天盟誓,约为兄弟。按照年纪,刘备是大哥,关云长是二哥,张飞是三弟。这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温酒斩华雄(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以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的时候,被华雄击败。华雄败孙坚、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悍将。袁绍大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袁绍嫌弃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如果派他出战,是告诉敌军我方无人,喝令将关羽打出。这时候不得不说曹操有识人之明,曹操说,关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国演义》的逻辑中,凡是相貌与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称为相貌不俗),谁能看出来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呢?于是曹操端了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说,就先放这儿,等我回来再喝。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出战迎敌。只听得外面喊声震天,不过片刻的时间,关羽就斩了华雄。这时候,酒还是温的。 三顾茅庐(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徐庶化名单福辅佐刘备,曹操连吃败仗。曹操知道徐庶事母至孝,派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威胁徐庶。徐庶别无他法,只好离开刘备,来到曹营。徐庶的母亲知道徐庶是因为自己离开刘备,愤而自杀,曹操下令厚葬。徐庶感谢曹操厚葬他的母亲,但是不愿辅佐曹操,于是终生不为曹操献策。这就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徐庶在离开刘备之前,推荐了素有伏龙之称的诸葛亮。并对刘备说,如果他是萤火的微弱光芒,那诸葛亮就是明月的皓白之光。刘备于是带着关张二人前往卧龙岗,访诸葛亮。第一次,童子说诸葛亮外出远游,刘备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刘关张冒雪前往,见到了诸葛亮的石广元和孟公威,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留书表达仰慕之情,三人冒雪而归;第三次,刘关张三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等一直等到他睡醒。刘备和诸葛亮畅谈天下大事,提出天下三分的观点。诸葛亮最终愿意为刘备出山,匡扶天下。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赵云单骑救主(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接连赢得博望坡、新野胜利。曹操心生忌惮,派大军来袭。可惜刘备手上的兵力实在太少,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无奈之下,刘备只能放弃城池,带着军队转移。百姓眷恋刘备,跟随刘备一起转移。刘备为了照顾百姓,行军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军追赶上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备妻儿在混乱中走失。赵云受刘备之命保护刘备妻儿,为救刘备妻儿,本已杀出曹军阵营长坂坡的赵云,翻身又杀入长坂坡。赵云先后救了简雍、甘夫人、糜竺。最后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了救阿斗,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赵云单枪匹马,怀抱阿斗,杀出长坂坡。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连斩曹营五十余员大将。曹操感叹这真的是一员虎将啊!从此赵云名动天下。这就是著名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的故事。 张飞大闹长坂桥(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赵云在长坂坡中左冲右突寻找甘糜二夫人以及阿斗。这时候糜芳从长坂坡混乱中突围出来,带伤来到刘备身旁,说亲眼看见赵子龙投曹操去了。刘备不信,张飞相信,带着人马来到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来回跑动,尘土飞扬,做成有伏兵的假象,令曹军不辨虚实。这时候被赵云所救的简雍等人见到张飞,解除了张飞对赵云的误会。而赵云也护着阿斗来到长坂桥,此时赵云人困马乏,见到张飞,大呼“翼德援我!”张飞说:“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曹操率军来到桥头,看见四周尘土飞扬,疑有伏兵。又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丈八点长矛,立马桥上。张飞对着前来追赶的曹兵大喝:“吾乃燕人张翼德是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操这时突然想起了关羽曾经告诉他的话“吾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曹操急令诸将,不可轻敌。话还没说完,张飞又大喝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军见张飞如此英雄,颇有退意。这时候张飞又大喊了一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还没停止,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摔下马来,一看,已经气绝。曹军阵脚大乱,后退数里。张飞的三声大喝,喝退了号称百万的曹军,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就是张飞大闹长坂桥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赵云大战长坂坡,张飞大闹当阳桥,刘备摔孩子,那关云长和诸葛亮去了哪里?关云长和诸葛亮去江夏向刘表之子刘琦求助,暂解曹操的围困。曹操驻守江陵,想要吞并东吴、诛杀刘备。诸葛亮为了联合东吴抗曹,只身来到江东孙权处。孙权犹豫不决。东吴内部分成两派,文臣主降,武将主战。诸葛亮先与东吴群臣争辩,张昭为首的文臣不能应对。诸葛亮得见孙权,见孙权相貌不俗,决定智激孙权。孙权被激怒,倾向于抗曹。张昭为首的一干文臣再次劝孙权降曹。孙权又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候吴国太提醒孙权,当年孙策的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此时周瑜也星夜赶回,文臣武将多来问候,降战说法不一,周瑜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诸葛亮和鲁肃也来见周瑜,诸葛亮以曹操想要“二乔”的事激怒周瑜。探出周瑜主战的虚实。至此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诸葛亮在东吴显示了自己高超的谋略,引起了周瑜的忌惮。两人各为其主,诸葛亮不肯转投孙权,周瑜担心诸葛亮会对东吴有害,决心除掉诸葛亮。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令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诸葛亮暗中向鲁肃借二十条大船,船舷两侧各扎草人千个,并摆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前两天诸葛亮都按兵不动,第三天夜晚,大雾漫天,诸葛亮邀请鲁肃共同率船到曹军水寨前。诸葛亮命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佯装进攻。曹军在大雾之中生怕中计,不敢出战。曹操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万箭齐发射向船上草人。天将明,雾将散。诸葛亮估计箭数已够,命令将士拔锚返程。然后让军士齐声大喊:“谢丞相箭”.曹操愤怒异常,却又无可奈何。周瑜也只能失望了。这就是赤壁之战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黄盖苦肉计周瑜和孙权终于决定联刘抗曹,可是敌强我弱。周瑜和诸葛亮二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火攻。此时曹操派细作来江东诈降,周瑜识破却不揭穿,想要用这两个细作通消息。周瑜也想要派人诈降,但是苦于没有想到合适人选。这时候东吴的将领黄盖也想到了火攻,并且向周瑜建议。黄盖受东吴三代首领大恩,并且颇有机智。周瑜于是决定派黄盖诈降,为了得到曹操和东吴中诈降的细作的信任,周瑜和黄盖决定用苦肉计。第二天,周瑜和众将商议退敌之策,黄盖故意大唱反调。周瑜顺势下令杖责黄盖,众将求情。但周瑜还是打了黄盖五十大板。黄盖果真骗得曹操信任,和阚泽、甘宁等共同诈降。最后黄盖乘着东南风,驾船纵火烧了曹操的水寨,得以火烧赤壁。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庞统献连环计(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黄盖、阚泽、甘宁诈降,阚泽来献书。曹操派去的细作也是如此说。曹操虽接收了降书,但还是很怀疑,想要派人再探江东。蒋干在之前传递错误消息,害得曹操错杀水军都督。此番,蒋干想要将功赎罪,愿意再探江东。江东有一人,名唤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伏龙诸葛亮齐名。先前,周瑜曾经向庞统如何破曹,庞统也想到了火攻,还提出江面上用火攻的缺陷:一船着火,其余的船四散开来,根本不会波及到。并且也提到了解决办法:让曹军的船都钉在一起,也就是连环计。周瑜正愁没人能使这招连环计,听得蒋干来了,大喜。周瑜派鲁肃和庞统商量好如何用计。这边接见蒋干,借故将蒋干赶出,送到庞统所在附近的西山庵。蒋干心中忧虑,寝食难安,夜晚出门闲逛,听得书声琅琅,然后顺势找到了凤雏庞统,顺利的将庞统请到了曹操处。庞统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这就是赤壁之战中重要的连环计。 火烧赤壁(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经过前番几次谋划,此时,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擅长水战的将领(群英会蒋干中计);接着又中了连环计,将所有的船都用铁钉连在一起(庞士元献连环计);黄盖、阚泽、甘宁诈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日,诸葛亮登上七星台,巧借东风。周瑜看东风起,派黄盖驾着几艘载满柴草的小船驶向曹营,佯装投靠。黄盖点燃小船,小船顺着风势直奔曹营。因为船被连上,所以,曹操的水营瞬间变成了火营。这就是火烧赤壁,这是这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关云长华容释曹操(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和周瑜齐心用谋,终于火烧赤壁,让曹操的水营变成火营。说回东吴,赤壁之火已经燎原,周瑜想起了另一个心腹之患——诸葛亮。上次诸葛亮草船借箭,逃过死劫。这次周瑜连借口都不想找,直接派兵去七星台抓诸葛亮。可惜诸葛亮料得先机,早就派赵云前来接应,此时已经一叶扁舟回到荆州。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痛打落水狗——曹操。曹操好不容从火海脱身,带着身边几个大将还有百余士兵,躲过周瑜的围追堵截,和先前守在岸上的士兵会合,最终只剩大概三千兵马。可怜曹操当时号称百万之众,准备席卷江东,如今折了大半兵力仓皇逃窜。行到一处,曹操忽然指着前方大笑“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这一笑不好,赵飞正好就在此处专等曹操。曹操先后三笑,笑周瑜和诸葛亮不会用兵,一笑笑出赵云,二笑笑出张飞,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幸好曹操先前对关羽有恩,关云长感念当日恩德,放了曹操。这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话说曹操夺了荆州,准备率兵攻打江东,不想被孙刘联军一场大火折了大半人马,也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守住荆州。周瑜派兵抢占南郡,不想失敌先机,反被诸葛亮先取了南郡,乘胜又取了襄阳、荆州。周瑜在攻打南郡时本就中了毒箭,经此一怒,箭创崩裂,这就是一气周公瑾。东吴花费的无数钱粮都成了无用功,意气难平。鲁肃前来求见刘备,希望刘备可以“归还荆州”。诸葛亮早就预料到周瑜会派鲁肃来要荆州,事先交代好刘备如何应对。刘备又将话语权交给了诸葛亮,只听诸葛亮说,这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刘琦是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刘表的弟弟,现在弟弟辅佐侄儿治理荆州,合情合理。鲁肃又说,如果刘琦在荆州,刘备辅佐刘琦也可以,可是现在刘琦在江夏,并不在荆州。诸葛亮派人把刘琦从屏风后请了出来。鲁肃无话可说,约定刘琦一死,荆州必须归还。不久刘琦病逝,鲁肃前来吊丧准备讨回荆州。刘备大哭,诸葛亮说刘备无处安身,等取了西川,一定归还荆州,还立下文书,鲁肃作保。周瑜无法可施,建议孙权使美人计。孙权就假装嫁妹,这一计也被诸葛亮看破,筹谋一番,孙尚香真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成功从东吴脱身。周瑜派兵追赶,诸葛亮接应,让兵士齐声大喊:“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箭创崩裂,这就是二气周公瑾。智取不成,那就直接用兵。周瑜假意替刘备取西川,其实是“假途灭虢”之计,想要取荆州。可惜,又被诸葛亮看破。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这就是三气周公瑾。 关云长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周瑜为了将荆州要回,数次和诸葛亮交锋,可惜都失败的,自己反被气的一命呜呼。因为周瑜逝世,诸葛亮去吊唁周瑜,装出一副两人感情颇深的样子。最积极取荆州的周瑜英年早逝了,这让东吴的人一时忘了荆州的事情。可是有一个人不能忘了这件事,他就是曾经为荆州做过保的鲁肃。鲁肃用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专等关羽赴宴。关羽若是愿意还荆州也就罢了,不肯还就叫关羽有去无回,顺势夺了荆州。关羽只带了青龙偃月刀以及周仓等十几个随从,就这么来到了宴会之上。席间关羽说和鲁肃多年未见,要叙叙旧。就这么一把拉着鲁肃不放,互相敬酒。实际上是拿鲁肃当人质。东吴的人一看鲁肃成了人质,也就不敢下手。就这样,关羽轻轻巧巧的安全回到了荆州。 水淹七军(第74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刘备有一统天下的志向,这边和诸葛亮进攻汉中,那边派关羽进攻樊城。樊城情势危急,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去救。关羽前去迎敌,不料中了庞德一箭。一时之间,关羽还真拿不下樊城。这时襄江和白河水势甚急,又经常风雨大作,于禁和庞德的军队驻扎在山谷中。关羽计上心头,派人将水的上流堵住,然后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间,放水淹了曹军。于禁无奈投降,庞德抵挡不住,被俘。经此一战,关云长再次名震天下。 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水淹七军,兵临樊城城下,曹仁派手下放毒箭,关羽不幸中箭。关羽请得华佗来治伤。华佗说箭头有毒,需要刮骨治疗,先准备一个柱子,柱子上有一个铁环,然后关羽需将手臂伸进铁环中,绑住手臂,厚被蒙住头脸。关羽不解其故。华佗说,恐怕病人怕痛,乱动不好下刀。关羽说,我戎马一生,这点儿小痛不算什么。派人摆棋备酒,与马良一边弈棋,一边饮酒。华佗用到刮骨,悉悉有声。左右脸色大变,唯有关云长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华佗刮骨完毕,敷药缝线。关羽大笑而起,华佗说“君侯真天神也!”。 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关羽虽然水淹七军擒了于禁和庞德,但是没有拿下樊城。震慑于关羽的神勇,曹操甚至一度有了迁都的想法。曹操手下劝止,提议让孙刘联盟破裂,于是派人见孙权。这边孙权和刘备因为荆州问题一直有有争执,最后勉强达成共识,将荆州一分为二。但是孙权心中其实并不满意。孙权曾经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关羽给了这么一句回复:“虎女焉能配犬子。”所以,攻荆州之心更加坚定。关羽和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关羽大败,只能退守麦城。兵少粮少,关羽决定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要走小路,部下劝谏说可能会有埋伏。关羽自恃勇猛,不听劝告。果然小路上有伏兵,关羽父子失手被擒。最后被孙权所杀。关羽失败在刚愎自用,自视甚高。这种性格倒是很像项羽。 关公显圣(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一意孤行,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所俘。孙权倒是想让关公父子投降,可是,关公当年面对着曹操的时候可是要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就是降汉不降曹。这回是摆明了要降东吴,关羽怎么肯,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主簿左咸对孙权说,曹操当年对关羽那么好,连赤兔马都给了,那关羽时候到了还是要追随刘备的。后来还打的曹操差点儿要迁都(水淹七军)。这番话的结论就是关羽这人养不熟(方言又叫养不家)。孙权一听,很是同意,然后关羽父子就被杀了,赤兔马绝食而死,周仓听说了以后就追随关羽自刎了。孙权杀了天下闻名的忠义之人,这责任不敢自己担,就派人把关羽的尸体送到了曹操那里。最后曹操将关羽厚葬。关羽死后一点灵魂不灭,带着关平和周仓一路飘荡。飘荡到了玉泉山,玉泉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与关羽有过一面之缘。是夜,月白风清,普净在庵中参禅,突然听见有人大喊“还我头来!”。普净抬头一看,原来是关公父子和周仓三人在空中飘着。普净说道,云长,下来咱俩谈谈。你过五关、斩六将,沙场上杀人无数,你管别人要头,人家的头管谁要?关羽顿悟,杀气顿消。后来关羽经常显圣照顾乡民,乡民感念就建庙祭奠他。这边说孙权,孙权杀了关羽,整个荆州都被东吴纳入囊中。吕蒙俘获关羽,可以说是立下大功。孙权设宴向他敬酒,吕蒙接过酒杯刚准备喝,突然,吕蒙抓起孙权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然后吕蒙就吐血身亡。这就是关公显圣。诸葛亮七擒孟获(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是时,刘备已死,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之子——赵云在长坂坡中救出的阿斗。南蛮领袖孟获起兵反叛,马谡建议诸葛亮,应该以招抚为主。诸葛亮很同意他的观点。诸葛亮平叛乱,共对孟获七擒七纵。一擒,用反间计,大破三路蛮兵,设伏活捉孟获;二擒,马岱败董荼那。孟获大怒,重打董荼那,董荼那心中愤恨,趁孟获大醉之时,将其绑了送给诸葛亮;三擒,孟获教弟孟优向孔明诈降献宝,被孔明识破,孟获逃往泸水,被马岱截获;四擒,孟获被释放,引一万刀牌獠丁,诸葛亮等蛮兵威势已减,大败之,孟获逃到大林,掉入陷坑被擒;五擒,孟获被释放,投奔了朵思大王,并以剧毒四泉败蜀兵。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诸葛亮不杀其族人之恩,捉了孟获;六擒,妻祝融夫人领兵,活捉蜀将张嶷等。诸葛亮用计捉了祝融氏,换回蜀将。诸葛亮驱木制巨兽破蛮兵。孟获诈降,被识破,孟获第六次被俘;七擒,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藤甲刀枪不入,孔明火烧藤甲兵,孟获被马岱生擒。经历过七擒七纵,孟获感叹“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孟获被诸葛亮的气度所折服“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这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 孔明挥泪斩马谡(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蜀中乡里人曾经如此称赞马氏兄弟,“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诸葛亮和白眉马季常私交甚笃,与马幼常马谡的关系也十分不错。在对待南蛮上,马谡和诸葛亮的看法一致。诸葛亮很认可他的才华,但是刘备一直不喜欢马谡,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某些时候,刘备除了哭,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诸葛亮准备攻打魏,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马谡在刚愎自用这方面,可以和关羽比一比。马谡不听诸葛亮调遣,又不听从王平的建议。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被敌人断了水,最终失掉了重要枢纽街亭。本来对蜀汉很有益的局面因马谡而逆转。虽然马谡还是有一定的才华,但是马谡违了军令在先。诸葛亮毅然挥泪斩马谡,并且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习题梳理1.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3.《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4.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5. 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6. “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7.《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8. “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9. 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10.《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孙权;诸葛亮。11.《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1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1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14. “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15.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16.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赤壁之战;曹操、周瑜。17. 试举出《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作战的双方是:曹操战袁绍,刘备、孙权战曹操。18. 桃园三结义后,刘、关、张既与黄巾军作战的首领分别为“天公将军”张角和“地公将军”张宝。19. 试举出《三国演义》中勇猛无比的人物:张飞、许渚、典韦。20. 建安时文坛上的“三曹”分别指:曹操、曹丕、曹植。21. 曹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这位英雄是:赵云。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22. “卧龙凤雏”分别是指:诸葛亮和庞统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他们各自有关的情节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庞统巧施连环计。23.《三国演义》中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来搬运粮食的人是:诸葛亮。他最终牺牲的地点是:五丈原。临终时将自己的用兵秘法都告诉给:姜维。24. 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25.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26.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的小霸王是:孙策。“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人是:关羽。27. 死于落凤坡的汉军著名的谋士是:庞统(凤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学会做一个尊重别人,顾及被人感受的人!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之战连环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