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介绍各六位 每位写大概100字左右就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1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4:48: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1
官方公共微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结果谁都没想到的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结果谁都没想到的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不必要的悲剧,短视和贪婪、自私加懦弱、狂热与激情,所有的要素揉合起来,突然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最晴朗的艳阳天,陡然来了一场暴风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灾难中的灾难。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它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续集。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年,而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但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很多人想要,但没有人想到要来的是什么的一场战争。   日,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当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消息传到维也纳,人们感到的是惊愕,而不是悲痛。没有人喜欢傲慢无礼的斐迪南大公,但奥匈帝国的鹰派人物认为,这正是一个报复塞尔维亚的绝好借口。奥匈帝国的鹰派之所以如此蛮横,不是因为他们强大,恰恰相反,是因为奥匈帝国已经江河日下。正如自卑的人自尊心格外地强一样,奥匈帝国对国家的尊严也更为敏感。主战派认为,如果不利用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大做文章,挫败塞尔维亚对外扩张的野心,一劳永逸地解决令人头疼的巴尔干问题,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奥匈帝国的国内政治局势也需要一场对外战争。奥匈帝国国内有很多少数民族,各种分裂主义的声音越叫越响。战争,只有一场战争,才能像一剂强心针,把奥匈帝国从衰亡和分裂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奥匈帝国在筹划入侵塞尔维亚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俄罗斯出兵的可能性。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俄罗斯是不会出兵援助的。这是他们最大的失算。俄国一直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和巴尔干民族都属于斯拉夫族。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在巴尔干地区逐渐流行,而俄罗斯一直是其背后的支持者。尤其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原本觊觎的是中国的东北,他幻想能够建立俄罗斯的远东帝国。但日俄战争失败之后,俄国转而加紧对巴尔干半岛的经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无异于是到俄罗斯的后院放火。这次再也输不起了。而就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的时候,俄罗斯已经秘密地开始集结部队了。在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就像两辆迎面开来的列车,终于相撞了。   如果德国不参战,那么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将引发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但这也只是一场局部的冲突。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预谋已久的计划。巴黎和谈的时候,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曾经讨论过,到底在哪里审判和绞死德皇威廉二世。其实,直到最后一刻,威廉二世都还在犹豫。他对主战的军官们说,我给了你们想要的,你们可不要后悔啊。一战结束之后,威廉二世流亡到荷兰。他在回忆录里写到,是犹太人和共济会阴谋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原因是:这个迫切地想要成为在全球的帝国,但却一点也不知道该如何成为帝国。德国统一之后,号称“铁血宰相”的,一直奉行一种“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为了遏制法国,德国和所有的欧洲大国都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关系。德皇威廉一世去世之后,老臣俾斯麦失去了政治靠山。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威廉二世性格暴烈、对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充满鄙视。新人新政策,德国很快就提出了“世界政策”(Weltpolitik)的主张。德国人说:“我们不想把任何人置于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有自己的位置。”但究竟什么是“世界政策”?没有人知道。在“世界政策”的外交道路上,德国越走越窄,最后几乎一个朋友都找不到。   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势不两立,德国必须在这对冤家中间选择一个。德国选择了奥匈帝国。然后,俄罗斯选择了法国。德国曾试图拉拢英国,但这两个国家的气场就是不对。英国有英国的傲慢,德国有德国的自负。1896年英国在南非入侵特兰斯瓦(Transvaal)失利,威廉二世冒冒失失地发给特兰斯瓦总统一封电报,祝贺他击退英军,英国觉得这是一种羞辱。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开始扩充海军,英国觉得这是一种挑战。1904年,英式签订协约,达成了关于海外殖民地的谅解。英德从此成陌路。   当奥匈帝国叫嚣着要惩罚塞尔维亚的时候,它还得悄悄地看德国的脸色。没想到的是,威廉二世非常痛快地说,不管发生什么,德国做为忠诚盟国,都会站在奥匈帝国的一边。听说奥匈帝国已经集结了部队,他又犹犹豫豫地说,那么,打一场局部战争也是可以的。军方告诉德皇,一旦部队被全面动员起来,战争的机器就无法停止前进。7月29日,俄国下达总动员令。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德国同时对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保持中立。更为卑鄙的是,德国提出,如果法国宣布中立,就得把凡尔登和土尔的军事要塞交给德国,表示法国的诚意。还没有等到法国答复,德国就在8月2日通知比利时,要求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遭到拒绝之后,8月3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同一天,德国对法国宣战。   如果英国不参战,那么德国的介入会引发一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但这还称不上是世界大战。   英国最后和法国和俄国站在一边,怎么看都是一种奇怪的选择。英国和德国本来是天然的盟友,但和法国、俄国却是长期的对手。德国和英国都是君主国,德皇和英王还有亲戚关系。德国和英国都是新教国家,不像法国,是个无神论和天主教的国家,也不像俄罗斯,是个东正教的国家。法国和英国是宿敌。英国称霸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劲对手就是法国。两个国家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在争夺非洲殖民地的时候,英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法国。为了埃及,法国和英国差一点没有打起来。英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土耳其海峡、阿富汗、波斯、直到中国,都有面对面的冲突。大英帝国的璀璨是印度,但俄罗斯恰恰能够扼住英国通向印度的咽喉。英国和法国、俄罗斯的结盟,不是因为的爱,而是因为旷日持久的恨。1904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协议,实际上是两个国家都感到累了,烦了,才达成的谅解备忘录。1907年英国和俄国的交好,也是出于羁糜的考虑。英国邀请俄国一起分享世界霸权,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决斗。   当德国同时对俄国和法国开战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议会陷入了混乱。英国只在最后一刻才下定决心参战。从表面上看,英国参战的理由是德国入侵比利时,破坏了1839年欧洲各国签署的《伦敦条约》。这个条约承诺,要保护比利时永久中立。普鲁士也是签字方之一。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如果德国占领比利时,然后又占领了法国,那么就可能从比利时或法国的沿海,进攻英国。但这一推测是建立在一系列“如果”的前提下的。假如德国真的打败了法国和俄罗斯,或许会有一天向英国发起挑战,但在1914年,德国两头作战已是应接不暇,怎么可能会想到去打英国呢?历史学家弗格森说,英国参战的真实原因是国内政治。以赫伯特·阿斯奎斯为首的自由党政府没有能制止这场战争,他和他的内阁成员们本来是应该集体下台的,但参战拯救了自由党。自由党当然害怕改变自己的立场,但他们更害怕保守党上台。德国入侵比利时,拯救了自由党。   当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人们都兴高采烈。欧洲人早已习惯了战争,战争将带来新的生机。人人都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赢得这场战争。威廉二世对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说,到秋天叶落,大家就能回家。俄国将领满心希望在六周之内打到柏林。如果有谁说六个月,大家就会觉得他太悲观了。只有英国基奇纳(Herbert Kitchener)说,这场战争至少要打三年。大家都觉得他简直是莫名其妙。然而,到1914年11月,西线就已经进入胶着状态,双方的士兵只能躲在战壕里,只能困守,无法进攻。一战时期最重要的新武器机关枪,其实是一种防守型的武器,而不是进攻型的武器。只要战壕加上铁丝网,同时把战壕前面清理出来一片开阔地带,就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的进攻,就像一个德国机枪手回忆的那样:“敌人几百人几百人地往前冲,我们根本就不用瞄准,直接照着人群扫射就行。”日的索姆河会战,仅仅在一天的时间内,就用两万名英国士兵惨死在德国的机关枪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夺去1000多万士兵的生命,负伤的士兵有2000多万,欧洲几乎。   当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的时候,塞尔维亚总理帕西茨还在外地参加竞选活动。听到这一消息,他想到的不是在第一时间回去商量对策,而是想能不能化名到国外度假——在转折点上,历史确实是由少数人决定的,但他们远远谈不上是英雄人物,他们可能只是一群缺乏智慧和胆识,既没有责任心,又没有牺牲精神,只是出于巧合和偶然,被放在舞台中央的平庸人物。   着名军事史学家基根(John Keegan)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不必要的悲剧。”短视和贪婪、自私加懦弱、狂热与激情,所有的要素揉合起来,突然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最晴朗的艳阳天,陡然来了一场暴风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
长平之战,白起说他将赵军降卒40万一举坑杀,将赵军主力45万全歼于上党,不惟是秦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董卓进了京城以后飞扬跋扈,他不仅不把任何人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十常侍。十常侍的父兄子弟在天下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却
从史书上来看,赵姬不是个好女人, 勾三搭四不知道玩过多少男人,甚至自己所生的三个
  看过历史的都知道,康熙帝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平三藩、收复台湾,可谓功勋卓著。不
要说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哪个诸侯国的名气最大,这个齐国肯定算得上一个。因为不论是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
论识人、用人之明,三国时期谁人不服曹操?这位敢于起用寒门士子,率先打破用人论出身
在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片段屡见不鲜,但是要说到颇为精彩的一幕,就当属诸葛亮在街亭摆下
  乱世之中出英雄当然也有美人,在众多的美人当中要属蔡文姬的名声是比较大的,这个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
  瓦岗军起义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611年到618年瓦岗起义军在中
  《不第后赋菊》是一首赞颂菊花的诗,此诗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孙策是东汉末年江东一带的割据诸侯,他的父亲是长沙太守孙坚,他的弟弟孙权则是三
  魏罃,即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正值魏国最鼎盛时
  秦始皇的身世在后世是一大谜团,据说秦始皇嬴政并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脉,而是当时秦
  越王勾践,夏禹的后裔,是春秋末年越国君主。大家对他最熟知的故事应该就是来源于
  说起严颜,很多人还是比较熟悉的。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武将,打过很多场胜仗,所以
  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他是宋朝有名的忠臣,除此之外他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抗元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
  小牧长久手之战历时长达一年多,提到小牧长久手之战经过首先要从战争的开始来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战役往往成为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比如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
  十字军东征是一次具有宗教性质的战争,战争长达200多年,十字军东征有几次?十
  之所以有手取川之战真的假的这样的争议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1577年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
  沙苑之役,发生于东魏天平四年,也即公元537年,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
  美墨战争是一场以墨西哥完败,并且割地送给美国而告终的战争,那么美墨战争墨西哥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
  关于古人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
  松锦大战,这一场让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战斗,到底是谁发动的呢?对于松锦大战是谁
夫妻之事,最难理顺。此还是如今,放在那个可以娶妻之后还纳妾的时代,就更加难搞定了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
西门庆女人众多,在金瓶梅中中沦为西门庆女人的奴妇主要有奴才来旺的媳妇宋惠莲,伙计
近期看《三国》,看到吕布的死法,我觉得太窝囊&&被&缢死,然后枭首&。按理在群雄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贵为天子九五之尊,行使着至高无尚的权利,也对自己统治的子民有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
安禄山是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他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说哪个女人比皇帝还出名,那妲己可谓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妲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
王昭君是历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亲&而名扬古今。汉朝在立国之初,便与匈奴兵戎相见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西晋的贵族们能够活得这样happy?如此多色情、堕落、空虚的生
  邬思道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师爷,因为曾是《雍正王朝》里的一个人物而被观众熟知,但
  文征明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才子。说道才子
  拉斐尔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画家,他曾经创作过许多伟大的作品,在文艺复兴
  怀素和尚,一手狂草闻名天下,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书法家,和张旭齐名,被称为&颠张
  墨子,名翟,鲁人(也有宋人说),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到前376年。墨子是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
  谈迁生于一五九四年死于一六五七年。他是我国古代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他
  陈宝琛是中国清朝著名的官员和学者,福建螺洲人,出身在书香世家,十八岁的时候就
  杜正伦简介上记载他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详,出生于沅水杜氏一族,死于公元658年。
  南宋杨辉是杭州人,是南宋著名的数学家。关于杨辉的出生年月和生平阅历没有详细的
  对于莫尔斯简介,莫尔斯是美国著名的画家和电学家,他最为著名的发明就是电报机和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山县人 。他不仅是道家之人 ,而且是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子贡是孔子弟子比较出名的一个,成绩优异,而且还能言善辩,做事十分有能力,经商
  朱熹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留下不少名言佳句,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 09:12:16) -( 11:12:02) -( 13:42:02) -( 14:57:24) -( 14:32:16) -( 11:19:10) -( 10:27:32) -( 08:43:01) -( 16:37:15) -( 10:19:14) -( 09:38:07) -( 09:16:00) -( 10:42:28) -( 13:57:01) -( 10:22:38) -( 10:10:56) -( 09:46:05) -( 09:46:05) -( 09:26:31) -( 09:20:42) -( 09:14:42) -( 09:14:09) -( 09:11:10) -( 09:07:56) -( 09:07:53) -( 09:03:10) -( 15:11:29) -( 14:20:31) -( 15:35:56) -( 13:51: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一场于日至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时期过渡、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日本以“菩萨面孔,夜叉心肠”的伎俩,通过伪装麻痹对手、蒙骗国际视听,伺机以铁血攫取他国利益。比照历史,今日安倍政府的作为更让人对“夜叉心肠”在日本死而翻生心生警惕。
  对于现代世界来说,日,奥匈帝国王储弗兰兹?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遇刺一事,永远值得人们反复提起,正是它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个月后的发生。
  在过去100年里,欧洲人仍习惯将一战称为“欧战”。时隔百年,记者重走当年一战爆发历史路线,和当地人一起说老话题,听新看法。
世界之殇: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一场于日至日期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20世纪早期的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一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日本、俄国p意大利和中国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大战背景15世纪以来,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的波斯尼亚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在1878年却被已经是世界列强的奥匈帝国单方面强行吞并,这引起了塞尔维亚人强烈的仇奥情绪。日,塞尔维亚族学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黑手党成员,这个组织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统一和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独立出来。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强烈反应,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奥匈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塞尔维亚采取行动惩罚肇事者,当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没有做到的时候,进而对塞尔维亚宣战。由于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和复杂性的国际结盟关系,在数周内主要欧洲列强纷纷卷入战争。
大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日,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参加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日出兵塞尔维亚。这件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事后普林西普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在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普林西普其实并不机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为刺杀斐迪南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
大战爆发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并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法国拒绝、并进入总动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缓慢地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苏伊士运河集结
1914年,将要开赴前线的法国士兵
一战时的俄国军队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宣布与德国断交
1915年,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势力分布图,图里同盟国标示为红色,协约国标示为绿色,中立国标示为黄色
各国列强战前军备竞赛(陆军部分)
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
由50万扩充至81万
由80万增加到140万
class="p万扩张至85万
class="p万扩张至35万
由3.4万扩张至16万
世界列强在1914年的海军力量
人员 战列舰(艘) 吨位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94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15万
20.9万 <td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4.66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13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0.92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94万
协约国合计
>33.1万 182 596.76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4.98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66万
width="60px" class="p <td
class="p.33万
同盟国合计
57 151.98万
伤亡与损失
士兵阵亡:552.5万
士兵阵亡:438.6万
士兵受伤:1283.15万
士兵受伤:838.8万
士兵失踪:412.1万
士兵失踪:362.9万
总计:2247.75万人阵亡、受伤或失踪
总计:1640.3万人阵亡、受伤或失踪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
勃鲁西洛夫攻势
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发动于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伦伯格、哥佛尔及陆斯克几个邻近的城镇。这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克列赛?勃鲁西洛夫而命名。最终俄军达到了原来的目标,使德奥联军损失约150万余人,但己方也损失达50多万人。
凡尔登“绞肉机”
又被称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索姆河战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马恩河战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日至9日。最终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军。双方共有超过513000名军人伤亡。
加利波利战役
这是第一场具有现代意义的陆海军联合登陆作战。日-12月19日,协约国意图通过这次战役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德国与东方的联系,打破同盟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封锁。不过,由于糟糕的战前准备、陈旧的战场情报、拖沓犹豫的战场指挥,这场战役成了协约国方面的灾难。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士军依托海岸边陡峭丘陵的有力地形顶住了协约国军的进攻。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事件背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内部原因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军阀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最终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还是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但是没有派一兵一卒。
外部原因从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希望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日本政府不赞成这样做,认为中国参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从而降低日本作为中国的领导者和代言人的地位。随着战争进行,欧洲协约国面临法国劳工短缺,于是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但战争突然加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也恰好使欧洲特别是英、法在东亚的势力突然削弱。基于这种新的原因,日本政府现在改变了政策,同意中国参战。
一战时中国主要人物及政府简介
  黎元洪(日-日),中国同盟会会长,北洋政府大总统。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段祺瑞(日-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并极力主张参加一战。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日,直皖战争结束,段祺瑞辞职。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以天津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北洋派于这段时间里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权力格局中占优势地位。一战期间,使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但主要还是向欧洲派遣劳工及后勤人员。
北洋政府大阅兵
应征的中国劳工
北洋军警在街头巡逻
北洋军政府象征十八省团结的十八星旗
中国劳工与一战
日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参加一战的背景及原因
  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打败中国及沙俄后,欲向中国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于是在日向德国宣战,发动了青岛战役,11月攻占青岛。
日海军出动舰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舰队应盟国英国之邀,曾派舰队协助作战。
  开战不久的8月21日,日派出“伊吹”号战列巡洋舰、“筑摩”号轻型巡洋舰,10月1日又派出“日进”号重型巡洋舰,共同组成特别南遣支队,主要负责跟踪德“埃姆登”号通商破坏舰。
  同年9月,编成第1、第2南遣支队,10月19日占领赤道以北德属南洋诸岛,进而负责保护南洋方向和澳大利亚航线等海上交通。11月19日编成遣美支队。
  不久,德国潜艇加强对协约国船只的袭鳎1917年2月,宣布无限制潜艇战。应英国的请求,当月7日,日本编成第1、第2特务舰队,派往地中海、印度洋和南部非洲方向,负责保护协约国船队。4月又编成第3特务舰队,派往澳大利亚方向。此间1艘驱逐舰被击沉,但日本舰队的活跃却受到各方的赞扬和感谢。
  大战后,日本负责南洋群岛的委任统巍2⒓坛辛说鹿谏蕉娜ㄒ妫诨⒍倩嵋樯先毡驹谏蕉ㄓ直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进入短暂的“大正民主”时期。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
  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即:大正民主运动,日语:大正デモクラシ`),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一战后在国际和平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
德国士兵在胶州湾租界
一战时期的日本军人
俄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奥匈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塞尔维亚与奥匈战斗,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
  1914年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迫从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德军控制东线战局。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
  1915年5月,德奥联军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并未消灭俄军主力。而尼古拉二世亲自兼任俄军总司令并御驾亲征。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史称勃鲁希洛夫攻势(勃鲁希洛夫为当时的俄军总参谋长)。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俄国二月革命在日爆发,令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利兹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革命
  1917年俄国革命是1917年于俄国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统称,这些运动最终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并建立了苏联。在1917年3月(旧历2月)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掌权。同年11月(旧历10月)的第二次革命使得临时政府遭推翻,被布尔什维克(共产)政府取代。
  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是一次爆发于圣彼得堡、自然普及的革命。混乱中,杜马(俄帝国议会)的成员取得了国家的统治权,成立俄国临时政府。国军的领导人认为他们无法压制革命浪潮,而后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正式赋予了临时政府权力。由较激进的社会主义党派所领导的苏维埃(工人的会议),最初同意由临时政府统治,但坚决要求拥有能影响政府及支配多批国民军队的特权。二月革命的背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军事严重受挫之时,国境内充斥着军队与哗变。
  一个双权鼎立的时代因而确立,其中临时政府握有国权,而由社会主义者所领导的国民组织苏维埃,则拥有下层社会平民与左派的拥戴。在如此暴动与罢工频繁的混乱时期,临时政府决议继续未完的战役,反之,布尔什维克与其他社会主义派系选择放弃先前投入于战争的心血。布尔什维克将工人民兵部队组织为红卫兵(后来的红军),并对其强力控管。
  在十月革命(公历9月)中,由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与工人的苏维埃连手推翻了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自命为各政府部门的领袖,并夺取农村的统治权,设立契卡镇压异己。为结束战事,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红派(布尔什维克分子)与白派(非布尔什维克分子)旋即爆发了内战。战火持续了数年,最终由布尔什维克获胜。革命为苏联的建立铺了路。许多著名历史事件接连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上演的同时,国内各城市、少数民族之间及农村也如火如荼的推展着各式各样的运动。而在乡郊地区,则由农民接管、并重新分配了当地领土。
1917年俄国革命
日期:?日C11月8日(旧历2月23日C10月26日)地点:?俄罗斯参战方:?帝国政府、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人、社会革命党左翼成员大战结果:?布尔什维克胜利,尼古拉二世退位,帝国政府和临时政府相继垮台,苏俄建立,俄国内战开始
尼古拉二世,1917年3月,在革命引起退位后不久
十月革命:攻占冬宫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在一个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战争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了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于是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巴黎和会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右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左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左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战后20年危机
华盛顿会议
  日至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会议。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解决美国、英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该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这三个公约统称“华盛顿条约”。
  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公约。该公约规定,签约的四国中任意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任何问题上发生争执,则全体签字国应当举行共同会议协商解决。条约的附件规定,签约国将互相尊重其他签约国在有关太平洋岛屿和委任统治地区上的权利。另一个附件则规定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土疆域。由于四国公约措辞过于含糊,以至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力。该公约的主要意义是终止了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结束了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
华盛顿海军条约
  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主力舰吨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规定各签约国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率为10:10:6:3.5:3.5。同时对主力舰的建造、轮替、吨位和武器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条约同时还规定各签约国在西太平洋岛屿的防御区和海军基地维持现状。该五国还另外签订了一项条约,对潜艇和毒气的使用作出了规定。
  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中国签署《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该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确立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为保证第一条的实施,第二条规定,缔约各国“不得彼此间及单独或联合与任何一国或多国,订立条约或协定或协议或谅解”,侵犯或妨碍第一条所述的各项原则。第三条则进一步贯彻了“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规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一切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机会均等。有关条文规定,九国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国的关税政策。
华盛顿会议签字仪式
华盛顿会议部分代表合影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世纪30年代人们大量失业
美国19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工人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华尔街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该体系实质上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在世界现代史上,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合趋势,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但在一次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下,这种资本主义的联合还仅仅开始,因而是不成熟和极不稳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却能打破外来干涉和颠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
二十年危机的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成为二十年危机爆发的导火索。面对危机,各国做出了不同反应。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希望通过改革、救济来复兴经济。英国则坚持代议制和民主原则,以取消自由贸易,英镑贬值和建立英联邦内部的帝国特惠制度来解决危机。法国由于政局不稳,受经济危机比英美大。德意日三国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德国纳粹党崛起,意大利墨索尼里上台,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滋长。苏联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逐渐体现,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影响扩大。
1929年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德国关于一战的赔款和战债问题的结束。
军备竞赛加剧: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在军事领域斗争尖锐化,各国倾向于重整军备。
帝国主义国家加大对殖民地的争夺,从而加深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在西亚北非地区,德意与英法的争夺;在亚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危及到美英等国的利益。
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原因是帝国主义为了转嫁危机的影响。英法德意主要是争夺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地区。
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货币战、资源战。在对外贸易中又实行国家管制和干预,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与德国纳粹独裁者希特勒会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修正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挑战现存国际秩序
  德国:从斯特莱斯曼到希特勒,以武力而不是和平手段来改变欧洲的政治秩序。斯特莱斯曼基本方针是与西方强国特别是法国的和解,利用英法和英苏的矛盾,努力以谈判为手段,达到恢复德国战前地位的目的。
  日本:不满足分享均势,试图武力推翻现存秩序,建立在远东和太平洋的霸权。
  意大利:对巴黎和会的失望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结合在一起,与德国联合破坏欧洲政治秩序。
维持现存秩序的国家:
  英国:回到了均势外交的老路,1933年之前是扶德抑法反苏,1933年之后对德绥靖,扶法抑德反苏。
  法国:在鲁尔危机之前,彻底削弱德国;在危机之后,外交政策上依赖英国,绥靖德国。
  美国:退回到孤立主义。
  国际秩序之外的国家:苏联寻求集体安全的失败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
体系的崩溃
  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充分验证了以上说法的正确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
战后国际秩序示意图
一战期间主要历史人物
协约国主要人物
协约国以英、法、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8226;伍德罗&#8226;威尔逊,美国总统。任内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他发表了宣战演讲。日,发表了十四点和平原则,首次论述了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想法。
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
  大卫&#8226;劳合&#8226;乔治是英国自由党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军需大臣、陆军大臣等职。日出任首相。1919年他出席并操纵巴黎和会,是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
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
  雷蒙&#8226;普恩加莱,法国政治家。曾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一战期间,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为了使全国各政治派别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普恩加莱曾实行”神圣同盟政策”。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皇帝。1914年,签署了战争动员令,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1915年亲自担任俄军最高总司令。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
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末代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以及霍亨索伦家族首领,1888年到1918年在位(在位30年又156天),1941年威廉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
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南欧洲的统治者。以建立奥匈帝国的功绩为世人熟知,1879年他与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帝国结盟,1914年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把奥地利和德国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五世
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五任苏丹,1908年至1909年,受西方思想熏陶的青年土耳其党两度发起革命,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迫退位,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恩维尔帕夏立他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称穆罕默德五世,他宣布对协约国圣战。
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第三保加利亚王国的开国君主。在他统治的31年中,政府频繁更迭,最短的一届政府只有十几天;他在农村恢复的封建时代的什一税。在外交上,保加利亚与俄罗斯的关系日渐降温,与奥匈帝国日渐亲密。
同盟国主要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一战重要事件时间表
<td width="120px"
class="p79年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明显反俄性质 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
<td width="120px"
class="p08年
奥匈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td width="120px"
class="p12年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它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td width="120px"
class="p14年6月28日
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td width="120px"
class="p14年8月
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俄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开始被迫两线作战
<td width="120px"
class="p14年9月5日
马恩河战役。一战规模最大的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政策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td width="120px"
class="p15年
德奥进攻重点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但计划落空,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
<td width="120px"
class="p16年2月
德发动凡尔登战役。法元帅霞飞率军顽强抵抗,随后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同月,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td width="120px"
class="p16年6月
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动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td width="120px"
class="p16年
英德海军上规模最大的交锋―日德兰海战。
<td width="120px"
class="p17年4月
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协约国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td width="120px"
class="p17年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合约。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3月
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
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同盟国物资供应和兵源补充不足;协约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来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法元帅福熙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7月
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9-10月
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兴登堡防线”。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10月底
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11月9日
“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td width="120px"
class="p18年11月11日
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议。一战结束。
<td width="120px"
class="p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一战图片展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态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