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新石器时代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细石器 D、复

史前史(含中国)复习检测题C卷
命题:连大历史,陈诚
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题2分)
1.人工取火技术普及于(&& ):
A.能人阶段&&&&&&&&&&&&
B.直立人阶段&&&&&&&&&&
早期智人阶段&&&&&&&&&&&&&
D.新人阶段
2.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打制粗石器和采猎经济& B.打制细石器和弓箭C.
打制细石器和捕渔捞蚌D.磨制石器和陶器
3.最早的猿类从猴类中演化出来的时间是(&&&
A古生代&&&&&&
B古新世&&&&&
C渐新世&&&&
4.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是(&&&&
A蒙古利亚人种&&&&
B高加索人种&&&
C尼格罗人种&&&
D澳大利亚人种
5.下列属于直立人化石的是(&& ):
A蓝田人化石&&&&&
B许家窑人化石&&&&&
C柳江人化石&&&&&
D和县人化石
6.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且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是(&&&&
A磁山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屈家岭文化
7.传说中"绝地天通"的人物是(&& ):
A神农氏&&&&&
B黄帝&&&&&
8..标志着中国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结束,"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开始的事件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禹铸九鼎&&&&
9.能体现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的是(&& ):
A自然崇拜&&&&&&&&
B图腾崇拜&&&&&&
C祖先崇拜&&&&&&
10.对原始社会雕塑作品中常出现的"丰产女神"的象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行为&&&&
B人类诞生&&&&&
C大地丰收&&&&
二.名词解释(共35分,每题5分)
1.南方古猿/能人/山顶洞人
2.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3.自然崇拜
4.部落联盟
5族内班辈婚/族外群婚
6.三皇五帝/考古学
7.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
三.简答题(共45分,每题15分)
1.结合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人本身"./简述火的使用和发明的意义
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
3.试述国家的产生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A 6.D 7.D 8.D 9.C 10.D
二.名词解释
1.南方古猿:最早的人科化石是在南非斯科特方丹洞穴出土的“南方古猿”(科学家名之“小脚”)。不过到今天,“南方古猿”的概念已被宽泛化,用以指代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一组变异很大的人科化石,其时间跨度从5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这些化石的发现具有很大意义,他推翻了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人类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两大基本特征同时出现的结论。我们发现这些化石都是“小脚”,说明他们生前能以足直立,只是步履蹒跚;他们会使用天然工具,但并不会制造。此外,南方古猿脑容量一般都较小,面部向前突出,犬齿和前臼齿功能性变小,颅骨和面部一些解剖特征与现代人类相似。从对化石齿骨的分析来看,此时的人科仍为素食动物。
能人是人属的最原始成员,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80万年。能人化石以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出土的奥杜韦化石最为有名,其主要生理特征是头骨比较纤细、光滑,面部结构轻巧,下肢骨与现代人很相似,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大很多。能人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制造工具,人类也由此步入了石器时代。而随着锋利的石制工具用于狩猎,他们也逐渐由素食转向肉食。
山顶洞人: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为完整的三个头骨(一男二女)和其他骨骼,至少有8个男女个体,还有动物化石及其他文化遗物,距今约1.8万年。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的主要经济活动。山顶洞人已经开始进入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种文化,为我们研究者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2.仰韶文化是距今约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以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最为典型。仰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1.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2.发现了不少村落遗址,表明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3.发明了陶器。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这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4.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技术。5.弓箭已经普遍使用,多有石簇、骨簇等发现6.社会组织是发达的母系社会,婚姻形态应该为对偶婚。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距今约年。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内容是:1.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并有饲养和渔猎等副业。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灿稻遗存是世界上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工具有石铲、石斧、石刀、木鈻、骨耜等,说明农业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阶段,进入鈻耕农业阶段。2.已经筑房定居。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在遗址中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水井遗迹。3.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均为手制的较原始的黑陶。4.可能有了纺织品。5.骨雕技艺精湛,出土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雕塑品。6.社会组织为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
3.自然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形式,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前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人们对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便将之作为具有生命和意志的对象加以崇拜。在所有的自然崇拜中,以太阳崇拜最为盛行。自然崇拜可以通过共同的信仰将成员彼此联系在一起,增强远古社会组织的向心力。
4.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5族内班辈婚:人类最早的一种婚姻形态,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其特点是实行同代兄弟姊妹互为夫妻,排斥祖辈和子孙、双亲和子女之间的婚姻而不排斥亲生兄弟姊妹之间的夫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组织为“血缘家族”,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这种婚姻形态和社会组织的形成有其必然性:第一,人类诞生之初的性关系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制约,并不存在无节制的杂交;第二,年龄相仿的男女经常在一起劳动,他们的结合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族外群婚:远古人类的一种婚姻形态,开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盛行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母系氏族时代,其特点是排斥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婚配。在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血缘家族规模的扩大,族内男子为争夺女人的冲突时有发生,进而往往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血缘集团内部确立起成员间生产时的性禁忌原则。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时间延长到占用几乎全部生产时间,“生产时的性禁忌”原则便妨碍了“种的繁衍”。于是,人们不得不改变婚姻形态,实行“族外群婚”。族外群婚是母系氏族公社出现的前提。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母系氏族达到繁盛带来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增殖,族外群婚难以维持,渐为对偶婚所取代。
6.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一般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前者约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而后者则在四千多年前。由于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有不同的定义,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就存在多种说法。比较主流的观点有,认为“三皇”为伏羲、遂人、神农或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现代学者认为,三皇五帝很可能不是单个人,而是氏族部落的代称,或代表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7.母系氏族公社:是指起源于同一个女性祖先,以族外群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具有特定氏族名号和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这一社会组织形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原因有四: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保持经常的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第二,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为采猎经济,且性别分工明确。男子从事狩猎,但获取猎物数量不稳定,女子从事采集,收获相对稳定。因此,女子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三,族外群婚造成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第四,远古人类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崇拜。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组织单位。氏族内部实行原始的氏族民主制。在该制度下,全体氏族成员权利平等;由全体成年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为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选举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长各一名,他们受到全体氏族成员的普遍尊敬但并无强制力。在新石器时代前期,母系氏族达到繁盛。与之相伴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而这却使族外群婚难以维持,渐为对偶婚所取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农业革命发生后,男子凭借强壮的体力在农牧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把妻子及其子女从女方氏族带到了自己的氏族,从而变“从妇居”为“从夫居”;又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男女双方能够有比容易离异的对偶婚更为持久的结合,于是一夫一妻的专偶婚最终取代了对偶婚。这样,“从夫”前提下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正式确立,标志着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了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是指由父系血缘组成的社会集团,是同一个男性祖先所生的若干代子孙及其配偶的集合体。这种社会组织确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原因是:第一,由于农业革命发生后,男子凭借强壮的体力在农牧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把妻子及其子女从女方氏族带到了自己的氏族,从而变“从妇居”为“从夫居”;第二,又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男女双方能够有比容易离异的对偶婚更为持久的结合,于是一夫一妻的专偶婚最终取代了对偶婚。这样,“从夫”前提下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正式确立,标志着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了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后,氏族不再是基本的生产和组织单位,而代之以父系大家族。族内成员共同居住、集体劳动,共享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增加,慢慢在氏族内部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开始了贫富分化,阶级日益形成,文明到来之日为期不远了。
农村公社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阶段出现的一种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它产生的原因有二:第一,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劳动趋向个体化。于是,个体家庭从大家族中独立出来;第二,私有制的发展使氏族内部各家庭的贫富分化加剧,造成氏族的血缘关系日渐削弱。于是,一些个体家庭离开本氏族而迁居别处,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杂居,进而形成农村公社。公社组织的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内部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是农村公社的基本特征。总之,农村公社的出现,破坏了氏族的血缘关系,为国家按地域划分居民奠定了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二重性,赋予公社经济的发展以强大的生命力,也决定了农村公社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然性。农村公社晚期,随着个体劳动的发展及其产品的私有、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公社内部,导致贫富分化加剧。许多贫困破产社员沦为债务奴隶,加上战争俘虏,形成了被压迫的奴隶阶级,农村公社内部的平等与公有原则相继瓦解,整个组织体系从内容到形式也都逐步消亡。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农村公社的传统形式长期保存下来,但它已不再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而蜕变为依附于奴隶制或封建农奴制下的公社组织形式。在这种公社里,耕地虽按传统实行定期重新分配,但土地所有权已被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所篡夺,社员以承担各种贡赋或劳役为代价,耕种公社的“份地”。
1.结合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人本身".(略)
简述火的使用和发明的意义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已能够使用和控制天然火,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期智人已经普及了制火技术。火的使用和发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火被用于加热食物,不仅使食物更美味、更易咀嚼和消化,又由于经高温加热后的食物含有200多种化合物,营养更高,从而可以增强人类体质,促进器官更快的进化;其次,火被用于取暖,这使人顺利度过了从100万年前开始的四次间冰期,进而生存下来并向全球范围扩散;最后,火被用于自我保护,驱逐大型动物和猛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
第一,自然界总是充满神奇和隐秘,而原始人类的认识能力又极为有限。
第二,远古的社会组织缺乏强大的向心力,需要有共同的信仰将成员彼此联系在一起。
3.试述国家的产生
作为文明的最重要标志,国家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有一个漫长的准备期,这个准备期最早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技术、人工取火技术和有声语言,这些分别被看作是当今机器制造技术、能源转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雏形,也是这三大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产生过程的转折点在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其产生的加速器。
(1)农业革命后,因为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周期性特点,于是人类由游居转为定居;定居生活后,出现聚落;聚落间时有冲突战争;战争中自然产生战俘;起初,战俘往往被杀掉,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劳动价值凸显,于是战俘不再被杀,而被吸收为劳动力,即沦为“奴隶”。
(2)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生存所需的剩余产品。这样,在保证了生存基础之上的为进一步满足生活需要的商品交换出现了。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发展为用某些商品(如猪、玉器等)来作一般等价物。在交换活动中,氏族首领掌握着交换的权力。起初,交换的产品归氏族公有,但随着交换活动的频繁和扩大,氏族首领便利用职权,化公为私,将经他们手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这样,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便产生了。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分化的加剧,这在考古发掘中突出表现为墓穴规格差异、随葬品悬殊等。
(3)社会产品有了剩余,就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些增加的人口可以从事基本的农牧生产以外的其他事业,这促成了社会分工的发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大分工:第一次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原始农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原始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在文明时代的门槛,商人阶级出现。随着新的社会分工,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集团。
综上,奴隶和奴隶主的分野、穷人和富人的分野、不同社会集团的分野在农业革命后正式形成。他们有各自的利益,最终形成“阶级”。阶级之间发生的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阶级斗争破坏了原来“天下大同”“和为一家”的氏族民主制,一种新的制度应运而生,这就是“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是氏族制度解体到国家产生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单位既可为氏族,又可为部落,而以部落为多。军事民主制有三大构成要素: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的人民大会;由氏族贵族和长老组成的议事会;军事首长。可见,该制度的特点是,一方面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保留了氏族民主制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只是这种个人权力尚未达到形成国家统治权力的地步。在军事民主制度下,人类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军事首长和氏族贵族便借机逐渐从平等的氏族成员中脱离出来夺取了全部权力,并建立起强大的统治机构。国家产生了。
文明的曙光最先照耀在东经20度至东经120度,北纬20度至北纬40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覆盖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约前3500年)、长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沿岸(约前年)。这些早期文明的产生就犹如破晓的晨曦,引领着一个辉煌时代的到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问题详情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属于[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属于[&&&&]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
网友回答(共1条)展开
选a打制石器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当前位置:
>>>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七年..
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七年..”主要考查你对&&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聚落: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河姆渡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2、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对比半坡文明和河姆渡文明:
农耕生活的作用及农耕文明的发展: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1、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采用骨耜等耕作工具2、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3、手工业发展,制造出大量的陶器,骨器制作比较发达,同时可以制造出简单的玉器。河姆渡文明的陶器:半坡文明的建筑与河姆渡文明建筑不同的原因:主要由气候条件所决定,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相对寒冷,因此采用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因此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发现相似题
与“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七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7211822814805145903186952972当前位置: >>
第五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 石 器第 时五 代章 考 古 第一节 概论一、基本概念 1.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法国考古学家提出,石器时代早期称“打 制石器时代”,晚期称“磨制石器时代”。 ◆ 1865年,英国人约翰? 卢伯克建议将这两 个阶段分称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 。 ◆有的学者主
张以陶器作为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将新石器时代称为 陶器时代。◆有的学者(柴尔德)认为,农耕和畜牧业的发明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 代的转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 将这一转变称为“新石器革命”或 “农业革命”。 ? 在一段时间内,磨制石器、陶器、 农业和畜牧业都被作为新石器时代 的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 志。 ? 西亚和爱琴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农耕文化没有陶器。 ? 提出“前陶新石器时代”、“有陶新石器 时代”。 ? 说明:在有些地区,陶器的有无已不能作 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 后又发现,在一些出现了明显农业迹象 的遗址中也并不见磨制石器。 ? 如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说明:在有些地区,磨制石器的有无不 能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了旧石器时 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 ?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不同地区,由旧石器 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过程可能并不相同。 但“导致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即生产性经济的出 现。 2、中石器时代? 年代上介于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 ? 特征:石斧制作技术的改进、细石器和复合 工具的使用 ? 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 ? 是否所有地区都经历“中石器时代”,尚有 疑问。 3、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这 一时期人们使用红铜工具,但石器仍然 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铜器只用来制作小 型的手工工具和饰物。 二、新石器时代的基本 特征 1、从经济类型上看? 大部分地区开始从渔猎采集为生的攫取型 经济转变为生产型经济,产生了农业和家 畜饲养业。 2、从技术发展水平看①普遍使用了磨制石器,早期多刃部磨光, 后发展为通体磨光; ②发明了陶器; ③玉器在数量上由少到多,器类由简到繁, 加工由粗而精,性质多为非实用的礼器和 装饰品; ④中晚期一些文化中见到铜器和铜锈,数量很 少,主要是小型制品,经化验有红铜、黄 铜和青铜。后两种为原始合金铜。 ⑤大量流行骨、角、牙、蚌器,普遍采用磨 制和钻孔技术。 3、从居住方式上看? ★这一时期普遍开始了定居生活, 有房屋和村落。 ? ★房屋主要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 干栏式三种。 ? ★村落内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生 活区、生产区、墓葬区、祭祀区等 4、从埋葬方式上看? ★开始流行土坑墓和瓮棺葬等形式,出现 了成片的墓地。 ? ★土坑墓多长方形竖穴式。 ? ★既有单人葬又有多人葬,晚期还有男女 合葬。 ? ★葬式既有一次葬又有二次葬。多数无葬 具,有的有石质或木质葬具 5、从社会发展阶段看? 新石器时代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 荣期和整个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三、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 主要内容 (一)考古学文化的区分及时空框 架与谱系关系研究? 时空框架:指不同考古学文化在时间上的 编年序列和空间上的分布关系所构成的一 种结构。? 谱系关系:指不同考古学文化在内涵上的 亲缘关系。包括时间上的渊源与流变和空 间上的交往与渗透。 (二)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研究? 文明形成的标准 ? 中国最早的文明形成于何时 (三)生产技术与经济的研究? 1、石器与玉器的制作、形态与功 能。 ? 2、陶器的发明与制作技术的演进。 ? 3、冶金技术的研究。 ? 4、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 5、家畜饲养业的起源与发展 。 (四)宗教与社会性质的研究? 宗教遗存? 母系氏族制的繁荣阶段,经父系制阶段, 逐渐向文明社会过渡 ? 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 的区系划分 严文明先生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 化划分为中原、山东、燕辽(东 北)、甘青、江浙、长江中游和 四川等七个文化区。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考 古学文化 ? 新石器早期阶段:约BC ? 新石器中期阶段:约BC ? 新石器晚期阶段:约BC 一 、 新 石 器 时 代 早 期 : 年约BC10000―BC6000 ? 可细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 ? 后期为陶器的萌芽时期。 前陶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东阳春独石仔、封开县黄岩洞、广西柳 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陕西大荔沙苑、青 海贵南拉乙亥、山西怀仁鹅毛口等。 陶器萌芽时期遗址? 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 桂林甑皮岩、广东翁源青塘的几处洞穴遗 址、河北徐水南庄头等。 湖南道县玉蟾岩? 位置:湖南省道县寿雁镇 ? 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掘两次,揭露面积 46平方米 ? 遗迹:主要是一些烧过火的灰堆 ? 遗物:包括一些石、骨、角、牙、蚌制成 的工具,动物遗骨及植物遗存,陶片。? 最重要的发现:少数陶质器皿和稻谷遗存 ? 石器全都以砾石为原料,制作方法基本是 直接砸击,经第二次加工的不多。 ? 两次发掘共漂洗筛选出四枚稻谷壳,经 鉴定分析,其兼具野生稻、籼稻和粳稻 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 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 稻”,被称为“玉蟾岩古栽培稻”。 新石器早期主要特点? 1、石器仍以打制为主,出现少量刃部 磨光的石器。 ? 出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工具。 如砍伐器、磨盘、磨棒等。 ? 2、陶器从无到有。 ? 火候较低,质地粗疏,吸水性 强。器形多为简单的圜底器和 平底器。 ? 3、农业推测属于一种“砍倒烧荒” 式的“火耕农业”。特点:不翻耕, 撒播或点播。 ? 4、居住方式,在南方主要是穴 居,北方尚不清楚。未见大片 的房屋和墓地。 二 、 中 期 阶 段 :BC6000―BC3000年 可分为前后两期: ? 前仰韶时代BC ? 仰韶时代BC (一)前仰韶时代? 典型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彭头 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等。 裴里岗文化?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命名 贾湖陶壶 贾湖石铲石镰 贾湖F33、半地穴单间式 贾湖 前仰韶主要特点1.石器中磨制石器的比重增加,但通体磨 制的石器仍然不多。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 增加。开始流行石锄和石镰。 ? 2.陶器有所进步,但仍有一定原始性。 器物均为手制,有泥圈套接、泥片贴塑 和泥条盘筑三种。陶质多夹砂而少泥质 ,火候仍不高。器类除圜底器、平底器 之外,出现了圈足器和实三足器。 ? 3.农业由“火耕农业”发展为“锄 耕农业”。粮食颗粒发现较多, 说明农业在生活来源中的比重显 著增加。 ? 4.猪和狗成为重 要家畜。 ? 5.出现大型定居 性聚落,有了连 片的墓地。 (二)仰韶时代? ? ? ? ? ? 典型文化: 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 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河姆渡文化 大溪文化 红山文化等 大汶口文化? 命名: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的发掘。 ? 碳十四测年一般约在BC 年之间。 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 高柄杯、陶豆 大 汶 口 文 化 石 斧 大汶口文化石锛 大汶口文化石刀 大汶口文化渔猎、纺织、 缝纫工具 大汶口文化骨镖 大 汶 骨口 梭文 形化 器骨 针 、 大汶口文化玉器、象 牙器 大汶口文化玉铲 大汶口文化镂孔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
掉枕 上骨 侧人 门工 齿变 习形 俗与 。拔 ?仰韶时代主要特点:? 1.石器中流行磨制石器。农业生产工 具种类继续增多,出现了石耜、石刀 等。钻孔技术比较发达。红山文化石耜 ? 2.陶器制作技术明 显进步。 ? 部分陶器的口沿经 慢轮修整。器形规 整,纹饰多样。彩 陶发达。泥质陶的 比重增加。造型上 圈足器、三足器比 较流行。在中原地 区开始流行尖底器 。 ? 3.农业和家畜饲养也得到进一步发 展。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业。 ? 4.由居住址和墓地构成的大型村落 比较常见。较晚的时期又出现了 城及专门的祭祀中心和手工业中 心。 三 、 晚 期 阶 段 : BC3000― BC2000 年 又称龙山时代,属新石器文化的鼎 盛期。可细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典型文化: ? ? ? ? ? ? 庙底沟二期文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 马家窑文化、 屈家岭文化晚期、 良渚文化早期、 小河沿文化等 后期典型文化:? ? ? ? ? ? ? 客省庄文化、 陶寺类型中晚期、 王湾三期文化、 后岗二期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晚期、 石家河文化等。 良渚文化? 根据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 ? 1959年12月,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 化”的命名。 石坎土台灰土沟红土台 常州寺墩M3平面图及出 土玉琮
玉器? 出土玉器很多。多见礼制化的璧、琮 、钺、冠状饰以及璜、管、珠等小件 装饰品。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钺 ? 生产工具: ? 石器发现有石“耘田器”、石犁、带柄石 刀、铲等
龙山时代主要特点? 1.石器磨制精细,加工精良,种类多 样。农业生产工具中流行中耕用的 石铲。玉器制作已经专门化。形成 了几个玉器制作中心。 ? 2.陶器普遍经慢 轮修整。快轮制 作的陶器也开始 流行。陶器器形 规整,造型美观, 灰、黑陶占主要 地位。彩陶衰落。 器形上出现了小 鬲、[、h等空 三足器。 ? 3.出现了少量青铜器。 ? 4.有的地区可能已步入犁耕农业阶 段。 ? 5.在许多地区聚落已分化为中心聚 落与一般从属性聚落的对立局面。 部族冲突频繁,防御性的城堡增多。 阶级分化严重,权利与财富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已初步具备了文明的 基本特征。
新石器时代考古(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彩陶在距今大约多少年开始消失 A、6000 年 B、5000 年 C、4000 年 D、2000 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新石器时代考古(八)已完成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八)已完成 1 古国、方国、帝国的形成先后顺序是() ? A、方国、古国、帝国 B、帝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七)答案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七)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多少遗址 ? ? ? ? A、121.0 B...新石器时代考古(四)答案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四)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中国哪个地区的彩陶曾经非常发达 ? ? ? ? A、中部 B、...新石器时代考古(一)已完成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一)已完成 1 《周礼》中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有几经几轨 ? A、三经九轨 B、六经三轨 C...新石器时代考古(三)已完成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三)已完成 1 夏代以前的六七千年区间的考古发现可以在中国地图上划分几个文化圈 ? A...新石器时代考古(六)答案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六)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最早的空足三足器是什么 ? ? ? ? A、 B、鬲 C...新石器时代考古(二)答案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二)答案 新石器时代考古(二) 1 古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早期文字记录不多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考古(二)已完成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石器时代考古(二)已完成 1 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哪个时代 ? A、春秋战国 B、三国 C、秦 D、汉 ...第五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85页 1下载券 第二章 石器时代考古(新... 89页 免费21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