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戏实名制腾讯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成年人,但是被人恶意绑定了成长守护平台,用了

当前位置: >
《王者荣耀》将推最严防沉迷措施,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再升级
15:52:26 & & & 来源:大河网
一个企业的存在,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
7月2日,腾讯对外宣布,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试和内测,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作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游戏开发和运营者之一,腾讯希望借此促进中国互联网生态更良性的发展。
而这也是2月份&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的再升级,作为国内互联网游戏行业中首个面向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系统解决方案,此次&三板斧&政策推出背后透露出,腾讯将不遗余力地从平台、机制、技术等层面投入资源,对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进行全方位的无缝管理,与家长协作一起共同净化未成年人的游戏网络环境,彰显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板斧&无缝管理 平台、机制、技术立体化监管未成年防游戏沉迷
据了解,《王者荣耀》将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实现防止沉迷游戏的目的。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除此之外,《王者荣耀》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与现有的成长守护平台双管齐下,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这也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
&《王者荣耀》上线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如果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不合理分配游戏时间,也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王者荣耀》开发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游戏本身是带来快乐的,但过度游戏无论对自己还是家长,都不会带来快乐,因此我们希望采用更加严格的措施。&
实际上,早在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基于电脑上的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规定通过游戏收益的控制来引导玩家自我节制。其具体规则为:3小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游戏时间,累计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手游端防沉迷的明确规定,但我们决定率先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希望通过明确限玩时间、强制下线的设置,来打消父母的忧虑。&该负责人表示。
相比被动应对政策监管,腾讯更愿意有更多责任与义务,去做一些积极主动的、有建设性的工作,其一直希望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连接能力推进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健康发展,希望能为中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奉献力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快乐成长,这是一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腾讯而言,一方面这是腾讯作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基于腾讯对中国游戏产业长远发展的信心。
今年两会,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企业要守法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及监护人开发提供各类便捷有效的&辅助监护&技术和工具。
马化腾认为,保证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从长远来看,应该要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不管这方面对腾讯是不是有业务冲击,而这需要互联网企业与家长、学校、相关部门共同行动,相互配合。他同时还称:自已会作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产品经理试用,并参加&家长会&。
我们看到,腾讯从平台、机制、技术等层面,利用公司的优势与资源投入,对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进行全方位的无缝管理,与家长协作一起共同净化未成年人的游戏网络环境。
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升级后的成长守护平台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陆和充值状态。
据悉,该平台目前已覆盖腾讯超过200款游戏产品,其中也包括《王者荣耀》。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70万个。
除了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的登陆时长,和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外,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陆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早在今年5月,腾讯已经开始在旗下移动游戏中陆续推行实名认证。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帐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对此,《王者荣耀》开发团队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试行进一步强化措施。系统优化上线后,非认证用户将需要在限定的10天内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按12岁以下未成年人账号处理。后续用户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才能恢复其成年人账号功能。
网络游戏监护责任需共同承担企业要把社会责任最大化
过去的十年中游戏业一直都是被动接受被监管、被质疑。据了解,现如今每款中国游戏登陆界面上出现的&健康游戏公告&正是博弈后的产物,它背后代表着前新闻出版总署(现并入广电总局)于2005年公布、2007年落地的《网游防沉迷系统》、《网游实名认证体系》。
同时在另一方面,文化部于2010年正式实施了《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提出了网络游戏需彻底实现&实名注册&等要求。同一年在文化部的指导下,网络游戏行业开始全面推行《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这些法规的出台见证了游戏业试图与主流社会理性共处的决心。
今年1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即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了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其中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越来越提前。据调查,北京、浙江等一些地区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最集中年龄段已经由15岁降到了10岁,占46.8%。最低触网年龄3岁以下的也占1.1%。
随着游戏市场的持续扩容,游戏玩家的年龄正在不断下探,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玩家开始进入付费领域,庞大的群体,再加上各种不规范的运作,这个行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
相较于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游戏的未成年人玩耍与家长监护一直是矛与盾的关系。
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一改自上而下式的规定方法,让家长监督孩子,再由厂商来执行,上下联手,尽可能的减少孩子钻空子的情况。通过实名认证并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子女登陆消息及消费实时提供、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陆时段设置、以及一键禁止游戏等需要家长与子女共同配合的监护功能。
此外,腾讯还成立了家长监护专线,指导父母解决未成年人的游戏问题,并承诺会有专人对疑似未成年消费的情况发起主动确认,帮助不知情的家长完成对孩子的监督。
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此前曾在致行业公开信中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协助父母们对孩子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同时,也希望借此帮助游戏回到&启蒙与帮助&的本义上来。
马晓轶表示:&现在公众对网络整体已没有特别妖魔化的概念,现在缺少的就是企业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让家长去把这些事情处理好,腾讯现在来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状态。也许现在平台的功能90%是监护、保护,10%是帮助家长和孩子沟通了解,但未来长远看,我们希望能变成50%监护,50%了解。我相信选择越多,人的行为越理性,科技绝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无法让孩子活在没有科技的时代中。&
无论是此前的&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还是此次&三板斧&,腾讯希望自己的探索可以走在政策的前面,政策法规更多像是管理事物的工具,工具讲究的是效率、准确性、兼容性,&走在政策的前面,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尝试甚至试错,希望通过腾讯自身的这些尝试,可以为整个行业,为政府提供更多的选项出来。&腾讯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到底守护了什么?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到底守护了什么?
自马化腾创立腾讯游戏以来,各类玩家为强化为买礼包,要么对“仙主”顶礼膜拜,要么将其恶毒地装进表情里。然而,后者的报应似乎要到来了,由马化腾设计的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席卷而来,针对未成年游戏玩家量身定制“一键禁止登游戏”等各种功能,以防止各位“资”质深厚的学生党修仙走火入魔。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抽抽抽”和“刷刷刷”的紧密修炼,未成年玩家会在“天劫”面前如何“另辟蹊径”呢?2月16日,腾讯爸爸正式推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家长可以将孩子的QQ账号与自己的QQ账号进行绑定,从而实现对未成年子女游戏行为的监护。某希心中狂喜,再见吧,小学生们!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再升级不得不说,国家在对未成年人游戏玩家的防沉迷保护这一方面正在努力走向正轨。去年文化部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通知,其中涉及了“提倡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及游戏时间”等规定;今年年初,更是有一份“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点到8点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腾讯在这样的政策氛围下,推出了“游戏成长守护平台”,这个平台为家长提供了游戏账号进出提醒、消费查询、限制时长及一键禁玩等功能。不过,我们难免会猜测,这个平台的推行到底能不能顺利达到预想效果呢?想当年,“防沉迷系统”可是被某希吐槽了不下万遍,它曾让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某希被迫抛弃电脑出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简直就是对某希这种死宅的变相折磨!但随着“身份证生成器”这种东西的诞生,防沉迷系统变得十分鸡肋。腾讯这次推出的这个保护平台也是用心良苦呀,不过某希猜测这次啊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微笑】。没有信任=辣鸡腾讯推出的这个保护平台,事实上需要在父母与孩子双方相互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作。家长使用这个平台,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绑定手机、关联孩子的账号、填写孩子的身份信息。但在“关联孩子账号”这一步中,腾讯爸爸似乎有点搞笑。在这一个步骤,家长有两个选择:输入孩子的账号密码或者帮孩子申请一个新账号。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孩子的理解与配合。虽然腾讯这个平台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上真正操作起来,可能就会面临很多问题了。当家长想用这个平台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也许会愿意处在“监控”之下,但人家既然很懂事了,那“监控”似乎也就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不愿受制于家长的熊孩子呢?熊孩子有可能表面上接受了家长给的新号,背地里继续玩自己之前的账号,也有可能把现有的账号处于家长的“监视”之下,私下偷偷开个新号玩。而当家长发现,自己监视的账号从来都没有动静的时候,除了大呼“敢骗老子”之外,恐怕还会引发更多的家庭矛盾吧。这个可以说是这个平台存在的局限性,如果没有互相理解,那平台完全就是一个摆设,起不了约束作用。而真正能够跟孩子达成共识的,大多根本不需要靠平台来约束。前段时间,小孩沉迷游戏刷掉父母几万巨款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腾讯这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起到了“保护”作用。当然,保护的是成年人的钱包。能否真正保护到未成年人,这个可就真的是因人而异了。“反正我已经给你们的钱包加了一道锁,再出问题可就不是我的事了。”没有农药跟LOL,你是想怎样哦不过更令某希抓狂的是,这个系统给出的监视名单,啊,不对,是保护名单中,居然没有《王者荣耀》跟《英雄联盟》,某希桌子都掀翻了。众所周知,农药自从推出以来火得那叫一个不像样,日活5000万不说,玩家年龄段11-20岁的占比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这意味着游戏的大多数玩家都是未成年人。看看那些靠着安琪拉超神的玩家一放寒假就一片哀嚎,“被小学生连坑几场”的吐槽在某希的朋友圈可不少见。但是,这些名单,小学生最多的游戏居然没有?年轻人,不要老是想着搞个大事情啊!不过,腾讯游戏昨天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今天想和你们聊聊“成长守护平台”上线后大家最关注的一些问题》却有这样的一段话,讲真某希可是期待得紧呢,毕竟我们都很想要一个没有小学生的游戏世界呢。腾讯这个平台现在依然处在体验阶段,以后会发展成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说到底啊,某希觉得小孩子适当玩玩游戏是很好的,放松身心,劳逸结合嘛。但是未成年人大多心智还没完全成熟,难免有些会出现沉迷游戏、过度氪金的现象,这种时候,除了各种强制实行的政策条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最后,希望祖国的花朵们能够健康成长,千万不要来农药祸害我了,我可是要上王者的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游戏圈观察员,耿直的游戏玩家。
作者最新文章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遭破解 预防孩子沉迷手游谁是“第一责任人”?
7月4日,《王者荣耀》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由于防沉迷系统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从而采取对应措施。因此,一些未成年人通过买卖账号或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就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限制。这也成为一些商家的“生财之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将王者荣耀账号卖给未成年人,一个账号最多可卖到数千元。也有商家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了防沉迷系统,将账号中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直接改为成年人身份信息。
游戏方应对措施
《王者荣耀》方面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身份真实性校验。此外,“成长守护平台”将推出“直接绑定硬件设备”功能,让家长可以通过设备端而不是账号端对孩子进行管理,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
腾讯公司也关注到了未成年人使用长辈或他人身份证、QQ、微信号从而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问题。腾讯公司昨日表示,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的同时,官方发布了业内首份“家长指引手册”,呼吁家长通过腾讯游戏旗下的“成长守护平台,对孩子的游戏、消费情况共同监督。
升级后的成长守护平台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70万个。
昨日,新京报记者体验“成长守护平台”发现,部分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时而无效。
被破解的防沉迷系统
除了买卖账号或个人身份信息以绕开实名认证,记者还发现,《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即遭技术破解。昨日,专门从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破解的小杰把他的业务价格提高1倍,还是发现“人太多,忙不过来”。
小杰等人经营的网店宣称可一键改掉未成年身份证信息,永久适用。
7月4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小杰,他说,王者荣耀游戏背后的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以绑定的身份证信息来判断是否未成年人,虽然从当天起升级了防沉迷措施,但背后的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没什么变化。
小杰解除防沉迷的方法是“通过技术手段,把未成年人的身份证,改为成年身份证”,成年身份证资料由店铺提供。
在被“破解”后,账号信息变为“已满18岁”,不再受限。
记者将一个未成年人身份证绑定的王者荣耀账号和密码,交给小杰。约2个小时后,小杰回复称,已成功解除了该账号的防沉迷限制。这些店铺生意火爆,其中一家店铺的“解除防沉迷”业务月销量达到5000多笔。
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家长监管之困
小芸沉迷玩游戏,作为家长的秦芳坦言付出了很多努力想把孩子“拉回来”,但却眼见孩子越陷越深。她开始感到绝望和无助。
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她想到了女儿最开始玩游戏那会儿,她也有察觉,但因为当时女儿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加上女儿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也没有太在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朝莹表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部分家长不是监管缺失,而是管得过多导致适得其反;同时一些家长只是单纯监管孩子玩游戏,反而忽略了亲子关系、和睦家庭氛围的经营和建设。
对于小芸的情况,刘朝莹认为,家长首先应该知道孩子在游戏中想得到什么,“她到底是想获得一种成就感还是想交更多的朋友,或者只是为了逃避家庭,宣泄不满情绪。”
刘朝莹说,只有摸清楚了这点,才能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需要做相应的调整。相反,一些太过简单的处理方式,或者只是单纯的讲道理,并不一定能起作用。家长本身也需要改变自己不好的教育习惯和教育理念。
熊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频生事端企业升级防沉迷系统引发热议
预防孩子沉迷手游谁是“第一责任人”
《王者荣耀》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中小学生着迷?谁该负责?家庭、学校、游戏平台该如何协同发力,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游戏的沉迷?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相关专家展开了对话。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伍肖
国家二级作家、资深教育传媒人涂国文陕西省督学、西安文理学院哲学教授、教务处处长魏奇
《王者荣耀》风靡背后原因复杂
记者:据媒体报道,目前《王者荣耀》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日均在线人数已达5000万,最高日活破8000万。在玩家口中,这款手游被称为“王者农药”。我们很难想象,一款手游竟引发出如此局面。
伍肖:我曾经做过5年的中学老师,看了关于《王者荣耀》的新闻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问我曾经的学生玩不玩这款游戏。结果,学生纷纷表示,除了高考,他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这款游戏,身边很多人都在玩。
这款游戏为什么会风靡?我觉得可以从社会技术进步、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游戏本身等方面来分析。
从游戏本身来看,《王者荣耀》作为一款MOBA游戏(意为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记者注),凭借其竞技性、社交性的特点吸引中小学生。从这一点看,游戏开发者确实在游戏设计上花了心思。另外,这款游戏还利用了手机端更加方便、碎片化时间玩游戏等特点,也吸引了不少人。
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看,他们本身就喜欢竞技性的游戏,也更热衷于在团队和集体中受到关注,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玩而去跟风。
再加上技术的革新使移动终端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越来越紧密,智能手机和无处不在的4G网络也为MOBA手机游戏的风靡创造了条件。
涂国文:10天前,我还不知道有《王者荣耀》这个游戏,当时,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了“王者荣耀”这个词,我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一位教师朋友告诉我,这是最近火极的一款网络游戏。之前,杭州发生了一名尖子生因家长干涉他打游戏竟然跳楼的事件,事情发生第二天,杭州夏衍中学蒋潇潇老师写了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的网文,看过蒋老师的文章后,我对《王者荣耀》这个网络游戏的了解更深了。
《王者荣耀》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风靡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与青少年心理情绪有关:孤独感,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他们,孩子因此倍感孤独,网络游戏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交到不少朋友;刺激感,学习压力大、内容枯燥,而游戏却新鲜、紧张、惊险、刺激,很吸引人,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上天入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无拘无束;成就感,游戏是一种虚拟现实,孩子们在网络游戏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认同感和自我实现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来说,网络游戏不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更能从中找回失落的自尊心。
我认为中小学生如此成群结队地着迷于《王者荣耀》,还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一种新的社交需求、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据我所知,现在孩子们打网络游戏时常常采用组团作战的方式,为玩《王者荣耀》,很多孩子还为此特别组建了微信群。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不再只是网络游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手机游戏防沉迷系统效果几何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关于青少年沉迷《王者荣耀》的新闻,由此也引发社会关注。腾讯宣布从7月4日起以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关于腾讯推出的防沉迷系统,有人认为是一次有益尝试,也有声音认为此举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漏洞可钻。
伍肖:腾讯公司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就好比以前禁止小卖部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一样,对于这种无年龄门槛的游戏进行限制,势在必行。
魏奇: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如何辨别玩家是未成年人、通过技术设置进行监管,这些应该是游戏企业应尽的义务。
腾讯公司提出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这一做法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交易合同采用电子数据形式订立,孩子使用家长手机、银行卡,互联网公司后台无法识别充值者是否为未成年人,也就导致相关规定难以落实。
家庭学校企业均应有所反思
记者:那么,真正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手游,从关乎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学校以及游戏企业来说,他们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王健:我认为,应该倡导一个价值模型,就是在“价值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价值协商”达到“价值引领”。
对于孩子沉迷手游这件事情,成年人不能坐视不管,但也要理解孩子,要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价值引领。
当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日常生活关照的聚焦点,仍在学习成绩或对升学择校有贡献度的兴趣活动上。然而,在这种学习或兴趣活动中,儿童的获得感是比较单一的,或者说缺少获得感、成就体验。于是,游戏中的体验和成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代偿。
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数字土著”,他们不可能不接触网络和网游,在这一背景下,物理阻断、心理阻断等方式无法实现。唯一可行的途径,我们要和网游“争夺”孩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系统变革。
魏奇:“熊孩子”沉迷游戏,偷用家长的银行卡或手机给手游充值遭遇退款难的新闻屡屡出现,不能简单地一味地谴责游戏公司。家长对自己手机与银行卡的监管、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可缺位,包括必要的陪护、家庭引导。
伍肖:学校教育应在课程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健康生活习惯。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方面,青少年既处于缺乏自控力的阶段,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社会等课程的设置应当与时俱进,让孩子了解游戏背后的研发及产业特性。大哲学家杜威认为“学习即生活”,学校教育自然不能将真实的生活与孩子们割裂开来。
同时,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能出现学校不允许玩手机、孩子回家后全家一起玩手机的情形。无论是工作太忙还是其他原因,家长都不应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
涂国文:要帮助青少年摆脱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确实需要家庭、学校、游戏企业、社会各界协同发力、齐抓共管。预防胜于治疗,从源头上预防、防微杜渐,远比后期矫治容易得多。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需要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有效时间,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建立感情。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不打游戏或少打游戏,为孩子做好表率。同时,家长要多给孩子以正面肯定、认同与激励,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使他们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避免让孩子产生逃避学习的挫折性心理。另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多方面、有意义、有价值的兴趣爱好,使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
从学校方面来说,老师要努力将课上好、上生动,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来。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正面鼓励孩子,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信心,防止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另外,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让各种课外活动占领孩子的课余时间和大脑。
游戏企业则要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应少开发乃至不开发色情暴力色彩浓郁的低级趣味游戏,多开发健康、益智的品位纯正的游戏;开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系统,有效监控和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活动。
从社会方面来说,应在四个方面下大力气:为孩子们提供充裕的课外活动场地;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在舆论上对低俗网络游戏形成高压态势;加强对游戏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以治理酒驾、醉驾和毒驾的决心来整治网络游戏行业中的不法行为。
来源:中国普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游戏防沉迷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