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改版前的一个版本高灵活组排的段位有用吗吗?

王者荣耀:总结一下高分段猴子为什么不受待见,以及这个英雄到底弱在哪
王者荣耀:总结一下高分段猴子为什么不受待见,以及这个英雄到底弱在哪
首先来看看猴子的特质:后期英雄、位移多,较灵活、吃发育、输出靠强化普攻,技能本身伤害不高,出不了半肉、身板脆、近战英雄、发育良好情况下秒脆皮很爽、前期缺乏安全并快速清兵线的手段、控比较少,等等等。这些应该争议都不大以上特质看完,你会发现最适合猴子的位置其实根本不是打野而是射手那个位置…前期有人保护安稳发育,熬到成型再出山,然而这是不可能的…猴子前期清兵慢,身板脆,还是近战,也打不了上单(上单猴是真的坑…),所以猴子打野根本不是他打野有多厉害,而是他只有打野会相对安全一点,可是野区的经济又很难满足猴子发育的需要再看看现在其它主流强势打野相对猴子有什么区别。现在强势打野,不管是adap,近战远程,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到四级有质变;2.相对经济更依赖等级,前期不需要很好的装备只要有等级就可以打出很好的效果,而恰恰打野刀可以提供这一点;3.到四就可以满场带节奏。典型的比如四级的露娜,四级的荆轲,四级的兰陵王,四级李白,四级的宫本,四级的花木兰,四级的达摩,甚至四级的杨戬,四级的曹操,四级的老夫子,四级的芈月也不错。技能机制决定这些英雄到四就可以开始搞事情,到处gank了,然而这些猴子都做不到。同样刚到四,荆轲配合队友可以秒上了标记的脆皮,露娜、花木兰、宫本、芈月这些更不用说了。猴子呢?没装备,三级猴杀不死的脆皮四级猴一样杀不死。还有开局逆风的情况,强势打野,就算开局被反野,只要等级起来了一样有作为,而猴子一旦被反野,经济一落后就彻底酱油。打野猴到四做不到类似强势打野那样到四一把二级打野刀就可以打架了,他还需要埋头发育,刷野刷线,那么问题来了,本队射手法师还发育不发育了?高分段很多人已经知道第一波野给打野尽快到四带节奏,可猴子偏偏是个到四也带不了节奏的英雄,而且还要挤占射手法师的发育空间。关键自身还是个脆皮近战,相对于射手法师来说更容易死,想想看能受人待见才有鬼了。总结就是猴子这英雄目前的强度只能混野区,然而现在野区资源根本不够猴子发育的,更不要说高分段各种反野,有等级没经济的猴就是酱油,打野位需要的是到四能带节奏的能力,根本不是埋头发育的位置。前期大家都只有等级没有装备的时候猴子实在太弱了,作为打野到四没有质变带不了节奏,对面如果是个会玩的主流强势打野,前期大概率会崩盘。而且还要挤占本队c位发育资源,自身又是个脆皮近战,一个不小心就是刷光本队资源跑去送,经济占比最高,输出比肩坦克当然啦!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前期大顺风,经济优势碾压对面的情况下,猴子确实很厉害,一棒一个脆皮。再就是低端虐菜局,很多时候队友对手都缺乏收野收线的发育意识,喜欢挤在一路打麻将,这时候猴子可以刷个爽,迅速拉开和对面的经济、等级差距,打起来也很厉害。至于均势和逆风局嘛…最后,同样是吃发育的后期英雄,为什么不选个远程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一顿操作猛如虎,出来一看0-5
作者最新文章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三羊 猴子 西瓜 厉害 编一个小故事,写一段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当然是猴子啦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每天,三只小羊都会在草地上吃青草。有一天,三只小羊依旧在肥沃的草地上吃青草,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很像小球的绿色的东西。三只小羊十分好奇,想知道那是什么。于是,他们走到哪瓜地,齐心合力将“小球”摘了下来。因为从来就没有见过,所以三只小羊只好去请好朋友猴子帮忙,看能不能知道这是什么?他们轮流搬运,终于将“小球”挪送到猴子的家里。猴子一看,原来是个西瓜,便说:“这个呀,是个西瓜,是很好吃的东西。等下我去...
有一只三羊叫猴子,它很厉害,一口能吃一个西瓜…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主已经初试第一 复试第三 总成绩第一拟录取啦 给大家撒花花~&br&&img src=&/v2-059a67b62dd3c21a9e61a_b.pn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1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v2-059a67b62dd3c21a9e61a_r.png&&&br&================================&br&&br&原答案如下#&br&先说战果 考上交应用统计 初试447分 政治73英语79数三147统计学148 刚刚出来成绩的时候超级惊悚 简直受到惊吓 想着写点什么 造福广大任务艰巨的18考生&br&一:复习书单&br&英一:&br&[单词]红宝书(3月买)&br&[阅读]张剑英语阅读150篇(3月买)&br&[真题]张剑真题黄皮书(95-16)&br&[作文]王江涛作文书(10月买)&br&[长难句]任何一本均可(3月买)&br&[模拟]不买也罢&br&&br&政治:&br&从7月开始复习,也就是暑假。所以&br&[7月]肖秀荣三件套(1000题+知识点精讲+历年真题)&br&[8月底]考研大纲红宝书+风中劲草知识点+风中劲草题&br&[10-11月]蒋中挺全系列(真题预测百分百/时政/500题)&br&[11-12月]肖四肖八+蒋五&br&&br&数三:&br&[3月]教材同济版(高数/线代)浙大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课后习题答案&br&[4-5月]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正元复习全书+张宇30年真题&br&[模拟]:张宇八套卷+最后400题&br&&br&专业课:&br&教材+圣才统计学习题&br&&br&时间分配:&br&3-6月
&br&每天两小时单词记忆+40分钟阅读联系(1~2篇)&br&数学每天4~5小时学习&br&&br&7-9月&br&英语:每天半小时英语单词记忆+2小时真题+40分钟网课&br&数学:3小时全书和网课&br&政治:2小时知识精讲及题+1小时网课&br&专业课:2小时看教材+课后习题&br&&br&10-12月&br&英语:2小时做题&br&政治:3~4小时&br&数学:2小时&br&专业课:3小时&br&&br&&br&&br&&br&下面具体讲复习心得&br&英语:英语最重要的要把握好好单词 长难句和真题。我是从3月份开始记单词,每天保持两个list的记忆量,然后把红宝书过了一遍后,慢慢提高变成3个list这样…越来越快。记住,不要中断!最后大概把红宝书过了6/7遍。也可以用一些app记忆,怎样都行,看自己。期间断断续续的做张剑150篇阅读,个人感觉难度很大,就把他当做扩充词汇量和知识面的一个练手工具即可。然后到了暑假开始边做真题边听网课,真题按顺序做,大概3天做完一套卷子的样子(切记,一定不要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就算是铅笔!我是拿个本子写的答案),网课我基本没怎么听,听了新东方田静老师的长难句,觉得虽然小众,但是受益匪浅,把复杂的长难句讲的简单易懂。看完了长难句,我开始看新东方唐静老师(跟静杠上了?~? )的翻译。帮助是有的,但是个人感觉翻译这个东西还是看个人平时的积累和当时的发挥,而且提分空间有限,花太多时间反而不划算。最后我的真题过了两遍。留了两年的在考研前一个星期做最后模拟,大概就是这样。英语一定要去找到真题的解题思路,这是最重要的。作文提前一两个月开始看,每天尝试看一篇和自己写一篇,考前要被模板的。我其实用的是英语1号作文,感觉没啥帮助,而且考试时作文感觉写的并不好,他们用王江涛的,基本作文都答得不错,所以推荐他啦。&br&&br&政治:&br&政治我应该没太大发言权了,哈哈哈,毕竟73不算太高。简单说下。我大概是从7月暑假开始复习,买来了红宝书看,每天看1~2章,然后配合肖秀荣的1000题做,看完一遍下来,啥也没记住(。o?︿o?。),感觉还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建议大家边看就要边记了,至少得有个印象。或者,听网课看,推荐蒋中挺的,很有帮助也比较有意思,相对来说,肖大大的就比较枯燥。后期,我建议政治就是踏踏实实把一本资料(比如1000题或者风中劲草的选择题题)全部弄清楚,没有死角,查漏补缺,别盲目买资料。再到后来就是11月了,要开始背肖四肖八了,我当时是把肖四来来回回背了四五遍(因为一遍根本记不住!)又背了两遍蒋五。肖八实在太多了,索性没背,大题都大致瞟了一眼。个人建议不用模拟政治,做做选择题就行,别担心做不完,因为考试时间还比较充裕,而且人在紧张环境下,会用洪荒之力去答题的?o? 。对了,时政从10月中旬也要开始看了,我做的蒋中挺的时政,讲的挺好。另外忠告:一定要看风中劲草后面的当代部分,我就是因为没看,导致考试时选择题特别眼生,没见过都。&br&&br&数三:&br&数三算是我花时间的一门了。我从3月开始看数学,教材看起,课后习题也做,这样把教材过了一遍后开始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第一遍看觉得好难,后来听说张宇的十八讲也不错,就找来了张宇的视频看,从强化班开始看起,讲的非常有意思,也特别欣赏张宇的(哪里跑)(sin狗)。然后再做李永乐的全书,比第一遍时强一点了,再去做李正元的复习全书,这样来回,把李永乐的过了3遍,李正元的过了2遍。知识点也基本牢固了,复习起来也轻松了很多。从9~10月份就开始做真题了,从96年开始,每一套都按考试时间掐点来做,当成全真模拟。中途时不时做模拟题400题以及张宇的最后八套卷。个人强推400题!!!题出的非常好,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都非常全面。八套卷虽然也很难,但是给人感觉很晦涩和偏,四套卷更是这样。&br&&br&统计学:&br&统计学的书从7月开始看,书很快就能过一遍,然后配合圣才的习题集做,再加上网上找的一些题以及其他学校的真题,把书过三遍,(其实茆诗松的书在初试真的不用咋看的)反复琢磨历年真题,最后在考前两个星期背诵考点就万无一失啦。&br&&br&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 ? ??)?&br&超爱你们 给我这么多赞哈哈哈( ? ??)?
答主已经初试第一 复试第三 总成绩第一拟录取啦 给大家撒花花~ ================================ 原答案如下# 先说战果 考上交应用统计 初试447分 政治73英语79数三147统计学148 刚刚出来成绩的时候超级惊悚 简直受到惊吓 想着写点什么 造福广大任务艰巨的…
&p&答主目前考入第二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想就我两年的考研经验做一个总结,希望对18考研或者19考研的你能够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p&&br&&p&我把考研分为三个阶段:&/p&&p&第一阶段,&b&搜索信息阶段&/b&;&/p&&p&第二阶段,&b&初试准备阶段&/b&;&/p&&p&第三阶段,&b&复试准备阶段&/b&。&/p&&br&&p&下面,我就这三个阶段,来简单谈一下考研应该如何准备。&/p&&br&&h2&搜索信息阶段&/h2&&br&&p&你应该干如下几件事:&/p&&blockquote&1、先通过百度、论坛等了解考研考什么,有哪些科目,什么是专硕什么是学硕等信息;
考虑报考什么学校?跨不跨专业?
2、去浏览各校官网招生信息,做好笔记,对比各校招生人数、推免比例、初复试科目及参考书,锁定几所意向院校;
3、锁定几所意向院校后,去论坛、贴吧、扣扣群等勾搭该校直系湿胸湿姐(怎么没人来勾搭我),向湿胸湿姐咨询该校具体情况,最终定夺考哪所院校。&/blockquote&&br&&p&定夺好考哪个院校和专业以后,就进入了初试准备阶段。&/p&&br&&h2&初试准备阶段&/h2&&br&&p&考研初试共四门课程:&b&两门公共课&/b&、&b&一门基础课&/b&、&b&一门专业课&/b&。&/p&&blockquote&两门公共课为政治、英语,全国统考、统一命卷;
一门基础课为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专业:&a href=&///?target=http%3A///kaoyan/s/zy-14-0-0-0-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i class=&icon-external&&&/i&&/a&、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由所报考院校自主命题。
其中:&a href=&///?target=http%3A///fashu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法硕&i class=&icon-external&&&/i&&/a&、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中医综合属统考专业课;但要注意的是有的院校历史学、教育学登退出统考实则自主命题,根据科目代码来判定。&/blockquote&&br&&p&下面,我就我个人的复习经验谈一下初试怎么准备。&/p&&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英语
&/code&&/pre&&/div&&br&&p&考研英语又分英语一和英语二,全部学硕和部分专硕专业考英语一,大部分专硕专业考英语二。&/p&&br&&p&英语一和英语二除了规定词汇量都是5500个以外,有较大区别,如下:&/p&&blockquote&1、难度:总体来说,考研英语一比考研英语二稍微难些。
2、词汇量:英语二大纲要求的词汇量与英语一相同,都是5500个。但在大纲中英语二阅读理解没有说明有超纲单词,而英语一明确说将有百分之三的超纲单词。
3、&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5%25AE%258C%25E5%25BD%25A2%25E5%25A1%25AB%25E7%25A9%25BA%26tn%3D_cpr%26fenlei%3D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rAuBPAm3nyf1Phfdnjm0IAYqnWm3PW64rj0d0AP8IA3qPjfsn1bkrjKxmLKz0ZNzUjdCIZwsrBtEXh9GuA7EQhF9pywdQhPEUiqkIyN1IA-EUBtznW0znHTLPHnzPWT1PWDsnH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完形填空&i class=&icon-external&&&/i&&/a&:英语一的文章相对较短,长度为240-280个单词;英语二的文章长度大约为350个单词。
4、阅读理解:英语二的文章比英语一的稍微简单点,主要是选项要比英语一的简单一些,英语一四篇文章长度大约为1600个单词,英语二则稍短大约为1500个单词。
4、新题型:英语二和英语一不太一样,英语一主要是七选五,选小标题和排序,英语二是选小标题,正误判断和多项对应。新题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打乱文章排序列,一类是选段或句补充到文章里,还有一类是选标题。
5、翻译:这也是一大不同,英语一是从一篇约400词的文章中选出五句话来分别翻译,英语二是全篇翻译,长度为150词左右,是得分的重点 。
两篇作文:英语一和二题型基本一样,都是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英语一小作文是以应用文为主,一般都是写信,英语二除了应用文(主要写信)以外,还考摘要,二者要求都是100字左右;大作文的话,英语一大多数都是以看图(动漫)说话并评论为主,字数要求是160——200单词,英语二也是看图,但是以看图表为主,字数为150字以上。&/blockquote&&br&&p&因为湿胸所考英语一,我就简单谈一下英语一的复习心得,考英语二的宝宝们可以适当参考。&/p&&br&&ul&&li&&b&考试题型&/b&&/li&&/ul&&blockquote&英语一的题型一共是五大部分:
a 完形填空,10分20个空,每空0.5分;
b 阅读理解,40分20个空,每空2分;
c 新题型阅读,10分5个空,每空2分;
d 翻译,10分5句话,每句话2分;
e 作文,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blockquote&&ul&&li&&b&复习方法&/b&&/li&&/ul&&blockquote&从上述的题型分布和分值中,你就可以看出,英语一的考试中最拿分的是阅读和作文,正所谓&b&得阅读者得天下&/b&,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与之相对应,我们的复习重点也应该是阅读和作文。所以,接下来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阅读和作文,在讨论阅读和作文的复习方法中,捎带着提一下新题型和翻译。
&u&&b&阅读理解&/b&&/u&
很多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疑惑,怎么一上来就说阅读。会在想“湿胸,我的单词量很低,是不是应该先背单词”,会担心“湿胸,我语法一窍不通,是不是应该先学语法”,会质疑“湿胸,我打小就没学好英语,现在还学的好吗”。别着急,听湿胸慢慢来说。
&b&单词量低就捧着单词书死背单词,语法不懂就捧着语法书死学语法,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法。&/b&为什么错误,原因有三:
其一,&b&针对性差&/b&。单词书里面的每个单词一般都有好几种释义,你全部背下来则任务太重,不全背下来则不知哪个释义是重点,而且&b&考研单词往往考的不是最常用的那个释义&/b&,例如work,常用释义“工作”,考研常用释义“奏效,起作用”,意思天差地别。语法也一样,有些语法结构考研根本不会涉及,有些即使涉及也是变化多端。
其二,&b&效果不佳&/b&。捧着单词书背单词,很容易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又不记得后面;背a打头的单词时感觉还好,背b打头的单词时就感觉很吃力,等背到C打头的时候,就完全出不来,然后永远停留在abc打转,陷入abc怪圈,单词书背到老也背不到xyz。
其三,&b&实战秒成渣&/b&。有些同学单词量巨大,语法背的很溜,可是一上考场就懵逼。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u&原因就在于所背的单词和语法脱离了实战,脱离了做题&/u&。&u&虽然单词量巨大,虽然语法背的很溜,但是读不懂句子,看不懂文章,分析不出题干的真正含义,还是白搭&/u&。考研是一场极其讲究应试、讲究做题技巧的考试,不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歪把式,&b&要把一切的复习备考工作都要建立在做题的基础之上,一切为了做题,一切指向做题&/b&。
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复习方法呢?那就是&b&在真题阅读中去背单词,在真题阅读中去学语法,在真题阅读中去学做题&/b&。时常有同学问湿胸,那么多真题怎么用?怎么用,就是这么用!考研真题是复习过程中最权威、最直接、最客观的第一手资料,这么好的资料你不用,而去花钱买这个机构的题源阅读,那个机构的模拟训练,你傻不傻啊?好,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真题阅读中去背单词、学语法、学做题?
1)&b&死扣十年真题单词。&/b&对于在真题阅读中出现的每一个陌生词汇,除了极少数生僻词汇外,都要查明它的释义,查明&b&它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b&。然后做笔记,记录下来,可以写在本子上,也可以写在真题书上。这样做的好处是,&u&十年真题弄下来,一可以准确知道每一个单词在考研里面怎么考,考什么含义;二可以清楚了解哪些单词在考研中是高频率词汇,哪些单词是低频率词汇;三可以积累一词多用、一词活用的经验,为后面的翻译和作文打下良好的词汇基础&/u&。
2)&b&死扣十年真题句子。&/b&对于在真题里出现的句子,尤其是长难句,每一个都不要放弃。不要因为它难就选择忽视它,选择假装看不见它。&u&每一个句子都要深度剖析它,进行句子划分,什么部分是主语,什么部分是谓语,什么部分是宾语,有哪些插入成分,以什么形式插入都要弄清楚。每一个长难句都要用汉语翻译出来,并尽可能的翻译通顺一些&/u&。同时,要对常见的长难句的句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整理,找到规律,让自己下次再碰到类似长难句可以一眼就看出句子成分,可以通顺翻译出来,不需要磨蹭半天还翻译地乱七八糟。
3)&b&死扣十年真题题目&/b&。上述两个部分讲的其实还是为了考试能够读懂文章,接下来这个才是重点,那就是做题。&b&读懂文章是基础,但目的还是为了做题&/b&。对于十年真题阅读里出现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认真分析题干,分析题目到底在问什么。弄清楚题干后,就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正确,源于文章中的哪一段、哪一句话、哪一个关键词;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误,是对文章中的哪一句话进行的曲解,错在何处。十年真题阅读做下来,要对题目进行一定的归类和梳理,有哪些常考题型,如何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对于十年真题阅读,要干死它,榨干它的价值。每做一篇真题阅读,早晨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像读课文一样读几遍,这样做一可以加强单词印象,二可以再次理解句子,撸顺句子,温习语法。
十年真题阅读暑假前可以每天只做一篇,暑假后如果进度太慢则可以每天做两篇。&b&不要过度追求速度,要重视质量&/b&。真题阅读与其每篇囫囵吞枣、一天做掉好几篇,还不如每天只做一篇,充分利用其价值。
十年真题认真干完,单词能力、阅读能力、做题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个时候再去做新题型,做翻译就不在话下,因为&u&新题型和翻译其本质依然是阅读,考察的依然是阅读能力。&/u& &b&大小作文&/b&
小作文总共10分,一般常考书信和通告。书信类型包括投诉信、建议信、申请信、求职信、辞职信、感谢信、邀请信、道歉信等,通告类型包括寻物启事、招领启示等。&u&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小作文一般是考书信类,通告考的概率较低。&/u&
大作文主要考图画作文。给你一副漫画,让你描述图中景象,然后就漫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复习建议如下:
1)对于&b&基础较好&/b&的同学而言,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多注重&b&积累句子&/b&,暑假过后每周可以练写一到两篇真题作文,并与何凯文等仿写作文加以对比。
2)对于&b&基础一般&/b&的同学,可以先看何凯文等仿写作文,思考人家是如何入笔如何开展的,然后自己再仿写一篇,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对于&b&基础很差&/b&,写作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学,背吧。嗯,死背模板。&u&选取几篇优秀模板,然后自己稍微修改一下,使之变成能够直接套用,考试时只需填若干关键词即可的定型模板&/u&。然后拿来死背,背到滚瓜乱熟,并在草稿纸上默写数次,使之深藏于你的潜意识之中。为什么要达到这种程度,因为考试的时候很容易紧张,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考前就要多下苦功夫。
关于真题书籍推荐,目前市面上卖的最好的是文都何凯文的《历年真题全解析》,我个人当初使用的是启航商志的《历年真题抢分攻略》。至于其他机构的真题书籍,我不是很熟悉,不做建议。
关于是否报班,湿胸觉得没必要报面授,一是价格太贵,二是效果有限。如果家里经济尚可,选报网课就好;如果家里经济一般,网上有很多视频在卖,湿胸这里也有,免费分享。无论基础好坏,都建议跟随考研老师学,&b&毕竟一个教考研英语十来年的老师的经验比你一个人苦苦摸索的经验要强。&/b&基础较好的话,可以跟着文都何凯文学;基础较差,可以跟着启航商志学(强烈推荐);想学单词,韦林教育 不孕不育朱主任欢迎你,他的《恋恋有词》卖的不错。&/blockquote&&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政治
&/code&&/pre&&/div&&br&&p&考研政治全称是思想政治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统治的一项工具。复习心得如下:&/p&&ul&&li&&b&考试题型&/b&&/li&&/ul&&blockquote&a单项选择,16道小题,每小题1分;
b多项选择,17道小题,每小题2分;
c分析论述,5道大题,每道大题两个小题,每道大题10分。&/blockquote&&br&&ul&&li&&b&书籍推荐&/b&&/li&&/ul&&blockquote&&b&看:&/b& 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或 教育部考试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别称红宝书。(内容全面、知识杂乱)
或 风中劲草《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其实这本书应该放在“背”里面,但湿胸觉得用它配合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效果会更好)
&b&做:&/b& 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起这个名字而已,不止一千题)
《命题人讲真题》
《命题人冲刺八套卷》(即肖八,后面的论述题答案拿来背)
《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即肖四,后面的论述题答案拿来背)
&b&背:&/b& 风中劲草《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
或 肖秀荣《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
以及上述“肖四”“肖八”论述题题目及答案。&/blockquote&&br&&ul&&li&&b&复习时间安排及如何复习&/b&&/li&&/ul&&blockquote&鉴于考研政治的学科特点,不建议过早复习。复习早了很容易忘,起不到作用,所以建议七月开始复习即可。
&b&第一阶段:&/b&7月~9月,&u&以“看”为主,“看”“做结合&/u&。第一阶段的复习是打基础,这个时间段要把《&u&知识点精讲精练》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看到,不要留下任何知识点死角&/u&。同时,对于重要知识点,除了书中的有提示以外,自己也要准备荧光笔标注出来,为第二阶段的复习标出重点。对于书中出现的任何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其弄懂,为后期复习扫除障碍。这里的“想方设法”可以是去问老师、问同学、问研友,当然你也可以来问湿胸我,湿胸愿意免费为所有学弟学妹答疑解惑。在“看”的同时,我们也要“做”。&u&每看完一章知识点,就去做相对应的《命题人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尽量吃透每一个知识点&/u&。&u&对于做题过程中做错的题目或者蒙中的题目,都要知道其所以然,为什么是选A而不是选B,CD又错在哪里。没必要去准备什么错题集,誊抄太费时间,但是必须对错题着重标注出来。&/u& &b&第二阶段:&/b&10月~11月下旬,&u&以“看”为主,以“做”为辅,兼带背诵。&/u&进入10月份以后,第一轮复习理应结束,这个时候要回看知识点。&u&但回看不是像第一轮那样到边到角,而是有选择性地回看重点,也就是回看上面湿胸让你标注的知识点。在回看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进行适当背诵。每看完一个版块,要注意进行梳理,建立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要熟记于心。&/u&在回看知识点的同时,还必须回看之前做错的题目。每一个做错的题目都要反思,再次来做会不会还做错。这个阶段如果时间充足,&u&历年真题最好也要认真做一次&/u&,像做《命题人1000题》一样。
&b&第三阶段:&/b&11月下旬~考试前一天,&u&以“背”为主,适当做题&/u&。进入十一月下旬以后,肖八肖四会逐步推出,各个机构的考点预测也会蜂拥而至。&u&这个时候除了认真做肖八肖四,以及少量做一些选择题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背诵&/u&。背什么?首先背肖八肖四的论述题,这个背完以后,可以背一些机构的考点预测。&b&肖八肖四是这个时候的重点,&/b&每一年大量学生靠它来押题。事实上压得也很准。说到这里必须讲一个笑话,话说文都某蒋姓色狼每一年的十二月份都会对他的学生说:“等考完你们就知道谁才是考研政治预测第一人”,此时他壮志难酬信心满满,然而每一年学生考完以后就会发现,考研政治预测第一人原来是——肖秀荣。啪啪啪地打脸,原来他那么胖,是打肿的。说回正题,这个时候除了背以外,还要再次认真检查之前的错题。&/blockquote&&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专业课
&/code&&/pre&&/div&&br&&p&由于我所考专业课为人文社科类,主要以背诵记忆为主,所以接下来所谈到的复习心得可能不太适用于理工科的同学。&/p&&br&&p&我想,对于绝大部分考文史哲的同学而言,&b&在复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理解不了知识点,而是即使理解了知识点,却发现根本记不住,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灵活运用知识点。&/b&&/p&&p&所以,我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下应该如何复习。&/p&&br&&ul&&li&&b&学会搭建知识框架&/b&&/li&&/ul&&blockquote&很多同学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看似非常认真,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也都非常认真地到边倒角地看过。但是一合上书,你问他这一章主要讲了啥,他却讲不出来一二三四,吞吞吐吐说了几个零散不全的知识点,一脸懵逼。我个人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b&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全盘掌握,不懂得如何去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框架&/b&。
看书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专业课书籍里面每一章的知识点其实是&b&层层递进&/b&的关系,第一小节的知识点是为了铺垫第二小节的知识点,第二小节的知识点是为了阐述第三小节的知识点,如此类推,层层递进。如果再细心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虽然每一章的知识点看似是零散的,但他们其实都是在总章节的安排下分类阐述的,目的是为了描述或者证明总章节的观点。
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两个特点,&b&搭建每一章的知识框架&/b&。框架的第一步首先要抽出这一章的主旨,它是这一章的&b&核心&/b&,这一章的所有知识点都是为它而服务的。有了主旨以后,第二步我们就得找出这一章是从&b&哪几大方面来阐述主旨&/b&的,把这几大方面作为主旨延伸的第二步。第三步我们再把这几大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再次进行细分,弄清楚书中是用了哪些&b&知识点来阐述这个方面&/b&的。第四步对知识点进行再次细分,剖析每一个&b&知识点包含有多少内容&/b&,什么内容最重要,什么内容不重要。
要力图从全局去掌握每一章的知识点,&b&记忆的时候按照从主旨到方面,再到知识点,再到具体内容的次序,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b&。&/blockquote&&br&&ul&&li&&b&量化全部知识点&/b&&/li&&/ul&&br&&blockquote&文史哲的知识点也可以量化吗?当然可以。
在看书之前,我们最好能够弄到所报考院校的专业课真题,了解专业课会有哪些题型,根据题型来量化知识点。
例如大部分文史哲专业会考“名词解释”。那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对于每一章涉及到概念解释或者名词解释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用荧光笔标注出来,然后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个M(名词名的大写字母),如果是本章的第一个名词解释,就写个M1,然后M2、M3、M4······依次类推。
再例如大部分文史哲专业会考到“论述题”,跟上面一样,对于书中涉及到论点论述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用荧光笔标注出来,然后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一个L(论述论字的大写字母),如果是本章第一个论述部分,就写一个L1,然后L2、L3、L4······依次类推。
&b&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我们复习完一章以后,可以清楚知道这一章有多少个“名词解释”的考点,有多少个“论述题”的考点。&/b&这样,我们就可以量化每一章的知识点,甚至学完全书以后,可以清楚知道这本书总共有多少个知识点,其中每种题型又有哪些知识点。
在具体复习记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每种题型单独记忆,例如今天记忆M1~M100的名词解释,明天记忆M100~M150的名词解释,后天复习M1~M100的名词解释。当全书记忆完成后,还可以进行适当抽背,例如让同学随便抽一个M54的名词解释,你当着他的面解释一下。&/blockquote&&br&&h2&复试准备阶段&/h2&&br&&p&复试一般包括三个环节:&b&专业课笔试&/b&、&b&专业课面试&/b&和&b&英语面试&/b&。&/p&&p&专业课笔试用于再次考察学生专业基础学的怎么样,专业课面试用于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怎么样,英语的面试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怎么样。&/p&&br&&p&初试考试结束以后,大概40天左右的时间,就会迎来国家分数线的公布。在这一段时间内,不管我们是不是感觉自己能妥妥地进入复试,在适当的休息后,&b&还是要看一看书&/b&,准备准备英语,切不可玩地太松懈。因为从国家线公布到通知复试,这中间的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准备充分。&/p&&br&&p&国家线出来以后,如果我们非常幸运地过了国家线,那就正式进入复试准备阶段了。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干的事如下:&/p&&br&&blockquote&1、联系导师。不管之前有没有联系过导师,这时候最好联系一下一个导师,以咨询的方式问一下自己的这个分数能不能进复试,能否投在他的门下。一般而言,导师不会正面回答你的咨询,但是没有关系,至少他的脑海中有过你这个人。
2、联系直系湿胸湿姐。向他们要一份往年复试的真题,并咨询复习过程中哪些是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复习。
3、认真复习复试书籍,准备好英语或者中文的自我介绍。复试还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年经常会有大量同学初试考的不错,于是对复试不放在心上,最终与理想目标失之交臂。所以,对于复试的准备必须全力以赴。自我介绍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时间不要太长,挑重点的说,太长老师会没有兴趣听下去。
4、适当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宿舍或者是在教室,让同学室友充当考官,你作为正在面试的学生,来几场实战演练。在这个演练的过程中,要逐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防止真的复试的时候吞吞吐吐。&/blockquote&&br&&p&大概在国家线出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就会迎来复试。复试面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b&自信&/b&。导师问的问题不回答就说不会,&b&不要装逼&/b&。要时刻注意&b&礼貌&/b&和&b&微笑&/b&。如果你基础不是特别好,一定要让老师觉得,虽然你基础一般,但是你肯去努力,可以改造,不要让老师觉得你丝毫没有拯救的必要。&/p&&br&&p&感觉这后面写着也没用,等你们考完再说吧。&/p&&br&&p&唉,这么晚,也不知道这帖子会有人看到么?&/p&&br&&p&对了,需要各种考研资料、考研视频的同学加我微信公众号:&b&大牙考研社&/b& ,湿胸免费分享。&/p&
答主目前考入第二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想就我两年的考研经验做一个总结,希望对18考研或者19考研的你能够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我把考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搜索信息阶段;第二阶段,初试准备阶段;第三阶段,复试准备阶段。 下面,…
考研是一个完全自律的过程,不要指望考研班督促你学习,这是学姐在贴吧写过的帖子,懒得打了,你们自己看吧&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a1573f9ccbbaad8049fbf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a1573f9ccbbaad8049fbfef_r.jpg&&&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4e3a5ee5ec17a1a4ae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e3a5ee5ec17a1a4aecd_r.jpg&&&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8cb10620a1abc6fb8ce1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8cb10620a1abc6fb8ce1ea_r.jpg&&&br&我的Q 问我考研的事也可以…
考研是一个完全自律的过程,不要指望考研班督促你学习,这是学姐在贴吧写过的帖子,懒得打了,你们自己看吧 我的Q 问我考研的事也可以…
如果你想听网课,个人建议去搜一下各个学科的名师,然后去搜他的课。个人建议英语听新东方的唐迟王江涛朱伟唐静,讲的真的没话说,这也是我最近在学的,如果你想要正版可以去新东方的网页买一两千很正常,但是如果图便宜某宝十几二十块完全可以,质量一点不差。我不是给新东方打广告我只是单纯觉得讲的好...一般网课某宝都可以搜到或者新东方都可以买到,如果是专业课某宝也可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去搜就好了。我也是正在准备考研。&br&如果你想看别的教育机构的某宝也有...
如果你想听网课,个人建议去搜一下各个学科的名师,然后去搜他的课。个人建议英语听新东方的唐迟王江涛朱伟唐静,讲的真的没话说,这也是我最近在学的,如果你想要正版可以去新东方的网页买一两千很正常,但是如果图便宜某宝十几二十块完全可以,质量一点不…
数学: 高数:某东方和某航的宇哥(不过推荐强化阶段再看) 某都的汤哥 某某帮的杨超
线代:V某课的李永乐 概率:不知道,我考数二。&br&英语: 跟着某东方应该没错
比如某伟的单词,某涛的作文,某迟的阅读,某静的语法。当然,长难句可以看看某都的凯文。&br&政治: 腾讯课堂直接搜肖秀荣,其他人可以先不用考虑。
数学: 高数:某东方和某航的宇哥(不过推荐强化阶段再看) 某都的汤哥 某某帮的杨超 线代:V某课的李永乐 概率:不知道,我考数二。 英语: 跟着某东方应该没错 比如某伟的单词,某涛的作文,某迟的阅读,某静的语法。当然,长难句可以看看某都的凯文。 政治: 腾…
&p&2017年来看了看,虽然型号更新了,但组装的方法依然没变,所以不用更新。&/p&&p&==================================&/p&&p&这里就回答如何“组装”电脑。本篇可以私人转载,禁止商业转载,谢谢。&/p&&br&&p&在文末放了公众号的二维码,左边是服务号,因为知乎上对于配置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问题”,所以很多时候被邀请点进去以后已经不能回答,并且我也觉得知乎上对于给一个配置这样的提问回答多了没多大意思,所以自己做了一些配置清单,并且可以互动。右边则是希望能够抽空来写一些文章,订阅号会方便一些,也不会常常出现在别人的微信时间线,太扰人。另外因为公众号只能回复48小时内发消息的人…所以如果没来得及回复的话,记得过两天再发一次…抱歉。&/p&&br&&p&另外还有最有时效的方法:&b&&a href=&/zhi/people/945984& class=&internal&&值乎提问入口 &/a&&/b&&/p&&br&&p&====== 更新======&/p&&p&之前为了图方便,直接把我在什么值得买写的连图带字复制过来…但一次性直接复制,导致图片都没了…排版也是乱的…这次重新粘了一下图片,图片有的是自己拍的(特别是拍虚了的渣图…),有的是百度上找的,有的是电商上截图以后自己标记的。如果有什么侵犯到别人权益的,请联系我~(因为复制过来的图片,所以有什么值得买的水印,但是这篇经验确实是我发的,所以不是盗贴哈)&/p&&br&&p&====== 更新======&/p&&p&在电脑上找到了之前上船前的图片,把以前的水印图片给换回来了&/p&&p&另外更新几个装机的要点:&/p&&p&1.台式机的散热本身不太容易成为问题,反而是风扇噪音很重要,所以务必选个好的静音风扇。&/p&&p&2.现在的主流集显能够应付入门级的3D网游,以及轻量级的Photoshop一类的设计软件(P几张照片那种),所以不用提到photoshop和游戏就一定得配独立显卡&/p&&p&3.水冷其实也有风扇,其实也没法做到完全静音,且价格还比较高&/p&&p&4.绝大部分电脑在买的时候考虑了“扩展性”,但实际上却到淘汰都没有扩展过。且即使扩展也是内存条、硬盘这类不需要换机箱/主板的配件。所以不用太看重大主板和大机箱的“扩展性”这个优点&/p&&br&&p&在展开来说之前,先说一个事情,就是为啥要自己组装电脑,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品牌机性价比太差,二是想自己选自己喜欢的配件,有乐趣。三是零件自己选,靠谱不会被商家骗。实际装机的时候,就要面临选择了,首先我在帮朋友装机或者自己组装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的从B2C自营买的,因为售后和淘宝或者某些电商的第三方确实不一样。&/p&&img src=&/4f62ca10f_b.jpg& data-rawwidth=&116&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6&&&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img src=&/ffff4c4aff722ce7b6ff750_b.jpg&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1& data-original=&/ffff4c4aff722ce7b6ff750_r.jpg&&&p&说完了售后,我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组装,还是选靠谱一些的购买渠道吧,B2C的售后会好很多,首选的购买方式应该是B2C网站买配件来组装。很多整机虽然便宜几百,但是一来品牌选择上很坑,二来售后基本上就是店保。&/p&&p&说完了售后,我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组装,还是选靠谱一些的购买渠道吧,B2C的售后会好很多,首选的购买方式应该是B2C网站买配件来组装。很多整机虽然便宜几百,但是一来品牌选择上很坑,二来售后基本上就是店保。&/p&&br&&p&说完了原因,再来说需求分析,现在主流的装机需求大概是这么几个类型(我基本上都装过…( ̄. ̄))&/p&&p&1.能用就行型(¥1500 ~ ¥2500)&/p&&p&2.办公文字处理型(¥2000 ~ ¥3000)&/p&&p&3.一般游戏型(¥3000 ~ ¥5000)&/p&&p&4.发烧游戏型(¥6000 ~ ¥1W+)&/p&&p&5.图像处理\特殊软件型(¥4000 ~ ¥1W+)&/p&&p&6.土豪怎么好怎么装型(预算是啥?)&/p&&p&自己估的这是个大概,只是方便大家去按照预算看看。而实际上看性能,可以参考其他答案里的“天梯图”,现在的处理器、显卡都尽是各种型号的马甲,天梯图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具体某一型号处在的位置。&/p&&br&&p&
请忽略我经验里面装反的散热器风扇——因为怕误导别人,所以转过来的时候把图删了。另外关于H81——这是朋友选的,当时活动只要299,朋友不太懂,我告诉他,H81和B85两个实际用起来确实差别不大(至少对他的使用范围里是这样)原因只有价格,千万别觉得这里没必要省那里没必要省,3000预算进卡吧,1W神机抱回家的顺口溜就是这么来的。我觉得可以理解,自己配请换成B85。处理器没用E3也是因为便宜。但便宜也有前提——够用。下面就进入正题:&/p&&br&&p&
首先来说,组成电脑的几个部件, 主要配件是CPU、主板、内存、硬盘、电源、机箱、显卡,算上外设和配件还有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现在很少人配到的光驱\刻录机、独立声卡之类的。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呢?主板是主要配件的承载平台,主要配件是直接接在上面的。&/p&&br&&p&&b&尺寸篇:&/b&&/p&&br&&p&
1、机箱和主板的尺寸型号从大到依次是:&b&(标准型)&/b&ATX 305mm x 180-250mm &&b& (紧凑型)&/b&M-ATX 284×208mm(即Mini-ATX) &b&& (迷你型)&/b&M-ITX 170mm x 170mm(即Mini-ITX),这些是现在主流的一些尺寸,另外的诸如EATX、AT、XT、DTX之类的应该不会看这篇文章的……大机箱比如ATX可以容纳小主板比如M-ATX和ITX,但小机箱不能容纳大主板(废话),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机箱,像淘宝现在有买很多二手的Mac mini的机箱,可以自己组装成Mac mini的样子,很漂亮,但是它实际上普通的ITX主板是放不进去的,需要特别版的。&/p&&img src=&/bf6b4b835e8c_b.jp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bf6b4b835e8c_r.jpg&&&br&&p&
2、主板和CPU,目前的市场中,品牌只有Intel和AMD两种选择,首先当然是支持AMD芯片的主板没有办法安装Intel的CPU,反之亦然(也有一些奇葩的主板曾经搞过两个CPU插槽,但早已淘汰,这里不论)。其次,Intel和AMD各自又细分为&/p&&p&&b&Intel&/b&有:LGA 2011(主要是高端系列,LGA是芯片封装的方法,而数字代表它有多少个针脚,就是你的主板CPU插槽那一根一根的那东西,以前它们在CPU上,现在在主板上。&b&只要注意不要买到A接口的主板和B接口的CPU就好了&/b&),LGA 1150(最新的酷睿第四代,会逐渐取代以前的)LGA 1155(第二到第三代酷睿用的这种接口),1156(第一代酷睿)LGA 775(1155出现之前的接口了,很老,现在比较少见到了)&/p&&p&&b&AMD&/b&有:AM3+和AM3(AM3+是最新的专为“推土机”系列优化的CPU接口,AM3则较AMD3+老一些,可通过刷新BIOS支持AM3+的),FM2+和FM2(区别主要是FM2+支持第三代的APU和CPU,FM2不支持)&/p&&p&另外除了上述两种以外,市面上还有一种&b&整合CPU主板&/b&,主要是主打低价低功耗,对要求不高的办公、做NAS之类的可以考虑,因为这种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通常CPU+主板一共在500-700之间(因为CPU集成在上面的)。购买前最好查清楚CPU的接口,再对应去买主板,虽然AMD的接口有刷BIOS支持新U的,但这不适合新手。&/p&&br&&p&
3、内存条和主板,内存其实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基本上都是DDR3的内存(之前的还有SD、DDR1、DDR2),但还是要注意,二手市场还是有些DDR2的内存卖的比较便宜,切莫为了省钱买个不能用的。然后就是笔记本内存和台式机内存并不一样,如下图:&/p&&p&&b&这是笔记本内存条:&/b&&/p&&br&&img src=&/a6d49a3a9dc7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这是台式机内存条:&/b&&/p&&img src=&/606eacbac089a2dc5721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你可能还会看到这种:&/p&&br&&img src=&/b1a648f9b6d63ecc65e46e4030b7bff3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br&&img src=&/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r.jpg&&&img src=&/165a5a8e940f795ef0352b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65a5a8e940f795ef0352b8_r.jpg&&&br&&p&
4、显卡的尺寸只在选择小机箱时需要照顾到(也确实不要用巨无霸显卡搭配小机箱,如果是追求极致性能的话,小机箱本身就不适合这个需求),如果机箱是小机箱,可能就需要选择“半高显卡”(可以直接搜索的到),但这不一定,还是看具体型号,比如我自己的这个乔思伯的V4装机,显卡要求最长不超过26cm,再多就放不下了,大家在购买显卡的时候参数里面也是有的,可以对照着来。需要另外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独立显卡,基本上都是占用两个槽的比较多,所以机箱小了一定要看槽数够不够。
&/p&&br&&p&
5、电源、硬盘及其他:&/p&&p&&b&电源&/b&其实比较简单,除了某些自带电源的机箱有奇特大小和外形以外,普通的电源大小只有标准版和Micro两种,有很多小机箱是用的Micro电源(要很小的那种,同样是参数里有的),这种机箱的话,普通标准尺寸的电源是塞不下的。&/p&&p&&b&硬盘&/b&普通台式机当然用3.5寸和2.5寸都没问题,但同样是小机箱就会面临尺寸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改款苹果机箱,就只能用2.5寸的硬盘去替换,另外固态硬盘基本都是2.5寸或者是mSATA接口的更小尺寸,所以固态硬盘不是太需要担心尺寸问题。&/p&&p&最后就是&b&散热器&/b&,主要也还是小机箱用不了太大的散热器,再一个如果是单独买的散热器,还是要注意跟CPU匹配,有的是多平台的散热器这种比较好弄(支持的平台还是在网站提供的参数里面看),如果是针对某一种接口的CPU,那就一定要看仔细了。&/p&&br&&p&
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东西,大家发现了啥没有?那就是——小机箱坑爹啊!虽然小机箱长的好看又省地方呢,但最需要顾忌到尺寸问题的就是小机箱,所以还是建议刚开始装机的朋友选择大一点的机箱,至少是M-ATX以上。否则你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纠结的。&/p&&br&&br&&br&&p&&b&选购篇:&/b&&/p&&p&&b&CPU&/b&&/p&&p&方面,撸主配机子的时候一般是按照不带显示器的话,2000以下用奔腾,3000以下用i3,用i5,5000以上用i7,这个大体上的标准。而品牌倾向呢,CPU我比较倾向于Intel,因为在用过的实际感受里,确实要相对稳定一些,这个上面一定要明白:更多的核≠性能高,我常给身边装机的小白朋友说,AMD的低端4核就好像是4个小朋友,而Intel的双核相当于两个大人,4个小孩能比2个大人做事更有效率吗?(当然实际差距不一定是那么大,但大概意思是这样),而且配机器和买其他商品一样,两个品牌同价位的东西不可能差距太大,要不然另一个牌子早垮了。&/p&&br&&p&&b&主板&/b&&/p&&p&主要是求稳定,因为性能上排除掉新系列出新的技术以外,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确实比较小,比如同样是Z87,京东有600多的,也有1000多的,如果排除掉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实际使用起来的性能真能有那么大差距吗?我是不这么觉得的。当然,这也取决于你的整机预算,不至于配个1W的电脑,用个4、5百的主板,总之是合适就好。&/p&&br&&p&&b&内存&/b&&/p&&p&一定建议在B2C网站上买,这个东西猫腻比较多,造假也比较容易,我是基本不敢在X宝上买这个的,这个可以选择买两根组“双通道”,也可以用单根,对性能有一些提升,就相当于是把路拓宽了一倍,但实际性能,当然差距只有一点点,撸主是想的这主板只有两个插槽,留一个方便以后升级,所以才只用了单根8G。以后不准备升级的话,还是两根好一些。&/p&&br&&p&&b&硬盘&/b&&/p&&p&现在鼓励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用固态硬盘(SSD),或者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在使用的时候相对机械硬盘有低噪音、读/写速度快、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缺点就是贵、接近写满(90%)的时候有一些降速的问题、寿命比机械硬盘短一些。但如果你用惯了固态硬盘,一定不会想换回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实际上是现在的电脑的普遍瓶颈,而固态硬盘因为是填补这木桶定律里“最短的一块”的神器,所以说&b&升级优先买固态硬盘准没错&/b&。&/p&&br&&p&&b&显卡&/b&&/p&&p&大家紧着自己的预算选就是了,别的配件买完,剩下的都放显卡上就OK。有一个容易被忽悠的就是大家别被大显存给忽悠了,有的低端显卡打着大显存的口号,但实际上用的是GDDR3的内存,而中高端基本上都是GDDR5,两者的性能差距很大。&b&所以并不是显存大的一定好于显存小的&/b&。&/p&&br&&p&&b&散热器&/b&&/p&&p&如果你买盒装CPU,是自带了CPU风扇的,但自带的风扇通常不是特别好,以我的i5 2400的自带风扇为例,散热效果还可以,但在使用了半年以后,噪音就开始出来了。通常建议大家先用着盒装的风扇,等到开始出现噪音了再换,推荐一下的话,便宜点可以买39元的红海mini,要差不多的话可以选99元的九州风神玄冰400,再往上超频、高端发烧机建议上水冷。&/p&&br&&p&&b&电源&/b&&/p&&p&稳定性它最重要了,务必选个大牌子的,推荐银欣/海韵/安钛克,千万不要买杂牌哦,要不然东西能全毁在它上面。瓦数按照非独显350W-450W,入门级、中端独显400W-600W,高端、双卡800W-1000W选择,&b&宁大不小&/b&。&/p&&br&&br&&p&&b&装机篇:&/b&&/p&&p&&b&p.s.(因为是两次装机组合的图片,可能上下图片出现不同型号的零件,不过不影响安装方法的了解)&/b&&/p&&br&&br&&p&
下面就开始装机了,首先拿到所有配件以后,大家还是先都打开来看看有没有损坏的,好马上联系退换货,免得装机装到一般才发现内存是折断的神马的,就糟心了。检查完以后,准备一个螺丝刀,一个&b&橡皮擦&/b&(这个一定要单独说说,橡皮擦是用来擦金手指的,就是内存条和显卡与主板插槽接触的那块一条一条的金色的部分,可以擦去氧化层,使电脑更稳定一些),几根扎线带(机箱一般有送,没送的话有些包装里面的软的扎线也可以拿来用用。)就可以开始装了。(下面的图有网上来的,也有自己照的,渣像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综合一下就补贴配置了&/p&&br&&p&先最好是把主板放平,把CPU、内存插上,再放到机箱内去上螺丝,这样做的原因是先把主板装在机箱里再安CPU内存的话,地方太窄不好操作。&/p&&br&&p&1.CPU拆开以后看看正反面是不是都完好。然后把主板上CPU位置的拉杆拉上来,然后把CPU上两边各一个的缺角对准主板上的突起的部分,轻轻放下去,千万不要大力去按哦,容易把针弄弯弄断之类的。LGA775之后,Intel开始采用这种针脚在主板上,CPU只留接触点的作法,主要是为了避免CPU的针脚被损坏,因为CPU比较比较小块。安好以后把拉杆拉下来扣好。&/p&&img src=&/60aa0905cfc490dda90fc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8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60aa0905cfc490dda90fc_r.jpg&&&img src=&/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r.jpg&&&img src=&/e4d55fdf49b4ea75be99ed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e4d55fdf49b4ea75be99ed_r.jpg&&&img src=&/669fb85b3cc3e99fbea685_b.jpg&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669fb85b3cc3e99fbea685_r.jpg&&&br&&p&2.给CPU涂上硅脂,如果是盒装自带的风扇,本身就有硅脂在散热器上(如下图),这种直接把散热器插到CPU四周的四个孔里,然后按照4个小柱子上标注的剪头方向把旋钮拧过去就好了。硅脂这东西,主要是为了增加散热器和CPU之间的接触面,因为如果只是两个金属贴在一起的话,很可能有很多缝隙。有没有涂硅脂,温度有时候能相差几十度。&/p&&br&&img src=&/1ee122bd2bcf47662eb6a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1ee122bd2bcf47662eb6a_r.jpg&&&img src=&/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b.jpg& data-rawwidth=&814&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r.jpg&&&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img src=&/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r.jpg&&&p&把散热器的底座卡扣底座安装上,这个散热器的话是先把4个角卡进去以后,再用黑色的像大头针一样的4个塑料“钉子”插进4个白色的小洞里把背面给卡紧。安好以后记得看一下主板背面看有没有完全卡好。然后再把散热器后面还有我找到的一个LGA775和1156平台的散热器安装说明,安好以后在后面确认一下&/p&&img src=&/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b.jpg& data-rawwidth=&1171&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1& data-original=&/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r.jpg&&&img src=&/4eacdf16ab8dff9dbd20004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4eacdf16ab8dff9dbd20004_r.jpg&&&br&&p&4.把散热器卡到卡口上去,记得先撕掉接触CPU那一面的薄膜,这个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卡子的两端一头是能活动的,一头是不能活动的,先把不能活动的那头卡在刚才安的“黑圈子”上,然后再把另外一端压下去卡在另外一头。二是要注意风扇的方向,结构是风扇→散热器→机箱背面散热孔。这样才能把散热器上的热气吹出去。&/p&&img src=&/2f7e6d0e9d82fa8b0b3ddd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2f7e6d0e9d82fa8b0b3ddd_r.jpg&&&br&&br&&p&5.安装内存,注意内存中间的那个卡槽的方向和主板上的内存插槽相对应,不要硬来。&/p&&img src=&/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b.jp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r.jpg&&&br&&p&6.内存和CPU搞定准备后I/O面板挡片(在主板的包装里,因为各家的接口的布局不太一样,但后面板的总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各家自己生产自己的这块面板来适配自己的接口,主要用处也只是使背后没有太大的空隙,比较美观、防尘)新手可以先拿着在主板后面的接口那边比一下,然后安装在机箱里,免得放反了。这个安的时候就要略使一点劲了,大部分的机箱都比较紧。&/p&&img src=&/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b.jp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r.jpg&&&img src=&/79fad65b0bbe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79fad65b0bbe_r.jpg&&&p&7.上好后面的I/O面板以后,就是上螺丝了,通常机箱里的螺丝有下面这两种,小的比较圆的这个一般用来上主板(也遇到过例外),但当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清楚用哪个时,还是建议先试试小的,免得把螺丝孔弄大了导致螺丝拧不紧。另外,第一颗螺丝不要拧太紧,这个是一般常识了,因为可能上后面的螺丝的时候需要挪动主板,第一颗上太紧了就不好挪了。&/p&&img src=&/da63a8b8da08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da63a8b8da08_r.jpg&&&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img src=&/7ffe92acc_b.jpg&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7ffe92acc_r.jpg&&&br&&p&8.连接电源线和前置面板(即机箱里前面板延伸到机箱内部的线,接上它们,机箱上的USB口、音频口才能能够使用)&/p&&p&
a.别的线其实都比较容易,对新手来说,可能比较复杂的,就是下面这几根线了。这几根其实就是连接机箱上的开关、重启、电源灯的。分别是POWER LED+(电源灯正极)、POWER LED-(电源灯负极)、RESET SW(重启键)、POWER SW(开关键),这个的插拔,一定记得按照说明书来插。&/p&&img src=&/ecd6edcab2ca1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p&这是当时的说明书里的注解,教大家一个插线的方法,那就是把这几个线的位置找好以后,用胶带缠起来,这样比较容易插到主板上,不需要用手使劲捏着。&/p&&img src=&/8d618a0edfb7ef_b.jpg&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8d618a0edfb7ef_r.jpg&&&img src=&/55c6ee409e812ecae294d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55c6ee409e812ecae294d_r.jpg&&&br&&p&
b.前置USB,首先最容易辨认和安装的就是原生USB3.0的接口,只要把插头的突出部分对准插槽上的那个小缺口,就可以插稳。反了是插不进去的,所以不要硬插。&/p&&img src=&/a37d1b146eaa4f15cdb96a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a37d1b146eaa4f15cdb96a_r.jpg&&&br&&p&
USB2.0的接口,形状就略有不同了,但你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9根针,右下角那个位置少一根针所以接反了也是插不进去的,注意哦。
&/p&&img src=&/33ee5d649ccc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33ee5d649ccc_r.jpg&&&br&&p&
c.前置AUDIO,音频线也是9根pin,但可以明显看出排列和USB是不通的,它也同样是接反了的话是插不进去的。&/p&&img src=&/d950f3eda7551fef416c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img src=&/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r.jpg&&&br&&p&
除了上面这些,主板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的几根针的接口,容易造成误导,比如SPEAKER(即连接蜂鸣器的接口,用于故障判断,但是我很不喜欢那声音,所以一般都不会装它…),大家只要注意,通常USB接口旁边会写清楚诸如USB1、2、3等等(比如上面的图上的F_USB1,F代表的是Front,前置的意思),而电源开关等等会写F_CONF_PANNEL等等类似的字眼,AUDIO倒是通常只有一个&/p&&br&&p&
d.电源线,现在的主流电源线,都分成了两股。做成20针+4针的结构,这样做是因为某些低端主板实际上只需要20针的接口(基本上确实是很低端的那种),而普通的主流都是24针,但为了保持通用性,所以把后面那4针单独分开,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自己主板上是24还是20,然后决定要不要把那4针并到20针上一起接上,电源线因为直接做成了有的方有的圆,只有接对方向才能塞进去,所以这个也只要注意不要使劲去插就好了。&/p&&img src=&/a6bee9a4d356b5d47fd621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img src=&/386cdb260ae807a7fccbea2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86cdb260ae807a7fccbea2_r.jpg&&&br&&p&
e.CPU供电和CPU风扇线,这两个一起介绍只是因为这两个通常都在CPU旁边,但并不是同一个接口,而且一个是进电,一个是出电。CPU风扇是下面第一个图,一般旁边写的有CPU_FAN,因为上面设计了插槽的渠道,所以也不用担心插反。CPU供电,则是从电源线接出来,但接口有两种,目前大部分的还是以4针的为主,部分高端的才看的到8针的CPU供电端口,只要把接口插上,把卡扣卡好就行了,和主板供电一样是方形+圆形口,同样不要担心插反。&/p&&img src=&/f1f2cc16f1e1aa_b.jpg&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2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img src=&/4b7be733ebea21c4c5f97fa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br&&br&&p&4针的CPU供电
&/p&&img src=&/638bbce8a15e439da269e31187fd0eaa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1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p&8针的CPU供电
&/p&&img src=&/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r.jpg&&&br&&p&9.安装显卡&/p&&p&
显卡的安装相对容易,一般来说机箱后面的槽是封住的,而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螺丝把一个挡片固定在背后,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和机箱一体的铁片,直接前后扳一下扯下来就好了,现在显卡的接口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PCI-E为主了,老的接口已经都几乎淘汰光了。第一张图里就是显卡的插槽,接入的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把显卡上面金手指的保护壳去掉,然后接入到接口,再上紧螺丝就OK了。&/p&&p&
唯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中高端的独立显卡大多需要独立供电,供电的接口和CPU的供电接口类似,都是带一个卡扣的方形+圆形接口,一般是6针的。把显卡固定好以后,再把电源线接上。显卡安装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需要拆除的话,则注意需要搬动一下接口图右上角的那个卡子,待显卡被弹起来一点,再拔。
&/p&&img src=&/b051f09d4ad94fb4f39e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b051f09d4ad94fb4f39e_r.jpg&&&br&&img src=&/8b8b0d3d3b79fd50346b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br&&br&&p&10.安装硬盘和光驱&/p&&p&
a.无论是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现在的接口都是一样的,都是像下面的左边数据右边电源,而这两个接口都被设计成L型,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插错(现在各个接口都比较人性化了,不像老的IDE线比较模糊)接电源口的线是从电脑的电源上面出来的,大家只要找到长短一致的线接上就行了。&/p&&img src=&/74f6c49bfc968f5d64ae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74f6c49bfc968f5d64ae_r.jpg&&&br&&br&&p&
b.SATA数据接口的线一般主板的盒子里都会送一两根。这个的接法就是一头接在主板的SATA接口上,一头接在硬盘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主板并不是所有接口都是SATA3.0的,所以最好查看一下说明书,确定哪些是SATA3.0(低端主板有的全是SATA2.0,那就没办法了),特别是SSD,如果接到SATA2.0,接口的速率带宽会有瓶颈的。&/p&&img src=&/7aaac3f151b8c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br&&br&&p&
c.光驱/刻录机,和硬盘的接口一样,现在也都是SATA接口,但光驱一般要求没那么高,所以SATA2.0也足够了。(有空余的SATA3.0也可以接在3.0接口上)
&/p&&img src=&/fdd718f23d361cee48489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fdd718f23d361cee48489_r.jpg&&&br&&br&&p&11.其他接线,除了上述的这些线的接法以外,装机还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p&&p&
a.机箱散热风扇&/p&&p&
有的机箱赠送或者自己额外购买了散热用的风扇,如果是机箱本身送的,那么一般不存在适配问题,但如果是自己想额外购买散热风扇的话,就要注意机箱是否有预留相应尺寸的散热孔给风扇。(风扇大多会带来噪音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高端的设备,温度不是特别高的话,不建议装额外的散热风扇),然后风扇安装前先在靠机箱一侧安装防尘网,然后把风扇安装在防尘网后面,而这种风扇的电源线,通常是老式的4针梯型接口,现在的电源还是保留了这些线的,大家从电源部分找一下就行了。另外,这种老式的电源线其实是可以和SATA电源线之间相互转换的,通过下面那种转换线就可以实现。&/p&&img src=&/cb6bab6b9d9fcd78ba3cc937e21c85af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cb6bab6b9d9fcd78ba3cc937e21c85af_r.jpg&&&img src=&/faa7c72d078719cda81c8b3f3f257aef_b.jpg& data-rawwidth=&215&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5&&&br&&br&&p&
b.读卡器&/p&&p&
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一个方便的内置读卡器,比起自己每次插拔一个读卡器可是方便很多,但实际上,读卡器的安装方法,和前置的其他USB接口是一样的,它的背后,也是上面提到的USB2.0、USB3.0等等。读卡器有的是机箱自带,也可以自己购买光驱位的那种读卡器,但如果本身前置有USB3.0接口的话,就要注意,主板需要至少两个原生USB3.0的那种接口才能满足读卡器和前置USB3.0同时用。
&/p&&img src=&/5f3680e88aeb5b35b91a3e060f50611e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5f3680e88aeb5b35b91a3e060f50611e_r.jpg&&&br&&br&&p&
c.风扇调速器&/p&&p&
某些高端机箱上面是带有风扇调速器的,当然这个也是可以加装的,但成本高,效果一般,性价比不是很高。大多数风扇调速器,都是在CPU风扇的电源接口和CPU风扇的线之间再加装一根线,其他的接口就和普通接口一样了,比如4针的老式电源接口。&/p&&br&&p&12.认识I/O面板,接上外设,主要的一些接口名之类的都在下面了,只大概讲一下一些常识。&/p&&img src=&/ee85aacedd9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1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ee85aacedd9_r.jpg&&&p&我们一般情况下需要这几根线:&/p&&p&我们一般情况下需要这几根线:&/p&&p&USB或者PS/2连键盘、鼠标&/p&&p&DVI或HDMI连显示器&/p&&p&AUDIO部分接音箱&/p&&p&LAN口接网线&/p&&br&&p&
a.USB接口一般黑色的是USB2.0,蓝色的是USB3.0,当然,这只是行业的规定标定,但也没有啥例外。&/p&&br&&p&
b.HDMI和DVI都是显示输出接口,接显示器用的,HDMI不用多说,家里电视那些也有,DVI接口,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大家就只需要知道DVI-I能够兼容DVI-D,但是D不能兼容I,从接口的样子也能分辨清楚,因为D的接口只有一根横线,而I有4个额外的针脚,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a href=&///?target=http%3A///view/10367.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VI接口-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
c.在外接显示器的时候,首选的还是DVI或者HDMI,这两者区别不大,VGA接口因为是模拟信号,而且已经是老标准了,所以对于分辨率超过了以上的屏幕,略感吃力,清晰度确实是有差别的。当然,如果你的显卡和显示器都有带DP接口的话,DP接口是更好的选择。&/p&&br&&p&
d.音频接口中,绿色的是输出,也就是接耳机、音箱的,红色的是输入,也就是接麦克风的。至于其他的几个接口,相信能用到它们的人,也都不需要我介绍了……&/p&&br&&p&
e.LAN口就是我们的网口了,台式机可以通过购买USB的无线网卡实现无线上网,无线并不是手机和笔记本的专利,因此如果布线比较麻烦的话,台式机可以考虑购买无线网卡。但确实稳定性不如有线,能用有线还是尽量用有线。&/p&&br&&p&13.最后就是注意美观了,装机过程中,记得一边做一边把线扎好,千万别乱七八糟一起排,那样既不利于机箱内散热,也妨碍后面的装机。内存条、显卡等有金手指的零件,插之前最好用橡皮擦擦一下,但是要注意把擦下来的橡皮屑清理干净,擦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氧化层影响接触。电脑用的时间长了以后,开机没反应,屏幕完全是黑的那种,一多半的可能都是内存条松动、或者内存条时间长了氧化层影响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看看你显示器开了没 。&/p&&br&&p&&b&总结:&/b&&/p&&p&
这篇经验大概写了有一阵子,在脑袋里想的时候觉得不多,但实际写的时候还是花了好长的篇幅,我只算是个数码爱好者,内容上可能有些有问题或者有没提到的部分,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p&&p&
像最开始提到的那样,装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自由,但如果是完全的数码小白,而又冲着性价比去DIY的话,还是找身边比较懂的朋友要靠谱一点,钱和时间都花了,最后没起到作用就不好了
。&/p&&p&微信公众号:橙科技 (OrangeTechA)&/p&&img src=&/v2-03bc77b43d8eb1e69872_b.png& data-rawwidth=&12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
2017年来看了看,虽然型号更新了,但组装的方法依然没变,所以不用更新。==================================这里就回答如何“组装”电脑。本篇可以私人转载,禁止商业转载,谢谢。 在文末放了公众号的二维码,左边是服务号,因为知乎上对于配置这类信息属…
直接上干货吧!更多学习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kaoyan660,我们一起加油!&br&&strong&先介绍一下吧,本科学的文科类,根本没有开数学课,今年一战跨考经济类,也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我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方便后来人,让以后的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拿下考研中数学这半壁江山。最近很悲剧地发现,考研的好多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等到复试之后、录取之后再写,可能我自己题都不会做了,更难谈什么经验了。今年的考生也是现在开始准备了,所以,那就现在吧。今年数三并不难,144并不算太高的分,我写的东西不能尽信,大家作为参考就好,以后应该会有满分的大牛介绍经验的。&/strong&&br&&strong&
现在也想不大起来我学习数学的细节和技巧了,主要分三块随便谈谈吧。&/strong&&br&&strong&一、关于教材&/strong&&br&&strong&
数学基础不是太好的一定要好好看几本基础的教材,不能直接上考研辅导书。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其中很多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大家可以下载11年的数三大纲对着复习,以前也有专门划出范围的帖子。&/strong&&br&&strong&
考研的辅导教材我都用的最常规的,可见用什么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好好利用,学好。用公认的书有这一点好,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书内容是不是不够好、偏门等等,然后想换书。&/strong&&br&&strong&
《复习全书》李永乐老师的,怎么说呢,这本书500多页,第一遍啃是很痛苦的,我每天只能10页。都说它很基础,但是我并不觉得,而且对于考研来说这本书完全够了。很多例题很有难度,我第三遍都还啃不下来,这种题考研也是明显不会考的,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一定要动笔做,要求自己理解,做难一点的题对锻炼思维很重要。后面的习题还好,比例题简单,但是第一遍做仍然有我不会的。总的来说,高数的题我自己能解决的可能是60%左右,线代概率80%吧。&/strong&&br&&strong&
《基础过关660》也是李永乐老师的,很多人说没必要专门练选择填空,但是我觉得反正选择填空做来快就买来练了,我觉得这书很不错。之后模拟真题时选择填空都能40分钟左右搞定,每次也最多错一两个吧,而且大多是因为粗心。&/strong&&br&&strong&&br&&br&《历年真题详解》还是李永乐老师的,晕了,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托儿了。这书可以说分两部分吧。一部分是套题,也就是按年份编的,大家可以用来模拟。它的答案解析又是按专题编的,也就是说你模拟完套题要对答案要按照题目下面的页码翻。虽然稍稍有点麻烦,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在你第二遍做真题时,按着答案解析的专题做,你能知道这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自己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题型。&/strong&&br&&strong&
《经典400题》仍然永乐大帝,这本有点难,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计算量很大,但是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不奇怪,我做题挺慢,没有掐时间严格模拟,每套题都用4小时左右做吧。平均分110多,4套120多。要说对我有帮助也只是在思维的训练上吧。&/strong&&br&&strong&
《陈文灯15题》后期时间很紧,我只做了4套,怎么说呢,简单的题太简单了,难的题很难下笔,高数的大题难题不少,而且是明显考研题不可能考查的,线代和概率太常规常规常规,好像有两套是130多。比400题简单一点,但是同样是跟真题差距大。&/strong&&br&&strong&
《合工大最后五套题》由于前面3套没有答案,我就做了4、5两套,总的感觉是很新颖、很灵活,跟真题很接近,考查内容差不多,题型分布也差不多,但是比真题稍难。有神人说它今年有几道题跟11年真题类似,我没认真做前3套,不能证实。&/strong&&br&&strong&二、时间安排&/strong&&br&&strong&
这个其实没有硬性的规定,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strong&&br&&strong&
我之前有看过入门的视频,蔡高厅老师的高等数学,讲得很细致,像高中老师一样一边讲一边写黑板。这是完全的入门视频,几乎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是考研辅导,0基础的可以考虑,大学开过数学课的可以直接跳过,太费时,而且我建议0基础如果自己能看懂书的都最好不要看视频,节约时间,后期才能主动一点。&/strong&&br&&strong&&br&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的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一半课后题,虽然这些题跟考研题不是一挂,但是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strong&&br&&strong&&br&6、7月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一定要每题都好好思考、尽量自己动手做。&/strong&&br&&strong&&br&8月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strong&&br&&strong&&br&9月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大厚本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strong&&br&&strong&&br&10月可以开始做套题,做模拟题吧,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数学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了。&/strong&&br&&strong&&br&11月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考研数学我没有扣步骤分也许也是因为我平时做题步骤就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strong&&br&&strong&&br&12月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strong&&br&&strong&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strong&&br&&strong&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我后期数学花的时间较少,分给了专业课,但是大概顺序应该这样,每一样任务所处的时间段可以后移的。但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好处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以分出更多时间给记忆性的政治和专业课。&/strong&&br&&strong&三、各种注意的东西&/strong&&br&&strong&
这一块可能比较杂,我随便说说,大家将就看看。&/strong&&br&&strong&
第一,就是也许大家都听烦了的话了,一定要动手做。数学的不足一定要在做题中才能发现。很多人都觉得数学看着哪都懂,一提笔做题不是思路不对就是算不出结果。如果你动笔了,你就会有很多体会,比听别人说、比只看书上讲来得真实多了。&/strong&&br&&strong&
第二,做各种辅导书的方法,我做复习全书时有多种记号。N代表没有思路,H代表很难,K代表有一点思路但是在某一步卡住了,W代表思路大体都对了,但是因为粗心有错误。T代表第二次做还是不会。第一遍我用铅笔、第二遍用蓝色中性笔、第三遍用红笔,第三遍还有问题就红笔标记了。做好标记直接影响你第二三遍做辅导书的效率。&/strong&&br&&strong&
另外,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说该题的思路有什么特点,跟哪种题类似。比如自己为什么没做出来,是哪里不到位,然后好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都很明确,不是像蒙头看书一样盲目。&/strong&&br&&strong&
所以啦,我的复习全书被我用得很花了,我想卖二手书都不会有个好价钱了吧。&/strong&&br&&strong&
第三,关于套题,我建议先做模拟题,用模拟题建立数学的体系,用模拟题将高数、线代、概率三块联系起来。因为模拟题很多,是浪费得起的。如果分块复习之后直接上真题,可能会感觉到对各个部分有一些生疏,这样起不到练习实战的目的。真题只有一份,虽说有的真题在复习全书中已经见过了,但是仍然会有遗忘,往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只有模拟真题才能有真实感。&/strong&&br&&strong&
模拟真题时,拿一张纸,像考试一样,大题要一步步地写步骤,严格对答案评分。如果有错,就在该题旁边写上为什么错了,要注意些什么让下次不要错。如果从某一步错了,可以在这一步下面画箭头,表明怎么错了。评完一套卷子,可以在最后的空白处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得满分,要加强哪方面概念、公理的巩固,思维上有什么欠缺,是不是哪类题粗心问题非常需要注意。&/strong&&br&&strong&
最后这些纸一定好好保存,在考前来出来系统看一遍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总结出易错点、注意事项。&/strong&&br&&strong&
第四,关于考前的准备,这应该是在最后半个多月,之前不是总结了定义、定理、公式吗,现在就是要拿出来复习了。翻自己模拟的真题,找出常犯错误,总结几条注意事项。比如我的就有,线代求逆一定要非常细心(因为我老是算错),求完倒回去检查,不要马上跳到下一步。还有考场上遇到一时没有思路的题不要慌,数三一般来说只有小转弯的题,不会有难找思路的题,而且每年真题都较新颖的题已是必然。还要纵向对比各年真题的特点,发现一点对今年考试有用的规律。&/strong&&br&&strong&
比如我发现线代题型很固定,解题方法很死,只是读题后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之后就很简单了。概率要读懂题,找到已知和所求的内在联系。&/strong&&br&&strong&
很多题的解题方法很死,我考前总结了各种题的解题“模式”,但是现在那个我的随身笔记本仍在了家里,想不起来啊。其实我后期有这样一种感觉,你要问我数学每一块有哪些内容,我真想不起来,但是拿题来做,几乎没有不会的,所以大家要问我什么,估计我真的答不上来。&/strong&&br&&strong&
考前要做新颖和陌生的题也很重要,因为10年和11年的高数部分都出现了往年真题中没有雷同的题型。合工大的五套题我觉得是适合最后阶段严格模拟的。&/strong&&br&&strong&
第五,关于总结,虽然数学很灵活,但是考研数学很有规律。我后期已经很清楚考研数学的高数、线代、概率可能考的题型,然后经常有问题的题型总结出了一套模式。比如 证明、二重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的我真的想不起来了。说说证明吧,之前这个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是在我总结之后几乎没有不会的证明题。&/strong&&br&&strong&
证明主要可以分为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存在一点的证明。&/strong&&br&&strong&
恒等式证明的永恒方法就是构造辅助函数求导,导数为0 。&/strong&&br&&strong&
不等式证明很多方法,单调性是最常用的。&/strong&&br&&strong&
存在一点的思路有,介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介值定理通常所证里不含导数,罗尔定理一般所证等式里有一阶导数和一点,通常要把等式两端的式子移到等式一端处理。泰勒公式适用时一般等式里存在高阶导数(二阶及以上)。这些里面构造辅助函数或者从哪一点展开是个技术活,但是也有规律。&/strong&&br&&strong&
我觉得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这么快都要忘光了,没有那个本子我不能一一列举,为大家解决证明的难题。以后有时间再补充啊。&/strong&&br&&strong&
总结一下吧,无论大家要学的是哪科,始终要记得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高分。所以当你们要做任何一项学习上的努力时,你们要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提高我的解题能力或者分数有帮助吗。或者你们要想,我要提高的的分数需要做哪些工作,其实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和考研,不做无用功。。。&/strong&&br&&strong&
另外论坛上的总总经验只能参考,主线就是按照高分的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活组排段位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