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落 需要多少时间

我想去5818+1
去过4582+1
好评率:--%人点评
对景点的评价:
说说你对该目的地的真实印象,帮助更多小伙伴快速了解它
貌似还没有人来点评呢,快来抢沙发,成为点评第一人吧!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满归镇以北约17公里处
游玩时间:
联系电话:
官方网址:
门票信息:
【收费】60元/人(傲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文化博物馆20元,原始部落20元,木屋度假村20元)
敖鲁古雅驯鹿之乡推荐
目的地简介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译音,以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曾常年在深山密林中过着原始游猎生活,居住着用树干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他们世世代代与驯鹿相伴,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这里是中国仅存的一个狩猎部落,驯鹿是一种中型鹿,属于北极圈生物,还没有完全驯化,使鹿鄂温克人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大兴安岭气候、食物、温度、湿度的方法,使驯鹿在远离北极苔原区的地方得以存活。
目的地导览
景区包括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桦树皮手工作坊、鄂温克猎民村,六个猎民驯鹿放养点、古革军原始部落,猎香园撮罗子餐厅、阿慕呐敖乡俱乐部等。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做一回鄂温克使鹿部落的猎人,乘坐使鹿轻舟在森林中徜徉,在炊烟袅袅的撮罗子里品尝鹿肉茶香,体验一场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观看内蒙古大草原风格的歌舞表演。此时,你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问,自由自在地融入广袤的自然。
内容小贴士
冬天去敖鲁古雅狩猎,以下几点必须特别注意一下:1、在敖鲁古雅狩猎要记得戴上防护眼镜,一方面是为了让眼球增加抵御严寒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雪盲的现象。2、除了必要的指南针等工具,短波调频通讯对讲仪这些现代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里的冬天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多数时候都会让人分不出天上和地下,迷失道路就在所难免了。3、在深山里狩猎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零食随意扔在森林里,因为这样容易招来饥肠辘辘的从冬眠中醒来觅食的野兽,后果会不堪设想。
6:47从海拉尔乘6562次列车,14:45抵达伊图里河,在此转乘15:11开往满归的6583次列车,20:20抵达满归后包车半小时即到敖鲁古雅。
人气(0.0)
观光(0.0)
规模(0.0)
服务(0.0)
简约型酒店
三星级酒店[景点介绍]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1980日 星期一
?1480日 星期六
?3880日 星期六
多彩草原领队
多彩草原客服
Copyright (C) 2015 - 呼伦贝尔多彩草原户外俱乐部 呼伦贝尔多彩草原户外俱乐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过得好吗?(组图)_网易新闻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过得好吗?(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索玉兰与她的驯鹿群。本报记者 蔡冬梅 江新辉 白江宏  日子过得真快,从山上移下来已经整整10年了,也没啥不适应的,就是山上山下来回跑呗。”
  “卖鹿茸、手工艺品、草药,也接待来驯养点的游客,1年下来收入五六万元吧,还行!”
  索玉兰一边与记者唠着,一边为我们倒上刚刚熬好的驯鹿奶茶。
  盛夏七月的大兴安岭,扑入眼帘的是不同层次的绿。山风飒飒地吹着,河溪幽幽地流着,湖静静地泊着,山岭绵绵地走远,鹿角在林中时隐时现,鹿铃在耳边远远近近的叮叮当当,雄鹿不可一世地奔跑在苔原森林的灌木中,“列巴”和驯鹿奶茶的香味弥漫在这个距根河市最近的索玉兰猎民点上。
  在大兴安岭最温馨的季节,我们又一次来到使鹿鄂温克部落,探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一个200多人的群体,一群1000只出头的驯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却依然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让我们倾听他们从山林里发出的微弱声音,跟他们一起思考,传统和现代,先进和落后……
  “这阵子我可忙坏了,我的猎点被定为这次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的参观考察点,来了好多人!”电话里,又听到了布冬霞那熟悉的爽朗笑声。
  去年夏季,我们第一次拜访使鹿鄂温克部落去的就是布冬霞的驯鹿放养点,今年37岁的布冬霞长得很秀气,是个性格开朗的鄂温克女子。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设在山林中的放养点共有8个,布冬霞点是其中之一,她的放养点有驯鹿70多头。在放养驯鹿的同时,她家的原生态民俗风情家庭游也红红火火。据介绍,敖乡62户鄂温克猎民目前全部具备接待游客住宿餐饮的条件,全年总收入超过100万元。
  夏季,使鹿鄂温克部落的营地总是冒着一缕缕的蚊烟。布冬霞告诉我们,从春末到秋初,森林里的蚊虫数不胜数,黑压压的,驯鹿最怕的是那种很大的牛虻,咬得驯鹿到处跑。于是,每年从春季开始,猎民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在营地上点燃几堆蚊烟,等待习惯夜间出去觅食的鹿群回来躲避蚊蠓,这也成了猎人管理驯鹿的好办法。
  “我最讨厌夏天了,因为驯鹿在夏天很受罪,尤其是刚割过茸的驯鹿,被蚊蠓叮咬后很容易溃烂发炎,让人好心疼呢。我和我的驯鹿都喜欢冬天!”布冬霞的话让我们很意外,却也深深感受到了使鹿鄂温克人与他们的驯鹿伙伴般的感情。
  据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乡长戴光明介绍,大约300多年前,一支赶着驯鹿群的鄂温克人告别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辗转迁徙,落脚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迁徙而来的微型群体,在山林中逐猎物而居,被称为使鹿鄂温克。新中国成立后,使鹿鄂温克开始融入一个巨大的群体。“如果按人均水平来说,60多年来我们使鹿鄂温克算是国内人数最少受益最多的群体了。”戴光明乡长说。他告诉我们,目前鄂温克猎民人数是244人,驯鹿数量为1280头。
  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享受温暖的同时,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发生了重大变迁,而引领着一系列变迁的引擎是3次定居。从建国至今,定居始终是政府引导使鹿鄂温克融入现代社会的途径。当地政府为了改变这一群体游猎迁徙的生活和扶持驯鹿业发展,给予了长期、持续的扶持和帮助,先后建立了奇乾、敖鲁古雅和根河3个定居点,驯鹿种群也几度突破了千头。
  作为一个追随驯鹿、游猎山林、生活艰辛的特殊群体,定居生活的温暖、舒适和稳定以及享受社会发展的种种公益福泽,无疑也是使鹿鄂温克人内心向往的生活。但是,传统驯鹿业所遵循的生产方式,却始终将他们留驻山林。2003年那次搬迁,曾经被媒体称作“中国最后狩猎民族下山”,但是因为圈养驯鹿的饲料问题没有解决好,随着驯鹿的回归一部分猎民又回到了山林。自身传承的传统生产方式与外界提供的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为使鹿鄂温克人离不开驯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都依托于驯鹿业。
  “我现在也很为难,在山下上学的儿子维乔克要我待在家里陪他,丈夫却一定让我在猎民点上和他一起养驯鹿,而且,驯鹿也离不开山林……”索玉兰告诉记者,她不想让孩子在山上待一辈子,想让儿子将来上大学,过城市人的生活。
  我们在猎民点和定居点采访时也发现,现在年轻人大都不愿上山了,像布冬霞、索玉兰这样的驯鹿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些玛力亚·索这样的老人,还在一心一意在山林中守着鹿,无论如何都割舍不下。她说:没有了驯鹿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民族,驯鹿就是我们的象征。
  我们与布冬霞告别时,她给我们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民歌,她说这歌是小时候跟部落里的老人们学的。炉灶里的柴啪啪作响,像是在为她伴奏,围卧在蚊烟里的驯鹿们眼神温柔地望向这里,似乎也在倾听。歌声清脆略带些舒缓,回荡在帐篷的每一个角落,飘向静谧的山林……
  我区人类学者白兰曾说:“如果你能听到一个鄂温克猎民唱的歌,只要一次,你就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的歌声无论如何欢快,都像兴安岭的白桦林一样,有种无比优美的心碎和骨子里的忧伤,那是他们对森林的爱……”现在,我们终于听到了。
  一个200多人的群体,一群1000只出头的驯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却依然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让我们倾听他们从山林里发出的微弱声音,跟他们一起思考,传统和现代,先进和落后……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旅游景区
一次驻足一生眷恋
景点地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
服务保障:
周边景点推荐
(好评+中评)/总评
图片均由网友上传
(如果有个人问题需要解决,请使用或拨打)
还可输入 200个字!
请填写您的意见再提交哈~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24小时服务热线
同程旗下网站
同程旅游app
手机预订更优惠
一元特权卡
恭喜您已成功领取
以下面值红包~
亲,您本次活动
期限内的红包已 领取过啦~
快去使用吧!
亲,本次红包已领完~
扫描二维码下载
同程客户端使用红包
一元特权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