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刘连科古太极内功练法功夫练法,为什么练到这么好,这么快

胡学智:关于将太极拳功夫练到点状人体形象
何为将太极功夫练到点状人体形象?笔者只有答卷,不敢说对错。点状人体形象是一种比喻,指对太极功夫练到相当程度的人而言,自觉浑身细腻灵透,有如无数点组成的人体形象灵活异常,变化莫测,是人的意识和躯体的特殊感觉,通过拳、推手均能表现出来。点状功夫代表了拳的高质量,推手的高水平,是太极人苦苦追求的目标。
谁获得点状太极功夫,谁就获得太极王国任自由的境界。何仁教授,任其攻势凶猛凌厉(包括擒、拿、跌、打、摔),皆化为乌有,放之既出。动贵短,点是最短的一种,是在来力的点前,减而不顶;在来力的点后,加而不丢,点引化击法,没有相当的太极功夫是做不到的。还有一种是对攻势运用的,你来我攻,我去攻你,做到:一不顶、二不让、三还进。你攻我的阳面,阳化(减)而阴击(加);你攻我的阴面,阴化(减)而阳击(加)。前一种圈虽极小属于先引后击法;后一种是点状迎击法。同样的加减法,概念、形式、质量、性质完全不同。拳论说:“
退圈容易进圈难”,望读者明晰。有了点状功夫,甭说拿劲路,就是拿反关节也丝毫不成问题。顺着对方要劲,点点滚动,不比力,不比较,一一化解,这是点变得微妙。只有点状功夫才能实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得妙境。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点状功夫呢?
首先从中正做起。中正中的点状功夫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说起中正好像人人知道,做起又好像人人不知道。把驼背视为五弓俱全,笔直的身形却未备五弓。身形散乱,不得机势。其实中正的关键在腰椎二、三节间,命门后撑并贯穿始终。从大椎到尾间这张主弓形成,其它四弓不求自得。身形好,劲力整,旋转自如,冲之不散。撞之不破,取的一好百好的功效,玩味细品才是。
其二、放松是形成点状功夫的必经之路。练太极拳的人没有不讲放松和用意不用力的。怎样放松,放松的火候、放松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试举三例说明。
例一:怀抱婴儿。会抱婴儿的,全身关节自然放松而张,腰以上关节尤应如此,似抱非抱,似捧非捧,二者兼有,两手臂放在婴儿适当处,自然得体;不会抱婴儿的,两手及全身关节锁闭,硬梆梆的,一看就是个外行。
例二:动物搬家。猫、狗及其它动物搬家时,口中叼着崽子,从甲地迁住乙地。紧了怕咬伤了崽子,松了又怕摔坏了崽子,不松,不紧才能完美的完成搬家任务。
例三:自行车上档。骑自行车,档紧了则滞,费力气;档松了,不稳摇晃。将自行车架起来,轻轻拨一下轮子,看气嘴处像钟摆一样,连摆多次垂直停下,不松不紧恰到好处。从以上三例中不难体会放松的方法、放松的火候、放松的标准。什么是松,什么是懈也就一清二楚了。
其三、收放到位,实际上是舒展与紧凑,舒展是点的延伸,再延伸;紧凑是点的缩短,在缩短。说白了,紧凑是化蓄劲,舒展是发放劲。太极拳诸多劲,无一不在舒展与紧凑中生长、壮大,直至无坚不摧。
其四、起承转合是诸多劲互换的关键。化、蓄、发三劲,是点状运动的全过程。只有点状功夫才能使化、蓄、发三劲,忽隐忽现,动急急应,动缓缓随,神出鬼没,难以捉摸。我动人勿知,人未动我先知,听劲功夫是走向太极拳高阶的途径,皆因点变瞬时,行程甚微,空间极小甚至不见其形。前人认为:“太极功夫以没圈为登峰造极”。没圈即点。
其五、意识与点状的统一。点状功夫是在意识的指导下,经过长时间艰苦的努力练出来的,也是在意识的指挥下运用、在实战中接受严峻的考验的。结果不少人自以为功夫不错了,到处找人比个高低,输了还不服气,说人家侥幸,自己没注意。明明摆着自己的意高、形低,形不如意,意指挥不了形,形意不能统一,能不败吗?所以本文提倡;意识要想遥控器一样,控制全身所有的点,否则一点失控殃及全局。必须做到形达意、意达形、形意统一起来。
太极点功夫中的点和生活中的点不一样,二者有天壤之别。生活中的点,点点成珠、点点成球,这些点、珠、球是死的,不会变,也不能变。如民间狮子滚球的球,人在上面随着球的滚动照走不误。受力则败,也不符合太极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原则。人体点状功夫是活的,点点有生命,点点有灵气,点点有组织,点点相联系。上下点点协调,左右点点合度,表里点点呼应,上帝赋予了人类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功夫到,特善变:点点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做能有,能伸能缩,能突(击)能陷(空),能刚能柔,能有能无,变化万千,无往不利。
点状功夫是依据“太极功夫由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没圈。我身无处不是圈,以没圈为登峰造极”(见“陈式太极拳”陈鑫分类语录沈家桢著)而来。没圈即点,点状人体形象形成。非笔者所创、练到罢了。
以点状功夫比喻太极拳,笔者尚感未尽情、尽兴、尽意。笔者用水、风、草、如粉如雾等来比喻太极拳的神妙变化,“草”对顶而言,强调一个“顺”(详见04年“武魂”二期)。“冰下流水视而不见”,比喻太极拳内劲变化人不见、不觉、不晓,方显其妙;“旋风、水的旋涡”比喻太极拳起落旋转有轴无轴,有形无形,对方无法控制;“如粉如雾”比喻太极拳细腻精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腾挪之势,显示了一个“灵”字。水上天而不见,入地而无形;水静、柔弱而常在;水怒而无坚不摧;古有滴水穿石,今有水刀切钢;水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始于源,归于源,和太极拳是如此地吻合。
点状功夫需要多思维,练好意;点状功夫需要复先天,练好气;点状功夫需要达标准,练好形。一句话,点状无捷径,必需经过磨难、磨难、再磨难。点状练成,太极真神。
胡学智:练太极拳者易犯的十大弊病
在多年练拳及教拳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练拳者尤其是初学者普遍存在诸多弊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及体会,在此加以总结并给出各种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太极拳爱好者有一些帮助及指导作用。
保持中正难
病例: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方,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松"、"懈"无区别
病例: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拳架松懈丢瘪、无精打采。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防治: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肉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夺之劲来。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开"、"合"分离
病历: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行拳棱角丛生,推手时顶抗丢瘪,处处受制。
防治:开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离不了合,合离不了开,开合同时存在。我们提倡开时注意合而不散,合时注意开而不瘪,就是为了防止开合分离。拳论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千真万确的。当你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感开中有开,合中有合,或者叫一开再开,一合再合,达到开合难分的程度。这是练好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
病历:盘架推手时,总是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单脚难以自控,甚至双脚在地也不稳当。主要表现为虚实变换得不好。前后虚实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虚实也靠左右摇摆,所以这是造成足下无根的根本原因。
防治:根治的方法,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稳当。具体做法:如弓箭步,后足实变前足实时,后足要蹬,前足要撑,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实现重心转移,虚实变换。用我们的话说,在松沉中进退,在进退中松沉。这样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软腿,足下自然稳当有根。
病历:棱角多,拳架硬梆梆,动作呆滞不受看,没有太 极
拳味道。主要原因是没有承上启下和抹角所致。
防治:盘架和推手时,在开完合尽处,用松沉劲将上下两式无间隙的连接起来,同时在开完合尽处划个小弧,这个小弧叫"抹角"。就好象打篮球接球一样,要有缓冲地接住并返回。有了承上启下和抹角,拳架自然松柔园活,连绵不断。显则象长江大河滔滔不断,藏则象冰下流水视而不见。有了此劲,不仅拳势优美,而且在推手化劲中起重要作用。这也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区别之关键所在。
转换不灵,双重所致
病历: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
防治:首先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肾怎样才能出入呢?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如果双脚齐蹬则滞,犯了双重之病。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
其次,在推手中防止双重。双重病在推手中最难避免,我看过省市以至全国性推手对抗赛,选手们大都是生顶硬搞,你拉我拽,
以力大小论输赢,根本谈不上是太极推手,更无技艺可言。他们所犯的毛病通俗一点讲,是攻哪守哪,哪守哪功,一句话是双重病所致要想不犯双重之病,必须做到攻所不守,守所不攻,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双重之病自然消除。
压肩多,松肩少
病历:沉肩坠肘,人们往往理解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着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紧张,如负重担,造成板胸不能运化,对推手影响极大。
防治:关键在于弄清肩的结构。肩是由肱骨头、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胸锁骨构成。压肩会使肩关节闭合,气上浮,有憋气的感觉。要想松肩,必须肩关节启开,松筋并向前有拢意,肩背毫无份量,气因方能畅通。功夫练久了,肩关节自开,肩活胸柔自然能够运化,才能实现拳论所说"运化在胸"的要求。
圆多方少,柔多刚少,劲路不清,来龙去脉模糊
病历:盘架时,经常看到将开为方走成大圆,将合为蓄走成小圆。这样,整套拳只圆无方,不符合太极拳的阴阳之理。结果是拳架不活泼,变化小,缺气势,不能引人入胜,盖由劲路不清,来路不明所致。
防治:练拳和推手都必须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圆尽生方,方尽生圆。方圆相生乃是太极拳阴阳之理。要想走出方圆相生来,在一开一合中必须具备三个劲。大家都知道,圆是化劲,方是发劲,在方圆之间有个蓄劲。化劲时应松裆活腰:蓄劲时应合裆塌腰:发劲时应扣裆拧腰。松活扣必须适度,松时则散,扣过则滞。松活扣恰到好处,且三劲一气呵成,不能分离间断方能练出刚柔相济的太极拳真功夫来。
(九) 丢瘪较多
病历:盘架、推手时,常常发现此处有,彼处无;一处有,多处无。凹凸断续处处可见,拳势不圆满,因此在推手时处处受制。
防治:要学会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挥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劲,棚
劲不能单纯理解为向前向上的顶和抗,棚
劲是母劲,一切皆由母劲变化而来,棚劲用好,感觉奇妙。用意就是练意,意既能照顾全身,又能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全面是为了重点,重点是全面的突出表现。这就是太极拳的整体观念。任何拳势的变化都应意变在先,意是指挥官,又是先锋官。无论盘架还是推手,周身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又要千变万化,这就叫"身形不变变在中,变中不变在其中"的理论。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拳势自然舒展大方,紧凑圆活。舒展而不散,紧凑而不瘪。没有断续,没有缺陷,没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贯通,内外一致,无论行拳还是推手,都会感到奇妙无穷,丢瘪之病自然消除。
强求开合配呼吸
病历: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我想谈太极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毛发呼吸、及口鼻呼吸。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我认为应该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呼吸时注意防止腹紧,防止憋气,腹松气腾然。
从我学拳的人中,有几位背着我练功配气,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开合,结果有的腹痛,有的胸闷,有的血压升高,更有甚者每当想练拳但尚未练拳时腹部就痛。后来他们向我说明了情况,我让他们停止练拳,有的一两个月病痛消除,最长者达半年之久。实践证明,太极拳的气不是
配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练功练出来的。吴图
南老前辈完成每个定式要五、六个呼吸,我们练拳每式也要五、六个呼吸才能完成一次开合。然而我们在单式练发劲时,呼吸和开合自然配合起来了。杨班候老前辈发人时,哼哈二气定输赢就是有力的见证。
这里说的慢,慢而不滞,慢而不停,是初期的练法;这里说的快,快而不滑,快而不乱,是后期的练法。不管是快还是慢,呼吸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强。
诸病克服,掌握要领。脑静神爽,安舒体松。
用意拢住,互为照应。虚实分明,转换轻灵。
生机勃勃,无微不通。武能防卫,文也养生。
有情有景,节理同生。为所欲为,太极神功。
劝君立志,身作心维。久久练功,功到自成。
四肢百骸,松沉贯通。缺陷已改,连接无缝。
举手投足,精微细腻。玩味久久,妙趣百生。
推手练拳,节节贯穿。神能提起,虚灵在中。
好事千般,其乐融融。文武兼修,必得其真。
谈谈粘沾连随
沾、粘、连、随,每字各有其义,各有其法,各有其用。准确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太极推手运动息息相关,无论是得势争来脉,还是出奇在转关,以及在不丢不顶中听消息,从懂劲到神明,均离不开沾、粘、连、随这四项基本功。反之,必出顶、扁、丢、抗四病。一句话,要想获得太极推手之精华,掌握四两拨千斤之技巧,沾、粘、连、随是必经之路。下面针对古典拳论中有关论述,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体验,谈一些具体看法:
“沾,提上拔高之谓也。”笔者认为,前人这一论述太单一化,既没阐述沾的对象和条件,也没讲清沾的具体方法,只是“提上拔高”。沾字,有两物相合之意,如:出汗时衣物沾身,两板相沾等。在推手运动中是指将己劲轻敷于彼劲之上,双方接触之点不可分开。例如:双方两腕相接要沾住,使其不能摆脱并处于被动地位。
“粘,留恋缱绻之谓也。”这是用比喻感情的如胶似漆来形容推手的双方粘在一起达到难舍难分的情形。实际上,推手运动是对抗性矛盾,一方总是想控制对方,迅速战胜对方;另一方则总是要反抗控制,要变被动为主动,根本无儿女之情可谈。同舟是暂时的,却无共济之处。粘是胶性物质的自然属性,用在太极功夫中,是指人为的主动用太极劲粘住对方,使其无法摆脱,就如同神力胶粘住木板一样。
沾与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条件,互为转化。沾字较轻灵,主于化引;粘字较重,主于进攻。二者的运用情况不同,用法不一。如对方逼进时,沾之向后向外化引,使进不得不进;遇棚时,沾之化引提上拔高,使起不得不起;也可沾之左右化引,等等。又如对方退走时,粘逼对方出现虚实而击之。沾与粘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二者缺一不可。沾必须以粘为前提,没有粘便无沾;同样,粘也必须以沾为条件,没有沾也就无所谓粘,粘便失去了意义。在一定情况下,沾可以转化为粘,粘也可以转化为沾。总之,一个要粘住不使摆脱,一个要摆脱不使粘住,实质上就是控制反控制的斗争,这才是沾、粘的真实意义。
“连,舍己勿离之谓也。”在推手运动中,为了勿离,舍弃自己不是搏击的目的。舍少取多,甚至假舍真取才是舍的本意。连是连接、断而复连、不使间断的意思,要连得天衣无缝。连字应用较为广泛、主动,无论是沾、粘、随,连字当先,没有连字其它三个字均失去了意义。
“随,彼走此应之谓也。”给人的感觉显得消极、无奈,任人摆布无可奈何的样子。连与随比,连较主动,随较被动,但主动与被动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互为转化的,太极推手中的随含有变被动为主动意,如彼走随而击之,就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
总而言之,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沾、粘、连、随四个字的含义,既要知道每个字的个性,又要掌握它们的共性和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条件。在推手实践中,四字不但不能分离,无法分得一清二楚,而且要共同发挥作用。这四个字不仅要练到手上练到臂上,还要练遍全身,处处都能沾、粘、连、随,顺势借力,这样才能真正不丢不顶,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技艺有望。
太极拳放松训练
---洪洞移民
一般外家拳的基本功,不外是踢腿,下腰,所谓"腰腿功",还有一些跳跃、翻腾、平衡等。太极拳并不排斥这些基本功训练,但它更具有独到基础功夫,那就是它的放松训练。
一般腰腿功的训练不外是拉长韧带,活动关节,以便完成超于常人的击打动作,而太极拳放松活动的结果,则不但具有一般腰腿功所达到的状态,而且更能使人的韧带长之又长,关节活之又活,肌纤维的协调性协调又协调。国外有人报道:人的肌纤维如能大范围地协调一直,可以产生极大的力量,能推动火车头,一般人运动时肌肉的协调性只有百分之几。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是通过站桩,走川字步,拳架和推手中的松沉、心静,呼吸(主要取逆腹式呼吸)和用意来实现的。其中放松起着主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除了支撑腿、脊柱、头颅和动作架式所需要的肌力之外,其余所有肌肉关节都是放松着的。同时还要如胡学智老师所说的:腰以上大如气球上浮(精神能提起),腰以下如秤砣往下沉(足下有根)。如此久久训练,才能做到吞得净、吐得出,才能做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虎啸猿鸣,西山悬磬"才能做到"敖盖对吞",直接地说就是:别人打你如同打在布单上,一点不受力,同时使打人者陷入夜走楼梯突然踩空,或冰上行走突然滑倒那样的感觉。
每见胡学智往那一站便找不着肩关节,看不见有肩关节,我们刻意学胡师的样子却学不来,胡师告诉我们刻意下沉还不对路,到自然放松。松劲看来不是短期即可收功也。胡老师做单式发力,学员们谁也仿效不出那种和谐、凌利,松沉使然,亦是非短期可练上身。胡师躺在床上,壮汉按之反被打出,180斤的年青名拳师把老人按在墙壁上,年青人反被120斤的胡师打出,虽见松劲之奥妙。胡师常告诉我们不但四肢关节是松的,椎肋关节是松的,即便胸锁关节,胸肋关节也都是松的,都是开活的,都能收能放,能翻能转,胡师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们,老胡头(胡老师自称其父)是在推手的距离内(能摸着对方的手肘)打人,而我则可在胸背受制的情况下,还能化打。将胡师拧臂高抬后还被胡师打出。胡师坐在床边任辽宁散打队总教练按其前胸,仍化发自然,使教练处处失势,可见一斑。
  按胡老师的放松方法训练,我们体会对人关节柔韧性的训练比外家拳基本功的训练更全面更彻底,更富有技术意义,而且在健身方面也大有好处,由于各个关节在不同架式中的放松,内脏也时时处处在运动,在改变位置,在经受按摩,因而其健身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胡老师总是讲:太极拳好学,就是一收一放。我们体会,胡老师的一收,是长期的放松练习,才能使他能收得近,收到位,收到我顺人背。胡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揉开了,意谓长期训练将关节肌肉松揉开了。老师无一处不练拳,无一时不练拳,学员们学二十几年十几年而不能达到胡师的境界,功夫不够也。胡师为教育学员,特总结出松字决一篇,录出与同好共享:
    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
    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意念松,形体松,宁静精神才能松
    一处松,一处通,处处皆松百络通
    头要松,颈要松,胸背腰脊一齐松
    肩要松,肘要松,腕骨掌指勿忘松
    胯要松,膝要松,踝骨脚趾也得松
    肌肤松,筋骨松,骨骨节节俱要松
    内要松,外要松,一层一层往下松
    腹要松,气血通,气血畅通易长功
    松又松,何为度,松而不懈理想中
    时时松,刻刻松,松到脚下最成功
    松字功,不放松,松到脚下最成功
    松松松,贯始终,延年益寿不老松
“懂劲”的境界---白云峰
八年前,初会胡学智老师时,自恃己专练太极15年,问胡师是否可评为中乘水平,胡师曰:“门还没入”。当时自己还有些不理解,不服气,至今天才知道,胡老师评语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是胡老八年来的悉心指导,我也许到今天甚至到永远也不会入得太极之门。
王宗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隆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惴摩,渐至从心所欲”。故懂劲虽为太极拳入门阶段,也是很难求得的一个阶段。只有懂劲后在太极拳上才有希望达到大师级的水平。毕竟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鳞角,能悟人懂劲,窃以为实在可喜也。
我忽然悟通的是什么呢?一时理不准头绪,就想到哪写到哪:
1、松柔连贯的拳式。力由脊发,由腰脊运动带动躯干四肢运动,各个关节肌腱、五脏六腑甚至每个细胞全松活开,这个“松”字很关键。
“逢松必变”,“逢变必松”,动作轻灵,毫不着力。“轻灵”这点至关重要,多数太极爱好者都因忽略“轻灵”而悟不得太极真谛。
2、“腰腿求之”,松腰落胯,腰腿是支架,所谓“立柱顶千斤”、“擎起彼身借彼力”,腰腿进退转侧得宜,便与敌之攻走之势,合成为太极阴阳妙图,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故胡师的拳架与推手,均不可擅改,那是悟入真太极的必由之路。
3、“胸背犹如一纸扇,开合折叠任君变”(胡师语),腰脊带动两臂胸背化发,处处能化能发,所谓“无形无象,全体透空”。腰腿与胸背相合,则形成“上下相随人难侵。”
4、“引到身前力始蓄”,距离感至关重要,距离远,化之人也不惊,打之我也无力,必须对方手触我身(躯干)而后化之发之,见李经梧、胡老师均是“以身试法”让徒弟推其身上(躯干部位)而后化发之。兵法所谓:“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进身者对方打不出、摔不倒,阴阳鱼游走不已,近身好处大矣哉1
5、改造先天顶抗为顺势而动,会避双重,身如被单,床单、随打随移,一点打不到实处,而又能作周身一家,处处得机得势,所谓“敷”、“盖”、“对”也;又如老叟戏顽童,不单玩自己的,还要和对手合在一起玩,不即不离,犹如事先编排好的对练路子,可以周旋无已而又处处我顺人背,不想周旋则能随时发之。所谓
“吞也”、“吐也”。
6、“一臂三力”“退必吸提,进必粘逼”(胡师语)。搭手后诸式诸劲中均含有三种力:牵引力、顺势力、推动力,这在肢体的螺旋走转中实现(“缠线劲?”),这是近身制敌的保证,也是处处我顺人背的保证,使之进不得,退也无法逃脱,这也是“敷盖对乔”之意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少林七十二绝技大全,全面详细介绍少林七十二绝技,对少林七十二绝技的练法详细...卧虎功 32、拔山功 33、合盘掌 34、推山掌 35、踢桩功 36、鹰爪功 37、斩...
第二种:金刚铁板桥,此功并不是以后脑顶地的少林铁桥功,而是南派功夫的练腰躯干的秘 法,配合卧虎功会躯干强壮结实如钢铁,腰力更会大增,效果比壮阳药要好。 ...
—南少林的金刚铁板桥 顶级秘法—— 卧虎功的训练...练法如下:准备两个一样高的椅子,仰卧,将肩膀以上...大壮阳秘术正宗完全版 3页 1下载券 亲身体验 壮阳...
而且练法比卧虎功更简单,更容易学会,见效也更快, 配合另一种秘法缩阴功,则...养生扶阳法——金刚铁板... 1页 免费
南少林秘传之金刚铁板桥 1页 免费
1.铁板桥。 源于南少林武僧的基本 适宜sy 引起的早泄, 腰膝酸软等等各种跟 腰...但...咱不玩那个,咱们看中的是卧虎功的附加作用,每天练两次,一次一分钟,做完...而内家拳则好象复杂了一些,感觉 内容太深奥了,而且练习内家是不是能再练杠铃...拳打至极限,要硬生生 地把力收住,与往前强大的力对着干,这种走法造成了:一...
内家拳拉大筋训练法 Post By: 10:15:32 内家拳拉大筋训练法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你们练柔韧很少用到或没有用到过的内家拳之拉大筋练法...
总之这种说法是因内家拳产生后,其练习者为区别与以前的传统练法不同而用的称呼,只是 一个区别符号,仅此而已。但仍有部分练习者认为内家拳有优势,但仔细分析一...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 文章出自:《内家拳功与...形意拳、八卦掌三种拳法,又称三大内功拳,此说以...要知形意嫡传并无十二形练法,然周身十二形之意当...
这就很间接的告诉了我们,内家拳和 外家拳的本质区别! 2、内家拳用什么“...心血几年如一日的枯燥站桩, 只要按照 要求进行训练,一个月可抵传统练法一年...
二.&意&是内家拳劲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练法,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加“”以区分武者与养生之区别! 先说“静桩”,静桩,各式纷杂,千奇百怪,...
如何练出内家拳隔山打牛的穿透力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内家拳...师为我讲解穿透力,让我在他身上试劲,总不得法。师把手放在我肚皮上,往里一...
这就很间接的告诉了我们,内家拳和外家拳的本质区别! 2)内家拳用什么“打人...血几年如一日的枯燥站桩, 只要按照要求进行训练, 一个月可抵传统 练法一年之...
具体在操作上,就是练拳的时候要头虚顶,意要沉到涌泉!要 有大无畏精神! 2....宗师孙振松先生所传,与市面上的形意多有不同 形意桩法 凡是内家功夫,都是极...
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我的答案:D 41 现代园林与古代园林最大的区别在于...√ 我的答案: √ 23 首创“武当内家拳”的人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连科古太极功夫练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