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高三学生每天玩几小时的王者荣耀未成年受害好

“王者荣耀”似鸦片式传播 学生深陷其中|王者荣耀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王者荣耀”似鸦片式传播 学生深陷其中
  “不会玩就别玩,作业写完了吗,小学生就别出来坑队友!”随着“王者荣耀”的风靡,坊间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近日,正在上小学的小林因技术不精,在“王者荣耀”游戏里一直被对家玩的“兰陵王”追杀,情急之下他竟然选择了报警,让民警助他退敌。
  从幼儿园孩子到大学生,从建筑民工到网红明星,“王者荣耀”游戏就如“电子鸦片”般,“瘾”者无数。据腾讯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
  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青少年作为手游的主力军,他们在游戏的留存、活跃,甚至付费上都有惊人的潜力,但同时,因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更容易沉迷游戏,深陷其中。
  “熊孩子”沉迷游戏
  “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两周前,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公安局接警台的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而当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在哪里被追杀时,电话里却传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在‘王者荣耀’里被人追杀,已经被杀死好几次了!”
  小林今年13岁,非常喜欢拿妈妈的手机玩“王者荣耀”,他在游戏里玩的是“鲁班七号”,没想到这次上线只要一出门就会被“杀回家”,一气之下小林就拨打了110。
  泰顺县派出所的民警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小林多次拨打报警电话的行为已经扰乱接警台的正常工作,调查后对小林和他母亲都进行了批评教育。教育之后,小林没有再因玩游戏而报警了。
  无独有偶,5月2日,福建省晋江市龙湖派出所接到报警,00后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多次偷香油钱买装备。5月9日,晋江一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因手机被拿走,持刀与父对峙。
  为了能在“王者荣耀”游戏中有更强的战斗力, 充值自然在所难免。据媒体报道,福州某三年级小学生半小时为游戏充值5000多元;深圳12岁小学生偷家里保险柜2万元充值游戏;浙江某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在知乎平台,家长也发起了“孩子玩‘王者荣耀’充钱,父母该如何维权”“5岁的儿子要玩‘王者荣耀’怎么办”等话题,特别是在小学,“王者荣耀”已经被家长视为“电子鸦片”。
  “‘王者荣耀’已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主要话题,一到下课,几个学生就凑在一起讨论出什么装备、买什么皮肤,不玩的反倒显得格格不入。”小学老师李涵(化名)告诉记者,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在玩“王者荣耀”游戏,女生竟然也在玩。她认为,孩子这么小就玩游戏势必会影响认知和学习,即使在课余时间玩游戏也会非常占据精力。
  被“扭曲”的历史
  除了“王者荣耀”可能影响学业、造成财产损失,让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被“王者荣耀”“扭曲”的历史。他们认为,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让游戏先入为主,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会对历史有误读。
  有老师吐槽,现在学生写日记全都是“王者荣耀”,DOTA,猪队友。其中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荆轲》,在网上广为流传。日记中,荆轲成了女性角色,“如果发挥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MVP(全场最佳表现选手)。虽然她不能够和李白、刘备、韩信、宫本武藏等厉害的人物抢野怪,但她起码可以从中捡到一个红buff(游戏术语,指增益状态——记者注)”。
  在“王者荣耀”中,荆轲变成了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据光明日报网络投票调查显示,对于游戏篡改历史人物性别的现象,超七成网友认为“游戏设计一定要尊重历史”。
  《光明日报》曾发表名为“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的文章。文中认为“王者荣耀”用历史人物作为游戏角色,但却和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并无挂钩,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
  《人民日报》随后转载了该文章并怒怼道,开涮古代名人,只有轻佻,不见敬畏。当历史被毁容,乃至被肢解,不仅古人遭冒犯,今人受惊扰,更误人子弟,苍白了青少年的灵魂。不是所有东西都可游戏,开发手游,利益之上还有责任。如果利字当头,连小学生也不放过,恐怕只有耻辱,不见荣耀。
  迫于舆论压力,“王者荣耀”将“荆轲”角色在体验服中更名为“阿珂”。更名之后的游戏角色,在故事背景方面也进行了更改,但玩家并不买账。
  李涵认为,小学生学东西,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里面,对于历史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很难保证不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历史课学习,同时也会对老师的教学造成困扰。
  实名制沦为虚设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玩游戏而耽误学业,“王者荣耀”游戏客户端发布了关于游戏实名制的公告。通告的最后截止时间显示,5月17日之后,没有通过腾讯游戏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完成实名认证步骤的玩家将无法再进入游戏。根据防沉迷系统,未满18岁的玩家每天只能玩两个小时。
  2016年年底,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新规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日,新规正式开始施行,网易、腾讯等旗下网游纷纷开启实名认证。
  事实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施行,但是始终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淘宝以实名、代认证等关键词检索时也跳出了很多实名认证商家,其中一家单月成交量867笔。而在网上搜索“身份证号大全”,也发现有大量身份证信息出现。记者尝试在手游中使用这些网上随意可以搜寻到的身份证信息,顺利完成了实名认证。
  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生还发帖吐槽了实名制的鸡肋,“作为一个小学森,又手残,又菜鸟,打野老被说,打团老是缩,但是,我是不会因为实名制放弃这个游戏的。之前点实名的时候,发现一个护照认证的选项,瞎填一波,竟然通过了!不用谢,请叫我雷锋!”“学生党一枚,好不容易放假了,听说要实名制,好慌啊,机智的我随便上网找了个身份证,居然通过认证了,谁也别想阻止我开黑去了!”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华表示,实名认证在手游市场名存实亡。网络支付方式确实给市民带来快捷和便利,但我国频频发生的儿童、青少年陷入游戏“消费陷阱”的事件,应引起家长们及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建议,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都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用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
  更多信息请访问:
  TIE2017国际学校择校巡展:
  北京上海广州家长免费索票: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3159人已测试
8821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只为生活更加简单 --- 全查网
王者荣耀实名制小学生可以玩多久 未成年人防沉迷时间限制介绍
热门考驾照
最新考驾照
热门查询应用
王者荣耀实名制小学生可以玩多久 未成年人防沉迷时间限制介绍
来源:互联网时间: 13:41:36 人气:
王者荣耀实名制小学生可以玩多久?未成年人防沉迷时间限制多久?王者荣耀防沉迷时间限制介绍。前段时间,王者荣耀上线实名认证,未认证的用户就无法登陆游戏了,很多还未成年的玩家担心以后是不是不能玩了,事实上未成年人依旧可以玩,但是有时间限制。那么实行实名制后,小学生可以玩多久呢?
  未成年人防沉迷介绍
  另一个是影响广大学生的成长,多少小学生深陷其中,&本该好好学习的年纪,小学生却选择了坑队友!&
  《王者荣耀》官方为了防止小学生长期玩《王者荣耀》,从 4 月 17 日开始要求未实名注册的QQ需要去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如果到 5 月份未完成实名认证的QQ就无法进入《王者荣耀》。
  根据腾讯游戏防沉迷系统,未满 18 岁的玩家每天只能玩 2 个小时。
为您解决法律上的疑难问题
查询失信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
高级计算器/支持多种混合运算
实用工具导航玩王者荣耀的女大学生,真的坑队友吗?| 领客专栏 · Game On
玩王者荣耀的女大学生,真的坑队友吗?| 领客专栏 · Game On
「女大学生」 这个词在《王者荣耀》的玩家群体中正在成为一个梗,或者说刻板印象。2017 年 4 月 17 日,《王者荣耀》运营团队发出公告,要求玩家对 QQ 号进行实名认证,接入防沉迷系统,未满 18 岁的玩家每日只能玩两小时。这条消息发出后,在微博和贴吧上,很多玩家的反应是:现在最坑的难道不是女大学生么?具有代表性的微博高赞回复百度贴吧每天都有大量 「女大学生」 贴4月 18 日,搞笑视频播主李青铜三在微博发布标题为 「送给所有王者荣耀女大学生」 的短视频。在视频中,年轻的男播主用极为夸张的方式,将 「女大学生」 描述为水平低、愚蠢、不听劝和爱喷人的形象。视频被转到各大视频网站,激起了一阵共鸣。也有女玩家回帖反驳:「厉害的女大学生很多好吧!」自从《英雄联盟》(常用简称 「LOL」)在中国大陆流行以来,「小学生」 基本成为了游戏水平低、言行幼稚冲动的代名词。然而,现在这个指代正在移向 「女大学生」。正如「小学生」 与小学生并不能等同,女大学生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即便只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她们的游戏经历、游戏行为和看待游戏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我采访了一些玩《王者荣耀》的女大学生,看看她们各自不同的故事。四个「菜女大学生」小玉、三舟、二桥和星星基本符合 「女大学生」 的认定标准:等级低,胜率低,不熟悉 MOBA 类游戏,操作技术也欠佳。她们线下是同学,玩《王者荣耀》经常组队开黑——「开黑」 是 MOBA 游戏的术语,指相熟的人组队玩游戏。网络上有很多关于 「女大学生开黑」 的搞笑视频作为同一专业的同学,小玉、三舟、二桥和星星四个人经常一起玩游戏。在《王者荣耀》之前,她们玩的是《阴阳师》和《奇迹暖暖》,平时最大的消遣是看网络小说——这也是她们的专业研究课题。下载了《王者荣耀》后,三舟在一个混迹着网文作者、新媒体研究者和游戏玩家的微信群里发问:「有人能带带我们么?」一名轻小说网站的男编辑带着她们进了游戏。「我们坑了他……」 小玉对此感到非常抱歉,「死了很多次,输了比赛。我们真的是纯新人,从来没玩过这种游戏。」不好意思再坑熟人,四人组只能自己练习,有时各自单排,有时开黑。二桥喜欢冲锋,常用角色是庄周这样的坦克。小玉玩射手和法师比较多,曾经拿过 MVP。三舟和星星则比较随缘,倾向于远程角色。四个好朋友之间互坑不会带来多少负面情绪,反而是一种乐趣。小玉自称有 MVP 诅咒,只要拿 MVP 就赢不了「如果是单排,我们都还各自赢过几局,但只要是开黑,就几乎没赢过。」 星星说,「我们四黑,排到对面一般也是开黑,然后我们就输定了。」三舟在单排时被人骂过,她说:我就打字告诉他,我刚刚开始玩,结果队友态度一变,说没关系跟我来。我一霎那感觉被治愈了。但后来那人开始问我,你是妹子么?我就没理他。她们其实很清楚自己 「水平菜」 这件事,但就算是对于她们来说,还有更让人恼火的玩家群体——有些微信头像上抱着孩子的,常常突然就不动弹了,过一会又突然去送人头。三舟觉得,可能有一些三四十岁的玩家跟 「女大学生」 一起徘徊在中低分段。演员王琳今年 47 岁从头像可以判断年龄层,估计是在工作间隙玩,很明显是在求速输,是无脑送的那种,输完就可以去干别的事了。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星星都感到怒火涌起:「恨不得顺着 WiFi 砍过去。」她们觉得自己虽然水平不高,但最起码是在认真玩游戏。三舟花钱买了赵云,一个她非常喜欢的英雄。她对赵云这个人物有特殊的感情,喜欢的网文作者非天夜翔经常写赵云。作为一个做文学研究的学生,三舟如此评价:我还挺喜欢打开游戏看英雄库,这游戏美术还不错,皮肤都很好看,就是文案稀烂。在玩《王者荣耀》的同时,小玉、三舟、二桥和星星也没有离开《奇迹暖暖》与《阴阳师》,因为觉得 「不费事」,每天上线点击几下。「我一定会成为王者的!」4 月底,娜娜在忙着写毕业论文,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奖励:每写完一节,就能玩两盘《王者荣耀》。在这个 「杀人游戏」 里,她感到自己的压力得到了发泄。《王者荣耀》是娜娜玩的第一个 「杀人游戏」——这是她对有 「击杀」 内容的游戏的称呼,其中包括 FPS、RTS 和 RPG 在内的绝大部分主流游戏类型。今年4 月 22 日,在朋友的推荐之下,娜娜接触了《王者荣耀》。娜娜说:我周围的所有人都在玩,微博和朋友圈到处都是《王者荣耀》。另一个原因是,消消乐实在是有点玩厌了……在《王者荣耀》之前,三消游戏是很多轻度玩家的最爱娜娜今年 23 岁,即将从一家 985 高校的新闻专业毕业,日常娱乐主要是日剧,经常跑步,偶尔玩棒球。她最初接触游戏是在高中,和父母共用一台诺基亚功能机玩俄罗斯方块,在三口之家里排名第一。上大学以后,她有了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但里面基本不装游戏,最多在橙光上玩国产的网页 AVG。娜娜觉得自己真正玩过的可以称得上 「游戏」 的东西,是手机上的音乐游戏。她基本上把自己所有能看到的音游都试了一遍,多数浅尝辄止,时间最长的是《偶像梦幻祭》,因为 「这个游戏能让我开后宫。」《偶像梦幻祭》是卡牌 + 音游《偶像梦幻祭》玩了大半年,娜娜弃坑了。当时是 2016 年下半年,她在找工作,诸事繁忙。「如果我继续玩《偶像梦幻祭》,要么得肝,要么得重氪,有点受不了。」 于是她的消遣变成了各种三消游戏。娜娜觉得自己能从音游和三消游戏中获得平静和放松。她在现实中人脉很广,但从来不在游戏里社交。一个好友向她推荐《王者荣耀》时,娜娜有些犹豫,「怕自己坑,怕被骂。」娜娜虽然不玩 MOBA 游戏,但她对各种网络流行梗多少都有些了解:我知道「小学生」是什么意思,也看过李青铜三喷女大学生的那个视频。娜娜的朋友告诉她,只要不打排位,就不用担心被骂。排位是指与玩家段位挂钩的比赛,比起普通的随机匹配,玩家会更看重输赢。娜娜最终还是下载了游戏。新手教程后的前几局比赛,她 「每分钟都在死」,被小兵打死,被防御塔打死,被对手击杀。室友们听见她的惨叫,纷纷调笑她是 「亡者没荣耀」——娜娜的室友们还没有进入《王者荣耀》,但大致听说过这个游戏。这局比赛后,娜娜发现自己被举报了,于是又气又笑地发了朋友圈。娜娜的第一盘游戏一名相熟的男生看到之后,立刻把她拉进了微信群,带她一起开黑。娜娜选了自己唯一会用的亚瑟,还是一直死。男生们拼命对她说:「猥琐发育不要浪!猥琐发育不要浪!」 娜娜虚心求教:「这是什么意思?」男生解释道:「就是不要冲,攒钱买装备。」 娜娜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游戏是要买装备的。虽然加了群,但她仍然很少开黑,大部分时候都自己一个人打人机和匹配,不玩排位。有一次,我走到草丛边上,里面冲出三个人,我一下子懵了,就死了。队友在公屏打字说你怎么都不还手,对手也在公屏哈哈哈哈哈。这是她记忆最深的一次 「被喷」。大部分时候,整局比赛都没人说话。4月 29 日,在进入了这个游戏一周后,娜娜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超神。此时她已经学会了使用亚瑟、鲁班和庄周,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甄姬。「我一定会成为王者的!」 娜娜自我调侃,虽然她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要不要买芈月的皮肤。娜娜对这个游戏的另一个称呼是 「王者暖暖」对于「女大学生」 这个说法,娜娜很认真地进行了反驳:这个词就像「女司机」一样,带着男性群体的偏见,而实际数据证明女司机的事故率比男司机要低得多。并且,即便有数据证明在某个领域某个群体具有更为突出的某种特征,比如「某地黑人犯罪率高于白人」,也不应该说「黑人都是罪犯」,或者用「黑人」来指代「罪犯」。游戏即社交馒头是为了开黑才玩《王者荣耀》的。她有一群游戏里认识的朋友,多年来一起在不同的地方里辗转,从《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也就是 「剑网三」)到《最终幻想 14》《激战 2》,现在到了《王者荣耀》。馒头今年 22 岁,专业是计算机,最早接触游戏是小学,在家里的电脑上玩《仙剑奇侠传》和《VR 特警》。高考过后的暑假,馒头在同班同学的带领下玩上了《龙之谷》,从此进入了 MMORPG 的世界。大三的时候,馒头被一个 BBS 上认识的师弟拉进了《最终幻想 14》,加入了一个公会,这个公会是从剑网三集体转来的。真实生活中的朋友拉人进游戏,游戏中认识的朋友再进行线下活动,如此辗转联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交群体。在馒头的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朋友都是这样来的,社团和学院的社交关系反而比较少,长久保持的也只有舍友。馒头在《最终幻想 14》中的角色馒头在《最终幻想 14》里加入的公会,大多都是休闲玩家,热衷于收集外观和看风景,很少打难度较大的团队副本。有一天,忽然有人提议:「我们来开荒吧,感觉装备也差不多了。」 开荒团本的结果不太理想,核心团队放弃了,大家随即转去玩《激战 2》。2016 年底,馒头的朋友们开始谈论《王者荣耀》。到了 2017 年 3 月,在几个要好的妹子的推荐下,馒头终于进入了这款游戏。玩《王者荣耀》时,除了偶尔做任务之外,她很少单排,单排时不打字不开语音。每周免费英雄推出后,她会在人机模式里全都试一遍。馒头说:喜欢那些很萌的英雄,但用起来都挺难。所以我一般还是用亚瑟开黑。亚瑟是游戏的新手英雄,相当于 LOL 的盖伦,存活率高,也有一定的伤害输出能力。馒头玩游戏没有什么胜负心,自认水平很菜:不怎么研究装备,全部选推荐出装唯一认真看过的装备是复活甲,因为亚瑟要买,用亚瑟开黑的原因则是 「不容易死」——至少不拖累朋友。她喜欢和妹子们一起开语音:有一个以前打 LOL 的妹子,玩起游戏来嘴不停,一直说跟我走跟我走,搞他搞他搞他,救我救我救我…… 特别萌。这是馒头玩《王者荣耀》最开心的时刻。除了「萌妹子们」 之外,馒头另一个开黑的搭档是她的男朋友 Star。Star 是 DOTA 老手和《魔兽世界》老玩家,大学专业是游戏设计,目前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今年过年之后,Star 所在的整个部门都在玩《王者荣耀》。为了和同事一起开黑,他进入这个游戏,「别人都是白金,我不太打排位,才青铜。」这一场馒头和 Star 的评分都达到了 12,但还是输了在Star 眼里,馒头是个高手:她的胜率是 59.4%,亚瑟用得绝对比我好。Star 和馒头在一起时,经常当面开黑双排。他玩游戏时很激动,会呼喊打团和回家,「馒头很淡定,一般不理我,直接往前冲锋,特别莽。」Star 会看头像来预估对手实力。每次看到对面一排很萌很可爱的头像,我就觉得这局稳了,对面八成是妹子。但其实馒头的头像也是萌萌的……《王者荣耀》在匹配到玩家时,可以显示微信或 QQ 头像(排位模式不显示)馒头不太关注这些,她不在乎自己是否会因为女性的身份受到歧视或优待,也不在乎其他陌生人是否是女性。对于她来说,游戏最重要的还是社交,输赢不太重要:之前有一起玩《最终幻想 14》的朋友,弃坑以后不知道该聊什么,忽然在微信里看到她在玩《王者荣耀》,就又能拉进来一起玩了。「但妹子们开黑,一般是三人黑,在队伍里占多数,以防真喷起来骂不过对方。」 馒头补充,「不过基本不会和别人吵起来。」钻石大神电竞粉芍药在 LOL 里是电二铂金段位,除了上单和打野之外的位置都能胜任。她在剑网三竞技场有 2200 分,还做过代打。《王者荣耀》对她来说,是 LOL 的替代品:大家都没时间在电脑前正襟危坐,想象自己在打职业了。LOL 的铂金段位大致意味着水平至少超过了 80% 的玩家芍药出生于 94 年,目前在某大学读中文系。小学时她从路边摊买 「藏经阁」 一类的盗版盘,在家里的电脑上玩各种游戏。大二的时候正逢 LOL 的 S4 赛季,芍药进入了这个游戏,「自己打人机打到 20 级,然后去打乱斗,满级以后打匹配,凑齐了符文就去排位。」在LOL 里,芍药跟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名为 「大专科学校」 的战队,参加过当地网吧的比赛。芍药回忆道:我们打排位遇到过那种一看就是小学生的对手,小学生居然喷我们说专科也来打游戏。但我们没理他们。随着年级渐高,「大专科学校」 的队员们纷纷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很难抽出大把的时间来玩游戏。今年春节之后,战队找到了新的游戏:《王者荣耀》,因为这个游戏和 LOL 特别像,他们不需要再额外花功夫来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来上一盘。上图为 LOL,下图为《王者荣耀》芍药玩《王者荣耀》喜欢选那些和 LOL 相像的英雄,「朋友请教我该怎么玩,我就说那英雄就是 LOL 里的谁。」 上手没多久,芍药的大号就打到了黄金段位,另一个与朋友共用的小号打到了钻石,「这号氪了金,英雄和符文比较齐,我自己的号没怎么氪。」芍药对于《王者荣耀》整体的玩家水平不太满意:我一般不开语音,开了我怕克制不住喷人的冲动。41 分推和 311 都打不起来,玩到高段位,很多人还是只知道中路一波团,野区全是暗的。芍药的微信头像是 LOL 的英雄 「厄运小姐」,俗称女枪。这个头像在《王者荣耀》中很容易被确认为 「女玩家」,这让她有时会被打野针对,但她自己对此不以为意。芍药在《王者荣耀》中打到了钻石段位作为一个高水平女玩家,芍药对于 「女大学生」 这个词没有太多看法,但对电竞圈的女粉丝颇有微词,觉得这些人基本都不玩游戏,却喜欢 「指点江山」。芍药最喜欢已退役的 WE 战队 ADC 微笑,自称 「远古微笑吹」。S4 之后微笑退役,她依然看各种 LOL 比赛。《王者荣耀》在 2016 年举办了第一届 KPL 联赛,芍药当时还没有开始玩这个游戏,却也在网上看了直播,认为「一盘十几分钟就结束了,观众还没热起来。」她理解这种快节奏是《王者荣耀》流行的原因之一,但仍然认为影响了其作为比赛项目的观赏性。KPL 现场芍药说:最有意思的是,我在 KPL 的直播间看到有人在刷弹幕:《守望先锋》比赛就是因为你们才办不起来的!一些俱乐部把钱投进了《王者荣耀》战队,而没有建设《守望先锋》战队。芍药很早就玩过《守望先锋》,但觉得 「打枪游戏」 不适合自己,在《王者荣耀》之外,她最常玩的还是 LOL。从「小学生」 到 「女大学生」在你看来,为什么会有人开始把「女大学生」作为一个梗和笑料?对于这个问题,这些女大学生各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MOBA 游戏,或者用她们自己的称呼,「杀人游戏」「大游戏」「主流游戏」,从来没有过如此之多的年轻女玩家。自2011 年 9 月《英雄联盟》在中国大陆运营以来,「小学生」 这个词汇开始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DOTA 作为 MOBA 游戏的鼻祖,上手门槛高,操作难度大,体系复杂,在中国的主力玩家群体趋于 「核心」。LOL 在美术风格、游戏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更为大众化的改造,小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进来——通过 QQ 这个中国最为庞大悠久的社交平台,低于 12 岁的孩子与成年人在同一款游戏中相遇了。2011 年以后,小学生去网吧几乎都在玩 LOL部分小学生水平低、言行幼稚,这是事实。然而水平低、爱喷人的中学乃至成年玩家恐怕数量更多,只是小学生更容易被指认,形象更清晰。在网吧或者其他地方,大量小学生玩 LOL 的情景会被拍下来,发到 LOL 的玩家社群中,经过各种嘈杂的戏谑,最终与游戏中的低水平低素质玩家牢牢挂钩。小学生也没有话语权来进行反驳。玩家只要觉得另一个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让自己不舒服,就会指责对方为 「小学生」。它成为了一个蔑称,一个骂人的词语,成为了对喷之中的武器,成为了视频集锦中的笑料。《王者荣耀》与 LOL 异曲同工,只是这一次被吸纳进来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游戏人口,至少是非 MOBA 游戏玩家。典型的 「小学生」 式对喷长久以来,对于占据主流玩家群体的人而言,「女玩家」 是一种关于 「油腻师姐」 的想象。在 LOL 玩家圈中,有大量段子是 「我是个女玩家」 或者 「假装是女玩家」,由此获得队友和对手特殊照顾,这也反映了实际游戏中女玩家人数的稀少。不客气地说,很多传统男性玩家期待的 「女性玩家」,名为 「女神」,实际上是一种电子化的 「充气娃娃」。而当年轻女玩家大规模进入游戏后,传统的男性玩家逐渐发现,「女大学生」 真的就在游戏当中,并且未必愿意充当意淫对象和被照顾的对象。并且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不执着于输赢(当然也有很多重视输赢的),而更在乎 「跟朋友一起玩」,游戏动机也与传统男性玩家有所不同。换言之,男性玩家们发现,他们在游戏中遭遇了一个与想象全然不同的女性玩家群体,并且这个群体的形象非常清晰且容易指认,于是 「女大学生」 就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成为了男性玩家热衷谈论(多数情况下贬义)的梗。第一支《王者荣耀》女子战队,仍然是迎合男性玩家的口味相比「小学生」 之于 LOL 不同,「女大学生」 在《王者荣耀》玩家群体中的污名化程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并且泛化和偏移程度也较低——目前尚且没有人会用 「女大学生」 来指责玩家,但 LOL 玩家会用 「小学生」 指责一切低水平玩家。其中最表层的因素在于,「小学生」 仅仅与年龄挂钩,「女大学生」 则关乎年龄、性别和学历,没有那么容易被抽象成一顶大帽子,在不少语境下,更像是一个玩笑和梗。更深层的因素在于,《王者荣耀》吸纳了太多的非玩家群体了。除了传统游戏玩家之外,玩这个游戏的还有 「中年人」「照看孩子的家长」 等等,这些群体恐怕游戏经历更少,甚至会令轻度玩家转化而来的女大学生都感到不适。他们也尚未化为一个特别明确清晰的形象,被概括为如 「女大学生」 和 「小学生」 一般琅琅上口的词语。但他们的确存在于《王者荣耀》中,存在于玩家群体的讨论中,并且分散着聚焦在某一个特定群体身上的火力。68 岁的演员王庆祥是中老年玩家的缩影此外,女大学生是有能力和意愿去反驳的,在贴吧、论坛和微博,高段位的女大学生也现身说法,反对 「女大学生」 这一称呼的使用。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期在 DNF 玩家圈中发生的 「死肥宅」 和 「西装打团」 事件,这是 「主流玩家」 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反对针对玩家群体的污名化。你可以从中窥见一二这个时代的趋势:当游戏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交方式,当传统的非玩家群体被纳入 「主流玩家」 的视野,当游戏本身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大而更深更广地进入社会舆论的视野,「女大学生」 与 「死肥宅」 共同存在于玩家群体的讨论中,「污名化」 与 「反污名化」 同步发生着。这可能是《王者荣耀》与 「女大学生」 背后隐藏的,关于这个小时代的大历史。(文中出现的采访对象皆使用化名或游戏 ID)本文授权转自「触乐网」,原文链接:他选择做一款游戏纪念他的儿子:玩《王者荣耀》的女大学生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12小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