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点都买电脑不懂配置怎么选求教育能玩吗

查看: 11342|回复: 34
性别男&主题&活跃度276 &精华0&经验280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481751&积分276&威望0 &磨币170 &帖子&
如题,2015年家用音响1万元左右配置方案求教?客厅小,约20平米,想弄套5.1的家庭音响,主要用于听音乐,音乐类型主要就是流行乐。请问应该怎么搭配,请各位朋友推荐时,能够具体些,不成套都行,只有搭配合理,,比如,音箱什么型号,多少钱,功放什么型号,多少钱。谢谢大家了,请帮个忙。
性别男&主题&活跃度415 &精华0&经验419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733054&积分573&威望79 &磨币1761 &帖子&
成长值: 20880
本帖最后由 oppaaa 于
22:38 编辑
约20平米的话,不占空间,直接上SoundBar音箱,三星、索尼、雅马哈、飞利浦都有,去看看吧。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51 &精华0&经验34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223682&积分51&威望0 &磨币206 &帖子&
楼主是什么地方的?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3 &精华0&经验3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25320&积分3&威望0 &磨币0 &帖子&
如果是经常听音乐而很少看影片的话,建议你别考虑AV系统,还是考虑Hi-Fi系统吧,慢慢你就能体会到AV与Hi-Fi的区别了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12 &精华0&经验12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669564&积分12&威望0 &磨币3 &帖子&
主要听音乐还是2.0吧
性别男&主题&活跃度276 &精华0&经验280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481751&积分276&威望0 &磨币170 &帖子&
Hi-Fi系统应该怎么搭配呢?就万把元,网上有一个爱妃网,专门卖家庭影院和Hi-Fi系统的质量怎么样,靠谱吗?
性别男&主题&活跃度276 &精华0&经验280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481751&积分276&威望0 &磨币170 &帖子&
爱妃网的音响靠谱吗?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70 &精华0&经验74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32020&积分70&威望0 &磨币0 &帖子&
全频音箱吧!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169 &精华0&经验106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734279&积分169&威望0 &磨币48 &帖子&
前端建议马兰士(音乐味好),SONY也可(视频有优势),功放可选日系(雅马哈,安桥,马兰士等)和国产HIFI名牌,音箱可在漫步者和惠威里面选。
性别男&主题&活跃度276 &精华0&经验280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481751&积分276&威望0 &磨币170 &帖子&
谢谢zwq06505,你的建议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6 &精华0&经验6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827839&积分6&威望0 &磨币0 &帖子&
一个好的DAC解码器是必须的, 成品机就算了。找DIY套件还是还是不错的。功放建议弄个EL84推挽机声音会很好的。这2项搞好了投资不会超过5000元, 再弄个4000多的音箱。剩余1000元以内弄些线材基本上就好了。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38 &精华0&经验38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28001&积分38&威望0 &磨币2 &帖子&
我感觉听音乐的话,SoundBar真没感觉!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50 &精华0&经验54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30758&积分50&威望0 &磨币136 &帖子&
听纯音乐建议按成熟的方案办:播放音源用CD机,然后用合并式功放机放大信号,最后由功放双声道输出到无源音箱上。具体品牌推荐:CD机用马兰士;功放机选用天龙、安桥或马兰士,不推荐雅马哈及其它日系品牌的。考虑你听现在流行音乐,可能有比较震撼的效果,那就选天龙功放;音箱不建议惠威、漫步者什么的国产品牌,它们会浪费你的CD机和功放机的,不会出应有的效果的。还是建议选用欧美品牌,到音响专卖实体店去选,去听,“耳机现场收货”!
希望对你有用!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5 &精华0&经验5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18392&积分5&威望0 &磨币1 &帖子&
我感觉,1万元的话,不如整耳机系统,达到初烧,要是HIFI的话,真的不够!
性别保密&主题&活跃度54 &精华0&经验54 &推广币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944692&积分54&威望0 &磨币152 &帖子&
上博士的am10
Powered by- X3.1
本站所有数据均来自网友分享,本站不提供下载,内容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金卡会员, 积分 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 积分
阅读权限50积分636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0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292198
Ta的其他好帖:
金卡会员, 积分 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 积分
求教:本人想海淘买东西,还有一些普通的境外网站的外币消费,不知道什么卡的活动好一点,一定要有消费积分的,最好么也有返利的。谢谢各位了!在线等!
恭喜, 每10个回复奖励1个威望, 每贴最高奖励10威望。
总评分:威望 +1&
钻石会员, 积分 50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36 积分
阅读权限90积分506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162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42451
钻石会员, 积分 50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36 积分
金卡会员, 积分 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 积分
阅读权限50积分636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0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292198
金卡会员, 积分 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 积分
mercure 发表于
搜索帖子吗?没找到
白金会员, 积分 20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3 积分
阅读权限70积分2077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83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48577
白金会员, 积分 20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3 积分
我怎么觉得我刚回了一个类似的。。。
最近就是浦发、建行之类的,
海淘网站推荐的信用卡都符合你的需求
白金会员, 积分 18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7 积分
阅读权限70积分187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0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183497
白金会员, 积分 18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7 积分
建行银联。。。
钻石会员, 积分 39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27 积分
阅读权限90积分397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0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170031
钻石会员, 积分 39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27 积分
浦发梦卡返现
白金会员, 积分 2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阅读权限70积分274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买家信用卖家信用在线时间37 小时精华0分享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120438
白金会员, 积分 2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雾霾大人 发表于
浦发梦卡返现
visa还是银联?
国内信用卡常用链接
快速预订链接
本版热门话题
关注订阅号中国的教育最需要什么?
江老师:美国中学独立申请顾问;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资深认证顾问2015年ISACS(美国中部州独立学校协会)校长年会主讲嘉宾;第一财经《出国策》、上海外语频道《海外路路通》节目嘉宾。
近来,看到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教育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实在太广泛了,其中各种细致的问题会不断的涌现出来。
看到知乎上网友@Hannibal Lecter的论述相对详尽,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培训机构讲师,在国外带过研究生,做过小孩家教,还在国外读博士等等。。。
原文链接:/question//answer/
以下为正文
1、欧美的教育,是一种可以用钱购买到的相对公平而优质的服务
前几天,我辅导的华人妹纸,刚刚出国两年,不满10岁的小女孩把成绩单拿回家给我看,居然好几个科目都是10分。粗略这么一算,妹纸在巴掌大的这块区属教会学校小学部才上了一年级、二年级,只用了短短两年,从最开始的各种懵逼,看不懂,听不懂,到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外语的指令,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家庭作业了,这学期考试,语言(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0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要差一些,大概8、9分。
比她大很多的哥哥,大概读初四,过来得晚,语言要差一些,融入要慢一些,开学一个月来,慢慢摸索到了学习和考核的办法,正在努力和痛苦地适应。
翻开他们的教材,作为一个博士家教,我也感到些许吃力,即便是初四放牛班的教材,也是剑桥运来的,还不要说数理化,单单是技术、工商管理、社会科学、宗教这几门课,就够我喝一壶。
今天下午,我一面帮少爷整理他的笔记,一边在想,哪个傻缺才在说外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非常简单。
这个星期少爷的社科的作业里面有几道题令我记忆犹新:
1、对比十八世纪的英国地图和今天的英国地图,谈一谈其中的主要变化和原因。
2、 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谈一谈你的看法——政府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3、上网查华盛顿的生平纪年,把他的生卒年月、成长经历、从戎、从政的大事件列成一张表。谈一谈你自己对他的评价。
然后是语言(语文),第二单元的文化知识部分——总结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定义,艺术表现形式,诗歌、戏剧、绘画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作家、作品。
还有几道《技术》题,这大概是放牛班专门为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准备的专业:
1、如今一个针尖上最多可以容纳多少晶体管?
2、史前时代具体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然后翻开教材后面——电路,电话,电表,卫星电视,路由器的原理,操作,安装,调节,使用......
这些教材、课文、题目,看起来一点都不寓教于乐,和我们当年初高中,高考的形式或许有区别,内容大概都差不多。
所以当我每次看到他们的教材,课程的时候,都会比较分裂。一方面会想——
少爷诶,你以后长大了接你爹的店,好好当个翘脚老板得了诶,在这里读什么书?说实话上层建筑的东西有时候变现是很难的,这些中世纪的雕塑,古罗马的浴池,巴尔扎克的小说真的帮你挣不到什么钱,而那些家电、摩托车维修技巧,又有点太不符合你的身份......
一方面我又会想:如果少爷真的接受了完全西化的教育,今后和一个参加过高考的“战士”相比,究竟是狼,还是羊?
然而无论是少爷,还是他爹妈,还是全家,困难再大,买书再贵(每本书都是书店订的,平均25欧元一本),语言再不通(才过来读了一年语言),却坚决要求他一定要读高中,考大学。
陪太子攻书,读着读着,我也开始渐渐去了解国外教育,进行东西方比较。
由于语言不通,刚刚出来的孩子读初四很痛苦,考试经常交白卷,我一度很担心作为一个语言不通的中国人,在班上被老师歧视,被同学欺负。然而少爷却告诉我说他有信心读下来,因为老师对他还算好,同学平时也尽量帮他。
每次考试之前老师会总结,每单元结束以后都有考试,全年成绩一大半看出勤、签到、态度、课堂表现,而剩下的是各科考试加起来的平均值。每一次,只要按老师要求的复习了,少爷就能勉强回答一些,而只要他回答,哪怕是一道题,老师都会拍着他的肩膀,非常热情地鼓励。
也就是说,能不能毕业,以及对一个孩子吸收知识的评价,不是依靠一次终极PK式的大考,也不是看老师是否精心栽培,而是看他长期、持续的努力学习的态度。
总感觉,欧美的教育,是一种可以用钱购买到的相对公平而优质的服务,是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以充足的人文关怀启发和教化一个人,使之继承人类社会的文明,掌握基本的生存和交流技能。
而中国的教育,是在物资紧缺,信息极其不对等,资源极端不均衡,甚至阶级分化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按照极其残酷的模式筛选优秀的竞争武器,用流水线填鸭的方式制造生产工具。很明显,一个是在熏陶悠闲而自由的野马,一个是在培养高服从性的饿狼。
《小马王》剧照
带了四年的研究生,两年的华人小孩,有些时候我也在想,相比中国,西方的基础教育很弱,你看他们的那个数学 .... 大学教授算个10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还要按计算器,十进制的加乘公式,都要让整个班喝一壶,抓耳挠腮一节课。而我们的但凡是经历了高考的人,在适应性、服从性、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应试能力方面,都是个顶个的强。
然而为什么得诺奖的,走在行业前沿的,当老板的,潇洒的,快活的大都是老外?为什么几百年来在世界上刷新我们对某个领域认识,引领潮流,掀起头脑风暴的,都是外国人,我们始终在追赶和模仿?
2、中国教育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也需要很多很多的公平
如今很多人一说到中国的教育,无非是老师学生,社会家长,教纲教材,中国外国,素质应试,理论实践.....老生常谈,无限循环。
很不幸,很少有人关注万物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是一种高投入,慢回报的事业,而不是一种牟利的产业,当你用一个本来需要砸钱的东西来疯狂捞钱的时候,就要坏事。
我的很多亲戚都从事教育工作——小学的教师,中学的校长,大学的院长,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员......我从小应该就算是在教师堆里长大,耳濡目染。
我自己,做过中国大学教师,培训机构讲师,在外国带过研究生,做过小孩家教......大概这辈子老天爷就是要让我来体验,观察,比较,研究教育这个事业的。
49年前,外婆是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候也没什么普九,义务教育,也没什么十一五教材,我只知道,老妈,姨妈,舅舅们从小被教育要知书达理,大概因为如此,家里出了很多“知识分子”。小时候,我还是很为这个感到骄傲,书香门第,彬彬有礼,仿佛是很有尊严的事情,但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才真正体验到很多尴尬、心酸和无奈。
父亲年轻的时候经常出差,搞普九。为了这个他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乡,那个村落里有一个学校的操场上飘着多少面红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联合国曾经还专门奖励过他们一辆丰田面包用来跑农村,车门上印着教科文组织的蓝色徽章。有时候他会带着我跟他去“见世面”,记得最早他们有一辆老伏尔加轿车,我在上面坐一路吐一路。
有一年春节,父亲写完会议报告,吁了口气,说终于可以休息两天了,刚刚躺下,接到电话,披起衣服就往外跑,原来是一个村小课间操发生踩踏事故,两个学生在狭窄的走廊里被活活踩死...校长想大事化小,结果家长闹起来...当时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小孩送到学校去读书,在家里算是生产力,政府再补贴,再鼓励,再教育,学生送到学校还要花钱,所以借此就闹,父亲他们于是必须立刻去处理,去安抚,去讲政策,讲道理。而每次他们到基层,看到当地的老师,校长,都特别心寒 ... 有些老教师,在一个村小干了一辈子,一个月几十块钱,身上一件烂西装,一双破胶鞋,白天上课,晚上回家劈柴做饭,睡在蚊蝇肆虐的油毡棚子里...
当有些所谓的人民公仆搞个什么台面的时候,可能一顿饭就是一个乡村教师一年的伙食钱。
在幅员辽阔的西部贫困地区,这样的景象并不少见,和城市里的“教育产业”形成鲜明对比。我父亲有个同事,喜欢搞点摄影,军转干部出身,每次出差,遇到条件差的老师,都会把身上的钱掏给他们,手机摸出来送给他们......真的是看不下去,于心不忍。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小学班里同学的爹,财政厅的,家里买了一套房又一套,高中同学的爹,电视台的,全家移民国外。老爹每天忙着上山下乡,家里就国家分的那套公寓,说实话,不要说老师了,教育行政官员的薪水,你要是奉公守法,那都是捉襟见肘的。
我小时候是被穷怕了,穷得骨子里有了仇恨的,父母节俭到一滴油一颗米都要斤斤计较,作为省会城市的孩子,我到高中之前都没穿过一件带logo的名牌。父亲常常自嘲说,人家经济金融建筑能源是给国家挣钱的,我们教科文卫是给国家花钱的,拿人就嘴软,哪好意思狮子大开口,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
今天,中国一个城市小学老师,工资三四千,如果遇到省会城市重点小学班主任,五六千?七八千?
当然也有不少例外。我的同学在一个重点小学当班主任,一个月工资加外水,要拿一两万。教英语,语文,数学的,家里开着补习班,一个班五六个孩子,一次课人头怎么也得一两百。一周随随便便就进账三四千。一个老师,当他忙着开班补课挣外块的时候,还有心思对一个班的学生都负责么?而那些不在这些机要口岸的偏远山区的老师,一个月能拿多少?
我原来读的高中是所谓的重点高中,教得好的那些老师,不得不承认上课确实讲得好,然而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啊,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啊,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口水讲干了时间也不够每个人分啊!学校要报功,主管部门要业绩,你老师私底下给学生开小灶,校长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道还真去抓?抓到了你把他关起来?
3、还是有人在真心地对待教育、真心在学习
当我在国外读博士一年级的时候,绝不会想到,我们那笑容可掬的导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影狂魔。无论刮风下雨,每周都要邀请大家去参加一个课外活动——到放映厅欣赏一部由他精选的电影。在我多年的留学生涯中,这可要算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穿过各种走廊和通道,坐电梯降到地下室,颇有一种特工前往军情六处的秘密基地参加会议的感觉。人们在人来人往的走廊上挑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集合等待,热情寒暄,摩拳擦掌,仿佛马上就要一起去干什么坏事。终于,教工前来,夸张地掏出一大串钥匙,找了半天来,捅开一扇蓝色的铁门,里面竟别有洞天——巨大的帷幕,舒适的沙发,要是再添几个叫卖可乐和爆米花的小贩,俨然就成了一座高级影院。
老爷子打个响指,长臂一挥,潇洒地把磁碟递给楼上的放映员调整和准备,然后就靠在前排座位上,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关于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导演、演员、剧情、精彩看点等信息。他的选材非常广泛,不仅仅有新片,还有一九三几年的老片,甚至默片;不仅仅有外国大片,还有很多中国导演,甚至冷门导演的作品;不仅仅有正儿八经的主旋律大作,也有少儿不宜的小清新佳片。
他的观影介绍也非常专业,不是拿着影片简介照本宣科,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或商业化宣传,所以常常会刷新我们肤浅的认识。比如,看《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他会告诉我们,整个故事的剧情有古希腊皮格马利翁神话的影子;看《谍网迷魂》,他会向我们解释,刻板印象是如何被政治操纵摆布,再通过媒体宣传演变为偏见甚至歧视。看《红气球》,他会让我们去联想每一帧画面中所表达的隐喻;看《母亲》,他会联想到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研究和巴赫金“狂欢”理论。每次看到教学楼里张贴出来的影展海报,不管我曾经看没看过,我都会煞有介事地默念它的名字,然后一本正经地嘀咕:“宝贝儿,你就要有新名字和新观众了!”
最开始,不少人都是为了混学分、拍马屁才勉为其难地前往的,因为如此专业的电影鉴赏和讨论如同阳春白雪,自然曲高和寡,并且和大家的专业研究领域可以产生交集,也可能毫不想干。但一群高学历的人精个个心知肚明:“毕竟是老板组织的活动嘛,多露面,总是有好处的。”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群一说到电影,就想到消遣娱乐,就只知道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威尔·史密斯、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裘德·洛、约翰尼·德普、奥黛丽·赫本、娜塔丽·波特曼、安妮·海瑟薇等明星大腕狂热尖叫的外行粉丝,也渐渐认识了弗里茨·朗、罗伯托·罗西里尼、费德里科·费里尼、布赖恩.德.帕尔马、比利·怀尔德、艾尔伯特·拉摩里斯、让·吕克·戈达尔......慢慢开始学会站在另一个层次上,细细品味每一个作品所带来的额外惊喜和独特快感。
学校里有很多学术明星,也有很多政教能手,而我这位导师,却是个从不沽名钓誉,一心钻研,博闻强识的大爷,同时又是个热情似火的话唠,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很独特的见解,话题一旦展开就滔滔不绝。我们经常跟随着他,稍稍一聊就度过整个下午,不到学校关门清场,都不好意思擅自提前离开,课业和工作繁忙的时候,甚至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不参与则缺乏互动,参与则太耗时间,而且不说话就格格不入,话说少了怕尴尬,说多了怕露馅,颇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就这样,读书、写作、看电影,两三年一晃而过,并没有人天天盯着我们值班、轮岗、泡图书馆、刷试管、写作业,只是偶尔也会组织学习讨论亚里士多德、尼采、马克思·韦伯、麦克卢汉、莱考夫等学术泰斗的著作和理论。
天长日久,总会有人疑惑和抱怨:“现在学这么多对于今后升官发财毫无帮助的理论,究竟有什么用?甚至有人在课堂上当众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正在滔滔不绝传道授业的导师顷刻间满脸通红,沉默了小半天,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平静地回答:“做人可不能这么现实!”
导师有一个习惯,每一次放映电影,他都会认真找到原版海报,送到文印室打印出来,然后张贴在学校各处。观影结束后,又郑重地把多余的海报送给学生们,留下他最喜爱的,贴在自己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一次,我前往他办公室咨询,看到满墙壁的海报,非常震撼,更震撼的是,其中一张下面印着影展的日期,分明是2003年,也就是说,老爷子一个人组织的这场课外影展,至少已经拥有十多年的传统了。我很难去想象,在这多年中,无论风吹雨打,人多人少,他是怎样坚持下来,人多的时候,面对一个班的观众尚且还好,人少的时候,面对一两个观众,会不会尴尬得斗地主?
随着研究的深入,难度的加大,面对未知的挑战和清苦的生活,一些人坚持不住了,开始心猿意马,东张西望,一向宽进严出的西方高等学府有自己严格的规矩,终于,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业的人无法通过年度评审,面临淘汰。一个班上,走的走,留的留,有人结婚生子,有人就业创业,有人潜心苦读,最后留下来坚持苦修的,并不是多数。
世界那么小,分别之后,又总会在不同的时间与场合再度相聚,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渐渐有了区别,有的人热衷于交流哪里的衣服在打折,哪里的奢侈品又出了新款,哪里的餐厅更好吃;有的人滔滔不绝地谈论娱乐八卦,小道消息;有的人牵挂在某一单生意里别人占了自己多少便宜,自由又占了别人多少便宜;也有的人关心世界是如何运行,我们怎样认识自己,在有生之年,应该怎样和混沌宇宙和谐共生,智慧精致地活出点新意。
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每天都在忙忙碌碌,追求物质,汲汲于生或是汲汲于死的人们,大多都掩饰不住愈发强烈的饥渴,迷惘和焦虑,逐渐作茧自缚,身陷困窘,只有依靠外在、物质、现实的刺激,才能重新快乐起来,终其一生都在物欲缱绻中,不能自拔。而那些多年来通过读书明理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正在悄悄滋润着另一些并不光鲜奢华的简单生命。
当我们每接近真理一步,享受它们带来的温暖,享受着专业领域内那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比如阿兰图灵的自行车链条、福柯的烟斗、薛定谔的猫......就仿佛掌握了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的源泉,这是独一无二,仅凭智慧才能获得的奢侈的权力,是深藏内心,永远不会被剥夺的宝贵物产。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里,在安迪脑海中回荡的莫扎特的乐曲。
在一些人看来,像我导师这一类的学者们追求的或许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不知道在他的熏陶下大家最终会不会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怪咖,不过,在这漫漫求知路上,能够一次次体会真理带来的干净纯粹的快乐,我已心满意足。原来自己和别人脑子里可以掀起高潮的地方,其实到死都开发不尽。很多人糊里糊涂,自以为是了一生,最终却都没有打开通往精神的极乐世界的大门。
有多少人是真心在对待教育,真心在学习呢?不错,有少数科学家、企业家,确实是有本事的,然而大多芸芸众生因为我们苟且而功利的教育,将一辈子苟且而功利——考证,混工作,寥寥一生......就这样的素质的所谓的人才聚集在一起,除了人多暖和以外,能够创造出福特、微软、苹果、波音、松下、奔驰、三星这样的企业么?
4、最后,中国教育有问题吗?问题在哪里?
大概就在于大家都很穷,很饥饿,而教育偏偏又是一个讲究体面的事,学习的人忙着混个学历变现,教书的人忙着把知识变现,搞行政的忙着把指标和口号变现,这样下去的最终结局还会好么?
中国现在的很多大学,我看主要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一个专业只要听起来能赚钱,我们就把它开发烂,老师算什么?校舍算什么?文凭又算什么?人傻,钱多,速来,不管有没有本事,不管四年学没学到知识,就是花钱买一张纸贴脸上说明自己可以找工作而已!
所以,中国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独立思辨的能力之低下,不要说思辨,就连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技能几乎都没有,到了社会上基本上全部要重新学,令人发指!这样除了找老妈老爹要钱,除了刷手机,除了人云亦云,连衣服都不会洗,饭都不会做的小公主小王子就是我们填鸭式的集团化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低复制品,与其说是复制品,不如说是牺牲品!
然而就是他们,并没有任何错,他们从幼儿园就被押上了战场,牺牲了童年,童真和全部的快乐和自由,一生努力,谁知道自己像饿狼一样奋斗,最后只不过是荒谬的悲剧。
中国的教育需要什么?
大概是很多很多的钱,以及很多很多不愿意向钱看齐的有尊严、有自由、有个性的人吧。
江老师是上海高顾教育创始人
专注于美国中学申请和藤校培养服务
IECA(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会员
是中国地区美国中学服务的先行者
如需更多信息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eyhighschool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Kwai ID:Want to watch more? Download Kwai now.790following708PostScan QR Code to Downloa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电脑不懂配置怎么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