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回归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本心读后感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热线:16281
回归本心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来源:&& 作者:纪秀君
幼儿园的使命是什么?
培养自信的中国儿童
记者: 13年前,您带着建一所最好的幼儿园这一梦想而来,您心中最好的幼儿园什么样?
胡华: 我从小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生活特别有热情。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幼师当老师,当得很成功,但我自己却觉得不满意。一方面,我不知道学生们在幼儿园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不错的幼儿老师,另一方面,我对看到的幼儿园都不甚满意。主要是觉得孩子们没有自由,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最佳状态就是听话,这我不能理解。
2003年我调到这里工作,当时就想,一定要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幼儿园。这些年我一直苦苦思索,身体上与精神上都遭遇了很大的变化,但这段变化与成长的经历对思考如何办好一所幼儿园非常重要。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园所的根基就是园长的根基。
现在,我心里有一个蓝图,不是说要建一个中国最好的幼儿园,我觉得这不叫目标,我追求的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变成自信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是有这个责任的。
怎样构建本土化教育?
以传统文化为线索编织课程
记者: 中国文化给您的办园思想带来了哪些给养?
胡华: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在哪里?儿童教育从来都和自己的文化有关,儿童学习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个体文化化的过程。那么,我们文化的出发点在哪里?中国哲学一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话语体系。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即达到超乎现实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见,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不在于个体知识的丰富,而在于精神内核的塑造。
探索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是教育思想的源泉,也是教育行动的指南。一个有生命力的教育实践一定是与儿童的真实状态和需求呼应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活,更需要关注生命与生活背后的文化。于是,我们试着将思考放到了更宽广的体系里,开始了解站在天地间的人与万物的和谐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现在,中国的学前教育似乎一直在学习西方,我们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我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儿童的本土化课程体系,这是一个有中国文化线索的教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教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有序地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很多重要的思考。比如,儿童成长要完成三个联接,第一个是和自然的联接,第二个是和社会的联接,第三个是和自己的联接。儿童发展脱离不了文化,文化的线索一直交织其中,最后融为一体。儿童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从儿童而来,回到儿童内心去
记者: 儿童怎样在课程中完成这三个联接?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胡华: 说到儿童的学习,必须先从儿童的形象谈起。在我的心中,儿童是有学习能力的,也应该是具有一定“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意味着在和另一个人相处时,生命的能量不被控制、限制,还意味着儿童能够选择用他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游戏。同时,幼儿园应是儿童获得尊重的最佳场所,他们应该随时随地感受到流动的爱意,这份爱意可以来自自然,也可以来自环境和教师。此外,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要能体验到“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回到课程实施上,第一个层面要解决的是教师与儿童的关系问题,教师要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安全感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很松弛的,师幼是平等的,儿童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别人的思想。比如,中班曾开展“我家的垃圾”主题学习活动,老师先做了预设,认为香蕉皮、西瓜皮是垃圾,但孩子认为不是,说香蕉皮可以做肥料,西瓜皮可以做玩具。老师当时就觉得没办法继续了,只能先停了下来,重新确定课程的思路。但这就是课程,没有对错,没有二元对立。对儿童来讲,垃圾在他们眼中都是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儿童了不起的地方,他们有更为宽广的思想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是有安全感的,他敢质疑,愿意和老师互动。儿童这样做的时候,不仅在学习申辩式思维,也知道,成人和他们是平等的。
课程的第二个层面是老师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倾听与记录儿童。在课程中,儿童的表达教师要完整记录下来,之后,课程将沿着儿童思考的线索深入。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要把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表达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恰恰是儿童学习中最宝贵的东西,它不仅是课程的内涵,也是成人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课程的第三个层面是升华。课程之初,先是打开,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讨论、思辨,但课程到了最后,一定要合住,老师要做思维导图,把认知变成孩子们的能力,将这种认知结构变成他们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元认知能力。也许一般幼儿园的课程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叫做“升华”。所有的课程都是有意义的,而意义的背后就是文化,我们中国人讲的超道德价值其实就是升华。比如,我们学垃圾分类,最终落脚点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课程的所有问题都围绕着儿童。从儿童而来,最终要回到儿童的内心里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完成三个联接。
怎样看待儿童的游戏?
乘物以游心
记者: 我注意到,幼儿园每周五是“畅游日”,孩子们可以尽情游玩,您是怎么看待游戏的?
胡华: 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能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得更开心。更开心对孩子而言就是更自由、更放松、更能遵从自己的意愿。“畅游日”就是我们探索的形式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看似容易,实则不易。首先,老师得给孩子们创造轻松愉悦的精神氛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敢玩;其次,幼儿园得有勇气将那些看似更有价值的课程舍弃一部分。再其次,幼儿园还要放下那些和儿童安全相关的担忧;最后,我们需要大块的时间来让孩子们游戏。
“畅游日”里,孩子们选择的游戏主题大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他们借助各种自然材料,在大自然里自由地玩耍。对孩子们来说,玩不是为了玩,而是“乘物以游心”,这是中国古人特别推崇的一个境界。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心在驰骋,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次心灵的翱翔。当老师观察到这一动人的瞬间后,对儿童游戏的态度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记者: 这种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状态,就是您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一种表现吗?
胡华: 是的。自然原本指事物本来的样子,在传统文化看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遵从事物本来的面目,才能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我理解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让幼儿园里的人、事、物都回归到原本就有的自然的样子。由此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
家园如何和谐相处?
执大象,天下往
记者: 一套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种合力是怎么形成的?
胡华: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寻找个体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感。当老师们在工作中慢慢看到儿童的美好,看到工作的美好,看到生命的美好,这种价值感会不断固化下来。这种体验让老师们不再停留在赞赏与被肯定的层面思考工作意义,他们内心开始对工作有了一种尊敬、一种责任,对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上升到了信仰层面。而当所有人都在信仰层面工作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教育的大气场。
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特别强调“格物致知”,他认为“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当教师以“格物致知”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时,不仅专业能力得以精进,也渐渐“明心见性”,看到自己最本真、最自然的样子。我经常用王阳明的思想跟老师们讲,“明心见性,是要回归本心本性”,用你的本心本性和儿童、家长的本心本性对接。
我们有位老师班上有一个先天有点智力发育迟缓的小孩,让她很苦脑,于是她列出了孩子的十个问题,准备和孩子爸爸沟通一下。谈的时候,孩子爸爸的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师,我特别想知道,你们还能坚持多久?”这句话一下子把老师打动了,谈到最后,这十大“罪状”一个也没拿出来,大家商议,要一起为孩子的改变而共同努力。这就是人性。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就是说,当你掌握了“道”的时候,就应该坚定走下去,天下的人就会渐渐归顺。当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不媚俗、不盲从时,家长也渐渐成了我们志同道合的伙伴。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但“道”在哪里?“道”在自然里,在生活里,根源还在人的心里。对我来说,回归本心本性,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责任编辑:王潇莹
&&精彩图片
&&分类信息
&&好吃好玩
&&热点专题
&&论坛热帖
&&视频推荐
中国台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台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王子》归来”艺术展 探索中回归本心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小王子》归来”艺术展 探索中回归本心
播放量数据:
7,080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当前位置:&>&&>&&>&
光皓:向本心回归 ——《孟子》读后感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好像不应该是个问题,善恶都不分了,那还是人吗?人们有个共识,那就是行善之事于人于己都是好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世界上还有种种恶行,为什么有时大家行善还要有所犹豫,有所顾虑,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坚定地去为善呢?恐怕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的想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何为善恶,是我本次通读《孟子》想弄明白的问题。
  &善恶&是由人心判断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善恶&是与人有关的问题,不能脱离人来讨论善恶问题;另一个是&善恶&是由心来判断的,是主观上的判断。看是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回事。脱离了人就谈不上主观;心是人的心,不是物的心。这里面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主观的心的判断与心之外的客观的条件在&善恶&的判断上有怎样的关系。通常来讲,判断&善恶&是离不开客观上具体事物的,那么两者必然是存在一个关系的。那么&善恶&能不能在客观上有一个标准?&善恶&的判断是主观上的,如果从客观的条件来判断&善恶&,恐怕&善恶&是讨论不清楚的。而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从客观条件上来判断善恶,这就导致善恶不明,是非混淆,这是我们痛苦的根源。但我们并不否认外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主观的影响。
  人性本善。这一条应该是讨论&善恶&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又说&若夫不为善,非才之罪也。&这就说得很清楚了,性本是善的,即使&不为善&,也不是&才之罪&。&非才之罪&,是谁之罪也?这就也涉及到心性以外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问题。
  以下的内容就是从上面两点出发来进行讨论的。
  我们从人的一生来剖析&善恶&的问题。通常我们认为小孩子是纯洁真诚无忧无虑的。我认为,这实在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非非的状态。&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孩提之童之所以爱其亲应该从&无不知&来认识,他是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不爱。他的真诚坦白,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不坦白,也就是他是不&不坦白&的。这个阶段,我称之为&非非&。非非我们姑且看作是&正&。这个&正&就是性善根本之所在,就是赤子之心。在这个阶段中,孩提之童不知道什么是不公平,不知道什么是不坦白。这个阶段的人主要是潜意识活动,潜意识不会说&不&,说&不&就是意识的判断。这个阶段给人所留下的是由不不坦白和不不公平造成的&坦白&和&公平&的感受,这种感知就&先入为主&地写入到人的潜意识里。这是人的本性是向着善的原因。
  我们能不能从本能的角度来界定善恶呢?恐怕也是不行的。小孩子饿了会哭,这是出于本能,我们设定一个场景,现在只有一块糖,一个小孩吃了这块糖,别的小朋友就没得吃。吃糖的小孩子即使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一种&不公平&的局面,也不是他有意而为之的,所以不能说吃糖的小孩子是在做恶,或者是做了什么坏事。我们只能这样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件事好像还不好明确个善恶,或者我们不去想清楚,采取个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态度,觉得小孩子的事嘛,没必要讨论善恶。于是混淆了是否可以从本能来判断善恶的问题。我们可以再举一个和本能有关的例子,比如&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再极端点,就说对妇女的侵犯,这都是出于本能,我们说这显然是恶的。所以,如果以本能来讨论善恶的问题的话,也是谈不清楚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本能也是心之外的客观条件,所以孟子有话:&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本能不仅人有,动物也是有的,而且动物更依赖本能去生存。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也不是因为本能。所以本能不算做人之本性,正所谓人之性异于牛之性也。
  但我们通常认为,善恶总得有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看是否对大多数有人利,这个&利&也是从客观条件来计较的。这就是向心外去求善,这样谈善恶恐怕是谈不清楚的。而心性本来就是善的,只要&求其放心&,用人之本心来调动心外之物(包括客观规律),那么外物就会对人是有利的。所以即使是主张&性恶论&的荀子也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存其心&的君子善于利用外物,而不是被外物所困。
  随着小孩的成长,他便从外界的环境中逐渐知晓了利弊,知道了啥是好啥是坏,主要就是知道了对他不利的那一面,于是凡事就便要计较个是非利弊公不公平,我称之为&非&的阶段。我们大多数人这一生都是在这个阶段中痛苦挣扎。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遇到各种矛盾,于是我们想办法用各种手段去求一个调和求一个出路。求调和求出路没有错,但方向不对。大多数人希冀回到他所经历过的非非的阶段,例如很多人羡慕儿童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视自己为巨婴。我总认为,童年固然有童年的乐趣,但我更喜欢当下的生活,因为我们现在是有能力感知更多的事物的,这觉不是&非非&阶段的孩童所能体会到的乐趣。现实地来看,&非非&的童年阶段我们是回不去的。想解脱,但方向不对,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痛苦之所在。利弊是非正是我们对心之外物的计较,当我们发现现实的种种不公平与我们潜意识中所习惯的&公平&的状态所不同的时候,与我们所诉求的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
  通过不断重复会形成人的潜意识。所以当我们的外围环境都是计较利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受到影响。慢慢地,我们就形成了新的计较利弊的潜意识,此之谓失其本心。心困于外物,做&好&事就是&行仁义&。所以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好事,但只要心困于外物,所谓的好事就会计较个利弊,一计较就无真的快乐可言。心困于外物而行仁义,就会得出&义外&的结论,因为他是通过&义&行来计较利弊的。即使行仁义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好处,比如与孟子同时期的苏秦,晓王以利弊,虽然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时期的稳定,但时间并不长,稳定的局面还是很快被打破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让大家能够自觉地走出心困于外物的&非&的阶段并不容易,所以先觉者要努力通过消除外物带来的不公平的环境来引导大家回归人之向善的本心。这就需要管理者施仁政,需要我们实现共产主义。
  那么如果不能从&非&的阶段回到&非非&的阶段,我们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我将我们接下来应该进入的阶段称之为&正正&。&正正&不同于&非非&阶段的&正&,是真的正。就像&出淤泥而不染&,不在淤泥汤子里泡过再走出来的,谈不上是真正的纯洁。只有人的本心从外物之中解放出来,才可谓由仁义行,这时的心大概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之心,就是我们原本的人的心。人如果有不被外物所困的心,即使做的一些在客观上不利于一些人利益的事情,但也一定是从根本上利于大多数人的。比如民族英雄对侵略者的消灭。
  人性本善,所以向人的本心回归即是正正。正正是承认种种矛盾的存在,而不是拒绝矛盾或只承认矛盾的一个方面。是从&困于心,衡于虑&走过来&而后作&的。心外之物将人心与人心之间分隔开来。而人的本心是通的,这&通&的就是不忍,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本善的人心是一种存在,不承认这种存在而谈善恶,就只能看到利弊的计算,就是不承认矛盾的一个方面。
  我将上述的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之为&非非非正正&。
  百善孝为先。感知亲情是人的本心对世界的第一次实践,是仁义之原点。孝悌是&求其放心&之法门,无孝悌无以谈仁义。&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父子不定,亲人不亲,何以能爱别人爱天下呢?如西方所宣传的子女成年后与父母之疏远,我们怎么能相信放弃了最近的爱人的环境的人,能够在远处在外面去传播和践行爱呢?匍匐在神明的脚下,听从神的旨意,按照教义,按照条条框框去践行爱,这种以心之外物为准绳而去践行的善事恐怕大多是出于利弊的计算。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宗教的这个作用,如果一个人能通过这些教义找回自己的真心,那也算功德无量。可如果这些教义只是让它的信徒更加地迷信于某些外在的形式,那反倒是让他们离真心越来越远,罪莫大焉。迷信的实质,还是心困于物罢了,只不过是从这一物到那一物而已。
  舜之孝,人伦之始,孝乃仁义之始,亲情乃众爱之源,推己及人,方有仁义天下。人的本心是通的,所以,将心比心就是为善。&圣人,人伦之至。&&圣,譬则力也。&圣人就是具传播其善之学说而教化众人之能者,&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者是也。
  伯夷绝恶人恶言于耳目,不受其熏染;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这是两种修身的境界。但君子之所以不为此两者(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是因为他俩是&达&还独善其身。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就是有着将善推己及人的能力,就是圣人。污蔑雷锋,就是对人性良知的泯灭。凡是认为对的雷锋的宣传有问题的人,他们的心是役于外物的,他们的眼睛能看到什么真的东西呢?
  推理辩论是依靠逻辑的,但很多人往往忽略的就是人伦情理人之本心这一层,他们完全是以外物之利弊进行计较,而不是从本心出发来谈善恶。以此也可见世上种种之恶行,为不讲人伦情理逻辑,只讲利弊逻辑之故。
  心困于外物所行之事即是恶;将心从外物中解脱出来,以向善的本心行事即为善。心困于外物,先觉者就要努力消除外物对人心的束缚,就是要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将心比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天下父母,悌天下子弟,就会唤醒更多人的本心。
  当人回归到自己向善的本心,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让游戏回归儿童本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让游戏回归儿童本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行为心理学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