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装备架上制导迫击炮弹弹不能用来装填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查看: 9883|回复: 12
迫击炮弹引信的那些事。(机械引信)
本帖最后由 大齐天子 于
00:25 编辑 龙腾网
在外国战争大片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是大兵们在紧急时刻将迫击炮弹往石头上一磕,然后丢出去炸到敌人。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这张图片是二战时美军装备的M52B1迫击炮引信,曾经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展示过磕石头杀敌的桥段。
为什么磕一下就能解除引信呢?因为二战时期迫击炮弹设计比较落后,炮弹激发采用的是单层惯性解除模式。
首先,图左边是一个保险状态下的M52B1保险引信。黄色绳状物体就是在发射前需要手动解除的保险。它所连接的部分就是右图中灰色A(惯性保险)。
发射流程为:
1、抽出黄色保险针,惯性保险A处于解除状态。
2、将炮弹放入炮筒滑落底部(或往石头上磕一下),惯性引信向下后座。
3、被A保险卡住的B横向保险隼扣脱出,B横向保险弹出。
4、B横向保险脱出后,解除C主保险
5、C主保险弹出让出击针D与发火筒E之间的发火孔位置。
6、炮弹触地,击针D刺穿发火筒E,点燃爆炸药。炮弹爆炸。
流程很复杂,但关键部分保险其实只有A惯性保险一重而已。只要A保险运作,其他后面的三重保险只不过是一种机械的转换而已。
当然,同时期迫击炮弹也有磕不响的。
此上迫击炮弹结构比美军的M52B1要保险很多,左侧子弹状为惯性保险,依靠炮弹出膛时初速解锁。
当炮弹出膛时,子弹惯性保险由于巨大后座后座,让出发火引信保险钢珠,钢珠滑落至左下保险仓内,发火击针被弹簧释放,惯性保险回位卡死钢珠,炮弹处于待发状态。
这种引信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不会因为摔落碰撞造成事故,当然也不会因为往石头上可以下就可以解除保险,我国自卫反击战期间,基本采用此种结构迫击炮弹引信。但此种炮弹因为后座针比较长,有时出膛因为后座不到位会产生保险无法解锁现象造成不爆炸。又因发射药质量等问题有时造成炮弹飞行距离过紧造成近炸自伤现象,因此被淘汰。
国产甲1式迫击炮引信(双重保险)
由于老式单重机械保险非常不保险,二战后期,各国相继研发双重乃至多重机械保险引信。
这个引信我也不知道是哪个迫击炮炮弹的,仅以此为例说一下现代多重机械保险引信结构。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片中的限制销、转换栓基本等同与M52B1中保险针与B横向保险结构。
1、拉出限制销,同时解锁转换栓与回转体的第一重保险(解锁1/2),不爽还可以再插上。
2、下惯性筒在进入炮管内或者磕一下之后后座,下惯性筒上方保险钢珠脱出解锁回转体保险(解锁2/2)。
3、回转体保险旋转后解锁转换栓,同时让出发火孔。
4、转换栓脱出后让出主撞针火帽孔发火通道。
重点来了。
此时主撞针扔未处于待击发状态,因为主撞针上仍有上惯性筒上下两侧保险钢珠限制。
5、炮弹出膛,由于初速上惯性筒后座,解锁上钢珠。
6、上钢珠滑落,上惯性筒复位保险解锁。(上惯性筒解锁1/2)
7、惯性筒因为弹簧复位,让出下钢珠限制。(上惯性筒解锁2/2)
8、下钢珠滑落,解锁主撞针位,炮弹待发。
9、炮弹落地,主撞针击发火帽。
10、火帽发火至传爆药管
11、传爆药管引爆传爆药,炮弹爆炸。
在此看出,现代机械引信保险装置远比二战时期复杂以及保险,但机械式引信的缺陷在于结构简单则危险性高,安全性高则结构复杂,因为采用直接碰撞引信,造成不解锁,或者下落角度不正造成不爆炸,无法控制精确的空炸高度等缺陷近些年已经逐步被新式电子引信淘汰。
至于坛中有讨论迫击炮二次重装造成爆炸现象,并不是由于后入的炮弹引爆先前的炮弹引信造成。而是后入炮弹发射药点燃时压力冲击第一发炮弹未引发的发射药以及战斗部装药造成的,这种现象与保险无关。
打炮、打炮、打炮,先去保险套
1/162的回帖率…………已经可以屠版了……粉蛋~没人喜欢技术贴吗?
最近对军火没兴趣。太专业了。。
挽尊···学习了& & 估计这发到CD和FY反应要热烈一些。
专业& && && && && && && && && &&&
前边加个大标题————》科普贴
留名,谢谢分享,感谢LZ
神人啊!感谢分享虽然我没有看懂。
太专业了 看不太懂
.....不止楼主一个人.
我觉得你可以介绍一下美军的那种涡轮解锁的电子空炸引信。
机械式靠惯性解锁的啊那电子式是怎么样工作的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10章 迫击炮弹.ppt 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十章迫击炮弹§1概述§2迫击炮弹的组成与结构特点§3迫击炮弹的结构组成§4迫击炮弹发射装药的构成§5迫击炮弹的发展趋势*§1概述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称为迫击炮弹。“迫击”两字是由炮弹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迫击炮底部的击针,迫使底火发火而来。迫击炮弹有尾翼稳定的,也有旋转稳定的(如美国的106.7mm化学迫击炮弹)。除大口径迫击炮弹是由后膛装填外,多数迫击炮弹是从炮口装填的。在我军的战斗历程中,广泛应用了迫击炮。在现代化战争中,迫击炮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武器。我军远在红军时期就运用了炮击炮。迫击炮是伴随步兵的火炮,是用来完成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和摧毁敌方工事的任务。与膛线火炮相比,迫击炮具有以下优点:(1)弹道弯曲,落角大,死角与死界小,并且容易选择射击阵地;死界:该火炮超越遮蔽物射击时,相应最小射程的落点到遮蔽物顶点的水平距离。死角:该火炮超越遮蔽物射击时,相应最小射程的落点与遮蔽物顶点的连线和过顶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夹角。*§1概述(2)结构简单,质量轻、使用灵活、易于操作和转移阵地,特别适于前沿阵地使用;(3)发射速度高(与线膛炮装填相比);(4)经济性好。迫击炮的这些优点,给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过去是这样,在未来的战争中,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必需的武器装备。但是,由于迫击炮存在如下缺点:(1)射程近,精度低,散布大;(2)落速和着速小,侵彻能力差;(3)弹道弯曲,难于平射。因而也限制着迫击炮弹的使用和发展。?*§2迫击炮弹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迫击炮弹通常由引信、弹体、装填物(炸药或其他元素)、尾翼装置及发射装药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2.1迫击炮弹的组成*对于内装炸药的迫击炮弹来说,也可分为杀伤榴弹、爆破榴弹和杀伤爆破榴弹三种类型。榴弹类型的不同,其装填系数也不同。2.1迫击炮弹的组成除了上述传统的迫击炮外,还有超口径迫击炮弹。迫击炮长弹属于爆破弹类型。主要由引信、头螺、炸药、身管(弹体)、定心翘、尾翼装置和专用发射药等组成。超口径榴弹是在长弹基础上,将其头螺拧下,另接一个大于口径的弹头构成。该弹有质量大、射程近、散布大,以及行军和使用不便等缺点,故一般只在特殊需要下(如开辟通道)才使用。*2.1迫击炮弹的组成除迫击炮榴弹外,还有迫击炮弹弹体内装填非炸药的其他元素者,此即为迫击炮特种弹。图中a是迫击炮发烟弹,b是迫击炮燃烧弹,c是迫击炮照明弹,d是迫击炮宣传弹。*2.2迫击炮弹的结构特点迫击炮弹虽有榴弹和特种弹之分,但使用最多的是榴弹,因此常将迫击炮榴弹简称为迫击炮弹。与普通榴弹相比,迫击炮具有如下特点:(1)尾翼稳定由于迫击炮是滑膛炮,没膛线,弹体上也没有弹带,弹丸不旋转,因而,一般情况下,迫击炮弹是靠尾翼稳定(也有旋转稳定的,但很少)。尾翼装置是保证迫击炮弹稳定飞行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是消极质量,应尽可能减轻。*2.2迫击炮弹的结构特点(2)特殊的发射装药结构迫击炮弹的发射药(基本装药和辅助装药)配置在弹尾部的稳定装置上,因此药室容积的大小取决于弹尾部留下的空间。相对地说,这个空间是很大的。由于发射药量小而装填容积大,因而装填密度很小,通常在0.04~0.15kg/dm3的范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点火药往往不能即时均匀点燃发射药。为了确保点火与燃烧的均匀,必须采用特殊的点火方式。*2.2迫击炮弹的结构特点基本装药(又称底药)的质量小,威力大,装在用厚纸制成的具有底火的基本药管内。基本药管插在弹丸的尾管内。辅助装药(亦称附加装药)的质量较大(一般为底药的10倍或10倍以上),常分为几个药包套在尾管上,或分别对称地配置在相邻翼片之间。由于底药的装填密度较大(可达0.65~0.80kg/dm3),发射时基本药管上的火帽被击针触发,立即引燃全部基本装药,使药管内的火药气体压力急骤增高,当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一般达(一般达0.8~1)×108Pa),基本药管的管壁破裂,高温、高压的气流将从尾管上均匀分布的传火孔中泄出,并喷射在辅助装药上。鉴于此时的冲量很大,辅助药包可以迅速、均匀地被点燃,从而保证弹丸初速的一致性。这种迫击炮发射装药的阶段燃烧过程,解决了小装填密度下内弹道性能的稳定问题,使弹丸得以在一定的压力下才开始运动。由于辅助药包是可以调整的,故改变药包数量就可以改变弹丸的初速。由于有一部分发射药(基本装药)先行在密闭的基本药管内燃烧,然后再冲出传火孔,这样就使得弹丸在一定的压力下才开始运动(如82迫击炮弹在膛压为80公斤/厘米2左右运动),这对保证初速稳定和充分利用火药能量是必需的。*2.2迫击炮弹的结构特点(3)弹径小于炮管内直径迫击炮弹从炮口装填,靠重力下滑撞击底部击针发火,为使弹丸下滑时膛内被挤压的气体顺利流出而又不过分的影响下滑速度,迫击炮弹与膛壁之间必须留有间隙,也就是说迫击炮直径小于炮管内径,这是装填条件所必需的。由于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迫击炮弹上为何要刻一圈圈螺纹?(2)
&&&&&&为了保证足够的下滑速度和发射速度,迫击炮炮弹与炮膛壁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但间隙又不能过大,过大的间隙势必影响迫击炮弹在膛内的正确导引而影响精度,于是这个间隙被确定在0.6~0.8毫米之间。炮膛具有紧密配合公差的迫击炮弹,在装填时很难既方便又迅速地沿炮管直下。&&&&&&为了减少火药气体从间隙处外泄,通常在弹体外径最大的定心部,车制数个环形沟槽做为闭气结构,闭气沟槽多为三角形,也有矩形、半圆形、梯形。发射时高压火药气体经过沟槽时,由于膨胀形成涡流,速度减慢,使火药气体的泄出量减少,根据效率不同,大约有85%以上的发射药气体被密封在炮膛内,从而起到封闭火药气体的作用。迫击炮弹上都有一圈圈螺纹&&&&&&现代迫击炮弹大多以一个可膨胀的塑料闭气环代替了闭气沟槽,装弹时闭气环缩在弹体的槽内与弹体齐平,发射时在火药气体作用下向外膨胀,与炮膛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良好的闭气性,为不影响外弹道气动性能,这种闭气环在弹丸离开炮口后一般依靠张力自行脱落。&&&&&&所以,迫击炮弹上面的螺纹是用来封闭发射药的火药气体,维持膛压的,并没有散热作用。因为习惯性思维,人们总是一看到管状物体外部的螺纹,就会马上想到散热片。例如美军最常使用的M327型牵引式重型120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炮管,从炮口开始的三分之二炮身外部都刻有螺纹。迫击炮弹上都有一圈圈螺纹&&&&&&这是炮管高低机的一部分结构。由于M327重型迫击炮使用带有横轴的轮胎式炮架,无法使用常规迫击炮的三角形炮架配合高低机调节炮管高低角度,所以设计为直接将高低机套在炮管上。一方面简化了结构,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部分散热作用。&&&&&&中国PP89式100毫米迫击炮所配用的新型迫击炮,也取消了闭气沟槽,改为尼龙闭气环。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yaoqun 共2页: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迫击炮是如何防止重复装填的
过去年代,部队不同岗位之间经常有相互嘲讽的情况,譬如炮兵奚落炊事兵为&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而炊事兵则反击:&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这句话是如何来的呢?原来,迫
&&过去年代,部队不同岗位之间经常有相互嘲讽的情况,譬如炮兵奚落炊事兵为&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而炊事兵则反击:&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这句话是如何来的呢?原来,迫击炮在射击时经常会出现瞎火、卡弹和延迟发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卸开炮尾,端着炮管往外倒炮弹。但也有另外一种可怕情况,由于战斗激烈,炮手疲劳紧张,一些缺乏战场锻炼的士兵就会紧张出错,第一发瞎火,接着又把第二发装进去了。。。。。。。重复装弹极其危险,炸膛随时会发生,两发迫击炮弹的殉爆足以直接消灭整个炮兵班。迫击炮兵需要一种装置来防止此类悲剧发生,这就是本文要说的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也叫防重复装填装置。
迫击炮为何会出现重复装填
迫击炮,顾名思义,就是从炮口装填,强迫击发的火炮。迫击炮弹采用特殊的装药结构和点火方式,即将迫击炮弹的发射装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基本装药,放在由纸筒做成的基本药管内,基本药管则放在尾管内,基本药管的底部装有底火。另一部分称为辅助装药,它是由几个附加药包组成。发射时,迫击炮弹沿膛壁下滑,基本药管下端的底火撞击迫击炮上的固定击针而首先点燃尾管内的基本装药,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通过尾管上均匀分布的传火孔冲出,直接喷射在附加装药各处,点燃尾管外面的附加药包。迫击炮弹的基本装药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称基本药管,实际结构与霰弹枪的12号霰弹很相似。
迫击炮哑火后退弹的战术动作
&由于炮管较短,迫击炮的射击环境很恶劣,容易导致炮手误操作
迫击炮在实弹射击中,由于由于底火失效、基本药管受潮炮膛污浊导致弹丸下落速度不足而造成炮膛卡弹等原因,会出现炮弹无法正常发射而滞留在炮膛内的情况。对此,部队的常规做法是一名炮手低姿将手扶于炮架,感受炮弹射出后带给炮身的震动,以此来提示装填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常无法感觉到炮的后坐力而导致误判,以为膛内炮弹已经发射出去。另外,在实战中,炮口焰闪光炫目,火炮冲击波强烈,且声响巨大,战士疲劳紧张和迫击炮发射速度较高,装填手在连续装弹射击过程中,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疲劳,自身判断力的明显下降。当出现炮弹滞留而又没有收到其他炮手的警示时,常会误认为前炮弹已经出膛,立即装入后一发炮弹,这就是迫击炮射击特有的所谓&重装弹&现象(重复装填现象是迫击炮特有的,其他常规火炮均无此类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必须将炮弹倒出炮膛,方能再度装弹发射。在倒弹过程中,如果所倒之弹中有迟发火弹,易造成人炮俱毁的重大事故。
二次装弹(重装弹)一旦发生,轻则影响正常的射速,贻误战机,重则会发生膛炸,炮毁人亡。我军在对越作战期间,曾有传说,夜间炮战时,出现过炮手因为紧张把67式82毫米迫击炮整个装满,最后装填不进去了才被发现的笑话。在20世纪90年代,我军也发生过数起迫击炮膛炸事故,其中就有炮弹重装原因造成的严重事故。
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就是为了保护人员和装备的安全,通过光电、电磁、机械等方式判断已装填的炮弹是否发射出去,或检测迫击炮身管是否有炮弹残留,从而防止下一发炮弹再次误装填的装置。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展的迫击炮防重装装置主要有3种技术,即机械式、光电式和电磁式。苏联俄国主要应用机械式,欧美国家尝试过光电式,而比较青睐电磁式。
经典的苏联机械式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
机械式防重装保险器是利用发射炮弹的火药燃气气流压力、运动弹丸压力或炮身加速后坐产生的惯性力来驱动保险机构工作,以实施允许或阻止下一发炮弹的装填。在迫击炮部队广泛应用机械式防重复装填技术,最早是苏联。但这种技术是如何诞生发展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笔者很久,原苏联出版的《苏维埃火箭-炮兵百科全书》,以及比较权威的《苏联火箭炮兵和迫击炮》一书里,对于防重装填只有一条简单的定义,而且是针对比较现代的120毫米2B11迫击炮,至于演变并未详细论述。笔者通过翻阅苏联时期的资料,确认苏联的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诞生于卫国战争后期。1941年至1942年期间,红军紧急应征,士兵缺乏训练,致使红军的炮手普遍素质低下。苏军轻便炮兵配属的迫击炮【注1】,在作战时,由于炮手紧张,火炮勤务状态不佳等原因,经常发生重复装填,时有炸膛惨剧发生,整个班整个班的炮手被自己的炮弹干净利索的消灭,轰成渣。根据《红军的武器》一书描述,这种情况一开始并未引起红军高层警觉,因为大多数此类伤亡都被认为是德国人的炮弹直接命中了红军迫击炮阵地上的炮位,并引起待发炮弹的殉爆。但后来有越来越多幸存炮手报告真正的事故原因是炮弹的重复装填,才得以重视。
精彩内容读取中……
Powered by &&&&苏ICP备号-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迫击炮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