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快速记忆帐号忘了怎么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程朝阳(215101) [摘要]&针对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进而明确目的,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然后直面现状,剖析了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最后,重点论述如何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式阅读&&整体性阅读&&诵读法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①。我不想多作复述。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无用论”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 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 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同中理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重视每一所有要背诵的课文语文老师都会“默写”吗?如果连老师都做不到,这教学要求是否该修改一下呢?此外,我们常要求学生搞清楚一些根本说不清楚的东西。比如,1997年高考题第17题,“高宗意乃解”一句,让学生区别“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和“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这两种解释的对错。其实,谁能说得清前者就比后者准确呢? ②教学思想的问题。我只想讲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一是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前者的结果是,45分钟里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而没看见那是一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1、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由于上文论及的原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那如何搭建那心灵之桥呢? ①提供必要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②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⑤ ③用当代视野关照文言文,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 ①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第一,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首先,学生得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的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第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 第三,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第四,部分地区还可以和方言结合,积累文言知识。比如我所在的苏州,是吴方言区,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语言,很多文言词语都还在用。结合方言,学生学得有趣,也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问题简单了,效果不错。 第五,辅以“务实、得法、有效”的能力训练,巩固提高。 ②整体感受,体验阅读乐趣。在的重压下,语文教师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要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教师主要是发挥组织、引导、激励、点拨的作用,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的整体感受。读《归去来兮辞》,最要紧的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那一份愉悦、淡泊又略带寂寞的情怀,而不必让学生拼命地把文章翻译成味同嚼蜡的白话文。 ③含英咀华,培养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 其一,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其二,发扬朱光潜先生倡导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决隐发微,探寻看似平淡中蕴含的精彩。彭宗保老师以前教《石钟山记》,着力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笑”字,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产生豁然开朗之感,领悟了作者独运之匠心。不仅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审美趣味。 ④比较阅读,提高鉴赏水平。有时,学生读一苏洵的语言干脆利落,朗朗上口,苏辙的稍微有点拗口;苏洵是借古讽今,饱含忠谏之情,苏辙是就史论史,有逞才之意。可见,比较阅读,学生的鉴赏水平会得到超出预料的提高。 ⑤质疑问难,改进教学效果。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我主张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教参质疑(学生那儿必须放一本教参)、向教师质疑。比如课下注释,常遭到学生的质疑,一番争论后,达成共识,必然掌握得更牢了。而对课文的质疑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阿房宫》时,有学生问:第一段多为偶字句,为何开头连用四个三字句呢?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解决了它就弥补了教师备课的空白,师生都有收获,教学效果自然是改进了。 ⑥吸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我说过,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有着丰赡的精神内涵。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而高中生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要紧。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也都不错。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一种理论叫“阅读转注”说,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积累起来。根据该理论,学生只要坚持在课外阅读文言作品,就可以自然地与课内所学相转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参考文献:①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6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③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京),2002,7④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的返朴归真[J]&&山东教育,⑤李建邡&&教苑漫录[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⑥彭宗保&&抓住“笑”字串全文[J]&&语文学习,1996,4&作者邮箱:&
【篇二】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原文 解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太:大。阳:公开的。阴:秘密的。
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阳:正。阴:奇。敌阳:正面击敌。敌阴:奇兵制胜。
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刚:强势。决:击。柔:弱势。
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不虞:没有预料。
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诳 kuáng :欺骗,假的。少阴:部分隐蔽,虚实之间。太阴:非常隐蔽。太阳:非常公开。
译:假象,未必就是假的,其实,那是利用假象掩盖着的真实的军事行动。虚实莫测的军事行为蕴藏着非常隐秘的军事意图,非常隐蔽的军事行动悄悄进行着即将发起的公开的军事打击。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主:主见,主观。益动:适时而动。巽xùn :风也。
译:故意用小的军事行动麻痹敌人,待其不以为然而防备松懈时,全力出击,一举获胜。此计可用于消灭那些只求自保、不思进取之敌。把握时机、适时而动、动如疾风。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阳:公开的迹象。乖,呆板,不协调。阴:静。逆:叛。暴戾恣睢:凶残横暴,任意胡为。顺以动:顺势出击。豫yù:通“预”,预测。
译: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方静观其变;敌人穷凶恶极,自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敌势进一步恶化,我方不失时机,顺势出击,取得胜利,这是事先就预测到的结果。因此,对敌势的准确判断与预测,把握好攻击敌人的最佳时机,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注】信:诚信,友好。安:安抚。阴:暗地里。图:图谋,谋取。
译:外示友好,麻痹敌方;内藏机谋,暗伏杀机。为了确保战争胜利,我方必须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伺机击敌而不为敌人所察觉,这是刚蕴于中而柔表其外的计策。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注】阴:局部。阳:全局。
译:当战局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时,要主动放弃局部,以求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注】少阴:小失误。少阳:小胜利。
译:有小的机会,就要及时利用;有小的利益,决不放过。变敌方之小失误为我方之小胜利,积小胜为大胜。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注】叩实:核实,侦察。阴:秘计,谋略。媒:相关的事物、方法。
译:敌方行踪诡秘就要去侦察,掌握实情才能确定行动。反复侦察、精心分析,是发现敌人阴谋,根据敌情制定克敌之策的必要手段。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注】有用者:1.才智高于我者。2.有小智而爱弄巧者。不能用者:愚庸而顺从者。借:借助,使用。匪:非。我:这里指智者。童蒙:不懂事的孩子,愚者。
译:才智高于我的人,不为我用;有小智而爱弄巧的人,不可用;愚庸而顺从的人,可用。拿愚庸而顺从的人来使用,是智者驾驭愚者,而不是愚者驾驭智者。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注】蹇: 跛,行走困难。往蹇来返:往返艰辛、进退两难。
译:抓住有利时机困扰敌人,派人去诱骗、瓦解敌人,逼敌于艰险困顿、进退两难之地,伺机消灭敌人。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需:待。孚fú:诚信。光:明,荣誉,成就。
译:逼敌太紧就会遭到反击,纵敌逃跑便可削其气势。紧随其后而勿逼,藉此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敌人的斗志,待其军心溃散,我方乘势出击,以最小的代价消灭它!要善于隐忍、等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光明畅达。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注】类:相同。蒙:愚昧,不明。
译: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迷惑敌人,趁其尚未洞悉我方意图,攻击它!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摧毁敌人的坚固防线,擒获敌人的主帅,敌势迅速崩溃瓦解。这就好比蛟龙失去了可以凭藉的深渊而暴露于郊野,力拙技穷,回天无术了。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注】兑: 阴卦,为柔,为阴势。乾:阳卦,为刚,为阳势。
译: 不去直接抗击敌之锋芒,硬接硬拼,而是运用计策间接地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战斗力,这是《易经.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以柔克刚的原理。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注】主:主意,主见,安邦定国之策。随:顺从,顺应。向晦:傍晚,天将黑。宴息:休息。
译:趁敌人内部混乱,国弱主昏,内无安邦之策,外无御侮之士,顺势取之。夺其国,安其民,得之天而应乎时。荣辱兴衰,随遇而安。天黑了,就该休息。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巽xùn:巽为风为柔,为阴势。蛊:惑,懵在鼓里。
译:为了有效地掩护我方正在进行的军事转移,必须保存我方原有的阵地形状,完备的战斗势态,使友军不怀疑,敌军不敢妄动。此计如风过林谷,不见其踪,不知所止。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我方已经顺利完成主力转移的军事行动,进可击敌,退可保全。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注】剥:脱,这里指敌人逃脱。不利有攸往:不利于继续追击。
译:对付弱小的敌人,力求围而歼之。如果纵敌逃脱再用大部队去追击,则会劳师而无功,是很不明智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受地理条件、形势格局的限制,宜先攻取附近的敌人,而不宜千里劳师去攻击远隔的敌人。火往上升,水向下流;道虽不同,亦可为谋;远交近攻,一计用而六国亡。【篇三】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翻译简单精炼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孔子曰:会用兵者,军中无粮,仅用三日,但可用十日 。不会用兵
者,军中有粮,仅用十日,最用2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概述】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相关古书:《孙子兵法》原文
为便于大家记忆,以下为三十六计各取一字组成的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翻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翻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翻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原文: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翻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翻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翻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翻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
翻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翻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翻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翻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翻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翻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原文: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翻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翻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翻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翻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翻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翻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翻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翻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翻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翻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翻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翻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翻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原文: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翻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篇四】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译文:
教育工作三十六计:
1、 瞒天过海
计策原文翻译:
防备十分周密,认为万无一失,就容易产生松懈;经常见到的现象就不再怀疑,丧失警惕。把阴谋放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不是放在荫蔽之处。越是公开暴露的地方,越是容易隐藏着非常的计谋。
教育引用“瞒天过海”策略原理:
学生对教育的目的容易产生反感,而且学生对受批评教育之心相当敏感,教育者如果直截了当地批评教育,针对其错误行为进行直接的说教,这样往往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引起负面效果;学生对经常见到的老师不是批评教育时才做的事是没有什么反感心的,老师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不要引起学生的怀疑和警惕。所以,教育者使用“非批评形式”来进行批评教育,就是“瞒天过海”之策。教育者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而不是躲躲闪闪地采用“非批评教育形式”来达到目的。用这样的教育方法,越是做的大方自然,越是容易隐藏着有效的教育效果。
2、 为魏救赵
计策原文翻译: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集中的敌人;攻打击集中较强的敌人,不如打击分散较弱的敌人。 教育引用“围魏救赵”策略原理:
批评教育全班学生,不如分散批评教育各个学生;面对全班的学生指责某些思想行为错误,不如当面指责某位学生这方面的思想行为错误。因为当全班或一群人受批评时,大部分人都在想:这恐怕不是批评我吧。就算是有人这样想:这恐怕是批评我吧。但是,集体批评没有点名道姓,其他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思想行为错误者就不当一回事了。如果在大庭广众里点名道姓批评学生,必然引起公愤。所以就算是两三个学生犯同样的错误,都应该将其分离开来进行批评教育。
3、 借刀杀人
计策原文翻译:
敌人已经明确,但是第三方的态度还不明确,要引导第三方去消灭自己的敌人,不用消耗自己的力量,达到损敌益我的目的。
教育引用“借刀杀人”策略原理:
学生的错误思想行为已经明确,但是第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行为还不了解,教育者要引导第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去批评教育自己的学生,不用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依靠其他力量批评教育我的学生的目的。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教育学生,势必要使盟友参与教育,但盟友的参与正可增加“我”的教育力量。
现在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熟人教育”和“资源开发教育”都属于“借物教人”之类。战争中以“杀人”为目的,教育中以“育人”为目的。
4、以逸待劳
计策原文翻译:
控制消灭敌人的方法,不是依靠强攻硬打的方式,而是要用“损刚益柔”的原理,逐步削弱敌人,使双方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取得胜利的目的。
教育引用“以逸待劳”策略原理:
控制教育学生的方法,不是依靠“强攻硬打”的方式,而是要用“损刚益柔”的原理,让学生逐步接受自己的教育,使双方心理上的距离慢慢缩短,使双方心理上的对立朝着有利于对方顺从自己的教育方向发展,达到最终取得教书育人的目的。
5、趁火打劫
计策原文翻译: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势出兵夺取利益,这是以强胜弱的策略。
趁火打劫有兩种方法,一是乘人之危混水摸魚;二是自己放火喊捉賊,达到劫夺別人充实自己的企图。
教育引用“趁火打劫”策略原理:
物极必反。学生遇到的处境很困难,心理的压力就很大,学生要援助的心里就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就乘学生需要帮助之时去帮助他,在心理战上这是以“强胜弱”的策略。
6、声东击西
计策原文翻译:
敌人思想混乱没有准备,就是易经上说的危机征状。要利用敌人不能控制局面的时机迅速将其消灭。
教育引用“声东击西”策略原理:
学生思想混乱没有准备,就是《易经》上说的危机征状。要利用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避开学生的反感和逆反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引导。
7、无中生有
计策原文翻译: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无中生有是一种欺骗的办法,但是不能一直都弄虚作假,而是要使假象变为真象,不过要用大大小小的假象掩盖真象。
教育引用“无中生有”策略原理:
无中生有是一种说教方法,但是所说的故事或事例不能一直都瞎编乱造,而是要旁征博引有根有据,这样才有说服力,不过又要善于用大大小小的虚构来说好每一个事实,使其具有教育指导意义。
8、暗渡陈仓
计策原文翻译:
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利用地方固守的时机,而取得主动;增加了主动性,便能充分发挥战争的机动性,乘虚而入攻其不备。
教育引用“暗渡陈仓”策略原理:
安排学生喜欢的活动,教育者和他们一起玩并乐在其中,利用这样的机会,教育者取得教育指导的主动,便能充分发挥对症下药的教育机动性,利用这种机会教育指导学生,首先不会引起太大的逆反心,这时候的教育指导往往是最后效果的。
9、隔岸观火
计策原文翻译:
敌人内部不和,秩序混乱,我可以案子等待他发生暴乱。敌人凶暴乖张,反目为仇,势必自行灭亡。《易豫卦》说:用和顺的态度行事,便会得到安逸愉快;安逸愉快,是用和顺态度行事的结果。
教育引用“隔岸观火”策略原理:
有时学生兴趣所致,兴趣盎然,情绪激动,自己的兴趣与教师的要求发生矛盾,教育者应该采取静观其变的和顺态度,等待学生的情绪自然起落,学生自然体验到过程中的情理,得到最好的自我教育。《易豫卦》说:用和顺的态度行事,便会得到安逸愉快;安逸愉快,是用和顺态度行事的结果。
10、笑里藏刀
计策原文翻译: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教育引用“笑里藏刀”策略原理:
幽默的谈吐首先能吸引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教育者的幽默被认为是素质修养高的一种体现,智慧的体现。只有吸引住了学生,幽默就会产生比批评教育更多的效果。如果一味地靠压,靠批评,新时代的学生会很难接受,而幽默是在笑声中化解问题。教育目的是通过笑的形式来实现。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李代桃僵
计策原文翻译: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用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教育引用“笑里藏刀”策略原理:
当情况发展到发展到要求教育者为被教育者有所献出的时候,要舍得用自己的爱心以换取受教育者的信赖和进步。
12、顺手牵羊
计策原文翻译:
对地方微小的漏洞,必须及时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教育引用“顺手牵羊”策略原理:
教育工作要做得很细致,对非常微小的机会也必须及时利用;微小的教育机会又是有很大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利用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引导机会,也将会是转变学生的一个好时机。
13、打草惊蛇
计策原文翻译:
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实情完全掌握了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方法。
教育引用“打草惊蛇”策略原理:
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实情完全掌握了再行动。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言行动向,可以了解一些情况的发展趋势,发现一些事情的苗头,于是好地加以引导,坏的加以制止和防范,这是很聪名的教育方法。
14、借尸还魂
计策原文翻译:
凡是有作为的强者不可以去借用;凡是无所作为的弱者,会前来求助于我。借兵给弱者,我可以利用它,它也必定依附于我。这就像《易经.蒙》卦所说的:不是我求助于童蒙(弱者),而是同盟求助于我。
教育引用“借尸还魂”策略原理:
教育除了创新就是不要创新,很多情况下,采取创新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就最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成功地使用过的方法。这就像《易经》所说的:不是我一定求助于创新,而是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和方法等着我来使用。
15、调虎离山
计策原文翻译:
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他。《易蹇》卦说:往蹇来返,是说见险
而能止。这里是讲,应避开强大敌人的锋芒,暂时停止进攻,创造条件,分散敌势,再行进攻。
教育引用“调虎离山”策略原理:
把受教育者安排到一个更有利其接受教育的环境里进行教育,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地为受教育者特意安排特殊的环境或情景,者使用改变环境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方法。《易.蹇》卦说:往蹇来返,是说遇到困难而能止。这里是讲,应避开在困境中继续这样做,暂时停止这样做,创造条件,改变环境和条件,再进行教育工作。
16、欲擒故纵
计策原文翻译:
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磨敌人的士气。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加以扑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进攻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夺取战争胜利是有利的。
教育引用“欲擒故纵”策略原理:
强迫有反抗情绪的学生服从,就会遭到坚决的拒绝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情绪上暂时获得放松,这样就会消磨他对教育者的对抗火气。所以要暗中地注意或跟踪这个学生的言行举止,但又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对抗新情绪,等他的情绪平和了,再加以教育引导,这样教育就不会像用高压手段强迫有反抗情绪的学生屈服那样耗费教育者的心力。不强迫学生,并让他消气,这对教育工作的成功是很有利的。
17、抛砖引玉
计策原文翻译:
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懵懂上当。
教育引用“抛砖引玉”策略原理:
教育者做学生喜欢做的可以使学生接近,教育者说学生喜欢说的话可以使学生信任,这个方法是用类似的东西去诱导学生,使学生得到启发,收到一唱百和的效果。
18、擒贼擒王
计策原文翻译:
推毁敌军的主力,擒住其首领,以彻底解除其全部力量。龙离开海洋到田野里,就会一筹莫展,陷入绝境。
教育引用“擒贼擒王”策略原理:
教育工作要抓重点难点,抓住重点难点,其他的所有工作就迎刃而解了。作重点学生的工作也是这样,首先要解除他在全局中的坏影响,这就像龙离开海洋到田野里,就会一筹莫展,陷入绝境一样。
19、釜底抽薪
计策原文翻译:
力量尚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教育引用“釜底抽薪”的原理:
教育者知道直接说教是无法批评教育学生的,可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根源所在,从事出有因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事情的原因或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20、混水摸鱼
计策原文翻译:
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它还是弱小没有依靠,使他归随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事。
教育引用“混水摸鱼”的原理:
学生的思想彻底放松,或者学生的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是教育者观察了解学生真实心理的好机会,利用这种机会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教育工作容易达到目的,这样学生就更相信教育者,这样的道理就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事。
21、金蝉脱壳
计策原文翻译:
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可以隐蔽地转移兵力,以制止敌人的危害。
教育引用“金蝉脱壳”的原理:
要使是班级稳定,造成强大的正面影响,又使全班学生不产生反感,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不趁机出来捣乱,而教育者既能够隐蔽地转移精力和时间,又能摆脱不良行为的纠缠和制止学生错误思想行为。就要使用“金蝉脱壳”之策。
22、关门捉贼
计策原文翻译:
对付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阡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 教育引用“关门捉贼”的原理:
教育者对发展下去的情况要能够预测,特别是对学生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要加以预见性的
限制和教育,最好使用各种有关的规章制度来限制他们;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或者很严重了,再做事后的急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这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
23、远交近攻
计策原文翻译:
处于不利的形势,要考虑阻止他发展的趋势: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睽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指向不同,也可以结交。”这就是说:为了阻止敌人的联合,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教育引用“远交近攻”的原理:
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有自己班级内的,也有自己班级外的,这个可以看作有远有近。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有素质比较好的,也有素质比较差的,这个也可以看作有远有近。学生有不良的行为,要考虑阻止他发展的趋势:相对来说,直接地教育指导自己班级内的学生,就较为容易做好;直接地教育指导自己班级外的学生,就不容易做好。《易经·睽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指向不同,也可以结交。”这就是说:为了阻止自己班级体内的学生与班集体外的学生的联合(或者为了阻止后进的学生影响先进的学生),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也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
24、假道代虢
计策原文翻译:
对处在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他去屈从时,我方却去援救他,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难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教育引用“假道代虢”的原理:
现代的班级管理,造成学生有一种朝夕相处的关系,而且同桌是最接近的关系。对处在被问题学生控制和影响之下的学生,在问题学生胁迫他去屈从时,教育者要及时地援救他,要立即帮助该学生拆除被影响和被控制的同学关系。《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难状况下的对象,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在教育上,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同学关系的良好影响达到教育目的。
25、偷梁换柱
计策原文翻译:
多次变动其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落,然后再来控制他。好像是只要控制车的轮子,就可以控制整个车子一样。
教育引用“偷梁换柱”的原理:
教育者的不良情绪和表情,都会引起被教育者的对抗情绪。教育者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做教育引导工作,要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表情,避免学生的对抗情绪。等待被教育者没有对抗情绪时,然后再进行教育引导。这就像《易经》所说的,好像是只要控制车的轮子,就可以控制整个车子一样。
26、指桑骂槐
计策原文翻译:
强大的设伏弱小的,要用警告的方法诱导他。《易经·师》卦说:运用适当的威严和强硬手段能使部下接受指挥,行动果断有冒险精神反而会使之服从于己。
教育引用“指桑骂槐”的原理:
对待心理脆弱的学生,批评教育时,最好避免直接冲撞,要使用警告的方法诱导他们。《易经·师》卦说:运用适当的威严和强硬手段能使部下接受指挥,行动果断有冒险精神反而会使之服从于己。如果教育者借批评其他事来暗示批评又同类问题的学生,就会比直接批评更具有威严和压力,教育者做得越有随机性越有应变性,就越使学生信服。
27、假痴不癫
计策原文翻译:
宁可假装不知道,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要像雷在酝酿阶段一样沉静。
教育引用“假痴不癫”的原理:
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做了错事就有了后悔心理。这时候的教育者宁可假装不知道,不批评教育的好;而千万不要不知道却假装知道,然后面对面的批评教育他们。教育者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自己内心的机密——我知道了你们做的坏事,现在我就要批评你们来了。要不动声色的批评教育于无批评教育之中,要像雷在酝酿阶段一样沉静。
28、上屋抽梯
计策原文翻译:
故意给敌人方便,引诱他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他的前应和后援,是他完全出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噬磕》卦上说的好:噬磕而遇到毒害,是因为贪吃不当吃的东西。
教育引用“上屋抽梯”的原理:
教育者要善于故意给学生架设很容易进步的阶梯,引诱他从后进走上进步的道路,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选择有利时机,让他们抹去过去失败的阴影,断绝那些消极力量对它们的诱惑。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改变,能够按照教育者的引导进步,完全是教育者善于给与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造成的。《易经·噬磕》卦上说的好:噬磕而遇到毒害,是因为贪吃不当吃的东西。教育者就是反其义应用这个原理。
29、树上开花
计策原文翻译:
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虽然弱小,可是阵势却显得强大,《易经·渐》卦“鸿雁飞向大陆,全凭他羽毛丰满的双翅助长气势。”
教育引用“树上开花”的原理:
教育者借助联想的结果来增加教育批评的气势,言语虽然简单,可是教育力量却显得强大,《易经·渐》卦“鸿雁飞向大陆,全凭他羽毛丰满的双翅助长气势。”树木上虽然没有花,但是树木时可以开花结果的,这使人们不可置疑的道理。
30、反客为主
计策原文翻译:
有空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要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渐进”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引用“反客为主”的原理:
战争中主张“有空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要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渐进”就是这个意思。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抓住学习者求知欲强的特点,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交给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逐步成为学生的信任者和崇拜者。
31、美人计
计策原文翻译:
兵力强大的,就要攻击他的将领。将领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领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教育引用“美人计”的原理:
教育中难免遇到一些无法实行教育引导的情况,这就要从了解他的兴趣入手,利用他的兴趣进行引导。学生往往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有特别喜欢的事物,有特别爱做的事情,用他的兴趣来引导他,使他放弃他不量的爱好,做他原来不愿意做的事情。《易经·渐》卦说:利用人们自己身上的严重弱点,来控制人,可以有把握地保正教育的实力和效果。
32、空城计
计策原文翻译:
空虚就让他空虚,使人更加难以猜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更加显得用兵的出奇。
教育引用“空城计”的原理:
有时教育者实施教育计划,空虚就让他空虚,使学生更加难以猜测,或更加深入的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很有教育效果的。在批评和教育中运用空虚的策略来隐蔽自己的空虚,更加显得教育方法的出奇。
33、反间计
计策原文翻译:
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教育引用“反间计”的原理:
人的内心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正面的自我,一个是反面的自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再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内心中的两各自我,在学习和道德行为发生偏差或错误时,指导学生用正面的自我与反面的自我作斗争,这样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易经·比》卦说:“来自对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34、苦肉计
计策原文翻译:
人不会自己迫害自己,所以受迫害是真的;假的变真,真的变假,间谍就趁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而进行间谍活动。”
教育引用“空城计”的原理:
人不会自己迫害自己,所以受迫害是真的;假的变真,真的变假,间谍就趁机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习惯了在学生面批评教育学生,一般不会在学生面批评教育自己。所以在学生面批评教育自己容易感动学生。《易经·蒙》卦说:“把他们感动得乖乖的,顺着他们的把道理说到他们的内心里去。”
35、连环计
计策原文翻译:敌军兵力强大,不能靠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他们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们的力量。《易经·师》卦说:“象这样用兵打仗一定胜利,因为这是受到天的赏赐:(“天”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受客观规律决定的)。
教育引用“连环计”的原理:
学生的思想顽固,不良行为形成了习惯,不能靠粗暴简单的说教方法硬来,应当运用深入内心的教育引导过程,使他们自相影响,逐步地克服不良习惯,或逐步地养成好习惯,学会好的东西。《易经·师》卦说:“象这样用一个过程来教书育人一定有成效,因为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6、走为上计【篇五】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原文译文及英文表达
&&三十六计&&的英文表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Thirty-Six Stratagems)乃兵家之经典著作。
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古人学好三十六计,带兵打胜券在握。
现代人习之,在商场职场生活领域中,古为今用。
而三十六计在外国也极受欢迎……
那么就一起看看三十六计的英文表达吧!
Chapter 1: Winning Stratagems
瞒天过海 crossing the sea under camouflage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根据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
■英文注释
Mask your real goals, by using the ruse of a fake goal, until the real goal is achieved. Tactically, this is known as an ‘open feint’: in front of everyone, you point west, when your goal is actually in the east.
围魏救赵 relieving the state of Zhao by besieging the state of Wei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打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打击兵力分散的敌人;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背后偷袭敌人。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英文注释
When the enemy is too strong to be attacked directly, then attack something he holds dear. Know that he cannot be superior in all things. Somewhere there is a gap in the armour, a weakness that can be attacked instead. The idea here is to avoid a head-on battle with a strong enemy, and instead strike at his weakness elsewhere. This will force the strong enemy to retreat in order to support his weakness. Battling against the now tired and low-morale enemy will give a much higher chance of success.
借刀杀人 killing someone with a borrowed knife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利用各方矛盾,借敌方内部力量或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英文注释
When you do not have the means to attack your enemy directly, the attack using the strength of another. Trick an ally into attacking him, bribe an official to turn traitor, or use the enemy’s own strength against him.
以逸待劳 waiting at one’s ease for the exhausted enemy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英文注释
It is an advantage to choose the time and place for battle. In this way, you know when and where the battle will take place, while your enemy does not. Encourage your enemy to expend his energy in futile quests while you conserve your strength. When he is exhausted and confused, you attack with energy and purpose.
趁火打劫 plundering a burning house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果断地攻击软弱的敌人。
■英文注释
When a country is beset by internal conflicts, when disease and famine ravage the population, when corruption and crime are rampant, then it will be unable to deal with an outside threat. This is the time to attack.
声东击西 making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ing in the west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英文注释
In any battle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can provide an overwhelming advantage. Even when face to face with an enemy, surprise can still be employed by attacking where he least expects it. To do this you must create an expectation in the enemy’s mind through the use of a feint.
Chapter 2: Enemy Dealing Stratagems
无中生有 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 hing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以假乱真,以真乱假,以使敌人防不胜防。但也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英文注释
You use the same feint twice. Having reacted to the first and often the second feint as well, the enemy will be hesitant to react to a third feint. Therefore the third feint is the actual attack catching your enemy with his guard down.
暗度陈仓 advancing secretly by an unknown path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主动偷袭。顺着常理而行动,就会每天都增益,直到永远。
■英文注释
Deceive the enemy with an obvious approach that will take a very long time, while surprising him by taking a shortcut and sneak up to him. As the enemy concentrates on the decoy, he will miss you sneaking up to him.
隔岸观火 watching a fire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英文注释
Delay entering the field of battle until all the other players have become exhausted fighting amongst themselves. Then go in at full strength and pick up the pieces.
笑里藏刀 covering the dagger with a smile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翻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表面上柔顺和悦、内里却刚强不屈的表现。
■英文注释
Charm and ingratiate yourself with your enemy. When you have gained his trust, move against him in secret.
李代桃僵 palming off substitute for the real thing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翻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英文注释
There ar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you must sacrifice short-term objectives in order to gain the long-term goal. This is the scapegoat strategy whereby someone else suffers the consequences so that the rest do not.
顺手牵羊 picking up something in passing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翻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我们可以利用敌人微小的漏洞或失误,取得我方微小的胜利。 ■英文注释
While carrying out your plans be flexible enough to take advantage of any opportunity that presents itself, however small, and avail yourself of any profit, however slight.
第三套:攻战计
Chapter 3: Attacking Stratagems
打草惊蛇 beating the grass to frighten the snake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翻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敌方隐情的重要手段
■英文注释
Do something unaimed, but spectacular (&hitting the grass&) to provoke a response of the enemy (&startle the snake&), thereby giving away his plans or position, or just taunt him.
Do something unusual, strange, and unexpected as this will arouse the enemy's suspicion and disrupt his thinking.
More widely used as &[Do not] startle the snake by hitting the grass&. An imprudent act will give your position or intentions away to the enemy.
resurrecting a dead soul by borrowing a corpse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翻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英文注释
Take an institution, a technology, a method, or even an ideology that has been forgotten or discarded and appropriate it for your own purpose.
Revive something from the past by giving it a new purpose or bring to life old ideas, customs, or traditions and reinterpret them to fit your purposes.
调虎离山 luring the tiger out of his den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翻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知难而退,是明智之举。
■英文注释
Never directly attack an opponent whose advantage is derived from its position. Instead lure him away from his position thus separating him from his source of strength.
欲擒故纵 letting the enemy off in order to catch him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翻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削弱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伺机擒获和消灭敌人。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英文注释
Cornered prey will often mount a final desperate attack. To prevent this you let the enemy believe he still has a chance for freedom.
His will to fight is thus dampened by his desire to escape. When in the end the freedom is proven a falsehood the enemy's morale will be defeated and he will surrender without a fight.
抛砖引玉 giving the enemy something to induce him to lose more valuable things
类以诱之,击蒙也。
翻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诱骗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
■英文注释
Bait someone by making him believe he gains something or just make him react to it (&toss out a brick&) and obtain something valuable from him in return (&get a jade gem&).
擒贼擒王 capturing the ringleader first in order to capture all the followers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翻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龙战于原野上,便到了穷途末路了。 ■英文注释
If the enemy's army is strong but is allied to the commander only by money, superstition or threats, then take aim at the leader.
If the commander falls the rest of the army will disperse or come over to your side.
If, however, they are allied to the leader through loyalty then beware, the army can continue to fight on after his death out of vengeance.
第四套: 混战计
Chapter 4: Chaos Stratagems
釜底抽薪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翻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英文注释
Take out the leading argument &steal someone's thunder&. This is the very essence of indirect approach: instead of attacking enemy's fighting forces, the attacks are directed against his ability to wage war.
浑水摸鱼 muddling the wat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翻译:有意给敌方制造混乱并乘着敌人内部混乱无主之机,消灭敌人,取得胜利。《随》要求君子应当随着天时变换,在天黑时入睡,这里指要善抓可乘之机,乱中取胜。
■英文注释
Create confusion and use this confusion to further your own goals.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slipping away by getting away like the cicada sloughing its skin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翻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方却可以暗中转移或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英文注释
Mask yourself. Either leave one's distinctive traits behind, thus becoming inconspicuous, or masquerade as something or someone else.
This strategy is mainly used to escape from enemy of superior strength.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catching the thief by closing / blocking his escape route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翻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零散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英文注释
To capture your enemy, or more generally in fighting wars, to deliver the final blow to your enemy, you must plan prudently if you want to succeed. Do not rush into action. Before you &move in for the kill&, first cut off your enemy's escape routes, and cut off any routes through which outside help can reach them.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befriending the distant enemy while attacking a nearby enemy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翻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意思是使敌相互隔离再各个击破。
■英文注释
It is known that nations that border each other become enemies while nations separated by distance and【篇六】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就是舍弃李而获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胜利。古时有名的有:孙膑以下驷敌上驷、程婴杀子报恩、公子寿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来的意思是说,在路上看到一只羊,便顺手把它牵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把人家的东西拿走。古时有名的有:满清顺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财以保命。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以木棍挥打四周的草丛,使躲在草中的蛇惊惶奔走,进而加以捉捕。当敌情不明时,应切实掌握情况后,再展开行动,如此才不会陷入敌人的埋伏中。古时有名的有:打草惊县官。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东西,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古时有名的有:李铁拐借尸还魂、刘备掠蜀自立、田子春为主讨兵权。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须要先把老虎从山中引诱出来,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老虎离开了山区后,威风尽失。这句话用在战略上,就是说当强敌一但离开其根据地,失去了优势后,再予以攻击。古时有名的有:韩信背水之战、虞诩调虎离山脱困解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以退为进,却抑先与的策略。在包围攻击时,故意放纵敌人,并不是任意的放纵敌人,而是先放松一下,不把敌人逼的太紧,所谓的逼则兵反,纵则灭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散而后擒,兵不血刃。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郑武公巧计灭胡邦、王邑围攻昆阳。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其意是指:利用没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珍贵而有价值的策略。有以小易大、以贱易贵的意思。古时有名的有:常健求诗、刘邦轻率受困、魏王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古时有名的有:张巡计擒子奇、曹操机智解危。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就是抽薪止沸,彻底根除的意思。换句话说,当敌人势力强大,我方无法以实力与其相对抗时,就要运用策略以削弱敌方的气势,进而屈服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的弱点。古时有名的有:吴汉冷静退敌、薛长儒勇挫敌人士气、曹操火烧乌巢。
◎第廿计-混水摸鱼◎
原意是指搅混池水,使鱼儿昏头转向,然后加以捕捉。利用敌人内部混乱,失去
主体性时再予以攻击,即可以轻易击溃对方。古时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计。 ◎第廿一计-金蝉脱壳◎
在千钧一发之际,设法留下伪装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后暗中逃走,这种巧妙的脱身方法就是金蝉脱壳。古时有名的有:刘邦金蝉脱壳、王守仁脱身之计、齐景公换装脱困。
补充回答: 第廿二计-关门捉贼◎
当贼跑到屋内时,将门窗关紧,让其无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鳖的味道。也就是说紧紧的包围对方予以一网打尽。古时有名的有:秦赵长平之战、夫差未断祸根。
第廿三计-远交近攻◎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与远方的国家缔交联盟,以攻击邻国。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远交近攻统一天下。
◎第廿四计-假途伐虢◎
就是趁小国有危难的时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并吞。古时有名的有:赵燕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计-偷梁换柱◎
就是暗中将对方的主力调换,削弱战力的策略。和偷天换日、偷龙转凤的意义相同的。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谋略灭齐、赵高矫诏立胡亥。
◎第廿六计-指桑骂槐◎
势力强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应不露痕迹,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种间接的指责方法。古时有名的有:优孟辞相谏庄王、司马穰苴统驭人心之法。
◎第廿七计-假痴不颠◎
便是装成痴呆状,让对方消除戒心,其实内心非常的冷静,等最佳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和扮猪吃老虎是同义的。古时有名的有:司马懿诈病欺曹爽、狄青掷钱振军心、燕王假痴不颠。
◎第廿八计-上楼抽梯◎
以利益诱使对方深入困境后,再彻底的予以消灭,不留后路。和过桥拆板和过河拆桥意思是一样的。古时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破釜沉舟之计。 ◎第廿九计-虚张声势◎
当己方处於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古时有名的有:李世民计救隋炀帝。
◎第卅计-反客为主◎
由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进而掌握到控制权,与喧宾夺主意义相同,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一有机会就立刻把握住,进而掌握主导权。古时有名的有:刘邦忍辱负重、司马氏反客为主、郭子仪化被动为主动。
◎第卅一计-美人计◎
兵强攻其将,将智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以利御寇,顺而相保。美人计
就是用美女来迷惑对方,使其耽溺於享乐,失去战斗的意志。古时有名的有:西施绝色媚夫差、纣王女色亡国、孙权贴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计-空城计◎
这是一种心理战,让敌人心生疑虑,以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贸然出击,以佯装来扰乱敌人的判断力,使其嶨动退兵而解除危机,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若被敌方识破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设空城计、张守珪空城退敌。
补充回答: 第卅三计-反间计◎
利用间谍传播假情报,以达到离间分化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陈平离间范增遭贬、岳飞反间破贼兵。
◎第卅四计-苦肉计◎
故意伤害自己,利用血泪换取敌人的信任,再行反间颠覆敌人。古时有名的有:黄盖的苦肉计、王佐断臂说文龙、要离刺庆忌。
◎第卅五计-连环计◎
就是计上计,先用一个计谋混淆敌人的判断力,再以另一个计谋加以攻击,如此计中生计,使敌人内部互相矛盾,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王允施连环计、张仪巧计纵横天下。
◎第卅六计-走为上策◎
走为上策不是三十六计中最明智的计策,而是说当情况非常危险的时候,走到恰到好处,走到让人觉得聪明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曹操的鸡肋战术、檀道济走避魏军。【篇七】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中英文对照翻译
三十六计中英文对照翻译(Thirty-Six Stratagems)
瞒天过海crossing the sea under camouflage
围魏救赵relieving the state of Zhao by besieging the state of Wei
借刀杀人killing someone with a borrowed knife
以逸待劳waiting at one’s ease for the exhausted enemy
趁火打劫plundering a burning house
声东击西making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ing in the west
无中生有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暗渡陈仓advancing secretly by an unknown path
隔岸观火watching a fire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笑里藏刀covering the dagger with a smile
李代桃僵palming off substitute for the real thing
顺手牵羊picking up something in passing
打草惊蛇beating the grass to frighten the snake
借尸还魂resurrecting a dead soul by borrowing a corpse
调虎离山luring the tiger out of his den
欲擒故纵letting the enemy off in order to catch him
抛砖引玉giving the enemy something to induce him to lose more valuable things
擒贼擒王capturing the ringleader first in order to capture all the followers
釜底抽薪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混水摸鱼muddling the wat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金蝉脱壳slipping away by getting away like the cicada sloughing its skin
关门捉贼catching the thief by closing / blocking his escape route
远交近攻befriending the distant enemy while attacking a nearby enemy
假途伐虢attacking the enemy by passing through a common neighbor
偷梁换柱stealing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replacing them with rotten timbers
指桑骂槐reviling/ abusing the locust tree while pointing to the mulberry
假痴不癫feigning madness without becoming insane
上屋抽梯removing the ladder after the enemy has climbed up the roof
树上开花putting artificial flowers on trees
反客为主turning from the guest into the host
美人计using seductive women to corrupt the enemy
空城计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unpreparedness
反间计sowing discord among the enemy
苦肉计deceiving the enemy by torturing one’s own man
连环计coordinating one stratagem with another
走为上deca running away as the best choice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6:56:48
网友评论《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
本类文章总排行版
本类文章本月排行
本类文章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六计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