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式的奖励在quot什么意思情况下失灵

您现在的位置:&>& > 正文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时宽义:驾车撞向持枪逃犯
时间: 18:52:54&&&&来源:&&&&浏览次数:&&&&&&&&
中新网江苏
时宽义分析案情。
时宽义勘查案件现场。
  中新网江苏新闻5月28日电(谷华 王柱军 张天鹏)眼看持枪逃犯的车要跑上204国道,他瞅准时机,驾车果断冲撞嫌疑人车辆尾部,巨大的冲击力致嫌疑人车辆转向失灵,右前轮爆胎,卡在路边花坛边动弹不得,他的手臂、胸部却被所驾车辆弹出的安全气囊打伤,当嫌疑人准备弃车逃窜时,他不顾疼痛,会同赶到的战友一起将其擒获。这一幕发生在日下午5时许,驾车的人是响水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刑警大队长时宽义。  从警20多年来,像这样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场景,时宽义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铁肩担道、赤胆忠诚、侠骨柔情、匡扶正义。时宽义用自己的青春奉献诠释了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真正内涵。年5月19日,时宽义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奔波上万公里 抓获砸车窗盗窃的嫌犯  “干刑警,就是要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设身处地地为受害人着想,这样才能干好工作。”这是时宽义常说的一句话。  2008年5月,响水县某镇一小女孩在家被人入室强奸,为了小女孩的正常成长,受害人家属一方面苦苦哀求警方不要声张,一方面盼望警方尽早破案。警方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但案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这么多年来,受害人父母痛苦的表情时常在时宽义的脑海中浮现,时宽义始终盯着不放,经常到现场附近查找线索,与同事一起分析研究案情。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3月,时宽义在侦办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村民李某在入室强奸案中有重大作案嫌疑,经技术比对,李某正是8年前入室强奸案的嫌疑人,由此,案件成功告破,并带破李某系列盗窃案40多起。  2014年5月,沈某、朱某停放在响水县城某小区门口的两辆轿车车窗被砸,车内物品被盗,损失超过20万元。接警后,警方迅速开展走访调查工作,但一直没有突破。受害人认为警方工作不力,几次到刑警大队吵闹,一来二去,有的队员失去了耐心,私下发牢骚,被时宽义听到了,立刻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如果你损失20万,你会安心在家等着?别说没用的,有本事就赶紧把人抓回来,给人家一个交代!”  之后,每次受害人到大队里,时宽义都热情接待,并随时通报工作进展,当受害人知道大队10多名民警为这起盗窃案连续加班20多天,南到广州、北到河北秦皇岛,行程上万公里。受害人紧紧握着时宽义的手说:“时大队,我信你,就等着你们把我们的损失追回来。”不久,经过时宽义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两名河北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  持枪逃犯开车逃窜 果断驾车撞上去  “涉枪逃犯,在河南闯卡逃窜,当地警方派出3000警力搜捕,公安部要求迅速抓获。”警情就是命令,时宽义立即布置警力设卡排查。  日10时许,时宽义接到河南警方协查称:一名涉枪案件网上在逃人员胡某某,可能在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境内藏匿,请求协助缉捕。时宽义同志深感事态严重,立即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并亲率20余名精干警力,立即开展缉捕工作。  当天下午5时,经细致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胡某某藏匿在郭庄村一居民楼东侧一辆黑色无牌轿车内。事不宜迟,时宽义立即调集抓捕组秘密接近目标车辆,而自己带领走访组和路面堵控组沿水泥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跟进形成合围。  当抓捕民警车辆慢慢接近嫌疑人所在车辆时,嫌疑人突然发动汽车疯狂逃窜,见此情况,时宽义来不及多想,立即驾车从左侧抵住嫌疑车辆,谁知嫌疑人猛加油门迅速右转,从两车之间冲出向西逃窜,时宽义不顾个人安危,驾车越过排水沟进行追击,在嫌疑人驾车冲卡逃离现场逃窜时,时宽义果断驾车冲撞嫌疑人车辆尾部,巨大的冲击力致使时宽义的手臂和前胸被弹出的安全气囊爆炸打伤,他不顾疼痛,与迅速赶来的同事一起将正准备弃车逃跑的嫌疑人抓获。  面对家人铁汉满是愧疚  单位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公安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庭是生活的港湾,家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时宽义妻子常说,家里的事指望不了他,还要为他担惊受怕。  时宽义的儿子都读高中了,作为父亲的他却没有时间去开一次家长会,单独陪儿子去逛一次公园。  时宽义的妻子在乡镇工作,寒来暑往,冬去春来,20多年来,有多少次妻子打来电话说家里的老人病了、孩子要考试了,又有多少次,他又是十几天没有回家,可这一切对于时宽义来说却是那样的平常。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处处以公安事业为重。  2016年年初,他妻子感到身体不适,要他陪着去医院检查,他总是以工作忙一拖再拖,直到10月5日,时宽义去市区办案,单位领导命令他将其爱人顺带去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妻子当天就做了手术,时宽义仅陪爱人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他委托市区的一个亲戚照料爱人,又回到响水上班了。  面对家人,时宽义怀着一种深深的歉意。他经常这样对家人说,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那就要尽警察之职,保百姓平安,时宽义在刑侦战线上默默耕耘着,无怨无悔。多年来,他先后10余次冲锋在前抓捕持刀歹徒,侦破命案53起,破获公安部、省厅挂牌督办的一批大要案,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用一封又一封捷报,一个又一个奖章来回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无相关信息
&验证码:&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云南&问题大米&白色颗粒物系不慎混入 非_金沙_金沙娱乐_金沙国际_金沙国际娱乐_金沙国际娱乐平台_金沙国际娱乐网站_金沙国际娱乐中心
当前位置: >
云南&问题大米&白色颗粒物系不慎混入 非
疑似塑料颗粒物
  中新网昆明5月18日电17日晚,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日前被举报的问题大米调查情况:在大米中发现的白色可疑颗粒物为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原材料,系稻谷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为故意掺杂掺假。
  通报称,日16时,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电话举报,举报人称在彩虹桥利民粮油店购买的大米中混杂有疑似塑料颗粒物,要求依法进行处理。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并依法扣押该店库存的13袋涉嫌问题大米(含举报人发现问题退回的9袋)。
  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成立专案调查组对该事件立案调查,将涉嫌问题大米进行抽样送检。同时,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市场开展全面排查。
  经调查,涉嫌问题大米由红塔区利民粮油店于日从昆明市官渡区某精米加工店购进,包装标识为&稻花香&(二级),共计40袋(25千克∕袋),已零售27袋。在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扣押的13袋大米中,有11袋生产日期为&17年04月07日&,2袋生产日期为&17年04月15日&。
  5月15日,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扣押的13袋涉嫌问题大米逐袋开封检查,经查,生产日期标识为&17年04月07日&的11袋(共计275千克)大米中,发现白色可疑颗粒物共计18.20克;生产日期标识为&17年04月15日&的2袋大米中,未发现白色可疑颗粒物。
  经鉴定,该白色可疑颗粒物为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原材料(化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根据目前调查情况,该事件中发现的白色可疑颗粒物系稻谷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为故意掺杂掺假。
  经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排查,截至日18时,在红塔区辖区内未再发现该类涉嫌问题大米,也未再接到相关投诉举报。下一步,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依法对该案进行处理。
  云南发现"问题大米" 市民称吃出疑似塑料颗粒物
  云南网讯 &我们公司买的米吃出了塑料,我们已经吃了两天了,能不能来帮帮我们&。近日,有玉溪的网友爆料称,在小商铺购买的一批大米中竟然吃出了疑似塑料的颗粒物。5月17日上午,云南网记者了解到,玉溪市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13袋涉嫌有问题大米的进行扣押,并立案调查。请以&政府收入&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
请以&政府收入&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
【科技论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2014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准备的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臵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臵,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讨论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 鹊飞、余延、梁健梅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臵,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臵。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 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臵,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篇二:1823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 (2014 年 1月) 一、考核改革的目的 1.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深入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考核的基本模式; 2.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探索政府经济学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 3.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各个学习环节,实现学习目标; 4.探索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考核的信度、效度,保证学习质量。 二、考核对象 本课程适合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三、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政府经济学基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还要检测学生对我国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把握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网上形成性考核和网上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须登录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考试平台,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在学习周期结束后完成,具体时间由国家开放大学统一安排。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说明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共分5次,每次考核均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5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为形成性考核的最终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形成性考核采取小论文(2次)、小组讨论(1次)和测试题(2次)的形式。 所有形成性考核试题均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一编制,须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1)第一次考核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章至第5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政府经济的概念,是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有比较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形式: 小组讨论。(100分) 要求: a.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5章的内容;b.准确记忆并能复述政府经济的基本概念; c.明确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及政府的经济职能。 d.组成5—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任务; e.小组讨论采取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讨论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f.每一位学生都要联系实际准备个人讨论提纲; g.每个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不少于800字的小组意见; h.联系实际的个人讨论提纲(包括联系实际的例子和个人准备的提纲)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60%,由学生自己提交; i.小组意见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40%,由小组长在自己的作业中提交(后附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名单,无名单的视为未组织讨论,各小组成员的小组意见的成绩为0分)。 j.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小组意见给每一位学员评分,举例必须联系实际,所举实例应能够证明其观点。 (2)第二次考核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6章至第8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对政府支出的规模、分类及绩效评价有基本的认知,是否能有效区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是否能明确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内容及其各自的概念。 形式: 小论文。(100分) 要求: a.自拟题目; 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e.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3)第三次考核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9章至第13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对政府支出的规模、分类及效应有基本的认知,是否能有效区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及政府债务,是否能明确税收收入及非税收入的主要内容和政府债务的分类。 形式: 小论文。(100分) 要求: a.自拟题目; 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e.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4)第四次考核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章至第16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形式:测试题。(100分) 要求: a.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16章的内容; b.本次测验从发布到关闭时间为4周,从发布之日起,学生即可参加测验,客观题部分由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以最好的测验结果为最终成绩。 (5)第五次考核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章至第16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形式: 测试题。(100分) 要求: a.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16章的内容; b.本次测验从发布到关闭时间为4周,从发布之日起,学生即可参加测验,客观题部分由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以最好的测验结果为最终成绩。 (二)终结性考试 1.考核说明 本课程终结性考试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选用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共五种题型。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所有终结性考试试题均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一编制,各分部、学习中心、实验学院等组织考试。 2.考核目的与要求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综合全面的评估。 要求: a.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16章的内容; b.9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试卷。 五、考试手段 形成性考核运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终结性考试,客观题运用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试;主观题可以在答题纸上进行,也可以运用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试。 六、考试日期 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一安排,另行通知。 附:考核试题类型及规范答题举例 (一)形成性考核样题 1.单项选择题。 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参考答案:A 2.不定项选择题。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
)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参考答案:A 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ABC 3.判断题。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参考答案:F 4.名词解释题。 政府经济 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5.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论述题 试论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参考答案: 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7.小组讨论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8.小论文题 请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 (二)终结性考试样题 同形成性考核测试题。篇三:电大作业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准备的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讨论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 鹊飞、余延、梁健梅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 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 具体的,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于AD-AS以及IS-LM分析框架,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更重要的是,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就不难解释了,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 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虽然,在短期内,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长期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结合我国产业和部门经济的结构差异,或许,这形成了两种循环,国有经济主导的行业内部,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需求,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微弱的反映在传统的竞争性领域和民营经济行业中,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两个循环的相对独立、有限货币供给条件下稀缺性上升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却会在更长的时期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形成“热者更热”与“冷者愈冷”的现实。如果再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及国有资本对传统和下游产业的介入,这种挤出将在更短时间内发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实际恶化了结构失衡的格局。 在将视野从投资转移到消费环节,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改善消费水平,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能够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驱动机制的形成提供帮助吗?我们在第五章中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型的灵活性,我们在构建区域消费的面板模型时,导入了度量政府行为特征的控制变量。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结果。政府支出相对规模的差异,即大政府与小政府模式,以及政府支出的约束强弱,显著影响着财政政策对消费的传导与效果。总体看来,大政府模式下,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因此非生产性支出与转移支付的增加,确实能够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一切必须有赖于政府支出约束机制的建设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实证结果实际展现了这样一副情景,随着省际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边界的清晰化,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向公共服务建设,一个小政府的财政模式似乎是更为高效,但如果不辅之于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预算外资金比重的上升,地方政府资金支配能力的自主性得到强化,政府收支体系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加深,财政政策也许得到相反的结论: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最后,在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完成初步度量后,我们在第六章还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省际政府的财政调节智慧与政府支出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和目标诉求,我们调整了衡量政府效率时往往偏重于公共服务职能与公共品提供的能力差异的研究方向,重构了政府支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将政府支出效率的衡量更多的集中于调控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这个角度将,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效率的改善,而非支出规模的调节上,是未来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 同时,分区域的政府效率考察也揭示了我国东、中、西部政府效率差异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特别的是,结果展示出中部地区存在一个持续的效率恶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效率的变迁与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证实了“小政府更具效率”的假说,但有趣的是,在西部地区,更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及政府干预的进一步增强,似乎对经济增长及政府效率提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政府效率的改善存在截然不同的路径。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二、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3.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决择 4.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5.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6.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C )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的相同点在于(D )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9. 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B ) A、农业 B、工业C、商业 D、服务业 10. 耕地占用税实行(B ) A、定额幅度税率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C、超率累时税率
D、幅度比列税率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政府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2.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A、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 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C、文化市场调节 D、文化市场管理 3.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A、消费税B、营业税 C、关税 D、增值税 4.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协调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5.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D、其他收入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点。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 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1、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全体一致原则,就要求社会成员就每个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其选择过程表现为在一系列的纳税份额组合中寻找均衡点,直到最后达成。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中之所以存在所谓“免费搭车”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人不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只愿意从政府得到公共物品服务,但不愿意为之纳税。再是为了达成全体一致,就税收分摊比例进行反复协商,随着社会成员的增加而难度增加,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 2、多数裁定原则,为解决全体一致原则存在的问题,多数裁定原则便成为一种选择。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应当承认,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在上例中,就仅仅因为赞成的人比反对的人多了1个人,就使得方案被通过,49人服从51人的决定。因而在决策中还需要适当关注这一问题。 2.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要求: 1. 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冷战结束后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哒撸┧遣慰肌H绻庵中畔⒂兄相关热词搜索:
[请以&政府收入&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科技论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 转译回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