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心里承受力不强的人最好别玩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以来自远方之名_第一章 掐架不需要理由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第一章 掐架不需要理由
    五色建城令是从“混战”推出开始就被誉为最强建城令的东西,而一开始游戏厂家的设定就将五色建城令划分为500级以后才会出现的极品,所以,当系统公告播出以后,更新时段下线的人数比往次的都要多,而且绝大部分下线者都不约而同的跑上论坛,一时之间整个论坛人满为患、比倒了鸭子笼的鸭子们还要吵闹。  众说纷纭中大家都在纷纷猜测,哪位玩家RP这么好,居然能打到这中极品的东西,有说是什么隐士家族的玩家,有说是宗家的高手,有说是天门的强人,更有人猜测是军方的特别能力者,众位激进的玩家们基本上分为以上四派,和平主义者则抱着茶水围观中。  当争论到达一个白热化的程度,即将演变成武斗时,论坛里潜出来一位名为“知情者”的玩家,亲情爆料——得到五色建城令的人,正是前段时间出尽风头的新人“来自远方”。  于是,论坛上再次炸了锅——  火焰使者:你怎么知道是那个来自远方?该不会是自己给自己找面子吧!  知情者:她是跟着我们一起进入女娲秘境的,我看见她拿到令牌!  火焰使者:既然是一起,为什么令牌在她那里,你却拿不到?  知情者:还不是那个恶心的女人耍诈,坑了我们!  瞭望塔:不会吧,我听说进女娲池的人很多,你们全被坑了?  知情者:对啊,那个该死的溅女人把我们引进怪物聚集地,害得我们伤亡惨重,自己却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这该死的爱:靠~,原来世界上还真的有这样的JP啊~!  瞭望塔:是啊,是啊,本来还以为那个来自远方是个世外高人呢!  知情者:高个鬼,不过是个喜欢勾引男人的贱~货而已!  火焰使者:诶?她很漂亮??  知情者:P,身材干瘪得像压缩胶囊,脸色苍白,头发干枯,像鬼一样!  瞭望塔:不会吧,这样还怎么勾引男人啊!  知情者:勾引一些不谙世事的纯情小男人而已!  这该死的爱:哈哈哈~,这男人估计也是个JP!  ……  一群好事者聊得热火朝天,一群围观者看得主宾尽兴,当话题已经绕进一个诡异的角度时,另一个知情者,而且还是名字公开的知情者再度闯了进来——  春xiao一刻:靠~,横行桃花,你个XX,不带这么诽谤别人的!  火焰使者:⊙◇⊙春xiao一刻??罗刹堂的第一智者春xiao一刻??  春xiao一刻:是我~!  火焰使者:难道当时你也在场?  春xiao一刻:没错,远方得到令牌的时候我从头到尾都在场……,横行桃花,别以为隐了名字我就查不到你,有本事自己去打令牌,人家不愿意将令牌卖给你们,你就弄了这么个恶心的名头套在她身上,真是丢光了你们宗家的脸!  知情者: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春xiao一刻:不承认是吧,有本事进全息聊天室,让大大看看你的样子。  ……  春xiao一刻:怎么?不敢出声了?  ……  瞭望塔:不会吧,真的是那个害惨了真空蔬菜的横行桃花??  这该死的爱:哈——,该不是之前那个来自远方为真空蔬菜出头,让这个女人下不来台,她就故意在这里诬陷吧~!  春xiao一刻:横行桃花的确是跟我们一起进的女娲秘境,他们奇异门的遇到巨怪群攻,还是我们老板去救的,要不是有来自远方护着,这帮子人早死在不周山的山脚下了,做人要讲良心,远方是凭自己的本事拿到令牌的,根本就没有借谁的恩泽。  知情者:你当然帮她说话,你根本就是她的姘头!  春xiao一刻:洛、一、桃,有种你再说一遍……,信不信我将你这句话呈报上去,申请宗门调查令,到时候一旦查实你在诽谤,就算是你们的老祖宗都救不了你!  ……  春xiao一刻:怎么?不敢出声了?要不要我找我们老板,和雄关的乐逍遥以及逍遥一叹来对峙一下,或者让你们老大刑天出来吼两嗓子,大家来形容一下你是怎么不听劝告,主动去招惹那些一百多级的超级怪,害得我们差点都给你陪葬的,要不是来自远方护着,你早死800回了!  ……  火焰使者:诶——,好像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春xiao一刻,给咱说说呗~!  春xiao一刻:好啊……BALABALA……  ————————————  安飞逸洗好澡,身上只围了一条干净的浴巾,修长手指按着白色毛巾有序的擦拭着短发上的水珠,结果,一进客厅就看见自己的一双弟妹正趴在全息光屏前干着什么,那一双小脸亮得像小灯泡。  “飞静、飞羽,你们两个在干嘛?”  安飞静转过肉乎乎的娃娃脸,甩着齐耳短发,小嘴一嘟,说不出的可爱,“哥,这个横行桃花在论坛里说来自远方的坏话。”  安飞逸一愣,漫步走过去,一眼掠过光屏上不停滚动的对话,邪飞的眼角微微一凛,他低头望着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弟弟安飞羽,“所以,你们就用我的ID去上面跟她争论?”  “哥~”安飞静吐了吐舌头,一声转了N道弯的撒娇听得人骨头都酥了,“来自远方那么伟大的人,怎么可能会作出那种事情?居然敢污蔑我们的偶像,我肯定不会放过她的。”  安飞逸愣了一秒,才疑惑的开口,“谁告诉你来自远方很伟大的?”  “你说的啊!”安飞静眨巴几下大大的眼睛,安飞羽也一脸的认同,“这几天你说的最多的就是来自远方,在我们心中她已经是整个东方帝国的英雄,整个地球联盟的救世主!”  望着弟弟妹妹闪闪发光的眼睛,安飞逸的眼神有些飘移,不断在心里检讨自己的夸张叙述,“跟你们说游戏里的事情,也只是为了满足你们因为年龄限制而不能进游戏的空虚和好奇而已,你们别再去到处招摇了,免得给远方惹麻烦!”  “远方啊~!”安飞静笑眯眯的含着爪子,那与安飞逸颇有些相似的凤眸闪着狐狸似的幽光,“对了,大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天晚上有一场老妈给你安排的相亲吧!”  “……!”安飞逸嘴角一抽,淡定的转身,“我先去睡了,你们别玩太晚。”  “哥,哥,别急着走啊,老妈说虽然你出生天门,须严守门规,但大师傅并没有说过不能相亲,你好歹去看看,重在参与嘛~,哥——!”  回答她的是一声响亮的甩门声,以及家政机器人对墙壁承受力的警报,安飞静撇了撇嘴,人小鬼大的摊摊手,微蹙的眉头颇有些忧郁(?!),“哎~,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不懂得敬老了!”  安飞羽满脸黑线,终于说了今天晚上的唯一一句话,“姐姐,妈妈才四十六岁,人生只过了四分之一,你这话要是让她听到她会抓狂的!”  “呃!”安飞静抓了抓头皮,满眼的无辜和迷茫,“我说什么了吗?弟弟,你幻听了吧!”  “·········!”淡定的安飞羽弟弟撑着地面起身,一摇三晃的回房睡觉,心里却在悲催的泪奔:为什么我会有这么不负责任的姐姐,呜呜呜——!  ——————————  躺在软凉凉的水床上,安飞逸双手枕在脑后,潋滟的凤眸闪着幽光,想到那个可以被定义为“初吻”的味道,他的嘴角不由自主的勾起一个温暖的弧度,夜色透过微光玻璃渗透进来,带着静谧以及淡淡的忧伤。  恍然间,脑海里那双明亮的黑眸却漫上一抹哀求和绝望,安飞逸霍然坐起身,手肘顶着膝盖,手指有意无意的托着下颌,陷入深思——  系统更新前一秒,她那个急切中透着极度恐惧的眼神令他非常在意,她在害怕什么?  刑天虽然是奇异门的老大,但是凭着罗刹堂的能力要保他周全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  那她到底在恐惧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当真相被摆在眼前的时候,他已经完全震惊到麻木,而且也同样开始害怕着系统更新的到来!  国人心理透视:为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因自卑心作祟
我的图书馆
国人心理透视:为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因自卑心作祟
发现现在一种人很多,自己自卑懦弱就见不得别人好的.& 发现现在一种人很多,自己自卑懦弱就见不得别人好的,发现别人比自己好了,就拼命的贬低别人,以此来满足自己黑暗的心理。天道酬勤,人要想过的好只有自己去努力争取,不是说别人活的比自己差,自己便好了。鲁迅先生真的很了解中国人,阿Q精神。国人心理透视:为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杜亚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的名言,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因努力而获得升迁,就会有人背后说风凉话,酸溜溜地说你是凭特殊关系获得的;参加同学会,看到别人穿名牌、开好车,心里就突然空落落的,语气、表情都变得不自然;市场上,不少商家不惜用赔本降价的方式打压对手,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见不得别人好、扯人后腿的现象古已有之,在当今中国也不少见。往往一牵扯到利益,这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就会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3点。  1.人的天性引发嫉妒心理。生活中,人们看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往往会认为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然而,这种“好”多半是自己的猜测,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从而产生嫉妒。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人受到激励,发愤图强;有人会自责,自信心受打击;也有人小心眼,内心不平衡,背后使坏,让别人不顺,也就是俗话说的“扯后腿”;还有人拿别人的成功来指责亲近的人,比如妻子数落老公“赚得没隔壁老王多”,从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总而言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大多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当然,这种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是人的天性使然。  2.历史传承带来不安全感。传统文化让别人的“好”给国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过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是多数国人的追求,“一亩三分地”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房子、车子和孩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当看到别人拥有更多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优秀的孩子时,不安全感就被触发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数次民族危亡加深了这种不安全感。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资源有限,并且分配不公,让国人将这种不安全感转化成仇富心理。种种原因将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态深植国人心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基因”。  3.错误教育固化不良心态。深植国人心中的不安全感让家长担心后代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甚至无法立足。所以,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希望孩子能取长补短。这种做法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更深的嫉妒。不合理的传统教育方式是滋生“见不得别人好”心态的沃土。  总抱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不仅自己活得累,也让身边人不舒服;不仅损害团队士气,还会让自己被团队排斥。这种心态在特定社会时期和社会变革期会加剧。随着社会发展,这一社会心理必将慢慢削弱。比如,“80后”的不安全感就比他们的父辈弱不少,所以才敢拼、敢闯,敢于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但每个人总难免被这种心态影响,可以试试下面几招。  首先,对比是需要的,但攀比要不得。要给自己设定合适的对比目标,比如拿自己和名人比,肯定比不过。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努力等。  其次,遇到不公平或因某些小事心态失衡时,要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让别人的“好”成为自己不开心的导火索。可以试试深呼吸,及时告诉自己“别人好只是我认为的好”、“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天下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等。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只要努力了,就能拥有自己的成功。  最后,和亲近的人交流要把握好度。有人喜欢被激励,有人则希望被鼓励。否则,对前者盲目吹捧,对后者吹毛求疵,效果适得其反。见不得别人好全因自卑心作祟Secretly feel good when others fail? It's down to YOUR low self-esteem见不得别人好全因自卑心作祟Schadenfreude: If this picture brings a smile to your face, you may have low self-esteemGet Flash PlayerDo you rub your hands in glee if an acquaintance fails to land their dream job? Or chuckle when someone spills their coffee down their white shirt? If so, then it could be because you’ve got low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Enjoying someone else’s misfortune is known as schadenfreude and scientists from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say that the lower your self-esteem, the more you’ll experience it.'If somebody enjoys the misfortune of others, then there's something in that misfortune that is good for the person,’ said study researcher Wilco W van Dijk.Van Dijk and his colleagues drew their conclusions after testing 70 undergraduates by asking them to read two interviews, reports LiveScience.The first was about an ambitious student who was aiming to secure a dream job. The second was a chat with his supervisor who revealed that his academic success had been extremely patchy and that he wouldn't be offered the role.The volunteers were then given various statements and asked to what degree they agreed with them.Their responses would measure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schadenfreude.The statements included 'I enjoy[ed] what happened to Marleen/Mark’ and 'I couldn’t resist a little smile.’Self-esteem levels had been worked out in a separate test before this stage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with a low opinion of themselves were happiest at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misfortune.To add even more veracity to the study those with low self-esteem were tested again after they’d been given some short and intense positive thinking exercises – and their schadnfreude levels dropped.Van Dijk told LiveScience: 'I think when you have low self-esteem, you will do almost anything to feel better, and when you're confronted with the misfortune of others you'll feel schadenfreude.'In this study, if we give people something to affirm their self, then what we found is they have less schadenfreude - they don't need the misfortune of others to feel better anymore.’(Read by Emily Cheng. Emily Cheng is a journalist at the China Daily Website.)&&& 如果你认识的一个人没能获得梦想的工作,你是否洋洋自得呢?或者在某人把咖啡溅到白衬衫上时,你是否暗自发笑?研究人员说,如果是这样,那是因为你感到自卑。因为别人的不幸而快乐就是指幸灾乐祸。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说,你越自卑,就越会幸灾乐祸。研究人员维尔科·W·凡·迪吉克说:“如果某人因别人的不幸而感到高兴,那么别人遭受的不幸当中一定包含有利于这个人的地方。”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凡·迪吉克和他的同事在测试了70个大学本科生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让本科生阅读两份访谈录。第一份访谈是关于一个想获得梦想工作的野心勃勃的学生。第二份访谈是该学生和导师间的谈话,谈话揭示出他的学业成绩起伏很大,他将不能获得想要的工作。研究人员向志愿者们展示了各种言论,并问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些言论。从他们的反应可衡量出他们幸灾乐祸的程度。这些言论包括“我对马琳/马克遭遇的事情感到高兴”和“我忍不住感到一丝窃喜”。在进行这一实验前,已经通过单独测试测量出他们自尊心的强弱。结果显示,那些自卑的人在知道该学生的不幸后是最高兴的。为了增强这一研究的真实性,研究人员在让那些自卑的人做了一些简短、强度大的正面思维训练后,又对他们做了一次测试,这次他们的幸灾乐祸程度下降了。凡·迪吉克告诉“生活科学网站”说:“我认为当你自卑时,你几乎会做任何能让你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因此在你知道他人遭遇不幸时,你会幸灾乐祸。”“在这一研究中,如果我们向人们提供一些能让他们肯定自己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就不会那么幸灾乐祸——他们不再需要用他人的不幸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相关阅读研究:过度自信者更易成功名人文化让世人感觉更渺小自恋狂自卑者更爱上社交网站研究:人们对嫉妒自己的人更友善研究:狗也有嫉妒心研究:个子越矮 嫉妒心越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陈丹妮 编辑:Julie)Vocabulary:schadenfreude: 幸灾乐祸rub one's hands in glee: 洋洋自得,自鸣得意land: 弄到,捞到secure: 弄到,获得patchy: 不规则的;分布不均衡的veracity: 真实性为什么你总见不得别人好?&&& “羡慕嫉妒恨”已经成了热门词语,每当看到别人的条件比自己优越的时候,就喜欢说出这个词,有时看到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开好车、穿名牌,或身边跟着高富帅或白富美,心理就会感到不爽。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嫉妒心理,更有甚者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好而说人家的坏话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嫉妒心理?错误的教育方式、历史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人的天性引发嫉妒心理的出现。&&& 1、错误教育固化不良心态&&& 深植国人心中的不安全感让家长担心后代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甚至无法立足。所以,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希望孩子能取长补短。这种做法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更深的嫉妒。不合理的传统教育方式是滋生“见不得别人好”心态的沃土。&&& 2、人的天性引发嫉妒心理&&& 生活中,人们看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往往会认为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然而,这种“好”多半是自己的猜测,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从而产生嫉妒。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人受到激励,发愤图强;有人会自责,自信心受打击;也有人小心眼,内心不平衡,背后使坏,让别人不顺,也就是俗话说的“扯后腿”;还有人拿别人的成功来指责亲近的人,比如妻子数落老公“赚得没隔壁老王多”,从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总而言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大多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当然,这种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是人的天性使然。&&& 3、历史传承带来不安全感&&& 传统文化让别人的“好”给国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过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是多数国人的追求,“一 亩三分地”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房子、车子和孩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当看到别人拥有更多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优秀的孩子时,不安全感就被触发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数次民族危亡加深了这种不安全感。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资源有限,并且分配不公,让国人将这种不安全感转化成仇富心理。种种原因将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态深植国人心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基因”。&&& 从古代到今天,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一直都有,并且还存在因嫉妒而伤人的事情。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这种嫉妒心理,每个人都会将别人的好与自己的不好相比较,不比还好,一比起来就会越比越郁闷,尽管嫉妒心理是天生的,是正常的,但也是不好的,如果可以克制一些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好处。佛说愚蠢的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佛说法律三眛经》但见人恶。不自知恶。但自见善。不见人善。称己智者。皆非智也。注:如果只见他人的恶,不见自己的恶,只见自己的善、不见他人的善。这样称自己有智慧的人,其实都是愚蠢的人。 我们中国人:那些丑陋的基因中国人是一个只喜欢非黑即白的民族中国人也是一个要穷一起穷的民族,从心里我们最喜欢的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文化。中国人也是一个对公平的理解最狭隘的民族,在中国人的眼里,所谓公平就是你和我的吃喝玩乐是一样的,所以中国人对特权和财富及其敏感,但是对于普世价值比如民主的选举权和平等的享受权利的制度漠不关心。中国人是一个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是富人而当自己穷人的时候却坚决的拒绝别人成为富人的民族,宁把皇帝拉下马,和自己一起当泥腿子走路。中国人也是一个只希望自己好,而见不得别人好的民族。中国人也是一个喜欢见到别人成功就喜欢以恶意推测别人的成功一定是来路不正,但是可悲的是,这种推测往往能够十有八九把言中。中国人是一个做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人,却美其名曰是留给别人空间,鼓吹做事要恰到好处的民族。中国人是一个面对权力都露出笑脸争着当奴才献媚,背过身却口是心非得不到权力的眷顾就心里骂娘不止的民族。中国人是一个得道就要鸡犬升天才能彰显能耐,信奉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民族中国人是一个成则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唯我独尊,败则归隐山林,装作与世无争却时时撬起脚尖瞭望有没有皇帝的音讯的民族中国人是一个戏剧化的民族,把生活和戏剧混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生活,稍有不同即被视为大逆不道离经叛乱的人。中国人的每一句话看似是对你说,实际上是对你旁边的人说,本质上是对自己说的民族。中国人,哦,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可爱又可恨的中国人。你,我,他,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成功,或从能见得别人好开始&&& && &&& 发布者:郝凤高 羡慕嫉妒恨,如今已成流行语。此言妙就妙在,以调侃的语气道出了一种酸溜溜的无奈,煞是有趣。&羡慕嫉妒恨,一言五字,蕴含的内容深刻而丰富,揭示了人类嫉妒之心的层次结构和来龙去脉,先是羡慕,然后嫉妒,再从嫉妒升级为恨。嫉妒者之恨,源自于嫉妒心,嫉妒心源自于羡慕他人的过人之处;羡慕嫉妒恨,源自于人们对于己不如人的认知,是不乐见他人成功,是见不得别人好。&嫉妒心,由来已久,人皆有之,只是轻重缓急各异、调整能力不同。自古以来,羡慕嫉妒恨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有周瑜和孔明、孙膑与庞涓,后来都成为了历史上知名的嫉妒者和被嫉妒者。&其实,就结果而言,不管是嫉妒者还是被嫉妒者,都实在没有其主动的必要性!那是因为,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丝毫的成就。被嫉妒者,无异于得到了嫉妒者的恭维,获得了精神上的礼赞;而嫉妒者,或许仅仅能收获焦虑和自卑。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做到对别人的成功乐见其成,从而也使得自己错失了以为榜样、向之学习、与之合作的发展机遇;很多的人,见不得别人好,进而也让自己痛失了以人为镜、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进步机会!这是因为,就个人的成长而言,不服高人,有罪!&说到成功,其实只是成功者付出辛勤劳动之后的报酬而已。况且,再辉煌的成功,也只是达成了成功者所设定的阶段性目标而已,严格说来,任何成功,都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成功,也都只是阶段意义上的成功。成功,其实只是一种积极的感觉,是在获得预期结果之后的良好自我感觉而已,这和别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成功者们大概并不会过于沾沾自喜;而所谓的非成功者,实在也无必要自怨自怜、自暴自弃,何必因羡慕别人的一时成就而看轻自己的整个人生呢?总是在和一些与自己毫无相关而又无从了解的人们盲目攀比,何其庸人自扰!相反,应该认识自己、认清差距,从而识别方向、找出路径,继而设定目标、赶超自己,进而在人生的跑道上,踏出自己扎扎实实的足迹!若是不甘步人后尘、若是非要心存攀比,那就去和别人攀比一下努力之程度和奋斗之过程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见不得别人好,或因胸怀不够、或因见识尚浅。如果由此及彼、推己及人的去想一想,既然我们同样渴望成就和成功,那么,对于别人的那些成就和成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乐见其成、欣然接受呢?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志存高远者,自当警惕志大才疏;志在必得者,自当力争才高于志!&成功,或从能见得别人好开始。我们,能否成为和自己赛跑的赢家呢?&&&& 问:几年来,我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看到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做出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同宿舍有个同学长得漂亮,我忍不住趁她不在的时候把她的口红给弄断了,心理还暗说着“我让你臭美”,明知不对却不能自拔。&&& 答: 你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嫉妒心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你不必为之过于苦恼了。忌妒和对抗的心理基础是占有的欲望,而不是发展的欲望。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俗地讲,占有的欲望是关注如何去占有一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好妒者认为,人只要占有了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能获得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感觉,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好妒者往往是属于自我评价很低的人群。忌妒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确认识自己的忌妒情感,自觉避免消极行为是可以做到的。好妒者应该把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不是试图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 人就像一根弹簧,遇压而张,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你时,你会感到一种压力,便会嫉妒对方,并产生一种要打破这种不平衡而超越对方的愿望。这时嫉妒心就转化为动力,激励你努力进取。因此,适当的嫉妒是有益的。过度的嫉妒则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合理地调节、控制自己,他的嫉妒心就会对别人构成威胁,同时,造成自己的心理负担。如果你已经感到了这种负担,就需要进行调整。&&& 应当认识到,有些事情是不取决于人自身的。如,一个人的出身、相貌等,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因此也就没有可比性,更没有理由去嫉妒别人了。还要挖掘己不如人的根源。你是否明白别人到底为什么比自己强吗?也许,他取得的成绩是努力拼搏的结果,你自己是不是做得还很不够呢?如果是,你应当提醒自己加倍努力,如果不是,你应当再分析一下,原因在哪儿?&&& 寻找自身潜力的优势,树立信心也是消除嫉妒的有效方法。一个人在这一方面可能超过了你,但他在别的方面可能不如你哩。你一定有一些别人所不及的优点,只不过你自己没有发现罢了,既是如此,你还有什么好自卑进而产生忌妒心理的呢? &&& 你还可以把嫉妒对象当作对手,不是向他攻击而是向他挑战。很多事情别人能干,自己也一样能干,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孩子爱妒忌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孩子症状: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珍珍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她虽然年龄不大,可妒忌心理挺强。当别的孩子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时,珍珍就会很不高兴,她认为自己并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甚至会敌对、仇视受表扬的孩子。&&& 有一次,珍珍和好朋友一起玩拼图游戏,本来玩得好好的,但她看对方拼得又快又好,自己却怎么也拼不好,索性就把两个人的拼图全推了。&&& 星期天,妈妈带珍珍到朋友家玩。朋友有一个和珍珍差不多大的儿子,钢琴弹得特别好,朋友让儿子给客人们弹了一首曲子。弹完后,妈妈就夸奖了朋友的儿子几句。没有想到,珍珍沉下脸来,竟然不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弹得再好也成不了郎朗。”珍珍的这句话让妈妈感觉十分尴尬。&&& 一天下午放学后,珍珍一直闷闷不乐地撅着嘴,妈妈问她怎么了。珍珍委屈地说:“今天的美术课上,明明是我比林林先画完的,可是老师正好走到他的旁边,就表扬了他,说他是全班第一,还把他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明明我比他画得好,可老师非说他画得好,老师这样做很不公平,我讨厌他……”珍珍说了许多老师和林林的坏话,并且闹着再也不去学校上课了。&&& 珍珍的妒忌心这么重,一点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这可怎么办呢?&&& 专家药方: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别人相比&&& 孩子妒忌,是对别人在相貌、才能、成绩、名英人缘等方面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妒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能容忍身边的大人亲近、疼爱别的孩子,否则就会故意做出幼稚的行为;当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对别的孩子恶意讽刺、中伤等;对比自己穿得好,拥有更多的朋友却又不和自己分享的伙伴进行排斥或孤立。&&&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妒忌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由此看来,过度的妒忌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别人相比,鼓励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改变孩子妒忌的性格,父母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到猾的方向,鼓励孩子勤奋踏实地进步,用正当的方式获取胜利,对孩子损人利己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优点和长处,也有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样,孩子就能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 妈妈调教/养: 引导孩子把忌妒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1. 引导孩子把忌妒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产生妒忌心理时,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把忌妒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在赶、超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增强他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龙龙和虎虎是是班里的尖子生,在学习成绩上一直“明争暗斗”。&&& 连续三次考试,虎虎都蝉联班级第一名。这让龙龙感觉很不舒服,他愤愤不平地对妈妈说:“以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连续三次都考第一名,他肯定作弊了,或者老师偏向他,'送’给他了一些分。他的爸爸不过就是个开三轮车卖菜的。”妈妈想:龙龙怎么会这样想自己的同学呢?于是,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龙龙:“孩子,你不能这样认为,人家能够获得好成绩肯定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学习。只要你也下工夫刻苦学习,妈妈相信,下次你肯定能超过他的。”&&& 听妈妈这么一说,龙龙不再一味妒忌虎虎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更加努力地学习。果然,下次考试时,龙龙坐上了班级第一名的宝座。&&& 2. 告诉孩子妒忌的危害性&&& 妒忌心强的孩子,总是对别人取得的成绩予以挑剔,对别人的成功感到恼怒,甚至会贬低、打击比自己出色的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也会阻碍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父母想要帮助孩子克服妒忌的心理,可以告诉孩子妒忌的危害性。&&& 11岁的秀新和邻居女孩艳丽是同班同学,她们一起从小玩到大。每当妈妈夸奖艳丽既懂事又聪明时,秀新就会很不高兴。&&& 一天晚上,艳丽敲响了秀新家的门,说自己的复习试卷丢了,想借秀新的试卷复印。秀新一脸歉意地说:“我的试卷在学校呢,没带到家里来。”睡觉前,妈妈帮秀新收拾东西时发现她居然有两套复习试卷。妈妈一下子全明白了,她走进秀新的房间,有意无意地和秀新聊天起来。妈妈把妒忌的危害一条一条地讲给秀新听:妒忌、憎恨别人的人,自己在精神上也会备受折磨,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当中,时间一长,还有可能会使肠胃功能失调。妒忌别人既不能使自己更优秀,也不能阻止别人进步,如果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反而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妒忌会破坏人们之间的友谊,使别人敬而远之,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打交道。&&& 听到妈妈说了那么多妒忌的危害,秀新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第二天,艳丽找秀新上学时,秀新拿出试卷向她道歉:“昨天是和你开玩笑的,没影响你复习功课吧?”得知秀新的向艳丽表达了歉意,妈妈感觉很欣慰。&3. 让孩子学会为他人喝彩&&&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孩子:自己取得了成绩和进步时,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荣誉和成功时,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因此,改变孩子的妒忌性格,父母要在日常生活引导孩子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让孩子学会为他人喝彩。&&& 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小甸回到家就对妈妈说:“我这次真郁闷啊。”妈妈问她为什么。小甸回答:“这次的800米跑步比赛,我本来想拿第一名的,可是只得了第二名。”妈妈问她第一名是谁。小甸说:“是我们班的君君,她以微弱的优势,夺得了第一名。其实,她之所以得第一名,是因为她的最后一步不是跑的,而是跳的,这才比我领先了那么一秒钟。”妈妈看着小甸不服气的神情,说:“这说明人家善于思考,可以边跑边想计策,智勇双全,也是个聪明、优秀的孩子。”小甸却找理由:“如果不是上午才跑了一千五百米,太累了,我肯定能得这个第一名的。老师也说我有充足的实力完全能够战胜她。”妈妈问她:“你有没有向君君表示祝贺呀?”“没有,没想起来祝贺她。”妈妈说小甸:“你也太吝啬了吧,君君得了第一名,你连句祝贺的话都没有。亏了还是同学和好朋友呢。给君君打个电话祝贺一下她吧,这样她会很高兴的。”小甸想了一下,跑到客厅拿起了电话。&&& 祝贺、鼓励了君君,并和她一起谈了发生在运动会上的趣事,小甸感觉和自己得到第一名同样开心。通过这件事,小甸明白了,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加油。&&& 4.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忌&&& 改变孩子的妒忌性格,父母可以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忌,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以此来减少孩子的妒忌心理,让他学会接受、面对现实。&&& 斯斯9岁了,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斯斯总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他总埋怨爸爸妈妈偏心。&&&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妈妈问姐姐:“今天怎么样?都学了哪些知识?”还没等姐姐回答,斯斯就不满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不先问我?”“妈妈问完姐姐再问你。”“妈妈,你不关心我。”说完,斯斯就一**坐到椅子上开始生闷气。妈妈走过去,对他说:“妈妈怎么会不关心你呢,你得清楚,妈妈已经花了很多时间陪你一起玩。”斯斯就撅着嘴说姐姐有许多玩具和图书而自己没有。妈妈笑了:“姐姐比你大,懂的知识比你多,当然要给她买更多的图书了。”可是,斯斯不听,扭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不再理妈妈。&&& 吃过晚饭后,斯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坐到斯斯的旁边,搂着他的肩膀,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你知道吗?我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从来不允许我在大街上玩。可是,邻居家的哥哥却可以在外面打篮球打到深夜!你说这是不是很不公平!”斯斯听完后,很为妈妈打抱不平。然后,妈妈接着对他说:“当你和爸爸或者爷爷在一起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也会妒忌。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胡乱猜疑或者难过。”听了妈妈的话,斯斯认真地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为。&&& 从那以后,斯斯再也没有埋怨过爸爸妈妈偏心。苛刻老爱指责别人&&& 孩子症状:老爱指责别人、挑剔&&& 12岁的波波是个爱挑三拣四的孩子,他经常指责别人。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喜欢“从鸡蛋里面挑骨头”。&&& 早晨,波波一起床就喊:“妈妈,帮我把洗干净的衣服拿过来。”妈妈走到阳台,从衣架上把波波的衣服拿下来,发现还有点潮,就告诉他衣服还没干呢,不能穿。他便埋怨妈妈:“妈妈,你怎么不早点帮我把衣服洗了。”妈妈对他说:“你昨天晚上才换下来的,难道让我昨天下午给你洗吗?既然这样,就穿别的衣服吧。”“可是,我最喜欢这套衣服了。”妈妈帮他找了一件挺漂亮的毛衣,波波嫌有扣子,不愿意穿。于是,他自己在衣柜里翻了半天,找出不带扣子的长袖穿上了。穿鞋时,波波嫌鞋有个带子不好看,便嚷嚷着要妈妈给他买双新鞋。&&& 晚上吃饭时,妈妈做了红烧肉和炒胡萝卜,外加西红柿鸡蛋汤。波波边吃边评价:“这个红烧肉里面的油太多了,太腻。这个炒胡萝卜放的盐多了,太咸。这个鸡蛋汤有点酸,可能是西红柿还没熟透呢。”妈妈白了他一眼:“真难伺候!”&&& 专家药方:晓之以理,告诉孩子他的要求是错误的&&& 苛刻,是指行为怪异,故意刁难,要求过高,对人或事物过于严厉、刻薄。性格苛刻的孩子喜欢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该如何行事,别人必须按他的意思去做才行,不能变通。并且对别人的要求特别严格,对别人没有满足他的地方,就尖刻地指出,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性格苛刻的孩子不仅遇事不善于思考,而且不能冷静地对待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动辄指责或批评别人。&&& 改变孩子苛刻的性格,父母平时要以身作则,自己在生活中不要表现得过于苛求,争取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对于孩子过高的要求,父母一方面要坚决拒绝,一方面要晓之以理,告诉孩子他的要求是错误的,是不合理的,别人不能接受;父母可以通过看电视、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清楚,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引导他学会接纳、包容别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假如别人要求他做违背意愿的事情时,他也会很不情愿。&&& 妈妈调教/养: 让孩子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1. 让孩子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性格苛刻的孩子总是喜欢指责别人,想让别人按自己的要求来做事。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孩子别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加于人。&&& 有一次,妈妈做了炒土豆丝。晓晴不高兴地说:“妈妈,你能不能炒土豆块,我不想吃炒土豆丝。”再次做土豆时,妈妈炖了土豆块。晓晴又不满意了:“妈妈,我说的是炒土豆块,不是炖土豆块。”妈妈告诉她:“土豆丝炒着好吃,而土豆块比较适合和鸡肉一起炖,像今天这样,炖得又沙又面,松烂利口才好吃。”晓晴不同意妈妈的说法,非说炒的土豆块才好吃。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没错,第二天妈妈又买了土豆,炒了土豆块给晓晴吃,吃过之后,晓晴才发现,炒土豆块确实不如炒土豆丝清脆爽口。&&& 妈妈不爱打扮自己,整天素面朝天,穿着平底鞋,头发也只是简单地束起来。晓晴对妈妈说:“我们班同学的妈妈几乎都化着妆,穿着高跟鞋,烫着漂亮的卷发。妈妈,你也不要那么老土,涂点眼影,穿上高跟鞋,把头发烫一下吧。”妈妈告诉晓晴:“这是妈妈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你最好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眼光和看法来改变我。再说了,整天化妆对皮肤不好,长时间穿高跟鞋容易使脚变形,烫卷发不仅会损害发质,每天还得打理,很浪费时间。”听了妈妈的话,晓晴再也不要求妈妈追求时尚了。&&& 2. 要求孩子不要诋毁别人&&& 苛刻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说话刻薄,因此,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所说的话给别人带来了哪些伤害。尤其是当孩子被别人诋毁时,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要求孩子不要诋毁别人。&&& 杉杉12岁了,说话时总会很刻薄。一次,杉杉在电梯口等电梯,电梯下来时,一个小伙子冲了出来,不小心撞到了他。结果杉杉的嘴巴里突然冒出一句:“赶着去投胎啊!”&&& 一天晚上,妈妈做好了饭菜,杉杉坐下来就吃。刚吃到嘴里,杉杉就吐了出来,妈妈一看这情形就知道是饭菜不合他的胃口。吐干净后,杉杉把饭碗一推,对妈妈说:“妈妈,你会不会做饭啊,比狗粮都难吃。”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做了半天才把饭做好,你不感谢不说,还用这样尖酸的话说我,我真的很失望、伤心。”看到妈妈很不高兴地坐到椅子上,杉杉小声地说:“算我没说好不好,我吃就行了。”&&& 星期天,杉杉和邻居明浩一起玩游戏。玩着玩着,他们就发生了一些分歧,明浩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杉杉的话里也带刺:“哎呀,嘴里放屁,真臭真臭!”明浩马上回敬:“小兔崽子,你再说一句看我不收拾你!”在相互说了一些诸如此类很恶毒的话之后,他们索性打了起来。妈妈赶紧走过来制止了他们,明浩便气呼呼地走了。妈妈对杉杉说:“我知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喜欢用一些很不好听的话来戏弄对方。然而,我想知道你被别人这样戏弄后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杉杉告诉妈妈:“肯定是很气愤,然后就想着用更加恶毒的话来反驳他。”“对方的感受和你也是一样的,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会伤害彼此的感情。”杉杉没有说话。妈妈继续说:“我知道朋友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你们应该寻找别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用刻薄的语言戏弄对方或者打架。”&&& 杉杉明白了,渐渐地,他学会了用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3.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 改变孩子苛刻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孩子认真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渐渐地,孩子就会照顾到周围人的情绪和感受,努力使自己不再苛求别人。&&& 薇薇是个很爱干净的孩子,喜欢清洁的环境,周围脏一点都受不了。可是,薇薇的同桌是一位不大喜欢收拾东西的孩子,她的书、文具等都凌乱地摆放在一起。为此,薇薇经常数落同桌,有时还在同学面前说同桌一些难听的话。&&& 有一次,同桌感冒了,薇薇不但不关心,还嫌弃她:“哎呀,你看你,又是打喷嚏,又是流鼻涕的,真脏。你赶紧把脸扭过去,千万别把感冒传染给我!”&&& 回到家,薇薇赶紧洗手、洗脸、换衣服,妈妈感觉她一反常态,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薇薇说:“妈妈,你不知道,我的同桌今天感冒了,咱们家里消消毒吧。”妈妈对她说:“你不要这么紧张,不就是感冒吗?没什么大不了的。”薇薇并不这么认为:“她的鼻涕好恶心,我一想起来就想吐。并且她不爱干净,她的课桌每天都乱七八糟的,即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说她,她还是照旧。明天我得要求老师替我换个位置。”妈妈劝她:“你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说她,她脸上肯定会挂不住的。再说了,你也感冒过呀,你想想,如果你感冒了,别人不仅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还怕被传染而疏远你,你心里会怎么样呢?”薇薇认真地想了想说:“哦,我当然会很难受的。”“这就对了,现在你这样对待同桌,她肯定也会很难受的。”说完,妈妈从抽屉里拿出一盒感冒药,让薇薇明天交给同桌。&&& 薇薇照做了,她还不忘提醒同桌要多喝白开水。以后,每当埋怨同桌的东西摆放不整齐时,薇薇都会先想想,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批评同桌,肯定会让同桌很没面子的。然后,她拿出一张纸,写上:课本和文具不想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同桌看到后,就会不好意思地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课桌。抱怨爱发牢骚&&& 孩子症状:爱发牢骚&&& 12岁的茹娜上小学六年级了,妈妈发现,这学期以来,茹娜经常爱发牢骚。比如,上补习班时一位同学踩到了自己的脚却不道歉,她就一直嘟囔个没完。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她心里没底,因此一直抱怨自己心理压力大……总之,一件不如意的事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发多次牢骚。&&&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茹娜一脸的不高兴,她生气地将书包甩到沙发上,一**坐了下来。妈妈见状,走过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茹娜狠狠地拍打着书包,头也不抬,嘴里不停地絮叨。原来,班里评选学习委员,茹娜仅以两票之差败给了她的同学鸣鸣,同学们都笑话她。妈妈对她说:“既然你没有评上,说明你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然而,茹娜根本不听,愤愤然地数落着同学的种种不是,还如数家珍似的摆出自己的一个个优点。就这样,茹娜喋喋不休地唠叨了好几遍才肯罢休,似乎在自我安慰。&&& 茹娜这是怎么了?妈妈很头疼,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专家药方:就事论事,让孩子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总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意,徒增一系列的烦恼,从而反复不停地抱怨,这样不仅使孩子自己不痛快,也让父母很恼火。&&& 抱怨是孩子要求过多的一种表现,孩子抱怨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当孩子抱怨发牢骚时,父母先要耐心地了解孩子所抱怨的事情,究竟是不是都如他所说,假如事实并非如此,而孩子却习惯于将过错和不满指向别人,自己不承担责任,父母就要寻找孩子心理失衡的原因,再给予相应的指导;父母也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抱怨是不是有道理的。假如没有道理,父母要就事论事,让孩子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学会从宽容中感悟快乐。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参与到抱怨的行列中去。&&& 另外,父母要注重以身作则,在平时要多赞赏少抱怨别人,多肯定少指责孩子。身教重于言传,如果父母言行不一,经常用灰色的心理去揣摩别人,却要求孩子用积极的心态为人处世,这样的话,在孩子抱怨时,即使和他讲再多的道理他也听不进去。&&& 妈妈调教/养: 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 1. 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 改变孩子抱怨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孩子从自身找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自身修养、素质和能力。这样,孩子就不会凡事埋怨别人,就可以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正兴经常给妈妈诉说他在学校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比如,老师无缘无故地批评和惩罚他,同学对他不好等等。&&&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正兴很不开心。原来,自习课时,很多同学都没有遵守纪律,交头接耳说话,可是只有正兴挨了老师的批评,还被罚了站。正兴觉得老师这样做不公平,抱怨老师偏心。妈妈劝他说:“也许老师没有听见别的同学说话,再说了,你说话也是事实,老师批评你并没有错。”想到自己是犯了错误的,正兴心里平衡了许多。&&& 正兴刚刚升入六年级没多长时间就向妈妈发牢骚:他一点都不喜欢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因为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讲课方法很单一。上课时,老师只是拿着课本读读定义、法则,在黑板上写写公式、例题。这样的课听起来简直是一塌糊涂,一点意思都没有。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他根本没听懂。然后,下了课问问同桌,发现同桌比老师讲得还要清楚。&&& 听完正兴的话,妈妈了解到这位老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这让妈妈心里感到有些遗憾。但是,转而一想,并不是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于是,妈妈告诉他:“你知道吗?你这是在为自己的学习失败找借口。”正兴一脸冤枉:“我没有啊。”妈妈质问他:“你认为自己上课没听懂完全是受老师的影响,可是,你没听懂,为什么同桌就能听明白呢?”正兴无言以对。妈妈继续对他说:“孩子,你不能把学习的成功归于自己,而把学习的失败归于老师。”&&& 这下,正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学习不好是自己的问题了。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再也没有抱怨过老师。&&& 2. 让孩子知道发牢骚不能解决问题&&& 当孩子抱怨发牢骚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对他所抱怨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让孩子知道抱怨对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发牢骚不能解决问题,并且爱抱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思超是个爱抱怨的孩子,被椅子绊倒了,他会不停地抱怨妈妈没有把椅子放在合适的位置;不小心被花园里的月季扎到了,他会抱怨园丁偷懒不修剪枝条……&&& 思超很讨厌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他常对妈妈发牢骚,今天说音乐老师粗心,把歌词都写错了;明天说音乐老师爱睡懒觉,结果上课迟到了一分钟;后天说音乐老师很会巴结校长,还和体育老师是死对头等等。妈妈问他:“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思超想了想,说:“嗯,学识渊博、幽默、善良、和蔼可亲,反正他就得是很好的人,我都不知道怎样形容了,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妈妈点了点头,告诉他:“孩子,你想的未免太完美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不例外。即便你整天不停地抱怨、发牢骚也是不能改变音乐老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现实,接受老师的缺点,多找找老师的优点。”&&& 听了妈妈的话,思超不再埋怨音乐老师的缺点了,慢慢地,他还发现了音乐老师的许多优点呢。&&& 3. 倾听孩子的牢骚&&& 当孩子发牢骚时,父母要对孩子的遭遇表示理解,让孩子知道父母和他有同样的感受。不管孩子说什么,父母尽量不要反驳他,最好是静静地倾听,让孩子把不满的情绪都发泄出来,这种方式比口头上敷衍孩子更有意义。&&& 梦晨是个怨言比较多的孩子,比如,下雨天她会没完没了地絮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也不能出去玩了”,大晴天,她会抱怨“太阳太毒,晒得胳膊疼”……&&&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梦晨埋怨同桌不够朋友,她把很久以前同桌做错的一些小事全搬了出来。妈妈只是看着梦晨,表示自己正在听她说话,除了时不时地“嗯”几声,并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 梦晨唠叨了半天后愤怒地告诉妈妈她恨自己的同桌,以后再也不要理同桌了。妈妈问她为什么。梦晨说今天自己忘记带笔记本了,可是同桌却连一张纸都不肯主动借给她。妈妈说:“哦……”这时,梦晨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过分了,便说:“确实,有时候我会忘记带东西。”妈妈对她说:“嗯,其实你希望自己没有忘记带。”梦晨说:“是啊,我应该在课桌的抽屉里放一些备用的纸。这样的话,我再忘记带笔记本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麻烦了。”妈妈对她说:“看来你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梦晨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高兴地跳了起来,她不再埋怨同桌,从桌子上拿出一叠纸放进了书包,准备明天放进课桌的抽屉里。偏激易走极端&&& 孩子症状:易走极端&&& 萌萌已经读六年级了,可是她看问题时还是特别偏激、绝对,常常采取极端的思维方式,一好百好,一坏百差。与别人争论问题时,从不相让,有时明明知道错了,口里还硬说没有错。妈妈总说她脑筋不会转弯。&&& 由于班里的一位同学曾经拿课本打过萌萌,萌萌就很讨厌他,认为他一切都不好,甚至那位同学考试得了第一名,萌萌也说人家是作弊得来的。萌萌对某个演员很有好感,她就认为那个演员一切都好,即使明明知道这个演员有很多缺点她也会为那个演员护短。有一次,妈妈对萌萌所谓的偶像说了几句不满意的话,没想到一下子把萌萌惹恼了,她冲着妈妈大喊大叫,就是不让妈妈说。&&& 有一次,萌萌考试不理想,她便认为自己的脑子太笨,这次考试考砸了,下次也不会有希望考好。以至于她一蹶不振,消沉到底,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了。还有一回,萌萌和伙伴玩时动手打了别人,妈妈批评了她,爸爸也没给她好脸色看,她就觉得爸爸妈妈肯定都不爱她了,还认为自己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 面对如此易走极端的萌萌,妈妈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她矫正过来。&&& 专家药方:教孩子学会实事求是地观察与判断&&& 所谓偏激,就是思想、观点、语言、认识等过火、片面、过于极端。有偏激性格的孩子,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劝说。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孩子出现人格问题。&&& 造成孩子偏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孩子的生活阅历简单,知识经验不足,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常常是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从而导致孩子错误地认识人或事物;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没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能够全面、客观、灵活地看待事物;孩子有偏见心理,常带着已有的态度或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认真观察和思考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做出主观判断。&&& 改变孩子偏激的性格,父母首先要避免极端思维,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片面地灌输给孩子。不要只对孩子学习上的过错要求很严,却对孩子为人处世上的缺点满不在乎;父母要让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方面接触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思维方法;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实事求是地观察与判断,让孩子在错综复杂的现象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全面、透彻地看到事物的本质;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辩证思维的知识,提高孩子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从事物的原因与结果、正面与反面、主要与次要等多方面思考、分析问题。&&& 此外,父母还应当鼓励孩子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经常与他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减少思想和行为上的幼稚性,慢慢走向成熟。&&& 妈妈调教/养: 让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1. 让孩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性格偏激的孩子往往眼界窄、见识少,常常过于主观地单从一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孩子认识到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全面、灵活地看待、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下课了,晓戈刚从厕所回来,同桌就告诉她班主任老师刚才找过她了,让她去老师的办公室一趟。晓戈一下子紧张起来,她最怕老师找自己了,于是,胆战心惊地去了办公室。没过两分钟,晓戈就气呼呼地走进教室,冲着同桌喊道:“老师明明没找我,你为什么要骗我?”同桌满脸堆笑地向她道歉:“你别生气,开个玩笑嘛。”一直到放学,晓戈都没有再理会同桌。&&& 回到家里,晓戈告诉妈妈今天同桌欺骗了她,还说世界上没有好人,以后她只相信自己。妈妈劝她:“你不要这样想,同桌骗了人,是她不好,但关心爱护你的人还有很多,在你周围还有许多诚实守信的人。何况同桌是在和你开玩笑,她已经向你道歉了,你就不要当真了,原谅她吧。再说了,你还真希望老师找你到办公室,然后劈头盖脸地把你训斥一顿吗?”晓戈摇了摇头。妈妈接着说:“以后遇到事情时不要一根筋,要多想想,其实同桌和你开玩笑是想和你更亲密些。”&&& 晓戈明白了,她原谅了同桌,和同桌仍然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 让孩子勤于思考,以理办事&&& 改变孩子偏激的性格,父母要教导孩子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认识人或事物,不能以情代理。告诫孩子不要受感知的表面性、局部性的影响,让孩子勤于思考,以理办事,从而使孩子准确、透彻地认识人或事物,&&& 星期天,10岁的琦琦去附近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和伙伴们踢足球。&&& 然而,没过一会儿,琦琦便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的手上还有伤,妈妈一看就知道琦琦肯定又和别人打架了。妈妈边帮琦琦贴创可贴边问他是怎么回事,琦琦委屈地说那个伙伴踢球时踢到了自己的腿上,然后他上去就给了那个小伙伴一拳,两个人就这样打了起来。妈妈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粗鲁,就知道以牙还牙,你不会和他讲道理呀。”琦琦却说:“有什么道理好讲的,他踢了我,我就是要狠狠地打他,让他知道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妈妈对他说:“可是,伙伴有可能不是故意踢你的。你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琦琦马上反驳:“他肯定是故意踢我的,以前他在学校里参加足球比赛时就曾经故意绊倒过别的同学。”“你们只是踢着玩,他有必要这样做吗?再说,即使他以前故意绊倒了别人并不代表这次就是故意踢你的。”琦琦并不同意妈妈的看法,他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不再理妈妈。&&& 到了晚上,那个伙伴就给琦琦打电话向他道歉,并且一再表明自己真的不是有意要踢他的。这下,琦琦才明白妈妈的话是正确的。从那以后,琦琦遇到事情时也学会了三思而后行。&&& 3. 让孩子认识到偏激的危害&&& 改变孩子偏激的性格,父母最好在孩子心平气和时,向孩子讲述一下他的经常性表现,并正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让孩子认识到偏激的危害。&&& 11岁的晖晖在学校里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闹了矛盾。老师知道后,了解到是晖晖的错,便批评了他几句。哪料,晖晖竟然拎起书包回了家,并且对妈妈说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坏话,还说自己再也不去学校上课了。&&& 为了让晖晖继续去学校上课,爸爸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情急之下,爸爸还差点动手打他。没想到,第二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后,晖晖竟然从家里翻出1000多元钱,留下一张“爸爸妈妈,我恨你们”的字条,离家出走了。直到将身上所有的钱都花光后,晖晖才打电话要爸爸妈妈接他回家。&&&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郑重其事地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告诉他和同学闹矛盾,不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甚至离家出走都是偏激的行为,他这样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就会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长大以后也不利于事业成功。&&& 其实,在离家出走的这段时间里,晖晖已经尝到了自己偏激行为的苦果,经过和爸爸妈妈的谈话,晖晖更加认识到了偏激的危害。慢慢地,晖晖变得理智、成熟起来,看到晖晖的变化,爸爸妈妈也感到很欣慰。悲观遇事不往好处想&&& 孩子症状:遇事不往好处想&&& 云峰12岁了,生活中的他是个悲观的孩子,遇到事情时不会往好处想,甚至遇到好事也会被他想得很坏。&&& 云峰的学习成绩很好,父母对他的要求标准并不是很高。有时,云峰考了第一名,大家都会替他高兴,鼓励、夸奖他。谁知,云峰却担心地说:“假如下次我考不了第一名,那可怎么办呢?”&&& 新学期开学了,云峰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前面,回家后他唉声叹气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很好啊,坐在前面可以听得很清楚,看黑板也看得更清楚了。”可是,他却说:“坐在最前面,整天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我会很紧张的。并且会吸进肺里很多的粉笔灰。”过了一段时间,班里重新安排座位,老师把他安排到后面了。回家后,云峰还是垂头丧气地对妈妈说:“这次我坐到后面去了,老师对后面的学生肯定没对前面的学生关注得多。”&&& 云峰总是这样不往好处想,妈妈很担忧,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他。&&& 专家药方:教育孩子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有些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消极、糟糕的一面。这种悲观的情感和处世态度,无法让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从而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至会让孩子更容易遭受失败,长此以往还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改变孩子的悲观性格,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学会理智地对待遇到的问题,碰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不要把自己的怒气随意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平时,父母还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增加他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克服遇到的困难。教育孩子凡事多往好处想,让孩子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经常斥责孩子,处处否定孩子,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另外,还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孩子更加努力、进取,让孩子不断突出自己的优点,孩子的性格就会逐步得到改善。&&& 妈妈调教/养: 向孩子灌输乐观思想&&& 1. 向孩子灌输乐观思想&&& 父母一句无意的话都能影响到性格悲观的孩子的心情,因此,父母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悲观情绪传染给孩子。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思想,让孩子看到光明的一面,积极地对待生活。&&& 一天早晨,玟玟起床后看到外面下雨了,她皱起眉头,说:“唉,这该死的天气,又下雨了,真让人心烦,去上学时肯定不方便。”妈妈听到后,走到窗前,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对玟玟说:“下雨天很好啊,这些花呀,草呀,树呀又能喝到水了,它们就可以茁壮成长了。街道被冲洗干净了,气温也降下来了,空气也清新了好多,你在上学的路上还可以欣赏雨中美丽的景色呢。”听到妈妈说了这么多下雨的好处,玟玟也不那么烦下雨了。&&& 周末时,玟玟想让妈妈陪她一起出去玩。可是,妈妈需要加班。星期天,吃过早饭,妈妈对玟玟说:“孩子,妈妈工作很忙,要去加班了,晚上回来陪你玩。”玟玟撅着小嘴,很不情愿:“你怎么又要去加班?那么累,也不能陪我玩了。”妈妈告诉玟玟:“妈妈加班就能挣到更多的钱,可以给你买很多漂亮的衣服、玩具,你应该高兴才对。另外,虽然妈妈不能陪她玩了,但是有爸爸陪着,也一样会很快乐的。”&&& 听到妈妈这样说,玟玟感到很自豪,因为她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妈妈。&&& 2. 及时帮助孩子化解悲观情绪&&&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当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时,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苦闷、烦恼说出来,及时帮助孩子排除心理障碍,化解悲观情绪,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这样,孩子就能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的情绪。&&& 烁烁是班长,班里的活动都是由他组织、领导,为此,他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这天下午,烁烁从学校里一回来就闷闷不乐地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妈妈感觉他不对劲,吃晚饭时,便问他:“儿子,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高兴的事没有?”烁烁一脸不高兴地回答:“没有高兴的事,伤心的事倒有。”“怎么了?有什么伤心事?能告诉妈妈吗?”原来,那天下午学校里进行大扫除,烁烁让几个同学抬水拖地时,那几个同学不但不听他的,还合起伙来嘲笑他,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自己去提水,累得他胳膊特别疼。烁烁委屈地说:“这个班长谁爱当谁当,反正我不想当了。”妈妈劝他:“认识问题不能这么肤浅、自私。虽然这几个同学让你很难堪,但是,老师相信你才会让你当班长,你在同学们中间还是有很大的威信的。从表面上看,当班长花费了你的时间,有时候还要受气。但是,这样既能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和方便,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呀。”&&& “嗯,也是。”烁烁同意了妈妈的看法,心情好了很多。&&& 3. 让孩子把悲伤的情绪发泄出来&&& 孩子性格悲观,往往会在身处困境时表现得过分悲伤,这时,父母要让孩子把悲伤的情绪发泄出来。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憋在心里,不然的话,孩子心中的悲伤会积聚起来,令孩子更加悲观,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从小暄暄和莉莉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最近莉莉在班里结识了一位外地转来的新同学,她与新同学的关系非常好,从而冷落了暄暄。&&& 暄暄很伤心,她哭泣着向妈妈诉说了自己遭遇莉莉冷落的事情,妈妈听到后安慰她:“我能够感受到你现在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你的想法。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不会那么伤心难受了。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情,用不着这么大惊小怪的。你和莉莉的友谊并没有变,莉莉又多了一个新的朋友,你应该为她感到高兴才是。”&&& 暄暄仔细想了想妈妈说的话,认为妈妈说的很在理。她哭泣了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感觉好多了。&&& 4. 扩大孩子的交际面&&& 性格悲观的孩子,往往拒绝外出或者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因此,父母要扩大孩子的交际面,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和尴尬的心理。&&& 恩恩经常一个人落落寡合,他总喜欢待在家里。&&& 姑妈家的表弟要过生日了,邀请恩恩一家去参加生日聚会。可是,上次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时,恩恩出了个洋相,同学们嘲笑了他很久。恩恩心里一直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他认为自己在表弟的生日聚会上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于是,恩恩对妈妈说:“我在聚会上肯定会过得一点都不快乐的,所以我还是不要去了。”妈妈告诉他:“有可能会这样,但也有可能不会这样。你不是很长时间都没去姑妈家了吗?我希望你去,这样表弟会很高兴的。如果你感到不愉快,我们就尽快回家。”恩恩想了想,决定去给表弟庆祝生日。&&& 在欢快气氛的影响下,恩恩很快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和表弟又玩又闹,开心极了。我见不得女友太好&&&&&&&&&&& 翠文以优异成绩进入名牌大学,开朗、好奇心强的她善于交往、争强好胜,之后被保送上了研究生。&&& &&&& &&&&&&&&&&& 这本是件好事,可却让性格传统、喜静的男友长义压力大增,因为他总认为“男人绝对不能比女人弱”,于是自己能否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成了他跟翠文是否继续拍拖下去的必要条件。&&&&&&&&&&& 在他备考期间,翠文不能跟他甜言蜜语,不能诉说自己的情感…… 因为等着她的是长义酸溜溜的回应:“我不是你,不用花时间就能被保送读研!”&&&&&&&&&& 翠文觉得自己好像说甚么都不对,可是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在长义看来,翠文错在她一帆风顺考上了名牌大学并被保送读研。长义因此产生挫折感并无法排解,于是将嫉妒的情绪分化,对其进行攻击。&&&&&&&&&&& “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不分年龄、职业,也不分性别。很多人不只嫉妒朋友,连与之有亲密关系之人的好运也会嫉妒。虽然这好运对自己绝没坏处,他却觉得芒刺在背。于是便不断对其发动攻击。&&&&&&&&&&& 在攻击时他必会产生痛快感,这种痛快,可以分化他的嫉妒,暂时填补他的茫然与空虚。只可惜对别人的攻击永远无法转为对自己的建设,徒然浪费人生。&&&&&&&&&&& 当这样的人成为你的男友,别急着生气,别怀疑自己,你需要的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人。当这样的人出现在你爱情之外的其他领域,别动怒,别跟他缠斗,他便自然会没有力气,从而转移目标。&&& 【嫉妒】&&& “嫉妒”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内心情绪反应,总是与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消极情绪联系,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引发条件,通常是在名誉、金钱、地位、爱情方面。&&&&
《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简介:
一谈到性格,很多人认为它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不可改变。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先天的基因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口向,但是后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又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岳贤伦编著的这本《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对于如何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给出了细致实用的指
导方案,列举了60个有代表性的不良性格倾向,案例真实、生动、有趣。每一个小节共分为孩子症状、专家药方、妈妈调教/养三个生动活泼、?松有趣的版块,
可读性强,实用性强。
通过阅读《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各位家长不仅能培养出性格良好的孩子,而且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使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更加密切
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全文阅读目录页面由牛bb文章网根据本站最新更新的免费章节精心整理而成,如果能博得您的青睐,请将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免费阅读网址分享给您的朋友!
上篇:潮湿的水泥期&下篇:凝固的水泥期
《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书评: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承受力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