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德军前线之撤退I号,II号和III坦克拿英语怎么说

德国三号坦克
我的图书馆
德国三号坦克
三号坦克(PanzerkampfwagenIII)为德国在1930年代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设计成打击敌方装甲战斗车辆的它,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但不久后它也开始过时了,其大部份用途也逐渐为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取代,只有少部份在战争后期担当步兵支援的角色。
中文名称 三号坦克
特点 37毫米的反坦克炮
速度 35千米/小时
类型 中型坦克
在日,德国的要求陆军部草拟开发一种最大重量为24吨,以及最高行进速度为35千米/小时的中型坦克,并打算将之作为德国装甲师的主力坦克,以用作摧毁敌坦克。而德国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克虏伯公司、MAN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就生产了试验型的坦克,并于1936年及1937年进行测试,最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产品获得取用。第一辆三号坦克在1937年5月竣工,以及其余9辆都在同年完成生产。而到1939年才开始量产三号坦克。此外,在1937年至1940年间,德国政府计划把三号和四号坦克标准化,以应付战事。 三号坦克原来被计划作为德国陆军的,但经过苏德两方交战后,证明了三号坦克的实力并不如苏联的。因此,三号坦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由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代替。而于1942年,三号坦克N型终于面世,并装配了75毫米L/24火炮,但这种炮的速度较低,只可执行反步兵及近距支援的任务。
三号坦克A型至C型均装上了以滚轧均质钢制成的15毫米轻型装甲,而顶部和底部分别装上10毫米及5毫米的同类装甲。但随着武器的改进,这种薄弱的装甲很明显已经不足。因此,德国后来生产的三号坦克D型、E型、F型及G型皆换上新的30毫米装甲。而以后的H型、J型、L型及M型更在坦克正后方的表面覆上另一层30至50毫米的装甲。但是,由于三号坦克的尾部采用多层装甲,使得它成了整架坦克的累赘,使得后来三号坦克无法有效率地作战,不得不从前线退下来。
在初期,德国政府打算以三号坦克作为打击敌坦克的武器,因此打算为它配上了一支50毫米高速火炮。但当时德国陆军的步兵被配上37毫米的,因此陆军部认为它不需要50毫米的火炮,所以把50毫米的方案搁置了。早期生产的型号(A型至E型,以及少量F型)被装上37毫米的火炮,以应付1939年及1940年的战事。但在后期,这些落后的火炮已经不敷应用,因此后来生产的三号坦克F型至M型都装备上50毫米KwK38L/42及KwK39L/60型火炮以对抗敌人的坦克。 到了1942年,三号坦克作为主战坦克已显得落后了,因此陆军部作出一个方案:继续生产三号坦克,但只作为支援用。在1942年生产的N型因而配上75毫米KwK37L/24低速炮(四号坦克早期所使用的火炮),以取代三号突击炮。至于机枪方面,三号坦克A型至H型皆使用两支7.92毫米机枪,以及一支在车身中的机枪。由G型开始则开始使用一支同轴MG34机枪以及一支在车身上的机枪。
三号坦克A型至C型皆装上了230匹的12汽缸梅巴赫HL108TR, 而以后的型号皆使用320匹马力的12汽缸梅巴赫HL120TRM发动机。
三号坦克A、B、C、D型制造年份1937年-1938年特点三号坦克最早的型号总产量75辆三号坦克E、F型制造年份1939年-1940年特点装配了37毫米火炮总产量531辆三号坦克G型制造年份1940年-1941年特点加强武装,使用了50毫米L/42火炮总产量600辆三号坦克H型制造年份1941年特点作出少部份改良,覆盖了两层30毫米正面装甲总产量308辆三号坦克J型制造年份1941年特点正面装甲加厚总产量482辆三号坦克J/1型制造年份1941年-1942年特点加长身管总产量1067辆三号坦克L型制造年份1942年特点装配50毫米装甲,另加一层20毫米装甲总产量653辆三号坦克M型制造年份1942年-1943年特点作出少部份改良总产量250辆三号坦克N型制造年份1942年-1943年特点配以75毫米L/24火炮总产量700辆(由J型、L型及M型改装)
三号坦克主要用于针对、、及在的战事,亦有一部份参与了1944年在及安恒的战事。由于悬吊系统采用保时捷博士所研发的扭力杆,比起四号坦克所采用的板状弹簧复杂许多,导致生产不及。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用户名  南区 北区
活跃等级99999
活跃车数99999
新闻资讯您的位置:
德军坦克战的支柱 III号坦克
来源:空中网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命令研制一种15吨的新型坦克。研制人员将一种新型的装甲车装备了37mm或50mm火炮和两门MG-34机枪后改装为坦克。古德里安为新组建的装甲师装备了大量的该型坦克。
  1936年,第一辆III号原型车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当时50mm火炮还没有准备好,因此临时用37mm火炮代替,但其炮塔又是为重型火炮设计的。此时,Henschel和MAN也提供了他们设计的原型车,在1936年到1937年,他们的样品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其后,也由奔驰公司生产第一型车。Krupp也提交过他设计的车型――MKA,但最终没有投入生产。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后,第一辆III号坦克Ausf A型于1937年五月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到1937年底共生产了15辆。15辆中仅有8辆装备了武器,分别装备给第1、第2、第3装甲师,其余未武装的坦克用于进一步测试。1937年,Ausf B型也由奔驰公司生产了15辆。1937年6月,另一种变型车Ausf C投产,到1938年1月末也生产了15辆。同时,Ausf D型也投产了,到1939年,D型车共生产了55辆,其中,30辆D型装备了武器,其余的25辆进一步用于测试。早期的III号坦克(A/B/C/D四型)是作为整个系列的原型,不适于大规模的生产。它们也仅投入了有限的战斗。少数的D型坦克伴随Pzabt zbv40坦克参加了1940年的丹麦、挪威和1941/42年法国的战斗。
  1938年10月,装备了37mm KwK 35/36 L/45火炮的Ausf E型投产。1939年10月,已生产了约100辆E型坦克。1940年开始,E型重新装备了50mm火炮改装为F型。并采用了由FerdiNaNd PorscHe在30年代设计的新的悬挂系统,它成为以后III号坦克的标准。有趣的是美国在1942年通过对英国缴获的F型坦克的仿制品的研究也决定在以后的坦克中采用这一系统,如M18装甲车、M24、M26等。
  1940、41年,又改进后生产了G型、G型III号坦克。进一步的研制一直持续到1943、44年间,一些原型车还被改装为推土机使用。早期的F、G型坦克仍然装备37mm火炮,后来都改为了50mm火炮。不过在入侵法国时只有40辆F型坦克装备了50mm火炮。装备50mm火炮的F型坦克一直服役到1944年(在诺曼底的第116装甲师)。H型坦克安装了新式的50mm火炮――KwK 38L/42型,后来,部分H型又改装了KwK 39L/60型50mm火炮。这些型号的车型都装备了更短的底盘。1941年,又生产了装备50mm火炮的J型坦克,并运往北非。当时还企图给III号坦克安装4号坦克的炮塔,不过失败了。在1942年,生产了近200辆J型坦克。
  从1943年2月到43年4月,100辆M型坦克被改装为喷火坦克,装备了14mm的火焰喷射器(射程55―60米)。该型坦克原是为用于斯大林格勒的城市作战,但实际上它并未到达它的目的地。该型坦克并不成功,后来,有多数被改装了回去。
  1942年投产的N型装备了KwK 40 L/24 75mm主炮,它是最后有长底盘的III号坦克,也是整个III号坦克系列的最后一型。N型坦克被装备到虎式坦克营,以保护虎式坦克遭敌步兵袭击。后来的不少变形车都是以N型坦克改装的。有些人提出III号坦克还有O型车,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的存在。
  在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的早期,III号坦克还装备了一辆拖车,用于装载汽油以增大行程。从1943年中期开始,III号坦克装备了装甲护裙。在整个战争期间,III号坦克不断的更换新式的装备。生产中的坦克也不断在进行改进。III号坦克是德军第一个装备了坦克内部对讲系统的坦克。后来,所有的坦克都装备了这一系统。而且,在战争中证明,它是十分有效的。
  1939年,在入侵波兰的战役中,只有很少数的III号坦克参战。III号坦克主要是坦克排排长的坐车,是德军第一种真正的主战坦克(中型坦克)。它的设计吸取了许多I号和II号坦克在战争中的教训。在大战的初期,它成为了德军装甲师的主力。III号坦克的生产较慢,在1943年8月停产。它为德军设计生产更大型的坦克――IV号坦克奠定了基础,IV号坦克的部分部件就是取材于它。III号坦克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坦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德军和盟军的坦克设计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III号坦克共生产了超过6000辆,其中A――J型(早期)采用了短底盘,而J(后期)――N型采用了长底盘。III号坦克在战争中被广泛的使用,直到1943年底,才被4号坦克完全取代。到1943年,由于新型坦克的出现,III号坦克在战争中不再是那么有效了。许多III号坦克被改装,以做其它用途。
  战争中,苏联将大量缴获的III号坦克改装为坦克歼击车,如SU76I。不过,最成功的改进还是德军基于III号坦克底盘的坦克歼击车系列,其中部分在芬兰军队中服役到1967年。
  III号坦克还改装了一些潜水坦克,原准备用于侵略英国时使用。
  总的说来,III号坦克在战争初期是一种优秀的坦克,它为以后的德军坦克打下了基础,在坦克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坦克世界官方微信天下军武微信订阅号
客户咨询:010-
客户信箱:
健康游戏公告: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公司名称:北京空中信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168号腾达大厦32层
海外运营(Overseas Operation)
文网进字【号
/京网文[2号/新出网证(京)046号
电出字:01-号
电子信箱: 客服热线:010-德国I号坦克_百度百科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要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百度帐号的正常使用,请您尽快完成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德国I号坦克
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海因里希。古得里安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因此,在1932年德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早期的一些“秘密”项目和与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计划。
德国I号坦克研发过程
1933年,开始发展一种4——7吨的辆,为了不违反,计划被伪装为一种农用拖拉机的设计。通过竞争,Krupp公司的设计(LKA 1)被选中。该设计源于英国的MK.IV小型坦克底盘,在1932年从苏联秘密的得到了两辆该型坦克。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德国与在苏联的附近密切的合作发展装甲车辆。苏联在1929年从英国购买了两辆MK.IV坦克,并以其为基础发展了T-27坦克。Krupp的设计又做了适当的修改,在1933年夏,生产了五辆LaS底盘用于测试。随后,为其安装了炮塔。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至1935年10月,三个装备I号坦克的德军装甲师组建完毕。一号坦克是一种小型的双人坦克,即使以当时的观点去评价,它也无法符合最基本的坦克设计原则。车身装甲极薄,且有许多开口,缝隙和接合处,使得这种坦克很不经打。引擎的马力也不足且又采用连杆式减震系统,这又使得该型坦克的机动型不甚了了。由于车身尺寸被尽可能地缩小,使得乘员待在里面很不舒服。驾驶员由车旁边的舱门爬进去,而车长则从炮塔上方进入。由于在舱盖合上的情况下,车长的视野非常糟,故车长通常都要将半个身体完全暴露在外面,这是极其危险的。不过,大多数的一号B型坦克已用无线电联络,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当时许多国家的坦克之间都靠手势和旗语联络,甚至连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很多T-34/76坦克分队都是如此)。
在1934年2月的进一步测试中,改进了LKA 1(LaS)的设计,命名为PzKpfw I Ausf A,在4月投入了生产,并生产了15辆,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展示了这些坦克。1934年,一辆PzKpfw I Ausf A的样车卖给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购买了几辆用于训练。也有少量出口到芬兰。该坦克也装备了克罗地亚军队。I型轻型坦克于1934年开始装备德国陆军,主要有A,B两种型号,1936年中华民国政府进口16辆I号A型坦克装备陆军装甲兵团第三连,次年投入南京保卫战使用。到194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200多辆I型轻型坦克和II型轻型坦克。
德国I号坦克I号首战
I号坦克首次在实战中登场是在1936——38年的期间。大约100辆(Ausf A/B)型坦克随“秃鹰军团”和的军队作战。但实战中发现它远非T-26和BT-5的对手。部分坦克被缴获,并改装了25mm火炮。在西班牙内战期间,I号坦克都装备的20mmBreda火炮,德军最高统帅部利用西班牙内战的机会测试它们的新武器和闪电战术。I号坦克经实战证明,它的装甲太薄,仅能防护一些轻武器,它装备的双管火炮也威力不足,无法与步兵部队对抗,在战斗中它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I号坦克的两种主要型号Ausf A(1934)和B(1936)在悬挂系统和发动机上有区别。在1935/36年,实验了在Ausf A上安装Kruup M601柴油发动机,但它提供的马力太小,最终没有能采用柴油发动机的计划。
德国I号坦克Ausf家族
从1938年末起,认识到I号坦克作为主战坦克以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开始改变发展方向为一种快速的侦察坦克和轻型步兵坦克。新发展的Ausf C和Ausf F几乎是全新的设计除了采用了少量的Ausf B的部件外。Ausf C(nA VK 601)从1942年末到1943年初仅生产了40(46)辆。Ausf D(nA VK 602)是Ausf C的改进型,生产数量也很有限。Ausf F(nA VK 1801)从1942年4月到1943年2月仅生产了30辆。1943年中,少量的Ausf C和Ausf F随第1和第2装甲师在东部前线进行了实战测试,后来在南斯拉夫服役。1944年,在诺曼底,大部分I号坦克损失已尽。Ausf C/D/F没有大规模生产。
在1939/40年,100辆Ausf A/B型的I号坦克被改装为载弹车。它们主要装备工程兵部队,参加了西线的闪击战,部分也参加了在苏联的战斗。基于I号坦克的变形车有装备了20mm高炮的Flakpanzer I(Sd.Kfz. 101),生产了24辆,装备第614高炮营的三个炮兵连,每连8辆,在1943年1月的斯大林格勒全部损失了。同Flakpanzer I一样,还有装备了15mm MG 151/15重机枪的变形车,在1943年的东线曾缴获到该型车。
德国I号坦克I号在二战后期的应用
德国I号坦克喷火坦克
I号坦克广泛的在、和使用。在非洲的型号增加了,装备了改进的。非洲军团的第5轻装甲师把少量的I号坦克改装为了喷火坦克,装备便携式步兵火焰喷射器和。
德国I号坦克轻型训练坦克
I号坦克是作为装甲师的轻型训练坦克并没有打算运用于实战,但实际上它一直被用于一些小规模战斗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号坦克退出一线部队,转入警察部队和反游击部队。没有炮塔的I号坦克被用于NSKK部队的训练,I号坦克的炮塔用于了大西洋防线等的防御工事。I号坦克为德国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以设计以后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尽管I号坦克不是一个有效的战斗坦克,但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坦克,到战争结束时大量的装甲兵都是通过它训练的,不少装甲兵都是驾驶它第一次参加战斗。
德国I号坦克不成功的改装
由于该型坦克的多种缺点,它很快在战争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训练和改装成其他车型。较为成功的改装车型是一种I式指挥车。曾经有约200辆I号坦克被装上一门47mm反坦克炮,成为型自行反坦克炮。还有机少数的被装上了一们150mm的大口径榴弹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装成装甲指挥车就随机当弹药搬运车使用。事实证明,用I号坦克改装成的车辆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德国I号坦克轻型指挥坦克
由Krupp用Panzer I Ausf B(仅有6辆Ausf A)改装了一种轻型指挥坦克。从1935年到1937年,共生产了190辆。基于Ausf B有两种型号。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后,一些被改装为战场救护车(Sd.Kfz.265),它们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服役。这种指挥坦克一直服役到1941/42年,之后被其他的指挥坦克取代,少量出口到匈牙利。
德国I号坦克世界上第一种自行火炮
I号坦克还有一种装备150mm 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变形车(Sturmpanzer I Bison),采用Ausf B的底盘。乘员仅由前部一个大的护盾保护,上方和后面都没有装甲。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装了38辆,参加过法国、巴尔干和苏联战场的战斗。这是当时第一种自行火炮。
德国I号坦克其它改装
I号还有改装为装备47mm火炮的变形车(Panzerjager I),乘员三人,基于Ausf B底盘,仅有一个前护盾。从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装了202辆。有两种版本,由护盾的块数区别,Skoda生产的有7块护盾,而由Alkett生产的只有五块。少量是装备的37mm炮。事实证明这种变形车效果差,由于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曾在法国、北非和苏联服役。它是当时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火炮。
德国I号坦克性能参数
型号: Ausfuhrung A Ausfuhrung B
车重: 5300 kg 5900 kg
乘员: 2 人 2 人
发动机: Krupp M305/4-cylinder/57hp Maybach NL38TR/6-cylinder/100hp
时速: 37 km/h 40 km/h
行程: 公路:145 km
越野:100 km 公路:170 km
越野:115 km
车长: 4.02 m 4.42 m
车宽: 2.06 m 2.06 m
车高: 1.72 m 1.72 m
武器: 2 X MG13(7.92mm) 2 X MG13(7.92mm)
装甲: 6-13 mm 6-13 mm
弹药: 2250 发 2250 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返德军总部 地铁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