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悖论缸中大脑和黑暗森林法则是什么?

关于《三体》、黑暗森林、费米悖论和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_自主品牌_人民论坛网
关于《三体》、黑暗森林、费米悖论和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
《三体》8 月 23 日,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 2015 年 &雨果奖& 结果最终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不负众望,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此次获奖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所颁发的奖项,自 1953 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会上颁发。&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 &星云奖& 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
《三体》众望所归夺得 &雨果奖& 最佳长篇小说奖,这说明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称:&祝贺大刘为中国科幻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雨果奖堪称科幻领域的诺贝尔奖,而且比诺贝尔文学奖更专业,更纯粹,更关乎文学的核心要素:想象。荣耀属于大刘,属于所有热爱科幻的人们,也属于雨果奖与科幻本身。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在获奖之前,《三体》在中国的流行就已经超越了科幻小说读者的群体而被社会大众接受,尤其是在互联网圈早已备受推崇,小米的雷布斯就是典型的粉丝代表,雷布斯去年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就是《三体》,他说这本书是号称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没有之一。在他看来,《三体》不仅仅是本科幻小说,本质上是本哲学书,主要讲宇宙社会学,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降维攻击尤其深刻。三体》的资深粉丝中,还包括百度李彦宏、联想柳传志、游族林奇、360 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
我自己是一个科幻小说的忠实读者,读过上百本长篇科幻,《三体》是我近几年读过最好看的科幻小说。就像你所知道的,《三体》的故事围绕半人马座三星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间的战争展开,三体人的文明令地球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向地球发射了封锁科技的智子,并且派出以百分之一光速飞行的太空舰队,这支太空舰队之后还出现了可以直接进入光速飞行的第二太空舰队。可是,三体人的技术与宇宙中其他文明相比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三体文明被光粒毁灭,而地球文明则毁灭于 &二向箔& 的攻击。之所以《三体》让我觉得读起来爽,是因为大多数小说都是个人尺度的,而《三体》描写的是人类乃至整个宇宙智慧文明最终的结局和命运。黑暗森林黑暗森林法则是大刘在《三体 2 - 黑暗森林》引入的法则。在书中,主人公罗辑在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受到叶文洁启发,从两条不证自明的基本公理出发,借由引入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从理论上建立起的一套关于描述当前宇宙社会大图景的大体系的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
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和重要概念: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 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3猜疑链:宇宙中的不同文明会猜疑对方会采取各种手段毁灭自己;4技术爆炸: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文明在宇宙尺度中很快可以通过技术大爆炸超越自己。黑暗森林法则为其结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我非常喜欢大刘的这个解释,但是真正让我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并不是大刘的黑暗森林法则,而是费米悖论本身。关于费米悖论我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农村,在我的时候,夏天我们喜欢睡在屋顶上,仰望着漫天的星辰。今天,我住在北京,我已经不再能够看到星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仰望星空的经历。任何一个人,在一个晴朗无月的晚上,在一个适合观星的地方,抬头望见满天星星,总是会心有所想:有些人被星空的壮美所感动,有些人被宇宙的辽阔所震惊,还有人像大刘一样感到存在危机,然后脑洞大开一会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而物理学家费米的感受是:Where is everybody?满天星星的夜空看起来非常壮观,但是我们只是在看看附近的地方罢了。在最适合观星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大约 2500 个恒星,这大概是银河星里恒星数量的一亿分之一。这 2500 个恒星中的绝大多数都距离我们不到 1000 光年,大约是银河系直径的百分之一。所以我们看到的星空其实只是下图中的红圈那么大的地方罢了:
当讨论恒星和星系的时候,一个能挑战几乎所有人类神经的问题,就是:&地球之外是否还有智能生命存在?&让我们用数字来讨论这个问题。
虽然银河系里面有 1000 亿 - 4000 亿个恒星,并且在可观测的宇宙内有几乎同样数量的星系。对应每一个银河系的恒星,就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系。也就是说,可观测宇宙内的恒星数量大概是在 10^22 到 10^24 之间,这个数字写出来是这样的:据估计,地球上沙子的数量是 7.5x10^18 粒,也就是说,对应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宇宙中都有 10000 颗恒星。科学界对于恒星中有多少是和太阳类似(大小、温度、光度)的还没有定论,通常的观点是 5% 到 20%。我们采用最保守的估计(5%), 以及对于恒星数量估值的下限(10^22),那么就是说有 5x10^20 个恒星是和太阳类似的。
而这些和太阳类似的恒星里有多少是拥有一个和地球类似(允许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来支持类似地球生命)的行星的呢?这个科学界也没定论,有些观点认为这个比例高达 50%,也有比较保守的研究认为应该在 22% 左右。根据我们已经知道的恒星形成过程的天文学知识,科学界现在比较确定任何一个非双星的恒星都应该拥有至少一颗行星 (详见德国科学家鲁道夫. 基彭哈恩所著《千亿个太阳》),结合前面采用的 5% 类太阳恒星的假设,就是说宇宙中有至少 1% 的恒星,拥有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也就是说存在 10^20 个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个观点之前只是推论,但是 Kepler-452b 的发现让这个结论变得令人信服:对应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宇宙里就有 100 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再往后推算,我们就只能瞎蒙了。假设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这些类似地球的行星中,有 1% 出现了生命。再假设,那些出现了生命的行星中,有 1% 的行星上的生命的智能发展到了类似地球的程度。这就是说,可观测宇宙中存在一百万亿个智能文明。
回到咱们银河系,运用同样的算法,和对于银河系恒星数量估计的下限(1000 亿),我们可以算出来,银河系里可能有 10 亿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和 10 万个智能文明。SETI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地外文明搜寻计划) 是一个以收听来自地外智能文明信号为目的的组织。如果银河系里存在 10 万个智能文明,哪怕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外发射无线电波或者激光束或者其它联系信号,SETI 的卫星阵列应该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信号。但是,SETI 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信号,一次都没有。那么问题来了:Where is everybody?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地方。我们的太阳是个很年轻的恒星,也就是说存在着年纪比地球大很多的类地行星,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文明程度应该远比我们发达。
我们的地球是 45.4 亿年,假设我们把地球和一个 80 亿年的行星 X 对比
比我们领先一千年的文明所能带给我们的震撼,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的世界能给一个中世纪人的震撼一样。一个比我们领先一百万年的文明和我们的差距,可能和我们与大猩猩的差距那般。而行星 X 上那个比我们领先了 34.6 亿年的文明会是怎样呢?
卡尔达肖夫指数是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数量来量度文明层次的指标。它有三个类别:I 型文明:有能力使用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人类还没有达到 I 型文明,按照卡尔萨根的算法,人类可以算作 0.7 型文明。
II 型文明:有能力使用母恒星的全部能量。我们还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事情要怎样才能做到,但是人类还是尽量使用想象力来考虑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能是戴森球,这是包围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它可以捕获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输出。
III 型文明把前面两张都甩在了后面,它能够动用相当于整个银河系那么多的能源。当然,这一型的文明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别忘了,前面的行星 X 上的文明可是有 34 亿年的时间慢慢发展的。如果行星 X 上的文明和我们类似,并且成功生存到了 III 型的话,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星际旅行的方法,甚至开始对整个星系的殖民了。
对于恒星际殖民的方法,以银河系为例,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复制,简单来说就是创造一种能够航行到别的行星的机器,然后用利用新行星上的材料花 500 年左右的时间自我复制,然后将两个复制品送向下一个目标,即使用比光速慢的多的速度航行,这个模式也能用 375 万年的时间完成整个银河系的殖民。当计量单位是 10 亿年的时候,375 万年不过是一眨眼而已。回到我们我们之前的推算,如果银河系里 1% 的智能文明成功的达到了具有星际殖民能力的 III 型文明的话,光银河系就应该有至少 1000 个 III 型文明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些文明的存在应该很容易被留意到才对。
但是我们至今为止,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 也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Where is everybody?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写到了 NASA 宣布发现 Kepler-452b 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背后的深刻含义恐怕并没有被深入思考。之前一直有一个论点认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有可能很少,地球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现在看来,只怕不是。人类用很不精确的观测手段,观测了几百颗恒星,就轻易找到了一颗宜居行星。如果不是碰运气碰上了,那这件事情说明仅仅银河系里,宜居行星的数量级可能在千万甚至亿这个级别上,而且这颗行星比地球早开始 15 亿年。距离只有 1400 光年,即使造出光速 1/100 的飞船就可以在 14 万年到达。这种飞船不需要太科幻的技术,完全在人类现有理论的框架内,人类可以在几百年内造出来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即使不造飞船,建一个瞄准这个行星的发射站,只需要 1400 年就可以让对方收到地球的问候。然而,地球至今都没有收到任何来自这颗早进化 15 亿年的兄弟的任何信息。
人类都可以这么轻易就发现宜居星球,难道外星文明就发现不了地球吗? 可事实上,整个宇宙对地球都是彻底的沉默。Where is everybody?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三体》之后,无书可读,现在的科幻小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方面我对作者的文笔和阅历有要求,另外对作者的科学背景有要求,因此,除了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最近翻译出版的小说之外,我现在更多的是看科普和科学方面的书,甚至在有些我自己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领域,比如化学方面,我是直接看相关的大学和研究生教材。
我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人类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但是学科的分类也越来越垂直,很少有人能够从更高的高度去描述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界处,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有些还有明显的不相容。比如我们知道化学这个学科的底层是基于电子在量子物理的泡利不相容原理约束下的在原子核之间的运动,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所有的细节,比如我们不知道 X 射线和其他辐射是如何引起有机分子同分异构的转变;我们知道生物学和化学的边界是基因,基因具有生命的一切特征,因而和非生物不同,基因同时和遵从一般化学定律的分子有关,但是我们现在无法精确的知道每一个生命行为下所对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我们不知道每一个有机分子同分异构体的转变所对应的生物学和遗传学上的影响。
在更大的尺度上,我们虽然知道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但是我们至今不知道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是如何从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形成的,为什么太阳系的角动量都给给了行星而太阳自身则保存了绝大部分的质量;我们虽然知道这个宇宙有亿万颗恒星,而且每一个单星都应该有行星,但是我们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外星文明和我们联络。
从我熟悉的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讲,我们知道信息、比特和熵,但是如果考虑一下把一比特信息放入黑洞中,那么会发生什么?每当我有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去思考这些问题,虽然身体无法脱离地球,但是我的精神可以悠游太虚,这是我的休息和生活方式。
对于我来说,读完《三体》之后,再也没有科幻小说可以满足我的想象力,因而我恐怕只能自己思考,我是一个有很强好奇心的人,我努力想要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个了解不仅仅为了知道人类是否会飞向其他恒星,也不仅仅是想知道人类在未来是否会遭遇其他文明,我更想知道的是,我们人类是否有能力认识世界的终极规律,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的未来如何?意识乃至智慧是宇宙发展中的偶然还是必然?我们是有唯一的宿命还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驰]科幻概念解读:费米悖论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科幻概念解读: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是什么?
本文作者:者
“他们在哪里?”
这一句话就是费米悖论的全部内容了。
我们在这里,你们在哪里?图片来自“太空微博”项目。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还没见到外星人?
1950年,物理学家恩里科o费米在与同事闲聊的时候,话题跑到了UFO和外星人身上,交谈中费米提出了这个著名的悖论:“他们在哪里?(Where are they?)”
这个问题里的“他们”所指的就是外星人了,他的意思并非探寻外星人的位置,而更像是理直气壮的质问:“外星人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问题,就像是屈原的《天问》一样,已经超出了人的范畴,成了向天提出的问题,向宇宙提出的问题。费米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出于屈原一般的诗人气息和浪漫情怀,而是他的物理学背景知识以及逻辑的推理。
他了解地球文明的年龄,了解星系的尺度,也了解宇宙有多古老。
在这么古老的宇宙中,在如此多的星球上,即使智慧生命出现的几率十分微小,他们的总数也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在人类文明出现的几千年时间内,人类创造出了能够脱离行星甚至星系的飞船,也就是说,能够创造出类似飞船的文明,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就形成了。
但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邂逅任何外星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才使得费米提出了这样的质问。
这个悖论还带有一种失落的气息,至少会让那些对外星文明充满期待的人感到失落:宇宙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存在了上百亿年,却没有文明找到地球人,这也暗示了人类再发展数亿年,也可能无法邂逅外星文明。
“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便是费米悖论一个比较完整而正统的表述了。
解答问题:科幻的种种解释
这个悖论,既是物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更加是科幻的问题。
“外星人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不就是一篇科幻小说的开头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物理学界、天文学界都有着非常多的解释,然而,这些理论都比不过科幻作品中的种种奇妙设想。
在年,黑人影星威尔o史密斯连续拍了两部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电影——《独立日》和《黑衣人》,这两部都是肾上腺素狂飙的商业动作片,但影片中对外星人的设定却一丝不苟,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费米悖论的问题。
电影《独立日》中,接触是为了毁灭。
《独立日》中,外星人的飞船可以说是相当的招摇过市了。如同小行星一样庞大的母舰;遮天蔽日、让整个城市陷入黑暗的巨星飞碟;妖魔化外星人必备的武器——击垮帝国大厦的死亡光束。除开精彩的特效场面,我们还能够看到电影对这些外星人的设定——高科技蝗虫。它们拥有远超地球人的科技、它们拥有穿过茫茫太空降临陌生行星的能力,但是它们不具备任何文化道德体系,它们唯一目的和动机都一样——侵略,然后吸干这个行星的资源,再启程涌向下一个受害者。
这部电影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就是: 只有侵略者才乐于寻找外星人,没有外星人造访地球,也许是一种幸运。
在电影《黑衣人》以及整个相关体系中,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就要轻松得多了,也更加有人情味——外星人早就造访地球了,只是它们怕吓着地球人,所以都乔装打扮,混迹人群之中。说不定街头卖烧烤的大叔其实来自于三十光年之外的某个星球呢。
然而地球上专门接待外星人、帮助他们抹掉各种蛛丝马迹的组织,就是黑衣人了。这种带着黑墨镜、穿着黑西装的扑克牌脸形象早在电影问世之前,就已经在科幻圈以及外星人流言圈风靡了。他们最著名的装备不是各式各样威力惊人的武器,而是像一只比较胖的钢笔,中间有一个闪着红光的金属棍子,那是记忆清除仪。红光一闪过后,他们会向受害者胡诌一通,让他们忘掉刚刚跟外星人的第一二三类接触。
电影《黑衣人》中,外星人就藏在我们身边。
有一个关于它的段子: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想不起刚刚打算做什么,不用焦虑,你并不是突然失忆了,而是你刚刚遇到了外星人,然后被黑衣人清除了那段记忆而已。
这部电影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就是: 外星人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藏得很好。
但是,星际航行是不是在吃喝谈笑中就能渡过的旅途时光呢?
《孢子》是一个模拟经营类(SIM)游戏,经营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生命。由于游戏对生命发展历程的高度简化,从单细胞发展到工业文明的城市,只需要耗费玩家几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游戏里的文明制造出了宇宙飞船,它们进入了下一个时代——太空时代。
游戏《孢子》让我们想到,太远的距离消磨了耐心。
玩家轻轻转动鼠标的滚轮,将目标星球放到视野中,鼠标轻点,飞船迅速的划过宇宙空间,到达了目的星球。宇宙航行就这么简单,而且很快就能够邂逅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游戏性而对时间轴做了很大的调整。如果基本按照现实的比例来压缩各个阶段的时间,玩家很可能玩了一天找到的只是一块什么都没有的石头,无聊得关机了。
这也就提供了费米悖论的另一个解释: 大家相隔太远了。
星球之间的距离太过巨大,即使以非常高的速度飞行,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也可能超过整个文明发展的长度,距离成了文明之间交流不可逾越的屏障。
这种解释使得文明的力量在宇宙面前显得非常渺小,而我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说《三体》 系列中提出了另一个解释,在这里面,文明的力量要强大得多。
小说《三体》中,暴露会招致毁灭。图片来自.cn
而正是这种强大,导致了文明之间的接触成为了不可能。这就是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他在书中写到: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被发现,即被毁灭!”
这是一种非常宏观的进化论解释: 尝试与其他文明接触的行为会导致本文明的灭亡。换而言之,存活的文明就是不与其他文明接触的文明。
然而这种解释不能排除两种情况:人类文明也可能遇到初次尝试与外界接触的文明;也不能排除强到到能够与其他文明沟通而不被消灭的强大文明存在。
如果把“文明”的概念放得再宽一点,那么费米悖论就可能有更宽泛的解释了, 文明存在的形式可能十分的丰富,超出我们对文明的理解。 电影《2001太空漫游》就描述了这样一种设想,那块黑色的巨大石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它显然是另一个文明的造物,但自始自终,人们没有弄清楚石碑来自怎样一个文明。在电影的末尾,导演用了一种非常意象化的手法表达了宇航员的蜕变——星孩的诞生。而在原著小说中,阿瑟o克拉克将这种蜕变描述成了无法用写实的影像表达的变化,所谓的“星孩”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宇航员蜕变成了星球生命,他褪去了人类的形态,成为了另外一种形态的生命。
电影/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外星生命以我们看见了也认不出的形式存在。
而文明也是这样,在我们仰望星空质问为什么没有文明造访的时候,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一个的意识,照耀地球的太阳可能正在与它们交谈(这个构想也出现在刘慈欣的《思想者》里)。在这种级别的交流中,人类还插不上嘴。
当然,费米悖论无论是对于天文学界,还是对于科幻圈来说,都是一个开放式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答案,在真正接触到外星文明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死理性派的解释,请看
你可能感兴趣
费米悖论是个非常矫情的悖论!首先,有能力不代表一定有动机。比如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买张机票去西藏,但是去过西藏的还是少数。第二,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来呢?看过动物世界吧?摄影师用长焦镜头远远的拍摄动物,动物没有任何察觉,在动物看来,摄影师就不存在。(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来过了,但是真相被各国政府掩盖了)第三,关于SETI没有找到信号的问题。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到现在才116年(而且我看再有不到100年估计无线电通信就要被淘汰了),我们凭什么就认为无线电就是宇宙中所有文明的基本通信手段?
的话: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他在书中写到:“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被发现,即被毁灭!”严重不同意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虽然我对大刘非常尊敬。 这个理论有严重的自相矛盾之处,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这说的都是废话,前面你这么小心翼翼,见到别的生命,开枪以后,你的枪声比你呼吸声和脚步声大上几百倍! 也就是说,如果黑暗森林成立,那么所有文明就不该见到别人就立刻消灭,因为你消灭别人暴露的信息更加危险!首先是暴露了自己的文明,而且暴露了自己是个恶意文明,被群殴的几率极大。从统计学上来看,发现对方文明,不暴露自身信息,打胜以后全身而退的概率,只有五分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如下几种可能性: 1 打赢对方,暴露了自身信息 2 打平,暴露了自身信息 3 打平,没暴露自身信息 4 打赢对方,没暴露自身信息(只有这是最佳结果) 5 打败原著中三体文明也是因为进攻了地球文明,暴露了自身信息,而被光粒灭掉母星系。而三体的技术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全民搬迁到另外星系上,或者转变成星舰文明,而不是冒险攻击地球
无所谓吧,有外星人又怎样?还是得养活老婆孩子。。。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808)
无所谓吧,有外星人又怎样?还是得养活老婆孩子。。。
研究生政治课的结课论文写的就是这个
果壳微科幻编辑,科幻作者
的话:研究生政治课的结课论文写的就是这个好强大!能贴出来吗?
有外星人的话,我要尝尝是什么味道的,吃货万岁!
的话:有外星人的话,我要尝尝是什么味道的,吃货万岁!掐头去尾 嘎嘣脆
的话:掐头去尾 嘎嘣脆我们是文明人,要考虑烹饪技术的。。。。。。
ALIENWARE官方账号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没有找到他们,他们也没有来和我们会面?”你们这些地球人到底把本外星人当什么了!当什么了!晚上就去你们家玻璃上画小王八。
ALIENWARE官方账号
的话:有外星人的话,我要尝尝是什么味道的,吃货万岁!这。个。小。伙。子。你。好!
ALIENWARE官方账号
的话:掐头去尾 嘎嘣脆给个火烧都不换
的话:有外星人的话,我要尝尝是什么味道的,吃货万岁!嘎嘣脆,鸡肉味~
地球才是生命,我们只是细菌
茫然的人类啊
信仰三体,嗯,人类不要自不量力
Where are they!
-------费米悖论here they are!
----果壳定律
大刘的小说非常喜欢啦~
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他在书中写到:“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被发现,即被毁灭!”
我想问,大刘的三体,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幻史上,是怎么样一个分量。他在书中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宇宙哲学,是首发的吗。由于三体给我的震撼和它实体书销售的热度有很大落差,让我不解啊。中国为什么不重视这么厉害的大刘?
读了很多遍三体,最讨厌的就是大刘的上帝模式1、这种技术即使对于三体一般的强大文明也是不可能的然后,就不可能了。2、这种技术对于能在操作九维空间的强大的三体文明轻而易举然后,就可能了
我一直支持外星人以我们看不见的形式在交流,可能处于和我们不同空间,或者,我们就是外星人的玩物。
最后一段令我想起了资讯统合思念体
智能科学专业
科技树还没有点到能战胜空间距离的程度吧。。。。另:科幻里还是AI比较靠谱。。。猪的签名:——微笑的猪头——帅气非凡!——
银行安保人
如果空间不可跨越,那文明的终点是在什么阶段?科技的方向又将是什么?
三体 黑暗森林的猜疑链。支持大刘
费米悖论是个非常矫情的悖论!首先,有能力不代表一定有动机。比如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买张机票去西藏,但是去过西藏的还是少数。第二,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来呢?看过动物世界吧?摄影师用长焦镜头远远的拍摄动物,动物没有任何察觉,在动物看来,摄影师就不存在。(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来过了,但是真相被各国政府掩盖了)第三,关于SETI没有找到信号的问题。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到现在才116年(而且我看再有不到100年估计无线电通信就要被淘汰了),我们凭什么就认为无线电就是宇宙中所有文明的基本通信手段?
DW里面讲到一种外星生物silence,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人类对他们的记忆是一过性的,看过就会忘记。他们在地球上世代繁衍,悄无声息。。
的话: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他在书中写到:“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被发现,即被毁灭!”严重不同意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虽然我对大刘非常尊敬。 这个理论有严重的自相矛盾之处,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这说的都是废话,前面你这么小心翼翼,见到别的生命,开枪以后,你的枪声比你呼吸声和脚步声大上几百倍! 也就是说,如果黑暗森林成立,那么所有文明就不该见到别人就立刻消灭,因为你消灭别人暴露的信息更加危险!首先是暴露了自己的文明,而且暴露了自己是个恶意文明,被群殴的几率极大。从统计学上来看,发现对方文明,不暴露自身信息,打胜以后全身而退的概率,只有五分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如下几种可能性: 1 打赢对方,暴露了自身信息 2 打平,暴露了自身信息 3 打平,没暴露自身信息 4 打赢对方,没暴露自身信息(只有这是最佳结果) 5 打败原著中三体文明也是因为进攻了地球文明,暴露了自身信息,而被光粒灭掉母星系。而三体的技术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全民搬迁到另外星系上,或者转变成星舰文明,而不是冒险攻击地球
的话:黑暗森林理论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狗屎,根本禁不住推敲求详解,怎么自相矛盾了?
不知道各位看了上面的推论以后还认可黑暗森林理论吗?依我看,对自身文明最负责的做法是,发现一个文明,躲在远处暗中慢慢的观察!而不是用五分之一的几率灭掉对方来赌博。这可能才是对费米悖论最好的解答。
的话:求详解,怎么自相矛盾了?请仔细看我上面的解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米悖论 黑暗森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