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巧虎怎么样358会先更新出哪几个新人物

  “我希望我们是个自由、幸福的国家。每个人不需要违背良心,只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一个简单而幸福的社会,人性的善得到最大的张扬,恶得到最大的抑制;诚实、信用、友爱、互助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没有那么多烦恼和愤怒,每一个人脸上是纯真的笑容。”
  感谢大家的讨论,很多朋友看的很认真,提出的讨论题目很有价值。接下来继续讨论什么是逃避,什么不是。
  龙兴侯的每段文字都有价值  值得思考
  我们说到,很多人因为看到其他人的幸福而开始努力向那个人的行为模式靠拢,这个过程中他忽略了几个问题,一,那个人是不是真的像他想象的那么幸福。二,即使获到了和那个人同样多的金钱,我们能不能达到我们想象中那种幸福。  
很多人对官员的印象就是待遇优渥,工作轻松,他们认为当了官还能有什么烦心事。所以一旦出现公务员或官员的诉苦贴就无法接受,觉得他们在故作姿态,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样的判断略显武断。我们反复说过,一个人的幸福和他所处的客观世界无关,人们真正的人生发生在他和客观世界互相作用形成的那个主观世界里。就是说无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它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如果一个亿万富翁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再卓越的物质条件也无法让他满意。  
这是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外物只有通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作用于他。这段话丝毫没有外物不重要的意思,它仅仅说明了这样的事实,如果我们盲目的一心寻求物质而不在精神提升上做点工作,即使在付出巨大代价(没有精神支持的物质寻求在我看来会变的很艰难,我常用的话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后确实得到了当初预期的物质收获,精神枯竭的你还有没有能力享受由物质带来的快乐呢。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富裕之后花天酒地的生活就是他梦想的,我尊重这样的幸福观,但不认为这样的幸福是人能享受到的最大幸福,人有能力获得更大更独特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来自精神。  
不得不再次重申,我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毫无偏见也不认为偏向于肉体的物质享受不道德。我认为用糜烂这类带有强烈道德审判意味的词来攻击寻求激情的富裕人士并没有道理,当然前提是他的钱是正当的。我只是认为,长久的来源于肉体的快乐是浅薄而不易持久的,更大的危害是,沉迷于肉体享受会极大的损伤人的精神,让他的机体不再敏感。一个习惯了灯红酒绿的人很可能永远无法体会日出带来的那种悸动,而这样的悸动才对人的整体提升有益。一个吸毒成瘾的人会出现和常人不同的脑部扫描图像,这些图像显示了神经体统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一个放弃了精神寻求的人在未来也几乎只能寻求肉体刺激了。  
在身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没有精神的人在有钱之后寻求什么,你看到过一个人中了大奖之后会去图书馆或书店吗?那么比尔盖茨拿着钱又在做什么呢,他住着豪宅但同时花更多了的钱做慈善而非包N奶。  
我想所有进入这个帖子并能静下心来仔细看帖写几百个字而非几个字参与讨论的人都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生活。即使最大的可能是富裕后的你会先去几天夜总会看看新鲜,但最后你选择的必然是看似平淡但充满幸福感的的社会服务之路,只有这条道路才能让你因为和这个世界的联结而丰富。为什么我认为你必定会选择那样的道路呢,因为有思想的人一旦尝到过精神带来的快乐,他对肉体的依赖就降了下来。那些为了信念不惜牺牲的人之所以在精神和肉体之间选择了精神而非肉体的完整也一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精神远超肉体的重要价值。  
所以,我们今后的讨论将主要集于在这样的话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获取最大的幸福?与现在这个社会推崇的那种获取幸福的方式相比它有什么样的好处?我们有哪些证据证明我们选择的方式要超过大部分人正在用的那种。  
因此,这个贴不是那种给你心理安慰让你“适应”你目前生活状况的贴,进入这个帖子的朋友要做好准备,只有勇敢的人才会坚持和我们一起思考,因为这个帖子会充满对自己心灵的无情解剖,它会拆除你所有的精神避难所。这样的手术可能会让你虚弱,但我坚信,坚持下去的人才能获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最近看了很多心理,哲学的东西,发现自己时而清醒无比,仿佛能够洞穿世间一切,有时又觉得很迷茫,焦虑,想太多又想不明白好痛苦,请教下楼主,获取了“最大的幸福”后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内心深度的平静?还是喜悦?假如有个人一辈子只注重物质享受而且他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从而可能至死都不必(或者他认为物质享受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么他所感受到的幸福跟我们这里讨论的最大的幸福如果能相比较的哪个更“高级”(实在不知道这个比较该用什么词来说明),就比如战场上一个人为国为自己的信念为国牺牲,而另一个则苟且偷生,并且顺利传宗接代,假如有一天活下来的那个带着几代子孙去看牺牲的那个战友,那么这样一个场景中到底谁是“胜利者”呢?苟活的留下了子孙,虽然几代以后的人可能不会知道他的存在了,而牺牲的那人换来的可能还是如他生前对抗的对象那样的一个“东西”,那么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个意义又在哪里?到底有没有一个终极的意义?有的话是谁来界定,每个人自己还是别人?
  幸福是什么?  是身与心的合一,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满足状态。  个人认为,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开悟自己,而不是过多的向外扩张(如金钱、地位、财富等外在物),现代很多人迷失自我,就是内心弱小,人云亦云,不断的追求过多的外在东西。    请问龙兴候  在你眼里 生而为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人的幸福又是什么样的?  
  老子想通了,如果要加薪不死中国死,老子宁愿要加薪不死,当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随时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张妙或夏俊峰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了希望
  每天都来这个帖子看下,楼主你是我目前“接触”过最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斗胆向楼主提个意见,你发的帖子好像太注重自己说话的力度,而忽略了会引起看帖人怎样的反应,适当加点噱头吧,这样可能看的人会更多楼主更新的热情就更高了,我们也能多学点东西
  不要验证码?再顶一下
  @到底应该叫什么啊  10:00:00  最近看了很多心理,哲学的东西,发现自己时而清醒无比,仿佛能够洞穿世间一切,有时又觉得很迷茫,焦虑,想太多又想不明白好痛苦,请教下楼主,获取了“最大的幸福”后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内心深度的平静?还是喜悦?假如有个人一辈子只注重物质享受而且他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从而可能至死都不必(或者他认为物质享受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么他所感受到的幸福跟我们这里讨论的最大的幸福如果能相比较的哪个更“......  -----------------------------  动用思维的力量,如此细致的分析、比较、判断,恐怕是一个误区。思维不可滥用,基于“小我”的思维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楼主昨天更新的内容好像跟之前的不太协调,一个还纠结于“幸福”的人恐怕不是本贴的主要追随者。纯理性的人,追求的应该是撕破所有伪装之后的真相(包括自我的安慰,道德的包装),至于是不是幸福,根本顾不上了。难道还要楼主先向大家声明:跟着我这么做、这么思考,你会得到最大的幸福,然后才愿意做?
  @猥琐的涯叔  16:32:36  很不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  -----------------------------  谁说没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升官发财。
  LZ说的 确实在理
但毕竟自己做起来难
而且遇到事情时,往往当局者迷,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世的情绪
  我会尽量增加和大家的互动,主要是刚开始写的东西还比较少,想先把部分理论系统的阐述完之后再慢慢讨论,因为很多时候误解只是因为还没有说到。  关于nkchem2010 说的幸福,我想是不是个人对于幸福的观念不同。思考者追求的幸福和普通人追求的幸福是不同的,但总得有个目的,勉强用幸福来代替。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思考呢,比如撕破所有伪装之后的真相这件事情对于思考者就是幸福的。
  生而为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能够完全的接受自己,尽量客观的看清这个世界的规律,努力的壮大自我。    而人的幸福又是什么样的?  通过不断的思考、不断接受外界的检验来明确自己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坚持的走下去,这个过程由于实现了自我意志的充分伸展,我们会因此感到强大同时感悟人生意义,感悟到人生意义的人必然是幸福的。  
  nkchem2010   ===========  从你追求纯粹的言语中我看到两种可能,一是你确实真切的感受到自己道路的优越,不再被世俗的物质诱惑。二是你并没有坚信自己道路而只是通过这样决绝的方式用类似献祭自己的手段彻底断绝和世俗的联系并以此逃避诱惑逃避你内心恐惧的“堕落”。
我希望你是第一种。
  谢谢楼主的关注与提醒!其实nkchem2010是一个俗人。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了追求“世俗的成功”与“世人的认可”上。在“修道”与思考方面,用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就像前面说的,世界上的事永远不是非此即彼,我就是两件事都做着。但由于实在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又急功近利,所以内心里要求楼主捡重点的来讲,才有了对“幸福”的吐槽。楼主对于话题的展开,自然有自己的安排,所以,请不要在意我前面的话。nkchem2010会一直关注该贴!对于楼主认真思考并和大家分享的精神,表示最高的敬意!
  到底应该叫什么啊   ===============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追求精神提升的人之所以少不是因为这不重要而是因为这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断的自我突破。在这个社会,你这样的人必定是少数,所以除了探索过程带来的痛苦外你还需要额外克服孤立带来的自我怀疑。但是放眼整个人类历史,你会看到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那些流传千年的是什么。所以耐心或许是你最先需要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在说精神追求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上个帖子我强调幸福的原因,我不希望让人们觉得精神和物质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追求精神就必然丧失物质。一个能安享物质财富的必然是精神丰满的人,一个真的获得了精神提升的人必然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回报即使这只是精神提升后的副产品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换句话说,即使你只想赚钱,寻求精神的提升也是最好的途径。我多次强调物质的重要是因为在这个帖子里我们不断抨击那些沉迷物质为了物质愿意牺牲人性发展的人,这会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误理解,认为物质和精神无法共存。如果一个人看到有人谈赚钱就不屑一顾,这就是走上了歧途。一个真正获得精神力量的人绝不介意赚钱,他可能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但那只是因为他觉得看书比赚钱更有价值。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倾向,如果读书思考让你越来越偏激,越来越看不惯芸芸众生,越来越脱离其他人而非接近其他人,那我们就需要好好反省了:我们是不是将精神提升当成了逃避现实责任的又一个避难所。我们只应该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非逃避现实失败而读书。
  说说我对为什么要追求人生意义的理解,不是单纯地为了那种幸福感,幸福感只是你的情绪一种表现,要知道乐极生悲,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处在幸福感中,因为这不能是他的全部情绪,因为我们都有情绪,正面和负面的,就因为社会不接纳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从小的教育只要求我们去恶存善,但这根本就是矛盾,所以我们才会被这些情绪所困扰,想摆脱而不得,不得不承认,任何人都是有情绪,关键是如何让负面的情绪适当发泄出来,而不是让我们再久久纠缠于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这是我看 阴影也是一种力量 所看到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为什么要谈人生的意义?因为我们暂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注意这个方向只有你最清楚,它是你内心真实需求的反应,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如果你让别人的意见做了主导,那么你终究会成为类似我现在的这种状态,一方面在表面竭力维持假面,另一方面却在内心苦苦纠缠,虚空无助。我想找到我的人生意义,找到我内心的真正需要,这是我为自己活下去的根本动力,在这再次感谢龙大哥开了这么一个帖子,让我又看到更多的希望之光
  @龙兴侯
14:23:00   在和网友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我觉得我的人生毫无意义”“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早就看透了”“我希望2012是真的”。  无论他们说的是上面哪句,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他们无法发现生命的意义,他们宁可死去也不想这样的无目的活着。  但是,随着交谈的持续,我发现没有意义只是句抱...........  -----------------------------  楼主去看看我的帖子吧!希望能帮你解答!
  @到底应该叫什么啊  10:00:00  最近看了很多心理,哲学的东西,发现自己时而清醒无比,仿佛能够洞穿世间一切,有时又觉得很迷茫,焦虑,想太多又想不明白好痛苦,请教下楼主,获取了“最大的幸福”后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内心深度的平静?还是喜悦?假如有个人一辈子只注重物质享受而且他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从而可能至死都不必(或者他认为物质享受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么他所感受到的幸福跟我们这里讨论的最大的幸福如果能相比较的哪个更“......  -----------------------------  我发表了一些帖子希望对你有帮助!看一下吧
  人生就是不断地升级嘛,只要升级就会感到幸福啊,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不但要自己升级,还要帮助整个世界都升级哟。因为宇宙的规律在支配啊,如果不是宇宙的意志要求,那么何必由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人类呢,人类社会又何必进步到现在这种文明呢?宇宙控制万事万物采用的是一种全息控制,所以无所不在无所不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宇宙是有思想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无生命体按照物理学中的熵增原理发展(即混乱度增加),而有生命体按照熵减发展(即朝着有序发展)。
  顶后再说
  许三多
  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帮同事的儿子取了个名字,,然后他就变得很喜欢那个孩子。他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以前并不太喜欢小孩子的,为什么变得那么喜欢这个他命名的小孩呢。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他也仍然是那个他,但是为什么他的心态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了一样东西——那个名字,而这样的创造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因为名字采用了。  
一种独特的东西产生了,完全来自于他的创造物诞生了,这个创造物来自他自身意志的实现,他的自我在创造的过程中壮大了。  
就像女性生了个孩子一样,和他创造的名字混同在一起的那个孩子本身就似乎变成了他的创造物,成为他的自我的部分延伸,没有一个人会不关注自己,即使是一个极度憎恨自己的人,也就没有一个人会不关注自己的延伸物,那个他意志的具现体。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当某个人实现自己意志的时候就是他进行自我扩展的时候。一旦这种自我扩展成功并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他的自我开始变大,并因为获得了某种意义感——人生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种莫名的喜悦体现出来。在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了人生的意义。你可以回忆一下让你有这种存在感、意义感的时刻,看它是不是发生在完成了某种意志的创造物,完成了某种自我的实现的时候。  
我们需要再重复一下意义产生的过程。一,必须是我们自由意志的体现,一个奴隶是不会有意义感,因为无论他做什么,那些东西都不是他意志的投射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哀叹人生没有意义,你可能会说你很辛苦,也得到了不少物质。没错,你可能创造了了很多东西,但我想问的是,那些东西真的是你真正想要的吗,真的不是因为你屈从外界的压力而去创造的吗,他们是你真实意志的产物吗,你能感觉到你和那些创造物之间的联系吗。如果它们不是来自你的意志,那么它们就仅仅是物质,和那些属于别人的东西完全一样。无论你如何靠近它们如何用各种方式证明它们属于你,它们都仍然是它们自己。  
二,你必须知道你的创造物是有价值的。价值并不来自外界,也不来自它们本身,价值来自于你对你的创造物的评价。如果你认为你的创造物一文不值,即使他们本身再怎么有价值那也与你无关。相反,即使某个创造物在客观上毫无价值,比如孩子们在沙滩上搭建的简陋的城堡,只要它们在孩子的眼里是有价值的,它们就是有价值的。创造它们就能使孩子感受到价值和人生意义。  
根据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孩子的行为,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在太阳底下把沙子从这里拿到那里的时候,或许你会因此而斥责他。因为在你看来他们的行为毫无意义。但是,你看到孩子成功拿起一把沙子,成功放到他想放的地方时的满足了吗。是的,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确实是有价值的,我们发现他们满足了我们刚刚讨论的两个要素中的每一个:玩沙子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们成功的将沙子移到了想移的地方。  
习惯于用金钱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我们没法看到孩子创造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还能用纯净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我们还是会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在不停的诞生:孩子的手臂正在更加强壮,孩子的目光正在更加敏锐,孩子的思维正在更加活跃。那些挪来挪去的沙子背后隐藏着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啊。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到这些的呢?是在一次次对那个我们很讨厌但能决定我们前途的人谄媚的时候吗?  是在一次次说一些我们不想说但能带来利益的话的时候吗?  是在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不得不认同那些强势人物的时候吗?  是在一次次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梦想的时候吗?  多看看孩子,或许,我们还能找回人生的意义。
  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帮同事的儿子取了个名字,,然后他就变得很喜欢那个孩子。他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以前并不太喜欢小孩子的,为什么变得那么喜欢这个他命名的小孩呢。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他也仍然是那个他,但是为什么他的心态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了一样东西——那个名字,而这样的创造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因为名字采用了。  
一种独特的东西产生了,完全来自于他的创造物诞生了,这个创造物来自他自身意志的实现,他的自我在创造的过程中壮大了。  
就像女性生了个孩子一样,和他创造的名字混同在一起的那个孩子本身就似乎变成了他的创造物,成为他的自我的部分延伸,没有一个人会不关注自己,即使是一个极度憎恨自己的人,也就没有一个人会不关注自己的延伸物,那个他意志的具现体。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当某个人实现自己意志的时候就是他进行自我扩展的时候。一旦这种自我扩展成功并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他的自我开始变大,并因为获得了某种意义感——人生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种莫名的喜悦体现出来。在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了人生的意义。你可以回忆一下让你有这种存在感、意义感的时刻,看它是不是发生在完成了某种意志的创造物,完成了某种自我的实现的时候。  
我们需要再重复一下意义产生的过程。一,必须是我们自由意志的体现,一个奴隶是不会有意义感,因为无论他做什么,那些东西都不是他意志的投射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哀叹人生没有意义,你可能会说你很辛苦,也得到了不少物质。没错,你可能创造了了很多东西,但我想问的是,那些东西真的是你真正想要的吗,真的不是因为你屈从外界的压力而去创造的吗,他们是你真实意志的产物吗,你能感觉到你和那些创造物之间的联系吗。如果它们不是来自你的意志,那么它们就仅仅是物质,和那些属于别人的东西完全一样。无论你如何靠近它们如何用各种方式证明它们属于你,它们都仍然是它们自己。  
二,你必须知道你的创造物是有价值的。价值并不来自外界,也不来自它们本身,价值来自于你对你的创造物的评价。如果你认为你的创造物一文不值,即使他们本身再怎么有价值那也与你无关。相反,即使某个创造物在客观上毫无价值,比如孩子们在沙滩上搭建的简陋的城堡,只要它们在孩子的眼里是有价值的,它们就是有价值的。创造它们就能使孩子感受到价值和人生意义。  
根据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孩子的行为,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在太阳底下把沙子从这里拿到那里的时候,或许你会因此而斥责他。因为在你看来他们的行为毫无意义。但是,你看到孩子成功拿起一把沙子,成功放到他想放的地方时的满足了吗。是的,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确实是有价值的,我们发现他们满足了我们刚刚讨论的两个要素中的每一个:玩沙子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们成功的将沙子移到了想移的地方。  
习惯于用金钱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我们没法看到孩子创造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还能用纯净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我们还是会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在不停的诞生:孩子的手臂正在更加强壮,孩子的目光正在更加敏锐,孩子的思维正在更加活跃。那些挪来挪去的沙子背后隐藏着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啊。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到这些的呢?是在一次次对那个我们很讨厌但能决定我们前途的人谄媚的时候吗?  是在一次次说一些我们不想说但能带来利益的话的时候吗?  是在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不得不认同那些强势人物的时候吗?  是在一次次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梦想的时候吗?  多看看孩子,或许,我们还能找回人生的意义。
  bombomcat2008  ==============  任何人都是有情绪,关键是如何让负面的情绪适当发泄出来,而不是让我们再久久纠缠于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  这句话有对有错。  负面情绪的发泄是对的,但关键是找到产生负面情绪的思维根源。  负面情绪来自自我谴责,自我谴责来自错误的思维模式。
  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重建信仰与价值,我不知道路在何方。
  傻13楼猪,生活有意义的谁上天涯。
  有没有意义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而已
  确认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是人类所有行为最深远的内驱力,至死方休,力量强大到你无法想象。它是支配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想法、行为、目标的终极力量。简单来说,就是:人不仅害怕“我”不存在,而且害怕“我”没有价值。
  一个人的“存在感”与“价值感”需要与外物息息相关吗?我觉得这种“自我感”恐怕只能算是“小我”。如果能达到“真我”的境界,恐怕就不需要“创造物”了。
  一个人的“存在感”与“价值感”需要与外物息息相关吗?  ======================================================  一个无数次凭借自己的意志改变事物的人才可能获得不假外物的存在感,但一个一出生就没有任何意志——事物互动的人除非是天生圣人,不然恐怕很难获得对自我价值的确知。一把刀要通过不断的用才能确定他的价值,没有一把神兵利器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    人不仅害怕“我”不存在,而且害怕“我”没有价值。  ==============================================  无价值感会导致虚无感,所以追求自我价值同样是证明自己存在抵御自我丧失的方式。人就是不断通过和不存在的抗争来获得存在。
  先收藏
  楼主说的有道理。首先要治疗的是“完全失去自我”这种当今社会的通病。哪怕找到的是“小我”,也足以让一个人在社会上坦然的生存。至于“小我”向“真我”的进军,只有高智慧、高悟性的人才能胜任。而最终能到终点者,古今更是寥寥无几。
  @nkchem-17 11:11:41  楼主说的有道理。首先要治疗的是“完全失去自我”这种当今社会的通病。哪怕找到的是“小我”,也足以让一个人在社会上坦然的生存。至于“小我”向“真我”的进军,只有高智慧、高悟性的人才能胜任。而最终能到终点者,古今更是寥寥无几。  -----------------------------      说到点子上了。。。。
  我想现在更多的人是需要找到“小我”吧。。
  在创造属于自己意义的两个要素中,自由意志是关键,我们必须保证我们做的事确实是我们想做或至少是部分想做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无论他用什么借口解释自己的不得已,无论他获得了什么物质成就,他的自我都无法成长。当他因为遵循别人的意志而获得越多,他就必然越来越深的陷入“其他人”塑造的规则陷入更剧烈的心理斗争。他的行为会让他的潜意识用这样的话摧毁他自己的成长:既然别人让我做的没错我也因此获得了物质财富,那我自己的就很可能是错的,即使我的也可能对,我又怎么何必冒着失败的风险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呢。  
当我提到自由意志时,我知道无数人会用这样的话反驳。别人都这样;他们大强大了;我有什么办法。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懦夫!一个连自己的意愿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人生都不敢过的懦夫。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换取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个个的庇护所,在这些庇护所里,他可以逃避成长的责任。他们的潜意识在这么说:既然这个人生是你们给我的,那我就不用承担失败带来的责任,就不用面对失败后的自我谴责了。  
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你注意到这笔交易是多么不划算了吗,你放弃了生命成长中无穷的快乐,放弃了你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可以获得的所有东西而仅仅为了逃避可能的失败带来的你想像中的痛苦。你付出巨大的代价将痛苦打包扔出了你的世界,你以为你聪明的逃避了痛苦,但这让你永远无法明白痛苦中蕴含了多少最值得珍视的成长动力。你忘了人的任何功能都是有价值的,疼痛是有价值的,它提醒你有一样东西正在破坏你的肉体稳定;焦虑是有价值的,它告诉你你有一种可能获得让你比原来更加强大。那么痛苦怎么可能没有意义呢?没有痛觉的人没有了肉体的痛苦,但他将死于本来可以提早解决的机体伤害;不想体会痛苦的人放弃了这些恼人的感觉,当同样,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他的人生越来越乏味,他为什么越来越不像一个还活着的人。他将带着一个外表正常机体走向不可避免的灵魂死亡。  
逃避,人生最大的问题是逃避,逃避可以让我们不再面对面的触碰问题,逃避让我们永远生活于简单的世界。逃避唯一的问题的是我们将失去自己。    下一篇我们将具体分析现代的人们用哪些方式逃避了自己的人生,从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意义。再下一篇将从社会层面分析为什么这个社会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这样的社会将对我们的精神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以及要改变需要做什么。请大家多些讨论,在你发表自己想法的时候,无论你的想法多么不成熟,只要是你真正的想法,你的自我同样会得到壮大。这是你提升自己极其重要也是唯一的方式。
  非常期待对“逃避”的分析,借助楼主锐利的目光,来找出自己的心所编织的一个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期待那种手术刀切入灵魂所带来的战栗的快感!
  从不为生活找什么镜花水月的意义,只找大家都喜欢的快乐。
  尽管有很多痛苦,但是还要对抗痛苦。
  从不为生活找什么镜花水月的意义,只找大家都喜欢的快乐。  尽管有很多痛苦,但是还要对抗痛苦  ====================================================  一味的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让现代人无法成长。
  什么是健康的心态?  从容    面对他人时的从容,面对自己时的从容  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能做的,知道自己不能做的    然而,让人变得不从容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知不知道应该怎样,手足无措  这时我们需要在有限时间内作出选择,可能还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时很难做到从容    事实上我们的心态不停的在变,但就是没有从容过。    其实我们误解了从容,从容不是胸有成竹,从容是享受过程,痛苦也好,快乐也好,迷惑也好。我们都肯诚心去面对,认真去体会,而且还要输得起。也许最后一点最重要。  
  swyx   =======  说的很好,只有一个习惯于面对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足够的勇气面对未知,他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面对任何或好或坏的境遇。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确知了自己的存在,他们明白他们存在这一事实无法被外界干扰。
  事实上我们的心态不停的在变,但就是没有从容过。        其实我们误解了从容,从容不是胸有成竹,从容是享受过程,痛苦也好,快乐也好,迷惑也好。我们都肯诚心去面对,认真去体会,而且还要输得起。也许最后一点最重要。  =========  顶这句~
  wxzsmile   =========  我们多次说过行为模式是实现某种动机的手段,动机来自愿望,愿望来自某种思维模式。而一个没有自省能力的人的思维模式完全来自外界,他只能被外界束缚。变态的行为模式来自变态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知道的什么导致了这个社会形成了这样变态的思维模式。
  没找到意义啊
  逃避几乎存在于任何地方。  一、和父母的关系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他最多的往往是父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和父母的关系,有相当多的心理疾病都根源于病态的亲子关系。  我们已经讨论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知道了要从父母手中获取自由有多么困难。当人出现自我意识之后,他就会出现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如此普遍因此我们将它归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意志的天然渴望。当一个人想做的事和他父母想让他做的事出现矛盾时,冲突出现了。  我们尊重绝大多数的父母,因为他们愿意为孩子无私付出。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因此无视这样一个事实:并一个每一个父母都是教育专家是心理学家是一个无论精神事业都成功的人,事实上,受他们的出生环境影响,绝大多数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我们可以预料,大多数父母的素质并不会超过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出生的时代或者极度贫穷或者已经开始极度追求金钱,无论是哪一种都注定生长在这些环境的人对金钱有过度的近乎过度补偿的渴望。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必然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这导致他们用金钱为世间万物标价,价值高的就是对的就是应该追求的,这是他们唯一的价值观。  当他们将自己的价值灌输给孩子时,并没有在幼年承受物质缺乏之苦的孩子将很难认同,他们会感到父母是如此的庸俗,他们无法接受像父母那样除了金钱几乎一片空白的人生。这本来很令人振奋,因为新的一代将远远超过自己的父母获得更多人生意义。但是,事实是,这个社会的话语权完全被物质化的父母那一辈控制,除了伙伴,一个孩子所接触的社会教育全部是金钱就是一切的断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想见,现代的孩子将接受更多的内心折磨,一边是自己心中对不那么物质化的理想的追求,一边是压倒一切的金钱至上的喧嚣,成长中但还是很幼稚的孩子不能判断该听从哪个声音。  这两个声音的力量相差太悬殊了。一个只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它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该为了金钱而活;另一个声音异常宏大,似乎孩子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他金钱就是一切,有了金钱就有一切,人的一切就是为了金钱。  当这个孩子屈服于巨大的外界压力用类似“既然别人都那样我也只能这样”的话安慰自己而忽视自己的声音时,他的自我开始丧失,无数现代人过着的丧失了人生意义的生活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这样的人会不时感到痛苦,但他们不知道是为什么,也早就忘了当初曾经有两条道路。他们以为人生的答案会在他们获得更多金钱之后自动出现。为了逃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道路带来的焦虑,他们付出了丧失自己的代价。
  楼主所说的第一个逃避的对象我顶着“不孝”的帽子已经走了一大步,不想多说这个,但真的很痛苦,另外请问楼主,是否所有另我们恐惧,害怕的事或物都需要去面对,去克服?比如害怕打电话,或者是怕蛇,蟑螂之类的,如果不去克服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很多并不是时时围绕着我们的恐惧假如我们不去克服它是否会影响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在精神提升这条路上我们是不是需要踏平一切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
  睡前再顶一下
  到底应该叫什么啊   ================  如果某些恐惧明显有异常人并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影响,我们就需要分析造成这种恐惧的根源,并通过面对时获得的那些感受去证明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通常,只要人们敢于走入那些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的根源就会被找到,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会加深。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面对恐惧的时候就是恐惧消失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刻发生在你选择面对或逃避恐惧的两难之时。越犹豫,让你后退的力量就越大。
  说说恐惧  近两年一直恐惧衰老,尤其是一个人呆着静下来的时候,自我分析如下:  1、 想一直拥有现在的青春美貌,担心年龄稍大,什么都不会拥有,如别人的爱慕和钦羡,和形象优势(才发现我对自己的外表如此在乎,是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中,是不自信的表现。)  2、 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如换个好工作;兴趣也很多,如背包独自旅行,到很多地方;学习摄影。才发现,这些想做的事,有些是才开始,有些还在准备中。担心年龄增大,未实现(不过我现在也在一步步学习努力)    楼主,我不知是否分析正确,如果正确,那我为什么不能克服这种恐惧感,又该怎样克服呢?  这种恐惧就是不断的袭来,侵蚀我的内心,充满无力感。  
  @体验存在  21:28:09  说说恐惧  近两年一直恐惧衰老,尤其是一个人呆着静下来的时候,自我分析如下:  1、 想一直拥有现在的青春美貌,担心年龄稍大,什么都不会拥有,如别人的爱慕和钦羡,和形象优势(才发现我对自己的外表如此在乎,是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中,是不自信的表现。)  2、 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如换个好工作;兴趣也很多,如背包独自旅行,到很多地方;学习摄影。才发现,这些想做的事,有些是才开始,有些还在准备中。担心年龄...........  -----------------------------  以前也很在乎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就跟我对每一个女人说美女一样,别人对你说帅哥不一定是你真的帅。所以我现在更在乎心理强大的修炼以体现一种气场,至于外貌方面顺其自然吧。现在我的头发逐渐秃顶,我无所谓,我要的是自信。你实际上很在乎外界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信心,不但是外貌,而且是权威的评价吧,所以会患得患失。克服他,多学习磨练。
  有些道理不是口头上能说得通的,即使你明明知道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但往往事到临头的时候却出现了逃避的行为,因为你的身体发出了不舒服的感觉,它左右着你的判断,让你越发觉得其实这不是你想要的方法,尽管表面上看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之前龙大哥也很详细分析了这种现象,就是以往幼年我们内化了某部分行为的体现,要想重新改变过来,确实很困难。但只要你想改变,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你肯下决心,而不是3分钟热度,毕竟这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是选择逐渐接受自己阴影的过程,是既不委屈自己,又尽可能满足他人的过程
  @体验存在  21:28:09  说说恐惧  近两年一直恐惧衰老,尤其是一个人呆着静下来的时候,自我分析如下:  1、 想一直拥有现在的青春美貌,担心年龄稍大,什么都不会拥有,如别人的爱慕和钦羡,和形象优势(才发现我对自己的外表如此在乎,是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中,是不自信的表现。)  2、 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如换个好工作;兴趣也很多,如背包独自旅行,到很多地方;学习摄影。才发现,这些想做的事,有些是才开始,有些还在准备中。担心年龄...........  -----------------------------  @zxm_y-21 22:00:58  以前也很在乎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就跟我对每一个女人说美女一样,别人对你说帅哥不一定是你真的帅。所以我现在更在乎心理强大的修炼以体现一种气场,至于外貌方面顺其自然吧。现在我的头发逐渐秃顶,我无所谓,我要的是自信。你实际上很在乎外界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信心,不但是外貌,而且是权威的评价吧,所以会患得患失。克服他,多学习磨练。   -----------------------------  如果我站在心理师的角度看问题,我会认为你还只是在逃避着自己的不自信,因为你很介意自己在他人前的表现,认为这些表现会给你造成各种方面影响,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方向,接受了自己的不自信,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问题的本质:当别人表现出符合你认为不自信表现的行为时,你会讨厌对方,实际上你是在讨厌你自己,因为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不自信的影子。假设一下,如果你接受了自己的不自信,你还会在乎别人身上出现的那种你认为的不自信表现?影响是不是少了?自己慢慢体会,别人说得再多也不及自己的消化。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有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才会有意义。
  @hffgh  14:32:41  楼猪想传教还是干啥?  -----------------------------  真逗。
  把无意义的生活 过得有意义
就是生活的意义
  每次都在我觉得没人看的时候出现不少回贴。不错啊。
  体验存在  ============  大家给你的回答都挺好的。  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容貌和年龄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值得重视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年龄和相应的美貌是他们获得心理满足的必要条件。但是,就像对一个亿万富翁来说几百元无足轻重一样,一个发现了精神力量的人就不会在意必然会消逝的容颜。他们在乎的是陪伴我们一生并能够逐渐壮大的内在。  任何提升精神力量呢,一是多阅读,从其他伟大的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多完成你的意志要你去做的事。知行合一就能充实人的心灵。一旦内在力量壮大,你对外貌的就不会在乎了。
  龙大哥说得很不错,特别是“知行合一”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要做起来却非常非常非常困难,因为这是要面对你内心最真实的自己,面对已经内化得根深蒂固的价值的外加价值观,认同观点容易,但要真正接受观点,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功课
  继续谈和父母的关系。  好几年前我从收音机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妻子打来求助电话,她再也无法忍受和她的婆婆争夺同一个男人了。她丈夫花在照顾他母亲身上的时间远远超过的自己的家庭。从结婚的那天起,婆婆就开始和她争夺对儿子的控制权。婆婆不允许看到儿子和妻子亲热也不会留下时间让他们夫妻相处。她原本觉得可以用分开住的方式避免这种情况,想不到情况更严重了,每次丈夫去婆婆家就必然被各种理由留下,连回家睡觉都做不到了。她多次和丈夫谈过,丈夫说他母亲身体有很多病,一旦他离开她就没办法独自生活了,他请求妻子再等他几年,等他母亲去世之后他会好好补偿。  这个绝望的女性已经四十多岁了,和他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却屈指可数,她问道,难道自己真的还要继续等待,等待那个根本没什么病的婆婆去世,继续为自己的大孝子丈夫奉献已经不多的青春吗?  这类故事并不少见,我们先分析下这个孝子是如何想的。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就是无法拒绝那个装病的母亲对他的彻底控制呢?  其实答案已经在他的话里了,从他对妻子的承诺中我们发现,这个丈夫陷入了“报恩”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报恩。先是报母亲的恩然后再报妻子的恩。更准确的说和对他妻子一样他对母亲有强烈的负罪感。他很明白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他伤害了妻子。他的解决方式一成不变:等他先赎完对母亲的罪之后再来继续赎面对妻子的罪。  这是个有太强责任感的人,从表面看他是好人,他是如此孝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他没有打算牺牲妻子,所以才会承诺回报妻子的牺牲。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因为一个正常的人不会让自己永远生活在赎罪感之中,永远为他人而活。  如果我们是他的母亲,如果我们要控制他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故事里这个样子?  首先我们必须要让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以此自豪。然后我们需要一有机会就告诉他自己为他付出了多少,他必须为我们的付出做什么样的回报。其次,只要他能时刻听我们的话,我们就可以给他足够关爱和表扬,可以给他们成就感、安全感。我们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即使那些物质需求超过了我们的能力——其实这很不错,因为这可以成为我们为他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有力证据。总之,我们可以给他除了自由之外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他自由呢?因为一旦给了自由,他就是他自己了,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一旦他逃脱了我们的控制,这会让一生都处于不安全感无价值感的我们丧失唯一能获得安全感价值感的东西。我们必须从彻底的控制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无法从外界获得的东西——从外界获得那些东西对于我们太难了,既然退缩到家庭的范围内用控制孩子这种容易得多的方式既能让我们有安全感又能获得本来必须从社会获得的东西,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选择这样的方式呢?  唯一的问题是孩子可能想逃脱,那没关系,我们无力应对社会但不意味着无力对付一个孩子。大话西游里那句“孩子是我们带大的,如果你不说他怎么知道男人不能做奶妈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确实,孩子的价值观是我们给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认为完全听从父母的话就是这个世界最有价值的东西,而违逆父母即使是一点点也是天地不容的大罪。仅有这样的思维还不够,我们可以从孩子必然会有的一次次妄想自由的对抗中让他明白,服从就有一切,违背我们就会丧失一切,只要我们不给他们从遵循自由意志中获得成长的机会就可以了。。。。。    这仍然是一个关于逃避的故事,故事中的谁再逃避呢?是母亲还是那个孝子?他们又在逃避什么呢?  通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再想想那些私奔后吃了苦然后回家忏悔从此再也不敢违抗父母的孩子又将哪些东西混淆在一起了呢?  希望大家积极谈谈自己的看法。
  /index.php?u=127188   每天看看草榴是我现在生活变的有意义多了
  好几天没空来看了。。。    来看下LZ。。。。    对了,,,这回复里怎么找不到冰48了??
  @体验存在  21:28:09  说说恐惧  近两年一直恐惧衰老,尤其是一个人呆着静下来的时候,自我分析如下:  1、 想一直拥有现在的青春美貌,担心年龄稍大,什么都不会拥有,如别人的爱慕和钦羡,和形象优势(才发现我对自己的外表如此在乎,是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中,是不自信的表现。)  2、 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如换个好工作;兴趣也很多,如背包独自旅行,到很多地方;学习摄影。才发现,这些想做的事,有些是才开始,有些还在准备中。担心年龄...........  -----------------------------  @zxm_y-21 22:00:58  以前也很在乎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就跟我对每一个女人说美女一样,别人对你说帅哥不一定是你真的帅。所以我现在更在乎心理强大的修炼以体现一种气场,至于外貌方面顺其自然吧。现在我的头发逐渐秃顶,我无所谓,我要的是自信。你实际上很在乎外界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信心,不但是外貌,而且是权威的评价吧,所以会患得患失。克服他,多学习磨练。   -----------------------------  @bombomcat-22 10:24:04  如果我站在心理师的角度看问题,我会认为你还只是在逃避着自己的不自信,因为你很介意自己在他人前的表现,认为这些表现会给你造成各种方面影响,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方向,接受了自己的不自信,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问题的本质:当别人表现出符合你认为不自信表现的行为时,你会讨厌对方,实际上你是在讨厌你自己,因为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不自信的影子。假设一下,如果你接受了自己的不自信,你还会在乎别人身上出现的那种你认为的......  -----------------------------  天涯强人多,慢慢体会。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实质还是我太执着于自信,本质还是自己不自信。当看到别人因自己的表现而不自信时,我认为自己是自信的。
  lz,你说的跟我一样!很迷惘,很痛苦的生活着啊~~~
  lz,你所说的就跟我一样,很迷惘,很痛苦地活着啊!
  先插播一下和主题有点脱节的内容,对于以教师作为作为职业的朋友或许有借鉴作用,当然对于其他朋友,下面这篇文章也能给你启示。  教育工作,以心为源
  说到教育,我们需要先定义一下教育的目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很多人喜欢引用的名句,但我们要注意到,这个句子仅仅说明了教师的职责而没有明确教育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在定义教育目的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这两个主体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古人对此并没有什么提示,因为对他们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明显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以及入学必先叩拜孔子像都已经说明了彼此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就像父母一样,必须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教师。所以我们的问题变成了当时的人们对待父母是怎么样的。我们都明白封建社会是如何要求的,其他不论,仅仅是父母死后放弃一切守丧三年的铁规就能够让我们明白“侍师如父”这四个字的分量。再加上影视作品中教师拿着戒尺打学生的画面更加确定了人们对师生关系的印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教师有权力管教学生,而学生不得违逆。这样的印象是很多教育事故、很多不合格教师出现的根源。他们将封建礼教中类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僵化关系当成了教师也能对学生拥有的天然权力。这种思想腐蚀了很多教师的头脑让他们完全误解了师生应有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如此强调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呢?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错误行为正是来源于这些错误的、封建的、僵化的、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师生关系定位。我们需要看到封建礼教那样一面倒的忠孝思想仅仅是统治阶级压迫百姓的工具。在那些腐化的教条中,只能看到统治者的权力和被统治者的义务唯独没有统治者的义务和被统治者的权力。为了不被这些扭曲的教条误导,我们看看儒家经典《孟子》是如何阐述君臣关系的:“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犬马,臣视君为国人;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寇仇。”没错,这才是真正的能够正常维持的、建设性关系成立的基础。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力,权力只能来自于义务,有义务才有权力,没有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力。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关系只是奴隶式的压迫关系,那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很多人初为人师意气风发,他们觉得成为教师就有了某种天然的权力,这种权力让他们能够在毫无付出的情况下享受学生的尊重和服从。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学生同样会对一个刚成为教师的尊重有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学生尊重的是教师这个职业而非刚成为教师的这个个体。学生的尊重是千千万万努力付出的教师换来而不是有了教师这个身份就直接具有的。一旦我们忘记了本质,就很容易错误理解对学生拥有的权力。管理学生的权力,批评学生的权力,约束学生的权力,有多少权力来自于相对应的义务。如果我们因为有约束学生的权力而肆意限制他们的正当需求,如果因为有批评学生的权力而发泄似的谩骂,如果因为有管理学生的权力而污蔑他们的人格,我们将失去多少东西。没错,或许一个暴君似的教师仍然具有以上权力,在他“统治”下的学生仍不得不继续忍受。但是,这一个教师的行为将玷污多少其他教师通过辛勤付出的赢得的敬意啊。  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师生关系。首先,我们和学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拥有彼此独立的人格和作为人就能具有的各种权力,这些权力在所有其他社会个体之间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差别。如果我们对学生拥有超过对其他社会个体的权力也仅仅是因为我们用某些义务换来了这些额外的权力。如果我们有权力管理学生,那是因为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如果我们有权力批评学生,那是因为我们有比学生更好的方式并愿意将这种方式教给他们;如果我们有权力受学生尊重,那是因为我们爱这些学生,愿意并已经为他们付出了很多。果实来自于辛勤的耕耘,权力来自于相应的义务,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什么才是正常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因为成为教师不仅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更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不断的提高。要做到不断提高必须有反思自己的能力,这里说的反思不是泛泛而谈不是那种在完成某件事后的反省。我们说的反思是在处理和学生有关的每件事之前对自身“动机”的确知。我之所以强调动机的重要正是因为现代人有太多的方式掩饰自己,为自己本来不那么正当的行为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  当我们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需要确知自己真实的动机:是因为这个学生给我惹了麻烦让我产生负面情绪使我不得不向他倾泻?还是认为他的行为会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能教给他更好的方式并确定用批评这样严厉的方式比温文尔雅的教育效果更好?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不良情绪,每个人都倾向于将不良情绪发泄给别人。问题是,即使是某个学生使我们产生了不良的情绪,我们是否就有理由用激烈的语气对他谩骂呢?学生有没有必要对我们的情绪负责呢?除了我们自己,到底还有谁该为我们的恶劣情绪负责呢?如果作为一个本该比学生成熟得多教师还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批评学生的幼稚呢。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的小学母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矮个的女教师在几个顽皮的学生说她矮时情绪崩溃了:她把这几个孩子叫到办公室并打他们耳光,她要求孩子们承认错了,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么不尊重她。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教师犯了大错,但通过仔细的分析才能看到她到底错在哪里,这件事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教师无法接受自己的缺点,她必须时刻掩饰这个缺点即使一直在内心耿耿于怀。所以当几个还没有学会尊重人的孩子无视她作为老师的天然权力——毫无保留的尊重她之后,她选择了在她看来似乎是恰当的方式。从她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义,她不可能会因为几个路上莫不相识的孩子的嘲笑而扇他们耳光,她知道她没有这个权力,那些陌生的孩子也没有尊重她的义务。但是面对本该呵护教育的学生,为什么她却认为有了这个权力呢。在很多这样的教师心里有些东西是不是就是教师天然就该有的呢,包括孩子对她的尊重和她对孩子殴打谩骂的权力?她为什么会认为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居然拥有了对陌生孩子没有的权力呢?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很危险的倾向:由于学生的弱势,教师有很多方式美化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这类恶性事件很多但人们很难定义它们属性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教师就是有这个权力,那个女教师难道不是在“教育”她的学生吗,不是在教育他们懂礼貌,懂得尊重别人吗?我想很多很多教师就是用这些理由为他们的行为辩护的。确实,同一种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那些理由多么无懈可击,我们的心是无法骗人的。  每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有相应的动机,做任何事都必定有理由。我们为什么讽刺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呢,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讽刺的方式可以加深他的印象而这个孩子又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承受这样的打击;也可能是因为他糟糕的成绩会拖累这个班级的平均分让我们无法获得各种奖励。。当我们拖堂整整十分钟并大声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时,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好的前途;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班级成绩下降而带来的种种压力而不得不无视学生享受聊聊无几的课间时间的权力。当我们要求学生放弃本该有的休闲时间埋头学习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确信增加学习时间比劳逸结合更重要,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无休止的学习会提高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绩而给我们带来利益,而学生的身体心灵因为长时间的压迫式学习受到伤害却无需我们负责。没人知道我们的动机是什么,除了我们自己的心。  当然教师并不是圣人,每个人都自然的而且必然有私心。我们之所以叩问自己的心不是让我们对于学生的每一件事都毫无私利,我们允许有自己的私利也需要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些为了学生而完全牺牲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并不值得提倡,不仅仅是因为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更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人情——属于人类的天性。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真正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他对其他人的爱就很可能掺杂了不纯的东西,比如控制欲,依赖,对压力恐惧,对声望的强烈渴望等。我们希望所有的教师首先是爱自己的人,然后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同时去爱学生。我们允许自己在私利和学生的利益之间犹豫,但我想,如果我们真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个负责的人,我们必然在出现利益矛盾时在我们自己的私利和那么多学生的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经验、能力,毅力等等原因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虚伪,我们不能为获取私利的行为遮盖上唾手可得的道德外衣。我们可能欺骗学生,我们可能欺骗家长,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如果我们的言语总是和我们的心背离,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再也找不到自己。  
  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可是我没有方向,
  @nkchem-15 11:01:59  楼主昨天更新的内容好像跟之前的不太协调,一个还纠结于“幸福”的人恐怕不是本贴的主要追随者。纯理性的人,追求的应该是撕破所有伪装之后的真相(包括自我的安慰,道德的包装),至于是不是幸福,根本顾不上了。难道还要楼主先向大家声明:跟着我这么做、这么思考,你会得到最大的幸福,然后才愿意做?  -----------------------------  我也觉得楼主发的内容跟之前有点偏差
  作者:龙兴侯     多看看孩子,或许,我们还能找回人生的意义。  。。。。。。。。。。。。。。。。。。。。。。。。。。。    说的太好了,我感觉我做自己想做的才能非常开心,但那些事是不被别人认可的.    
  杀我者、父亲!
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的。
  杀我者、父亲! 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的  ====================================   但你长大了,你得为自己负责去面对属于你的责任,不要再把失败的责任推卸到他身上了。时间已经不同了,你已经也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去获得提升了。
  不说那个,我知道自己有多幼稚。也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楼主有时间剖析一下强迫症吧。很想听听.
  “如果我们的言语总是和我们的心背离”,如果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用各种华丽的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包装,来对抗满足自己合理及不合理的欲望时所带来的愧疚感和负罪感,以换得一时的心安理得,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必将越来越向“非人”的轨道偏离,我们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如同人类为了减少感冒所带来的痛苦而滥用抗生素一样。虽然疗效立竿见影,但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那么,该怎么平衡“自己的欲望”及“满足欲望时带来的愧疚感与负罪感”呢?有人舍弃了自己所有的欲望,有人无限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同时将负罪感投射到别人身上。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怎么做呢,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才能避免一种无可预测的悲剧?
  学习了
  慢慢看~
  不错,好像在哪里见过兰州的名字
  中国没钱没势的人太多了。
  @冰一样的冷48  21:16:04  杀我者、父亲! 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的。  -----------------------------  这句话很深刻!许多人的心理弱小就是从小种下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的,深有感触,就像我弟弟,认识到童年时父母和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但却难以摆脱,因为那个自我已经根深蒂固,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进化和壮大。当然,是杀死心理上的自我,而不是肉体。
  @11-05-23 23:26:43  不错,好像在哪里见过兰州的名字  -----------------------------  我是从装B社会和心理强大之路这两个帖子追过来的,感觉这里也不错。天天跟踪,继续支持!
  很多男人抱怨社会女子拜金,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逃避行为,我觉得女人对男人经济条件的在意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天生就跟一个男人去吃苦。当然,社会不公造成的收入差距原因确实存在的。但是男人往往愿意给这种正常合理的利益诉求扣上道德枷锁,通过抨击女人物质,以掩盖自己本身各方面不足和不够努力所带来的负罪感。
  权力只能来自于义务,有义务才有权力,没有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力。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关系只是奴隶式的压迫关系,那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学习了 凡是都有个因果
  @疑为天人  14:41:59  权力只能来自于义务,有义务才有权力,没有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力。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关系只是奴隶式的压迫关系,那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学习了 凡是都有个因果  -----------------------------  看看赵本山收徒,徒弟要下跪要进贡,就知道这个民族的似乎从来没有挺直过脊梁,骨头总是那么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本身就表明师父永远是正确的,即使错了学校也必须遵守,从本质上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权。
  生活有意思,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我觉得思考人生意义可以很多方式、内容,对大家都有益就需要精益求精的思考了。应该明确:  1、以什么方式、方法思考  2、有什么原则、标准  3、主要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冰一样的冷48  21:16:04  杀我者、父亲! 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的。  -----------------------------  杀我者,母亲!  同样地,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  这两天一直都在想死的事情,一想母亲,那种痛苦,真还不如死去!
  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感觉这么空?好像被掏空了,不知要干什么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关注中。。。。希望楼主继续写下去。。
  @冰一样的冷48  21:16:04  杀我者、父亲! 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的。  -----------------------------  @城市化了的农民工  22:21:28  杀我者,母亲!  同样地,这句话不说出来我会死!  这两天一直都在想死的事情,一想母亲,那种痛苦,真还不如死去!  -----------------------------  看来大家都对父母留下的心理痕迹非常深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反过来也提醒我们对自己的下一代能否避免上一代的悲剧,给以下一代更多人文关怀,让他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避免重蹈覆辙。
  @nkchem-23 22:07:47  “如果我们的言语总是和我们的心背离”,如果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用各种华丽的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包装,来对抗满足自己合理及不合理的欲望时所带来的愧疚感和负罪感,以换得一时的心安理得,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必将越来越向“非人”的轨道偏离,我们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如同人类为了减少感冒所带来的痛苦而滥用抗生素一样。虽然疗效立竿见影,但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那么,该怎么平衡“自己的欲望”及“满足欲望时带来的愧.....  -----------------------------  这个应该是言行不一的表现吧,内心同外在分离,处理不好就是人格分裂啊。
  幽思做茧  =========  很多时候思考是没有方向的,比如看到某句话的时候会很有启发,对一直思索的问题有很大的触动,这个时候就很想把这些体悟说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灵光闪现很常见,和那些经过严密逻辑推论后的东西不同,这样的感悟可能在下一刻就没有了。所以在内容上并不会刻意安排,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体悟和大家的提问进行。大体的内容安排是有的。  还是希望大家都发表自己的评论。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觉得河南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