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性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与愉悦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愉悦性是指幼儿从游戏过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满足,是为了好玩而玩。可见,游戏主体——幼儿的需要及其满足,才能体现游戏的本质功能。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使用适宜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游戏,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和发展。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研学习讨论与实践活动,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在游戏中,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和需要,关键要做到真正的发挥游戏的主要特征——幼儿的自主性与愉悦性,只有做到并且做好这点,才能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使之具有完美的人格。下面我来谈一谈我是怎么做到发挥游戏的主要特征。
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提出要玩荡船,我便让他们分组上荡船,我发现他们总是挤来挤去谁也不让谁,就说:“别挤,别挤。”可并没起作用,这时我想起了每天乘坐的 公共汽车上乘务员的那番话,于是就模仿着说了起来:“车要出站,请您注意安全,乘客您好,欢迎您乘坐我们 文明号汽车,本车是由动物园开完香山方向的,下一站八一湖,请您做好准备下车。车上人多拥挤,请您扶好坐稳。”孩子们听到这番话,都特别兴奋,不但不挤了,而且坐稳了,还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不停的提出问题:“这车要开到哪?”“下站是哪?”“到王府井吗?”“到望京吗?”……我认真地回答起他们连珠炮似的问题,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过家家“的情景。就这样,我送走一组“小乘客”又接来另一组“小乘客”,最后把这些“小乘客”送到了目的地——我们班。后来,我们又玩了几次荡船,都是通过这种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当然,乘务员的角色不再是由我担任了,是由孩子们轮流担任,我就担任不同乘客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老人
@_@我是分割线@_@
、残疾人……)用这些角色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同情心。孩子们把我起初说的“ 文明号”汽车,改成了“儿童文明号”汽车,他们都能自觉遵守“儿童文明号”的文明规则,并把文明规则适用到各个游戏中。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烂漫无邪的孩子们,将自己融入到他们充满阳光的广阔天地,用心去和他们游戏,孩子们会把你当成最真诚的大朋友。
通过这个简单的玩荡船活动,孩子们懂得了要主动遵守公共秩序,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初步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同时还训练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对文明用语的熟悉和掌握。作为教师的我认识到: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放弃自己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注意以双重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即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互相交流,遵守游戏规则,与此同时,教师又发挥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玩荡船是幼儿自己提出的,是幼儿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后几次的活动,也是幼儿自发的,并且,在每一次游戏中,孩子们都有新的收获,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孩子们之所以想玩第二次、第三次……,是因为他们在前一次的游戏中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是与发挥游戏的主要特征分不开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