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湿地立法的必要性建议,有没有必要

立法促进阅读非常必要
湖北日报讯
第21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深圳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确定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要求各单位开展阅读促进活动。(4月20日《人民日报》)
读者樊树林:正如专家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可见,阅读不仅事关个体情操的陶冶、知识才干的增进,更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精神境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国人的阅读水平有了相应提高,但总体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地方法规保障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无疑是一种具体而有深远意义的“得力之举”。有助于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公民自发的精神文化追求。
[责任编辑:全民阅读立法如何消除“阅读危机”
&&&&来源:&&&&
&&&&&&字号
记者4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8月4日《新华网》)
有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说于以色列的64本。尽管我们可以从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角度为此辩解,但沦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国家之一的现实,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而言,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得不直面与反思的文化尴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是国人的共识。面对近年来的“阅读危机”,全国“两会”代表多次提案,建言献策,尤其今年更是有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通过立法促进阅读风尚的形成。《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出炉,无疑是顺应了民众诉求,契合了发展大势,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开展全民阅读”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培育社会书香气息、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现实需要。
时下,人们的阅读呈现两种认知误区:一是全民读书意识淡漠。一些人总认为读书学习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忙于生计,工作压力大,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看书学习;二是功利化读书倾向凸出。许多人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素质的提升,而是出于升迁、提拔和晋级的功利需要,浅尝辄止、应付考试成为读书陋习;更有人整天无所事事,以涉猎情色、暴力等低俗作品消磨时光。
诚然,全民阅读立法,并非是要对公民个体的不读书行为实施处罚,而是将促进和保障阅读上升为国家意志,提升至法律层面,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和规范政府推动读书的行为,倡导阅读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充分认知阅读立法的积极意义,自觉克服读书的惰性及功利化倾向,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为营造爱读书、多读书、深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时下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仅无端耗费了人们寻书读书的宝贵时间,更会因垃圾书籍的误导而扭曲价值取向。消除阅读危机,不仅要提升国人的阅读数量,更要确保国人阅读到优质读品。这既要靠阅读者自觉摒弃低俗、劣质和垃圾书籍的择优能力,更要通过立法严格规范书籍出版发行市场,只有依法清除垃圾读品,“开卷有益”的读书功能才会回归本源。
消除“阅读危机”,政府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要像抓《全民健身条例》落实一样,抓好阅读法规的务实践行。尤其是要在全民性、常态化和终身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及各类图书馆等阅读场馆和建设并切实发挥其作用;通过设立阅读节,开办读书活动、积极推介好书、表彰读书益智先进典型等形式多样的助推载体,让阅读法规有法必依,落到实处。
(责编:王倩、文松辉)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基础与必要性探究
1引言 古往今来,阅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自2006年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活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古往今来,阅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自2006年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活动规模逐渐扩大,活动方式日益新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标准化、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2全民阅读立法的意义
2.1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
全民阅读立法,坚持的是以人为本,公益均等的思想,从法律层面保障群众的基本阅读权益,让他们享有平等、自由地获取阅读服务的权利。首先,通过立法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意志,不仅能够提高全民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使政府、文化机构及相关组织明确自身在全民阅读中的角色定位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全民阅读立法能够提高国家有关政策的执行力,为加快建立阅读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保障。最后,通过国家立法,将全民阅读开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资金以及活动开展的数量、深度、效果等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考核的硬性指标,有利于逐步改善公共阅读资源建设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现状,促进全民阅读的均等化。
2.2提高全民阅读氛围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能力总体不高,人均阅读量比较低,根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58本,与韩国(人均约10本)、日本(人均约40本)、法国(人均约20本)、以色列(人均约60本)等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客观地反映出了当前我国公民对阅读的关注度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的价值。然而,通过立法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能够引起人们对阅读活动的重视,让人们意识到阅读并不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从而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另外,全民阅读立法不会强制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反而更有利于阅读条件的改善和阅读机会的增进,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
2.3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常态化
当前,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发展还不成熟,许多阅读推广活动仍然只是报告、讲座、书展等实体活动,且许多活动形式化现象严重。例如,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得红红火火,但读书日过去后,能长期坚持开展下去的阅读推广活动却寥寥无几。因此,只有通过立法让全民阅读拥有合法的地位,对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正确引导和约束,才能够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化和常态化。另外,全民阅读立法旨在明确和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有利于减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操作不规范和随意性较高的现象,而且能够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
3我国全民阅读的立法基础
3.1政策基础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修订案标志着这项治国方略和目标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加强法制建设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体现,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权威来调整、规范与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相关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保障群众最基本的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
如表1所示,2012年&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全民阅读正式列入国务院工作计划,反映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阅读的高度重视。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再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全民阅读的目标也逐渐具体。另外,如表2所示,从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在每年4月份都会发布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对全国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行统一指导。通过对比近十年的通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国家对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工作部署越来越细化和科学,活动的内容日益丰富且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这些都为加快推动全民立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2经济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速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国家在加强经济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在日益重视和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如图1所示,政府用于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在201 1年时只有129. 55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增加到了209.8亿元,增长率为61.95%,而且逐年成平稳上升趋势。一方面,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发展,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维持这些成果的积累以及促进全民阅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法律作保障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财政投入增加能够使政府分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全民阅读立法的调研、论证等工作,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3.3法律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阅读地方性立法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如表3所示,《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于日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共有32条法规条文,是我国过第一部全民阅读法规,实现了我国阅读立法零的突破,也填补了地方层面的阅读立法空白。之后,江苏、辽宁、深圳、四川也都出台了地方性阅读立法文件,这也意味着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都具有了与全民阅读有关的法律文件。
这五个全民阅读法律文件的内容和精神大体相同,都旨在推动全民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地区和现实情况不同,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对全民阅读的资金来源、活动的组织形式、弱势群体的阅读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关规定,并且提出设立全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和指导全省全民阅读工作。《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将全民阅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推行公共实行总分馆制,逐步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本行政区内通借通及数字资源共享共用。另外,该文件还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服务方式、阅读推广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全民阅读所需经费纳入年度工作预算,并鼓励设立公益性的全民阅读基金、政府给予经费补贴,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提供经济保障。该《条例》还通过规范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为来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从法理上为全民阅读立法做出了解释。《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并没有细化为很多条,侧重于从整体方面对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给予系统性的指导和规范。纵观这几部全民阅读法律文件,无论是地方性法规,还是政府规章,其对于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不尽相同。总体上来看,已经涉及到政府的职责和义务、资金保障、人力投入、监督机制、推广措施等方面,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全民阅读立法的必要性
在法治社会,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或阅读推广活动实施者的认知水平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全民阅读相关的各项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促进全民阅读推广事业的良好发展。
4.1社会各界的呼吁
全民阅读是一项惠及全国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保障全民阅读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倡全民阅读立法的呼声最早来源于图书馆界。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建议尽早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法》,规范政府和相关组织在全民阅读中的责任和义务,将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8]。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115名委员联名签署并提出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2014年、2015年两会期间,又有相关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另外,学界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也表达了对全民阅读立法的支持和期望。本文以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策略为:主题词=&全民阅读立法&,检索年限不限,检索时间为日。如图2所示,本次检索一共检索到文献81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近四年之内,说明学界对于全民阅读立法的关注度非常高。这些文章不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全民阅读立法的重要性和优势,而且研究了当前我国全民阅读立法的障碍和难点,并总结了许多国外全民阅读立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全民阅读立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4.2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滞后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等机构在全民阅读活动推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缺乏法律的硬性规定和标准,再加上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同地区资金投入不平衡、高素质人员队伍建设落后等,直接导致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参差不齐。以公共图书馆为例。2008年我国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 - 2008)。如表4所示,该标准规定每20万人应该设立一座小型公共图书馆,每50万人设立一座中型公共图书馆,150万人以上应该设立1-2座大型公共图书馆。而事实上,2015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39个,平均约3080平方公里、45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与上述标准的差距还非常大。如果以表5中人均面积、人均藏书量等细化指标来衡量,差距会更大。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发展状况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图3为2013年全国六大地区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比较,2013年华东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约为32.6亿元人民币,而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仅约7.9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差4倍之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如图4所示,201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一共5642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仅有5746人,占所有从业人员的10.2%;具有中级职称的从业人员有18455人,占所有从业人员的32.7%;另外,只具有初级职称或还未评上初级的从业人员最多,共33201人,占所有从业人员的57. 1%,反映了当前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知识水平总体上不是很高,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中、高级职称人员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从而使人员结构得到逐步的改善,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10]。[www. /jiaoxue/提供和服务]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水平偏低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全民阅读活动无法真正实现均等化,甚至一些人的基本阅读权利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也就无法真正称得上&全民&阅读。就当前现实状况来说,如何将这种差距进一步减小,避免因资源不足引起全民阅读工作开展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归根结底,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法律法规来解决。
4.3公民对阅读活动的需求
图5为2008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统计情况。从中可知,我国全民综合阅读率在不断的提高,从2008年的69.0%增长到了2015年的79.6%,同比增长15.4%。尽管在2011年~2013年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仍处于平稳上升趋势。另外,如图6所示,在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中&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量的评价&这一指标显示,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7.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且国民对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也比较高,有67.3%的成年国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开展读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国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国民的阅读意识和阅读需求在不断的增加,阅读兴趣在逐渐增强,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但需求与供给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加快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紧迫性,通过立法来增强相关组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真正承担起全民阅读推广的重任,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阅读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我国全民阅读水平的提升。
全民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群众的自我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法制建设促进全民阅读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让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在健全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层次比较低,相关机制还不完善,我们期待尽快颁布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促进法,规范政府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和义务,有效解决公民享受阅读服务的需求,激发全民参与阅读活动的动力,从而真正实现全民阅读的梦想,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基础与必要性探究相关推荐
------分隔线----------------------------
微信号 biyelunwen全民阅读重在“阅读实效”|条例|立法工作_凤凰资讯
全民阅读重在“阅读实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其实,全民阅读在“倡导”与“立法”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运作、推广空间。仅就“倡导”而言,从口头倡导、舆论引导,到创意倡导、行动倡导,都有许多的事可以做,全民阅读重在“全民氛围”,更重在“阅读实效”,真正有效果的全民阅读,是人们读书观念的改变——从被动读书、从众读书,变为主动阅读、个性阅读。只有摆脱了对阅读的实用、功利目的,阅读行为才会根植于精神,融入人们的气质。
原标题:全民阅读重在“阅读实效”韩浩月(媒体评论员)“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连续四年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热议全民阅读,有来自新闻出版界的委员呼吁,尽快为全民阅读立法。全民阅读已经在全国开展10年,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识。综合舆论氛围来看,《条例》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相信在各方的推动下,《条例》的出台不会太晚。《条例》有助于保障阅读环境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也能解决出版、销售、市场、传播等与阅读密切相关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全民阅读是个系统、庞大、漫长的工程,同时,作为读者也好,相关的机构也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条例》可能无法细致对应现实问题,它的指导意义或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以政协委员白岩松的一个建议为例,他认为“新出版的图书在半年之内应该不低于8.5的折扣”,这在执行层面上,难免会遭遇到市场与读者的双重反对。网店出于品牌推广的目的,以补贴的形式降低书价,很难从法律层面去追责。读者因为书价合适,多买了一些书,这客观上也有助于全民阅读,如果《条例》中的某一条无形当中压制了读者的买书热情,这本身也是一种悖论。正是因为存在诸多的中间地带,以及不少含糊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议问题,《条例》才需要反复斟酌,这也是它难以快速推出的原因之一。基于这种认识,也有声音称,全民阅读更适用于“倡导”,“立法”虽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并非必然选择,一旦进入立法层面,就有可能面对一些“有法不依”的尴尬。其实,全民阅读在“倡导”与“立法”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运作、推广空间。仅就“倡导”而言,从口头倡导、舆论引导,到创意倡导、行动倡导,都有许多的事可以做,全民阅读重在“全民氛围”,更重在“阅读实效”,真正有效果的全民阅读,是人们读书观念的改变——从被动读书、从众读书,变为主动阅读、个性阅读。只有摆脱了对阅读的实用、功利目的,阅读行为才会根植于精神,融入人们的气质。因此,在《条例》出台之前,相关的阅读推广机构,倾心于全民阅读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思考一下,在这项工作上,究竟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已经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做到位。如果该做的事只做了十之二三,那么即便《条例》出台了,全民阅读仍然短时期内没法真正良好地实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06214
播放数:1336839
播放数:40632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今年全民阅读“十大重点”明确
&&来源:&&&&
原标题:今年全民阅读“十大重点”明确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吴娜)今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十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1日公布了2016年全民阅读“十大重点”,包括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出版推荐更多精品力作等,特别要求各地组织编制全民阅读“十三五”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一、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包括进一步培育和巩固“书香中国”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二、出版推荐更多精品力作,包括将出版物发行量和专家评价、市场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荐机制等;三、大力开展少儿阅读,着力保障特殊群体、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包括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开展志愿者助读、发放购书券、组织出版物捐赠等服务渠道等。
  全民阅读“十大重点”还包括:进一步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的“七进”工作;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领全社会良好阅读风尚;加快制订全民阅读规划、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
(责编:申亚欣、盛卉)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