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有教武术套路比赛长兵的师傅?长兵对抗的,不是套路

武术名家 第2页
你好,游客
您的位置: →
12日,王勇(黑衣)和李斌(黄衣)在切磋武功。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刘昱君 摄他们是服装批发商,练太极不但没耽误生意,还认识了不少合作伙伴在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他们不仅是一群做生意的顶尖高手,更是一群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日期:07/13/:29
作者:KungFu
作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莲湖武术史上有着多位&重量级&的武术名家,正是他们不懈地努力奠定了莲湖在全国武术界的&江湖地位&。陈凤彦陈凤彦(年),回族。陈凤彦出身于西安一户贫寒的回民家庭,从小吃苦耐劳,而艰苦的生活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陈凤彦一生和武术结下情缘,早年投师铁义明拳师,在其教授下,经多年潜心刻苦修炼,练得一身好武艺,特别对心意拳有独到理解,成为当时西安的著名拳师。
日期:06/13/:05
作者:常宇江
  晨曦铺地,一群身着艳丽运动装的中老年妇女整齐列队,随着旋律优美的民族音乐,或伸腿划空、或翻手运力、或执扇起舞、或持剑待劈&&这样的情景,如今在清晨上海的众多公园、绿地内随处可见。她们练习的,正是在全国已拥有数十万学员的木兰拳。  三十多年来,倡导广大中老年女性健美健心的木兰拳,从上海传遍全国,会员达数十万人。在日本、美国、荷兰等世界多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木兰拳协会组织也纷纷成立。
日期:06/07/:31
作者:罗争光
  李德印先生出身武术世家,八岁开始习武,擅长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武当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科学学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曾编写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其太极拳套路被选定为国际比赛规定动作,在国内外皆有广泛影响。
日期:05/24/:53
作者:KungFu
  在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市繁华的乔治街旁,有一家小小的中医诊所,面积不大,但出入其间的不但有华人患者,而且还有不少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其中不乏澳大利亚的名人大腕,包括曾拍摄过《红磨坊》和《澳大利亚》等电影、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大腕导演巴兹&鲁尔曼。  是何方神圣,居然能把&洋鬼子&&忽悠&得如醉如痴?原来里面的华人医生方山是一位传奇人物&&
日期:05/19/:00
作者:《环球》杂志驻堪培拉记者/江亚平 胡萌
  日上午,意拳第三代拳家金启荣先生收徒仪式在京举行。前来祝贺的有武术界、文艺界、曲艺界、中医药大学以及众多媒体的朋友,大家欢聚一堂,畅谈意拳的现状、继承与发展。仪式结束后,金启荣先生同与会武术家一起即兴表演了抖杆。金启荣为著名意拳大师王斌魁先生的弟子,于意拳技击实战尤有心得。图为金启荣(右二)与新收弟子(后排站立者)合影,《中国日报》社记者朱林勇拍摄。(
日期:05/06/:06
作者:华安
  金一鸣老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人,生于1911年,逝于2008年。今年五月是金师逝世三周年,也是诞辰一百周年,故写此文纪念他老人家。  金师少壮时,供职于兰州中国银行,因肠胃病长期便血,为治病健身,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学习少林拳、梅花棍、杨式太极拳等。解放后来到南京,于六十年代向陈照奎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金师文化修养很深,悟性亦高,加之练拳刻苦,所以进步很快,对太极拳继承中有发展,对旧的成果有所突破。特别是在理论上还有新的创见,进一步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因金师在九十年代后就隐退,所以很多太极拳的理论不为大众所知,现仅就笔者所知向大家做一介绍,以供拳友诸君参考。
日期:05/04/:46
作者:乙辉
  1943年生,回族,祖籍河北沧州,出身于著名的武术家族&&&马氏通备武学世家。运动员出身,靠自学考进甘肃师大历史系,毕业后从事武术教学工作。1978年考为兰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后留校工作,曾任敦煌研究室副主任、校古籍研究室主任等职。1993年调暨南大学至今。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武术史的研究,有《说剑丛稿》、《武学探真》等著作。因为对古典武艺有独到研究,又熟谙武学文献和各主要流派的技艺,被少林寺聘为唯一的武学指导,还担任国际性的武术学术刊物《中华武学》的总编辑。
日期:05/04/:32
作者:KungFu
  本期讲堂主讲名家及其传授内容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德印&&42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太极冠军教练曾乃梁&&太极对练,六手颈椎功;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太极散手;杨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傅清泉&&杨式太极拳传统28式、杨式太极十三式刀;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传统杨式太极拳56式、传统杨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拳冠军刘伟&&吴式太极拳规定套路;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新编孙式太极拳单练及对练套路;著名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和式传统太极拳;世界太极拳冠军邱慧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梅花桩拳著名传人、技击名家韩建中&&自卫擒拿术;时尚太极代言人马畅&&陈式太极拳规定套路。除各位名家集中全天授课外,还将进行名家讲座、答疑,学员名家联谊会等。
日期:04/26/:40
作者:黎晗
邵发明,浙江人,大学文化。 8岁开始习家传六路南拳,后从师于多位民间武师,有《童子铁布衫的内功心法》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于《武林》、《气功》《气功与科学》杂志。注重对传统功夫、古江湖武功的研究,曾收集整理婺城江氏传三十六路流氓拳,及江湖打斗实例三百余例,并拍摄千余帧实地照片。邵培养学员10万多人,遍及中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
日期:04/11/:12
作者:KungFu
父亲生长于清末到民国的战乱年代,从小目睹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生活的贫困,决心习武,强身健体,防敌御敌。17岁时即拜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第十二代宗师张敬芝先生为师,学习太极功夫,起早贪黑,刻苦锻炼,细心揣摩,反复实践,随师习武多年,尽得真传。父亲继承了中国古代以来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张敬芝先生年事日高时,整整三年,朝夕陪伴,深得张敬芝先生的感动与器重,于临终前将太极拳之秘诀全盘托出,父亲继承师业,发扬光大,最终成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一代宗师。抗战期间,为避战乱,父亲离开家乡赵堡镇,辗转来到陕西,先到宝鸡,后又定居西安。数十年来,父亲精研太极拳,精益求精,勤练不缀,在太极拳功夫造诣上已达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之上乘境界,与各门派武林同道切磋武功,从未失败过。父亲为人正派,谦虚,深得武林各界人士的推崇与敬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父亲打破过去秘而不传的门规,面向社会公开教拳,三十多年来,不辞劳苦,社会各界受惠者无数,为传播太极拳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期:04/11/:21
作者:KungFu
唐豪(),字范生,江苏省吴县人。出生在一个穷缝纫工的家庭,十多岁就失学。在自学苦读之暇,喜习武术。到上海谋生后,从刘震南学六合拳术。刘震南山东省德州人,继形意拳名家李存义之后,任交通大学(当时称南洋公学)武术教师,并在上海珊家园弄内(今国际饭店后面)自设中华国技传习所,因刘震南老师技高名重,从学者甚众。唐豪任上海尚公小学校长时,即以所学武术传授给学生,并着重基本功&&腰腿、跌仆、滚翻等动作的训练,因此所练拳、械、对练套路,紧凑逼真。当时上海京剧界武生都乐于观摩中华国技传习所的武术表演,对尚公小学的武术表演,也同声赞誉。
日期:04/11/:38
作者:KungFu
  但是刘伟说,&我在民间习练武术的经历是我的源泉。传统武术是武术的根,没有根一切都不存在。&于是他婉拒了学院让他留校任教的决定。六运会和七运会,刘伟两次被李连杰的师傅、时任北京武术队主教练的吴彬招致麾下,负责太极拳的教练工作。对太极拳有着无比热爱、工作认真的刘伟带出了世界冠军孔祥东、全国冠军范雪萍。他任教时,后成为武打明星的吴京也在他的队中。
日期:02/23/:34
作者:王 静
  经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日,在澳大利亚,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单独的国际太极拳教学历程。  今年春节期间去澳大利亚旅游,那边的朋友希望我能再去一次澳大利亚,哪怕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可以给大家讲授一下太极拳,提高一下大家的水平。看到澳大利亚朋友热切期盼的眼神,我欣然接受了邀请。
日期:02/23/:00
作者:张峻峰
与呼包二市各大公园里的习武者攀谈,提及他们师承的渊源,有不少人会讲到塞外杰出的回族武术家吴英。投身革命的义士吴英,字子竹,生于1853年,祖籍河北沧州孟村吴家庄,世代以捕鱼为生,后移居托克托城南郊梁下、黄河之滨务农。他年少时便继承习武家风,苦练弹腿,靠身捶、查拳等拳术,后师从山东名师孙老,学习太祖拳、大杆枪(即杨家枪),同时,家中还聘请陈拳师传授武功。成年后,他又慕名赴丰镇二道河子(现属兴和县)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刻苦精练,深得八卦功夫真谛。出师后,他回到托克托城,广收弟子尽心传授武术。当时的托克托、萨拉齐、归化城有许多武术后生向他求教。他择徒时遵循武林的优良传统,能做到&十愿&才可授艺:
日期:01/27/:27
作者:郜 贵
   01月24日讯 传说中中国武学第一人,著有《金台拳谱》的北宋武学奇才金台真的是义乌金庄人。昨天上午,记者从义乌一名探索姓氏源流的热心人处获悉,家住义乌市稠城镇篁园桥东头的义乌退休老干部刘金祥,最近在义乌《刘金氏宗谱》中,发现了载有金台父亲金元名字的家谱记录,这为金台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佛堂镇金庄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金台是红云大师爱徒,北宋武学奇才,从来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之说,是传说中中国武学第一人,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在古典小说《金台奇侠传》、《金台三打少林寺》、《铁臂金刀周侗传》以及评书《金台传》、《金台小史》等书籍的故事中,都明确记载金台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佛堂镇人&。有关描写金台的故事虽不是历史,但故事中包含着历史的痕迹。这些故事虽然不可能如实地反映了历史的事实,但它却是艺术地反映了历史,传达出先民对于历史、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史价值,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实证。
日期:01/24/:56
作者:KungFu
郝少如过去因家里人患肺病,自己也染上过肺病,但因他长期练拳,身体变好了。1981 年,温州的太极拳爱好者请郝少如去教拳,因水土不适,加上往返晕船,一度发低烧。他以为是感冒发烧,随便吃了点药。谁知吃药只是暂时抑制一下,不久,又烧起来,最后病出于肺部,不治而逝。郝少如去世前,全国第一届太极拳邀请赛正在浙江绍兴举行,大会邀请他参加,因身体不适,指定刘积顺为代表,刘积顺成了郝少如的衣钵传人之一。
日期:01/13/:22
作者:KungFu
  一张定格于上世纪20年代的方寸影像,尘封了主人公一段叱咤江湖的铿锵传奇人生。  照片上两位长者,是本文笔者之一阮祖棠的祖父祖母,阮先生的祖父阮奇山,样不出众貌不惊天,身高不过1.65米,体重不出60公斤,但却是上世纪初广东武林一位声威显赫的人物。
日期:12/27/:50
作者:阮祖棠、吴爵勋/文图
  58岁的邹安全身轻体瘦,步伐矫健,双目炯炯有神。日前,在邹安全居住的隆中药业公司家属院,记者目睹了他的绳镖绝技&朝天一柱香&:一条近3米的长绳上拴着一个铁镖头,邹安全右手握住绳头,左手轻捋长绳中部,快速甩着镖头,镖头先从右腋下绕到左肩上,顺着脖子缠绕两圈,接着身体反转,绳子从脖子上又绕回右肩,纵身跳起,左手上举猛的一发镖,如蛇缠身的绳镖瞬间散开,只见笔直如棍的红头镖绳向天一冲,真可谓是&朝天一柱香&。接着,邹安全又展示了刀劈华山、哪吒闹海、鳄鱼摆尾等精彩表演。
日期:12/21/:01
作者:王雪丹
  与霍老师相约周三在学校采访,没想到竟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那天,头戴红色学生帽、身穿黑色羽绒服、书包双肩背、素面朝天酷似大学生的她,一直站在校门口等???者,见面便诚恳地说:&这么冷的天让您跑来采访,很过意不去。其实,我没什么可采访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体育老师&&&听得出霍老师这番话发自内心,否则不会曾婉拒那么多媒体的采访。记得联系采访时,学校领导告诉记者,霍老师工作很出色,这些年天津商大武术队之所以连续多次获得高校比赛第一,都是她的功劳。报道霍老师学校没意见,但霍老师很低调,能不能采访最好听她本人的意见。为什么低调?霍老师告诉记者,她不想用先辈的壮举来装点今天的自己,她不愿因是霍家的后代而失去今天的自己,她只希望自己是个称职的好老师,可以为学校为学生多做点什么,包括这次采访&&因为采访可以让人们了解商大,可以宣传为学校争光的学生,于是,她破例了。
日期:12/18/:52
作者:周莲娣
  张文广同志日生于河南省通许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武术。1929年跟随近代查拳大师常振芳老师,钻研查拳体系的各种拳械套路。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系统学习了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器械,以及摔跤、拳击、散打、短兵、长兵等多种对抗性项目,精通各家,尤擅查拳,系统地掌握了武术各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善于套路演练,又长于对抗搏击。1934年获得运动生涯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全国轻量级中国式摔跤冠军。  1935年底,张文广被选为南洋旅行团武术队队员,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表演,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为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先行了一步。
日期:12/15/:51
作者:KungFu
11月15日晚9时,江城路姚园寺巷10号,一位95岁的老寿星安详辞世。老人叫陈天申,是杭州武术界鼎鼎大名的一代拳师。11月29日下午,姚园寺巷10号陈老的家里,小女儿陈芬娘和徒弟陈梅勇回忆起这位武术家。官巷口一条石板路成了练武场陈天申,号日升,1915年生于杭州官巷口。5岁那年,受经常&练把式&的舅舅影响,陈天申成了一个小武术迷。家门口的那条石板路,成了他的练武场。舅舅本是个木匠,闲暇之余,喜欢摆弄摆弄拳脚,收集了很多拳谱、剑谱,没有拜师,就自个儿专心研习。舅舅看陈天申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倾囊相授。
日期:11/30/:13
作者:岳海智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体育大学知名教授、武术泰斗张文广先生因病于日15时不幸去逝,享年96岁。  张文广,日出生,河南省通许县人,回族。他自幼喜欢武术,从1929年起跟随近代查拳大师常振芳老师钻研查拳体系的各种拳械套路。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系统地学习了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器械,以及摔跤、拳击、散打、短兵、长兵等众多对抗性项目,系统地掌握了武术各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善于套路演练,又长于对抗搏击。
日期:11/28/:02
作者:KungFu
中国传统武术首推少林拳和太极拳,2006年少林拳和太极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般人的印像中少林功夫动作火爆刚劲,给大家强大视觉冲击;太极则以绵柔、玄妙、灵动、内力为主,它要求习练行为内敛,与世无争,这无疑蕴藏出几辈不显山露水的民间绝顶高手。说到中华太极,几年前的电影《太极宗师》受到热捧,故事讲叙清朝道光年间,吴京饰演的河北青年杨昱乾自小苦练武功,却因体质所限,又未遇名师,难有所成。后历经磨难从陈家沟偷拳学艺,苦练功成,力斗群雄,技德兼传,成为《杨氏太极》一代宗师。
日期:11/23/:13
作者:陈倩
  19.8分的全场最高分,灵动飘逸的动作,令人陶醉的艺术表现力,我省名将吴雅楠16日以绝对优势赢得了本届亚运会男子太极拳、剑全能冠军,在他&太极第一人&的光环上又增添一抹炫目的亮色。
日期:11/18/:12
作者:王戈华
160多名中日武林高手昨天齐聚福州,摩拳擦掌秀绝技,以纪念南少林地术拳一代宗师陈依九107年诞辰。这160多名武林高手,皆是地术拳同门弟子。在恩师陈依九的诞辰纪念会上,他们对地术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又称&地术犬法&,简称狗拳。相传在明末清初时,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地术拳这一武林奇技,就是由庵内尼姑四月神尼所创。改革开放后,已经七八十岁高龄的福州籍武林宗师陈依九,带领着弟子们将地术拳这一福建稀有拳种发扬到全国、乃至国外。
日期:11/14/:32
作者:王进
&太极拳名师就在你们山东,怎么还跑到这里来寻访啊?&《武当》杂志社主编谭大江曾多次为前来寻访太极拳传人的山东人推荐名师,这位名师就是夏津的杜建中。现年75岁的杜建中,1992年退休于夏津县体委,演习太极拳40年,是李派太极拳第五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1991年以来,他先后荣获省老年太极比赛第一名、全省太极拳健身比赛一等奖、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太极拳、太极短棍)双项一等奖。同时,他著文80余万、绘图近6000,挖掘整理了&岳氏心意六合十二形拳&等珍稀拳种。此后又相继书写李派太极论文百余篇。 2007年获武当国际太极拳名家组比赛金奖、论文金奖,被授予&武当百杰&称号。
日期:11/11/:59
作者:董玉龙
 & 驰名中外的已故武术家杜心武,从小拜武林怪杰徐矮子为师,被誉为&南北大师&,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也许你想不到,现在长沙东文庙坪7号的一条小巷子里,住着杜心武的徒孙&&付寿嵩,这位79岁的老人舞刀弄枪、拳击、散打、太极样样精通,一声怒吼能把小偷吓破胆。 
日期:11/09/:34
作者:贺卫玲 邓珂
日前,杭城武林高手齐聚市体育局,以一台精彩的武术表演来缅怀我国武术界一代宗师叶子规。市体育局局局长、江南刀王、杨式太极拳第六代入室弟子赵荣福,全国推手三连冠严国兴、名师陈国新及叶子规的儿子叶国均、女儿叶茂正等数百位各界人士到场。
日期:10/26/:27
作者:董嘉
和武术结缘之后八十多年来,孙新廷老人每天都坚持习武,从不间断。武术让他的身体变得非常结实。随着年纪的增大,腿脚也不利索了,但这并没有改变他每日习武的习惯,现在孙新廷老人每天都要端坐在凳子上&操练&,风雨不误,久而久之,又自己创立了独门武功&板凳拳&。&板凳拳就是端坐在院中的板凳上,腰杆笔直,前后左右挥动着紧握的双拳,再伴上阵阵有力的低吼。&他的儿子孙聚吉替父亲解释。
日期:10/15/:02
作者:邱袆
  我的师爷吴图南先生,蒙族人,原名乌拉汗.乌拉布。内蒙古喀喇沁左旗人,辛亥革命后,改汉姓吴,名荣培,号图南。生于1884年,仙逝于1989年,享年105岁。  吴图南先生出身于清代武将世家,其祖随请入关,屡有战功。吴图南先生幼时体弱,其祖父命其父教他家传内功。当他九岁时,拜入吴鉴泉先生门内练习太极拳。修习八年后又拜少侯先生为师练习太极拳用架、太极功和打手等。光绪末年,有缘自友人处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一书,后又得宋氏后人宋书铭相授以家传太极功法。
日期:10/05/:11
作者:李琏
  石明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迈步如猫形&的涵义时,他说绝不是让你迈步时跷着脚趾,脚跟先着地走路,谁家猫这么走啊?&迈步如猫形&和&如履薄冰&,主要强调的是要求你把脚下的&作用力&降到最小的限度。他说:如果脚下老蹬着力就没有戏了。要在脚下做文章,这就是俗??说的&悟性就在脚下&。他谈到在自己的训练中有两个桩,一个是无极桩;一个是探海桩。一动一静。站无极桩的结果不是脚下有力,而是飘起来了。他说:&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儿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所谓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有一种升腾感,轻飘飘的;所谓走,就是&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任意游走。如果不具备&飘&和&走&这两个条件,根本就谈不上用太极拳的方法与人接手。
日期:10/05/:59
作者:陈惠良
  王新午,山西汾阳孝臣村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4年,青年时期就学于北京体育学校。曾从学于著名武术家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受太极十三式,又从河北衡水刘恩缓学岳氏八翻手,纪子修为雄县刘仕俊弟子,精散手及太极,与大枪刘德宽同门,许禹生亦受教于刘敬远有年,内外兼精。刘敬远 (名德宽,人称大枪刘) 所编创岳氏八翻手,简而易学,朴实无华,左右互练,连续变化,神妙莫测,复经诸先辈数十年苦心研求,参以太极刚柔相济之精义,健身致用,绰有余裕。
日期:08/07/:26
作者:KungFu
  刘宝瑞威震东北 振远镖&我武维扬&   历史影视剧中,时常能听到押镖的在喊 &我武维扬&,这 &我武维扬&是什么意思?  &我武维扬&出自 《尚书&秦誓》,意为武功强盛,军威高扬。黄埔军校正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嘉宾戾止 我武维扬。
日期:07/28/:27
作者:KungFu
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日期:07/20/:03
作者:佚名
  每个周日的上午,在深圳市少儿图书馆的大院内,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身着黑色传统练功服、身材魁梧、操一口东北腔的红面大汉,身后跟着四五十名少年儿童一起练功走步,孩子们在这名大汉的带领下练习着传统形意拳的基本拳式,不时也会伴着诸如&噫&、&嘿&、&哈&这样的口号。  据少儿图书馆的负责人介绍,这位神采飞扬、器宇轩昂的大汉,就是年近六十岁、习武二十多年、师承李氏形意太极拳并独创赵氏形意拳的大师&&赵宏伟先生曾用名赵希风。现在每周都会定时向有志习武的深圳青少年儿童义务传授赵氏形意拳。
日期:07/20/:16
作者:佚名
马耀南先生系河北省深县西马庄人,生于1875年,病逝于1945年2月。他是郭云深大师的乡亲。马先生8岁时即痛失父母双亲,恰逢在北京摄政王府授拳的郭大师回家探亲,遂将其收养,亲自向他传授形意拳技艺整十载。马先生身体条件好,理解能力强,加之勤学苦练,技艺猛进。在跟随郭大师学艺的最后一年,遇到一些要和郭大师切磋交流的武林高手,均先由他代师过招,而他却很少败北。因乡亲辈份关系,郭大师把他归于高徒李魁元门下。马先生18岁后,郭大师先把他介绍到内蒙古镖局任镖师,以便他在这种特殊的职位上更快地提高技击水平,更广泛地认识复杂的社会。随后马先生还受聘担任过某旧军队第十师武术教练,其部解散后,即回到河北老家。但他对形意拳的研练一日未停。
日期:06/26/:32
作者:KungFu
  孙禄堂自幼天资聪慧,尤其嗜好习武。8岁起,即跟随本乡武师习练武功,表现出卓异的天赋。12岁时,被保定著名拳师李奎元看中,收为弟子,从修形意拳。三年后,孙禄堂已经尽得恩师之技。李奎元见他确有如&天授&的武学禀赋,遂将他推荐到其师、形意拳大家郭云深处。孙禄堂跟随郭云深8年,其间郭云深每到某处,他必定跟随左右。&郭云深骑马,他手牵着马尾步行,每天常常要走上100多里。&并因而结识了白西园、车毅斋、宋世荣等形意拳名家。在跟随郭云深研修形意拳的后期,他逐渐认识到通过拳术的修习,可使习者感受到超出拳术内容之外的深远内涵,因而他开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拳与道合的修悟上和拳理的研究上,试图以易经为指导,来进一步揭示拳理。后经郭云深推荐,徒步进京拜名家程庭华研习八卦拳。
日期:06/19/:39
作者:耿继秋 秦斌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人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矢志不移地求索武学的纯真,求武德、求功法、求技艺、求发展,并默默地奉献着。在他从武近四十个春秋的求索中,颇有些极其可贵的经验和至理,给习武者以启迪。
日期:06/15/:38
作者:KungFu
  正在上映的《叶问2》获得一片叫好声。进入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国积弱不振的面貌,确有无数仁人志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前有北方著名拳师霍元甲于1909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后有1927年国民党著名人士张之江、冯玉祥、蔡元培等发起建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并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此后迎来中华武术界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有不少外国拳手到中国挑衅或挑战,中国武术家昂然对垒,上演了不少精彩瞬间。
日期:05/20/:34
作者:KungFu
  正当铜钟功被市府列入第三批&非遗&名录、《温州柔功武术》相继出版的大好时光,一代铜钟功传人何国濂先生于去年8月25日匆匆离我们而去,令人痛惜。  我与何国濂先生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他从250名中国气功师中脱颖而出被首选赴日教功,正在物色一位&摇笔杆子&的帮他整理介绍材料。因我正对学功入迷,就自告奋勇挑起重任,跟随他采访。数月后他即接到中国对外科技交流中心转自日本的邀请书,并于1990年初,东渡扶桑在横滨、大阪、东京等地传授铜钟功三个月,深受欢迎,载誉而归。
日期:05/10/:32
作者:姜嘉镳
陈自强 1977年出生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世家,陈氏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太极七龙之四龙,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副总教练。自幼随父亲陈小兴大师习练家传拳械,并得到二伯父陈小旺大师的悉心指教,加之聪颖刻苦,勤于钻研,不仅擅长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三十八式、十九式及各种太极器械,对太极推手及太极散手也颇为谙熟,动作弹抖靠发,刚劲冷脆,功夫极具威力,不愧为将门虎子。其长期任教于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多次在河南、广西、浙江、深圳等地传拳授艺。1996年首次参赛,一举夺得河南省太极推手冠军。、、2002年又五次蝉联河南省太极推手冠军。1998年在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中,一路过关斩将,战胜各路强手,夺得交手擂台赛A组冠军。1999年在杭州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为河南队赢得了本次大赛唯一一枚金牌。此后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武术太极拳、剑、太极推手锦标赛、太极推手冠军。成为陈家新生代中又一位全国冠军。并被西安体育学院相中,特招录取为该校本科学生,学习现代散打运动理论和人体运动知识。2004年任陈家沟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
日期:05/10/:28
作者:Zambidis
李旭洲(),河北省容城人,曾在太谷县干事。少年时喜动手,是山西宋氏形意拳的嫡系传人,由宋世荣祖师亲自授艺,拜宋世荣先生长子宋虎臣先生为师,是&大宋&父子(宋世荣--宋虎臣)一脉嫡系真传法嗣。李旭洲习研宋氏形意拳,刻苦用功,勤学巧练,坚持不懈,尤擅长技击.在天津一带颇有名望,人称&河东大侠&。李旭洲在1943年左右赴天津开山课徒,其所传的宋氏形意拳法,集合了他一生寻师访友、比武交流的心得。
日期:05/07/:18
作者:KungFu
  又逢星期五,本站记者专程来到延安路绿地采访一位佛山咏春薛师傅。  上海最简陋的武馆  在轨道交通三号线延安西路站有个真功夫餐厅,那里是薛师傅咏春班的&集散中心&。每逢星期五下午六点,薛师傅都会准时出现在餐厅等候学员并签到。等大家悉数到场后,在薛师傅的带领下一起来到拳馆――延安路绿地。在绿地的一角拉起绳子,支起两个手电筒,等到夜晚绿地照明开启,薛师傅就开始授课了。
日期:04/27/:54
作者:KungFu
说起具有传奇故事的开封武术名师,不少武林人士都会想起鲍忠功。他不但功夫高深,还是一位有口皆碑的治伤高手。迄今,很多开封人还记得鲍忠功50年来义务行医的故事。
日期:04/18/:08
作者:刘杨
今年二月,我赴永年广府古城南街拜访了永年武术协会委员,永年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贾安树先生.他是杨式第二代名家杨班侯的第三代传人.一进贾宅,当即受到贾先生的热情款待.举目环视,但见春光满园,庭院坦阔.。跨进堂房,迎面正中堂悬挂着,《太极拳论》,两旁挂满色彩斑斓的彩色拳照,东墙悬古剑,西墙挂宝刀,门内倚棍棒,门外竖长枪&&&&.俨然一派武乡风彩。入座后,贾先生应笔者要求,介绍了杨班侯前辈所传拳架的师承关系及拳艺概貌。
日期:04/05/:06
作者:安玉春
李宝玉,名景清,字香远,光绪己丑年生人(一八八九年二月十一日),邢台会宁村人氏。从小身材瘦弱,常受他人欺侮,本家一个亲戚看他甚是可怜,便介绍他到任县拜老拳师刘瀛洲为师,学习武艺,以图强身壮体。刘老拳师在年轻时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镖师,曾在&威武&&会友&&永胜&等镖局供事。刘老拳师艺高胆大,那时仗着自己武艺高强,常常单独押镖,走汉口,下甘肃,赴贵阳,去广西,走南闯北,畅通无阻,只要劫道的强人看到镖车插着刘瀛洲的旗子,莫不退避三舍,多年未曾失过一次镖。后来他上了年纪,不堪风雨之苦,遂辞了镖局的差事,隐居到任县。
日期:03/04/:07
作者:三皇炮捶拳
杨遵利先生,山东邹平人,汉族,大学文化,工程师。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当武术十佳武术名家,中国武当武术联合会常委、副会长,世界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传统武术协会主席,济南形意拳研究会会长。他自幼好武,先后师从高医俗、李静轩等武术名家修习内家拳,擅长形意拳、太极拳,通八卦掌等。多年来广泛参加武术活动,积极挖掘和整理内家拳术资料,长期致力于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学生,为弘扬武术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日期:02/23/:59
作者:jnxyqliu
人生不如意者十居七八,这句话果然不假,用于拳坛上的克里奇科兄弟身上更是能阐明这句话的实质。 前不久,原来商定在今年四月三旬日和拉曼进行一场原定十二回合的WBC重量级冠军卫冕战的哥哥维塔利.克里奇科 ,由于接二连三的伤病阻拦,这场竞赛被迫一拖再拖。而弟弟弗拉基米尔&克里奇科原定与IBF重量级冠军克里斯&伯德的比赛由于IBF未获得同意,因此,弗拉基米尔的推广人转而替他选择了实力更增强劲的埃里西奥.卡斯蒂洛。按斯图尔特自己的话说:&我情愿他与伯德比赛也不愿看到他往抗衡古巴的这位不败悍将!&这一番话实实在在隧道出了他心中的那份对自己爱徒的担心。
日期:02/07/:58
作者:修罗花
&&&& 郭先生原名德仓,生于光绪十三年 (1887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卒于1968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20里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之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故而先生在弱冠时就离家,到北京学徒估衣行(经营旧衣服行业)。在学徒中,经人介绍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估衣梁&&梁公振蒲师祖,从而投入门下学艺。
日期:01/11/:21
作者:KungFu
本栏随机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套路表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