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沙龙一般在哪儿好玩的沙龙 主题多,有多少玩家在玩?

熟悉一下地盘,嘿嘿&(字节数: 9)
已成功添加“”到 个分组
请不要超过6个字观点1:三剑齐发主要是针对5月22号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
  主持人:今天大盘在上周末出现了罕见的利空组合拳的情况下低开高走,而且创出了历史新高。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市场的反映,怎么看待央行的调控意图,下面我们就跟李振宁先生进行交流。请您先评价一下央行三剑齐发的意图?
  李振宁:三剑齐发最大的可能是考虑到5月22号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因为近期中国在美国买了160多亿的货,主要是为缓解贸易顺差的问题。另外美方对中国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满意,希望我们加快升值的步伐,所以中国在利率手段的利用上非常审慎,主要是怕一旦升息对我们的升值形成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干脆就在升息同时,把汇率波幅也放大,这样我们在谈判时就等于有一些姿态,这样就比较有利。这是第一点取向。
  第二个取向是贷款在一季度还是增长偏快,前几次升息都是把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按同样的比例来升,这次把利差缩小化,某种意义上对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会有所抑制。总的来讲是控制流动性的目标,另外是控制贸易顺差。我从来是主张用汇率的上调来控制顺差好于用行政手段,不能规定哪个部门可以搞出口许可证,哪个部门就调整出口退税,或者是干脆就不退税。这个还是让市场来判断,如果汇率升了以后,你还能出口,出不了的就淘汰,这样也有利于我们的产业升级,这样就更加市场化。政府去说哪个部门应该减少出口、哪些应该增加出口往往条件就不好了,所以我不认为三剑齐发措施主要是针对股市。上市公司占的比重还不是主导地位,只是宏观经济中一个比较积极的部分,但是这个部分比较小。为了调整小部分,而牵动全身从逻辑上来讲不是很通。因为如果我们想单纯地压制股市会有一些更好的办法,未必要用这样的办法来做。
观点2:市场对全民炒股有许多误解
  李振宁:从分工的角度讲,央行本身并不负责股市,而且央行在第一季度报告里还是说股市的发展是健康的。当然这两个月确实又加速上涨等等,大家会有很多说法。但是我认为这些说法有些地方也有以偏概全之嫌,比如什么全民炒股,包括你们的题目,其实我们九千多万的帐户跟十三亿比很小。九千万里再考虑到历史原因,很多大户要炒新股,除掉这些还剩下大约六千万。再考虑到深沪两市都得开户,三千万人,跟全国13亿人民比才是2%、3%,所以谈不到全民。我们这样一讲全民炒股会给领导紧张,下岗工人也在买、退休老头、老太太也在买,给人感觉房子也押上去。其实这里有很多片面说法,其实现在大家买的房子都是按揭的,怎么再押上去,银行不可能让你重复抵押。能押房子的肯定是还有一套没有按揭的房子,至少还是比较富裕的人群,还有这个承受力,所以我们不必替他们担心。
  另外对新股民炒股说法是,他们不懂、蛮干,冒着极大的风险,认为这样会引起社会不安定,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理解。因为中国人极其聪明、极其谨慎,这就表明在为什么中国人存款那么多。为什么新股民比老股民做的好?因为他心态比较稳。为什么心态比较稳?因为新股民没敢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押上去。既然是新股民,往往是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家当拿出来搏一搏,这是他能承受的。涨个几千块钱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他心态比较稳。这样就使新股民在这一段的收益反而比较好。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了全民炒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观点3:某央行人士只言片语不能代表央行态度
  主持人:您对周小川两次讲话,第一次表示央行要关注资产价格,第二次说股市令人担忧,您对这些看法怎么评价?
  李振宁:泡沫、担忧的话都是记者说在前头的,最后让你答个是、否,这事很难说。我觉得还是要以成文的、大段的讲话来分析。比如说央行一季度报告,还是以这些为准。因为它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这些东西比较实在。某个领导人在某种场合下,别人问问题,答一句、两句,用这个来判断政策我觉得不是那么准确的。
  主持人:某媒体登的消息谈到央行一位人士在上周五宏观座谈会上发表了看法,他说央行对储蓄快速下降表示警惕,同时对储蓄进入股市之后带来的财富效应,导致消费上涨以及对应的通货膨胀,对这个也比较关注。您对这个怎么看?是不是央行对股市过热的担忧呢?
  李振宁:央行有很多官员,也有很多研究人员,所以不是说某位央行人士就一定代表央行意见。我还是相信央行正式出的一些报告,因为这些人士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未必代表着整个央行的意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因为我们现在所要的就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只有比较高的财富效应才会促使老百姓开户,才能慢慢完成这种转化。当然你说储蓄快速下降给银行造成压力,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储蓄有所下降。
  主持人:以前我们看到的报道都是说储蓄增量减少,最新报道说前四个月储蓄净减少1600多亿,这应该是存量减少,因为这个说法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
  李振宁:这还要看比较权威机构的数字,这个人说说,那个人说说也不是那么准确的。我不认为某个学者在某个场合随口一说的东西有多么可靠,即使是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本身我们要调整不良融资结构,这个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些东西比较实在。某个领导人在某种场合下,别人问问题,答一句、两句,用这个来判断政策我觉得不是那么准确的。
  主持人:对于其他方面信息露出来的调控意图您怎么看?第一财经日报登的消息谈到央行一位人士在上周五宏观座谈会上发表了看法,他说央行对储蓄快速下降表示警惕,同时对储蓄进入股市之后带来的财富效应,导致消费上涨,导致对应了通货膨胀,对这个也比较关注。您对这个怎么看?是不是央行对股市过热的担忧呢?
  李振宁:央行有很多官员,也有很多研究人员,所以不是说某位央行人士就一定代表央行意见。我还是相信央行正式出的一些报告,因为这些人士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未必代表着整个央行的意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因为我们现在所要的就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只有比较高的财富效应才会促使老百姓开户,才能慢慢完成这种转化。当然你说储蓄快速下降给银行造成压力,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储蓄有所下降。
  主持人:以前我们看到的报道都是说增量减少,最新报道说前四个月储蓄净减少1600多亿,这应该是存量减少,因为这个说法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
  李振宁:这还要看比较权威机构的数字,这个人说说,那个人说说也不是那么准确的。我不认为某个学者在某个场合随口一说的东西有多么可靠,即使储蓄存量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本身我们要调整不良融资结构,这个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主持人:您对佘永定的文章怎么看?他是刚刚卸任的央行货币委员,他在解读三剑齐发时说股市需要降温,这个是不是有一定的权威性?
  李振宁:这个我认为也是代表个人意见,没有说一定是央行的态度。另外我从来认为中国股市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在当时整个股市不是一个真正的股市,是一个圈钱手段,在那种情况下政策的干预是需要的,但是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市场了,而且实现了全流通,在这个时候应该贯彻十六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十六大所讲的市场我理解就是股市,特别股市是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这次股权分置改革我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三次改革之一,第一次是农村改革。因为农村改革是一个基础,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问题。看到了过去的问题,通过改革,我们的生产力可以大大解放。这是改革的第一次。后来第二次是城市改革等等,主要是商品价格放开,就是把市场经济运作的原理、行为等等引入的中国经济中,所以带来中国经济很多年的增长。但是在过去那种旧的体制下,我们的资产定价还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观点4:要让市场定价机制起作用,就要相信市场
  李振宁:第三次是股权分置改革。股市过去没有起到资产定价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了全流通的市场,这时股市已经开始给资产定价,而资产定价的结果就会引导资源配置。一个市场就是这样的,你要让它能够定价,就要相信市场,如果我们心里对这个市场没底,认为定不了价,他会胡定、乱定,这种担忧实际上还是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思考问题。因为马克思讲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商品价也是一样的。一件服装刚出来卖一千,到最后甩卖卖50,这个价格是一千跟50之间的平衡点500,可能就是就是最终的价值了。如果上来就卖500,既不能卖一千,也不能卖50,这不是又是计划经济了吗?你怎么知道合理价格是500?500是事后算出来的。市场定价一定是有定过头的时候,有定不足的时候。现在我们拿泡沫的观点来形容这个东西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贬义。而且还有一层含义,投机太盛。其实股市本身来讲就是投资和投机的结合,相对而言股市的投机性还是比较小的。再看下期货,期货90%都是投机的。
观点5:我们泱泱大国凭什么要看别人,要看自己
  李振宁:我们对期货市场都能容忍,石油价格成本八块、十来块美金,凭什么定到80、60美金?这也是市场定的。为什么你认为这个是很合理、没泡沫的?很正常的?为什么我现在这个定价你认为这不合理、那不顺眼,这里有泡沫、哪里有泡沫?不是这个情况。从1700点有人就讲中国股市不行了,跟美国比、跟香港比。当时股权分置改革前,大家苦于中国没有定价权,现在定价权来了大家自己又缺乏自信心又回头看美国、印度,我们泱泱大国凭什么要看别人呢?要看自己。美国有我们的增长率吗?香港是一个附属市场,最后要取决于我们,而不是他。我们反过头来看老外,是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自己的定律。
  主持人:之所以对铜、原油价格有容忍,那是国际定价。对中国资本或股市中国是有相当定价权的,中国可能无法干预国际油价铜价,还是可以干预自己的股价的?
  李振宁:你为什么要去干预呢?你干预不了的,60就60,80就80。如果我们有本事能定高的话,这是本事啊。我记得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就讲了,当时很低迷,在H股一块钱净资产卖的时候,我说能够三倍、五倍把资产卖出去;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十年保持七八十倍的市盈率,最后股票30%被老外买走,这是人家的本事。我们从商最重要的是贱买贵卖,咱们经常是奉行贵买贱卖。为什么我主张人民币升值?股市按我们来定?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财富卖一个好价钱。
观点6: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冷眼看市
  主持人:回过头来说全民炒股的问题,按照历史的经验,当机构的筹码分散以后跑到散户手里去的时候大盘就该见顶了。您觉得现在我们的市场是不是正处在这种见顶的过程中呢?
  陈继武:低买高卖,永远是这样的。
  主持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市场前几年都认为是基金主导的市场,或者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来主导这个市场,现在这个市场是散户来主导,您觉得哪个市场是正常的市场,还是都是正常的?
  陈继武:这个阶段是散户来主导,为什么在低点的时候是机构在主导,是因为散户不买。可是到了高点,肯定机构是理性的,散户是不理性的嘛?越高越买。这个时候肯定是低买是正常的。所以有些道理不用我说的,散户进来以后肯定盲目性比较多。机构要追求一种持续性,它不能说今天这个流行我就买这个,明天那个流行我就买那个。这样它对这个社会就没有一个正常的交待了。现在的散户有一部分在进行盲目的宣传,觉得股市挣大钱比较容易,其实全世界真正从股市里挣大钱的人都是极少的。这是规律。
  主持人:按照萨特的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道理来讲,现在这些散户觉得在这里挣钱才是硬道理,不管你怎么说,所以新股民就比老股民做的好,老股民都在那儿控制风险,在3000点左右就跑掉了,新股民在3000点左右进来大赚钱。
  陈继武:老股民脑子里风险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当你出现泡沫的时候,你是在投机市场运行的。投机市场的驱动因素和投资市场的驱动因素是不一样的,这些人还是翻开老皇历看,我该怎么做。但是这个市场的步骤不完全按照老股民的心态走的,新股民的脑子里没有吃亏的经历,所以相对来说担子就大一些。
观点7:炒股有一个散户为主慢慢地再向机构委托理财为主的过程
  主持人:从长期角度来讲,包括政府不会不希望中国的资产定一个高价。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股市是不是过热?今天看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的观点,他说他注意到了央行对待加息的态度为什么有变化?因为他发现流动性过剩,热钱的进入,除了升值,最重要的不是冲着中美利差来的,而是冲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央行之所以放开利率,打压资产价格,就是想抑制热钱的进入。您怎么看这个事?
  李振宁:我觉得好像不大可能。因为本身来讲人民币和外币的比值来讲,一旦进入人民币升值周期,它的最终目标是很高的,不是这么一个小数。如果我们加速升值的话只会是更多的热钱进入,怎么会是打压热钱的进入呢?更多热钱进来总要在不同资产间做选择、做配置。现在很多人,包括有些经济学家,在讨论股市有没有泡沫,老在泡沫不泡沫上讨论这是一个比较低层次的问题。
  首先要看到我们的股市不是在所有制度变量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单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上涨。不是这个概念。我们流动性过剩也不是今天才过剩的,03、04、05年早就过剩了,股市照样往下走。那时过剩表现为大量资金冲进房地产。这个过剩还是到股市来了,还是因为股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外很多学者用的东西都是静态市盈率的算法,我们要动态地估值。比如去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有一个很大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长更为惊人,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上市公司在做加法。我们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就像当年我们十几年上市公司质量不提高一样,那是做减法做的。现在会把很多隐性资产显性化。所以我也不赞成现在考虑,由于股市财富效应,人们花钱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这种话不是和扩大内需矛盾了吗?扩大内需就会购买力强,就会对物价有一定压力。
  我们不是要刺激消费,把对外贸的依存度小一点。为什么财富效应出来之后,大家觉得刺激消费不好呢?这两年我们都想刺激消费,但是缺少杠杆。工资的涨是小量的东西,不足以刺激消费欲望,这次股市上涨之后,突然老百姓多了几万亿,这个消费动力是很大的。(和 讯)中国经济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正在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冷眼看市,很多东西可能是你自己的认识是用过去的老眼光看事物。当年股权分置改革时,当时尚主席提出并不是国有股补偿了流通股,实际上国有股和流通股是双赢的,是大家分享流通溢价。当时有的国资局的干部也认为说你们说的,我现在真金白银送出去了,帐面看得见,当时是一千点,甚至是股市还在跌。你们说到1300点就赚了,哪年能到1400?5年、10年?我真金白银送出去了,能不能补上我怎么知道?今天已经告诉这些人,已经补上了,不但补上了,而且增加了几万亿,说明了这场伟大改革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所以我们的领导、政府各个部门首先要研究新问题,看到这个东西。就像当年通过改革,谁能估计到把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推高了这么大台阶,管了30年现在还在管。所以这里面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很多人往往拿股权分置改革前如何如何,把这个拿来比,我觉得是无据可比的。我从来都认为中国股市真正元年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标志,以前只是股市的准备阶段或者是史前时期。
观点8:市场是是一个合力,是各种力量对比的均衡
  主持人:从中国股市发展来看,当股市筹码分散化、单个上市公司股东人数大幅增多时就是大盘要见顶的时候,您认为这个规律现在不成立了吗?
  李振宁:过去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加庄股文化,所以过去很多老经验是不好使了。那时是庄,把不值这个钱的来宣传、鼓吹、拉抬,最后等散户一接就不行了,现在真正操纵股价已经很难了,一个是我们的监察系统非常完备。所以你去炒是很难的。另外好的股票都要有好多研究报告等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股票,你出了,哪怕散户接到了也不会不行的。不能用原来的庄股文化加政策市来考虑。每次股市下跌最厉害的就是银行抓违规资金入市,因为当时所谓这些庄自己拿钱很少,都是拿杠杆来撬银行的钱。现在都是老百姓把自己的钱挪过来,这种钱不是贷款,而现在的私募基金跟当年做庄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做私募基金也是十个股票,在原理上跟公募资金也差不多,并不是做庄,所以很多过去有效的东西在今天来看是无效的,所以为什么老股民做不过新股民就是这一点。
  主持人:您刚才一直在肯定新股民,但是有人归纳新股民的特点是趋势投资,追涨杀跌,什么便宜买什么。由于新股民进入,所以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都变了,由投资为主变成投机套利为主了,这是不是一个变化?
  李振宁:我不认为现在是以投机套利为主,我认为现在还是价值投资理念占主导地位。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在价值投资理念中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做投资组合,考虑到每天可以赎回,所以公募基金的投资是看短期指标,三个月的季报,这个季度有什么风吹草动暴跌,下个季度就马上180度大转弯。
  这个我并不赞赏,我稍微欣赏的还是稍微长远一点,巴菲特、索罗斯的投资都不是看三个月。比较短期的由于基金经理的评比、竞争等等,这种短期化看的东西和长期化的看法是不同的。稍微长期一点看,是看它未来几年有没有潜力,06年我强调,1000点时我也讲了看大牛市,而且我说2006年是中国十年牛市的开始,抓住这一波行情的关键是价值重估。价值重估一年了,有些行业部门估的不够,但是2007年的思路已经转到了成长性投资,这就需要挖掘了。收购兼并、重组等等,随着大股东持股的减少、未来购并等等都会成为主流。而且在这里面还要看到很多交叉持股所产生的巨额利润等等。
  所以今年大的思路还是在成长、在购并重组,这个思路我认为也是对的。如果你只是价值重估,估到一定时候就估不上去了。而重组会带来新的增长。而且是一个超常规的增长。当然在这里也看到一些ST确实不具备条件的也被人们过分地追捧,但是市场的事情还是让市场去办,永远要通过金钱的损失和这样的教育才能提高股民意识,这不是理论问题。像投资者教育一样,很多人2000点就开始看空,你现在教育别人,我听你的话是踏空了一倍,一定要慢慢理解、慢慢分析。
  主持人:连基金经理都在说现在是散户决定市场方向,您不觉得这个市场有点儿令人担忧吗?
  李振宁:我觉得还是杞人忧天,很多东西你不要去担忧,市场会调节的。就像当时点,刚刚担忧人家调了两个半月,调整之后一个大换手慢慢又上去,到点也经过了两个半月的调整,现在变成了4000点,你不用说任何话,到了一定高度会调整的,市场本身是会调节的。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市场是散户决定还是机构决定?
  李振宁:我不认为是散户决定,市场是一个合力,如果说由某些机构来决定也不正确,还是各种力量对比的合力,均衡,这就是比较正常的。过去完全是二八现象,机构赚钱、散户亏钱,这也不是好的市场,应该对各个方面公平才是合理的。比如说在去年9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去年年底这波行情就是机构在决定,当时是二八现象,占二成的蓝筹股拼命涨,占八成的股不但不涨,而且还跌。你以为这些股票机构决定就一定合理吗?机构一决定还不是一下子某些东西决定的太高了,甚至连发行价都是七八十倍的市盈率,这一定是合理的吗?你决定了以后有所回落了,这样占八成的股票又起来了。
  这是很合理的,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市场的各种主体都是从谋取自身利益出发的,但是最后互相冲突、互相博弈的结果就带来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带来了社会财富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大家看美国纳斯达克,现在一讲泡沫该讲纳斯达克如何泡沫,从5千跌到一千点,但是你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在什么地方吗?尽管当时已经非常非理性了,美国政府也没有去干预。好处在哪里呢?这种炒作结果把美国的新经济给带起来了,这是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时一定要有梦想,要有过头的时候,这样才把资源吸引到这个部门来。
  主持人:我看到现在市场在受到指责,不管是绩优、绩劣,统统都炒上去,而且垃圾股炒上天,上千倍、好几百倍市盈率,您觉得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吗?
  李振宁:有很多大家以为说是上百、上千市盈率的,其实未必见得是这样的。可能从前三个季度看都是市盈率非常高的,第四季度由于过去计提回升一下子就不高了,所以很多东西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当然这里面鱼龙混杂,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看任何事物要看主流。前段时间我跟人家讲,毛主席当年写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年很多知识分子,也就是革命家,大家一看这怎么能行?这样地痞流氓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叫是痞子运动。那帮好吃懒做的家伙也打着运动旗号如何如何。但是毛泽东从这当中看到农民需要土地,中国封建的土地制度有问题,所以拿出分田地、打土豪等等这些口号,毛泽东得了天下。我们做股票也是一样的,不要看到各种细枝末节,你说现在做期货,90%以上都是炒的,就是5%、6%、7%是保值的,并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这个市场了。
  主持人:证监会规定机构做期货只许套期保值,不许投机。
  李振宁:其实套期保值和投机是没法区分的,成思危说过股市两个轮子,一个投资、一个投机。我在很早一篇报告里就讲过,要正确认识投资和投机,当时国有企业过半年卖就是投资,不到半年卖了就是投机,要是买进去这个股天天跌,我一斩仓也是投机。所以投资和投机是在一起的,很难分开的。就像当时江铜也做了一个套保,但是结果是亏损的。虽然帐面上有铜可以交割,但是市价已经六万一吨了,你三万一吨卖给人家你不一样是亏了吗?很多人讲把农产品期货做起来之后,农民老大爷可以借这个套期保值,我说国储局都做不好,农民老大爷怎么做起来呢?9. 现在是一个全民金融意识的觉醒,金融觉醒之后肯定就会选择自己来承担风险,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主持人:您认为全民炒股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还是冲动的投机行为呢?
  李振宁:现在是一个全民金融意识的觉醒,就像中国人以前笑话美国佬,他们只知道把钱吃喝玩光,账户上没有钱,还得用信用卡透支,后来我们仔细琢磨很多美国人有股票帐户。通用职工买一块通用股票他给你补三毛等等,有一系列的东西来保证他。实际上人家不是没有钱,一看储蓄帐户,还是负值。但是一看股票帐户那边几十万美金在资产上了,所以现在中国人开始金融觉醒。金融觉醒之后肯定就会选择自己来承担风险,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正是我们股权分置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也是我很早就预测过的。这是很正常的,往往一个东西来了之后,会有个别案例,很极端的情况,往往新闻的特点就是猎奇。比如说和尚炒股,大学生把学费拿出来,白领们不上班了在这里炒股票。往往大家容易把极端现象拿来,极端现象一汇合领导觉得这还得了,和尚都炒股了,不得了了。而且人们也是这样,由于在一段时间突然起来,人们注意力焦点集中在这里,所以可能关注度会高一些,但是不能把这个当做决策的依据。刚才我算了一个基本数字,九千万户除二的话就是四千多万户,有一两千万还是大户开的。
  主持人:上次我们请谢百三谈的时候,他谈到96年的调控背景,他说之所以出来调控就是因为出现了全民炒股的现象,相信那会儿的股民比现在要少得多,在珠三角一带工厂工人不上班了,在厂长带领下炒股票,农民把牛卖了炒股票。上面觉得工人不上班、农民不种地了,都炒股票了,就麻烦了,我们现在是不是要防范这个风险?
  李振宁:到不了。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资产、不同的收益,美国为什么理财师那么多?告诉你怎么配置一下,这跟全民炒股,不做工、不务农是两回事。如果真是大家讲的现在工人不做工、农民不务农,经济增长早就下去了,这是杞人忧天。特别是96年的时候提出国有股减持,当时是五百多亿的国有股,咱们这次开始进行减持时已经有四千多亿了,两千亿流通,四千亿非流通,那时才五百多亿,有时我们容易夸大。
观点9:市场的特点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引导资源配置
  主持人:不管全民炒股这个现象现在发生没发生,您觉得政府有没有必要对全民炒股进行调控呢?
  李振宁: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你要让市场本身去波动,它来调节。因为市场的特点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引导资源配置。如果你说政府认为这个点就是价值了,到了这个点正好,不能往上走了,股市就停在这里,来一个政策顶。或者说希望稳定地慢慢地涨,这个市场机制就没法发挥作用了,到底是你说的还是市场说的?因为现在越来越真正市场化了,所以政府调控的能力、手段也会减少,这正是市场经济要的东西。如果还是你哪天一说就跌、就涨,这不还是计划经济吗?所以我认为政府不必过于担心指数的涨跌,让它自行调整,除非遇到9.11,遇到这种非常的政治事件或者是什么事件时政府需要坚决出来干预。如果不是这个事情,或者是有技术原因,美国87年的股灾,全部靠程序买卖,计算机全部是卖盘,大家连锁反应,多米诺骨牌,这时需要停市调节一下,让市场回到正常。就像格林斯潘在调控也是根据经济活动的数据来调的,而不是根据股市如何如何。股市的价格波动并不在他的调控范围内。所以我们学的话也得学像点儿。
观点10:政府没有能力调节,也没有必要调节指数
  主持人:我们现在理解,政府干预股市不是来一个政策顶,比如五千或者是四千是政策顶,不许往上涨。我们感觉有点儿像当年周道炯管的时候,稳中有涨,涨幅有限,走慢牛,您觉得政府是这个意思吗?现在被说成是疯牛了今年半年已经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了。
  李振宁:这是恢复性上涨,香港当时8个月,H股从1780干到5400,并没有香港证监会或者是港府谁来说话。所以我认为政府没有能力调节,没有必要调节指数,涨的幅度你也控制,跌的幅度你也控制,怎么叫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呢?这不是你配置资源吗?这还叫市场吗?
  主持人:如果完全由市场涨的话,暴涨必然会暴跌,必然会崩盘。QFII集体出来要求政府立即用严厉政策来干预市场,过些日子再崩盘对市场影响过大?
  李振宁:不要总提QFII,QFII是美林、花旗等有中国人在里面。QFII既有看多,也有看空的,既有买也有卖的,并不表示QFII构成一个什么统一意见。但是QFII代言人就说要政府严厉干预。政府干预干什么?股市自己会调整的,你到三千点时它也调整了。为什么我们就设想4千点就不会自己调整了呢?可能涨到5千再调到4千,这也很正常。
观点11:日元大幅升值并非人们讲的那么不合理
  主持人:防止中国像日本那样泡沫破裂,他们说中国现在和日本当年泡沫破裂前很像。
  李振宁:这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看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没有看到这么大一个国家有非常纵深的市场,我们扩大内需和日本一个亿人口扩不出内需来是有根本区别的,而且日本泡沫的破灭,我认为大家的理解非常有问题,比如说如果日本升值真像大家讲的那么不合理的话,为什么不跌回其大幅升值前的360日元换1美元呢?为什么这十几二十年还停在一百二十多换一美元,说明涨的是合理的,现在我们已经在调控人民币升值速度了,人民币当年贬值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经济也没有怎么样。为什么今天稍微快地升了一点就会如何如何了呢?日本当时有这个改革吗?没有。日本本来就是市场化的,他出现的情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毕竟日本人均GDP由于升值从三千美元升到一万美元了,你想想就算徘徊了几年有什么了不起的。算总帐的话日本没吃亏。更何况中国遇到的问题跟当年日本又不同,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是外面的各种价格越涨越高,这时我们升值可能会对出口部门有影响,但是进口部门就受益了。
观点12:不做股票的人在对市场说东道西,我们都觉得难以对话
  主持人:有人说了历史上任何一个股市泡沫都会破灭的,中国政府如果通过调控,可以让这个泡沫晚点破灭或者是让它化解,不破灭。
  李振宁:这是胡说八道。很多人实际上不怎么做股票,很多是不做股票的人在对市场说东道西,我们都觉得难以对话,他说的不那么回事。很多人是实战派,不仅是理论上讲,我们是一点点看着来的。为什么香港H股从1780到现在一万一,多少倍了?也没有人说话。无非就说你市盈率比谁高了,我的市盈率为什么要跟你一样呢?从最基本市盈率是利率倒数来讲我是什么利率,美国是什么利率,5%的利率倒过来就是20倍的市盈率,中国3%的利率倒过来就可以三十几倍的市盈率,这都是很灵活的。美国2%的增长应该是什么市盈率,我11%的增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市盈率。我现在上市公司30%、50%、百分之百的增长应该是什么市盈率?这个话都没法说。大家都简单地拿东西来比,什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你30种跟我1400种股票,美国八千种比,不能好的坏的加在一起跟我比。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志气,敢于标新立异,不要说别人有了什么我才要有。
  还要看到一个事实,很多我们提供的出口品到外国的终极市场可能是5倍、10倍的差价,为什么我只挣10%、5%呢?出口品真正提价也没有问题。原材料涨价一般来说不好,但是在股市上原材料涨价这个部门反而好。在做买卖中,原材料涨价可以作为商品涨价的充分理由。原油涨价的结果石化部门反而业绩更好了,他跟着涨。当然我们给按住了,这是国计民生不能涨,这是另一回事。那些化工产品跟着涨,水涨船高。因为大家做买卖时都要讲理,原油涨这么多,我还要原价?其实大家是互相依赖的,一个链条上的。人民币汇率上升15%,出口品一共就10%的利润,我还做什么买卖呢?下家就要考虑了,本来可以赚一倍,现在算了赚80%给你。所以很多不务实的人不懂这些。我们得明白这个事,我们是拿真金白银,在市场上是要泡汤的。
观点13:资本市场自己有能力自我调节
  主持人:回到调控的话题上来,您主张政府不要干预指数,另外一些人主张政府只要不用行政方式来干预,用市场方式来干预是可以的,您同意吗?比如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扩容、监管等等,只要没拿社论或直接推出一个资本利得税,他们就认为是市场方式。
  李振宁:没法区分的,资本利得税是政府宣布才推出的,利率又不是你宣布涨的?很难说哪个是行政方式哪个是市场方式。
  主持人:我注意到报道说4月26号国务院领导找了六个专家谈论股市问题,除了谈估值之外就是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问题,这个问题市场非常担心,您怎么看?
  李振宁:征收资本利得税,征收一项税的话要衡量一下税收所得和所失。现在牛市最大的赢家是谁?就像当年股权分置没有开始之前我预测国家受益最大,国家银行问题解决了,原来一块净资产去海外卖,现在可以卖五块了,现在国有股减持想卖就能卖,国家是最大的赢家。每年收益从政府来讲是几万亿。另外还有印花税,交易多了又收钱,这对国家来讲是很好的事。现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赚的这么多了,还要收资本利得税。一收那个税可能就跌下去了,就跟当年说国有股减持,当年说市价减持,一共前前后后收了几百亿,市值损失几万亿,得不偿失,为什么要收这个呢?而且台湾的教训前车可鉴,因为股市如果自己正常地跌下去,调整,没有人找政府。
  政府宣布一个东西,作为打压股票,把它压下去了,人人都感到不公平。可能一些人得到消息,带头做空了,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知道的,亏了。我举过一个例子,87年时我在香港,黑色星期一台湾从4千点跌到两千点,半年之后两千涨到九千点,这时台湾央行行长和财经部长就出来宣布为了抑制股市投机开征资本利得税,立马就从九千跌到五千多点,一下子股民上街了,要求台湾央行行长和财经部长辞职。最后被迫取消了资本利得税。取消之后股市暴涨涨到一万二千点,最后一万二千点跌下去了,至少没有人找政府了。你自己炒不上去下来了就不能找政府了。政府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当年股权分置改革我也讲,政府制定好规则,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这是股民自己的事。你去干预什么公司送二、什么公司送一,永远摆不平。政府定位是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调控的重要经验。因为你处处看着市场不顺眼,这么一整,那么一整,市场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吗?怎么优化呢?
  主持人:归结到一点,您到底觉得政府不能干预市场还是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干预市场呢?
  李振宁:总的来讲,中国容易形成的是喜欢用行政的办法来干预,喜欢自己判断,而很多做判断的人并不具备做出这种判断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一种想当然的东西,或者说看到了一些短期经济现象,靠呼唤、看舆论。这样说白了还是不相信市场,市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股票市场没有能力自我调节,没有能力优化配置,由于股民不成熟,所以我们的市场不行,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现在政府就认为是这样的。
  李振宁:政府不是这个意思,而且利空利好很难说,你去调千分之几的东西,股市一天可以涨停板,这是一个太小的量了,不足以影响。因为慢慢会进入升息周期的,这时资产价格会上涨,当然政府有时担心走的太快了,采取一些措施。我认为到现在为止还不是一个单独针对股市的措施,特别是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既然是宏观的就不是结构的东西。如果说结构的东西,用利得税来打压股市,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利得税本身来讲,如果在国外的话,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国家都有一个万一我在股市赔了钱,我要冲抵所得税。老百姓亏了四年,赚了两年,我以前的帐算不算呢?而且这个东西出来以后,整个统计手段等等都跟不上,结果赚了你收不上来税。大家如果亏了钱都冲所得税,从道理上来算不合算。
  主持人:现在也有人说因为出现了全民炒股,利益集团在这里博弈,政府现在干预市场投鼠忌器,就像调控房地产一样,顾忌这个,顾忌那个,就调控不理想。
  李振宁:我觉得也差不多,调控房地产,政府首先要看,因为市场有时会出现偏差,这时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是也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政府干预是对的,另一个可能是错的。不能说我的干预是永远对的,如果调控了几年还照涨这就是错的。房地产如果没有真实需求光靠调控能维持这么多年的增长吗?而且还有好多东西也是政策所为,拍卖地的价格就已经很高了。而且中国这些大城市很多是在跟国际接轨,价格有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比如说上海、北京外资来买的也很多,你把外资压住,内资也压不住。北京也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新疆的大款、宁夏的大款觉得挣钱了在北京赚钱也比较好,这里社会秩序比较好、也安定,这些人来买就买起来了。所以不能仅仅从一个城市里面购买如何来判断。一个国家为什么有些地方形成高地,有的地方形成低地,所以很难一刀切地来说。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这样的,我定的东西就是一刀切,就是笼而统之的东西。在新疆房子大点儿就大点儿吧,在上海核心区可能会会挤一些,我们去调控的话其实是调不好的。有很多东西,包括对股市很多调控都是这个问题,他有自己调错了的问题,也要去纠正自己,不能老纠正别人。
  主持人:现在说房地产调控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政府调控房地产的目标是多元的,多元目标之间互相牵制,所以实现不了。对于股市来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来讲希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直接融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担心资产泡沫,或者是流动性过剩。到底股市上涨是有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还是加大流动性过剩都是有争议的,所以政府调控起来就麻烦了。您觉得股市上涨是在解决流动性过剩还是加大流动性过剩?
  李振宁:股市上涨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起码分流了一些资金到股市上来,本身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
  主持人:以中国作为一个封闭市场来看,就这么多钱,不去房市就去股市,国际热钱进来,除了搏汇率以外就是搏资产升值。
  李振宁:热钱也会判断的。涨的太高了也会说他要撤了。而且国际热钱也没有大家说的那样。现在谁发现一千亿美元进来了?讲来讲去都是影子,有点儿像堂吉哥德跟风车在搏斗。所谓国际热钱就是华人的钱。
  主持人:听说银监会有一个文件已经制定好了,查违规信贷资金入市。这些是不是属于正常调控?李振宁:这个影响不大。明摆着老百姓每天二三十万开户,是这个钱出来的。而且咱们的基金现在还是若干倍的认购率,这是老百姓的钱,而不是银行贷款出来的,现在银行贷款炒股是很难的,而且经过几年熊市大家风险意识也是比较强的。
  主持人:政府到底对待股市,对待有或没有的全民炒股,或者是股市过热,华生写了一篇文章说现在市场过热,出了五条政策建议,调控市场,其中就包括大幅度加息之类的。您觉得这个市场到底该不该调控?应该怎么调控?
  李振宁:我觉得资本市场自己有能力自我调节。在中国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再一个伟大的制度变革发生之后,整个企业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从更深刻的地方来了解它的意义。在这个时候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问题。有些东西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并没有被人多人认识,所以现在说调控,我并不主张调控,政府还是应该让市场自己来调控。当然你说抓操纵股市、内幕交易,监管从来都是应该做的,还有制度上不完善的地方这是该做的。不要因为股市高了、低了就去做调控,投资者很聪明,要相信投资者的智慧不在官员的智慧之下,他们会做出判断。而且大家合力的结果,涨高了会跌,跌低了会涨。市场会调整,不要你去人为干预。人为干预政府是引火烧身,把所有矛盾接种到政府身上。信息灵的人先接触到信息就先融合了,导致猜测政府要干什么,把整个投资心理就扭曲了。
观点14:4000点不算大底,起码是底部区域
  主持人:有些学者说了,市场不要跟政府博弈,不要跟政策博弈,政策在调控给你降温时就老老实实地降温,不要说怎么调控你,你还要往上涨,等于是逼着政府出更严厉的措施,您对这个观点不同意?
  李振宁:市场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市场是各种合力的结果。什么叫你告诉市场别跟政府作对?市场本身就是各种合力,你有卖,他有买,合力出来的结果,你怎么告诉市场别跟政府作对。这个话都是不懂股市的人讲的。政府应该相信市场,十六大讲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原来还有一句在宏观调控下,后来又人提出这个不合适,市场既然是基础性的作用,它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会有一个自我平衡的能力,这在叫市场。如果市场非得政府牵着,让你领着,不是假设你比市场还要高吗?当然你说我们是新兴市场,政府发一点文章,请学者讲讲话,或者政府说大家加强教育,这是可以的,这很正常。但是不要说人为的看着这个就不舒服,就担心了。当年储蓄存款说过一句话笼中虎,现在这个虎一直没出来,现在看当时也很幼稚。再过几年看现在其实也很幼稚。香港一下子从1700涨到5千,我们来一个宏观调控,香港跌到4千,现在一万一了,也没有什么。再过几年看的话,这4000不算大底,起码是底部区域,因为做股市的人会了解这个东西。
观点15:市场化后政策的影响力在递减
  主持人:现在这个市场都在担心政府调控,担心利空。您能不能凭着您跟政府打交道的了解和对这个市场的经验,您觉得这个市场下一步还会遇到什么样政策利空的打压?
  李振宁:我认为总的来讲管理层在我的理解,其实他们对总的结果是满意的,这次毫无疑问,老百姓满意。现在我们正在走一个国富民强良性循环的道路,中间有点儿细枝末节都不是太重要的事。结果是很满意的,这么多大银行,银行资本风险得到了化解,变成并不存在多么严重的什么什么东西。这是市场来判断,不用你来判断。而且本身讲投资多样性,那边95%你都能容忍,这边就不能允许一些人投机吗?投机自己接受经验教训就可以了。我们只能是保证规则的透明和规则的一致,但是不能保证投资者的输赢。现在无非担心的是谁会赢、谁会输,这不是我们担心的东西。
  主持人:我觉得政府并不是担心老百姓赔钱,还是担心资产泡沫,是不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李振宁:怎么回影响经济安全呢?现在股市可以融资了,而且上市公司质量大幅度提高,这不挺好的吗?有什么不好?主持人:资产价格过度膨胀、泡沫破裂?
  不是这个问题。怎么叫市盈率是合理的?多少市盈率是合理的?印度银行股市净率是5倍,我们认为5倍合理,以前中国银行股两倍市净率都认为不合理,以前跟汇丰银行比,现在香港汇丰银行市盈率才十几倍,市净率两倍,我们四倍、三倍不是也照样吗?印度还不是先出来一个5倍市净率吗?为什么我们总得在后面呢?
  主持人:现在开放了QDII,允许QDII买港股了,您觉得由于A股和H股存在这么大的价差,会不会导致对A股的价格产生向下的拉动,导致资金分流去买港股呢?
  李振宁:绝对不可能,只会产生向上的压力。H股跟A股同时有的就一百多家,那些规模又不是很大。当然我们后来又一些大银行,大银行之间差的不是很大,就是块八角的事。这说明不了什么,而且也并不一定说明香港的估值就一定是合理的,我们的就是不合理的。我们想要的结果一定是中国大陆市场是主导市场。我们多年所盼望的东西来了,但是来的太突然了,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以就慌了。我怎么在前面定价了呢?原来都是海外定价,我们跟着定价,好像海外的定价就是合理的。其实海外定价中是有很多利益的,一些大的集团作空了,就天天唱空,哪天跌下来再做一个差价多好。不要以为这个市场都是那么公平的,不是那么回事。而且我们还是要相信市场。从监管制度来讲我们是全世界最严的。香港的股票被你买走了多少,炒到天上去了,最后也就是发表一个没有应公开、未公开的信息就完了。你可以把它炒到天上去,得有人接受。如果各大行都看不好你,你业绩跟不上,都拿到你自己手里去,有什么用?最后卖给谁?没人要,这样就天天没有成交量了。(和-讯)所以市场是最重要的监管。这次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这次国营企业很多真正引入了市场机制,是市场在监管、舆论在监管、股东在监管,这远远比国资几个官来监管好的多。而且判断标准更客观了,比如市价原则,而不是光拿净资产,市值管理等等。所以很多东西是很客观的。
  主持人:最后结尾时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不管是从央行或者是从证监会,您觉得后面还有没有会引起市场比较大震荡和调整的利空政策的出台?
  李振宁:我认为中国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股权分置风险,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政策风险了。既然市场化了,所以政策的影响力在递减。而且我认为管理层在定位上来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届管理层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很少对股市的涨跌发表意见。所以我觉得政府的这个定位是对的,该政府管的政府管,该投资者自负的就自负。这样才是公平、公正,才可以避免内幕交易。因为如果说政府又拿什么以打压为目的的调控,这样就造成投资者的判断无从做起。比如你的判断是可以的,最后突然在重要的变量上发生改变,使你很多判断都无从判断,这样反而不利于形成一个好的市场氛围。我觉得政府在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中,政府的作用应当弱化。管该管的事就完了,就像法院、检察院,犯错误就管,不犯错误就不要管。人家符合公司法、信息披露等各种法律就行了。纳斯达克跌下来,美国经济也好好的,并没有影响。就算现在跌20-30%,国民经济就怎么了吗?已经赚了好几倍了,好好的,就是帐面的数少一些,没什么了不起的。不用杞人忧天。
  主持人:刚才李振宁先生谈了他对全民炒股与政府政策调控之间关系的看法,希望他的看法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启发,能够使得大家更好地把握这次牛市的机会,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626)&|&评论(0)&|&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共0页 共0条
登陆名称:
登录密码: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具沙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