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内魔和天魔是什么的本质是什么经中说内魔,这个魔是个

《佛国天魔》作者:神人末日
小说佛国天魔简介:小说《佛国天魔》神人末日/著,
都说我佛慈悲,小和尚我也在用着本心修着佛道和佛心。奈何,天下人要摧毁我心中的佛国,也罢,那小和尚我便如你们所愿,一朝成魔。
通过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以转到《佛国天魔》上一页或
《佛国天魔》下一页,回车可返回《》目录
佛国天魔 第一卷 九龙之子
【阅读提示】
①本小说作者:神人末日的最新力作:佛国天魔,88106网友提供上传!
②书友如发现本小说佛国天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或含有不健康和低俗内容,维护网络文明和谐发展需要您的帮助,请马上向网站举报
③神人末日的小说佛国天魔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有任何疑问,请直接联系作者。
④网友评论精选:佛国天魔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佛国天魔,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书友阅读帮助】
键盘左移动上一页,键盘右移动下一页,回车回书目录。83 / 110 页
生命的本质一吸一呼----------交易的本质一买一卖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东亚大乘佛教国家评价极高。本经在中国,与《法华经》、《华严经》,及《大般若经》齐名,同受重视,广泛流通,并得朝廷的支持。
本经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之一,即在于经中最后部份:即本书所讲解的,由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书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
总之,本书所记载的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将精神上的体验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本书又指出了引起这种体验的原因。虽然书中所列这五十种阴魔的魔境,并未将所有的阴境概括净尽。但是这种分门别类的方法,提供给佛教徒以及非佛教徒,在精神体验上一个分类的大架构。
那些著魔境界的起因,是由于不持守戒律;这个重要的起因在本书中充分发挥。从本书与第六册(英文版)中所描述的道场加行之间,我们可看出著魔的起因与不持守戒律之间的关系。第六册(英文版)中叙述修习禅定的人,若要在平定上有所进步的话,其先决条件就是要断淫、杀、盗、妄。本书中亦陈述如果不彻底断除淫、杀、盗、妄的话,其结果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见,身心内外都会引起魔著。
本经中对盲修瞎炼的人、邪知邪见的人、滥用神通的人,以及邪师的误导,描绘得特别明确而生动,因此对某些人就造成很大的威胁。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及知见,起而不断地攻击本经为伪经。攻击本经为伪经这个动机,应该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现在的佛教学术界,都忽视了这个攻击本经为伪经的主要原因。
我们若欲检验此段经义所涵括的范畴,必涉及‘主观’之价值观念。换言之,即须对历史上佛教里各宗各派及其趋向,以佛法来评估其正确性。举例来说:在上面提及的第六册(英文版)第三十七页中,佛曰: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凡学过佛教历史的学生,都可看得出这段经文会引起哪类人极端地不安。本书中,对部分佛教中所谓的‘师父’所做的邪说、邪行、邪境,有著生动详细地描述,这种描述使得过去和现在的这些‘师父’无所遁形。对于本书经文,我们不可以狭义来看,将其作为某一宗派的教义,而置之不理。本书经文针于在印度佛教之外的宗教传统,透过本经对禅坐境界的诠释,认可各教主所达到之高度觉性。
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对佛教修行人而言,是很独特而有价值的指引。宣公上人对本经的讲解价值也在于此。上人的知识、智慧,及其个人的体验,赋予了本经经义新的生命。上人并指出了本经在实际上的效用及其与目前时代的关联。
本书经文及其注解之出版,实不容忽视。对于使用英语之佛教徒,若欲追寻对佛教正法之了解,本书实为不可或缺。仔细研读本书经文,能帮助我们对自己,及他人在性灵上的经历,有更深入地认识。在现代修习性灵的圈子里,有许多颇负盛名的邪师,及所谓的‘善知识’,本书是无价之宝,足以帮助我们在遇到这些邪师及‘善知识’时,能够避开陷阱,以免被其引入邪途。
易象干写于美国加州瑜珈市
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12:55 编辑 ]
大佛顶首楞严经
清净明诲章讲记
净空法师主讲
方丈老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这一次学人有机会来到宝刹,应老和尚之命,与诸位同修说一点佛法结结法缘。老和尚非常慈悲,要我讲《大佛顶首楞严经》,正逢贵宝刹的讲堂落成,这好像是诸佛菩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安排。
道场的建立,第一部应当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有了地,要从心理上来建设;讲堂落成,第一部确实应当要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在中国,自古以来佛门常说:‘开智慧的楞严。’所以讲堂建立了,第一步当然是要开智慧。如此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感应。今天,虽然我们不能讲全部的《楞严经》供养给诸位,但是我们宣讲《楞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也足以代表大佛顶首楞严的精神,这的确值得我们珍惜。
下午老和尚带我来参观讲堂,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欢喜。这个讲堂是标准的现代化,有圆满的现代化设备;这不仅是高雄第一道场,实在也是我们本省第一个讲经的道场。如果我们放眼看大陆,那可以讲:到今天为止,这是全国现代道场中的第一道场。我们有幸今天来参加第一次盛会,我们都感到非常的幸运,我们感谢老和尚的赐予!这也是本寺、本省的同修,在老和尚大福报的庇护之下,才有这样殊胜庄严的讲堂出现在此地。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12:52 编辑 ]
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文珠法师讲述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后来,有一位龙胜菩萨,到龙宫说法,发现此经,文义俱妙,细读之下,叹为希有,默诵于心;离开龙宫后,录呈国王,王视为国宝,藏于国库,不准流传他国。
据历史记载:中国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研究法华经,发明三止三观后,有一位梵僧对他说,其理论与楞严经颇相似,大师闻说,就希望有机会阅读此经,特别在天台山建筑一座拜经台,天天向西方礼拜,求此经早日传译中国,可惜直至圆寂,仍然无法得偿所愿。后来,有一位印度高僧,名般刺密帝三藏法师,欲来中国弘扬此经,不幸被边防官员查获,竟被拘禁,不许出境。般剌密帝被监禁期满,回复自由后,再用白绢写此经,藏于手臂肌肉中,待伤口痊愈,然后出国;当时是中国唐朝,神龙元年,航海到达广州。适逢房融宰相,被贬在广州做官,见梵僧带来法宝,即请于光孝寺住,剖臂取经,以便翻译;但从臂中取出的白绢,却血肉拟成一团,无法开卷。房融宰相苦思无策,竟夕失眠;其女儿建议,用人乳泡白绢,使之溶化,洗去血迹,然后开始翻译。可知此经传译中国,实不容易。我们今天有机会读诵研究此经,全拜古人难行而能行之所赐,想起古人为法忘躯的无畏精神,我们真应该好好的研究与弘传。
此经全题名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此经说明众生的真心,无法不备;迷之即成十二类众生,觉之即证无上菩提。不但文字简洁、优美,内容丰富,且说理详尽;既概括科学逻辑的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导众生,返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不止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亦是菩萨万行的要门,成佛的真因。可以说:楞严经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魔宝镜。古人说:‘欲知佛境界,当读华严;欲知佛智慧,要读楞严。’又说:‘欲想佛法兴,当讲楞严经;欲与外道斗,要诵楞严咒。’据史书记载:有一次,道教因妒忌附近佛寺的香火鼎盛,竟用邪术放火,欲想烧毁佛寺;住持击鼓集众,一心急诵楞严咒,结果,猛烈的火势,竟转移方向,反而烧毁道观。正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所谓自作自受,正是因果定律必然的报应。
很多人都希望我回香港讲此经,但事实上很困难,因为此经,文字共有十卷之多,非短期内可以讲完,无论讲者与听众,都要有充份的时间,还要有恒心、有毅力、以及要有很好的助缘。何况此经文简义赅,诠理深奥微妙,显密兼说,性相都谈,不是最初接触佛教的人能够明白,必须要有相当的文学修养,与佛学基础始可理解。去年,戒性法师就说:要请我今年回来我讲此经,可知你们的佛学程度相当高,但现在既然限于时间,唯有在此经中,选择七处破妄,十番显见的两科,向各位作简单的介绍,希望你们听得懂,进而破除一切妄想执著,用清净的真心,进修佛道,以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
学佛必修的课程
——四清净明诲
文珠法师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九年十月在武昌讲经会提案──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部分,文中论曰的部分系‘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内容。
明本经在佛藏中之相对位置
案曰:往常讲经之式,都以悬论一经纲要、广解经题,继之科释文义,编为次第。兹以纲要,经文自明,先事空述,转厌繁仍。本经五题,亦见经文;结集者撮录之略题,亦无于文前先释之必要。故今直从经文为研究之起点。然与同人研究本经,于本经取为何种研究之对象,不可不先事讨究之。佛应时机说法,法法皆为第一。后时说经者依遵之,往往持讲一经,即崇其持讲之经为独尊无侣。夫隆重之以专其信,洵亦法王殊胜方便;无如扬于此者、不免有抑于彼,学者执之,差违随起。大藏经论、多束之高阁者,讲师之抱一摈余,盖未始非一种原因也。虽一一法皆为法界,亦一一法各住法位,故兹不将本经为佛法或一切法中绝对最高之法;但取为佛藏种种经论中占有一相对位置者以研究之。本斯意可提出与同人研究者,有六端焉。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14:58 编辑 ]
太虚大师讲述
──二十四年七月在嘉兴楞严寺讲──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初出家时,读诵楞严经,颇有启发。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民九、在湖北演讲,编成楞严研究。楞严经对于本人自身修学上,亦有因缘。故今讲大意,殊觉深切有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大师著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慧性天生,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余种。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明灯普照,广被遐迩。迨年六十八,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讲义,大愿既偿,嘱为之序。窃念学佛信众,苟无南针,而欲深入经藏,譬靡管而窥大,弃蠡以测海,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
圆瑛法汇序一
圆瑛上人,吾闽产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颖悟绝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涌泉寺,早参三昧,夙擅谭经,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初主宁波接待寺,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次至泉州,重兴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孤露子弟,薰育者众。旋历内地,并南洋群岛,周流说法,于大乘教义,多所阐明。生平著作,编成法汇。近被推为宁波天童、七塔,二大丛林及中国佛教会首席。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上人则奔走四方,募化重修,规模闳敞,为四明道场之冠。间亦稍治生产,为发展化育基金,是皆躬行实践,以求达其利济宏愿,固不仅以舌粲莲花见称也。今秋上人,莅京说法,持示所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其所发挥演绎,皆切于护国爱人,旨趣之宏,足维风化,爰乐而为之序。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
闽侯林森敬撰
圆瑛法汇序二
闽中山川磅礴,灵气所钟,高僧辈出,黄□心要,百丈清规,古德流风,至今犹有存者。圆瑛法师,籍隶古田,蚤岁脱俗,真参实学,孜孜弗懈,卒能成就其德业,光明俊伟,与先哲同揆,乡人士皈依座下者,如水趋壑。比岁卓锡浙东,先后住持七塔、天童二寺,法雨覃敷,三根普被。余今夏会诣天童,参承道席,是时方演讲楞严,缁素翕集,法师阐明义趣,机辩纵横,听者无不悦服!又以持戒为学佛之要,每反复诰诫而不已。信乎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足为学者之模楷也。今海上佛学书局,以法师平生撰著,汇刻行世,征序于余。夫我佛设教,法门虽广,无非使人解黏脱缚,明心见性而已。学道之士,真积力久,有悟于第一义谛,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虽不立文字可也;其或明宗弘教,发为文辞,等身著作,亦可也。何以故?此心既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故法师愿力宏毅,所至修废举坠,钜细靡遗;至于挺身卫道,处事变艰危之会,不怵不挠,尤为难能可贵!惟其真理既彻,应物无方,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故观法师之文,即事即理,圆融无碍,而佛法之体用彰明,具可于言外得之。呜呼!魔说害教,鱼目混珍,大法之陵夷甚矣!有如法师言句,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是能灿真灯于既昏,续慧命于将坠者,余安得不为之往复赞叹也哉!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
大佛顶首楞严经译解
王治平居士著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所谓成佛的法华, 开慧的楞严,要深入佛陀智慧之海,楞严经是必读的经典之一。《华严》、《法华》是佛的全身,《楞严》是佛的顶,所以经典圆顿到了极处;圆是圆满,顿是顿超,绝不在《华严》、《法华》之下。 &佛顶&是最尊无上,用以显示这一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法门。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直截了当成就无上的菩提。
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译解,是由王治平居士著,以译、注、解的方式来解释经文,非常详细明了,适合初中学人藉由此经译解,一窥楞严经内无尽的智慧。···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这就是《楞严经》经名的全文,在一切佛经中,这是最长的经名。现在我们逐字略解经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海仁老法师讲述
海仁老法师,久住香港,为民国以来,讲经大德。德行兼优,诲人无算。圆寂前将楞严经笔记交文珠整理出版,文珠亦忙人也,集众务于一身,未能兼顾;惟因海公迭次入梦,逼不获已,乃抽暇为之。今将完成付印,嘱余为之序。余老矣,久不握笔,仅条其内容,俾读者知其概略,序也云乎哉!···
楞严经讲记序
楞严经十卷,古今版本多载:唐印度高僧,般剌密帝译(注一)。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注二)。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注三)。大概是:般剌密帝读梵文,弥伽释迦通梵文而善中文,由其译梵文而为华语。房融则执笔书记,以其中文程度高,故随写随加缮正,故文字优美,受古今人赞颂。民国以来,犹以欧阳渐居士一派学人,均疑为房融伪造;然房融文字虽好,幽深佛理,非其所长。
楞严经,起初在印度方面,以其为国宝,严禁外流。般剌密帝尊者,弘法愿深。以为佛法重在流通,两次冒险,思送中国,以求宏扬,不幸,皆为关卡查禁。尊者,费数年时间以蝇头小字,书于腊纸之上,剖开腿瓜,藏于肉中,方得混过关卡而至广东。访得房融是中国高官而被贬谪者,又精于文艺,乃剖出与之。然经适血渍包裹,凝聚坚固,日夜愁叹。其女问之,乃告以故。女曰:易耳,以人奶浸之,久而自溶。房融大喜,乃如法炮制,而经卷完整,乃请般剌密帝尊者主译,而自负笔受之责(注四)。
楞严经传至中国,注之者无虑数十百家。谤之者,虽众喙纷纭,而劫火烧须弥,未损其一尘耳!
佛经中甚少感情语,惟楞严经一再用之,此为他经所无。楞严经第一卷:‘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是以渴仰,从佛剃落。’又云:‘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下略)虽今出家,犹恃憍怜,可谓感情流露之极。
后此,受阿难请,释尊放光动地,十方所有世界,微尘国土,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此下,则击钟,握拳,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又问:蕴、处、界,皆非因缘、非自然性,云何二俱排遣?佛云:‘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富楼那又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疑:‘水火相违,空塞不通,云何皆遍?’
我读楞严,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自然性,是外道语,固是错误。因缘生法,大小乘经论无不言之。今佛此说,似富有革命性表达,深感疑惑。今请再读下文,便知之矣。佛告富楼那言:‘我今为汝大众,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前为声闻,权乘菩萨,亦曾数说因缘;今乃胜义谛中真胜义谛,故作是言。
胜义谛中真胜义谛者,乃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犹华严经中一真法界,事理圆融,于一微尘,含十方国土。此下绾巾成结,显六解一忘。二十五圆通。(五卷)文殊拣选圆通(六卷)戒定慧三决定义(六卷)。楞严神咒。干慧地等四十四心(七卷)。五十种阴魔(十卷)。读者依次读去,当得益匪浅也。
海仁老法师,久住香港,为民国以来,讲经大德。德行兼优,诲人无算。圆寂前将楞严经笔记交文珠整理出版,文珠亦忙人也,集众务于一身,未能兼顾;惟因海公迭次入梦,逼不获已,乃抽暇为之。今将完成付印,嘱余为之序。余老矣,久不握笔,仅条其内容,俾读者知其概略,序也云乎哉!
中华民国七十一年六月八三老衲南亭于台北市华严莲社
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UNICODE繁体版整卷下载:、 、 、 、 、 、 、 、 、 、 、 、 、 、 GBK简体版整卷下载: 、 、 、 、 、 、 、 、 、 、 、 、 、 、
经号卷号 页码 经名(卷数) 〖朝代 译者或作者〗 X024309&&
&&X024509&&
&&X024809&&
&&X024910&&
&&X025010&&
&&X025110&&
&&X025210&&
&&X025310&&
&&X025410&&
&&X025510&&
&&X025610&&
&&X025710&&
&&X025810&&
&&X025910&&
&&X026010&&
&&X026110&&
&&X026210&&
&&X026310&&
&&X026410&&
&&X026711&&
&&X026811&&
&&X026911&&
&&X027011&&
&&X027111&&
&&X027212&&
&&X027312&&
&&X027412&&
&&X027512&&
&&X027612&&
&&X027712&&
&&X027812&&
&&X027912&&
&&X028012&&
&&X028112&&
&&X028213&&
&&X028313&&
&&X028413&&
&&X028513&&
&&X028613&&
&&X028713&&
&&&&共有记录 159 条,每页显示 40 条,共 4 页,当前为第 1 页。 |
经号卷号 页码 经名(卷数) 〖朝代 译者或作者〗 X028814&&
&&X028914&&
&&X029014&&
&&X029114&&
&&X029214&&
&&X029314&&
&&X029414&&
&&X029514&&
&&X029614&&
&&X029714&&
&&X029814&&
&&X029915&&
&&X030015&&
&&X030115&&
&&X030215&&
&&X030315&&
&&X030415&&
&&X030515&&
&&X030615&&
&&X030716&&
&&X030816&&
&&X030916&&
&&X031016&&
&&X031116&&
&&X031216&&
&&X031316&&
&&X031416&&
&&X031516&&
&&X031616&&
&&X031716&&
&&X031816&&
&&X032117&&
&&X032217&&
&&X032317&&
&&X032417&&
&&X032517&&
&&X032617&&
&&X032617&&
&&X032717&&
&&X032817&&
&&&&经号卷号 页码 经名(卷数) 〖朝代 译者或作者〗 X028814&&
&&X028914&&
&&X029014&&
&&X029114&&
&&X029214&&
&&X029314&&
&&X029414&&
&&X029514&&
&&X029614&&
&&X029714&&
&&X029814&&
&&X029915&&
&&X030015&&
&&X030115&&
&&X030215&&
&&X030315&&
&&X030415&&
&&X030515&&
&&X030615&&
&&X030716&&
&&X030816&&
&&X030916&&
&&X031016&&
&&X031116&&
&&X031216&&
&&X031316&&
&&X031416&&
&&X031516&&
&&X031616&&
&&X031716&&
&&X031816&&
&&X032117&&
&&X032217&&
&&X032317&&
&&X032417&&
&&X032517&&
&&X032617&&
&&X032617&&
&&X032717&&
&&X032817&&
&&&&共有记录 159 条,每页显示 40 条,共 4 页,当前为第 2 页。 |
页 共有记录 159 条,每页显示 40 条,共 4 页,当前为第 2 页。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UNICODE繁体版整卷下载:、 、 、 、 、 、 、 、 、 、 、 、 、 、 GBK简体版整卷下载: 、 、 、 、 、 、 、 、 、 、 、 、 、 、
&&X024509&&
&&X024809&&
&&X024910&&
发布日期: 点击:721 评论:4   关于《正脉疏》之特别说明 以下文字为本站Webmaster撰写,供大家参考 明交光法师之《楞严正脉疏》,在近代因有较多人提倡等种种原因,被认为是非常好的《楞严经》注解。然而,在明朝当世,就有两位大师对《正脉疏》进行了严厉批驳,其一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九祖
发布日期: 点击:612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序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本元觉海。在缠名如来藏心。湛寂性天。当体号首楞严定。岂惟世出世间从来不动。亦且情与无情法尔无生。奈何华起翳睛。梦沉长夜。于不动中而见迁流动转。于无生内而受生死轮迥。若是。则岂但凡外狂走。不能脱于瀑流。
发布日期: 点击:328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悬示上)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旧解徒知慕经圆妙。不能曲顺经文。深研本有圆妙的旨。而乃傍引他家仿佛圆妙之义以会释之。故不惟文义了不相合。且将本经元来脉胳。悉成紊乱。而首尾不相通贯。故今新疏。但惟奉顺
发布日期: 点击:230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五(悬示中)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二法古提纲者。法古人之程式。提经中之大纲也。详夫如来五时设教。藏乘所收。有无量差别法门。无量差别因缘。乃至理趣浅深机宜利钝等种种不同。今释斯经。若不解前悬判分明。则如
发布日期: 点击:21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六(悬示下)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四义理分齐者。文之实曰义。事之主曰理。又义者。相也。理者。体也。由是圣人之设教也。理以统之。义以析之。理虽至一。而逐机遂有浅深。义虽成多。而归理则无别体。是则诸经义理
发布日期: 点击:240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七 (经文卷一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经题次释。疏者。疏决通释之。令无壅滞。此注解之通名也。而特标正脉者。疏之别号也。良以此经满数万言。文虽长广。而圣言辞义双妙。首尾照应。脉络贯通。无有不相照应。
发布日期: 点击:17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八 (经文卷一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甲二正宗分。正宗者。序为始而流通为终。此处于两楹中间。问答发挥经前正所尊尚之全意矣。又分二。乙一经中具示妙定始终。此与后科虽俱为正宗。而仍分正助。此科为正。后
发布日期: 点击:164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九 (经文卷一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子二显呵妄识非心。上科于前三种非真义中。但拈第三有处之执而已。今此科中呵为非心。方破第一是心之执矣。分三。丑一阿难责躬请教。又三。寅一责请之仪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
发布日期: 点击:176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 (经文卷二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三显见不灭。此示常义。分三。卯一会众领悟更请。又二。辰一叙述众悟。又曲分三。巳一得悟安乐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泰然者。从佛呵为非心。即起
发布日期: 点击:229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一 (经文卷二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六显见不杂。此一大科旧注。似全不知问处何疑。答处何释。总成错解。故不胜其辩正。但请详究今解。当自觉是非显然。不难辩矣。又分为二科。卯一阿难以物见混杂疑自性
发布日期: 点击:138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二 (经文卷二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九显见超情。自然因缘。皆是妄情计执。今此见性并不属此。故曰超情。分二。卯一正遣情计。又二。辰一随问别遣。又二。巳一非自然。又二。午一阿难约遍常义而疑自然。
发布日期: 点击:144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三 (经文卷二之四)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辰三进退合明。分二。巳一总标例法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此科旧解标虽在此。却乃隔后多文别取数句以为其义。遂致管见谓为错简。欲以改移其文。今于印本虽
发布日期: 点击:134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四 (经文卷三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二六入。开合原无此科。即内六处耳。分二。卯一总征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入者。璇师谓境入之处是也。观下吸字。正与入字相应。以六根各能吸入所对
发布日期: 点击:156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五 (经文卷三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辰四舌味识界。分四。巳一标举三界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巳二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 巳三分文难破。分四。午一
发布日期: 点击:12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六 (经文卷三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辰五空大。分四。巳一标性约凿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
发布日期: 点击:13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七 (经文卷四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巳二审除细惑。说后二如来藏。此亦取三卷末阿难发心偈云。希更审除微细惑。以向下所谈。乃生妄之深源。成碍之幽本。故也。后二藏者。谓不空藏。与空不空藏也。古德解释
发布日期: 点击:11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经文卷四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丑二兼释转难。又二。寅一满慈执因疑果。又二。卯一蹑举疑端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蹑前所辩为起疑之端。首
发布日期: 点击:119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经文卷四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然此文当有两重了拣。令义了然毕彰
发布日期: 点击:11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 (经文卷四之四)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二大众领悟感谢。此科通结前满慈阿难等销疑悟理也。以答满慈之后。尚无领悟之文。故知此科非单结阿难因缘之问也。分二。辛一领悟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
发布日期: 点击:109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一 (经文卷四之五)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三教其悟圆入一上二科。先以指根为结处。备示优劣而已。此科方以令其自悟最圆之根。但从一门修证也。故知此科更是下手切要处也。分二。卯一令验六悟圆。又分为三。
发布日期: 点击:120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二 (经文卷五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壬二证释别有结元疑。证释者。照现诸佛同证以释也。旧注谓此牒前不见所结云何知解而重问。若是。则无味之甚。良以上文明说六为贼媒。自劫家宝。且详示根结之由。解根
发布日期: 点击:111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三 (经文卷五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壬二佛敕诸圣各说。此固顺前意请。然必令各说者。一显二十五门遍该诸法头头可入。但取一门当此方机。非谓圣性惟通一门也。二取诸圣各皆亲修现证。非空谈无验之法也。
发布日期: 点击:128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四 (经文卷五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丑四七大圆通。前五大即尘。后二大即识与根。虽不出前根尘识三。而特具用遍广大之象。故别得大名。就分为七。寅一乌刍火大。分为三科。卯一作礼陈白。 乌刍瑟摩于如来
发布日期: 点击:150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五 (经文卷六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子二观音广陈。以当此方之机。故广陈尽妙。欲人专修于此也。问。娑婆岂无别门而入者耶。答。偈云。自余诸方便。乃至浅深同说法。备悉此意。意以同途长修。浅深共入。
发布日期: 点击:135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六 (经文卷六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辰二十四无畏又复分三科。巳一标承悲仰。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我复
发布日期: 点击:110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七 (经文卷六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癸二文殊偈对。分二。子一叙仪标偈。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此之顶礼。固尊师命言之常仪然亦即求加被。故下明乘威神也
发布日期: 点击:99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八 (经文卷六之四)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三大众承示开悟证入。分二。辛一阿难一类开悟。此一类约修证种生。但得顿悟未即顿证者也。位多在于大乘观行。小乘方便。若有名字人。缘此新入五品。是即微证。然悟
发布日期: 点击:10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九(经文卷七之一)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
发布日期: 点击:105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 (经文卷七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子二众生利赖。此众生理该九界。文多就分二。丑一别指胜名。 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比上全名。此为略目。独称佛顶。特显尊胜。欲众生至敬奉持勿慢易也。 丑二备彰威力。分
发布日期: 点击:10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一 (经文卷八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寅三申结互妄。又二。卯一正申互具喻明。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孤山曰。各具。即互具也。以一一类心。妄种皆具。一则现
发布日期: 点击:10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二 (经文卷八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子六回向十位。准华严。回向即是发愿。圭峰谓不过三处。即众生佛道真如也。华严文极浩瀚。意多遍兼三处。今经文简。各有隐显。如众生显。余二则隐。佛道真如显隐亦然
发布日期: 点击:11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三(经文卷八之三)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发布日期: 点击:95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 (经文卷八之四)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辛二诸鬼趣。此与诸趣并列为七。世俗及浅学皆不拣别。故合中阴与地狱一概悉谓之鬼。今与拣明。有二不同。一者与中阴不同。盖人之初死。罪福皆劣者未即受生。倏然有身
发布日期: 点击:95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五 (经文卷九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癸二四禅。温陵曰。自此而上。明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为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已离散动也。欲天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特
发布日期: 点击:99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六 (经文卷九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丙二谈五魔令辨以护堕落。上科于结妄处助其悟。劝离处助其入。此于辨魔处助其修。不退处助其证也。分二。丁一无问自说五阴魔境。当机但知请定。而定中所发微细魔境。
发布日期: 点击:106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七 (经文卷九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二受阴魔相。亦分为三科。辛一具示始终。又分二。壬一始初未破区宇。分二。癸一蹑前色阴尽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
发布日期: 点击:103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七 (经文卷九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二受阴魔相。亦分为三科。辛一具示始终。又分二。壬一始初未破区宇。分二。癸一蹑前色阴尽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
发布日期: 点击:104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八 (经文卷十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四行阴魔相。此阴前于二卷五阴科中。彼约迷位。故取其粗。譬如瀑流。此约修位。故取其细。喻同野马。以前三已空。而所余行阴最为深细。分三。辛一具示始终。又二。
发布日期: 点击:107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九 (经文卷十之二)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庚五识阴魔相。分三。辛一具示始终。又二。壬一始初未破区宇。又为二。癸一蹑前行阴尽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
发布日期: 点击:154 评论:0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十 (经文卷十之三)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校 丁二因请重明五阴起灭。分二。戊一蹑前请问。又三。己一领前请后。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 忆持无失者。于已说法不漏落乎
共3页/40条记录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13:25 编辑 ]
唐代诗人白居易手书《楞严经》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乃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以上为白居易手书《楞严经》,为《楞严经》卷九经文“...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扫描图片原载于“联都-中国古典诗词书画欣赏()”。
  另白居易晚年专修净业,曾赋赞念佛诗一首: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这首诗可谓将白居易“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之决心表露无遗了。
《红楼梦》与《楞严经》之意蕴关联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被历代公认为一部旷世奇书,古典文学巅峰之作;而《楞严经》,是大乘佛教核心经典之一,堪称正法的代表、佛教大百科全书。此二者,有没有一种内在深层次的义理关联呢?回答是:当然有!本文就此话题,加以简要分析。
《红楼梦》概说
  《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曾用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自从《红楼梦》问世之后,便被历代学者公认为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毛泽东曾经说过:“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这个评价显示出《红楼梦》绝非一部普普通通的章回小说。事实上,也许穷尽我们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够读透。
  曾有当代学者这么评价《红楼梦》:“…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对《红楼梦》的解读和议论,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红楼梦》的范围,议论《红楼梦》就是在议论社会、人生、哲学、科学、各种各样的理念、宗教,甚至就是在议论政治…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说:‘大哉《红楼梦》,再评一千年。’我还要说,曹雪芹和《红楼梦》永远与我们同在。”
  诚如上面的评论,《红楼梦》可以从艺术、历史、文学、哲学、人生、思想史等角度去解读。
  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对《楞严经》深感兴趣的佛弟子,当然更关注于从佛教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
  当然,因为本文作者本非红学者,没有读过太多遍数的《红楼梦》,同时也缺乏对《楞严经》的深入学修和体悟。所以,以下的行文仅仅撷取《红楼梦》中的几个片断,联系《楞严经》原文,尝试性的进行二者内涵意蕴的关联性分析。试图让我们共同体会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佛法深意!因作者水平有限,此文仅为抛砖引玉、权供初学者参考。
  一、“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与《楞严经》“妄元无因…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我是谁/世界本质是什么”、“我来自何方/世界从何而来”、“我去往何处/世界终结何处”这一问题,是人类文化与哲学中最核心的永恒问题。一切最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必然直接或间接的在追问这三个问题(——实质是同一个问题)。同样,《红楼梦》这部举世闻名的大作也必然如此。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便说“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这一句话,假借“此书从何而来”,点出上述“我来自何方/世界起源何处”这一核心问题。接着,作者写出了三个意义深远的地名——“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奇妙的是,上述这一问题的答案,便同时蕴含在这三个地名中。
  “大荒山”暗含“荒唐”之义;“无稽崖”暗含“无稽”之义。这里的“稽”字,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考核、核查”之义。若联系这两个名词加以白话翻译,可以勉强说是:“全剧故事,纯属虚构,来历荒唐,无法考证”。
  以上两个地名,实则非常暗合《楞严经》中“无明本空、妄元无因”的核心义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死轮回.忧悲苦恼,这一切到底因何而有?关于这个问题,《楞严经》卷四有段文字,进行了非常好的解说。
  阿难问曰:“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眞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释尊答曰:“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上面所引佛经,解释了一个至极深刻的佛法义理:“无明本空、妄元无因”。
  这段经文,笔者不作更多译白,只就关键的“虽佛发明.犹不能返”这一句,引用长水大师《楞严经疏》的解释,如下:“发明,犹开悟也,佛虽开悟、诸妄圆灭,尚不能返觉至妄本,以妄无因而可觉故,故云犹不能返如是迷因也。”这正是生死轮回红楼大梦实乃“大大荒唐”、“无稽之谈”的完美解释。
  在《楞严经》卷十,对于“无明本空、妄元无因”这一核心义理,也有一段总结性的经文: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当然,也正因生死如幻、无明本空,故无边生死才可能于一念豁悟之时得以顿破。恰如《楞严经》卷五之说:“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另,“青埂峰”一语,暗含“情根”之义,甲戌眉批直接点透,道:“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本性同佛的一切众生,何以流落红尘?《红楼梦》巧妙的用“青埂峰”这一地名,点出其因——“落堕情根”。
  与此对应,《楞严经》文同样点出了众生相续的情根之因——“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二、“红楼梦”、“太虚幻境”之命题与《楞严经》偈“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红楼梦》第一回,借一僧一道之口,点出了“红楼梦”三字之含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于此处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是啊。宝玉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了一番,以至于宁荣二府中爱恨情仇的人际关系,乃至于贾王史薛盛衰荣辱的家族命运。这一切无非恍然似梦,正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佛经中常以此“梦”字为喻,令学人体悟万法真相。在《楞严经》中,直接出现的“梦”字便有13处之多。其中重要的经句如下: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在《红楼梦》中,与“红楼梦”三字对应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太虚幻境”。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可以互相注解。此处,“幻”字对应“梦”字,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而在《楞严经》中直接出现的“幻”字更达21处之多。其中比较重要的诸如: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彼虚空性.犹实幻生
  佛经中常以“梦、幻”来比喻生死轮回,这到底怎么解释?其实,《圆觉经》中有几句经文最直接透辟,可将之与《楞严经》合参,便易明了:“如梦中人.梦时非无(梦境!).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幻花!).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三、“风月宝鉴”之命题与《楞严经》“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风月宝鉴”四字,是《红楼梦》整部小说众多书名中的一个,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章回(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的重要情节。
  《红楼梦》中对于男女*之事,多有如实描述,然而对于如何对治*,唯独第十二回最极明晰、最具深义。此章与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之“色尘”与“火大”修法,关系非常密切。以下作简要分析。
  第十二回原文情节摘要:
  贾代儒之孙贾瑞,因贪恋王熙凤之美色,试图与其成奸。却反被王熙凤两番算计,落入圈套之中,弄得身心严重受损。正当医药无效、又同时淫心炽胜之际,得蒙一道士授予“风月宝鉴”,称“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并且赠送交待:“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此后之精彩情节,直接引用原文如下: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 …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 … …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旁边伏侍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面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上述这段文字,实质上正是以戏剧性的笔法,描写了一切众生生死轮回的实况!
  宣化上人曾开示说:“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 ”
  《红楼梦》中关于贾瑞之死的这段文字,正是“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的详细注解。
  在《红楼梦》第十二回中,“千万不可照正面”这句话,点出了一切众生轮回六道与了生脱死的核心秘密。庚辰侧批(古人点评)曰:谁人识得此句!
  与此对应,佛门宝典《楞严经》,其发起之因,正是阿难被摩登伽色相所迷,差点破戒。蒙佛陀派文殊菩萨持楞严咒救护,才得以解脱。此后洋洋洒洒说出一大部楞严经。在卷六《楞严经》佛陀严正告诫“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在卷八苦口婆心说“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楞严经》中对于戒淫的反复告诫,正与《红楼梦》“千万不可照正面”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红楼梦》中,对于如何超越因色欲带来之沉沦,反复强调的正是这句“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正面中的美人王熙凤,原来在背面只是一具骷髅。古人在此处点评:“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而这也正暗合《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之从“色尘”入道,《楞严经》原文:“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玄机:生死、解脱,都是这面镜子。关于这个道理,《楞严经》中说:“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在憨山老人《梦游集》中也明白说到:“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若一念顿悟自心…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
  因此,化腐朽为神奇、变生死为解脱,只在迷悟一念之间。“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妙在这个“化”字。我等人人之心,就是这面“风月宝鉴”,我们到底何去何从,只在当人自己决定。
  四、“情僧录”之命题与《楞严经》文“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红楼梦》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
  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这段文字的表面意,似乎在解释“情僧录”之得名。然而在这里有二十个字,值得佛弟子特别着眼:“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这正与《楞严经》中几段描述“众生身心幻现之状”的经文大有意蕴关联:
  《楞严经》卷二: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楞严经》卷五:“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以下以对比的方式,来分析这种内在关联:
  认悟中迷.晦昧为空(一念无明,虚空相现) → 空空道人
  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依此顽空,四大之幻色相现)→ 因空见色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妄见对彼幻色、抟取四大之少分,和合而为五蕴身心)→ 由色生情,传情入色
  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 → 自色悟空
  五、从“妙玉着魔”谈及读懂古典文学作品必备佛学知识
  “妙玉着魔”这一情节,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大致是讲妙玉坐禅的时候,神思进入一种幻境,弄得身心不宁,闹得满城风雨。(说明:部分红学者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与《石头记》不属同一体系)
  这一情节,尽管历代文人有他们的一套解说理论。然而我认为,这一段描述“妙玉着魔”的文字,若非对佛学常识有些涉猎者,毕竟难以看出其中端倪。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原文摘要:
  吃了晚饭,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禅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坐到三更过后…
  上面有八个字“断除妄想,趋向真如”,其实,它的来历,正是佛门著名的一首(宋代秀才张拙)《悟道偈》: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全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妙玉为何“走火入魔”?正是因为她的用功原则本身就错了。依据张拙悟道偈:妄想本自空,若欲断妄,反而更添一重妄念之病;万法即真如,体绝是非去来,若欲趋向真如,故成修行邪途。
  试想:如果对佛法书籍没有任何涉猎者,他们怎么可能深入理解这段文字?!
  同样,在《楞严经》卷七中,也有对这一问题的绝妙开示:
  “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妙玉的问题,病根正在“将欲复真”(趋向真如)四字。当然,这又与整部《红楼梦》所描述的妙玉一贯清高、乃至自称为“槛外人”的性格有很大关联。
  更有趣的是,《红楼梦》又通过惜春之口,开出了对治妙玉禅病的上妙药方:
  “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
  六、总结
  类似上述五处,在《红楼梦》中,无论从其整体蕴含的深意,还是其基本情节的领悟,都需要具备基本佛学涵养才能读懂。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谈到这里,笔者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佛法深义这一现象,其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儒释道三者,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之根;儒释道的思想,便是中国文化之血脉。关于这个道理,憨山大师曾说:“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则一偏 …”
  从这个角度来看,佛学中的高深义理,蕴含于历代优美的文学作品之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发布日期: 点击:990 评论:1   《楞严经疏》的出处 出于《大正藏》第39册 编号: No. 1799 原始zip文件下载于:
长水大师简介 史称楞严疏主长水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因注解与弘扬《楞严经》之巨大影响力而受赐楞严大师号者。 北宋华严宗僧。杭
发布日期: 点击:989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 宋 子璇集 10卷 首楞严经疏序 中散大夫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权判吏部流内铨上护军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实食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撰 发布日期: 点击:297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潜根二。一立三。一述前所破泛立一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
发布日期: 点击:23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识对境之见是不动。翻
发布日期: 点击:191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
发布日期: 点击:199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第二破六入。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境入之处也。亦是识生处故。然根境二法俱识生处。今分六根别破故。独以根为入也。文二。一总征。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五蕴初解 二别破六。一眼入三。一标其无
发布日期: 点击:167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重约七大会相。然大之为名。本乎世谛。小乘法相。说诸色法四大和合之所成就。复分内外。说此名为诸法自相。寂而不圆。犹为诸法共相所拣。粗而且浅。是佛如来随他意语。世间安立。有名无实。虽名为大大义不成。胜义谛中所
发布日期: 点击:183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如来说法。大众咸坐
发布日期: 点击:171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释庆喜难缘起二。一伸疑四。一叙所闻。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如文 二正生难。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
发布日期: 点击:21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解结同体疑二。一阿难伸请二。一述已犹迷。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异。今疑根尘结解。故云第二义门。然根起之由前虽广示。而不的指何处
发布日期: 点击:156 评论:0   首楞严经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旋根归性证五。一阿那律三。一叙悟因由。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或阿泥楼豆。成阿楼驮。皆
发布日期: 点击:17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第五返闻真实证。此门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圆通义广庆说相继敕简连环。故最后说。以表臻极真实故尔。若前便说。诸佛放光庆赞此门。即余圣无功。若不庆赞。不表此门。是真圆通。故今科为返闻真实也 文二。一
发布日期: 点击:15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优波尼沙陀。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析色明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今此拣云。色由妄想所结。染污真性。其体本粗。性是质碍。不能明彻
发布日期: 点击:18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七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他力离魔。此为障重者助之以咒力也。文二。一述意略明四。一总结前文。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
发布日期: 点击:162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返妄归真辨地位之相三。初辨渐次修行者。前由无明动彼静心。从细至粗。遂成三相及二颠倒 又由世界和合相涉根尘相对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类生差别。流浪苦海如汲井轮。其犹空华于湛精明乱生乱灭。此皆尘劳烦恼污染真性不得
发布日期: 点击:14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七明十地分十。 一欢喜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菩提佛觉也。前则若出未出。如火前相。名之为暖。今如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故云善得通达。故此初地名通达位。尽佛境界理显也。以
发布日期: 点击:14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六交报二。一总标。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据总相。业者招感为义
发布日期: 点击:143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报色法殊胜。从胜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净义。离欲染故。禅所生故。异散动故。此界总有一十八天。若俱舍云。三静虑各三第四静虑八。即除无想也。依大众部。与今经同。即加无想 文三。一总指。
发布日期: 点击:132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受阴三。一尽未尽相二。一明区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色阴尽者。以止观中观其
发布日期: 点击:15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
发布日期: 点击:16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真妙明也。 能令己身根 共2页/21条记录
发布日期: 点击:990 评论:1   
发布日期: 点击:989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 宋 子璇集 10卷 首楞严经疏序 中散大夫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权判吏部流内铨上护军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实食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撰 发布日期: 点击:297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潜根二。一立三。一述前所破泛立一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
发布日期: 点击:23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识对境之见是不动。翻
发布日期: 点击:191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
发布日期: 点击:199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第二破六入。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境入之处也。亦是识生处故。然根境二法俱识生处。今分六根别破故。独以根为入也。文二。一总征。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五蕴初解 二别破六。一眼入三。一标其无
发布日期: 点击:167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重约七大会相。然大之为名。本乎世谛。小乘法相。说诸色法四大和合之所成就。复分内外。说此名为诸法自相。寂而不圆。犹为诸法共相所拣。粗而且浅。是佛如来随他意语。世间安立。有名无实。虽名为大大义不成。胜义谛中所
发布日期: 点击:183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如来说法。大众咸坐
发布日期: 点击:171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释庆喜难缘起二。一伸疑四。一叙所闻。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如文 二正生难。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
发布日期: 点击:21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解结同体疑二。一阿难伸请二。一述已犹迷。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异。今疑根尘结解。故云第二义门。然根起之由前虽广示。而不的指何处
发布日期: 点击:156 评论:0   首楞严经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旋根归性证五。一阿那律三。一叙悟因由。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或阿泥楼豆。成阿楼驮。皆
发布日期: 点击:17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第五返闻真实证。此门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圆通义广庆说相继敕简连环。故最后说。以表臻极真实故尔。若前便说。诸佛放光庆赞此门。即余圣无功。若不庆赞。不表此门。是真圆通。故今科为返闻真实也 文二。一
发布日期: 点击:15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优波尼沙陀。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析色明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今此拣云。色由妄想所结。染污真性。其体本粗。性是质碍。不能明彻
发布日期: 点击:186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七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他力离魔。此为障重者助之以咒力也。文二。一述意略明四。一总结前文。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
发布日期: 点击:162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返妄归真辨地位之相三。初辨渐次修行者。前由无明动彼静心。从细至粗。遂成三相及二颠倒 又由世界和合相涉根尘相对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类生差别。流浪苦海如汲井轮。其犹空华于湛精明乱生乱灭。此皆尘劳烦恼污染真性不得
发布日期: 点击:14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七明十地分十。 一欢喜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菩提佛觉也。前则若出未出。如火前相。名之为暖。今如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故云善得通达。故此初地名通达位。尽佛境界理显也。以
发布日期: 点击:140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六交报二。一总标。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据总相。业者招感为义
发布日期: 点击:143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报色法殊胜。从胜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净义。离欲染故。禅所生故。异散动故。此界总有一十八天。若俱舍云。三静虑各三第四静虑八。即除无想也。依大众部。与今经同。即加无想 文三。一总指。
发布日期: 点击:132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受阴三。一尽未尽相二。一明区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色阴尽者。以止观中观其
发布日期: 点击:15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
发布日期: 点击:164 评论:0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真妙明也。 能令己身根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19:09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 110 页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金融网()官方域名:  
MACD金融网校()官方域名:
值班热线[9:00—18:00]:020-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
找回密码、投诉QQ:
友情链接QQ:
广告商务联系QQ: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茂名市网警备案编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本质是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