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为什么可以健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去练太极拳?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去练太极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去练太极拳?
中华传统文化生命之光 纯音乐 - 太极音乐 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健身有特殊之功效,故有:“太极拳是治疗慢性病的灵药”,“太极拳是人们健身预防病患之宝”之说。1常练太极拳对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习练太极拳,要求习拳者全身放松。所谓全身放松,就不仅仅是肢体放松。尤其要求思想、意识放松。这样就使大脑皮层内的兴奋点集中于某一区域。根据生理学中的负诱导现象,大脑皮层其一区域兴奋的加强。势必使其他区域的兴奋减弱,起到抑制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经常从事太极拳的锻炼,可以抑制大脑皮层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起到对某些慢性疾病的积极康复和医疗作用。 2常练太极拳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人老从脚上开始,许多老人说自己老了。口头禅就是“腿脚不灵便”。这就说明,脚—这一人体的运动器官,它虽然被人们踩在下面,但却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就曾记载了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有“观趾法”,即通过对人的一双脚的观察来诊断人的健康与否。脚的状况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人到中年,步履开始蹒跚,行动也逐渐迟缓,特别是现代人物质条件好,交通方便,步行机会很少,脚趾活动的减少已成为许多“文明病”的病因。  除了脚,运动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膝关节。人在四十岁左右,肌肉开始萎缩,与膝关节有关的肌肉力量也跟着弱化。由于重力作用,膝关节上下关节面上的软骨遭到破坏,关节间隙狭窄,骨刺形成,有时还有关节积液,即发生关节老化。  太极拳要求脚五趾抓地,气降涌泉的同时还要分清虚实,脚步稳健,动作轻灵,迈步如猫行,处处体现缠丝劲等,在锻炼过程中全身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每招每式,骨骼、肌肉和关节都得到灵活运动。一套拳打下来,骨骼、肌肉、关节都在无意识中得到运动,从而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3常练太极拳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按管道内流动的物质不同,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目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手段是运动。而太极拳是最有效的运动项目。因为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其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劲如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招每式劲达四梢,这种缓慢柔和的运动,会促使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增强。加强心肌的营养,同时使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的刺激。科学实验证明,柔和缓慢的运动可以稀释血液。因此,太极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无疑是理想的手段。4常练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氧是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氧气就只有靠呼吸空气中的氧获得。工作繁重,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均可造成缺氧。 对缺氧者可以使用氧保健,如氧吧,微小型便携式制氧器等等。但是最有效的补氧方式是坚持锻炼。太极拳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浊气去而清气来”、呼吸保持深、长、细、匀,并且与动作协调,这就使呼吸肌(横膈肌和肋间肌)得到很好的锻炼。长期习练,可以加强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这样,当人们负担较重的工作时(如负重、爬山),只要调整呼吸深度,就不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了。同时,由于腹式呼吸。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使胸腔的体积变化增大,腔内的负压和腹压变动也就增大,使静脉血更快地回流心脏,从而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5常练太极拳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太极拳活动以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腰的转动幅度大,带动胃、肠、肝、胆、胰做大幅度转动。同时,深、长、细、匀的呼吸。横膈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于肝、胆起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同时,加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进而改善整个消化系统,治疗胃肠方面的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明显。在养生保健领域应该提倡“拳练一生,是为真能”!而不是为凑热闹地练上一阵子。如能用“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生命不息,练拳不止”来自我勉励,太极拳必然会在日后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太极拳是无价之宝:闲情雅致、娱乐身心——练太极;生活压力、调神理气——练太极;久病虚弱、固本培元——练太极;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练太极;保健营生、益智延年——练太极;提高心性,命性双修——练太极……太极养生已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一种时尚。相关介绍: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 | | |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为什么太极拳能健身治病
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它能够强身健体。那么,为什么太极拳能健身治病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太极拳是锻炼中枢神经的好方法。
一是强调对大脑神经的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首先是心的放松,静心敛神于内,是强身治病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一个人是心为主宰,这个心主要指大脑,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俗话说:&病由心生,命由心亡&。
太极拳锻炼通过站桩和盘架,用柔和舒缓的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拳趣,将注意力吸引到锻炼中去,用意念引导内气、引导动作,用轻松愉悦的形象思维排除各种杂念,消除精神上的疲劳和紧张,实现了动中有静,锻炼了大脑神经。
二是重视骨髓神经的锻炼。人类的脊椎骨共有33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一块),尾椎4节(一块)。脊椎内有脊髓,每一节脊椎骨都有一对神经通过并分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当某一节脊椎骨出现问题时,身体相应的位置就会出现症状,如胸椎10、11、12节错位,可能引起胃溃疡。反过来,当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脏器官有问题,同样相对应的脊椎部位出现不适症状。
如心脏、气管、耳朵有病可引起颈4、胸2、3、4节的不适症状。练太极拳要求脊椎骨上领下沉,节节松开,虚虚对准,结合拳势变化,分别蚕一样的蠕动,蛇行一样的摆动,拧绳一样的扭动,磨盘一样地转动,引动内气穿脊贴背地运行,产生独特的舒适愉悦感。
脊神经健康了,就能有效地指挥与调节各种生理机能高效地发挥作用,并有助于疏通任督二脉,增强内功。
二、太极拳锻炼能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奇经八脉,共20条。是直行的叫经,还有无数条横行的叫络,总称为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的通道和传感器。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的活动地图,十二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湖泊,十五络脉像山溪小河,五脏六腑是人体蓄水池,构成了人体的一个整体,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人就会生病。
太极拳的锻炼,首先通过全身内外放松,解放因紧张收缩对经络的挤压性束缚;其次主张&一动无所不动&,每一骨节,每一肌肉,每一内脏都要动,通过螺旋拧钻、内外相合,立体交错的相应触动和磨擦,达到疏通精气;三是太极拳讲究练意和练气,主张意念引导内气,循经通络,刺激穴位,使经络保持畅通。
特别是太极拳舒缓的运行速度与经络每秒钟0.1米的传感速度几乎同步,对经络有独特的顺应性疏导作用。经络畅通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三、太极拳锻炼能激活人体免疫功能。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细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与这些健康杀手的斗争过程中,人类总是胜利者。这种战胜疾病的神奇力量就是人体中的免疫力,即抵抗力。
它来自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免疫部队&中有两员猛将,一员猛将是骨髓。骨髓是人体产生免疫力的根源,另一员猛将是胸腺,他是人体免疫的中枢。还有肠道和脾脏也有防御病的菌的功能。
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能明显提高脾脏,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工作效率,使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壮大人体自身免疫&防卫部队&。一旦有致病原侵入,就能及时将其消灭,以保持人体健康。
四、太极拳锻炼能疏通心脑血管,促进新陈代谢。
血液循环系统被誉为不知疲倦的&运输线&,每时每刻,它都为人体的新陈代谢,紧张而有序地输送营养,运走废料。近20年来,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大,饮食的失衡,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太极拳锻炼通过不同拳势的运动,有效地推动骨骼肌、胸腔、腹腔作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达到及时补充营养,排除废物,维持身体健康。
五、太极拳锻炼能提高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生命离不开饮食,没有摄取的生命犹如沙漠上的花朵,枯萎将是唯一的命运。饮食离不开消化,没有消化对饮食中营养的转化,山珍海味也只能是一些无用的废渣。
消化是人体吸取各种营养的手段。用正确的保健措施去打造消化器官的健康状态,做好生活中常见的防范,达到食有所选,美味与滋身于一体。
打拳时通过腹式呼吸,推动隔肌的升降运动,通过胸腹的折迭运化,带动肠胃蠕动,通过气沉丹田,引起腹腔鼓荡;通过舌抵上颚,促进唾液分泌,提高了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一个人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好了,身体也健康了。
六、太极拳锻炼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增加氧气的供给。
呼吸伴生而来,随死而逝,贯穿人的一生。一个人可数天不食,但不能一刻(15分钟)不呼吸。呼吸系统是人体天然的气体更换站,吸进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由呼吸系统来完成。
呼吸时人体与接触各种微生物、有害、有毒物质,导致呼吸系统患病,降低了人体气体交换功能,影响身体健康。打太极拳可使人气道畅通,呼吸调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有康复治疗作用。
七、太极拳锻炼能延缓骨骼和筋肌系统的衰老。
人体运动系统由206块骨及上百个骨连结和600多块骨骼肌组成骨架,在神经系统作用下。骨骼肌产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头进行各种活动。
人体才能直立于世,行走于天地间,做出各种各样优美动作。由于它们又是负力的对象,所以运动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
打太极拳时要求对全身每个骨节都有明显的动作要领,要求伸筋拔骨,节节松开,内气穿行于骨间和筋膜肌健之中,催动筋骨合乎生理的规律的运动。可防骨质疏松,预防中风、风湿、预防畸形驼背,保持挺拔的体形和轻盈稳健的肢体动作。
太极拳是最好的全民健身运动,因为它对人不设限,对地不设限,对时不设限,即人人可以练,时时可以练,处处可以练。一人练,一人强,一家练,一家强,一国练,一国强。
练太极拳要达到强身治病的最佳收益,必须做到:一是要有生命不息,练功不止的恒心,做到晨昏无间,寒暑不断,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二是把练拳提到热爱、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不急不懈、循序渐进,知理明法,精益求精。得到的回报是&延年益寿不老春&。
更多推荐:
相关章节视频
相关名家视频相关演练视频相关视频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太极拳为什么能防病健身
太极拳为什么能防病健身
时间: 10:13:21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  查看:  评论:
打是全世界近亿人的共识,那它到底为什么能呢?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中医认为阴阳平衡则百病不侵;西医认为,内分泌失调才会生病,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怎样使人阴阳平衡,内分泌不失调呢,打拳则能做到。原来打太极拳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则能做到人的横膈膜上下蠕动,大到5厘米左右,如果加深还可增大,这增大的压力,调动了后天之气,产生混元罡气,这力量相当大,可以:
一、扩大肺的容量。普通人一分钟呼吸十七、八次,练功人一分钟一次或更长(本人已练到三分钟一次),由于横膈膜的上下升降,无形中扩大了胸部的容积,增加了氧气的摄入,促进了更好的新陈代谢。
二、心的活动旺盛。人身上有随意机与不随意机,心脏属于不随意机,不能以人的意力而使之活动。而横膈膜的伸缩,促进心脏的活动机能,使血液循环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同时,通过神经体液的影响,微循环毛细血管开放增多,从而改善微循环系统。毛细血管增加,可使人的皮肤温度上升2-3度。血管扩张,容积增大,磷吸收加快,血管通透性明显改善。
三、促进肝脏活动。人体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约为2升左右,另3升则藏于肝脏当中,用丹田之力,使停留在肝脏中的血液也能活跃循环,使人的体内血液循环总量增加七分之一以上,加快了动静脉的血液循环。
四、促进肠胃活动。深呼吸时,能使外胃壁富有伸缩弹力,无胃扩张之患,又促使肠的蠕动,帮助食物移行,彻底吸收营养,更无便秘之虑。
五、腹的间口扩张。指有鸠伟至耻骨缝合处而言,腰实脊柱垂直,间口即张开,有助于气在任督脉自由运行。
六、可以在调好呼吸后,训练神经中枢,使之更为灵活,改善泌尿系统,增进新陈代谢功能,排毒去毒,增强免疫功能。
七、以下肢为主的动功,使下盘坚实灵活,有防止摔交的作用。
心静体松,宁静致远,使肝气条达,脾气升发,肺气肃降,肾气秘固,气血泰定,脏腑和谐,功能加强,镇静催眠,稳定情绪,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
坎为水,离为火,交媾为既济,即“取坎填离”之法。“水火既济”之功,坎为水为肾,离为火为心。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坎离相交,则阴阳平衡,百病不侵,此为健康长寿之道也。
标签:&&&&&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析太极拳中腹式呼吸的健身作用[权威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摘】太极拳为什么腹式呼吸
这是换个角度来了解瑜伽的腹式呼吸,与前篇《瑜伽呼吸——自然而完全的呼吸》联系起来一起看更清晰。
太极拳为什么腹式呼吸
摘自:中华养生保健2010年11期
&&& 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太极拳,包括同属道家养生术的气功、导引、丹道、五禽戏、八段锦、洗髓经、易筋经等,具有很好的康复、保健、养生功效,能够治疗慢性病、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等神奇作用,已是广大社会、甚至全球性的广泛共识。但是,为什么太极拳等道家养生术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其深层机理到底是什么?却还是个不甚明确的问题。首先应该知道,太极拳等道家养生术的习练功效和运动机理,不是一个纯理论性的学术问题,而是建立在真修、实练、身参、体悟基础上的实证科学问题。
一般体育运动都是胸式呼吸,而不是腹式呼吸,诸如球类运动和跑步等。为什么一般体育运动只能是胸式呼吸,其微观机理我们并不清楚,经验法则如此,大慨应是和放松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人在安静、放松状态时,容易进行腹式呼吸。
注意观察的人都会发现,人在睡眠状态下自然就是腹式呼吸,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生理机理。也就是,腹式呼吸是符合人体的自然生理机能状态的。因为睡眠状态可以说是人体最自然、最充分的放松状态,这种状态完全油有任何人为因素及后天意识的干扰。在睡眠状态中人除了还有一些以梦的形式进行的潜意识活动外,人体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意识本身都处于停止、关闭状态。
&&& 因此睡眠状态下人体的生理机能受到人为意识干扰是最少的。是最符合或接近自然本能状态的。这就是道家丹道理论中讲的先天元神,和《道德经》中讲的“道”。我们在这里之所以用“最接近”,而不是说“完全一致”、“完全符合”,是因为人从一降生开始,就逐步走向偏离“自然本能生理机理”的方向。从逻辑上讲,人只有在母亲腹胎中才是最符合“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人一旦降生世界,直到死亡,就是一个不断偏离“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在青壮年时期以前,特别是青春发育完成以前,偏离“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程度较小。恢复到“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这个机能很强,运行得比较好,还没有受到“硬伤”破坏。人体在偏离了“自然本能生理机能”后还比较容易恢复回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其他不良因素的干扰,这个恢复到“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机能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和破坏,机能就不断衰退。人体的生理机能一旦受到干扰和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或接近“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状态,并且和“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状态的距离越来越大,以至形成“硬创”。这是传统中医理论和道家养一对于人体致病原因的最根本看法。所以祖国传统中医和道家的养生法则与丹道的最根本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通过后天活动和锻炼,不断恢复和重建这个“恢复‘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机能”,进而恢复“自我本能生理机能”。不断接近和返回先天的在“自然本能生理机能”的状态,也就是“道”的状态。这就是道家丹道“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陈抟的逆向太极,后天返先天理论等,逆向修炼的主体理论。
由此而知,腹式呼吸是最符合人体自然生理机能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运动有哪些好处呢?胸式呼吸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这样,呼吸多集中在肺部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运动较小,时间长了会逐渐形成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甚至纤维化。腹式深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采用腹式呼吸有以下好处:第一,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第二,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少患肺炎。第三,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于舒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很有好处。第四,对安神益智有好处。做腹式呼吸时,体内会产生一种前列腺素的物质,可消除活性氧,并且扩张血管的功能。当你做腹式呼吸法,活动横隔膜时,它会从细胞内渗入血管及淋巴管,去除活性氧的毒素、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做腹式呼吸可使腹部的各个内脏,皆得以受到呼吸节奏的刺激。这种刺激透过神经,做为一种和缓的呼吸节奏的自我调节信号传至脑,脑波在接受这些刺激之后便成为α状态。胸式呼吸只使用到1/3的肺,另外2/3的肺都沉积着旧空气。如果运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肺就能够完全被使用。腹式呼吸能够让估内充分取得氧气,同时也摄取更足够的氧气。如此一来,既可净化血液,更能促进脑细胞活性化。腹式呼吸法是造就α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腹式呼吸法可使脑波维持在12赫兹以下,就大脑生理而言,就是α波最容易同现的时侯,同进它能增进脑内荷尔蒙内啡吠的分泌,有助于创造力的开发。
太极拳运动是在充分放松状态下进行的柔和、缓慢的身心运动(之所以说是“身心”,是包含了“意”的活动,区别于单纯肢体运动的广播体操式太极拳)。一般的腹式呼吸在有意识状态下难以自然产生,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才能进行腹式呼吸。但太极拳运动,如果严格按照要领去做,随着习练时间的积累,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类似腹式呼吸的呼吸现象,当我习练到满两年时,只要放松开始走架,甚至还没有开始走架,只是开始做准备活动,呼吸量就立刻加大很多。这时虽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并不高,但是呼吸的肺活量却异常的大,呼气发出的声音常像打气筒一样“呼哧、呼哧”的,有时呼出的气大到鼻腔通道不够用,部分呼出的气会突然把嘴巴冲开(我平时习拳时是轻闭口,有鼻呼吸的)。还不能确定这种腹式呼吸和睡眠状态下的腹式呼吸是否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腹式呼吸的呼气异常有力、呼气量异常大,自已感觉远远大于一般的胸式呼吸,也大于安静状态下的腹式呼吸。这种腹式呼吸现象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并没有刻意地去注意或调节呼吸。
我在习拳二年以前,呼吸是均匀、细长,可以用气息微微来形容,尽管习拳时排汗特别多(这又是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大汗淋漓却气息微微)。到了两年多时才出现这种呼吸现象,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看到有人描述这样的呼吸现象,自已妄自猜想这是不是拳经与拳论中提到的“哼哈”二气,不得而知。(我确实是在练习拿住丹田要领时,出现的这种呼吸现象,拳经有“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之句。拳论有“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从以上这些分析看,我们很容易理解道家养生为什么这么重视腹式呼吸,甚至把腹式呼吸作为一种专门的功法来练。就是因为腹式呼吸是通向丹道追求的“胎息”的必由之路。按照现代医学的研究,腹式呼吸增大了氧的摄取量、锻炼了肺心功能、充分了氧的深度交换、增加了横隔的运动幅度从而促进了内脏器官的运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练腹式呼吸的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