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传奇讲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么

在10个鸡蛋上坐了3星期后,终于成功孵化出第一颗鸡蛋。
但礼仪小姐、导购小姐依然是场内的一道风景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他是67岁的援越抗美老兵;他是十三行传奇人物、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的第八代后人;他12年间收藏了超过5辆5吨卡车的藏品,堆放在一栋30个房间的民宅中;他是老兵画廊的主人,一天有12个小时蜗居在几平方米的“仓库”办公……他叫伍立桥,同时也是一个人“博物馆”的馆长,每年春节,他会把最好的藏品拿出来,借用过道和临时场地办起免费的珍品展。
  “馆长”窝在几平米仓库办公
  ▲伍立桥用自己的退休金在芳村租了一个地方举办展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伍立桥仔细布置他的展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在芳村花地大道1号的壹号文化广场三楼,一场有关十三行的展览正悄然展出,一些海报占据了前往“东南阁”过道的墙上,当年的历史在故纸堆中被重新挖掘出来。过道往里,是一间十三行伍氏博物馆,旁边是一间教书画的课室,再往里有一间仅有几平米的小仓库,仓库外门上却挂着“东南阁”的牌匾。这一切的主人正是伍立桥,记者来时,他正窝在东南阁中看书,周边堆满了画轴和一些生活用品。
  广州日报记者想伸手与他相握,却被门口一块玻璃所阻。“这里老鼠特别多,我用这块玻璃来挡老鼠的。”伍立桥略带歉意地说道。伍立桥长得并不算高,但看起来身体却仍强壮,不像67岁的人,而外面“第七届‘春节免费看珍宝展’”的展览正是他一人所布。
  “平时没事我就在这,早上八点商场门还没开我就到了;晚上等商场关门我再走。”伍立桥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守护他的珍宝。在这里,他负责给书画培训班做服务:收拾东西,洗笔擦地,剩下的时间他每天要阅读五份报纸。
  伍秉鉴后人和他的伍氏“五宝”
  伍立桥的祖上声名显赫,他就是十三行传奇人物、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时代虽隔上百年,但伍秉鉴仍给后代留下了不少宝贝,唯一身居伍氏大宗祠旧址的伍氏后人伍立桥就深受其影响。“祖辈还留下了一些藏品,我父亲也喜欢收藏,我从小就爱收藏邮票。”伍立桥说。
  据介绍,伍秉鉴在晚年将部分财产转移到海外。同时,在1835年在鳌洲正街建起了伍氏大宗祠,将溪峡街的伍氏泽祖祠的财物分开安置。1898年,伍家将伍氏大宗祠卖给了王家,却将藏品隐藏了下来。伍立桥便继承了仅存的一些伍氏珍藏品。
  “现在我们伍氏有五宝,其中两宝是祖辈留下来的,分别是传承200年的紫砂壶和产于光绪十六年的百年原装普洱王。”伍伯介绍说。如今,每次展出这两件珍宝都会在列。
  读者热捧,他开起免费珍宝展
  伍立桥出生于1950年,18岁时参军成为一名运输兵,曾参加援越抗美。1973年复员后,他便成为一名专职的司机,一直干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己卖机电设备。
  “2005年的时候,机电设备也不好卖了。我在想要不要这样过一辈子,后来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爱好,跑出来做收藏。”之后,他便定在了壹号文化广场三楼,12年间,随着租金的上升,他在该广场的好几个档口来回挪移,中间还一度去过其他地方,但最后都因租金而回来。
  ▲伍立桥和他的广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2006年,在仅仅从事收藏一年之后,他捡漏了一件珍宝――郎世宁画古堡式座钟。“当时只花了800元就买下来了,我在北京花了2000元鉴定,确实是真品。”说起当年的一幕,伍伯仍一脸兴奋,后来展出时,有一位参观者发现,这座钟是他早在1985年以1800元买回来的。“原来是他生意不好,就把这个换了一件瓷器;瓷器价格很便宜,换了之后那个人以为这个钟也不贵,就800元卖给我了。三天之后,他就后悔了。”如今,同类型的珐琅座钟已经卖到了超过2000万元。
  2009年,广州有媒体报道了这座钟的故事,有读者找上门来希望能看看。“我说钟不是每天想看就看的,干脆我就每年搞一次展览好了,让大家都可以免费看。”于是2010年,第一届免费珍品展开始了。相比其他规范的展览,他的布展全是自己一人完成,连“珍品展”几个字都是用毛笔手书。
  今年珍品展新增景泰蓝船
  “五宝”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宝,另外两宝是16件千年老坑端砚石刻和去年新入手的景泰蓝船。
  “那些石刻我鉴定了三个月,最终用一套房换的;景泰蓝船则是去年用了近一万元买的,那时候刚好补发了一笔老兵的补贴。”在伍伯看来,每一件经手的藏品都有故事,也并非每个人都能与藏品有缘,但每一件宝贝在他心目中都是无价之宝。
  今年的展出中,景泰蓝船是新晋的展品,为了让它更符合主题,他还特意与一幅放大的400年前中国首个世界地图摆在了一起,述说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2010年是第一届,按理说今年应该是第八届了,中间为何会少了一届呢?原来在展出时,伍伯的防护非常简单――两把锁锁上大门就搞定了。当年,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生怕遭贼的他不得不停办了一届。“之所以选择在春节办展,也是人比较少,安全性也比较高。”伍伯说,有一年办展时,一幅客户送来装裱的画不翼而飞,只收了100元装裱费的他最后赔偿了客户4万余元。那时候他身上也没什么钱,最终只能逐月从养老金中抵扣。
  12年间,他的藏品放了一座楼
  12年来,他不断增加新藏品,因为无地可放,他不得不租下了一栋民宅。广州日报记者昨日探访发现,该民宅共有6层,每层5个房间,除了五六楼没有放满之外,其他房间中几乎都放满了他的藏品。这些藏品种类丰富,包括书籍、瓷器、字画、银器、家具、文房四宝等。
  “之前这些藏品在文化馆后的民宅里,但是太潮湿了,不得不转移。”搬过来时,这些藏品装了满满的五辆五吨的货车和两三辆小车,“一定要办展,不然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放哪里。”他说。如今,他的五宝陈列在伍氏博物馆中,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他会全程守护,有时候连吃饭都是在这里,“妻子是营养师,他给我买了很多杂粮,我这里还有冰箱和两个电饭锅。”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家中也堆满了藏品。
  “现在我的目的就是管好这些展品,也希望子女能好好利用和盘活起来。”伍伯说。
  虽然藏品丰富,但伍伯却笑着说“最穷就是收藏家”,如今他只想把好好守住这些藏品。“我的书画室也赚不到多少钱,假期的时候生意会好一些,但只要能让我能有资金保护好这些藏品就行。”他说。关于免费的珍品展,他仍将一直做下去,今年时值建军90周年,作为一名老兵的他,展览可能更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226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7:33:53&&来源:南方日报
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伍秉鉴拥有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伍秉鉴富可敌国 受到万众追捧伍秉鉴和他的家族最终走向衰落
【 】导读: 伍家的财产差不多等于清政府全国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人家说他是富可敌国这是不夸张不过分的。所以那时候伍秉鉴是闻名世界的商界明星,特别是在美国人中拥有众多的&粉丝&。
先解释一下&一口通商&。所谓的&一口通商&,一口通商指的是广州,&口&指的是粤海关,是广州口岸。一口通商准确地说,是面向欧美的海洋贸易的唯一口岸。意思就是说,当时对外开放的口岸其实并不止一个广州,但是,西方海洋过来中国贸易全部必须集中在广州,所以现在人们俗称一口通商,这是一个俗称。所以现在讲一口通商,你要有一个限定语。一口通商的时代是年。
什么是十三行?&行&指的是商行,对于十三行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外洋行、洋行。也就是说,是十三家对外贸易的大公司,不是一般的小公司,是大公司。他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我们就把他叫做十三行商人,简称行商。十三行就是指在广州这么一个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群体,因为有时候并不止十三家,有时候多于十三,有时候少于十三。所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确指。十三行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指十三行商馆区,就是在文化公园附近,我们现在叫西关。十三行也可以指一个商人群体,它也可以指一个商馆区,那一片的街区。当时在整个广州口岸里面,十三行是广州口岸的核心。
一、伍秉鉴的家族:来自福建,投身外贸
在古代的中国,海洋贸易最活跃的两个省是福建和广东,为什么广东和福建是我们国家海洋贸易最活跃的省份?
我们国家的海洋状况是,东面除了朝鲜、日本、琉球这几个有限的国家以外,再往东去的话,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大洋&&太平洋。太平洋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片令人生畏的、不可逾越的汪洋。但是,东南方的情况不一样,东南面靠近东南亚,东南亚我们过去叫南洋。从我们国家的东南过去,航海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通过东南亚,往西走是马六甲海峡,通过马六甲海峡再往西走可以到达印度、西亚,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甚至可以到达非洲东岸,非常广阔。所以离东南亚最近的福建和广东是海洋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在明代和清代的时候,东南亚被很多西方国家占领,比如说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荷兰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中国人到南洋去做生意,经常是跟西方人打交道。
广东和福建虽然海洋贸易都很活跃,但两个省的情况又不一样。福建主要是出海的通道。那么广东,特别是广州,主要是一个中西交易的场所,所以两个省的情况又有点不太一样。后来来自西方的商船,明代开始有了西方的商船,到了清代来的越来越多,西方的商船基本上都选择了停泊在广州。所以这么一来的话,所以广州口岸就吸引了很多内地的商人,其中包括了福建的商人。福建人经常到东南亚做生意,他们经常会跟西方人做生意,加上广州又是中西交易最重要的场所,所以很多福建人就来到广州了,其中就有伍秉鉴的先祖。
伍氏入粤族谱
一代 伍典备
二代 伍朝凤
三代 圣字辈
四代 章字辈 伍章茂(字怡伟)殁于行洋
五代 国字辈 伍国瑞 伍国珩 伍国莹
伍氏家族早先在福建是从事种茶叶的,清代的初期伍秉鉴的祖先来到了广东,入粤以后,估计他们这个家族从事的还是广东与福建之间茶叶的买卖。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这个家族外界才开始有了记录。应该说伍国莹之前的前几代,这个家族的日子应该过得比较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几个例子。第四代的伍章茂,他的职业是跑海上运输的,海上运输的风险很大,他死在了电白。
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是兄弟三个人,他前面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都很年轻就死了,而且这两个哥哥都是终身未娶。所以,这些都可以推断他们这个家族的日子可能过得比较艰难。到了伍国莹就继承了他们伍家的生意,估计不是很大的生意,反正还是继续去做。他们那时候不是行商,他就到十三行打工,包括做做帐房、会计,后来有了起色。
伍国莹的商名叫伍浩官,所谓商名就是从事做贸易的时候人家这么称呼他的名字。他的第三个儿子伍秉鉴生下来以后起了个乳名叫阿浩,他就用了这个浩字,把自己的商名定为伍浩官。
1777年的时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已经有了浩官跟公司做茶叶交易的记录,后来他慢慢积累了人脉,积累了经验,积累了资金,后来伍国莹就开始重出行商,参与经营的行叫做元顺行,他一开始参与经营,还不完全是他的,这时候是1783年。所以,伍氏的后人就说,&怡和行实以国莹为始祖&。
伍国莹是精明能干的,但是,他很不顺利,他经营元顺行以后,他遭遇跟英国人、粤海关的经济纠纷,搞得挺狼狈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伍国莹有点无心恋战,所以就很迅速地把业务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第二个儿子伍秉钧,交给他的时候是1792年。伍秉钧非常能干,伍秉钧接过这个行务以后就正式的创办了怡和行,&怡&字取得是第四代的伍章茂(字怡伟)的字。
但是很可惜,这位很有能干的商人伍秉钧在35岁的时候病逝了,他的弟弟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这一年是1801年。到了1826年伍秉鉴也退居了,把怡和行的行务交给了他第四个儿子伍受昌,伍受昌是1826年接过了伍秉鉴的行务。但是,伍受昌33岁就去世了,他在1833年就把行务交给了他的弟弟伍崇曜。但是,不论是伍受昌还是伍崇曜,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实际上后面一直背靠着一棵大树,就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怡和行实际的掌门人伍秉鉴。祖孙三代一共有五个浩官,这五个浩官都很有名气,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伍秉鉴和伍崇曜,伍秉鉴是第六代,伍崇曜是第七代,伍秉鉴又叫伍敦元,伍崇曜又叫伍绍荣。伍浩官的名字享誉世界,连德国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著作里也提到伍浩官这个名字。
二、精于经营,恪守诚信
所谓一口通商的广州对西方的贸易主要是茶叶贸易,伍秉鉴在经营怡和行,应该说他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已经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真正把怡和行做大做强的是伍秉鉴。伍秉鉴是一个商业天才,他有过人的精明。比如在一口通商的广州主要是茶叶生意,在所有进口的外国商品和出口的中国商品里面,茶叶都是最大宗的商品。十三行的商人所做的生意主要就是茶叶,伍家也不例外。
其实讲起来整个贸易过程很复杂,经手人要经过很多道程序,经过山区,种茶的茶园,一直到下来整个流程,到广州的黄埔港,这边是外国商船把茶叶运走,把整个茶叶经营的过程浓缩在这个画面上。首先是茶区的茶农要把茶交给茶区的茶商,然后从茶区的茶商再到广州的茶行,广州的茶行再交给十三行的商人,十三行的商人再卖给外国商人,是这样一个流程。
十三行的商人在一口通商的时候是垄断性的商人,当时在广州有很多外国人在做生意,这些外国人带来的是西方的进口商品,要在广州买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内地有很多商人也到广州来,他们带来了很多中国的出口商品,再买很多西方的进口商品再到国内去,是这样一个情况。但是,十三行商人是垄断的,外国商人也好,中国商人也好,所有进口、出口的都要经过十三行商人,主要是指大宗的商品。而且十三行商人并不多,少的时候只有几家,多的时候十几家,垄断的特权是朝廷给的。
【责任编辑:fw003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十三行】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十三行行商传奇【十三行】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十三行行商传奇
伍秉鉴的先祖在康熙初年由福建泉州迁至广东广州,原在武夷山种茶为业。是允许与外国人交易丝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他的父亲伍国莹曾在广州首富潘启家中做账房,1783年开设怡和洋行而成为行商。与潘启一样,伍家的祖籍来自福建泉州府。作为广州十三行后起的福建商人,他将福建商人在广州的势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伍秉鉴家只接受白银的付款;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外国商品都想要。在1789年,伍秉鉴接管了他父亲的生意。他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向赔款的银元。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Salem,Mass.,and Newport, R.I.-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广东十三行”,今天几乎不为人知。但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商人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活跃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当时,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是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十三行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他的商行在当时同外商联系最为紧密,可以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从史料上看,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是伍家最主要的业务。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他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化解这次危机。三天后,伍绍荣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就此结案。但是,林则徐认定这1037箱鸦片是十三行行商与英商串通一气欺骗官府。3月23日,林则徐派人锁拿伍绍荣等人到钦差大臣行辕审讯,伍家再次妥协,表示愿以家资报效。但是,林则徐下令将伍绍荣革去职衔,逮捕入狱。经过此番折腾,伍秉鉴颜面尽失,斯文扫地。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据伍秉鉴自己估算,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况且,深谋远虑的伍秉鉴早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行商生意已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然而,此时的伍秉鉴,却已是心灰意冷。日,他写信给在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P·C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通篇怆然难禁之情。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终年74岁。亲,请您关注:“广府十三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GF-shisanhang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不容错过,敬请查看历史消息!感恩您这一刻的陪伴,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有精彩,齐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间到底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