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雄

掷剑挥空,莫论及与不及
字号:大 中 小
潘知常:问天下谁是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职场智慧
2015年10月17日上午,四观书院第十四期讲座,由书院导师、著名美学家、南京大学博导潘知常教授主讲,题为《问天下谁是英雄――三国演义漫谈》。
2014年12月23日,在四观书院成立时,潘教授未能及时赶到现场,所以在讲座前,王一副院长在对潘教授进行了隆重的介绍后,周易玄先生为潘教授补上了四观书院导师聘书。以下为潘教授讲座大致内容(文稿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刊发时有删节):
各位书院的朋友,大家好。有幸作为书院一员,今天能到书院,十分高兴。自从去年四观书院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机会来,但心向往之,这段时间,外间传言书院办得很好,影响了很多人。在下颇引为自豪,迫切想来书院。这次因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做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了我,所以乘机来书院观摩。
今早一来,看到书院,无论规模气象,还是周易玄先生的办院理念,战略规划,确实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我2007年去了澳门,一是到澳门的高校受聘担任院长的管理工作,二还是到澳门做了类似政府顾问的工作,主要是参与澳门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2013年又从澳门回到内地。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我又频繁接触到了企业培训工作。说到企业培训,我自己觉得,过去我们借鉴了很多西方的东西,可是西方的这些东西,在中国其实它是水土不服的。
比如说我们经常讲哈佛的什么案例,经常讲什么欧洲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但是你先回头看一看,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它进入中国,一定要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所以我经常说,要讲企业管理的经验,要让全世界成功的商战经验说汉语。但是让他们说汉语,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怎么办呢?所以我这些年在讲课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讲中国的一本书,希望通过中国的一本书来带领大家了解商战的世界、职场的世界,包括了解人生的世界。
我觉得其实我们中国很多的小说,它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因为中国的小说跟西方的小说,有一个很大区别。西方的小说是个人故事,但是中国的小说都是历史故事。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中国的小说,你立刻就会觉得,其实它就是一个中国的历史。
后来我想,那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讲一部中国小说,把中国的大道理、小道理,还有一些不讲道理的道理跟大家说清楚呢?
所以,我后来就讲四大名著与管理,四大名著与战略。包括“十一”前这两天,在中山大学,就讲了一天的《红楼梦》,半天的《金瓶梅》,半天的《聊斋》。但注意哦,我讲的不是文学,而是通过这个来了解管理的世界。
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下四大名著。过去讲《西游记》,它就是一个儿童文学。但是按我看,《西游记》根本不止是写给小孩看的,而更应该是写给大人看的,而且《西游记》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讲的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当然他是最小的企业,就相当于我安排一个党代表,他姓唐叫唐僧,我们说唐僧同志,我任命你做党代表,只有一个委任状,别的什么都没有,那你怎么办呢?你只有自己招兵买马。
于是,问题就来了:作为企业家,唐僧为什么只招了三个人?而且为什么招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实际上你看一看哈佛的管理案例,这三个人就是最标准、最合理的企业小团队。所以看《西游记》的时候,你不要看全是大闹天宫。你要看一个成熟企业从头到尾的发展过程,你去研究这个企业,它怎么完成他的团队组合。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团队组合的过程中,他怎么在互相之间学会了合作。
比如说里面特别需要学会合作的就是孙悟空。其实孙悟空在《西游记》前七回里,他是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员工。我们过去都认为前七回最好看,大闹天宫。
但是我常说,这不是《西游记》的本意。《西游记》的本意是说,在前几回里,他是一个不受企业欢迎又很有才华,很有才能的一个年轻人。然后他经过被压在五指山下,再从五指山出来,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企业工作的过程当中。
然后他跟唐僧、猪八戒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了一个逐渐学习、融合的过程。
我经常问企业家,我说为什么不让孙悟空当一把手呢?孙悟空当一把手,这个企业发展会很快。什么唐僧,我一脚把你踢开,我孙悟空一个跟头,就翻到西天了,干嘛要一步一步走啊?但我们很少去想,为什么要弄一个唐僧在那儿捣乱呢?为什么要在路上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呢?
其实很重要的是,没有唐僧就不叫企业。因为在取经路上,只有一个人知道取经道路,其他人都不知道,其他人都是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区别在于孙悟空是干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猪八戒是干和尚撞一天钟,撞好撞不好,他不管,他每天想的就是什么时候事情弄完,回高老庄去继续谈我的恋爱。
但是西天取经,它成为了一个故事,就要有人给它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企业要有人给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在整个的取经小团队里,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我为什么要取经?这就是大家都能腾云驾雾,却不能当领袖,只有唐僧能当董事长的道理。
其实其他的文学经典也一样,比如《水浒传》。当时在山东,有13家土匪企业,这13家土匪企业,都想一家独大。所以带着做企业的背景来看,第一个,就是有13家企业在竞争,为什么梁山胜出?
第二个,有四五个人可以当梁山老大,为什么最后是宋江当了老大?在梁山上第一个是小旋风柴进,柴进是革命根据地的发现者,也是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赞助人。他是完全有可能当老大的,看《水浒》我们还记得,山东境内打家劫舍的土匪,听到两个人名字会当场下跪。武松们傲得很,说我见了皇帝,老子都不拜,我只拜两个人,一个是宋江,另一个就是小旋风柴进。
可是柴进真正进入梁山企业团队以后,他却只干到了“政协副主席”。连一个“副总经理”都没给他干。按他的出身,他是柴家后人,大宋是从柴家接的江山。他的出身是贵族,经济实力也最强,又是根据地的发现者,还是他把王伦送上去的。
为什么他只干到了政协副主席呢?做企业的人就要研究了。
第二个是王伦。王伦是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最后被人家一刀捅死,为什么呢?要研究。
第三个是晁盖,晁盖已经坐到这个位置上,已经坐得很舒服了,最后被赶下来。实际上在梁山里,看起来是一箭射死的,实际上在那一箭射死之前,梁山上的人已经巴不得他早死了。你看《水浒传》,晁盖中了一箭,宋江就跪在他面前痛哭,然后其他将就坐在旁边围观,没有一个人说赶紧喊医生、叫救护车,没有一个人喊。为什么?就是把他哭死,干嘛叫医生啊,死了算了。都在那儿假装关心,然后心里想着你还不死、还不死,再哭一会儿,哭死你!
一个黑老大,他们七匹狼上的梁山,最后弄到了七个弟兄都不帮他,吴用到最后都是帮宋江的。那你就要想,这是我们做企业应该学习总结的吧?
还有为什么宋江一当老大,他立刻就开“政治局”会议。假装漫不经心地说,说我看门口那个牌子,好像有点脏了,你得换一个。他又说顺便把那个字改改,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我经常问跟我学习的企业家,为什么聚义厅要改忠义堂呢?因为这就是一个企业的理念。
我为小团队服务就叫聚义厅,我是为人民服务,就叫忠义堂。
所以你看,他改名,就是改了一个理念。他若不改这个理念,那么大宋人民解放军的降官,就绝不能跟他入伙。所以你看水浒就知道,其实他是教你一个团队怎么做大。那么《三国》呢,就是由大到强。
当时全国只有三家企业了。跨国公司是曹操,国营公司是刘备,民营公司是孙权,三家主打,但是一家胜出,哪一家胜出呢?
各位做企业的知道,司马氏。
这是《三国》最惊人的秘密。很多人看三国,就看这三家怎么打。其实这三家怎么打,只有一个人得便宜,就是司马懿。
我经常问企业家,司马懿凭什么得天下呢,手里没有兵,没有地,没有钱,什么都没有,凭什么得天下了?
这就是三国第一高人的成功的秘密。
当然《红楼梦》,讲的是一个最大企业由盛而衰的故事。因为《红楼梦》本来是中国最大的企业。为什么最大呢?
大家知道曹家跟康熙的故事吗?曹雪芹曾祖奶奶,也就是曹雪芹爷爷的妈妈,24岁就当了康熙奶妈。
清朝皇宫里面,自己亲生妈妈是不能带小孩的。因为清人入关以后,要出天花。他们满清人,当时到了内地就出天花,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康熙的妈妈没有出过天花,生了康熙以后立刻被带走,一刻都不许见,过生日的时候远远来看,但是手绝不能碰。因为怕他感染天花,那小王子就得死了。那怎么办呢?谁来带呀?在汉人里面找。结果多尔衮说我手上有一个姓曹的,他老婆不错。长得不错,也很干净、懂事,要不叫她当奶妈吧。于是就去了。后来康熙当了61年皇帝,她是康熙的奶妈。所以在清朝前100年里的汉人里面,很少人超过曹雪芹曾祖父和祖父。曹雪芹的祖父,从小陪康熙长大。因为他妈妈在带康熙五年以后,就生了曹雪芹的祖父,于是她就跟中央打了个报告:让我的孩子来陪康熙玩,中央就给批了。所以曹雪芹的祖父,相当于康熙的卫队长。康熙到哪儿都只信一个汉人,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家的企业很大,那《红楼梦》写的什么呢?写这个企业是怎么一下就没落的。
再者,我们研究中国,要看谁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要向他学习。那么,谁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呢?我告诉你,毛泽东。
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向全世界很多大师学,蒋介石也学过。但是被毛泽东打败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一个道理,毛泽东为什么打败了蒋介石呢?这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毛泽东他没有去向西方学习,本来有机会的,他自己放弃了,就是和蔡和森他们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当然也是缺憾。
但正因为他没有向西方学习,所以他没有把哈佛的什么案例,什么什么管理背得倒背如流。其结果就是他有机会真正了解中国。
比如说我们看一下毛泽东学《水浒》,学《三国》,就发现:他其实是把西方的一个产品带到中国。西方这个产品就叫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代理商。然后他的销售团队是什么,发展策略是什么,渠道特点是什么,利益点是什么?你看看毛泽东多牛,可是他没有去过哈佛。
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里是有好东西的,我们不要总迷信西方,西方是有很多好的经验,但是中国也有很多好的经验。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毛泽东是怎么培养儿子的?我们知道,如果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不牺牲,那他将来一定会很了不起。将来你看一下他的履历,就都知道了。毛岸英外语很牛,在苏联留学十几年;他作战,坐着坦克,作为苏联红军连长,一路打到柏林。斯大林送他一把小手枪,这个经历写到《人民日报》上,是不是英雄?
但是毛泽东给他儿子开的书单,你看看有西方的书吗?我告诉你,在中国你怀疑谁的智商都不要怀疑毛泽东的智商。当然毛泽东有他的错误,错误就是错误。但是从成才和带领企业团队的角度,毛泽东有巨大的智慧。我们一定要知道,讲企业团队建设,他绝对是中国有史以来一等一的高手。
你想想,一个女士那么怕死,到他手里一培训就能成了江姐。一个人他能训练成钢铁。毛泽东给他孩子开的书,都是中国关于“黑社会”的书。你要注意,连正经社会都不是。你看一看毛泽东整天看什么书,这些书基本就是在黑社会发生的故事。所以你就知道了,毛泽东真正知道在中国怎么办事。我们来看看1941年毛泽东给在苏联的毛岸英所开的书单:
《精忠岳传》、《官场现形记》、《子不语正续》、《三国志》、《高中外国史》、《中国经济地理》、《高中本国史》、《大众哲学》、《中国历史教程》、《兰花梦奇传》、《峨眉剑侠传》、《小五义》、《续小五义》、《聊斋志异》、《水浒》、《薛刚反唐》、《儒林外史》、《何典》、《清史演义》、《洪秀全》、《侠义江湖》……
好,言归正传,下面来谈《三国》。当时的三国,曹操占了九个洲,刘备占了两个洲,孙权占了一个洲。三国是中国人的战略竞争宝典。
不管是人生的战略,还是企业的战略,包括国家战略,它都是宝典。
你比如说我去年六月到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毕业典礼去致词,我说我对外语系的学生很尊重,但我对外交部却很不尊重。我到了你们这儿,就想起那个倒霉的外交部。中国的外交部是全世界最不讲战略的地方。
外交部应该是战略大师云集的地方,但我们今天中国的外交却是翻译在那个地方。说实话,翻译是最没有创造性的一群人,这波人从小当翻译上来,然后当到了外交部的重要领导。就像有时我们开玩笑,说秘书出身当统帅,往往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他谨小慎微惯了。他按领导指示办事惯了。当然也有个别秘书是好的。我们做事不能把话说绝。但按惯例他是这样。对外交部我宁可说绝,为什么呢?因为外交部每年到什么北大、南大、复旦的外语系去要人,包括现在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那位女士,就是我们南大外语系的。我教书的时候,她还是学生呢,现在已经是发言人了。
专门学外语的人,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除了外语什么都不懂。外语就是一门技术,根本谈不上战略。所以学外语而不学哲学等等,往往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小单词背惯了,只了解外国,然后崇洋媚外,不自觉的就喜欢外国人。因为人性就是对熟悉的东西亲近,更何况是自己拼命学的东西。
第二个很大的问题,背单词都是天才,但是你让他把事情综合起来办,就出问题了,因为没训练过。学外语都是靠死记硬背,所以思维容易形成定势,很难变通,很难创造。我不是去批评学外语的,那是他的职业局限。但是我对我们外交部成天只弄一帮学外语的去这个事情充满忧虑。
我们这些年,为什么总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就是因为我们的外交官多数不是战略大师。为什么外交部就必须要懂外语?我不懂外语,我后面跟一个翻译,凭什么就不行?完全可以。
我到澳门几年,每次开会,后头跟俩翻译,我就不说粤语。官员问你怎么不说粤语,我说我不会。那有什么关系,你用我,你就给我派翻译,你不用我,就算了。我凭什么学粤语,学得半生不熟,到那儿去跟人家飙半生不熟的粤语被人家笑话?我这么流利的普通话,为什么不去让人家羡慕。但是我政府战略咨询的工作做得很好,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没有必要跟你飙粤语。
为什么我联想到这个问题呢?就是刚才我说的,三国谁最厉害?司马懿!那些谋臣们谁最厉害呢?郭嘉、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显然,在里面周瑜稍差一点,注意,我们是从《三国演义》说,不从历史上说。周瑜稍微差一点,郭嘉很牛,可惜英年早逝,诸葛亮也行。但是诸葛亮这个人没有战略头脑。中国人喜欢他,就好像周恩来,因为中国人就需要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但是网上传张玉凤说到过毛泽东对周恩来的评价。张玉凤问毛主席,说你现在没有别人了,将来就是总理接班呗?毛主席就说,他不行。张余风就问,什么叫不行?毛泽东就做了这么个动作,意思是要砍脑袋,然后说:他狠劲不够。看来,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完全担得起。但是他做一个统帅,不一定行。周总理最后一次被推到手术室里,大家记得那个历史情节吗?周总理自己估计他进去不一定能出来了,他就喊了一声,说小平同志,事实证明你比我强。邓小平能跟周恩来比吗?按道理不能。但为什么周恩来,用他一生最后的力气喊,事实证明你比我强,邓小平的钢铁公司比周恩来开得好。什么叫钢铁公司?不是臭硬。而是我在战略上,我比你看得准。所以凡是战略大师都很固执。
毛泽东这个人经常经常特别固执,但是后来事实上往往证明他对。邓小平也是。战略意识强的人,一般都很强硬,因为他看得远。我经常跟企业家讲,什么叫战略问题呢?你看一个地方的发展,只看到10年以后它是怎么样。但是我看一个地方的发展,我知道50年以后它在什么位置。如果一个人知道一个企业,全国所有的企业,50年以后在什么位置,他一定是战无不胜。因为我现在就在未来的这个位置上,50年以后我哪怕躺在床上睡懒觉,我也赢你。这就叫做战略大师。
那么三国时,事实证明只有一个战略大师。他叫司马懿。随便列举一个故事:第六十回的时候法正劝刘备取宜州,过程是这样――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秘书长,那时候相当于四川是独立省。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秘书长,看不起四川的省长刘益。他就找刘备,说你把这个四川拿了算了,以后我跟你干。这个法正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而且大家看三国也知道,三国刘备手下第一高人叫法正,不叫诸葛亮。但是我们中国人喜欢鞠躬尽瘁的那种,结果就把诸葛亮塑造得无所不能了。你若真懂三国,一个问题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最怕谁?诸葛亮最怕法正,因为他斗不过法正。在内部的管理上,他根本就不是法正的对手。而当时法正就劝刘备,说老刘,你到我们四川来吧,把四川夺了。然后刘备就说不行。法正就说为什么不行啊?刘备说,我也是跟你说真话,我在外面的战略形象是刘皇叔,刘皇叔应该是维护天下统一的,你现在四川的老大,跟我是亲戚,我如果动手抢,我这个品牌就砸了。于是,法正就说,我告诉你,在关键时刻先下手为强。就好像我们自古以来打兔子的规律就是,打兔子谁先抢到手就是谁的。这叫“逐兔先得”,那么什么叫逐兔先得呢?其实就是先者优胜,后者劣胜。也就是说真正的策划,真正的战略,不是讲我把你拉下来,或者讲我搞丰功伟绩,而是讲一个站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在20年前就占到最佳位置上,然后20年以后大家感叹,说你小子怎么那么神,20年前你就早知道?这就叫做战略。我先抢位,占位以后,我躺着都赢你。后来我看到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做了一个量化研究。证实了我说的这个。他研究全世界企业,进入他自己那个领域的时间,和他的成功率是什么关系。后来他发现,第一个进入某个领域的,成功几率是39%,第二个进入这个领域的,成功几率是24%,后面的都是16%。那我们就想,其实很多企业是怎么赢别人的呢?我靠跟人家冲撞,靠跟人家竞争,其实这都是下策。因为你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别人的反作用力一定比你大。没有只是你作用别人,而别人不作用你的。所以我们有时候教企业家怎么竞争,怎么强中取胜,如何如何,但是我告诉你,在市场社会里,这种竞争起到的作用,无非是表示你还活着,真正靠这个赢的我不相信。所以这就是法正给刘备讲的全部道理。其实刘备的这个企业战略也不能算错,但他为什么总是输在曹操后面呢。因为曹操的战略灵活机变,不死板。&& 例如,随机应变来自于我们周易玄先生研究的易学思想,还有占往察来的战略思想也来自《易经》。周易玄先生因为从小学《易经》,还能运用易经思想,自然比一般同龄人成长要快,所以他能够在十年前就取得别人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成功,这就是战略――赢在未来。
反过来看刘备,他讲仁义道德,就靠这张牌,号称血统里有刘家血脉,到底有没有咱们不知道,但是你定了这张牌以后,有些事你就做不了。所以造反你弄不了,先抢天下占领先机,也弄不了。刘备就是吃这个亏。先下手为强似乎有点卑鄙,但是从战略上说,这就是一个战略问题,就是谁的眼光能看到10年以后,20年以后,甚至百年以后。
具体来说,在三国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就是三国的人为什么成功?阴谋诡计在三国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学习的三国。
三国是我能看到中国有史以来,最好学的一个时代。最典型的就是吴国的吕蒙,他是军分区司令,后来当到了一国统帅,也就是原来的战神周瑜的那个地位。那么吕蒙本来是什么情况呢?本来不读书,不看报,后来有一次孙权找他谈话。就说我看你很行,但是你不读书,这是你最大的问题。不学习的人做不大。不读书的人只有眼睛,读书的人从此就有了眼光。不读书的人他是鼠目寸光,但是读书的人他就有很大视野。不读书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黑白的,读书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
所以后来在吕蒙这个人身上产生了一个成语,大家记得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这个人开始不读书,大家都说这小子打仗很勇敢,但是当统帅不行。后来有一次,孙权带大家讨论战略性问题的时候,吕蒙这小子站起来一讲,所有人都服气了。于是私下说这小子不简单,这才几日不见,就要重新看待他了。这就是吕蒙。还有曹操是读书的,否则他诗不能写这么好;诸葛亮是读书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我要在这里跟大家提一下。就是读什么书?我经常说读书是三个问题,第一是好读书,第二是读好书,读坏书不算读书,第三个读书好,我们还要知道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三个东西都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要办书院,为什么我们要跟读书有心得的人交流学习?因为我们要找到好书去读,而且把好书读好。
为什么这样说?三国里有一个人好读书,但是他不读好书。他叫关云长。我经常讲关云长从道德上来说,是应该向他致敬的。但是从企业的角度说,他是个害群之马,因为在整个三国战略里,刘备最大的失误,就是他企业整个的立场。你看一下刘备、孙权、曹操。曹操是一个人说了算,孙权是几大家族说了算,所以孙权一有什么事就是跟大家商量,那么我们就发现曹操那边是自己独断。刘备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掣肘就是关云长。因为关云长这个人他只认一个字,义。比如今天安一个假肢,这个假手假脚叫什么?叫义肢。你就知道其实我们中国人讲义气,什么义薄云天,实际上都是吹牛的,中国人的义气往往是哥们义气,产生小团体主义。就是我的手不够长,我的腿不够长,我通过结拜兄弟都弄长一点。刘备主要是靠不断的用假手假腿,关键是还有个致命问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句话说得好。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说得不好。刘备没想到,人真的要死啊?你不能这么吹牛啊,你这么吹牛,人家关云长死了你死不死?你都喊了几十年了,人家老关真死了,你老刘也死了,你老张死不死?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大战略不能搞哥们儿义气。所以这就是他企业理念没弄好的一个原因。
当然,今天我不跟大家讲这个,我要讲的是,关云长每天看什么书,挑灯读《春秋》,春秋都是做正人君子的书,这种书在乱世打仗根本没有用。你关云长是一个战将,但这就决定了关云长这个人没有战略眼光,他没有看好书,《春秋》是给国君起一个警戒作用。譬如荆州是刘备的地,荆州我们一定要强调是骗来的,但是骗我也要骗到底,为什么?因为丢了荆州就不行,所以一定要骗,因为这是立身之本。但是最关键的要有一个界限。大家知道,我不能骗到对方翻脸的地步。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有头脑的地方,骗是骗,但是我永远不动手。再怎么着你打我一个嘴巴,然后再打一下,然后说打一下借一年行不行,然后打十下我再借十年。我耍赖,还用求你的手段耍赖,但绝不跟你动手,为什么呢?因为保住了荆州,就保住了两国关系,如果两国关系没有了,就不行了。“其势莫敢先动”。所以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最为难的是,我既要荆州,又不翻脸,所以你看诸葛亮做了很多文章,再借两年,要不然我拿几个地方跟你换,或者做你的女婿,我们就是你们的人了。总之你可以发现,第一原则就是不还荆州给你;第二我不撕破脸。但是这个关云长,他只读《春秋》,就不懂这个道理。这个荆州拿的时间长了,他以为是自己的。别人来抢,他就说你敢抢吗?我打你这个混蛋。这样就会被人家打死,而且最重要的,在于关云长自己,他的策略基点就是不能死。因为同年同月同日死,你死了以后就完蛋了,所以你怎么能死呢,刘备张飞怎么能办?而且,我只要一打,蜀国就会完蛋,因为我只要一打,就伤了吴国的和气,伤了和气还怎么往下做?所以大家知道,关云长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读好书。
第二个,是人才的三国。
一部三国史,还是一部人才史。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什么样的人不是人才,就决定了今后的发展。例如吕布,吕布从个人来说是人才,但是却实在不是帅才。这个从草原来的人,根本不懂得中原的险恶,吕布这个人是天真烂漫的大孩子。但是他不知道,中华民族文化有多玄妙。所以当他在考虑很多战略问题的时候,就经常会被别人耍。包括会被貂婵耍。在这个意义上,你会发现:吕布跟董卓都不是人才。我们知道,吕布跟董卓都输给了貂蝉,可是,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因为两个人都目光短浅。而且吕布主要是幼稚,董卓则主要是自私,在那种“问天下谁是英雄”的大场面当中,鼠目寸光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貂蝉就很牛,他义父也很牛。看一看貂蝉的义父是怎么跟董卓介绍她的?一开始,他带吕布见貂蝉,他跟吕布介绍说,小女在旁边,你们要不要一起唱卡拉OK,为什么是“小女”呢?他要增加自己在吕布心中的分量。这是我女儿,因此,我就是岳父了。大家注意,他跟董卓就没有这样说。但是董卓说吃完饭说,咱们去卡拉OK一下?董卓说行啊,什么地方好玩儿?他说,我有个新的地方,很好玩,跟我走吧,老董就跟他走了,去了以后,他就说,这地方有很漂亮的歌伎,你见不见?要注意,貂蝉现在为什么变成歌妓了呢?因为如果他说这是我女儿,董卓死活都不会要的。你这不是平白无故当了我老丈人吗?你也配?对不对,而歌伎就随便可以带走,董卓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显然,这个义父确实是人才。
我们知道,要抓四人帮,还要华国锋叶剑英等一批人,而且华国锋还是中央主席,但是貂蝉的义父一个人就把事情搞定了,你说他是不是人才?
再看貂婵。貂蝉战吕布,很精彩。吕布号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是吕布实在不是人才,他只能打仗,只有一身蛮力。比如他跟貂婵谈恋爱,貂蝉怎么耍他呢?我们记得,他跑去到董卓那里去看貂蝉,然后,他要跟貂蝉亲热,貂蝉就比吕布有心计。貂蝉说这个地方不方便,你到后花园的那个亭子等我,吕布于是就傻不拉唧跑到那儿。可是,为什么要去那里呢?因为卧室里不方便,外面方便,貂蝉就是要董卓看见,如果在卧室里看不见,就白白牺牲了色相。到后花园的亭子,就不一样了。结果吕布还真以为那儿方便,到那儿就被董卓发现了。董卓也是一样,后来董卓发现貂蝉的问题以后,他的一个高参就建议:你现在唯一的办法是以蝉伺奉,也是把貂蝉送给吕布,这样你就没事了。可是,董卓想了一个晚上,却说:如果是你的情人,你愿意送吗?显然是没有头脑。这个时候,你不送貂蝉就送国家。因此,你就应该说,赶紧,我亲自送她去,于是就没事了。所以我们就看得出来,这不是人才。这样的一种鼠目寸光,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表现。
我们再看一个细节,何进。何进的家里出了一个皇后,因此,何进一个杀猪的,也就成了总司令。
当时宫里有十人帮,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10个太监在宫廷里主事。何进是总司令,他就要想办法把这十个太监杀了。他找了当时的青年将领,大概相当洛阳军区司令的袁绍,大概相当洛阳公安局局长的曹操,几人开密会。何进就说,你们明天听我安排,我带你们进去杀人,杀了就算了。袁绍第一个出来,说何司令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明天去了全都杀掉,一个不留。显然,这就是笨蛋。我们看一看真正的人才曹操怎么说,他说,何司令您挥手指方向,清除十人帮,这是好事,但是咱们能不能首恶必败,胁从不问?咱把头头杀了,剩下的就不杀了?何进就发火了:你个笨蛋懂什么,明天都杀了。那么,你们看,谁是人才呢?当然是曹操。不信你往下面看。到了第二天,何进带着袁绍曹操去了,到了门口,10个太监却准备杀他们,太监站在宫门口说,何司令你先进来,一会儿再叫他们进来。何进这个笨蛋就会杀猪,他竟然自己就去了,去了以后就被杀了。太监把他的人头扔了出来。于是,袁绍就喊,都冲进去一个不留,全杀光。现在,大家注意曹操怎么喊,曹操跟着喊:都冲进去,一个不留,全杀光!可是,昨天晚上曹操不是说首恶必败,胁从不问吗?为什么今天就说都杀光,不难看出,曹操在20多岁的时候,头脑就有多精确。曹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头一天晚上曹操想得很远,他想,我帮你把太监都杀了,那你以后要我还有什么用,那你就该杀我了,对不对?领导都是要左边一拨,右边一拨。两边按着才安全,所以我们跟着领导干的时候都知道他手里有两拨人,大家在那斗,他在上面平衡,结果两头都安全,他也安全。如果只是你一拨,大家就没死对头,领导就要杀人了。所以曹操说,我能不能建议,大的就杀了,小的就不杀了。但是到了第二天,为什么曹操改口说:都杀了。因为何进死了。他死了这个力量就要从新组合,这个时候,敌对力量越少越好,显然,这就是高人,一个细节,就看得出来他是高人。
再讲一个细节。曹操跟袁绍打仗,袁绍,大家知道,他家四世三公,属于名门之后。一开始,曹操不是他对手,所以他几十万大军把曹操围住。这个时候,曹操就知道自己要败了,曹操问,有什么办法能够反败为胜?谋臣说,只有一个办法,今天晚上偷袭袁绍的粮草大营,偷袭成功,形势就会逆转。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曹操就是曹操,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连夜宣布:我亲自去,曹仁代理总司令,如果我死了,你们跟曹仁干。无疑,这是正确的,背水一战的时候,必须自己亲力亲为。
比如说,马谡失街亭,后人评论说什么诸葛亮认人不准,其实不对。街亭,当时是作战的核心的核心,那没有别的选择,我诸葛亮自己必须去去。这样一来,输了我认输。所以诸葛亮失街亭输在战争头脑,他不知道这个街亭是关键。而曹操不一样,关键的地方我自己去,如果死了,那曹仁你自己折腾,如果赢了,那我就赢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操劫粮草成功。于是,问题转到了袁绍。可是,他就犯了一个战略错误,袁绍派了他最看重的一个战将张A,他说,我告诉你,今天是关键,你带人去给我打,死了都要打,结果,张A一到,就被曹操收买了。所以,袁绍本来不应该输。但为什么输呢?袁绍自己没去。要知道,关键是对自己而言的,自己别无选择,可是别人就不同了,他可以选择。所以,你的关键不是任何别人的关键。
第三个问题,智慧的三国。
三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智慧,这个智慧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战略博弈。而且是在多重意义的博弈。我们也学习方法的案例,可是那大多是两方博弈,三国却是多方博弈。
这里面,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我刚才说过,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土地,他为什么能够取胜?因为他知道一条,三国要想不失败,三国就都不能打,如果三个国家都不打,那三个国家就长治久安。如果三个国家打,那么就会露出破绽。这一点,司马懿看得很清楚。甚至有一次,他还把诸葛亮叫到阵前,专门跟诸葛亮交代,他说,我教教你,你要想在蜀国长治久安,唯一的办法是,不打仗,你要打仗,天下就是我的。可是,诸葛亮不听,他要打,结果把三国的平衡打掉了,那,三国就必须同时死。所以司马懿是很聪明的,而诸葛亮不聪明。
当然,诸葛亮要打仗,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诸葛亮是前方站区总司令,不是国务院总理。他在蜀国没有最高地位,他要享有最高地位,必须宣布“暂时紧张状态”,因为进入了这个状态,军事长官才最大了。如果不宣布这个,就不是最大。
其实,这正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这场智慧的博弈当中,他把蜀国拖死了。就类似于美国里根说,我们的星球大战计划投多少钱打苏联,然后苏联就出钱抗衡,于是苏联就完蛋了。蜀国也是如此。
还有不少的例子,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博弈智慧。例如“空城计”。以司马懿卓越的军事才能不至于看不出空城计;而且,他可以派出小分队先试试打一下,或者可以围而不打,看几天,司马懿不敢攻城,其实是司马懿并不想过早除掉诸葛亮。司马懿一直受曹真等人的排挤,有一段还被贬为平民。正是因为诸葛亮的不断伐魏,魏国无人可以抵挡,曹操才不得不请司马懿出山。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自己还没有抓到大权,如果灭掉诸葛亮,第二天,自己也就完蛋了。
所以,三国里充满了智慧的博弈。比如刘备和诸葛亮,刘备的天才表现在哪儿呢?他解决了一个问题,仁义之师,换一句话说,刘备为什么能存在,他在中原大地流窜了18年,跑来跑去没有根据地,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精神,他解决了,就是“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但是刘备的失误在哪儿呢?他没有企业方向。我经常说,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只有流向,没有方向。看一下大江大河,都是有方向的。一个人,如果只有流向,那尽管一天忙得不得了,最后就还是输。刘备就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方向。这正是诸葛亮的贡献。第一步,“北让曹操占天时, 南让孙权占地利, 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 后即取西川建基业, 以成鼎足之势” ,第二步,“待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总之,诸葛亮给了他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博弈智慧就是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对; 是举重若轻,不是举轻若重; 是把复杂事情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因为今天是时间关系。所以我今天就先讲到这儿,很抱歉,因为时间确实到了,谢谢各位。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年后的礼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