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昆曲的世界,看见什么 10

昆曲列入“非遗”十周年 上海昆剧团将巡演
  早报记者 潘妤
  今年的5月18日,是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的纪念日。届时,全国昆剧界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上海昆剧团则提前一个月开始了一系列活动。
  昨天,一台名为“非梦遗花拾年间”的昆剧专场在兰心大戏院演出,张静娴、计镇华、梁谷音、王芝泉、张洵澎等上昆国宝级表演艺术家及青年艺术家谷好好等联袂登台,并由此拉开上昆庆祝昆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据悉,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上海昆剧团将举行一系列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活动,包括演出、研讨、展览、学术讲座。并将在法国巴黎,中国台北、香港,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地演出。
  在5月18日前后,上海昆剧团还将参加在昆山和上海的各个展演活动,其中包括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 “全国昆曲院团青年展演”、在三山会馆“海上昆曲文化大展境态系列演出”,以及“中国昆曲与能乐长歌研讨会”等。
  本次系列活动是上海昆剧团迄今为止单项活动举办时间最长、表演场次最多、演出区域最广的一次庆祝活动。(责任编辑:news)
08-08-29·
11-03-29·
11-03-26·
11-03-11·
11-03-09·
11-02-13·
11-02-10·
11-02-01·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高清影视剧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或在微信中搜索
"作家网qq群"
videobox += ''
摘要:走进昆曲的世界,看见什么
推荐关键字
走进昆曲的世界,看见什么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公益演出 新华社图片金良快 摄
  3月5日,作家白先勇在&扬州讲坛&主讲《青春版〈牡丹亭〉 与昆曲复兴运动》,场内外1300人座无虚席。无独有偶,日前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的陆家嘴文艺品鉴会上,昆曲演员张军开讲《昆曲里的情感世界》,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我们为什么会被有着几百年悠久历史的昆曲吸引、感动,昆曲究竟带我们走进一个怎样与众不同的艺术世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还是自家后院那朵&牡丹&最美
  白先勇
  第一次与昆曲结缘是在上海,第二次看昆曲还是在上海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几百年的历史。昆曲的发源地在昆山,后来扩展到吴语系这一带。晚明时期,昆曲独霸中国,是中国的&国剧&,南京、杭州、扬州等地都是昆曲重镇,后来昆曲往北方发展。清代皇帝非常喜欢昆曲,昆曲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乾隆时代,皇帝有家班,相传家班规模上千人,很多演员都来自苏杭地区。
  昆曲非常高雅,很多文人都参与了昆曲文本的写作。在昆曲的写作者中,有40多位是进士,昆曲文本要很有学问的人才能写。当时的昆曲曾经很流行,不像现在曲高和寡。在苏州虎丘,到了中秋时节,上千人在那里唱昆曲,一唱就唱到天亮,还有比赛,决出冠军。从皇室到百姓,大家都喜欢唱昆曲。
  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艺术成就最高,很多剧种都受到昆曲的影响。但后来,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昆曲渐渐没落了,被京剧等取代。到了民国,昆曲几乎从舞台上消失了,全靠一些有心人维系着。苏州成立了昆曲传习所,训练了40多位&传&字辈演员,把昆曲的传统传承下来,但昆曲仍然岌岌可危。
  抗日战争时期,&传&字辈演员也分散了,昆曲几乎灭亡。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传&字辈演员又回来了,后来有了新剧《十五贯》,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人民日报》还写了社论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但是在&文革&期间,昆曲又受到了冲击。
  昆曲一直起起伏伏,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衰落不代表艺术成就的消失,作为戏剧的美学标杆,它一直在那里树立着。
  我第一次与昆曲结缘是在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第一次回到上海,演了4天昆曲。当时是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我有机会去看了梅兰芳和俞振飞演出的《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从此我和《牡丹亭》结下了一生缘。
  第二次看昆曲还是在上海,1987年我在复旦大学做访问教授,正好上海昆剧院演全本《长生殿》,我觉得他们演得好极了,一直在兴奋地拍手。
  我深有感触: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我们了不起的表演艺术昆曲终于浴火重生。
  它有强韧的生命,我们要把它的青春召唤回来
  现在,尽管昆曲渐渐升温,但是很多演员都到了退休的年纪,观众也渐渐老龄化,年轻人不怎么爱看传统戏剧,一提到昆曲,就说是&困曲&,听了要睡着的。
  昆曲要有前途,一定要有年轻观众,否则难以为继。2001年,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站出来振臂一呼,幸而很多艺术家、热心人士积极响应,开始联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为的是培养年轻演员接班,同时还要把年轻观众吸引过来,尤其是要将高校学生召唤回戏院,观赏昆曲。我相信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有强韧的生命力,我们要把它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
  从2004年开始,青春版《牡丹亭》演遍海内外,去了30多所高校演出,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来看。有位北大学生说:世界上分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牡丹亭》的人,一种是没有看过的。还有大学生说:宁愿醉死在《牡丹亭》中,永远不要醒过来。有媒体称,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下降了30岁。
  我去看了150多场,90%都是满场。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我们选对了剧目。这是一部爱情悲喜剧,男女主角都是年轻人,所以年轻观众能够认同。
  2007年我们在北京展览馆迎来了第100场演出,2700个座位全部都满了。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迎来第200场演出,这是一个标杆。一位摄影师一路跟拍下来,总共拍了超过20万张照片。我们到英国伦敦演出了好多场,英国媒体剧评非常严苛,但一个星期就给了我们两篇非常正面的剧评。
  昆曲有两个特点:一是美,二是情。美是抽象的,是诗化的,是象征的。昆曲之美,也是中国文化之美。昆曲不仅是一出出戏,也是明清时期中国最高的文化成就之一。
  如果昆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衰弱了,那我们就是民族的罪人。文化需要全民的保护,昆曲《牡丹亭》就像是在展示中国精致的青铜器、瓷器那样,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希望昆曲越来越好,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愿望,那么昆曲的复兴就有了可能。
  我是研究外国文学的,看过很多&花&之后,还是觉得,我们自家后院那朵&牡丹&最美。希望大家也跟我一样,爱上昆曲,把昆曲推广出去。
  不只是表演,而是生活方式
  传统戏曲里的&古典音乐&
  昆曲《春江花月夜》将于4月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写的一首诗。在历史上,对于诗人张若虚的记载几乎为零。我们只知道他是扬州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这首诗被誉为是&孤篇压全唐&之作,也就是说,这一篇诗作盖过了唐朝所有的诗。
  这位诗人身上一定发生过与众不同的故事,这也是昆曲《春江花月夜》创作的基础。当然,发生在张若虚身上的这个爱情故事是虚构的,而这部昆曲作品想要呈现的也并不仅仅是爱情。
  其实,昆曲中承载的,除了情感,还有时间,还有爱,还有美,还有人和宇宙的对话。
  昆曲是大约600年前发源于江苏昆山的一个剧种。从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昆曲主宰了中国人的戏剧欣赏长达200年之久,它是那个时候真正的&国剧&。
  但到了清代中叶,也许因为昆曲太雅致了,它开始慢慢淡出国人的视线。这时,徽剧、汉剧结合了昆曲的曲调,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国剧&&&京剧&。
  昆曲渐渐走向衰亡,直到2001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评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在19项内容评定中全票通过,成为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家是非常认可中国昆曲的,因为它在文化层面上非常了不起。
  昆曲是用笛子来伴奏的,而京剧、越剧等剧种都是用胡琴来伴奏的。在我看来,打个可能不那么准确的比方,在传统戏曲音乐中,凡是胡琴伴奏的,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流行音乐&;而用笛子来伴奏的,则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古典音乐&。
  经常有人问我昆曲和京剧有什么区别?在外行人听起来,它们只是唱法有些不同,但在这个行业里浸润了30多年,我越来越发现这两个剧种根本就是两回事。一般来说,&流行音乐&的写作方式更注重旋律,注重辨识度;而昆曲作为&古典音乐&,它对格律的要求非常高。
  这些要求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你非得把它继承下来不可。正因为它和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差别很大,所以不容易被记住和传播。比如,喜欢昆曲的朋友,听《游园惊梦》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有的人听了5年也不会唱;要是京剧的话,你也许听几遍就会唱了。
  像一锅汤要慢慢熬
  昆曲一共留传下1980个剧本。明代的昆曲剧本有个特点&&非常长,比如《游园惊梦》是个折子戏,其实全本《牡丹亭》有55折,也就是有55个折子戏。如果全本《牡丹亭》演下来,大家知道要演多久吗?需要2个月时间。每天演一折,55折差不多就得2个月时间。
  我们现在看戏,一出戏如果超过2个半小时,就叫&大戏&。我1998年演过一部美国人导演的昆曲《牡丹亭》,每天晚上演3个半小时,演了6个晚上,一共21个小时,这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戏了。
  昆曲是慢慢唱的,一天通常只唱一折。因为它的文学含量和音乐含量够丰富、够雅致,所以唱得非常慢。不像现在年轻人看某些电视剧,每一集一定要有曲折的情节吸引你看下去,昆曲是以极慢的速度递进,像一锅汤要慢慢熬。
  在昆曲鼎盛的明代,不是说人们白天劳作、晚上抽1个小时出来看戏,昆曲完全是你想不到的一种生活方式。昆曲是一种闲情逸致,不需要赶时间,它是一件非常轻松随意的事情。你可以看台上唱戏,看到一半,不高兴看了,出去遛一圈,回家换件衣服再接着回来看戏。
  现在我们听昆曲的时候,旁边的桌子上最好也要放一杯好茶和一些点心。因为昆曲也绝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非常雅致的生活方式。
  我和音乐家谭盾合作的昆曲 《牡丹亭》,在7年里一共演了230场,为什么这出戏会这么受欢迎呢?因为它基于昆曲,又超越了昆曲。为了看这出戏,星期六的时候观众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赶到青浦朱家角。票价并不便宜,地点又是在郊区,所以你一定会在小镇里逛一逛,享受一下慢生活,然后在赏心悦目的环境和心境里慢慢地品味昆曲。而这正是我们的希望&&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一样,慢慢走进昆曲的世界。
  走向远方的重要基石
  我小时候是&误上贼船&学了昆曲,曾经特别讨厌昆曲。
  我在学戏的过程当中,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瑞金医院&&因为练翻跟斗,经常骨折。昆曲古谱用的是工尺谱,学起来很难,大概一般需要3年时间才能学会。昆曲唱一个字,有的需要3小节12拍,唱得非常长。字少腔多,音乐绵长,因此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难学了。十三四岁的孩子哪里搞得懂昆曲?它的节奏太慢了,我小时候曾经唱着唱着就睡着了。
  直到有一天我学会了唱《琴挑》,才真正开始懂昆曲。现在我每一次唱昆曲,越唱越觉得老祖宗伟大,那些老的曲子,一个字和一个调都没有被改过,今天唱起来依然那样动人。
  我最喜欢的折子戏也是 《琴挑》,这部戏是1570年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写的,讲的是文人潘必正和小尼姑之间的爱情故事。《琴挑》的唱腔不是随便写的,作者先从4466个昆曲曲牌里,找到《懒画眉》这个曲牌,然后严格按照这个曲牌的韵律来写,词牌的平仄格式也有规定,有章有法。
  昆曲的词里还有很多典故。比如《牡丹亭》里,汤显祖每写完一折戏后,会在戏的最后写上四句诗,叫&集唐&。这四句诗都不是汤显祖写的,而是把唐朝很多诗人的诗句重新组合起来。这就好像汤显祖在显摆:所有唐诗都在我的肚子里,我都可以信手拈来。他是在通过昆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昆曲真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戏曲,静谧典雅而含蓄,它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微妙的情感表达方式。听昆曲其实和看《中国诗词大会》一样会被感动,不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多特别,而是因为母语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它总有一天会被一种形式激发,无论是读诗词还是听昆曲,都可以激发出这种情感。所以我觉得,昆曲和诗歌一样,必须保存好,它是我们走向远方的重要基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作家网的立场。
新闻热线:010-- 主编信箱 Email:
投稿邮箱[散文:&&评论:&&小说:&&诗歌:]
作家网QQ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汇佳园102号室 邮编:100015
京公网安备83 京ICP备号-5 作家网商标注册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昆曲申遗成功10周年 世界级“非遗”头衔空降
  
10:52      【字号: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牡丹亭》中的经典唱词冥冥中成了昆曲现实命运的写照,明清时“姹紫嫣红”的繁华,在近世却退化为“断井颓垣”的式微,直至10年前的昨天,随着世界级“非遗”头衔的空降,“戏曲活化石”又现“良辰美景”,昆曲的跌宕命运似乎比水磨腔还要委婉曲折。10年“非遗”路,600年昆曲走出了在寂静中被遗忘的宿命,但也面临过度开发和虚火过旺的现实,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三天推出昆曲申遗成功10周年特别报道,通过对这10年来的梳理以及断章的截取,让我们从翻阅往事中,更清晰地去期许未来。
  ■世界级“非遗”头衔空降——
  十年摆脱“困曲”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张学忠代表中国领取了证书。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9个项目中,中国昆曲以全票荣登榜首。同年10月,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大厅里,传出了流利的笛箫和百转千回的水磨腔,轻歌曼舞间阻挡了尘世的喧嚣繁华。会后,张学忠收到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外交官员的祝贺,昆曲首次引起了世界关注。而那时在国内,昆曲不仅被戏称为“困曲”,从业者更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在北京,如果有人打车去北京人艺,出租司机不用问地址就会将客人送到,但是10年前,各地的昆曲剧院却是当地最不知名的地方,即便是在发源地苏州,出租司机中也几乎没有人知道隐藏在小路中的这座剧院。但是现在却不同了,他们不仅会将你准确送到目的地,还会热心地引导你到昆曲博物馆转转。而今年5月14日晚,上昆的《长生殿》精华版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座无虚席的剧场在演出后上演了火暴的一幕。狂热的戏迷用掌声和喝彩声把蔡正仁、张静娴两位主演留在舞台上数次谢幕仍意犹未尽。经历了几十载舞台历练的蔡正仁说,“当演员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在舞台上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是该留在舞台上还是回到化妆间,我甚至都不记得我们到底谢了几次幕。那一刻,让我终生难忘,狂热和兴奋浸润着剧场的每一丝空气,这与10年前观众寥寥的场面反差太大了。”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最近几年常说的一句话是:“以往我们是抱着金饭碗到处要饭,因为常年不擦拭,以至于这只金饭碗落满了灰尘。来自世界的认同警醒了我们,作为昆曲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擦亮,让它回复昔日的光鲜。”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将申遗成功的这10年称作昆曲600年来最好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主要是指政府的认同和着力推进。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始于昆曲,我国的非遗保护也是从昆曲开始的,这10年来昆曲的社会认同和舆论宣传甚至已经超越了昆曲本身,被提升到了一个国家文脉的传承层面。”
  ■“白牡丹”让昆曲潜入校园——
  培养年轻观众
  日,苏州大学存菊堂内掌声雷动,上本九折在绵延三小时的笛声、锣声、箫声中终了,1200多个年轻的面孔起立鼓掌。舞台上,演员们几次谢幕仍欲罢不能。这部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地首演破天荒地选择了姑苏城内的高校,而这仅仅是台湾作家白先勇“昆曲高校传承计划”的开始,昆曲这个被白先勇形容为“美得不得了的艺术”随“白牡丹”潜入校园。他在北大开设的昆曲公选课,更是被北大学生称为“史上最火暴的公选课”。而在苏州大学开设的昆曲选修课,全校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修。此后,受白先勇的启发,北昆在北大开设了昆曲普及场,苏昆更是建立了未成年人昆曲传播中心,并承诺要让苏州的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免费看一次昆曲。今年4月,白先勇倾注了巨大心力的校园版《牡丹亭》在北大妩媚登场,普通大学生粉墨登台,亲身感受昆曲之美。
  白先勇说:“在台湾,昆曲完全是靠大学校园传承,台大的曲社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从未间断过,中文系的女生听昆曲的传统代代相传,她们时常聚在一起唱曲,台湾有如此深厚的昆曲观众基础也正因为此。”眼下,此前已将青春版《牡丹亭》带入多所校园的白先勇,最为期待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赞助这种行为,让昆曲走入西部或是更远地方的高校,在他看来,“昆曲在这样平民的、单纯的氛围里觅知音,多好。”校园版《牡丹亭》中杜丽娘的饰演者、北大法学院2009级法学专业研究生杨楠楠表示,“也许对于昆曲和传统艺术来说,我们的身体力行正是一种最满怀诚挚和敬意的传承。”而她的参与也带动了周围的同学,校园版谢幕时,每个演员都有粉丝捧场,而观众也都是他们的同窗好友。正如白先勇所说,“并不是现在的青年人不喜欢昆曲,而是他们没有看到最美的昆曲。”曾经有大学生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昆曲那么慢,是爷爷奶奶看的艺术,现在还有必要演吗?”而田青的回答是,“欣赏昆曲需要有文学的积淀,能否看懂昆曲与个人修为有直接关系,昆曲已经等了你600年,不在乎再等你10年。”
  ■一年二三十场到四季曲声不断——
  改行名家回归
  6个半院团的800壮士,这是昆曲在最困难时期的写照,无奈而悲壮。600年昆曲其辉煌和衰落都是近200年的事,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昆曲经历过台上比台下人多的窘境,甚至被称为“困曲”,节奏慢、程式化、唱词雅成了很多人拒绝走进剧场的原因。少演少赔、多演多赔,一出新戏最多演个两三场,一个剧团一年的演出场次也不过二三十场。那一时期,困扰时任上海昆剧院院长蔡正仁的除了经营上的困境外,更可怕的是人才的流失。“我时常能收到年轻演员的辞职信,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问他们你想好没有?如果想好了,我就给你签字。生存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都要直面,那样的生存环境,勉强是没有意义的。”
  “二度梅”获得者、苏昆副院长王芳回忆道:“那时我都不敢请别人来看戏,即使请别人来,人家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我一度很徘徊,有一个阶段我曾经去学美容,每天练完功就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最底层的职位做起,从每个月250元做到不包括奖金和年终分成每个月3000元。当时我作为江苏省昆曲演员中唯一的副高职称,工资仅有140元。”那时,同王芳住在一个大院中的人甚至不知道她昆曲演员的身份,直至申遗成功后三年一届的昆曲艺术节落户苏州,看过演出的同院居民才和她开玩笑说“原来我们身边还住着一位昆曲名家”。2003年,王芳被请回剧院担纲全本《牡丹亭》中的杨贵妃一角,此后便演出不断。去年浙昆全年的演出场次甚至达到了302场,这无疑是一个连京剧院团都艳羡的数字,江苏省昆剧院更在南京熙南里古戏台、周庄等场所都设立了常年演出阵地,一年四季曲声不断。而上昆从全本《长生殿》排练过程中要靠到文广局借款发春节奖金,到现在年终奖能发到平均2万元。
  北昆院长、“梅花奖”获得者杨凤一在上世纪90年代前几乎没在北昆待,整年在外拍影视,那时她拍摄一部电影挣得的报酬是在北昆几年的工资。但是90年代后,她几乎没有接任何片约,“我的根还在昆曲舞台,剧院更需要我,特别是申遗成功后,总觉得有很多事要做。”眼下,北昆的主力是剧院和北戏2001年招收的昆曲学员班,杨凤一介绍说:“那批学生原本是按照龙套演员的标准招的,但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以邵天帅为代表的一批演员现在都可以挑梁唱大戏,而且这个班的成活率也很高,24个人中有21人都选择了昆曲留在了北昆。”除了他们,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饰演者朱冰贞为代表的一批京剧专业学生跨界昆曲的现象如今也并不鲜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潘东
1        
【】【】【】【】
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生殿 昆曲 10个小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