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敌方在正面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兵力上崩溃,需要多少兵力?

正面战场分有几个战区,战区是如何划分的,每个战区;提问者:大傻根-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概况;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大陆抗日战争史研究进展;而言,直至70年代末,大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几;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事求是;在史料方面,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
正面战场分有几个战区,战区是如何划分的,每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是何人,每个战区的战斗情况又如何?
提问者: 大傻根 - 试用期 一级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大陆正面战场研究起步较晚,真正从学术上取得进展,大致可以说是近20年间的事。回顾和总结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今后抗战史研究的深入不无助益。本文就此所作论述,因为篇幅限制,不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学界指正。
一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概况
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大陆抗日战争史研究进展缓慢。比较而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还有一些进展,而对正面战场的研究极端漠视。只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一些省市委员会的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辑》发表了一些原国民政府官员撰写的抗日战争回忆录,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史料整理处选编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公布了部分档案资料,为正面战场研究提供了参考史料。 中共党史革命史论著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和战绩基本不提,连现代史通史性著作也概于贬斥。如有的著作论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时,其基调为:国民党实施“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战场上不断大溃退。就学术研究
而言,直至70年代末,大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后,学术界才逐步恢复生机。随着逐步摆脱以往“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史学界开始敢于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研讨,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史学科的建立,也要求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举措进行比较公允的评断。80年代以来,在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的学术领域中,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料陆续有所刊布,研究领域广为开拓,论著大量涌现,新的论点提出后引起争鸣,学界现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较20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正面战场研究比较活跃,进展比较突出。
在史料方面,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资料选编,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印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局编《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资料选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八一三抗日史料选编》,武汉市档案馆等编《武汉抗战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编《滇军抗战密电集》,南京市政协编《蓝天碧血扬国威:中国空军抗战史料》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
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回忆资料,出版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原抗战》、《晋绥抗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等;还有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编《川军抗战亲历记》、政协广西区委编《广西儿女抗日亲历记》、民革武汉市委编《热血报中华DD武汉民革成员抗战回忆录选编》等;一些原国民政府将领的回忆录中,都有不少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内容。《历史档案》、《民国档案》、重庆市档案馆编《档案史料与研究》陆续刊布有关的档案资料。80年代起,除发表大量论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论文外,抗战史著作以何理著《抗日战争史》为代表,开始对正面战场作研讨。其后,罗焕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胡德坤《中日战争史》,王辅《日军侵华战争》,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王秀鑫、郭德宏主编),刘大年、白介夫主编《中国复兴枢纽》,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中《全民抗战气壮山河》(李良志等主编)、《坚持抗战苦撑待变》(李隆基等主编)、《同盟抗战赢得胜利》(李良志等主编),罗焕章、高培主编《中国抗战军事史》,张宏志《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和杨克林、曹红编《中国抗日战争图志》等,都分别花了不同比重的篇幅论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对国民政府军队正面战场抗战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同时批评其反共和“消极抗日”之一
面。专门记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著作,开始有郭雄等编著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陈小功的《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等小册子,其后出版了张宪文主编的《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马振犊著《惨胜DD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后改名为《血染辉煌DD抗战正面战场写实》)等专著。其他还有一些记述正面战场个别战役的专著。此处不一一述及。
在80年代、90年代举办的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特别是研究抗日战争的学术讨论会中,对正面战场抗战的研讨和评价往往是学者们最注目的热点之一。围绕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举办过多次,如对九一八事变、卢沟桥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武汉抗战、台儿庄大捷、滇缅战场等,都举办过专题学术研讨会。不少学术研讨会有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参加,进行学术交流,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台湾保存了不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料,台湾刊印的史料和发表的论著是大陆学者研究正面战场的参考资料重要来源之一。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印的《中华民国史料初编DD抗日战争时期》(秦孝仪主编)和吴相湘著《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蒋纬国主编的《抗日御侮》、台国防部史政局编《抗日战史》等,都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著述经常参考。80D90年代大陆翻译了日本刊印发表的太平洋战争史资料和著作。日本一些战史资料著作和日本侵华战犯的回忆录,对研究正面战场敌方日军的战略战役部署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美英有关太平
洋战争的资料著作和回忆录等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篇幅关系,这里不加论述。
二 局部抗战诸役之研究
作为中日两国间之一场战争,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就开始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从“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日本发动过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也断续进行过正面抵抗。由于这些战事就中日两国间来说尚只具有局部性,并且不是连续发生的,故这一时期中抗日战事被称为“局部抗日”。局部抗日阶段先后发生过九一八事变、“江桥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日、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和绥远抗战诸役。局部抗战诸役理应包含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范围之内。
过去,对于局部抗战是忽略不提的,而集中力量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前实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80年代以来,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方针由“安内攘外”妥协退让向坚决抗日的转变过程进行研究,现在对国民政府军队局部抗战和国民政府的抗日准备已作出肯定。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一方的不抵抗方针,过去简单的认为是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尽管现在有的学者仍持此说法,但一些学者提出:现在没有确实的史料证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给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有些回忆也难以凭信。有的学者指出: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专业论文、30正面战场分有几个战区等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并存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战场,一个是共产党的...四是战场范围不同。国民党把统治区域划戚若干战区. 共产党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 收藏人:随儿子一起成长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 正是持续 6 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薛岳率领的第 9 战区...  战场(正面战场,敌后 战场),战区,作战方向(战略方向),战局,初战,决战,军事基地...* 作战计划 * 作战任务 * 作战序列 * 作战分界线 * 核火力计划 * 核打击...  国民党军是抗战中的主力部队,与日军正面对抗,将统治区划分为若 干战区,展开大...八年全面抗战中,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 200 余次,大小战斗 20 ...  正面战场的会战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正面...日军在仰光登陆,登陆后,日军以 4 个师团兵力分三...的是第 9 战区、第 13 战区部队,共约 34 个师...  就中国国情来看,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的形成是历史的...将统治区划分为若干战区,展开大会战或发动大型战役;...之间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存在着分 歧,但那是中国...  在华中,新四军各部集中完毕后分头开赴大江南北抗日...2.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将全国划分成 5 个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由海陆空...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 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 6 年 的四次长沙会战。 薛岳率领的第 9 战区...  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作为一国的政 府进行抵抗,这也是一个执政党的本分...上,六年间进行了六次大会战日军伤亡达 20 万人,是正面战场表现最好 的战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陈向阳&孙英
&&&&来源:&&&&
&&&&&&字号
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由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逐渐上升为抗日的重心,成为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伟大的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的今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各自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些人对此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有必要作出鲜明的回答。
一、正面战场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这一阶段历时1年4个月,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50730人,(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黎明文化公司印行中华民国67年版,第44―45页)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较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268人。(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这一时期,已经不完全是战争中敌之进攻、我之防御阶段,而是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日本侵略者虽然开始转移兵力到解放区战场,但进攻的重点还是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方面的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对日军的有限进攻进行较为坚决的抵抗外,还主动发动有限度的攻势与反击,以进一步牵制消耗敌人。在这两年时间里,国民党军队给予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伤俘日军263251人,(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黎明文化公司印行中华民国67年版,第44―45页)同时也付出1019911人的伤亡代价,(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与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相等,这也是国民党政府在这一阶段抗战较为积极的一个具体例证。在这一时期,由于英美等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劝降和日本的诱降、希特勒席卷西欧、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成立等等因素,均给国民党政府带来极坏的影响,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既抗战又反共,对日军既抵抗又动摇。因此,当中国的抗战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的时候,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在我国抗战中逐渐下降为次要的战场,且在许多作战中出现溃败的被动局面。
2. 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
这一时期,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转移到南太平洋地区,日本对华采取巩固占领区的军事战略,把作战的重点对准敌后解放区;国民党政府把战争的胜败完全寄托在美英盟军身上,对抗日十分消极。在整个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没有对日军采取主动的战略或战役性攻势,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国民党军队在年5年的伤亡总数(计853603人),不仅不及两年的伤亡数(1084379人),也比两年的伤亡数(1019911人)少。(同上书,第81页)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民党政府在1941年后消极抗日的事实。相反,在反共方面国民党却非常积极,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5届5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于1941年1月发动围歼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1943年又扩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并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3.在战略大反攻阶段(1945年8月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急迫地抢占胜利果实。
日,苏军出兵东北,次日,苏联对日宣战。之后,中国战局发生了急剧的重大变化。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大反攻。国民党对我军的反攻作战行动不但不予配合,反而采取了无理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还存在与日伪暗中勾结的行为。8月10日至11日,蒋介石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要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各战区“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接受日伪军投降,同时积极向解放区推进。例如,胡宗南以其主力3个军向山西推进,一部已过黄河;傅作义部进入包头并沿平绥路东进;李品仙、何柱国等部向徐州、蚌埠推进;王仲廉、高树勋等部向郑州、洛阳、许昌一线推进,等等。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几乎垄断了受降权,对原日军侵占的重要战略地点,除东北及张家口、承德、赤峰、多伦、古北口为我八路军解放外,其余大多为国民党军抢占,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果实大都被国民党攫取,且成为了其之后发动内战的重要资本。
&&相关新闻
(责编:王子一鸣、周斌)广告热线: 公告站务:9/
法律顾问:江苏景来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苏B2-号
电话:9工作日 8:30-17:30在线
广告联系:广告联系: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近现代史纲要小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敌方还有5秒到达战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