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什么最重要

(tao-纺织品商城)
(tao-纺织品商城)
(天道酬勤)
第三方登录:马徐骏说杂志 &&鱼和鹰 &视野
捷径 &全球顶级杂志&&信息奢侈品
消灭阅读门槛&&360
2147& 字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了解世界的捷径
有人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什么动物最后一个意识到水的存在?
我蒙了一圈也没蒙对。
答案是:鱼。
鱼天天在水里,没法理解水以外的世界,更不知道在那个广阔世界里,&水&的真实样子。
这个问题给我的启发很大,鱼和水的关系,不就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吗?
我们每天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很容易只了解局部、不了解整体,只知道当下、不知道未来。
如果鱼有了鹰的视野,一切就不一样了,把两个视角整合起来,它就能获得对世界更真实的认知。
每个人也应该跳开自己的小环境,登高一步。 阅读全球最顶级的杂志,是条捷径。
你想得到信号,还是噪声
巴菲特最亲密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我和巴菲特从一些好的商业杂志中得到的,比从其他地方多。&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也建议:你该读读噪声更少的周刊,因为我们平时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噪声,而非信号。
杂志在今天甚至已经成为了某种代表身份和趣味的阶级标识。
世界顶级杂志,为这个时代最新锐、最生机勃勃的&忙人&创办,它比&资讯&深得多,比&书本&快得多。
《时代周刊》:最著名的杂志,为高端忙碌人士提供深入的全球新闻专题;
《哈佛商业评论》:管理人士必备,提供全球先进管理理念;
《财富》:给经理人、CEO的指导手册;
《外交事务》:给政治家的关于全球趋势最权威、最深刻的解读内参;
《快公司》: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最新、最详尽的创业公司报道。
世界顶级杂志,本身就是奢侈品。
尤其是你想到在今天,到处都是信息的&速成品&,顶级大刊却还遵循着古老又奢侈的生产方式:高人力成本投入、低产出
它们的作者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会花几个月搜集素材,只为打磨一篇报道。
最优秀的杂志,哪怕只是拿在手里,都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你希望得到的是大路货,还是奢侈品?你要得到的是噪声,还是信号?
我知道你在纠结什么
人人都知道世界名刊好,但有一些痛点问题,很难克服:
价格昂贵、很难买到
部分外刊虽有中文版,但中文版内容和外文原版内容大不同。想订阅原汁原味的外刊,《时代周刊》一年约200元,《哈佛商业评论》约700元,《大西洋月刊》约700元&&也许你不差钱,但万里迢迢买到手,新知已成旧闻。
一本《时代周刊》100页、《快公司》107页&&光是浏览一遍,都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英文阅读速度慢
读懂一本《哈佛商业评论》,至少需要10000的单词量,英语熟练的人读完,至少4个小时。更别提这些外刊里满是双关语和典故,净让读者们猜谜。
所以当罗胖跟我说:来做一个&
&的产品吧,我就觉得,这事儿既困难,又有价值。
困难在于,接下这个活儿,我就得逼自己靠谱,不停地锤炼内容、保证输出。
价值在于,中西方文化中间有难以跨越的沟壑。我当人梯,可以让你踩着我的肩膀,登高一步,看得更远、更全面。
罗胖对我有信心,是因为我有在新东方8年的任教经历,获得过集团优秀培训师、明星教师的这些所谓的&荣誉&,也有过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但更重要的是,我对知识分享,特别有热情。
在&马徐骏说杂志&里,我会助你跨过时间、语言、文化的门槛:
从每期顶级大刊中,只精选出最值得你花时间了解的封面文章和重磅报道。过去的1个月里,我和团队在47篇文章里、用上了12万单词的阅读量,只精选出13期内容。
大刊推出的第一时间,我就把它读懂、读透,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入我的洞察,然后用方便你理解的方式说给你听。我给自己的要求是:要义不漏,水分不存。
提供知识全景
每周,我们精选三本顶级大刊,给你拼出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管理、文化等领域的全景图。
顶级大刊都在这里了
我们首批备选杂志有:
经济和商业大刊
《快公司》(Fast Company ),全球成长最快的商业媒体;
《财富》(Fortune) ,老牌大刊,它出品的全球500强企业评选榜单影响巨大;
时事领域的顶尖刊物
《时代周刊》(Time),美国&中产阶级刊物&的标杆;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商业、文化、艺术,无所不包,美国国家杂志奖的常客;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关于国际大势和国际关系刊物,最好的出版物之一。
企业管理领域的学术大刊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出品,为商业领袖提供管理技能;
科学和科技领域的前沿媒体
《连线》(Wired),科技大刊,被著名科技作家凯文&凯利加持的出版物;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有超过150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它写过稿。
未来,还会陆续推出: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新闻周刊》(Newsweek)
《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旁观者》(The Spectator)
《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
《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
《自然》(Nature)
我们希望吸引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世界好奇、对趋势敏感,希望获得更远的视野。
他们正在和西方精英同台竞争,并且力求获胜。
他们时间宝贵,且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关于未来的重要信号。
而我们能提供的,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入口,一本轻松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宝典,以及让你获得全球视野的绿卡。
给你360&的全球视野
我经常拿加拿大著名投资人&&&Kevin O'Leary的话,来激励自己和团队。
&&&Kevin O'Leary每天5:45起床,看亚洲及欧洲的债券市场、看电视新闻,接着看最新的商业新闻。
他说:&拥有360&的视野去看全世界的金融趋势,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说杂志&这个产品,正是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个360&的视野。
我们还有这么一个野心,虽然目前还有些距离,但我相信,它会实现:
在这里,有关于这个世界,全部的、最重要的事。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
得到 」APP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合作请联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最近的关键字文章文章
最近的专栏文章
(C) LuoFans V6.0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体型不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