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英雄雪殇进藏先遣连全纪实部队编号多少?

寻找“先遣连”山东籍烈士张长福:曾逃荒到东北参加抗日联军 后随解放军进藏牺牲-山东新闻-齐鲁晚报网
寻找“先遣连”山东籍烈士张长福:曾逃荒到东北参加抗日联军 后随解放军进藏牺牲
核心提示:
日前,长期关注“进藏英雄先遣连”的柴腾虎求助本报想找一位先遣连山东籍烈士的遗属。
济南4月18日讯(记者杜洪雷) 日前,长期关注&进藏英雄先遣连&的柴腾虎求助本报想找一位先遣连山东籍烈士的遗属。他说,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 3 6名指战员组成先遣连进军阿里,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到一年的时间牺牲63名指战员。目前,有39位烈士还没有找到遗属,其中有一位山东籍的烈士叫张长福(音)。&关于这位烈士没有太多线索,但是我还是想找到他的遗属。&
柴腾虎1953年生于山西闻喜县,1992年支援西藏建设,先后担任阿里地委改则县副县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秘书长。在阿里地委工作期间,与孔繁森书记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自从在阿里听说&先遣连&的事迹之后,我就持续对这个英雄群体进行关注和研究。&柴腾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资料搜集,撰写了关于&先遣连&英雄事迹的书《挺进阿里》。据他介绍,&先遣连&由136名指战员组成,李狄三担任总指挥,曹海林任连长,李子祥任指导员,彭清云任副连长。部队涉冰河,穿峡谷,翻越海拔六千余米的界山达坂,于1950年9月中旬到达西藏阿里改则县的札麻芒保,揭开了解放军从新疆方向进军西藏的序幕。札麻芒保海拔4500余米,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生存环境异常恶劣。先遣连在没有给养、缺医少药甚至维持生命的盐都短缺的情况下,在这个荒蛮之地困守至1951年6月大部队 2到达。彼时已经有包括李狄三在内的4 0 名指战员牺牲。在随后移师转战的日子里,又有23名指战员牺牲。
1951年该连队被西北军区授予&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每人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人民功臣&勋章、&解放大西北&奖章各一枚。
由于各种原因,63位烈士的遗骨至今还在狮泉河烈士陵园,其中3 9位烈士没有找到遗属。&先遣连&烈士陈忠义的儿子陈永泰多年来也一直寻找烈士们的遗属。陈永泰介绍,6 3位烈士中有一位山东籍的烈士叫& 张长福&(音)。&他生于1907年,一等功臣。据&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回忆,张长福的父亲早年饿死,他独自一人逃荒去了东北,后又参加了抗日联军,与日本人作战失利后绕道前苏联,再到新疆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陈永泰称,张长福牺牲时对李子祥说:&指导员,我不行了,如果你能活着回去,一定把我母亲找到,就说儿子对不起她。&
由于没有详细的档案资料,寻找张长福的遗属变得非常困难,但柴腾虎和陈永泰都没有放弃努力。如果您有张长福烈士遗属的相关线索,请拨打热线96706告知我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石卉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铁血聚合阅读 &
进藏英雄先遣连
进藏英雄先遣连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某部第1连,进军西藏阿里地区部队的英雄集体。这个连队由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藏族等7个民族的136名干部战士组成。
进藏英雄先遣连新闻
作者:王文杰 雷献和 发布时间: 日 12:11
  李狄三画像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
  哲学家认为,人生是立体的,也有长、宽、高三个尺寸。长度是寿命,宽度是视野,高度则是成就。生命之所以能拥...
作者:王文杰 雷献和 发布时间: 日 12:11
  官兵们面向雪山默哀后,李狄三提议大家唱《义勇军进行曲》,唱《黄河大合唱》,扭秧歌,跳藏舞。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让所有暂时还活着的人忘记死亡,抛开悲伤。
  大年初一,遥远的边疆升起第一...
“英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的先遣精神,一直是连队建设的旗帜和指南。”指导员吴仕磊介绍,60多年来,先遣连始终把连队历史和光辉业绩作为激励官兵的活教材,坚持用先遣精神建连育人。每年新兵一下连,干部一到职,连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参观荣誉室,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连队光荣史...
作者:王文杰 雷献和 发布时间: 日 12:11
  正当先遣连官兵与严寒饥饿抗争时,万恶的高原病又向他们袭来。这种由于严重高原缺氧造成的综合症及肺水肿、脑水肿,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951年元旦之后开始在先遣连大面积流行,全连有80%以上的人...
李狄三看到这种情况后说:“藏民第一次与我军接触,既不了解我们是什么人,又不了解我党我军的政策,怀疑是难免的。他们这么长时间不离开,恐怕是舍不得羊群。取得藏胞的信任,关键是如何处理这群羊。我看就是走掉也没关系,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我军的行为和政策,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大家点...
我军进藏先遣连仅36人抵达目的地牺牲近百人
  作者:王文杰 雷献和 发布时间: 日 12:11
[B]  先遣连官兵们拽着牦牛的尾巴上雪山[/B]
  冰雹风雪过后,高原强烈的日照又在山间反射出刺眼扎眸的银白,眼睛疼痛奇痒,什么也...
作者:王文杰 雷献和 发布时间: 日 12:11
  李狄三出生在河北无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1939年6月,参军到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深受贺老总喜爱。他作战勇敢,聪明好学,紧张的战斗...
个个赛猛虎:配备新装备的“先遣渡江英雄连”今日雄风风
1949年4月,百万
攻克龙会实艰难,
坚守越寇非等闲。
英勇战士昼夜攻,
雄狮岂怕赖猴缠?
连战五日灭凶顽。
风雨掩去当年痕,
采集心殇叙七连。
鲜活生命九壮士,
血洒高地魂未还,
染得战旗分外艳...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2010_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4月23日,西藏阿里军分区为响应“投身改革强军实践 争当先遣英雄传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官兵赴狮泉河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官兵牢记职责使命,强化官兵“忠诚戍边、建功阿里”的信念决心。(刘晓东摄影报道)
官兵在横幅上签字。
重庆市永川区今冬首批50名进藏新兵在人武部大院集中,在亲人们的祝福声中,启程奔赴雪域高原,肩负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
  据了解,进藏新兵将在成都接受体检和高原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在建党90周年前夕,首都北京举行了许多活动纪念活动,影响较大的有:《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成就展》(民族文化宫,主办: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总政治部宣传部等),《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军事...
11月22日,一位姑娘在火车站亲吻一名进藏新兵。当天,山西省今冬首批进藏新兵在太原火车站集中,在亲友的祝福声中,登上火车告别故乡,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中新社发 韦亮 摄
11月22日,山西省今冬首批进藏新兵在太原火车站集中,在亲友的祝福声中,登上火车告别故...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某步兵团第5连的荣誉称号。该连平时注重政治思想建设和作风纪律培养,在执行战备训练、国防施工、抗震救灾等各项任务中成绩显著,立集体二等功1次。1978年10月,被成都军区树为“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
  1979年3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广西边防守备第五师侦察连,在1988年10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该连从1979年5月组建至今,一直驻守在广西边防前线,担负对越侦察作战任务。十年来,全连官兵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不畏艰险,机智灵活,英勇善战,前出潜伏,破袭...
  11月20日,家人与即将远行的[color=#0000ff]新兵[/color]依依惜别。
  当日,浙江省舟山市2008年首批奔赴西藏[color=#0000ff]服役[/color]的20名新兵告别家乡踏上保卫祖国的[color=#0000ff]...
贺龙司令检查进藏准备工作
解放军战士携手渡过澜沧江
1951年秋解放军到达古城拉萨
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张国华将军敬献哈达
在自立更生的生产运动中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将军
解放军在拉萨近郊开荒
本片背景定于帝国将要崩溃的1944年圣诞前夕。当所有人都认为战争将要结束之际,希特勒孤注一掷,妄图以一种神秘武器扭转战局。整部电影有多部战争游戏的影子,从最终的连队只有主角一人幸存下来,不难看出导演唐·迈克尔·保罗是一位忠实的FPS游戏粉丝吧。
全片一开始连队的阻击...
热点图文信息揭秘“进藏英雄先遣连”
您的位置:
揭秘“进藏英雄先遣连”
日 10:17:41
】 【】 【】&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毛主席的这句话,揭开了6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的序幕。
&&&&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带着为大部队探路的任务,踏上了征程。7个民族、136名战士组成的这个连队,也成为了第一支踏上雪域高原的人民军队。
&&&&在他们脚下,用生命铺就了一条天路。
&&&&1951年2月5日,先遣连被授予“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全体同志记大功一次。自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组建自己的军队以来,以一整个建制连队每人记大功一次的,仅此一例。
&&&&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其艰难不亚于长征
&&&&1950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下发《关于进军西藏的决定》,确定以西南军区为主力自川康方向进藏。此外,从云南、青海、新疆分别派出部队“多路向心”进发。
&&&&为配合西南主力部队,西北局命令新疆部队派出一支部队进军藏北,解放阿里。刚刚解放了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为此专门组建了独立骑兵师,善打硬仗的原五师副师长何家产任骑兵师师长。
&&&&1950年5月,完成了骑兵师建制的何家产赶到兰州西北军区领受任务。
&&&&彭德怀的桌上,摆着一张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独立骑兵师要进军的西藏阿里地区,在这张地图上还没有巴掌大。显然,这不是一张能用来行军打仗的军用地图,但在当时却是惟一一张阿里地图了。据说,这张图还是陈毅托人从香港买来的英文分省地图,是几十年前东印度公司的产物。
&&&&而彭德怀交给何家产的地图上,西藏北部还是一大片空白,只有一个黑点和几个英文字母,即当时的阿里首府噶大克。
&&&&彭德怀用红铅笔把黑点圈了起来,对何家产说,这就是你们的目的地。
&&&&这是一条有起点、有终点,却画不出连接线的漫漫行军路。没有路,没有向导,没有行军路线,横亘在面前的,只有巍峨险峻的昆仑山和千里无人的阿里荒原。
&&&&何家产带着这样的任务返回了新疆,见到了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
&&&&此前,王震就曾派人对新疆和西藏间的道路状况做过侦察,侦察结果汇报给彭德怀后转给中央:“新藏间横隔昆仑高原,均有(海拔)6400米有余。进军阿里,想其艰难恐不亚于长征。”由此提出“不宜大量出兵,应先派出一连左右的兵力先行进藏,担负侦察、设站等任务。”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
&&&&王震指示何家产,抽调精干组建一支先遣连,为大部队探路开路。
&&&&先遣连
&&&&1950年8月,一封由新疆于阗寄出的家书,送到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陈永泰家。写信的是陈永泰的父亲陈忠义,1948年被国民党抓壮丁走后,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这时,他已经随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陈忠义就是进藏先遣连的一员。由于保密的需要,信中并没有透露自己即将执行的任务。
&&&&2010年,陈永泰带着这封信找到了当年的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耄耋之年的老人看见那张发黄的信纸,泪如泉涌:“这是一排长王永平代笔写的。我们出发前,很多战士都给家里写了信,都找他代笔。他牺牲了,你的父亲也牺牲了……”
&&&&时光闪回60年前。日,在新疆于阗县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上,先遣连举行了进藏誓师仪式。
&&&&136名先遣连干部战士由汉、藏、回、蒙古等7个民族组成,配有179匹战马、35峰骆驼,属于一个加强连的编制。
&&&&和陈忠义一样,先遣连的不少战士是在和平解放新疆时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而来,包括连长曹海林。先遣连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1团1连,大部分士兵由原国民党骑兵第4旅8团改编而成。连队的核心,则是从全军抽调来的20多名党员骨干。
&&&&二军是一支有着辉煌军史的部队,前身就是著名的359旅。他们跟随彭德怀、王震转战大西北,攻西安、克兰州、取西宁、进新疆,战功彪炳。
&&&&委派给先遣连任前线总指挥的李狄三,时任1团保卫股长,1938年就参加革命;原团部参谋周奎琪、干事陈信之下连队,组成前线指挥部;副连长彭青云原是侦察参谋,特级战斗英雄……
&&&&先遣连出发之前,彭青云就已带人进行过三次侦察。前两次,皆因路途艰难,出现严重伤亡而无功而返。第三次,彭青云带着9名侦察员走了31天,终于翻过了昆仑山。他们来到一个湖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暖和,彭青云就给湖取名“暖海子”。几天后走到一座小山旁边,为了记住走过的路线,他们把几件旧衣服埋在山包上,并给这座山取名“埋衣山”。
&&&&彭青云带队踏勘出的这条线路,就成了进藏先遣连的行军路线。而这段路,其实只能称作行军的开始。和他们之后遭遇的艰难困苦相比,翻越昆仑山的艰险甚至都可以说“轻松”了。
&&&&临出发前,新疆军区政委王恩茂找来后勤部领导说,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先遣连每人至少有两件防寒皮衣,除每人一件皮大衣外,必须要有一件皮裤或一件皮背心,还要保证每人有一条毛毡或毛毯:把军师级干部配发的翻毛皮鞋全部收回,连同库存的全部发给先遣连的人员。另外给每人发了一双毡筒,帐篷全部换成棉制的。经过清点,皮大衣还缺20多件,王恩茂当场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并要求军区其他领导及机关干部也将大衣捐出。
&&&&在誓师大会上,彭青云骑着一匹披红挂花的马跑到主席台前,从何家产手里接过写着“向西藏大进军”的旗帜。红旗猎猎,马蹄声声。先遣连在“向西藏大进军”的大旗引领下出发了。
&&&&何家产骑着马,一直把队伍送到了昆仑山脚下的苏巴什河边。李子祥给陈永泰讲起,那时正赶上发洪水,战士们依次缓慢渡河,他走在队尾断后。一股急流冲来,李子祥一个趔趄,差点被冲走。何家产站在岸边急得大声叫喊,一下子晕倒在河边――海拔4000米的苏巴什河谷,已经让很多人严重缺氧。这却是进藏先遣连整个征途中海拔最低的地方了。
&&&&7月31日,先遣连自和田地区的于阗县普鲁村出发。与此同时,部队领导机关和新疆和田地方政府组建起由900多名民工、4500头毛驴组成的9个庞大运输队,为进藏部队驮送粮食、马料等军需物资。
&&&&在行军第一周结束时,先遣连就损失了几乎所有运输队。李子祥说,他们夜晚宿营时遭遇大雪,早上走出帐篷看到遍地都是冻死的驴子。
&&&&先遣连不得不遣返了运输队。这时,战士们头痛、胸闷、昏迷等高原反应已经非常明显。第9天,他们开始翻越海拔6000米的界山达坂。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天突然变脸了,乌云翻滚,大风夹着大雪扑面而来。“我们被吹得东倒西歪,周围都是雪,什么东西都看不到。最大的威胁还不是冷,而是高山反应。我们都开始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彭青云回忆。
&&&&随着海拔的增高,连马都不走了,有的马鼻孔开始流血。这时,他们失去了第一个战士:刘进吉。
&&&&为了跟上队伍,刘进吉把自己绑在马背上行进了几天,终于没能战胜严重的高原反应。他的登记信息很简单:1917年出生,甘肃天水,汉族。
&&&&好不容易过了界山达坂,先遣连走进一片美丽的草甸。草甸上有几个小湖,水碧蓝碧蓝的,成群的野马在草甸上悠闲地啃食着草皮。战士们在这里进行了难得的两天休整,他们给这个草甸取名为“野马滩”,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过了野马滩,就进入藏北高原,部队开始了雪地行军。高原强烈的日照在雪地上反射回来,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第一天的雪地行军,很多人的眼睛就开始泪流不止,接着两眼又肿又胀,眼球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到了第三天,半数以上的战士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彭青云回忆:“有一天,刚走了不到5公里,全连竟找不到一个能睁着眼睛带路的人了。”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雪盲――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医治,全连战士像一群盲人一样,闭眼围坐起来,讨论了半天,毫无头绪。
&&&&恰在此时,炊事班的战士有了意外的发现。炊事员的眼睛也患了严重的雪盲,做饭时眼睛看不见,好几个人把锅灰抹在了脸上,没想到眼泪竟流得少了,眼睛也能看到东西了。炊事班赶紧将这个偶然的发现向所有战士推广,第二天出发时,每个战士都用锅灰抹了黑眼圈,才顺利走出了雪地。9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先遣连到达阿里地区改则宗(即改则县)的两水泉。至此,进藏先遣连已经艰难跋涉了1300多华里。
&&&&“夏保”
&&&&在两水泉扎营后,先遣连就组织了五个侦察组,分头出发寻找藏胞,结果都是无功而返。紧接着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搜寻,范围一次比一次广,参加的人数也一次比一次多。只有找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才真正与这片神圣的国土取得了联系,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达过去,打开解放西藏的大门。
&&&&最先找到藏胞的是彭青云小组。他们在草原上发现了几颗尚未干透的羊粪蛋子,于是顺着放牧痕迹一路找寻过去,终于远远地看到了藏族帐篷的火光。那是一对藏族夫妻,带着四个孩子在放牧羊群。
&&&&彭青云没有贸然上前――他们这个小组没有人懂藏语。天已经黑了,几个背着枪的男人忽然出现,必然造成藏胞的恐慌,引发误会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彭青云派人驰快马赶回营地报信,其余的人则绕到一道土梁的背面隐蔽起来,和衣而卧,捱过了高原寒冷的一夜。
&&&&可是第二天早晨,那户藏胞开始拆帐篷准备转场了。彭青云急了,赶忙露出身形,远远地冲他们喊话。这下却把藏胞吓到了,一家人丢下帐篷和羊群,慌慌张张向山上跑去。
&&&&彭青云先是解下了自己的枪,表示自己没有恶意,随后取出了一条哈达,双手捧着向山上走去――这是先遣连进藏前就做好的“功课”,按藏族的风俗,献哈达表示祝福和尊敬。可藏胞对这几个带着枪的陌生人仍存戒心,那个藏族汉子端起了杈子枪对准彭青云。彭青云向前,他就后退,彭青云停住,他也停住。直到当天下午,李狄三带着翻译乔德禄等人快马加鞭赶到时,两个人还在对峙着。
&&&&李狄三分析了一下形势,决定先带着战士们帮藏胞收拢四散的羊群。之后,他和彭青云一起赶着羊群向藏胞过去。两个人手捧哈达,喊着“夏保”(藏语“朋友”)向藏胞走去。这一次,藏族汉子收起了枪,还把他们请进了帐篷。
&&&&有了翻译,李狄三等人向藏胞解释解放军的性质和使命也是一大难题。现在,藏语用来称呼解放军的“金珠玛米”,直译过来是“拯救苦难的菩萨兵”,词语中饱含着藏族同胞对这支人民军队的赞颂之情。而先遣连出现在藏胞面前时,“金珠玛米”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翻译乔德禄犯了难。
&&&&乔德禄是青海人,是彭德怀亲自为进藏先遣连选派的藏语翻译。可是,藏语也有方言之分,青海藏语和阿里地区的藏语交流起来,本就有些磕磕绊绊,把很多政策方面的用语说明白就更难了。
&&&&“解放军”用藏语怎么说,乔德禄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情急之下,干脆用上了与藏胞见面时的第一个词“夏保”。
&&&&“解放军就是藏家的夏保。”乔德禄这样翻译。
&&&&这当真是一个贴切的翻译。藏族人重情重义,最看重的就是朋友。眼前的这支军队,骑着战马而来,却没有带来战争;手中有枪有炮,却对藏胞亲如家人;长途跋涉后衣衫褴褛、缺衣少食,却对藏家秋毫无犯,还舍得拿出布匹、粮食、药品来救济贫苦。这样的军队,当然是藏家的朋友。
&&&&找到第一户藏胞之后,先遣连很快又找到了第二户、第三户……“夏保亚古都!(解放军好!)”在藏北高原流传开来。用“夏保”称呼解放军,此后在阿里地区沿用了很长时间。
&&&&先遣连出现在藏北高原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阿里首府噶大克,随后又传到了拉萨。
&&&&当时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达扎?阿旺松饶等人,在某些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正在西藏东部昌都一线调集藏军主力,企图以武力对抗解放西藏。
&&&&进藏先遣连就在这时候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他们身后的藏北,顿时让西藏地方政府大惊失色。
&&&&五项协议
&&&&日,西南军区主力部队巧渡金沙江,昌都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第18军用时12天攻克昌都,全歼藏军主力,实现了以战促和的战略构想,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达赖喇嘛提前亲政,并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5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其中,首席代表是后来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
&&&&昌都战役之前,先遣连已经继续向藏北高原腹地挺进,到达了一个叫扎麻芒堡的地方。缺乏补给、筋疲力尽的先遣连决定在此停留休整。
&&&&而在这个艰难寻找到的藏胞聚居地,先遣连却发现,藏胞们都躲得远远的,送上粮食、砖茶、糖块,也没有人敢收。
&&&&原来,阿里地方政府在西藏摄政的严令之下,在藏胞中四下散播反动谣言,强行阻止藏胞与先遣连产生任何接触。直到昌都战役之后,阿里地方政府的态度才有所转变,开始和先遣连进行谈判。
&&&&李子祥说,谈判前,阿里地方政府提出按照藏族习惯比武,想了解先遣连的实力。
&&&&论比武,先遣连战士个顶个毫不犯怵,可是很多人却不好意思上场,因为在几乎没有后勤保障的近2000华里长途跋涉后,先遣连全连干部战士的身上,军装磨成褴褛,只能勉强遮体。最后,先遣连集中了还算完整的22身“好衣服”,给参加比武的战士穿上。
&&&&比赛射击,先遣连的战士大胜地方政府的藏兵。彭青云还上场加了个“表演赛”,立姿、跪姿、卧姿,双枪左右开弓,一气呵成,枪枪命中靶心,引得藏兵都拍手叫好。最后比试射箭。一个藏族武士上前,箭无虚发。先遣连蒙古族战士巴利祥接过了弓箭,拉满弓却不放箭,只听他大吼一声,生生把一张硬弓拉断了。这下,藏兵们心服口服了。
&&&&此后,双方开始了对等的为期三天的“和平谈判”,达成《五项协议》,其中内容包括:嘎本政府(阿里地方政府,下同)承认人民解放军进驻改则,并尽力协助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阿里;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藏族风俗、宗教信仰,实行民族平等,保护僧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解放军保护藏民利益,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地方政府,不干涉其任何行政管理和内部事务;嘎本政府保证以兄弟态度对待人民解放军进藏先头部队,协助开展群众工作。
&&&&《五项协议》是用藏汉两种文字写在布上的,大概有两三米长,内容非常详细。据阿里地委党史办考证,《五项协议》是人民解放军进藏史上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协议,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后,《五项协议》才告废止。
&&&&但是,即便是签了《五项协议》,阿里地方政府也没有真正接纳先遣连。不久后,他们又派兵暗中围困了扎麻芒堡。
&&&&这时,先遣连也接到了王震的电报:“停止向纵深发展,就地迅速转入过冬备战,自力更生,坚持到春季会师。”同时,他要求先遣连“不准增加藏胞一点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
&&&&对先遣连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生死扎麻芒堡
&&&&10月下旬,昆仑山被大雪封闭,先遣连成了困守扎麻芒堡的一支孤军。此后的7个月,是先遣连进藏后最为艰苦的一段日子,死亡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们。
&&&&在先遣连及后续部队完成进军任务后所作的《进军路线沿途调查材料》中,这样描述了扎麻芒堡:一块流沙中之绿洲盆地,四周靠山,每一个山顶英雄连都构筑有野战工事,地形较为复杂,为军事上良好之阵地,有泉水味不佳,柴草丰富,但较远。气候不好,每天下午刮大风,人们一举一动都感到呼吸困难,时常有病员发生,其病症大都为身上浮肿,医治无效,日益严重。
&&&&先是浮肿、最后皮肤迸裂出黄色的液体而死亡。一个又一个先遣连战士重复着这个痛苦的死亡过程。没有人知道这就是高原病,更不知道治疗的办法。
&&&&出现浮肿的另一个原因是饥饿。
&&&&进入冬季的藏北高原,完全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能到零下40摄氏度,连骆驼都无法生存下去。一次,李子祥带着战士王兴才返回多木运粮,途中遇到暴风雪。在野外过了一夜,他的5个手指被冻掉,王兴才也失去了两个指头。
&&&&运送粮食的驼队日益萎缩,很快就不能保证每日所需。即便这样,先遣连也从未向藏胞伸手张口。在解放军进军西藏前,毛泽东就提出了要求“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在他们与阿里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中,也明确写明“保护藏民利益,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
&&&&战士们只能用生命来信守自己的诺言。坚持活着,成为先遣连此时最基本的使命。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先遣连成立了一个打猎组。
&&&&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和战友鄂鲁新一连走了几天,终于打到了几头野牛。“战利品”不能一次运回,鄂鲁新就用骆驼先往回运一部分。几天后,当鄂鲁新返回时,却看不见巴利祥,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处背风的山坡上找到他。原来,巴利祥又打了两头野牦牛,肉都运到山脚下。可能是实在太累,他找了一处背风向阳的地方,裹着生牛皮坐在地上,却就此永远睡去。当鄂鲁新找到他时,牛皮已经冻在身上,扒也扒不下来。
&&&&不断有战士死去。李子祥回忆,最多的一天,先遣连共举行了11次葬礼。有的战士就死在埋葬战友后回到营地的途中。他们永远留在了高原。
&&&&人民功臣
&&&&在得知先遣连的困境后,远在新疆的王震将军下达了“不惜代价,接通运输线”的指示。王震在给西北军区发电报请求上级支援的同时,还两次为先遣连全体官兵请功,称先遣连“历尽我军长征以来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
&&&&1951年年初,第一批500头毛驴组成的驮运队没有翻过界山就全部倒毙;第二批又是500头毛驴,只有16头翻过了界山达坂,但在失当古宿营时又被全部埋在了雪里。1月11日,第三批由707头毛驴和牦牛组成的驮运队,满载1.5万斤给养、食盐和年货从于阗出发。25天后,当驮运队到达界山达坂附近时,只剩下30多头牦牛。进藏时每头牦牛驮40公斤粮食,却还不够牦牛沿途的饲料,基本消耗光了。驮运队决定除留下3头牦牛外,其余全部杀掉,只留两人继续往前赶,其余人员返回于阗。
&&&&维吾尔族救援队员塔里甫?伊明和肉孜?托科提拉着3头牦牛艰难前进,途中又遇暴风雪,塔里甫在追赶牦牛时牺牲。肉孜?托科提赶着剩下的两头牦牛,终于在正月初七那天到达两水泉,为先遣连送来代价高昂的1.5公斤食盐、7个馕饼和半马褡子书信。
&&&&信件都是来自内地的慰问信。指导员李子祥一封封地读给濒死的战士听,给了他们最后的安慰。
&&&&日,春节。这一天清早,又有2名战士死去。这一天的中午,先遣连的电台收到了一份落款为“西北军区党委”的电报:你们是党的忠诚战士,军区党委决定授予你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并为全体同志记大功一次。
&&&&自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组建自己的军队以来,以一整个建制连队每人记大功一次的,仅此一例。
&&&&一直到1951年5月,冰雪开始消融之时,随着后续部队的到达和驮运线的接通,先遣连才从死亡威胁中挣脱出来。可他们的总指挥和党代表李狄三,却在这样的时刻轰然倒下,成了先遣连牺牲在扎麻芒堡的最后一人。藏北高原上,总共留下了63位先遣连烈士的忠骨。
&&&&李狄三烈士牺牲在《十七条协议》签订后的第5天。在他生命弥留之际,神智已经恍惚,部队首长俯下身子,贴着他的耳边说:“李狄三同志,你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已经在北京签订了。”
&&&&李狄三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于日,那是他的遗嘱:两本行军日记交给上级,几本书、笛子、一件皮大衣和茶缸分别送给几个战友,衣服交给炊事班的同志,“因为他们的衣服烂得厉害”。一支钢笔――南泥湾开荒时王震旅长发给的奖品――希望转交给他的儿子,还有一条藏族头人送的狐狸尾巴,“请转给我的母亲”。
&&&&日,先遣连及后续部队自扎麻芒堡再次出发,8月3日,到达噶大克。当天下午,先遣连在赤门色专员的住地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至此,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进军,先遣连圆满完成了“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摘自《北京日报》 作者:董少东)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先遣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