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爱上马云太极拳师傅 为什么这么火

> 这本写马云的书 为什么两年后又火了?
这本写马云的书 为什么两年后又火了?
最近,有本叫《这就是马云》的书又火了。记者查了查,这本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作者陈伟,是马云的助理。
在阿里微信公众号里的一段话,或许可以解释这本书再度走红的一个原因:马老师说自己每次去机场都很忐忑,因为时不时又会冒出一本关于他的书,其实没有一本书是他写的,更不清楚里面写了些什么……
这段话也写在本书的序言里——事实上,这本书与市面上其他写马云的书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这是唯一一本由马云亲笔作序并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在推荐语中,马云写道: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都已经跨出了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好时光。
记者查阅了豆瓣的作者简介:陈伟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1992年参加“杭州英语俱乐部”夜校,认识老师马云。3年后,马云开始创业,英语俱乐部解散,但陈伟一直与之保持联系。2008年4月起,陈伟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马云助理至今。
本书的故事也从1992年回忆起,一直讲到阿里上市后。从创业前的相识到频繁往来、入职相随,陈伟将自己的贴身感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他的视角记录了马云和阿里巴巴一路走来的趣闻轶事。除去附录,全书共十二章,用一个个小片段,展现了马云的“千面”,还首次披露了不少往事。
尽管早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马云的故事如今仍被津津乐道。而这本集合了众多八卦的书也因为极具“段子手”气质,让不少读者大呼读起来轻松有趣。而这一次的再度走红,或许还跟新媒介的出现有关——2016年年底,阿里官方的橙子电台在蜻蜓FM里发布了《这就是马云》的电子书音频版,每段音频时长在30分钟左右,再一次吸引了不少人。
当年,身为教师的马云如何下定决心辞职,“下海”去搅弄因特网的浪潮?马云最崇拜的人,真的是刚上市的顺丰的老总王卫吗?马云的“成长史”里,又有哪些杭州细节?
记者随意摘录了书中几个段落,更多内容,请戳完整音频列表:
除了用2000万美元奖学金回报当年200澳元的故事,马云和英语的故事还有很多。
1.当时在西湖边的六公园里有一个“英语角”,每周日上午有兴趣的人都会自发前往,练习英语对话,于是,我们同学就三五成群地赶去凑热闹。上午在“英语角”逛逛,用英语侃侃“大山”,顺便商量着安排下午的游玩活动,一举两得。
马总也常去“英语角”,后来他发现许多人学英语的热情很高,一周一次的“英语角”不够,就带领我们在少年宫门口的广场上也办了一个“英语角”,每周三的晚上都有活动。一来二去,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说英语的强大“气场”。再加上活动时间是在晚上,谁说得好说得坏,都看不清相貌,使得大家说英语的胆子更大了。一到周三晚上,英语角里就分外热闹,各种带着语病的“中国式”英语夹杂着汉语齐飞,不管自己说的英语对方能不能听懂,只是连说带比画地使劲表达着自己的兴奋。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翻译外文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时,马总发现许多身边的同事和退休老教师都闲在家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能不能在杭州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呢?这样一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让那些老师赚点外快贴补家用,一举两得。”1994年1月,马总利用青年会沿马路的两间房办起了“海博翻译社”,“海博”是英文“希望”的音译。马总解释说:“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这个名字不错吧!”
……因为房子沿街,翻译社还兼卖过鲜花和生日礼物。为了进货,马总在双休日还带队去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礼品,放在店里卖。到1995年,海博翻译社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了,而那时候马总已经把重心转到做互联网上,就把翻译社送给了其中一个入了股的学生。
翻译社至今还在老地方开着,门面也没有扩大,但现在几乎所有的语种都能翻译,常译的语种就有20多个。如今,我们在登陆海博翻译社的网站时,首先就能看到这样的四个大字:“永不放弃”。这四个字,是马总当年亲笔题写的。
如今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简单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体,前不久,“外星人”马云更发布了阿里自己的NASA计划,准备为未来20年储备核心技术。但在创业初期,很多事都是一步步探索尝试,五味杂陈的。
1.一次马总在香港开会,记者问:“现在你们公司资金这么少,如果竞争对手起来,怎么才能保证公司活下去,你对‘一山难容二虎’怎么看?”
马总:“主要看性别。”
记者茫然。
马总接着说:“我从来不认为‘一山难容二虎’正确。如果一座山上有一只公老虎和一只母老虎,那样才是和谐的。”
记者又对马总讲的电子商务的作用表示质疑,马总回答:“刚出生的孩子你能告诉我他有什么用吗?电子商务也一样,目前还是个雌(雏)形。”(马总说了个杭州音。)
记者问:“雌形是什么意思?”
马总惊奇地问:“雌(雏)形你不知道吗?就是小鸡,就是baby。”
记者明白了,马总说的是雏形。
回来后马总有一段时间每次必讲“雌形”,说:“这次丢脸丢大了,那么多人……我一直以为读‘雌’。”
2.大家的反对并没有让马总灰心。以前只是听说,现在亲自接触到了因特网,这让当时的马总无比兴奋。他决定在中国开办一家公司,专门做因特网。马总去美国花了一点点钱注册了。“Chinapage”,电脑显示:“You are lucky……”(你很幸运!这个名字没有被注册。)
马总一开始做“中国黄页”时没有客户,于是就先从身边人下手。当时我在出口电视机的公司里上班,另一个女同学在望湖宾馆做大堂经理,马总就把我公司14英寸出口彩电的资料和望湖宾馆的图片发上了因特网。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上网的产品和宾馆。
之后不久北京召开了世界妇女大会,会后一些代表来杭州游玩,入住望湖宾馆。望湖宾馆并不是杭州一流的宾馆,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入住望湖宾馆时,她们回答说,因为这是因特网上所能搜到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宾馆。
1.有一个周末,大伙儿一起去杭州的天竺山登山。马总说:“金庸的每部武侠书我都不止看过一遍,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武林高手。比方说,”马总一边说一边在一棵大树下捡起一根稻草,“我一发功,这根稻草会变得刚劲无比,一甩手它就能穿透这棵树。等我一收功,它又松软如初,两头从树干上耷拉下来。所有经过的人都看不明白这根稻草是怎么穿过树干的。哎,我若有旷世武功就好了,比如像风清扬那样。”
2. 2000年7月,马总在香港开完会后,在庸记酒家和金庸先生会了面。金庸在纸上用钢笔写了“多年神交,一见如故”几个字送给马总。
没见到金庸先生之前,马总对金庸先生的崇拜就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沿用韦小宝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这从他为每个阿里巴巴办公室起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来。在外人看来,到了阿里巴巴,就像是到了武林圣地。什么“光明顶”、“达摩院”、“桃花岛”、“罗汉堂”、“聚贤庄”等,全是出自金庸先生的小说,甚至连洗手间也被改名为“听雨轩”和“望瀑亭”。
“西湖论剑”期间,金庸来阿里巴巴公司参观,又用毛笔写下一幅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成功之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金庸先生的字,挥洒自如,妙笔丹青,很有大家风范。
这些年来整个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张英对马总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却从来没有松懈过。
张英知道马总是“人来疯”,跟人谈事时从来不知道累,而且兴奋异常,到人走了才知道累。所以只要开会开得晚,张英就会定时来电催,以保证马总尽早结束。
马总的中饭基本是家里送来的,过了中饭时间张英也会催。中饭时间去马总办公室,你会经常听到马总这样打电话:“……肉已吃了两块,蒸蛋吃了一半,青菜吃了很多……水果正在吃呢!”
为了让马总和家人吃好饭,张英把两个在家帮忙的娘家亲戚派出去学厨艺,他们现在的水平都可以在家接待“元首”了。金庸、吴小莉等名人来,马总经常安排“家宴”,而且他们对“厨师”的厨艺也是赞不绝口。
马总穿的衣服都是张英买的,张英买什么马总就穿什么。有几回去香港,马总也“亲自参与”了买衣服,但基本是“身体”参与,“思想”不参与。
近两年马总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华谊”,马总每减持一次股票,就“被离婚”一次。而在我看来,要他们离婚一定会比再建一个阿里巴巴更难。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阿里官方微信公众号:阿里味儿。)
最新评论 (3)
读友_1082196
还挺好玩的
读友_958744
读来轻松有趣。
闷闷的wangwang
写的不错。共享单车为啥这么火:真相在这_凤凰科技
共享单车为啥这么火:真相在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移动互联网似乎存在着非常多的机遇,但很快就尝到苦果,迷失在创新道路上的人亦不在少数。
原标题:共享单车为啥这么火?原来都是因为这啊移动互联网似乎存在着非常多的机遇,但很快就尝到苦果,迷失在创新道路上的人亦不在少数。在移动互联网红火了6、7年后的今天,分析成败,总结陈词,或许显得事后诸葛,但事后诸葛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死的不明白,下次还得死。蒸汽机何电汽如何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就脱离了这种规律吗?即使人工智能确定是下一个创新的大门,我们也千万不能听风就是雨。他将为大家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考来自对事实与本质的探索,而非听闻上的逐利的诱惑与盲目恐慌,这恰恰是一个想要在市场中大获全胜的人必须具备的。而当我们讨论创新成败的时候,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在于:人类的繁荣就在于不断增加商品和服务的品类。移动互联网到了末期,可以这样总结移动互联网可以从2010年算起。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智能手机之后酝酿了几年,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了。当我们回想当初,对移动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包括当初的阿里、腾讯和百度,都觉得自己会被颠覆,所以也是人心惶惶。马化腾还曾说,如果没有微信的话腾讯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后来微信做得比较有声有色了,他才说,我们是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门票。马云也发动了几次&战争&,比如他做的社交软件,包括他对很多移动互联网的投资,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这个问题在前些年是看不清楚的。现在可以判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是到了末期了。如果给它做一个总结,我觉得基本上是这样几句话:第一,各个方向探索;第二,烧钱无数;第三,成就无几。成败各有其因O2O为什么失败了那我们看看失败的业务都是怎么回事儿呢?大概是2013年左右,O2O涌现。移动互联网时代跟固定的互联网时代相比,它是实现了盖茨在1999年写的《未来之路》中所说的:信息在你指尖。手机变成了可携带的互联网的终端,各行各业都在利用这个特性。如果深想的话,O2O有非常多的不切合实际的地方。比如,我们认为固定互联网是产品时代的互联网,最广泛的应用是用互联网买东西,而移动互联网被认为是服务时代的互联网。原来,服务和互联网的关系不大,它都呈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本地特征。既然你手里拿着手机了,于是各种各样的服务和业务,如理发洗车饭馆,都在尝试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实际上,它们所获无几。比如说我家附近有一个饭馆很好吃,这是我本来就知道的。这时候,互联网再告诉我这样一句,你家附近有一个很好吃的饭馆,它最近要打折,所包含的信息就非常少。包含的信息量少或者说没有,人家凭啥需要你,你凭啥挣钱。这个观点当初我就这么说,开始就看的很清楚,不用事后诸葛。传统的网点都是通过陈列的方式来覆盖就近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很难发掘出更多的东西来。也就是说你无法提供原来没有的信息,或者说你无法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打车软件提供了一种新的人车匹配方式我们反过来看看成功的案例。支付我就不讲了,它提供了传统银行卡不具备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一个是滴滴,还有共享单车等。从滴滴来讲,它改变了人车匹配的方式,但它也是过分夸大了这个市场。因为监管政策的出台,滴滴的火热劲儿也过去了。事实上我们不能怪监管。如果你了解出租车行业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传统出租车行业可改造的地方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说,它的运营效率是非常高的。网约车赚的钱从模型上说就是你提高效率省下来的钱。我们觉得传统出租车行业太黑了,钱都被出租车老板赚去了,这并不是事实。事实上是它通过集体采购和管理车辆,提供了规模效益。你会发现如果滴滴或者其他打车软件不再补贴的话,也和传统出租车一样缴纳各种税费,你会发现它的内部成本其实比传统出租车可能还要高。当然它提供了传统出租车不完全具备的方式,比如人找车这种模式,而不是传统的出租车扫街找人。这是它的创新,也是一种补充,但你不能过于夸张它。共享单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现在我们来说共享单车,跟打车软件相比,在于它相对来说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原来市政府也在试图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像上海或者北京这样的城市,现在已经无路可建了。其他大城市,像武汉、深圳,在疯狂地修桥建路,五年之后你也会发现无路可建。这种情况下就要寄希望于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就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方便的问题,所以人们想到了自行车这是非常自然的。但问题就在于,传统的政府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方案,用公共事业的方式解决,就显示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在摩拜、ofo这些私营的共享诞单车模式进入深圳以前,深圳政府就已经建了很多的自行车停车桩。这种情况下,很快就部署了自行车。即使没有共享单车,也会有政府提供的解决方案,但它不够方便。政府提供的共享自行车必须从指定地点提取,再存放到指定地点。也就是用车桩这个设备来管理单车就带来很大不方便。但政府就没想到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这一点就现实出自由市场的魔力,它能够想法设法利用各种条件。从共享单车看拟合型创新共享单车之所以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跟滴滴一样,其实是利用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手机是可以移动的、手机是可以定位的。共享单车没有用到手机的定位功能,用到了手机随身携带,可以绑定人的这个特征。网约车则用到了手机的定位这个功能,在网约车之前就嘈嘈好几年LBS,也就是定位服务,结果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让网约车利用了这个技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把滴滴或者共享单车这样的事物叫做创新,我叫它应用拟合型创新。一般来说,业界都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在我看来,最准确地说,它是完成了一个应用拟合。这种创新有什么特点呢?当一个技术铺展开来以后,所有人都尝试把这个技术应用于各行业、各个方面。如果一个技术成熟以后,你找到最佳的应用场所,那么可以说,这个创新就非常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向。实际上,从过去的工业史来看,也是这样一个发展途径。比如,瓦特在改良蒸汽机以前,蒸汽机叫纽科门蒸汽机。而纽科门蒸汽机发明者并不是第一个发明蒸汽机的人,而是第二个。纽科门蒸汽机出现到瓦特改良,中间有50年。这50年,纽科门蒸汽机只干一件事,就是给矿山抽地下水。为什么纽科门蒸汽机没有引发应用的发展呢?原来是因为它的热功效率太低了,就非常笨重。如果你要让它移动起来,你要装很多染料。如果不把它固定起来,拉着它本身走都很困难。所以它不能用于移动设备,只能固定,所以场景就很涌现。因为蒸汽机是1776年,也就是美国建国这一年改良成功了。瓦特改良以后,它的场景就扩展开了。最早的时候,它是应用在轮船上的。为什么呢?因为轮船在水里有浮力,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它有更好的推动比。比如,在陆地上,5000瓦的功率能推动一吨,在水上,能推动3吨。在水上的应用,就是第一个爆发的项目。随着蒸汽机效率的改良,用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就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这种应用又延伸到陆地上来了。然后蒸汽机的应用就展开了。所以我想说明的是,所有的创新,包括风口说也好,机遇说也好,其实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某种技术成熟的基础之上。一旦某个技术成熟以后,人们就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目前,关于创新的研究也非常多,但我觉得没有太多是有指导意义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什么东西有应用前景,什么东西没有应用前景,缺乏一个基本的结构上的认知。那么何为结构性的认知呢?就是我刚才讲的,比如说你是信息服务的,你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价值?我们缺乏这样一种设问和思考的方式。包括克里斯坦森的创新,80年代他写了《创新者的窘境》然后就火了,这本书其实没啥价值,只是提出了一个颠覆的口号而已。后来又写了《创新者的解答》。他也仅仅是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的概念,但它并没有给出一个途径和结构性思考的方案。所以现在讲的大部分的创新基本上就是盲目的。那好,我们讲共享单车这个东西,它利用手机随身携带、能扫二维码、方便解锁、方便支付这样一个特性。首先他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共享单车;第二它建立在移动支付成熟的基础上。没有移动支付的成熟,就不可能有共享单车,事后分析,它都是很有逻辑的。商业的另外一个特征。还是借助共享单车来谈,我觉得它的模式目前被过分夸大了,如摩拜、OFO估值百亿,这个有点夸张。还有人说,它的商业模式太牛了,你看因为它租车确实赚不了太多的钱,还有维护上的费用,但是它是一个天然流动的银行。因为你去租车的话你得先交押金,并且得输入你的手机号码实名等等。相当于,它搞了一辆车就成了一个小的银行营业所,那我觉得这样很夸张,没这么玄。因为说有的商业,不管多好,多么创新都要经历竞争的考验。你要求存299,我99就更能吸引顾客,理论上,缺乏竞争壁垒就会竞争到无利可图为止。所以,商业模式的坚固性必须考虑到多大程度上可以自带竞争壁垒。何为创新?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通过不断扩充商品和服务的品类而不断繁荣。如果你现在把工业社会的品类都剔除,算一算农业社会的品类,你会发现人均GDP和工业社会之前差不多少,也就是600多美元的水平。为什么现在全球人均GDP有1万多美元,就是工业增加了无数的品类。虽然原来市政府也推共享单车,但由于一些原因限制了它的推广。但从这个经济学来讲,它也创建了一个小的品类,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来讲,也应该是为它点赞的。共享单车成功的社会因素:我们穷得刚刚好共享单车模式的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因素。就是一个正好的时间点。我们现在比较富裕。如果我们还是贫穷如90年代,或者2000年,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因为人们会有很强的动力据为己有,会偷。比如在三哥国,估计干这个事不行,人的行为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这个比重太大你就没法搞这个事情了。如果太富裕,比如人均GDP三四万美元了,共享单车就更可能作为免费福利了。这样的模式,你可不要小瞧一两元的费用,这种情况瞎私营机构就无利可图了,就会变成公共事业。我讲另外一方面,共享单车模式的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以外,发达国家,教育免费的时间久长,我们稍微穷一点,就短一点。越发达,公共事业支出越大。如果发达到市政给我们提供道路,也给我们提供交通工具,那这个经济体就没有利益了。所以从社会因素来说,共享单车的这个时间点抓得也是比较好。人工智能时代,风口依然是在技术突破和人的需求最后我要说一说,我们每当遇到一个创新的窗口,就会有很多资金与尝试甚至是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许许多多尝试,才能找到一两个靠谱的方向。那么这些尝试有没有方法呢?我觉得是有的。我觉得所有的创新都面临两种障碍。一个是技术突破。因为现在有很多需求非常明确,比如延长寿命,比如牙齿上的保护涂料使牙齿不易磨损,技术上不容易突破。这就是技术突破障碍。但目前所有的应用方面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都面临着需求不明的问题,需求拟合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障碍都是需求上的,而不是技术上的。比如我在这里授课,我想把他作为盈利,用来赚钱,但可不可行,疑问是非常多的。需求拟合的创新最好的机会窗口在于技术突破。蒸汽机技术突破以后,人们探寻蒸汽机的技术应用,电力技术突破以后,人们探寻电力有哪些应用,起初只是照明,后来又许多功能。下面一个技术突破是什么?很显然,是人工智能。但也会和移动互联网面临同样的问题,用来干什么?写字的人只是说说,但做事的人,是要投资金钱、精力,大好的青春的。一旦投资错了就虾米了。把握技术在应用上以什么方式展开,从共享单车上,我们能得到些启发。一个是需求的问题,另外是我们在研究的有关人的问题。人对信息产品的需求,非常精细。我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什么东西调整之后是有可能的,今天就不展开了。讲之前几乎没有准备,讲之后稍加整理。看来我是能出口成章啊。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418679
播放数:1736261
播放数:1594986
播放数:5808920马云这么火为什么没人挖他老底呢?
28回复/2亮 1727浏览
创业之初那笔钱他都没交代清楚怎么来的
这些回帖亮了
挖到老底然后给自己的失败人生找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
你是强东派来的逗比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49人参加识货团购75.00元17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44人参加识货团购209.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388.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113人参加识货团购228.00元95人参加识货团购85.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550.00元35人参加识货团购110.00元39人参加识货团购42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太极拳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