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弓步的一下竖叉后腿就弯了应该是直还是弯

(徐东瑜伽人儿)
(徐东瑜伽人儿)
(徐东瑜伽人儿)
(徐东瑜伽人儿)
(徐东瑜伽人儿)
第三方登录:[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杨式是很多人练习的一个拳种,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能练好弓步,也不知道杨式的腿法有哪些,那么就随小编走进今天的文章,去看一看吧。
杨式太极拳要点弓步的做法如何练好弓步?
一、弓步的做法(下肢要领)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00" ALT="杨式太极拳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P540F57-0.jpg" WIDTH="307"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每当上步落脚,(重心前去时)先以前脚脚跟轻轻着地,慢慢把脚踩平五指抓地撑好,后脚才能慢慢用力蹬,迈出之腿使膝盖随之向前弓出(弓出之腿为实)。(把前脚往前送使前腿慢慢的成弓步)。
弓步拉开后,它的虚腿的蹬,实腿的撑,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重心向前移,脚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后膝盖往前挺,由虚腿变实腿,实腿蹬,虚腿撑。&&&
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在此整个过程,实腿之蹬,虚腿之撑,两劲之一送一接,尤其是虚腿的撑,要做到不丢不顶。做到恰到好处。而实腿之蹬,弓出之膝盖与小腿略向前倾,以膝不过脚尖为度.(实际操作时以膝不过脚背为最佳)做到重心稳定,做法上要求“脚踩涌泉穴”。
一下做不到,每天练,每天找,由点到面,上下相随就协调了。内在必须连接,跟写字差不多,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感到不好了,这是要求高了。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说明真正提高了。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练到老,没有一个觉得很完满。
太极拳弓步对上肢的要求
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
二十字口诀字句不多,但言短意深、耐人寻味。这虽然指的是上肢各个部位,但能起到由此及彼的连锁反映。不只是联想到,而且能够立即真正感觉到,正是由于上肢的活动,牵动了含胸,引发了拔背,导致了松腰、松胯,以致实现了由脚而腿而腰节节贯穿等要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由此而产生的劲感,达到的整体感,都是习练者必须切实体验到、切实做到的。这对于练好太极拳是非常重要的。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99" ALT="杨式太极拳白鹤亮翅"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P.jpg" WIDTH="307"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连”、“缓”引发的“劲感”,以助整体修为、内外相兼之演练。
二、在做按势,搂膝拗步时,身体是斜向的,俗话说”直木顶千斤“,对方来力与自己的直力往往形成直角。&&&
三、在做单便时,身体与地面是垂直的,这要注意!
四、由单便到提手上势时,左脚尖里扣,是由腰的转动来实现,在每个转体动作中,都要注意用腰的转动来实现。
五、认真的学习并掌握“调节身弓”的技术,也就是进行“含胸拔背”和“松腰敛臀”的专们训练!就可以避免硬蹬硬撑,或者空蹬空出!
六、“两臂弓”的调节要素:”沉肩坠肘,坐腕舒指“。首先,我们看看杨振铎老师讲的“二十字口诀””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其次,“坐腕舒指”是使上肢产生劲感的关键,可使劲力持续运到梢节!第三,肘向外伸展,其实是做着一个拉长肩部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臂弓”的撑开饱满!
七、“两腿弓”的调节要素:“松胯,屈膝,圆档,五指抓地”。松胯,是进入殿堂的一把钥匙,没有松胯,“两腿弓”与身体便是脱节的。没有松胯,脚蹬地获得的反作用力就不能顺畅地送到腰背。没有松胯,在重心移动,动作转身的过程中,就不能达到轻灵、协调。
八、首先,双脚一肩宽站好!就是103式的预备式!“松静站立”2分钟左右,目光平视,整个训练过程,都必须睁眼练习,不可以闭目。目的是检查全身上下是否做到了《十要&的要求,所以把《太极拳十要》背熟很有必要。
第二,分虚实;把身体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右膝微屈,以膝盖不过脚尖为度。记住是全身的重量都以右单腿支撑,可以这样检查,如果你提起左腿,还能保持身体中正不晃动,你就把动作做到位了!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66" ALT="杨式太极拳退步跨虎"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1306091JRL46.jpg" WIDTH="400"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必须保持上身中正!颈,背,腰,臀两个“S”成一条直线,提左脚,到右踝关节约一拳的距离,用左足趾点地,这叫“凤点头”然后,提左脚向左侧斜向迈出,脚跟先着地,形成坐步,类似白鹤亮翅的步法,但左脚掌整个平放地上,记住两脚尖都向前,这叫“虎坐”步子不能太大,左前脚跟与右后脚大脚趾在一条直线上,双手可以一手前伸做按式,一手放在胯前,掌心向上;双手亦可以平放!保持这个姿势,时间越长越好!普通以一小时为宜!初学能坚持五到十分钟已很好了!重点是保持“立柱式身形”实在实足,虚要虚尽,不留余地!
第三,由“虎坐”变“龙姿”即从“右后坐步”,变为“左弓步”重心从右后腿向前移动,当移重心到双腿之间时,叫“双虚桩”双足、双腿平均受力或不受力,体会一下这个感觉是很有用的!然后把重心全部移到左腿,可以提起右脚,如果全身能保持中正不晃动,那么动作就做到位了!保持这个姿势,时间越长越好。&&&
第四,“龙换虎”也就是重复第二,分虚实,提右脚向右侧前斜向迈出,脚跟先着地,形成坐步,类似白鹤亮翅的步法,但右脚掌整个平放地上,记住两脚尖都向前,必须保持上身中正!颈,背,腰,臀两个“S”成一条直线,这叫“虎坐”,步子不能太大,右前脚跟与左后脚大脚趾在一条直线上,双手可以一手前伸做按式,一手放在胯前,掌心向上;双手亦可以平放!保持这个姿势,时间越长越好!普通以一小时为宜!初学能坚持五到十分钟已很好了!重点是保持“立柱式身形”实在实足,虚要虚尽,不留余地!
第五,“虎换龙”即重复第三,由“虎坐”变“龙姿”,不同的是从“左坐步”变为“右弓步”,要领要求相同。
收功要收好!练完以上步法训练!要恢复“松静站立”一会,同太极拳103式的收势。
杨式太极拳十大腿法:
一、白鹤亮翅讲解
白鹤亮翅又叫“白鹤晾翅”或“白鹤凉翅”。右臂上扬亮掌,左臂下落按掌,右腿坐实,左脚虚点,舒臂提踵犹如白鹤亮翅,故名。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27" ALT="杨式太极拳左右分脚"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1306091JSR11.jpg" WIDTH="400"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白鹤亮翅势之特点是上分下踢。分以开敌正门,暴露其裆腹,我本坐身虚势,提踵踮足之虚脚乘隙起腿飞踢敌之裆腹或胫骨。因白鹤亮翅是稍起身飞踢,所以是以踢敌腹裆为主,以踢胫骨为辅,散手之时亦常实施套腿还踢。其腿法较为复杂。敌受我之分,其劲已落空而倾侧,复受我下部之攻击,必负痛而轰然倾跌矣。故《太极拳体用全诀》云:“舒臂提踵似鹤栖,着意随心肱贯气,上分下展开敌门,信步攻防惊天地。”&&&
二、退步跨虎讲解
退步跨虎势,转身撤步,两手双分,其转身退步的形象酷似跨上虎背,故名。在拳术上通称“跨虎势”。此势外形似白鹤亮翅,但两手分开要比白鹤亮翅展开得多,腰胯下沉亦相对较低,以显示其“跨”势。此外,左手在白鹤亮翅中只有分搂采按之劲,而本势又含捋挒之劲,右手在白鹤亮翅中只有提掤格截之劲,而本势又含黏分之劲,这是两势手法区别之所在。
退步跨虎势两手之分谓“剪刀分”,两手向左右分开要同时进行,分开不宜过快,开始时分开幅度较小,转腰撤步,左手尚在右臂肘弯处,待对方按力动摇,我两手进一步分开,两手的分开亦不宜过早,过早不能充分运用腰力。对于对方直前而来的按力,光用两手上下硬分是有困难的,应该先转腰胯退步,引进闪化,改变对方的劲力方向,使其直来的按力落空,然后以我两腕黏对手两腕里侧左右分之,方见引进落空之妙。
三、高探马讲解
高探马是象形会意的拳势,右掌横掌扑面身渐高起,表示高探马头,故名。一说形容其高高地站在马镫上探路,一说因探身跨马之势而得名,亦通。
四、上步七星讲解
北斗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因构图状如龟蛇,而被称之玄武。《楚辞·退游补注》释曰:“玄武为蛇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谓之武。”为四灵(龙、凤、龟、蛇)之二。《各势白话歌》云:“上步就排七星拳。”说明“上步七星”势,上步后两拳交错封掤架打,下盘成右虚步铲踢,从侧面看,其头、手、肘、肩、胯、膝、脚七个出击点的位置,其形势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枢、天璇(璿)、天玑、【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玉衡、开阳、摇(瑶)光七星,故名。
五、左右分脚讲解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67" ALT="杨式太极拳十字腿"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54.jpg" WIDTH="400"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左右分脚”势,简称“分脚”。凡拳势中有“左右”两字者,皆指左式与右式而言。分脚,一名“翅脚”,系指两脚以脚尖或脚背先后向左右分踢,伸展自然,安适舒展,身心双畅,其势如飞鸟展翅,翱翔于蓝天;劲贯腿足,意注四梢,其像如苍鹰搏击于长空,故名。此式原名“踢脚”,乃是用脚尖向上踢,故《体用全诀》说:“左右分脚胁下刺,捋来架去伺隙袭。”一个“刺”字形象地刻画了脚面绷平以脚尖踢出的特点。武式、孙式仍有“踢脚”“起脚”之名。起脚,原是武术使用腿法的通称,此外专指分脚。吴、武、孙、陈等式太极拳另有“二起脚”,别名“鸳鸯腿”。&&&
六、转身蹬脚讲解
“转身蹬脚”,转身后用脚跟蹬人,故名。蹬脚,陈式作“蹬一根”,陈式古谱作“庄(桩)根腿”。杨式太极拳属于蹬脚范围的拳势有转身蹬脚、右蹬脚、回身右蹬脚、左蹬脚、转身右蹬脚及杨澄甫最后修订定型的“十字腿”,共计六式,可见蹬脚之重要。因其技术要领及用法大致相同,除个别势式因有变异及特殊而需另作斠解外,其余皆以“转身蹬脚”为准以作“蹬脚”之斠解。
七、转身右蹬脚讲解
“转身右蹬脚”本应列入“蹬脚”范畴。但因其与前势“左蹬脚”组成连环腿法,这是太极拳中一种特殊的腿法,且此势的转身是以脚掌为轴转动,完全有别于他势蹬脚以跟为轴的转动,故另作斠解。《太极拳体用全诀》说:“形似松鹤单腿立,上卸下取常蹬膝,足掌为轴转自由,转身蹬脚连环踢。”《各势白话歌》说:“踢脚转身紧相连,蹬脚上步搬揽(一作拦)打。”
《全体大用诀》说:“左蹬脚踢右蹬势,回身蹬脚膝骨迎。”充分说明转身右蹬脚是以脚掌为轴旋转的,其目的是“转自由”,既轻盈且灵活,有利于连环腿法的实施,这是为连环进击专门设计的,也是太极拳中唯一的“枢纽”旋转方法,这一点是要引起注意的。
八、十字腿讲解
十字蹬腿是一个平衡动作,两手平肩伸展是为平衡,要求立身中正,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合。《太极平准腰顶解》有“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用它作为十字腿的动作要求和尺度是十分贴切的。
<img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1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0,0,0) 1 DispLAY: pADDinG-LeFT: 0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BorDer-LeFT: rgb(0,0,0) 1 pADDinG-Top: 0 BorDer-BoTToM: rgb(0,0,0) 1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00" ALT="杨式太极拳转身摆莲"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allimg/-F4.jpg" WIDTH="400"
TITLE="[转载]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腿法如何练习" />
九、转身摆莲讲解
360°大转身后,以脚背缘摆踢敌人,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脚过似疾风摆荡莲叶,故名“转身摆莲”。又名“摆莲脚”或“摆莲腿”,简称“摆莲”。“摆莲”是武术中的通用名称,有单、双之分。前之“十字腿”,早年杨澄甫练此势就是“单摆莲”,既以左掌单掌横侧仰着拍击右脚面,形成拗步“单摆莲”。而本势是左腿展开先行摆转,此为一摆。摆转后,右腿自左向上、向右外摆,以横劲摆踢,此为第二摆,双手左掌稍先、右掌略后迎着拍击脚背,故又名“转身双摆莲”,简称“双摆莲”。其转身时两手上刮、左腿下扫,意含扫腿,当源于外功拳的“扫蹚腿”&&&
十、左右金鸡独立讲解
金鸡独立,象形也。一手上托,一手下按,一腿屈膝提起,一腿支撑独立,其姿势恰似金鸡独立,故名。而武式、孙式作“更鸡独立”。
综上所述,可知太极拳有十分丰富的腿法,其可分为:踢脚、分脚、蹬脚、摆(寓扫蹚)腿、踩脚、顶(撞)膝六大类。其中踢脚有:白鹤亮翅、高探马、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四势;分脚有:左右分脚一势;蹬脚有:转身蹬脚、右蹬脚、回身右蹬脚、左蹬脚、转身右蹬脚、及定型后的十字腿六势;摆腿有单摆莲、双摆莲二势;踩脚有金鸡独立,进步搬拦捶二势;顶膝有金鸡独立,双峰贯耳二势;共计有十七势明显的使用腿法,此外尚有如揽雀尾的左、右掤式等诸多暗藏腿法的拳势,充分说明在三十七势太极拳中,腿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足以证明太极拳并非象一些拳家所说的那样,太极拳重手不重腿的。恰恰相反,太极拳特别注重腿法的锻炼和运用,这是“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的技击性使然。
结语: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掌握方法,多吸收名家的经验,自己还有勤学苦练,最好能找到一个师傅,或者有经常切磋的拳友,希望各位拳友,在看完小编的文章后,能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阅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时间: 10:18:04&#160;&#160;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160;&#160;来源:-&#160;&#160;查看:&#160;&#160;评论:
“张三丰论”中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步法在拳中十分重要,“步为拳之根”。弓步是太极拳的主要步法之一,弓步出了偏差,整套拳就会出现下盘无根,身法不正,手脚散乱等现象,并且会影响上下肢的肌体运动,甚至会损伤下肢的膝、踝等关节。下面就太极拳弓步练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与拳友们交流,请拳友们指教。
1、误区之一,膝盖过前。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误以为膝盖与脚尖相对是膝盖与脚尖要对齐,练习中为了使膝盖与脚尖对齐,往往膝盖超出脚尖。一代宗师杨澄甫说得十分明确:“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为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摘自《太极拳之练习谈》)。杨振基老师说得也很明白:“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摘自《杨澄甫式太极拳》)。按两位大师所说,本人理解膝盖与脚尖相对是指膝盖与脚尖所朝的方向一致,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若练习时膝盖与脚尖所朝的方向有偏差,或虽然方向一致,但膝盖超出了脚尖,就会造成膝盖疼痛,练习者尤需注意。
2、误区之二,后腿“伸直”。古拳论说:“劲以曲蓄而有余”。傅钟文大师说:“太极拳是圆运动,弧形运动,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圆满,处处要有八面支撑的意思”(摘自《傅著》)。因此,弓步后腿不能“伸直”或“蹬直”,要有弧形“有一些弯曲度”。(应该伸直,伸直为对。若不伸直,劲出不来)
3、误区之三,前后脚夹角超过45度。前后脚夹角即前后两脚脚尖方向延伸线所形成之角度。杨振基老师说:“……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尖方向成约45度角”(摘自《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铎老师对整套拳的弓步都要求前后脚夹角为45度。他还说例如,由左搂膝拗步接右搂膝拗步……如果在上一式变换脚型时.其所撇出的角度不是45度,……过大或过小,就会影响到步法和身法的转换,也会出现下盘不稳,身体摇晃,影响动作和姿势的准确程度。”按两位大师所说,弓步前后脚的夹角应以45度为最佳,超过45度就不规范了。
4、误区之四,弓步两脚在一条直线或两脚横向距离过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进,其两脚的横行距离一般为30厘米左右。弓步是进步搏击动作,要求下肢低沉稳固。这就需要比人自然行进的横向距离稍宽一些。顾留馨老师说:“弓步前后足的横向距离约与肩宽……”(摘自《顾著》)。由此可见,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应与肩同宽或“自然裆的距离”,窄了,会导致下肢不稳,影响劲的发放。
5、误区之五,弓步时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中间。这样做成双重,虚实不清,这是练习太极拳的大忌。正确的做法是弓步时,弓腿之脚为实,后蹬之脚为虚,(所谓虚实是一瞬间之事,在弓蹬过程中一直是后腿为实,在完成的一瞬间变为弓步为实)两脚间的纵向距离约为脚长的3倍,(年青体力好的拳友们距离可适当增大,年纪大的拳友们距离可适当减小),前腿弓后脚蹬,松腰落胯,上身正直,弓腿之脚承担身体七分的重量,后蹬之脚承担身体三分的重量。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前约三分之一处。
太极拳博大精深,需要练习者用心、用意,专心、细心体悟,还要多看拳书,以明拳理,多向太极拳好手请教,多看太极拳好手的教学与演练,不断规范自己的动作。借此机会,向所有太极拳爱好者表达祝福之意。
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猫后腿弯着走是怎么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