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喜欢玩手机游戏,机不离手,怎么办?

开学还“机不离手”?八成家长为学生配智能手机
开学还“机不离手”?八成家长为学生配智能手机
来源:广州日报 && &&记者:
调查显示八成多家长为学生配智能手机
大部分中学则对学生用手机&严防严控&
昨日,广州18万高中生重返校园。许多学生在寒假期间与手机展开了&亲密接触&,开学意味着,&机不离手&的日子又要结束了。信息时代,家长与孩子之间围绕手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与前些年不少学生还在用&老人机&不同,如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手机已经&鸟枪换炮&变成智能手机。对此,有64%的受调查家长表示,之所以作出妥协,是因为孩子在学习时,要用到智能手机内的学习软件。不过,对于学生使用手机,广州各中学的态度却并未退让:学生手机禁止带入教学区域,甚至屏蔽了区域的手机信号。
调查:超八成受访者给孩子用智能手机
日前,记者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通过网络问卷、微信访问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向100名中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其中84%的家长表示给孩子使用了智能手机。有趣的是,52%的受访家长曾经给孩子使用过只有打电话、发短信功能的&老人机&,由此可见约有三成家长给孩子换了智能手机。为什么同意让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呢?64%家长认为信息化时代大势所趋,坚持不给孩子用,担心他们与社会脱节。同样,有64%的家长表示孩子要用到智能手机里的学习软件。48%家长称微信联系比短信、电话联系更加方便。而有20%家长表示不给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会引发家庭矛盾,因此作出妥协。有68%的家长表示曾经因为手机使用问题,与孩子产生过矛盾。对于使用时间,84%家长认为每天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他们是可以接受的。
校方:手机在校园&见光死&
尽管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但广州的大部分中学对手机还是&严防严控&,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是教学区域,一经发现,马上没收,一些学校甚至屏蔽了教学区域的信号。严控手机后,为了方便学生与家人联系,学校也费尽心思。例如在校园内放置手机存放柜,学生到校后将手机锁入,周五放学后再拿出来;同时在校园内安装多台IC卡电话。
但许多学生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却跟学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高三男生小黎说,班上至少有一半的同学晚自习带手机进教室,因为要用到解题软件。&卷子太多了,有些题目没时间想,就用搜题软件扫出正确答案看看,节省时间。&为了躲避巡查,学生们花样百出:有人将手机放抽屉里,有人将手机夹在书本中间。除了&刷题&外,不少学生会干部也认为如果没有手机,组织活动时沟通协调挺不方便。也有学生坦言在用手机&追剧&。在家里下载到手机里后,带到学校,课间十分钟看一下。
家长:特别后悔给孩子换了智能机
&我当初就是心软,没有坚持住,给她换了一部智能手机,现在后悔莫及。&家长魏先生说。女儿小魏就读高二,初中期间,她一直使用一台老人机。考上高中后,她一再向父母提出,班上的同学都用智能手机,建了一个微信班群,而自己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参与讨论,连朋友都没有,感到很孤独。因为担心女儿厌学,魏先生便给女儿换了一部智能手机,结果就失控了。&她在学校的情况我不了解,但周末在家就是机不离手,跟同学用微信聊天,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玩手机,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就觉得很心烦。在房间关着门做作业的时候,也要拿着手机进去,说要用到学习软件。但我好几次听到她的微信叮叮咚咚响,肯定分心啊!&父女俩为此争执不休。&现在收回智能手机已经不可能了,我管不了也懒得管了,只能靠她自觉了。&魏先生说。
老师:让孩子寻找手机之外的乐趣
广铁一中心理老师吴小琴表示,她接触到的案例中,有不少对手机形成依赖的学生,都源于孤独。&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同伴认同。&
由于现在很多话题都源于微信、网络,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手机获取。因此,有的孩子对脱离手机感到恐惧无助,是担心与同伴没有共同话题,进而被孤立。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原因,通过开班会、组织活动、谈心等方式,增加现实世界的交往,减轻孩子的孤独感。另外,长期使用手机,会在大脑反射神经联系,这不仅对于青少年,对成年人也是如此。家长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反射神经联系。&不要老让孩子闷头学习,让他们放下手机,出去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手机外寻找乐趣。&吴小琴说。另外,与其一味用&堵&的办法,家长不如和孩子达成君子协定,协商好用手机的时限,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一旦达成协议,家长就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随意让步。&吴小琴说。
责任编辑:朱丽芳
版权声明:
o 凡注明“东莞时间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o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时间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请将#替换成@) 处理时间:9:00—17:00
全媒体新闻孩子迷恋智能手机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孩子迷恋智能手机怎么办?
|0|0|文档简介
博瑞智家庭教育是由“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总评分0.0|
&&博瑞智家庭教育是由“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于2001年创立,博瑞智家庭教育是集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中小学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品牌。博瑞智家庭教育已成为家庭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典范和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的位置: >
孩子迷恋智能手机怎么办?
  图/采采  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朋友小聚,刚坐下来不久,年轻的妈妈们开始抱怨自家孩子。“自从我儿子迷上了智能手机,整天机不离手,我恨不得把他的手机扔了!”“我家孩子成天都在玩手机游戏,上课都在玩,前天因上课玩手机,手机被老师没收了,老师还打电话要我好好教育孩子,真是烦人!”据了解,孩子迷恋手机游戏,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心病。对此,您有何高招?  连哄带骗行不通——孩子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我刚换智能手机之初,就预见到搞不好这手机会成为四岁儿子的玩具。  所以,当儿子欣喜地拿起我的手机时,我急忙给他打了一剂预防针:“妈妈的手机很便宜,里面装不下游戏,所以不能玩游戏。”儿子起初还搞不清楚,为什么我的手机和他姑姑的手机看着差不多,却不能玩游戏。但见我说得诚恳,加上我也没有玩手机游戏的习惯,所以,几番试探无果后,便对我的谎言深信不疑,此后,他没再打我手机的主意。  老公换了新手机后,我把经验传授给他,可他却并不以为然,还反过来说我小题大做:“孩子嘛,让他玩玩又能怎么样,大人控制好时间就行了。”见老公说得轻松,我也没再反对。  一开始,儿子只是玩汤姆猫的小游戏,很快他就学会了下载游戏,专下各种会说话的小动物,最多的时候,老公的手机里竟装了二十几种会说话的小动物。老公偷偷把游戏删了,儿子就会不依不饶地重新下载。父子俩为一款游戏的去留争执情景,每天都会上演。  不久,儿子发现他爸爸用手机玩酷跑游戏,他很快就忘了幼稚的汤姆猫,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游戏上。从那以后,儿子的游戏玩上瘾了。老公下班回家稍微晚一点,儿子都会打电话过去追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玩你的手机。”老公下班回到家,儿子迎上去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要玩手机。”手机一旦到他手里,再想拿走就会引来他的不满甚至哭闹。因为一部手机,父子俩的战争一再升级,家里硝烟不断。  眼见儿子玩手机成瘾,一开始说好的限制时间都成了美丽的幻想,老公自知理亏,他开始改变策略,一回家就把手机放到家里的制高点。儿子呢,就搬凳子摞椅子颤巍巍地爬上去拿。老公只能又换一招,谎称手机放在单位了,儿子既失望又无奈。可每当有电话打进来,老公偷着躲起来接电话时,却总逃不过儿子的眼睛,于是,谎言很容易就被拆穿了。  在这场手机争夺战里,儿子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有段时间,儿子很听话地不再长时间玩手机,可不知为什么,他却开始频繁地揉眼睛,还总说自己眼睛酸。直到有天晚上,我路过老公和儿子的卧室,见里面有微弱的光,推开门,惊见儿子正拿着手机在黑暗中玩得全神贯注。老公在儿子的身边睡得正香,我拽起熟睡的老公把他们爷俩批评了一顿。  思来想去,我去商场给老公买了一部普通手机,告诉他,每天回家前把电话卡换过来。老公起初还有些不情愿,但最后也答应了。此后,儿子习惯性地问了几次手机,当他一再被告之“爸爸的手机坏了,所以又换了个新手机”后,虽然有些无奈,但还是很快就适应了没有手机的生活。  眼见着儿子终于摆脱了对手机的依赖,我长舒了一口气。(于颖子)  强制没收也没用——儿子以不去上学相要挟  儿子上三年级,为了方便联系,我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手机刚到他手上,他就开始玩游戏了,并且爱不释手。不仅在学校里玩,回到家还玩,吃饭玩,躺床上还玩,没有一刻停下来。那一段时间,他的成绩下降得特别厉害。这让我十分恼火,一气之下没收了他的手机。  虽然他没了手机,但情况依旧没有好转,不仅成天嚷嚷着要玩手机,有时还会以不写作业、不去上学相要挟。这让我意识到,没收手机并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始思考,能不能让手机在儿子手上成为一样有用的东西呢?孩子玩游戏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我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一点,让他把时间用到学习上呢?  那一天,我故作神秘地对儿子说:“今天,我们来比比算数好吗?”儿子觉得有趣,一口答应下来。我接着说:“就用你的手机当做比赛工具吧。”说着,我掏出了儿子的手机,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数学速算的程序。儿子学速算已经好几个月了,听到要和我比赛,跃跃欲试,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生怕因为晚一秒看到题目而输给我。  点开程序,出现第一道题:“3+5=?”儿子快速地报出了答案:“8!”而我也几乎与他同时报出了答案。于是,他便说:“这一局,我们打了个平手,我还要再比一局。”他摆出了一个必胜的手势,我心头暗喜。点击下一题之后,题目又出现了:“7+7=?”儿子脱口而出:“14!”而我却装作还在考虑的样子。儿子看我没答出来,洋洋得意地笑了。  从那以后,儿子不爱玩手机游戏了,而是喜欢和我比赛数学速算。我一有空,他就叫嚷着让我和他比试。一两个星期下来,儿子渐渐改掉了爱玩游戏的缺点。听老师说,他还成为了班里的“速算大王”呢!太太也学我的样子,给儿子下了一个英语单词拼写的软件,并和儿子比试。一来二去,儿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子高涨起来。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背单词,生怕在“母子单词拼写大赛”中落败。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我执意不让儿子玩手机,也许会是另一番情景。(郑陶清)  善加引导方有效—— 让他玩个够,他反倒不着迷了  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前一阵子迷上了一种手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还和同学互相比着玩。我很担心儿子玩上瘾,影响学习和生活。  我开始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不准他上学期间玩手机,周末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有天,听儿子的同学说看到他去网吧。我气不打一处来,想要好好教训儿子。老公却说是因为我管得太严,儿子才会去网吧。老公认为一味地限制与对抗不是办法,也不起作用,和我商量后,决定先放手让儿子玩游戏。  有一天,儿子正在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从外面进来,儿子脸上作若无其事状,手上却迅速地将手机藏到书本下面。我对他说:“你不用遮遮掩掩的,从现在开始,我不禁止你玩游戏,你尽可以光明正大地玩。”  儿子惊喜地看着我,难以置信。我说:“但是有个条件,不管怎么玩,你都不能耽误功课。平时每天晚上九点钟一定要上床睡觉,周末可以睡得晚一点,但是也不能超过十点钟。要知道,玩游戏花费很多时间,学校的功课可能会受到影响,你自己要安排好,任何后果你都要自己承担。”儿子连连点头。  儿子玩游戏有时真会把正经事忘了,有次他没有按时参加篮球队训练,我罚他一个星期不许玩游戏,儿子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认罚。  这期间,我和老公每到周末就领着儿子去爬山,或者去博物馆参观,还带儿子去看他喜欢的球赛。儿子激动地说:“妈妈,您要是常抽空陪我玩,我就不会没事只好玩手机了。”晚上吃完饭,我和老公不看电视,和儿子一起玩纸牌游戏,或者下棋。慢慢地,儿子喜欢上在棋牌上挑战父母的感觉,这些活动占据了不少时间,他花在玩手机游戏上的时间不断减少。  我庆幸自己没有一味地制止儿子玩游戏。如今儿子依然在玩游戏,只是不那么着迷了。有空闲时间他会连续地玩上几个小时,但做别的事情,他也会专心去做,而不是一心都扑在游戏上。(董凡)  旁观者言:父母只要做好两件事  孩子迷恋网络、迷恋游戏,早已不是新鲜事,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让家长忧心如焚,也逼着不少家长为了争夺手机,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  其实,家长们心里明白,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如今的智能手机功能之多、人性化程度之高,超出常人想象,手机已成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手机可下载的游戏又是如此之精彩,大人都常抽空拿出手机玩一把,又怎能责怪孩子没有自制力?  上述几位家长的做法告诉我们,家长与其为了一部手机和孩子斗智斗勇,弄得精疲力尽、心灰意冷,不如老老实实做好两件事:一是不做坏榜样;二是做好引导者——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大人做好榜样,并对孩子善加引导。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如果当家长的整天手机不离手,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在玩手机,却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远离手机,效果可想而知。  一位中学校长曾就孩子教育问题告诫家长:家长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会做好自己的事情。笔者以为,这句话显然适用于家长对待孩子玩手机游戏这个问题。 (舒徐)
------分隔线----------------------------
相关文章更多>>
康师傅方便面
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
康师傅方便面
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