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海昏侯刘贺传奇讲的是什么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黎隆武讲述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
日08:06&&来源:
原标题:出土文物能“翻案”?
  黎隆武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主办方供图)
  海昏侯墓墓主人遗骸腰部位置发现的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 新华社发
  《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一书的作者、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近日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述在位仅仅27天的汉废帝刘贺传奇的一生。
  《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是首部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也是黎隆武的处女作,出版短短几个月,就创下15万册的销量。谈到自己写书的缘起,黎隆武坦言,这和南昌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有着直接关系。
  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随后,考古人员对这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5年的努力,这处2000年前的墓园和周边遗址面纱逐渐被揭开。因工作的缘故,接触到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引起了黎隆武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便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准备书稿。
  日,首都博物馆召开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主墓的墓主即为汉代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同一天,《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一书在北京首发。
  在讲座中,黎隆武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刘贺的一生。“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海昏侯是个典型的高富帅。”黎隆武说,据史料记载,刘贺身长八尺,是个高大的山东大汉。而富可敌国这点,从他墓里出土的大量黄金就可以看出来了。至于帅,他的爷爷是汉武大帝,奶奶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从基因学看也是无可匹敌的。
  据介绍,刘贺的父亲刘m,是汉武帝的第五子,西汉第一位昌邑王。刘贺五岁那年父亲去世,他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在刘贺19岁那年,汉昭帝驾崩,因其膝下无子,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但在位仅仅27天就被废,史称汉废帝。11年后,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江西。但刘贺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数年后,宣帝下令“削去食邑三千户”,经此打击,刘贺一病不起,不久就病逝了,走完34岁的人生。
  根据史书记载,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被废黜,但其墓中的出土文物却显示,墓主是个知书达理、爱好音律、情趣高雅的人。出土文物能否为其“翻案”呢?对此,黎隆武说,实际上,这并不矛盾,史书记载大多只着重他刘贺在位时的事迹,很少有他个人生活的片段,通过史书和文物的比对,可以看到一个多样多面的刘贺。他也希望随着更多史料的发掘,可以有更多的证据来丰富刘贺的故事。(记者 卢博林)
(责编:袁俪芸(实习生)、陈育柱)
人民日报关注深圳柔宇: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
柔宇在各地拥有500多人的团队,他们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团队成员累计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和国际会议报告300余篇,申请和授权的发明应用超过500项。
人民日报关注深圳光启:把科幻场景搬进现实
在深圳南山高新园软件大厦,当访客进入光启科学产品展示厅,仿佛打开了一扇科幻世界大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这里能变成现实。”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说。解开海昏侯身上的那些疑问 05-读书周刊/书话-解放日报
& 05:读书周刊/书话
解开海昏侯身上的那些疑问
日 & 05 :读书周刊/书话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本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    昌邑王、汉废帝、庶人、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跌宕起伏。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围绕着海昏侯与海昏侯墓,多为介绍性、文学性文字,而无严肃的历史专著涉及这一专题。  近日出版的《海昏侯刘贺》是第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治秦汉史多年,他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将汉武帝晚期至汉宣帝中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详细解说,通过分析刘贺的经历与行事,揭示其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刘贺的戏剧人生,既是时代造就,也是性格使然。  辛德勇  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兼地理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等研究。  墓主还未确定前便猜出是他  读书周刊:考古发掘物品的直观性特征,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关注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西汉海昏侯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金饼、金板、马蹄金,金光灿灿,尤其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辛德勇:这种对历史真相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海昏侯墓从2011年4月开始发掘,至2016年3月,部分文物被送到北京,在首都博物馆进行了小半年的大规模展览。与此同时,考古发掘者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各种学术会议和专门讲座也在各地轮番进行,再加上刘贺在位仅仅27天的离奇经历,更激起了人们的兴趣。  读书周刊: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围绕着海昏侯与海昏侯墓,出现了很多介绍性、文学性文字,却为何在《海昏侯刘贺》一书之前,并无严肃的历史专著面世?  辛德勇: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毕竟是两回事,出土的简牍还没有整理,遑论研究。而且,刘贺是汉朝历史上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皇帝,普通的历史年表中,很少见到这位皇帝的行迹。在《汉书》等基本史籍中,对他的记载虽然不算很少,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模糊不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看破表象之后的真实面貌。这些都使得仓促间很难生产出有关刘贺的研究专著。  读书周刊:那您这本专著是如何产生的?  辛德勇:在墓刚被发现、还未能确定墓主时,我就曾撰文指出,此墓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墓。因为我近年较多从事一些秦汉历史问题的研究,我做研究,经常从一个问题带出一个问题,步步深入,所以,在我研究汉武帝晚年政治格局时,不知不觉就带出了刘贺。  刘贺本人不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被卷入了历史的大潮中,他的“被”登基和被废黜,背后都是政治时局的激荡。研究刘贺,一定要从刘贺的父亲刘m乃至他的祖父汉武帝刘彻谈起,也一定会谈到拥立刘贺登上帝位、却又废黜他帝位的权臣霍光,还一定会涉及封授刘贺为海昏侯的他的侄子汉宣帝刘询。书里把这些都讲了,是我多年来的研究所得。  读书周刊:既然出土文物如简牍,尚未做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那会影响此书的一些结论吗?  辛德勇:考古学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史料,考古发现不仅给历史研究提出新问题,还会极大地丰富历史学的研究资料,从而拓展历史研究的范围,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度。  海昏侯墓的发掘也是如此,必将大大丰富和深化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不过,在另一方面,考古发掘本身也有局限性。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进入传世文献记载比较清楚的时段之后,若是就重要的政治史进程、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活动和属性等问题而言,总的来说,考古新发现大多只能起到补充细节的作用,通常很难对历史文献的记载做出根本性改变。对此缺乏合理的认识,总是期望通过某项考古发现来颠覆对上述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只能沦为空想。  不很荒唐,却也不怎么靠谱  读书周刊:您刚才说道,考古发现会给历史研究提出新问题,海昏侯墓的发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问题?  辛德勇:应该说是让公众产生了很多兴致勃勃的疑惑。  很多人首先就会对大量黄金制品及堆成山的铜钱产生好奇,海昏侯这么富有?他的钱哪里来的?  也有人超越物质做更深入的思考:墓主人当初为何被选立为皇帝,又是为了什么,刚刚登基27天就被废掉?为什么被废为平民的刘贺,后来又被册封为位阶很低的海昏侯?  再比如,《汉书》记载,刘贺被废黜是由于“行昏乱”而“危社稷”,而今墓室中出土的《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时刻准备参与汉家宗庙祭祀而预制的“酎金”,以及受封海昏侯后毕恭毕敬地写给汉宣帝的奏牍等,又让有人对《汉书》载录的刘贺形象产生根本性怀疑,认为书中所记都是别人强加在他头上的污衅之词。这样的想法是否科学?  这些围绕着海昏侯墓产生的疑问,只要认真梳理传世文献的记载,基本上无须依赖考古学家下一步的工作,就可以做出比较确切的解答。  读书周刊:那请您解答部分吧,比如,一个废帝为何这么不差钱?  辛德勇:我本行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哪里富、哪里穷、哪里产什么、哪里不产什么。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制品、铜钱、玉器、漆器等各类物品,数额巨大,种类丰富,给人很“壕”的感觉。于是,有些学者就得出了不同于历史文献记载的看法,认为海昏侯所在的豫章郡地区经济很发达。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做过一个概括描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热饶食,无饥馑之患,以帮砦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见当时的豫章郡是比较荒蛮的,到海昏侯国只当了不到四年诸侯的刘贺,是不太容易在那样一种地方扒出那么多钱来的。  既然这些财富不是在江西南昌附近聚敛的,那就只剩下两个途径:一个是刘贺做了27天皇帝,有没有可能是他从皇宫里带出来的?我认为基本可以否定这个想法。因为他离开长安时是被押解回去的,从老家带来长安的200多个随从,被霍光杀光了。这种情况下,他不太可能带得走财富。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他在进长安当皇帝前做昌邑王时积累的。刘贺的父亲刘m在昌邑称王11年,再加上刘贺为王的12年多,两代昌邑王在中原腹地的昌邑国经营超过23年。刘m是汉武帝极其宠爱的李夫人所生,李夫人就是 《北方有佳人》中“倾国倾城”的主角,深谙“色衰而爱弛”的道理,临终前坚持不让汉武帝看其面容。把条件优越的善地封授给宠妃所生皇子,是汉武帝向宠妃展示钟爱的一种重要方式,可见昌邑之富裕。  综合起来看,刘贺的财富多数来自昌邑故地。  读书周刊:墓中还出土了“孔子屏风”、《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牍,以及乐器、两周铜器等。有观点认为刘贺情趣高雅,爱好音乐、收藏,具有很高的儒家文化修养,以此推翻《汉书》等传世典籍中有关刘贺“清狂不惠”“动作亡节”的记载。  辛德勇:“孔子屏风”实为矩形铜镜镜背,简牍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认证,现在就如此简单地阐释出土遗物,恐怕不妥。  关于出土的儒家竹简,我在书中谈到:儒家经典,在当时的皇家子弟教育中,早已成为一项基本内容,刘贺还是昌邑王时,他的老师王式就讲过他“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老昌邑王刘m甫一受封,汉武帝就指令“通《五经》”的夏侯始昌给他做“太傅”。这些随葬竹简只能对历史文献的记载起印证作用,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什么传世文献之外全新的信息。  刘贺不至于很荒唐,但也不是什么靠谱的优秀青年,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着调的地方,对那时的皇子们来说是很普遍的行为。他的被立和被废,和他的“不着调”有关,但更多的是政治原因。  读书周刊:有位专家曾撰文称,“海昏”不是一个好的称呼,海是晦、黑,昏是昏聩、昏庸,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是为了侮辱他。  辛德勇: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我认为汉宣帝封授刘贺是一种善意的表现,目的是安抚汉宗室,稳定人心。  汉宣帝在刘贺之后被霍光立为汉帝,他是非常有政治水平的,隐忍多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之后,终于掌控了大局,放下心来的汉宣帝这才显得轻松起来,不仅改元,还改了自己的名字,并在经过一番审慎思考后,下诏封授刘贺为海昏侯,实际上是要给汉昭帝去世以来这段历史一个了结,他已经不必再顾忌刘贺,改变其变相囚禁的状态,恢复其正常生活,将有助于调节各方面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封一个侮辱性的封号呢?  我在书中拿东昏县作比,“昏”字有可能是当时取用地名的一种“通称”。自颜师古以来的学者,通常也都把“海昏”看作豫章郡下辖的一个县名,汉宣帝把海昏县封给刘贺做侯国,故名“海昏侯”。  学问要平心静气地做  读书周刊:两年前,您出版了《制造汉武帝》一书,集中论述汉武帝晚年政治转向问题,引起学界广泛讨论;现在这本《海昏侯刘贺》,从西汉政治史研究的角度看,普遍被认为是您对《制造汉武帝》的延续。  辛德勇:海昏侯是汉武帝刘彻的孙辈,所生活的时代是汉武帝晚年政治局面的延续。研究海昏侯刘贺的人生轨迹,要立足大的时代背景,去观察他身上的各种政治角色,和他身边的各式人等。  读书周刊: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论证,澄清了不少有关海昏侯和海昏侯墓的流行甚广的观点,比如前面提到的海昏侯品行、孔子生辰,及蒸馏制酒技术的发明时间等。  辛德勇:考古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介绍发掘情况,有益于激发大众对历史的兴趣,但考古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学术工作,在向非专业的大众介绍情况时,若不能保持足够的警惕,很容易在社会上造成娱乐化的结果。  读书周刊:“最新发现”、“颠覆传统”,总是更具爆炸性。  辛德勇:学问需要平心静气地做,要花费很多工夫,才能推动学术研究取得一点点进步。对古代器物的研究是这样,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研究也是这样,不要指望出现某一新发现来陡然改写什么、颠覆什么。  传世典籍与考古新发现,包括新出土文字史料在内的关系,总的来说,类同主干与枝叶,首先把握住主干,才能更好地梳理清楚枝叶。研究者不宜抱持对立的态度看待两者,更不宜颠倒主次关系。  读书周刊:出版仅两月,已售罄万册,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您可曾料到它会这么受欢迎?辛德勇:完全没有想到,但我非常开心。  我写这本书,只是希望能给考古工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背景,可能我说的不对,或不全对,但至少可以在我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友情链接: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海昏侯传奇将搬上银屏 讲述刘贺跌宕起伏一生_中新网江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
海昏侯传奇将搬上银屏 讲述刘贺跌宕起伏一生
海昏侯让世界的目光对准了南昌。由此,江西还成立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今后,海昏侯还将搬上银屏。12月22日,《海昏侯传奇——猎天》网络大电影还在南昌举办了首次新闻发布会。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传奇——猎天》网络大电影,是根据新晋畅销书作家、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先生海昏侯原创第一书《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改编而成的影片,本片是海昏侯系列网络大电影的第一部,接下来还将有几部陆续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该片讲述刘贺跌宕起伏一生搬上银屏呈现给观众,该剧将年少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的历史经验教训演绎得淋漓尽致,让生活于当代的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同时谨记古人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也是拍摄本片的现实意义。(冯训太)
责任编辑:评胡迎建《传奇刘贺——从昌邑王、汉废帝到海昏侯》
                        毛静
  毫无疑问,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成果,从去年到今年都是学术界和坊间一个重要的公众话题;可以想见,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这一话题的热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抛开海昏侯墓的文物级别和文化价值不说,光是这次把以前纯粹的考古工作转化为万众瞩目的公众事件,就是一次堪称典范的成功运作。我们可以大胆预言,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将改变两个历史:对汉废帝刘贺的再认识,以及对汉代江西地域文明的重新评价。
  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所引发的热潮中,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考古爱好者、民间人士,都以不同形式关注甚至参与到海昏侯历史的研究中。或对墓葬形制的推断,或对出土文物的释读;或对刘贺生平的考证,或对保护开发的建言献策,一时形成百花齐放的热闹场面。更有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对考古发现的整理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图书。这些图书大抵分为三类:一是考古发掘成果图集与较为严肃的论文结集,如已出的《五色昡曜——南昌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画册与拟出的《南昌海昏侯墓与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二是基于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适度创作的文学作品,如《传奇刘贺》;三是按照基本史学常识,进行合理想像与发挥的纯文学作品,如《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的前世与今生》。对一般的读者来讲,第一类书可能过于专业,只适合深入阅读或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学术研究史料;第三类书由于个人对史料理解和史实的把握不同,进行文学创作时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所以可以把它视为一般性的文学读物。笔者个人认为,第二类书比较适合推荐给读者,因为这类图书对史料的把握和解读较为准确,便于培养读者正确的史观;同时适当的文学加工,又能让读者进行轻松愉快的阅读,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一次时空穿越的“西汉之旅”。
  《传奇刘贺——从南昌王、汉废帝到海昏侯》(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传奇刘贺》)就是一本文学史学结构合理、把握得度的好书。本书作者胡迎建先生是江西社会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早年在大学时期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后来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多年,著作等身。其代表性作品有《民国旧体诗史稿》、《近代江西诗话》、《一代宗师陈三立》《同光体诗派研究》、校注《庐山志》等,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之作,这些有利条件为他研究解读海昏侯的相关史料提供了可靠的学术支撑。
  众所周知,海昏侯历史及墓葬的研究存在几个讨论热点:一是关于刘贺被废黜的原因,是否真的与史书描述的昏聩无能、荒淫无道有关;二是海昏国历史和地理问题;三是有关海昏侯墓文物研究的有关问题。
  在《传奇刘贺》一书中,作者就上述问题在行文过程中一一进行了解答。书中叙述,按照《汉书》中丞相杨敞领衔的奏书所说,刘贺在帝位27天,做坏事1127件,即使他不吃不喝不睡觉,平均每天要做41.74件,平均每一个多小时一件。从这处貌似言之凿凿的所谓证据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台前幕后操纵废立的权臣霍光的影子。海昏侯由昌邑王到皇帝,再到皇帝被废黜回到故地闲居、降为海昏侯,不仅仅是贤愚之辩,其实是君相权力之争,这一点已经是共识。《传奇刘贺》就抓住人们的疑问,对刘贺的出身、性格特征与政治经验缺陷、霍光的家族背景、历史功绩、宫廷斗争与西汉的政治环境也进行了交待和叙述,使读者很快就融入叙事环境,“抵达历史现场”。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刘贺并不如史书描述得那么昏聩无能。在他被废后到被放逐豫章为海昏侯时期,刘贺的心境之压抑可想而知,从书中细腻而带有浓重悲情色彩的描述,使读者无形当中也对刘贺充满了同情。在《传奇刘贺》一书中,主人公的形象并不如史书所说的心智不健全,至少他知道如何低调行事来防范霍光势力和汉宣帝的加害。作者在引用汉代典章制度以及牵涉到刘贺有关文献时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并加以解读,便于读者更深入理解原文和时代背景,有些地方还引用后世学者对刘贺与霍光的评价,这是作者难能可贵的地方。
  由于海昏侯封国时间短,留下的文献和史迹比较有限,所以今天对海昏国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和存在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尽管从南朝雷次宗《豫章古今记》就开始有海昏国的有关记载,但一直到清代都没搞清楚一些问题,歧义较多,聚讼纷纭。比如是先有海昏侯还是先有海昏县的问题;海昏国地理位置是紫金城还是椒丘城问题;甚至有关“海昏”的具体含义也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海”是指彭蠡也就是鄱阳湖,“昏”就是西面,“海昏”就是鄱阳湖的西面,《传奇刘贺》也采用这种说法。但有学者认为,“海昏侯”的命名不是以地名命名,而是带有浓厚政治色彩,“海”通“晦”,与“昏”连在一起,是对刘贺的一种侮辱性称谓,与西汉另一位王侯刘信被赐予“刮羹侯”的贬称是一个道理。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则先有海昏侯,再有海昏国和海昏县。海昏——晦昏,像一个无形的枷锁套在刘贺头上。曾经的帝王在南方被监视居住,不仅没有行动自由,还要顶着精神枷锁,很快郁郁而终就是情理中事——这对刘贺死因的解释倒是有一些助益。当然,这一观点还只是一家之言,具体史实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在对各种史料进行辨析的同时,《传奇刘贺》还注意结合考古发掘进行研究。书中随文附图都是来自考古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很有说服力。另外,书中还参插如钩弋夫人像、郡国图、未央宫复原图、汉代壁画《车马出行图》等资料进行补充,使我们更能对海昏侯生活的时代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了解。书中随机增添了两汉时期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特别是江西农耕文明的发达,无形当中也让读者对汉代江西的情况有所把握,可能会使过去人们认为江西在汉代是不发达地区的观念有所改变,从中展现了江西学者高度的文化自觉。
  《传奇刘贺》还注意到江西先贤对海昏侯遗迹的研究。除了众所周知的“慨口”之外,还有一些史迹只存留在文献中,一般不为人所利用。《传奇刘贺》视野广阔,运用了一些稀见史料。如清代乾隆时期学者王谟在《江西考古录》中讲述上缭营(上缭壁)的存在,并指出它与石老营一样,都是海昏侯的卫城或离宫。作者就此设想其与海昏国的关系,试图证明刘贺在海昏就国期间的一些行为,并不止限于海昏国内。此前学者独立进行过考证,但没有将上缭营与海昏国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而言,《传奇刘贺》不经意间可能找到了打开两者从属关系的一把钥匙。笔者据此联想到,上缭营(壁)中聚居的五六千人(一说万人)在一位刘姓宗室的率领下筑堡而居、结寨自保,据此与豫章太守华歆、庐江太守刘勋相与颉颃,连孙策都视若畏途。频繁见于《三国志》和《水经注》等书中的上缭“宗民”、“宗帅”、“宗伍”的“宗”字,透露了这个军事堡垒与刘姓,甚至是刘贺在东汉的直系后裔有着某种直接关系。如果这一设定是成立的,那么,刘贺的传奇就延续到了三国时期。
  刘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传奇刘贺》所讲述的两千年前的这段曲折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大大超出书外的;期待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深入,更多的发现将证明这一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来到:海南海事局
党组书记、局长
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17-02-14]
[17-02-14]
[16-12-08]
[16-11-11]
[16-08-20]
[17-03-06]
[17-03-06]
摘要:三沙海事局局长、海南省三沙海上搜救分中心常务副总指挥邹先芝同志做客本期《斐斐聊海事》,畅谈三沙海上搜救及应急处置工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江西]省厅举办“怎样讲好海昏侯故事”文化讲座(图)
来源:&&&日期: 00:00:00&&&浏览次数:15
  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10月17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邀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做客江西交通文化讲堂,为厅机关、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厅信息中心)、厅规划办干部职工做“怎样讲好海昏侯故事”专题讲座。厅领导王爱和、陈兵、梁必康、王昭春、王圣义、吴铭汉出席。本次讲座由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厅信息中心)具体承办。  
  黎隆武从“讲什么”和“怎么讲”两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讲好海昏侯故事的心得。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海昏侯的传奇人生,揭开了千古悲摧帝王侯刘贺的神秘面纱。他还从历史中得出启发,提出了“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的六个“不可任性”。
  听完讲座后,大家纷纷表示,讲座既生动、又深刻,有很强的历史性、文化性,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敬畏人生、敬畏职责,更加明事理、怀感恩、讲奉献。这不但是一次丰富的文化盛宴,还是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听后得益匪浅。
  据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布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这对于研究我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
编辑:江西交通运输厅
----政府机构----
交通运输部
----海事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分支机构----
海口海事局
洋浦海事局
八所海事局
三亚海事局
清澜海事局
三沙海事局
----海事应用系统----
网上电子申报系统
游艇管理平台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系电话:2
ICP备案号:琼ICP备 &&&&技术支持:硕思科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昏侯传奇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