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全球定位东海岛灯塔上的灯塔还有用吗

| 您好,欢迎访问国内十大优秀旅游网站-九游网
广东湛江攻略:硇州岛上寻灯塔
从广州到湛江,全程高速,我们把出发点设在广佛高速的起点―――沙贝站。广佛高速扩建后,车流通畅了许多,不过到佛山进入佛开高速路段,车道单向只有两条,且路况糟糕,加上很多重载货车,车速大受影响。直到过了九江大桥,过了鹤山市,车流才顺畅起来。佛开高速46公里处以后,终于离开了城市群,路况明显变好,两边的田野风光煞是好看,之后一直到湛江,高速公路路况大都不错。广州到湛江间,高速公路上共有六个服务区,第一个是沙贝服务区;第二个是佛开高速33公里处的大雁山服务区;第三个在开阳高速10.5公里处,是粱金山服务区(那里可买到湛江地图);第四个是开阳高速114.3公里处的阳江服务区;第五个是阳茂高速45公里处的阳西服务区;最后一个是位于茂湛高速11.4公里处的电白服务区。对小车和SUV类车型来说,广州出发前加满油,正常情况下到湛江下高速前都不需要加油。一路高速行驶,在茂湛高速85公里处的官渡出口处下高速进入湛江市。从广佛高速沙贝站算起,到茂湛高速官渡站,约380公里,小车路费180元。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湖光岩。湖光岩在霞山区,因此每到路口,往霞山方向走就是了。沿湖光大道往湖光岩、东海岛方向行驶,到湖光收费站,收费5元。过收费站后前行约400米,就是一个十字路口,从此路口右转,往湖光岩,左转,则往东海岛。顺便说一句,在湛江,处处可看到椰子树。不过由于气候原因,椰子树都不结果。1环游湖光岩来到湖光岩东门广场,眼前的景况让我有些吃惊:一堆乱七八糟的海龟、海龙及海兽雕像,极其难看,与湖光岩国家AAAA景区的身份实在不符!在售票处一问,门票竟要50元!不过这里是湛江第一风景区,此行前,我看过一张湖光岩的照片,印象不错。这里应该是一个山水相交、有大片湿地的地方,即使门票50元,我们也认了。从东门进,将车开到停车场,却觉得这里是个大园林:水泥小路上穿梭着环湖电瓶车,甚至还有一列小火车式的拖车,路两边的树木、草坪,都流露着浓浓的人工修饰的味道。好在湖光岩的湖水没有让我失望。据科学家们研究,湖光岩玛珥湖是14万―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发后冷却下沉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湖深曾达400多米。不过现在湖水深度只有20多米,其他的都是厚厚的湖底沉积层。湖水在四周火山堆的保护下,不受外界水系干扰,长期自然沉积形成的湖底沉积层,是十几万年地球演变留下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不过,这些“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只对科学家们有研究意义,我们这些普通游客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那一汪清澈的湖水。沿湖光岩走一圈,大约7公里。时间充裕的话,还是步行为好,都是平路,走起来很轻松。从东门停车场下到湖边小道圈一转,没什么特别,只有一小段可以让人走近湖岸,看看清澈的湖水和湖里的小鱼。在云天门一带,可以上“望海楼”看玛珥湖全景。来之前,我看过一张湖光岩玛珥湖的全景照片,来到这里才明白,想看到那样的全景,恐怕只能坐飞机或气球升空才行,一般游客能去到的最高点,也就是“望海楼”。“望海楼”原来估计是收门票的茶室,楼梯前还挂有一个收费的小牌子,不过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清了。室内有不少遗留下来的完好家具,二楼的柜台上甚至还留有一些以前售卖的纪念品。看来湛江人民素质还是挺高的,东西无人看管也不丢失!走下“望海楼”,下山路上经过一段“原始雨林小径”。这里仍保留着原生态环境,只是这样的地方实在太少了。湖光岩玛珥湖边还有一段是沙岸,也是游人能接触玛珥湖的最好地方。那里有一小片水杉林,在此赏湖很不错。玛珥湖确实很美,湖水清澈,水中有不少自在的鱼儿。如果有时间,真想在这里的泳区里,像鱼儿一样畅游一番。拍湖光岩的照片,傍晚时分光线最好,不过一定是有晚霞出现的日子。遗憾的是,我们就没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图:湖光岩2挺进东海岛离开湖光岩,天色已暗,我们决定直奔第二个目标―――东海岛。从湖光岩到东海岛,非常方便,出东门,沿来时路往回走,过十字路口便可进入通向东海岛的公路上。东海岛为中国第五大岛,不过由于离大陆很近,早在1958年,当地就填海修建了一条6.8公里的大堤与陆地相连,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岛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海岛已不是真正的岛屿了。我们的车通过东海岛长堤时,正好是傍晚,大堤景色非常漂亮,滩涂、红树林、小船、夕阳、海水,组合出一幅幅颇有几分浪漫色彩的画面,吸引我们不时停车拍照。上岛前,我们决定在岛的中心镇―――东山镇找家旅店住下,不住景区。根据经验,景区的住宿都不便宜,加上天色已晚,去景区已看不到什么,更没有必要了。当晚,我们住在东山镇的枫园旅店,空调标间60元。旅店下面就是大排档,我们喝了两瓶啤酒,吃了炒“海豆芽”和一碟炒牛河,花费23元。3漫游龙海天东海岛是一个平坦而开阔的大海岛,面积286平方公里,在全国排行第五。东海岛的最东端,有一条全国最长的海滩,长达28公里,所谓的“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就建在这片海滩之中,又叫做“龙海天旅游度假区”。从东山镇到龙海天旅游度假区,有近20公里的距离,由一条笔直的大路相连,两边景色相当漂亮。进入度假区,在当地人指点下,我们径直把车开到了海滩边的“观海路”上。这是国内最长的海滩,海沙粗细适中,间中会发现很多漂亮的贝壳,是我见过的最富有生机的沙滩之一。一片蓝蓝的大海显然没遭受污染,海水非常干净。从长滩向外望去,南海无边无垠,海浪很大,让人产生做个水中蛟龙的冲动。中央海滩的服务设施还算完善,沙滩上有一排长长的太阳伞,伞下是一张张躺椅。不过看得出来,现在的龙海天,似乎已没有前些日子兴旺,很多档铺已经关门,海边的不少别墅、旅馆也关门歇业了。海风很大,以至海边的防风林都被吹出了“树坡”,样子非常有趣。据说这里也是当地渔民的工作场所,常能看到渔民拉大网的场景。图:鱼获4硇州岛上寻灯塔东海岛的东南方,有一个小岛,那是硇州岛。“硇”字一开始难倒了我,经查,这个字的汉语拼音是“nao”,发第二声。硇州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海岛,岛上的百年古灯塔竟然是世界上两座水晶棱镜灯塔之一。岛上还有南宋王朝最后的王宫遗址以及陆文夫庙、天后宫等人文景点。此外,岛上还有潜水基地,喜欢玩潜水的人可以在那里潜入海底看珊瑚。上硇州岛须在东南渡口码头乘船,车渡上岛,一般一小时一班船,中午时段则为1.5小时一班。我们来到渡口时,已有一些车辆等在码头了。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1898年由法国人所建。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基为正方形方墩,主塔为圆锥体。塔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硇州灯塔于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湛江航标处的差分台。灯塔旁边,建有一个海军的导航站,那里属于军事禁区。硇州灯塔是目前世界仅有的两座水晶棱镜灯塔之一,是世界上惟一还在运作的水晶灯塔,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灯塔的中央底部设有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硇州岛上,最出名的水果是香蕉,我们上岛时,途经每条路都能看到收蕉的情景。蕉民们摘蕉很有趣,先将香蕉包裹起来再摘。一梭蕉大约有60斤,蕉民们将香蕉过磅后,在现场将香蕉切下来,清洗后马上装箱,然后直接搬到路边的货车上。有游人现场购买,0.85元一斤,便宜。返回东海岛时,在渡口我们又见到吊机将一艘用货车刚刚运上岛的玻璃钢小艇吊放入海的情景,但更多的渔民则是将海中的小船转送上岸,听说一天后一场台风就要袭来,那应该是为防台风吧?馆藏&8451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外洋鞍岛灯塔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外洋鞍岛灯塔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外洋鞍岛灯塔位于东偏南15.6海里的东亭山顶。该灯塔始建于1907年,1937年改建,塔身高9米,白色钢质圆塔,塔底直径2米,铸铁内旋梯,灯笼下有铸铁平台一座。
外洋鞍岛灯塔
地理位置:29°51′.9N 122°35′.5E
灯高:55米
灯质:闪白10秒
射程:22海里
1997年,实施了无人化改造,安装了高11米备灯塔一座,并配以主,副灯自动转换装置,实行遥测监管,采用太阳能源,新建直径20米的直升飞机停机坪。
该塔地理位置显要,是南北及外洋大、中型船舶进入下峙门航道驶入舟山、宁波两港的门户标,也是我国海上南北航运干线上的重要助航标志。灯塔最上端的两个弹孔见证了历史灯塔老照片现在的团岛灯塔  团岛,在青岛半岛的最西端 ,是胶州湾入海口。但在100多年前,团岛并不像现在如此安静 ,周边布满了礁石群 ,经常发生船只触礁海滩,渔民给这里取了个名字“淮(坏的意思)子口”。但由于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清政府在这里最早设立了炮台,德国人来后把礁石群填平,还建了团岛灯塔,这些都加重了团岛的神秘感。那团岛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团岛灯塔又是怎么建的?我们还是一起去团岛看看吧。  团岛本名“坦岛”  午后的团岛在阳光和海风的滋润下更加迷人,在路旁的商店门口或者小区门口,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但如果你要问他们有关团岛的事,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一下蒙住:“哦,你说坦岛啊,你要去坦岛什么地方啊?”  团岛?坦岛?别慌,其实这是同一个地方。团岛在胶州湾口北,是老市区最西端的一个海角,面积为0.182平方公里,海拔24米。这里曾经长满了很多植物,有黑松、中国槐、大叶黄杨、天门冬等等。团岛本名“坦岛”,因该岛地势平坦而得名。在青岛话中,人们将“团”念为“坦(tan)”。查光绪版《即墨县志》可以发现,这里面也将团岛写为“坦岛”。  百年前的团岛并不像现在这么风平浪静。据记载,那时的团岛岛南又有小岛及一批礁石群,使胶州湾口水流湍急,经常发生船只触礁海滩,“舟者视为畏途”。所以,明清两代的官方文献和世代在胶州湾以渔为生的船家,通常称这里为“淮子口”。  青岛文史专家王铎介绍说:“在清末,当李鸿章等一班北洋大臣议决在青岛设防的时候,他们便三番五次地在公文中提到要在团岛设立炮台,以扼守胶州湾。于是,当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青时,便在团岛修筑了暗防炮台。团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此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德国人占领青岛后,将团岛附近3个小岛和礁石群全部填平成为半岛,团岛成了其重兵把守的地方。“德国人除了在此修建炮台外,还在这里修筑了简易的水上飞机场。德国人在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就命名为"青岛号",其水上训练有时虽在崂山仰口湾外,但多数还是在团岛机场。后来,这架飞机经过改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青岛之战。大战结束后,又飞往阿根廷服役多年。”王铎说。  这里曾因是刑场而被忌讳  查阅团岛历史,多数都是些零散的片段,记者将有趣的几个事汇总到一起,方便读者了解。  曾经德国人将礁石群填平后,出来个新的区域,因在泥洼中人们给这里取名小泥洼。本来是个非常一般的名字,但青岛话“泥”读为“迷”,叫来叫去便成了“小梅洼”甚至“小梅坞”,名字很美,其实就是一个海滨渔村。青置总兵衙门在这里建西炮台,未完成德国已占青岛,在其南又建炮台,从原小泥洼至团岛鼻修了一条很长的路,早期只是通往炮台、塔灯的通道、没有路名,中国接收青岛以后,将其命名为团岛一路,其东一条路为团岛二路。  如今处在闹市中的团岛,也有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段历史出现在北洋政府执政时期,20多年的时间,这里一直是个刑场,很多进步人士都在这里被枪决,其中有共产党人李慰农和《公民报》主编胡信之。前往团岛途中,李慰农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这一幕台西居民若干年后还记忆犹新,为纪念李慰农烈士,在太平路海滨建有李慰农烈士塑像,小游园也称为“慰农公园”。所以,有段时间因刑场的存在,人们很忌讳团岛。1932年海军水上飞机场由汇泉迁至团岛一路西侧海滨,刑场改在了海泊河畔的昔日德国5号炮台。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沈鸿烈在大连路和团岛二路建了两处警察宿舍,两处建筑相同,均是平房,但比平民大院质量好一些。当年,老舍来青岛执教于山东大学,写以警察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时候,曾请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曲培谟陪同 ,一起到团岛二路警察宿舍采访过。跟警察宿舍一起完工的,还有毒品戒验所和感化所。毒品戒验所也称警察局下设的禁烟局,聘有外国大夫,是为了防治鸦片烟受害者。但在旧中国,由于吸食鸦片的人太多而难于治理,实际上形同虚设。感化所,原是警察局教养局,类似今天的劳动教养所。因当年这一带人烟稀少,都建在这里。  现在再去团岛,刑场早就没有了,警察宿舍也拆迁了,人们在建筑的不断更新改造中,早已忘却了以前的这些事情。  团岛灯塔是日本人重建的  好了,我们要暂停团岛的历史,带大家去看一座非常有名的灯塔了。曾经德国人侵占青岛后,不仅建炮台、修水上飞机场,还有个重要举措,在岛上建灯塔,它便是位于团岛西侧南端岬角上的团岛灯塔。  根据青岛文史爱好者王栋的介绍:“德占胶澳后不久,就把在团岛修建一座出入港指示灯塔列入首要的建设项目,在灯塔筹建期间,德国人先将小岛与大陆之间填平,并采用了12盏绿色的灯光临时为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导航。”  1898年开始修建团岛灯塔,1900年11月,从德国运抵的灯具及相关设施安装完成,12月1日发出了青岛第一束白亮的光芒,这两组采用电力发出的闪光,天气晴朗时,照远可达16海里。这座灯塔的启用,也标志着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在夜间也能安全驶入锚地。  但德国人没享用几年便到了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攻占青岛,灯塔原有的航标设施大多被毁坏。破坏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直接毁于战火,二是德国自行毁弃。据记载,当时团岛灯塔原有设备全部损毁不堪修复,只能暂时在旗杆顶上安装临时灯光应急。  直到1919年8月,一座新的灯塔出现,它高50英尺,装有一盏固定的三级亮度的曲射光线灯,由红白绿(红色为岸礁警示,白色为主航道指示,绿色为港口停泊方向指示)三色定光组成,可在15海里外看到灯光。新灯塔为八角形砖石结构,并装有内燃机带动的雾笛,雾天每隔30秒发出警报哨声3秒钟。当然 ,与此同时它也有了个新名字:游内山灯塔。现存的团岛灯塔,就是当时日本所建,一直沿用至今。  这是记者在团岛灯塔展览室内看到的内容 。关于这一点,王栋也有些疑惑尚未解开,游内山灯塔的建造时间究竟是哪一年?灯塔唯一保留至今的原装灯具为什么不是德国产品,而是英国伯明翰附近的一家工厂所制造?还有那根标有“洋木”等字样的木材又该怎么解释呢?  神秘弹孔真是德国人留下的吗?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要先随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团岛灯塔主任王炳交去灯塔看看,王炳交已在这里工作了近40年,他对灯塔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无比熟悉。比如塔顶部那个已经有上百年的鼓形透镜上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依然光彩照人。日本人将灯塔进行了大改造,唯独留下了这个,就像有人开玩笑所说:“王炳交已经老了,可透镜还那么年轻。”这得益于他每天不停地擦拭,“我对它比对我老婆孩子还好呢,一天得擦好几遍,不然就放心不下。”  王炳交对团岛灯塔有种特殊的情怀,所以曾经有关部门要拆掉灯塔时,他抱着灯塔不放,“要拆它就先拆我吧。”  团岛灯塔本身有疑惑的地方,而在塔尖上的那两个弹孔更是个谜。1964年的一天,一位德国老兵曾借来青岛的机会专程来到团岛灯塔,他向工作人员鞠了一躬,对那段历史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并要求到塔上去看一样东西。原来,1914年,德国军队被日本人打败,当时守备灯塔的他在撤离时,怀着复杂的心情朝塔尖铜球处打了两枪,时隔50年后,他果真找到了那两处弹痕。  此消息一出又引起史学界一阵热议。但王炳交并不是非常在意这些,他的责任是守护好这座灯塔。 文/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图/城市信报记者 李隽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岛大亨5灯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