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手机游戏里面有外国人,成功不是偶然的那种偶然一个那种。

我的游戏回忆录
&&&&也许这并不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只是一个喜欢往回看的人在记录自己的一些回忆。感觉曾经的年轻人都是觉得自己风华正茂、有使不完的力气,但现在的年轻人过了二十岁就感觉自己开始老了喜欢回忆了,也许是沉重的社会压力造成的吧。
&&& 这篇日志很长很枯燥,也没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单纯只是我从小学到现在的游戏回忆录。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其实我玩过的游戏不够多,但是我是一个及其容易对游戏倾注过多热情的人,也就是俗称的上瘾吧。有的时候,一个我所喜爱的游戏一旦玩起来就会废寝忘食、神魂颠倒,感觉根本停不下来,这也是我不轻易玩游戏的原因,更是我不玩网游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的日志内容涉及到的游戏数量不是那么丰富。如果日志内容有误请轻拍、请指正。
&&& 那就开始回忆吧。
&&&&&我觉得,我的一辈子恐怕都是和游戏有着不解之缘的。
&&& 这里的游戏指的是狭义的游戏,也可以说是电子游戏吧。我不敢说因为游戏改变了我多少的人生轨迹,但是游戏无疑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贯穿着我的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
&&& 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是闭路电视,同一栋楼共用线路的邻居家玩小霸王卡带游戏的时候,偶尔会串到奶奶家某个空白的电视频道上。奶奶家楼下的小哥哥经常和他弟弟在家双打,有一次我妈带着不满一岁的我去奶奶家玩,碰巧调到正在&实况演播&楼下战况的频道。据我妈说当时我的反应是:&眼睛放光一眨不眨,死死地盯着游戏人物,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个时候,可能是受我们小地方的街机厅里多出产小混混乃至犯罪分子的影响,在很多家长的心里,觉得玩游戏一定会痴迷,痴迷了一定会走上邪路。。。很不幸,我妈是这个理论的坚定支持者。自那时起,我妈就时时警惕不让我有机会过多接触游戏,而且当时根本没有谁能够为游戏正名。按照三岁看老的理论,我妈觉得才半岁不到的我就已经流露出了潜在的严重游戏上瘾可能性,要是有机会去尽情玩游戏什么的那还了得?因此,我的幼年时其实可以说是比较跟游戏绝缘的,家里没有小霸王,更没有电脑(好吧,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穷舍不得买)。我直到五年级收到姑姑给我买的山寨小霸王作为新年礼物,而我家甚至直到高三才有了一个开电脑店的伯伯送的电脑。
&&& 幼年的时候家里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我和我妈曾经连续两三周一点肉都没吃,因为钱不够花。。。还是二舅给了我们一个硕大的天麻肘子罐头,让我们能够有肉吃,当时觉得真是人间极品美味,现在倒是找不见有卖了。当时我的兴趣点在于:美术考85分以上妈妈过年给买一双闪光波鞋呀,得了三好学生妈妈给买两斤炸酥排骨呀,班级第一给买一套彩图书呀这种的追求,要不就是攒摸着偷偷拿点被上交了的压岁钱买个十头激光电筒什么的。幼年时要说起来也是接触过游戏机的,比如水环游戏机,就是有两个按键能按出气泡,里面全是水和小环,要把小环冲击到尖棍里套好;比如类似Etch-A-Sketch蚀刻素描原理,有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按钮的简易绘图器;比如大方块儿黑白屏上五号电池,内置《俄罗斯方块》、《贪吃蛇》、《打砖块》、《赛车》的掌上游戏机(这在小时候也是奢侈品了),虽然这些玩具都给我带来过无数欢乐,但当接触到电子游戏的时候,那种犹如惊涛拍岸的震撼感觉是这些东西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幼年的时候没有太多接触电子游戏的机会,加上家长刻意的压制,当有一天接触到电子游戏机时,感觉简直就是眼前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就像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1.闪光波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当时只有尾灯没有侧灯,在当时属于一百多元的奢侈品
2.酥排骨:以前在习水县城五星街转盘有个食品摊有卖,网上好像说是浙江那边的做法
3.激光电筒:这破玩意儿当时卖得贼贵,五十块钱一个,配有十个不同图案的灯头。我可喜欢在阳台上拿这个照楼下的小伙伴们玩,也很喜欢把激光打到墙上看硕大的图案,比较好奇图案是怎么雕刻到灯头那么小的面积上的,很爱光强远超过手电、电灯,鲜艳的红色激光色调,直接能把手指照通透
4.水环游戏机:虽然原理简单,但是想要把全部环都弄到指定位置还真不太容易
5.简易绘图器:左右的小旋钮分别控制画笔的横向和纵向
6.最早游戏机:比Game&Watch强,因为不止一个游戏,而且游戏画面是生成的
&&& 当时风靡全国的应该当属小霸王了,无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给孩子买了&小霸王学习机&,希望孩子们能好好练打字、练英语什么的,但99.999%以上的孩子们估计都是拿来玩游戏的吧(当时版权意思薄弱,任天堂好像也没追究哈)。第一次接触小霸王是在我堂弟家,一拿上手柄之后当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我二叔家,因为那里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每次到了他家首先把电视霸占,然后拿一根板凳摆在电视柜前,猴急急地催我弟把机器摆好接好线,然后开始昏天黑地的玩到吃饭,吃完饭接着玩,玩到回家。有时候运气比较好,老妈格外开恩让我留在二婶家过夜,那就能多玩那么一会儿了。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人生一大快事,每次去二叔家都跟过年似的,甚至比过年还激动,因为反正压岁钱我都得上交。不过说实话我的游戏天赋真的烂得可以,或者说动作游戏我实在苦手得不得了。当年最著名的游戏,许多都是动作游戏或者需要考验动作天赋的游戏:《采蘑菇》、《魂斗罗》、《双截龙》、《冒险岛》、《敲冰块》、《松鼠大战》等,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游戏是分类型的,自己说不定就是个动作游戏白痴,看着我弟玩得轻轻松松游刃有余,自己却可能连第一关都打不过去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不过好在我特别能调整心态,自己玩不好那就&点播游戏&,然后看我弟玩。。。直到后来我弟的游戏卡里有了《坦克大战》、《俄罗斯方块》、《吃豆人》、《大力水手》、《挖金子》、《小蜜蜂》、《炸弹人》,我才发觉好像有我能够玩上好几关的游戏,不过这里面有些是单机的,我弟也不乐意让我一个人玩他干看着。所以其实我玩卡带机的次数是非常少的,如果去了哪个小伙伴或者爸妈的朋友家,有卡带机我一定不会放过,要不然才是退而求其次看别人家的书。像《古巴英雄》、《玛莉医生》、《兵蜂》、《影子传说》等游戏都是在别人家蹭玩的。我当时干妈家比较有钱,他家的哥哥那次教我玩游戏时选择的是《打鸭子》,看到那把威风凛凛的玩具枪,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有需要专用外接设备的游戏(感觉好高档啊)。后来为了多玩会儿游戏执意留宿干妈家,在跟哥哥的卧谈中听说了他一心要考取的&航中&,还以为是银行开的中学。。。后来也就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然后参加航中的自招考试,既而被录取在航中读书六载,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同学好友,乃至爸妈在航中附近买房安家,这算是小小的蝴蝶效应吧。
7.小霸王:不解释,80末、90初的你肯定懂的,我们的童年里它必定没有缺席
8.《采蘑菇》:即Nintendo镇店之宝《超级马里奥兄弟》,不过这个能双人玩?以前咋没发现
9.《魂斗罗》:由KONAMI制作,居然是根据《异形》改编的剧情,主角是施瓦辛格和史泰龙,真可谓是阵容强大啊。。。恕我无知
10.《双截龙》:格斗闯关类动作游戏的经典启蒙之作,其制作公司TECHNOS目前已经破产,还出品有高人气的&热血&系列游戏
11.《冒险岛》:由HUDSON制作,在日本的全名其实是《高桥名人の冒険岛》,主角是秒按键频率为16次的奇才高桥利幸,在日本当时是名噪一时,其实二代比一代更加好玩,但是我们这边玩的人好像不太多
12.《敲冰块》由任天堂出品,主角是两个翻过冰山去寻找被秃鹫偷走蔬菜的爱斯基摩人。游戏中需要不停跳跃攀登冰山和敲掉头顶的冰砖来消灭敌人
13.《松鼠大作战2》由卡普空出品,游戏主角是非常萌的两只花栗鼠,可攻可守的箱子武器也很有乐趣,在日常生活中的碗、苹果、汉堡等常见物品在游戏中都显得硕大,选取视角很独特
14.《坦克大战》由Namco出品,是适合双人合作的经典之作,游戏中穿甲弹、钢盔、基地钢化墙等道具让人印象深刻。另外游戏中还可以自建关卡,这是游戏一大亮点
15.俄罗斯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发明的世界最经典老少咸宜游戏《俄罗斯方块》,估计也是全世界玩家最多的一款游戏了。红白机版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出的,大概是任天堂,因其掌机、家用机和电脑的版权并不是同一个公司所有。任天堂在美国曾靠《俄罗斯方块》与GB捆绑销售的方式获利无数
16.《吃豆人》由Namco出品,主角设计灵感为被吃掉一角的披萨,在以后才看得出来主角其实是有手有脚的,称得上吃豆&人&。20世纪大约有10亿人,入选&最成功的街机游戏&和&最著名的游戏角色&
17.《大力水手Popeye》由任天堂出品,属于知名动漫《Popeye》的衍生产品,游戏中Popeye要在避开野蛮的布鲁托的同时,收集女友奥利弗飘出来的爱。《Popeye》在美国当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极受欢迎,这个漫画人物的自信、负责任以及一副爆脾气,再加上严格遵守自己的那一套道德和伦理准则,这些特质都使他成为当年真正的时代英雄、草根英雄。不少热爱健美的人都说自己是想拥有像他一样发达的胳臂而锻炼,而Popeye吃完菠菜肌肉隆起身材变壮也成为了菠菜最好的免费广告
18.《挖金子》由制作出《炸弹人》的HUDSON公司制作,所以游戏中的敌人长得跟炸弹人一样。当时公司正处于破产边缘,于是试探性地推出这款作品,结果出人意料地卖出了100万套,当年该社发了相当一年薪水的红利后,社长携全体员工包机前往夏威夷度假。哈哈。该游戏比较考验智力,尤其是挖坑跳下躲避敌人和让其掉入陷阱,不过要小心自己掉进去哦
19.《小蜜蜂》其实是大名鼎鼎的《太空侵略者》后的改良版,在《哆啦A梦》书中都有出现,很有趣的射击游戏,游戏思路微带有《哥斯拉》那种气质
20.《炸弹人》由HUDSON出品,我们小时候叫这个游戏《屁娃》,哈哈哈,游戏中通过放置炸弹炸开砖石获取道具与发现出口,吃道具可以提升可同时放置炸弹的数量和爆炸范围,我经常因为不会估算炸弹的火力把自己炸死。。。
21.《古巴英雄》由SNK出品,游戏主角是卡斯特罗和格瓦拉,我去。。。游戏里比较有亮点的地方在于角色可转体的有八方向而非四方向
22.《玛莉医生》由任天堂出品,也不知主角是咱们熟悉的马里奥大叔不,水管工应该是没有医生从业执照的吧,吐槽下这名字真够娘的。。。
23.《兵蜂》由KONAMI出品,这幅图就是经典的打铃铛,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能力。最初游戏只是射击类的,到后来变成靠人气角色吸引人的了,真是大转型呀
24.《影子传说》由Taito出品,主角使用短刀和忍者镖两种武器,短刀可以格挡忍者镖,游戏节奏很快,音乐电子感和东洋风都很强
25.《打鸭子》由任天堂出品,需要专业外接设备,算是比较新颖的一款游戏
&&& 当时我和我弟偶然在某一个电视购物广告上看到新天利VCD有神马强大的游戏功能(好像是跟SEGA合作,有一些移植的MD游戏,结果在广告里用的是SS,哈哈哈),我和我弟还心潮澎湃地要一天攒一块钱买来着,后来也不了了之。
26.大名鼎鼎的新天利Game-VCD,其高昂的2000+的价格也让人咋舌
&&& 家里没有电子游戏机玩不了游戏的痛苦,总是要想办法去解决的,于是小小的我当时就开始进游戏室了。当时我每天有三块钱的早餐,是在距离学校三小不远的一中对面成都小吃店买饺子的。饺子两块钱一屉,稀饭一块钱一碗。这家饺子店的蒸饺皮儿弹馅儿鲜作料香辣劲爽,不过就是特别咸。当年我和几个跟我情况一样的小伙伴总是只吃饺子,把多出来的一块钱省下来攒着。长此以往由于吃得过咸都长白头发了。。。后来在老妈的逼问下知道了始末后,把我好好收拾了一顿,后来我不敢不喝稀饭也就没再长白发了。。。想在外面玩游戏有游戏厅和游戏室两种选择,除了厅比室大之外机型也有区别,游戏厅就是大型游戏机也就是街机为主,我作为小屁孩儿是比较怵的;而游戏室也叫电脑房是清一色电脑,只不过没有联网,大家都是玩单机游戏,所以还不叫网吧。因为妈妈之前有参加过单位要求参加的计算机扫盲培训,我也跟着去蹭过,不过我也就是异常认真地学习如何玩好扫雷与纸牌,倒是因此把鼠标用得娴熟无比,不像那些大人们最开始微微有些苦手。我们小孩儿在游戏厅就玩《VOS》、《虚拟人生(注意不是模拟人生哟)》、《大富翁4》、《光速兔子罗杰》、《雷电2》,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玩《三国群英传》、《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神马的,估计是当时的小混混哥哥们觉得游戏室没有观众没有气氛,因而没劲透了,这使得当时游戏室的氛围相对良好,不然我估计我也是不敢去的。而且当时游戏室是比较贵的,一块五一个小时的收费在他们看来是相当不划算的,因为当时游戏厅的游戏币是一块钱四个,而技术好的街机玩家常能做到一币通关围观者甚众乃至不慎阵亡时会有好事观战玩家拿游戏币&顶&,因为大伙儿都想看看自己打不过去的关卡人家是如何酣畅淋漓、轻松写意KO过掉的。
27.全名《Virtual Orchestra Studio》,由韩国公司HanseulSoft出品,所选乐曲都相当经典好听,也允许玩家自行导入曲库
28.《虚拟人生》由英业达集团出品,游戏中怪物们的技能教会了我们很多词语:双峰贯耳、妙笔生花、妙手空空什么的。。。盗版的BUG是每次打到最终BOSS就死机了。。。
29.《大富翁4》由大宇公司出品,《大富翁》系列属于该公司的金字招牌,人气也非常之高。游戏中地皮建设升级、技能卡、神仙附身等设定平添不少趣味性
30.《光速兔子2》中的主角身手矫捷,大概跟音速刺猬SONIC是亲戚,不过光速可是比音速厉害咯
31.《雷电》由西武出品,是射击游戏中的经典之作,国内的山寨小游戏很多都以堪比《雷电》作为宣传语
32.《三国群英传》由奥汀科技出品,属于国产三国题材游戏的经典之作
33.《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由New World Computing公司出品,也属于经典游戏系列,公司目前已破产,游戏版权被育碧收购。由于我对西方魔法世界观天然排斥(搞不好就是因为这游戏里面一些丑陋的怪物影响的),所以没玩过
&&& 后来,姑姑在某一年假期买了一个山寨小霸王的&学习机&送给我(你看看,多没出息,连小霸王都要被山寨),其实说起来已经算是比较落后了,但我的游戏历史跟其他小伙伴比起来严重滞后不少,所以高兴得不得了当个宝。(说起来真是可悲可叹啊,这个时候有电脑的同学们都已经被经典《剑侠情缘》和《仙剑奇侠传》熏陶过了,而当我十多年后却没有心情尝试经典了。游戏就是这样,经典是具有时代性的,有的游戏靠的是当时来说绚丽的游戏效果、有的游戏靠的是当时独树一帜的游戏类型、有的游戏靠的是当时耳目一新的游戏方式,但一旦有了第一作,那么之后总会有后人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就算是《俄罗斯方块》、《打砖块》这种超级经典游戏都在不断进化,在视觉效果和玩法上有所创新,当年粗糙的视觉效果现在觉得不能入目,不过好在中国的游戏的灵魂是出色的剧情,总有一天会有复刻重做回锅肉的时候,那我就会迫不及待地买来感悟一番了,就像当年买GBA的《口袋妖怪&火红》似的。)没事就想办法攒钱去店里淘黄色的游戏卡带,或者是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要。有些游戏知名度高销量大,上哪儿都买得着,比如《采蘑菇》啊,《魂斗罗》啊啥的,但是有的游戏虽然比较出色,但知名度不太大,国内盗版卡带产量也相对没那么高,比如《火之鸟》啊,《兵蜂》啊,《小美人鱼》啊,《忍者猫》啊,《三目童子》啊,《消防英雄》啊什么的,所以谁家要死有这种卡带是很喜欢吹嘘上一番的,然后带着小伙伴们去家里观摩,眼馋得很的小伙伴们当然就死皮赖脸蹭卡带回家玩咯。当时最受欢迎的是合辑卡带,一盘卡带不止一个游戏,一般来说是越多越好,比如20in1的,但是如果是好游戏的话4in1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当时还不懂游戏容量这一说,其实有的游戏哪怕是1in1也是很值得买的。这个时候又面临一个问题,这些游戏其实貌似是没有存档功能的。。。因此一玩起来一般就是昏天黑地了,甚至在精彩关头连按pause上厕所都舍不得,要不然一挂了就得从头玩起。。。不过有的时候还是会有解决办法的,比如小伙伴们道听途说到一些秘技,有的还真是好使:著名的有《魂斗罗》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Start啊,《马里奥》的隐藏蘑菇和隐藏管道关卡啊,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忍者猫》直接跳到最终关卡的密码390227。这串数字我认认真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过,直到现在有时还在脑子里边蹦出来过,想到《忍者猫》瞬间就会闪过这串数字,可谓是印象深刻啊。。。不过在家玩游戏家里是非常反对的,有时候爸妈出去散步或者办事,我就赶紧偷偷把游戏机拿出来玩一会儿过过瘾,跟做贼似的提心吊胆。。。后来就放弃在家玩游戏的做法了。
34. 游戏全名微长《火之鸟我王之冒险凤凰篇》。。。手冢治虫大神的漫画《火之鸟》为蓝本创作,分大和、来世、太古三部分,跟漫画有所相似。游戏音乐水准很高,游戏的操作也很有趣,可以凭空制造砖块、用武器将敌人石化还能下跳打碎石头。游戏目标是集齐十六块凤凰拼图唤醒火鸟
35.《小美人鱼》由SEGA拿到Disney版权后制作,游戏画面非常不错,小美人鱼可以用尾巴制造气泡包裹敌人然后扔出攻击。气泡吃道具可升级,BOSS就是那个八爪鱼海巫婆
36.《忍者猫》由TECMO出品,共有飞天猫、钻探猫、妹子猫三个主角可选
37.《三目童子》由TOMY根据同名动漫制作,从第三只眼中射出光线进行攻击
38.《救火英雄》由EPIC GAMES制作,游戏是一名消防队员经弹窗飞向火势蔓延的房间,经过时就能减轻火势或救出群众,如果有人从窗户跳出也要赶紧接住
&&& 后来年龄稍长,胆子也比以前大了一些,新家附近正好有一个游戏厅,就喜欢跑去看别人玩游戏。没错,是看别人玩,因为凭我玩街机的水平简直就是浪费钱。。。还不如看看年龄大一点的哥哥怎么虐BOSS跟切菜似的。现在游戏频道不是也有专门的栏目是鉴赏精彩的DOTA和CS局什么的嘛,不过现在玩家们看这个是为了学习提高,我当时却是纯观赏了。那个游戏厅以前是个种子公司的大仓库,大铁门高足有三米,里面有二十多台街机,还有一些老虎机。当时比较流行的游戏主要是《奇迹三合一》、《恐龙快打》、《吞食天地》、《雪人兄弟》、《释厄传》、《圆桌骑士》、《棒球忍者》、《越南大作战》(就是《合金弹头》),当然还有最受欢迎影响最广的街机游戏《拳皇》(即《King of Fighters》/《格斗之王》)。其中最容易引起围观的当属《拳皇97》了,虽然后来看过游戏杂志专业点评,说虽然KOF98近乎完美,但拥有些许BUG的KOF97仍然是KOF的最高作什么的,当然人家不是考虑到OROCHI大蛇的人设魅力什么的,而是从击打感、均衡度、伤害值等方面来说的,但是我们喜欢玩的原因就是人物够帅啊!虽然草薙京同学不够时尚(直到KOF99换的那一身衣服还蛮帅的,但是好像不如K好看),但是人家能控火啊~我们那边的小朋友都尊称其为&火神&;亦正亦邪的八神庵呢就非常地酷了,很受小朋友们的崇拜,虽然我总觉得他的衬衫下半截跟裙子似的,另外腿上绑皮带不是很影响行动么。。。由于其必杀技&八酒杯&的时间冻结能力,让很多玩家误以为是冰,所以尊称其为&冰神&,后来我看过KOF的港版狗血漫画后,还跟小伙伴们科普过人家的也是火这件事;二阶堂红丸用电,被尊称为&电神&;大门五郎被尊称为&阪神&神马的。。。但是都不如大蛇同志的外号霸气&&&太阳神&!可能是他的必杀满屏皆白犹如阳光普照吧。。。KOF97既有帅哥,又有硬汉,还有很多漂亮妹子,因此相当受欢迎。当年还有抽卡机(也叫扭卡机)这种玩意儿,投一个币五毛,机器会不定量地吐出一些卡片,卡片内容多种多样:《拳皇》、《龙珠》、《足球小子》、《美少女战士》、NBA之类的。运气差的一般就两张纸质卡,运气好点的能有十来张纸质卡的,但是运气更好的能够得到金卡(就是镭射卡)还有磨砂卡的,这个玩意儿当时我也花了不少钱在上面。其中拳皇的每张卡背后对应一个游戏人物,包含人物资料和技能操作方式,我记得我得到过坂崎由莉、矢吹真吾、八神庵、罗伯特、夏尔米等人的金卡,不过我也没有去游戏厅实操来学以致用。。。在我心中能熟记那些招数的操作方式的哥哥们真是帅呆了,当时还没有网游繁琐的全键盘操作,那些操作已经足够考验人了。《拳皇》确实算是很用心的作品,我最喜欢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特殊人物组同台格斗的话是会有特别动画的~不知火舞对安迪的话会穿婚纱啊,椎拳崇对麻宫雅典娜会示爱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什么的,也算是很有趣的了。当时KOF97并不是所有人物都可选,比如最下面那一阵除了八神庵和矢吹真吾外,天国神族队/大蛇队(即觉醒后的地狱乐队,包括拥有大地之力的七枷社、拥有雷电之力的夏尔米、拥有火焰之力同时也是大蛇基体的克里丝)还有神族疯狂之血爆发的莉安娜和八神庵,都需要在选人画面用秘技调出,但是大蛇就是用秘技调不出来只能做BOSS的了,所以当有一家街机厅老板修改游戏程序让人从一开始就能选所有隐藏人物尤其是大蛇时,很多小伙伴们都跑去那家试玩,让电脑队死于大蛇的淫威下。。。后来看了中日拳皇大赛,才知道最高境界能达到什么水平。《拳皇》我虽然没怎么玩,但是人设和剧情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去狠狠恶补了一番港版漫画,后来听说港漫是自己瞎编的,有的跟SNK官方设定不符合,气死我了。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神大蛇、黑暗大蛇、神八神、黑暗八神华丽得不得了、攻击高得不得了的战斗画面,我还很奇怪怎么会这么破坏游戏平衡性,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是玩家自制的《拳皇mugen》,不是官方设定。看着用心制作的人物和技能,可想而知大家对于拳皇的热爱,可惜现在已经过了《拳皇》的黄金年代,这也许跟SNK破产那会儿有关系吧。后来《罪恶装备》迎头赶上,《街头霸王》也在XBOX360等新机上王者归来,但是感觉拳皇就略微日薄西山了。很多街机游戏后来我都发现有PS复刻版,我们也在PlayStation上玩过一部分,尤其是《拳皇》,我们是调好手柄的L1L2R1R2键作为必杀和技能的快捷键后再玩的,可以说是小作弊了,呵呵。
39.《奇迹三合一》,由卡普空推出,在街机厅玩家甚多,很有意思
40.《恐龙快打》由卡普空出品,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别名,有四个个性迥异的主角可选,其中有消耗体力释放带无敌效果的技能
41.《吞食天地2》由卡普空出品,背景为三国时期,主角为蜀国五虎上将,这个疯狂吞咽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42.《雪人兄弟》由卡普空出品(怎么又是它。。。),主角和怪物都是圆头圆脑的呆萌种,可以将敌人变成雪球,然后推出去攻击
43.《棒球忍者》由IREM公司出品,属于动作闯关类
44.SNK出品的《合金弹头》算得上超级经典的游戏,属于比较硬派的横版射击过关游戏,第一代还称不上经典,其后续作品在PS上的移植版非常值得称赞,丰富动画和精美画面,还有吃东西吃成胖子和变身木乃伊之后攻击的变化都让人感受到游戏制作者的用心
45.SNK出品的不朽格斗经典之作《KOF97》,是拳皇系列的成熟之作,在国内拥有极高人气,其品牌直至今日仍有很高的号召力
46.抽卡机/闪卡机/扭卡机都是这个东西,当时外形可没这么好看,笨重得很
&&& 到了五年级,转学到了东皇一小,这一年简直是玩得各种烧钱心花怒放了,好多新东西的出现让我应接不暇:
&&& 首先是学校小卖店门口推出《宠物小精灵OP》贴纸图册。。对没错,大名鼎鼎的《口袋妖怪》/《口袋怪兽》/《神奇宝贝》在福建东南台全国首播时就是宠物小精灵这个人畜无害的名字,片头还是陈浩明唱的那首国语版,虽然到第52集就莫名其妙停掉了,但应该是整整影响了中国一代孩子吧,虽然比起游戏影响力还没那么深远,里面的进化、战斗、技能、道馆、四大天王BOSS等设定深入人心,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是很有清晰游戏节奏感的好动画,以至于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虽然现在的动画更精美、特技更绚丽、剧情更巧妙,但却很难让我找到当时的感动了。以至于在看过剧情并没出息的泪眼朦胧之前,我都觉得《数码暴龙》(就是《数码宝贝》)是在抄袭和剽窃,根本不屑一看。动画里的小精灵们简直是萌死了,无数小朋友都做梦能有宠物小精灵作为自己的伙伴,虽然当时都已经五年级了,大概知道神马是真实的神马是虚构的了(比如《足球小子》就是假的嘛),但是还是想得不得了(那是日本的孩子们早就玩Game Boy的《口袋妖怪》玩得不亦乐乎了,可惜当时我等土鳖根本不知道动画是由游戏改编过来的,所以初一看到口袋金的电脑模拟器版本时简直是得到了大大的惊喜)。当时电视台热播,购买、收集贴纸风靡整个学校,跟小浣熊、小当家的水浒卡一时瑜亮。班上男生们每天都会交流各自的贴纸收集情况,那贴纸挺贵的,但是我们当时简直是疯了一样地买。这算是除了《四驱小子》播出后买了一部燃烧太阳这种实体模型周边之外,购买的第一份纸质动画周边产品了~当时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热情,制作贴纸贩卖的厂商说是极其从妙蛙种子到梦幻的所有贴纸,一次性奖励200元,不过实际上所有贴纸投放市场的数量不尽相同,有的贴纸十分稀少,有的贴纸我怀疑更是压根没有。当年有个学弟买贴纸包得到了一张罕见的闪电鸟(本身也是罕见的神兽,哈哈),引来全校前后数百人参观,有学长出20元高价人家也不卖,我当时也痴迷这个,因此对小精灵们的名字、模样啥的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顺便吐个槽,《口袋妖怪》红黄绿和金银水晶的小萌物们设定得还是很可爱的,但是自从宝石版起感觉都没那么讨人喜欢了,就算是好看也是漂亮而不是天然萌。(到六年级时还买过一段时间大大泡泡糖礼包装,就为了里面《口袋妖怪》收集卡。)
47.当时天天吃大大泡泡糖就是为了收集这个,这些卡片也算是制作很精美了
&&&&其次是我们家那个小县城出现了新奇的玩意儿:第一个是跳舞机,就是KONAMI的《Dance Dance Revolution 1stMix》的专用机器,当时不动手只动腿有上下左右方向键的四个踏板的大玩意儿一下子风靡全县(当时只进了《DDR劲舞革命》的机子,没有《狂热节拍》的,那个是以动手为主的),不过是真够贵的,一块钱一个币,在老板的设置下一个币估计一般人也就能跳三首歌左右,不过我是爱得不行,没事儿就老去蹦跶一会儿。其实那会儿在港台跳舞机应该挺火爆的,&佛山无影脚&似的高素质舞者也能在节目上作为嘉宾出现的了。当时浙江卫视有个节目叫《大挑战》,里面有一项就是0 miss通过跳舞机最高级别的六红色脚印的曲子,里面确实也有很厉害的参赛选手做到,我一次有意无意让我妈看到了这个节目,然后就顺便给我妈说了一下这个玩跳舞机是很消耗体力的,能够减肥。。。没有错,我就是这样说服了我妈不追究我去玩跳舞机这个事情的。。。跳舞机时兴一阵过后开始惨淡起来,一是因为跳舞毯此时开始兴起,一两百元的价格使其能够被大多数家庭接受,而且在自己家也很方便。不过我一直比较鄙视跳舞毯,因为脚感忒差,就是弹性啊力回馈啊非常不爽,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光脚跳,我觉得我脚丫子疼;二是因为曲子的局限性,当时一共两台机子,一共两张游戏曲光盘,总共估计有六七十首歌,但关键是很多人根本听不到那么多就已经Game Over了,对了这两词儿还是搁跳舞机那儿学的呢。。。而跳舞毯的话你可以一直不挂,顶多是分数低了点。而且跳舞毯歌曲可选择性大,既有外国例如水叮当之内的流行歌曲,也有大人们喜欢的中国老歌。。。因此不久后跳舞机就不开张了,搞得我很是怀念,想着等长大了自己买一台搁家里玩,也不用投币,自己把投币的感应阀拽出来,挂了就按一下;第二个是某游戏机房高价购置了一台SEGA《死亡鬼屋2》的射击街机,引得无数小伙伴奔走相告,竞相尝试。我也壮着胆子去玩过几次,奈何准头总是不太好,顶多玩到第二关就很吃力了,因此也没太玩。
48.DDR出品的比较原始版本的跳舞机,只有四个方向踏板,也没有需要手来配合的感应装置
49.《死亡鬼屋》由SEGA出品,游戏质量非常不错,敌人的种类、攻击招数花样百出,整个游戏都保持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极有代入感
&&& 最后是改变了我一辈子的游戏机出现了,那就是SONY的PlayStation(当年的PS还不是指PhotoShop)。当时我们都叫它光碟机,因为这高级玩意儿&吃&的不是卡带是CD光碟。(当时其实除了小霸王外,我也玩过几次SEGA的SS,但是SS对3D的效果并不太好,而N64还以卡带为媒介,所以从起点上,也许SS和N64就输给了PS。)如果说小霸王、电脑、街机是让我看到了新世界大门透出的光亮,那么接触PlayStation则是新世界的大门向我完全敞开,当我的同学们都在家里或网吧玩《帝国》、《红色警戒》、《星际争霸》的时候,我在机房默默地玩PS,这也造成了我玩此类游戏起点低所以后来对《魔兽争霸》、《英雄联盟》等没有兴趣。当时我们县城的游戏机房在新华桥的工商局巷子里,是一个早年混社会的大哥开的,我也是转学到一小后,在上学路上才会经过新华桥这片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当时转学的原因是我们班主任语文老师调走了,我关系最好的好几个小伙伴都转学到一小,于是我也央求妈妈让我转学到一小,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还不错所以转学轻松搞定。其实我家去一小路很远,几乎从城东北头到西南头,但为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我还是十分愿意每天在路上走俩小时。有一天放学路上,一个同学提议说带我们去玩光碟机,我们也很好奇于是就跟着去了。当时的游戏机房是一套两居室的民宅,里面大概有十多台电视和PS,电视上不同的游戏都有着各自绚烂的光影效果,我们一看就挪不动脚了。其实在这之前我是见过PS的,二三年级的时候在三小一个男同学家里见过他舅舅从国外买回来的机子,当时我俩看他玩《古墓丽影》和《生化危机》,感觉这两款游戏优质的立体画面是很震撼人心的,不过那会儿我们没有什么机会亲手操作。当时有人在玩《最终幻想7》,拿着攻略一本正经的在找什么东西。我心想打个游戏还这么严肃,搞什么玩意儿,不曾想未来的自己会比他更沉迷。SONY的PS最早是四四方方灰色的,感觉比较厚重,但是没有太多美感可言。开机的时候画面是SCEI的标志,开机音乐也是很磅礴大气的。那会儿我们主要玩的游戏有《拳皇97》、《合金弹头》、《徐徐大作战2》、《四人格斗》,其中玩《拳皇97》是欣赏帅气的人物和必杀、玩《四人格斗》是闯关乱斗的爽快、玩《合金弹头》是因为当时最高水平的闯关类综合射击游戏,而《徐徐大作战2》是充分结合了趣味性、对抗性、恶搞性的一部经典游戏作品,当时我们非常喜欢两个人VS,游戏里上百个有趣的小游戏大家各有所长,随机模式就是充分考验大家的综合素质了。有的游戏需要疯狂的点击手柄上三角-方块-圈-叉组合键的其中一个,这也练就了我高频单点鼠标或键盘的技能。直到现在这款游戏也称得上是佳作。但是这些都不是最让我难忘的游戏,最最让我难忘的游戏,是《古惑狼赛车》和《古惑狼》。《古惑狼赛车》是我最早接触的趣味性赛车游戏,里面正邪分明的阵营、千奇百怪的道具、特色鲜明的赛道、难易不一的成就都让我耳目一新。最开始的时候我玩起来是非常吃力的,连第一关BOSS都打不过,后来天天泡在游戏机房跟BOSS耗上了,就这么一关一关的打,在打过第二个大BOSS之前都是比较吃力的,属于那种身体都会随着游戏左右晃动那种菜鸟,但之后突然就一马平川、高歌猛进了。一关关的金杯、硬币、钻石我都一一拿下,通关后竟然有一点点恍然若失的感觉。《古惑狼赛车》对我来说不仅只是一款游戏,我觉得自己完全是融入到了其中,游戏过程中,兴奋、新鲜、刺激、过瘾这些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当时玩游戏很纯粹就是享受游戏的乐趣,不像后来的很多RPG虽然很精致,但是少了许多纯粹感。虽然《古惑狼赛车》不是我玩时间最长或最早的游戏,但它是我心目中的NO.1。而且《古惑狼赛车》是我第一个花钱购买硬件辅助设备的游戏,之前玩的游戏很多是不需要考虑存储游戏进度的,而《古惑狼赛车》、《最终幻想》乃至之后的《Winner 11》这类游戏的话老板可以用公用游戏卡帮忙存档。但是公用游戏卡容量有限,如果你要存的游戏记录数量满了你是不好删除别人记录的,都是玩家的心血,然而你却不敢保证你的记录不会被别人删掉,所以我思来想去,攒钱买了一张PS记忆卡,但是乐极生悲,还没来得及跟小伙伴们得瑟,就在我坐电三轮的时候落在坐骑上了,后来又好不容易重买一张。后来《古惑狼赛车》通关后,我就尝试着玩《古惑狼》,这才发现原来赛车里的反派人物全都是这里面的BOSS,赛车里面的金苹果在这里面是重要加命道具,而护身符是这里面的引导者。其实《古惑狼》算是我正经玩的第一个动作游戏,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感觉那么苦手,一方面因为游戏趣味性很强,另一方面其实我虽然挂了无数次但是有动力继续玩下去。《古惑狼》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应该算得上是对我而言动作游戏的NO.1。
50.跨时代的神机PlayStation,最开始SONY是因为被任天堂背叛,本着&制作&能够打败任天堂的游戏机这一理念开发的,结果是相当成功的,使SONY自身也成为了游戏业的霸主
51.SEGA的第六代游戏机土星,这一游戏机在与PS因造价过高和缺乏软件支持等原因在竞争过程中失败(缺乏软件支持这一噩梦又在DC身上上演)
52.任天堂的第三代游戏机,在光盘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仍固执使用卡带,卡带虽然具有读取速度快和难以复制的特点,但是成本非常高昂。尽管如此,该主机仍然凭借出色的数款自产游戏(甚至有《FAMI通》满分游戏)取得了当轮的主机大战中取得了第二的市场占有率。当《最终幻想7》放弃任天堂主机转而选择PS时,使得任天堂的固执遭到了严重的影响
53.《帝国时代》由微软出品,属于经典级即时战略游戏,从《星际争霸》手中夺下了当年E3展即时战略游戏金奖
54.《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由westwood公司开发,后版权被EA收购
55.《星际争霸》由暴雪出品。暴雪在业内一直口碑极好,有着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的说法,拥有《星际争霸》、《魔兽争霸》、《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等超经典作品
56.《古墓丽影》由Eidos公司出品,劳拉以其电子游戏史上第一个女性冒险者的身份与女性硬汉英雄的反传统形象闻名遐迩,并且由安吉丽娜&朱莉担任主演的电影也进一步提高了游戏知名度。
57.《生化危机》由卡普空出品,是PS主机上首款销量破百万的原创游戏,一经发售即成为丧尸等元素为主题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整个系列游戏有着纷繁复杂的架构。本图为游戏中的&保护伞&公司
58.SONY电脑娱乐,简称SCE,为开发PlayStation而成立,久多良木健为首任社长,本图标也是PS开机画面场景之一。作为SONY自产游戏大本营,最近在被逼急了合作方软件乏力的情况下推出不少好游戏,情况有点类似当年N64
59.《徐徐大作战2》由KONAMI推出,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宗旨,拥有非常出色的搞怪精神,收录了制作精良、竞技性强的数十个小游戏,是一款嬉皮搞怪的佳作,非常适合与朋友对战
60.《四人格斗》学名《机甲热战》,由眼镜厂出品,很多技能是需要按指令输出的,击打感不错,不过当时那会儿啥都不懂,打起来是迷迷瞪瞪的,男主角带了个飞天机器伙伴,技能也不错,有肉搏的、有远距离蓄力攻击的,必杀还自带锁定功能
61.《古惑狼赛车》由SCE旗下顽皮狗推出,其系列作品在全球售出3000万份,可以算得上是及其杰出的游戏。顽皮狗虽然出产游戏不多,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精品,这点与RARE很相似。游戏中不同阵营不同角色的车型特点是不一样的,而腾空瞬间按R1可加速、起跑前按亮灯节奏按引擎键可加速、转弯瞬间配合R1漂移、吃满十个苹果道具升级等等小细节让这款游戏更为考验技术。也许有人说他是借鉴乃至抄袭了《马里奥赛车》的理念,但是在同时代3D赛车游戏中它绝对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NO.1
62.《古惑狼》虽然先于赛车出现,但我却是之后才玩的,当时《古惑狼》在游戏机房内倒是也有不少人玩。主角是机灵的袋狼Crash,这跟他的旋转碰撞攻击也很对应。该作可作为PS平台能够与《马里奥64》相抗衡的3D力作,大部分镜头采用斜后方俯视的视角,游戏所呈现出的是一个自由的全3D世界。虽然场景中的物体不够圆润,但是这种带有棱角的画面反而有着另一种韵味。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令人兴奋的,因为玩家要从头到尾动个不停,跳跃与旋转攻击是游戏的核心动作。游戏中既有骑着老虎在长城上飞奔,又有开着潜艇在海底探秘,场景丰富多彩、细节复杂多变,是非常值得一玩的好游戏
&&& 到后来因为爸爸工作调动的关系,六年级下学期我转学去了数百公里之外的余庆,那个时候SONY的新时代正悄悄拉开帷幕。到余庆之后,除了学习我最关心的是当地的游戏机房在哪里。。。找到了游戏机房之后,我神奇的发现机房里有神奇的黑坨坨,老板介绍说是PS的第二代PS2,价格也比PS贵一半。PS是2元/小时,而PS2是3元/小时,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略贵了,不过我还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试着玩一玩,然后脑残地挑选了并不知道是动作游戏的《风之少年2》,发现画面确实很精致细腻,完全甩了PS几条街(DVD和CD能比么。。。),但是因为是我苦手的动作游戏所以挣扎了一会儿也就没玩了。后来直到小学毕业暑假来临回到老家,接触到了PS2上的《真&三国无双2》后,才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历程。
&&&&六年级毕业考完余庆县的小学毕业联考后,就到遵义来参加中学的自办招生考试了。小学升初中还没有像中考一样,全县前多少名免试入学。其实我的目标是想考清华附中,因为当时是新建的,硬件设施不错,而且奖学金蛮丰厚的,航中只是第二选择。不过在清华附中考试的时候,意外遇到很多习水的小学同学,刚分开半年的我特别兴奋,四十来分钟就把语文数学联卷做完到教室外找老同学玩去了,结果成绩不太理想(小时候语数联赛也是这样特别早交卷去打游戏,只得了个县三等奖,被老师骂死)。。。被老妈痛骂一顿之后,告诉我要是航中再考不好那就留在余庆念书好了,这把我吓到了,于是认认真真参加了航中那场,考了第二,这才开开心心回老家过暑假去了。暑假时接触到了高贵无比(主要是当时的价格也确实高昂)的PS2,老板小心翼翼地先读引导碟再放游戏碟的紧张感(那时候PS2还没有被破解,好像是不能直接读盗版碟),开机时拖曳着彗尾的荧光点和晶莹的水晶方块,我都看在眼里,感觉比PS高端了太多太多。当时有大一点儿的哥哥在玩《最终幻想10》(我家那边叫《太空战士10》)我围观了一下,那漂亮的画面那绚丽的效果让我感觉像在看电影似的,一下子把我惊呆了,充分反映出PS2机能的强大。不过当时感觉这个游戏太复杂,晶球系统、水球大赛、技能菜单什么的让我晕乎乎的,而且还是全日文需要看攻略让我生出&只可远观不敢近玩&的情绪。
63.一代机皇PS2,伴随很多人成长。PS2能让人明显感觉到精专游戏的家用机在这一领域比同时期电脑功能的强大。依托于PS2强大的机能,也诞生了不少经典游戏,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64.《最终幻想10》是史克威尔在PS2平台出品的首部游戏,是最终幻想之父的真正参与制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最终幻想系列游戏首开续传先河的游戏。》,《最终幻想10》首次采用人物配音,使游戏的电影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精心制作的宏大剧情,在PS2上堪称华丽的更好图形表现,以及改进的游戏系统,使游戏体验更加进化,《最终幻想10》的出色表现给对PS2性能心存疑虑的玩家打了一针强心剂
&&& 因此,我是一下子爱上了《真&三国无双2》简单的操作带来的那种爽快劲爆的战斗感,就是杀人如切菜割草的感觉,没事就拿千人斩当做目标,这款游戏也是使KOEI成为业内一流猛将的力作。不得不说历史类题材确实是KOEI最擅长的,游戏的整体感觉简直给人一种信手拈来、轻松写意的感觉,战役背景、人物关系、势力格局都在结合戏剧性和游戏性的同时相对写实(唯一不足可能是人物个性较弱,但在《真&三国无双7》的时候人物性格饱满度到达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巅峰),而关于蓄气无双必杀技、可携带装备数、弓箭、骑乘、终极道具武器、武器属性等设定都让人耳目一新。作为深受《三国演义》熏陶的孩子,我心中还是觉得应该以蜀为正统,很仇视魏,所以一上来选的就是关二爷。关二爷在二代中确实也还算是平衡性不错的人物,因为我选择的是他,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麦城之战中打败对手,当时我心里是很激动和高兴的,觉得能够让自己心爱的历史人物逃脱早已注定的宿命,最终看到霸业的实现,就像自己完全带入融进了游戏一样。关羽的武器是偃月刀,后来因为好奇又陆续玩了武器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长枪赵云、笛甄姬、羽扇诸葛亮、爪张颌、法杖张角、双剑陆逊、扇子小乔、锤貂蝉、戟吕布等,虽然玩得都不成章法,但通过这段时间的操作,起码对双摇杆手柄是用得得心应手了。这里不得不提到,伴随着PS2的销售而普及的还有一项及其具有意义的设备&&双摇杆手柄。当任天堂推出十字按键手柄的时候是一个突破,在FC/SFC时代够用了,但是随着游戏越来越复杂,只有八个功能按键(其中还有四个是方向、两个是select和start)明显不够用了,因而在PS推出时候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也拥有更多功能按键手柄的时候,注定会得到大幅好评。当PS2推出时,新的手柄更上一层楼,具有震动与双摇杆功能。双摇杆在经过市场的检验后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左摇杆控制方向右摇杆控制视角成为标配,另外摇杆还能下按,这样就又多了两个功能键来,给玩家带来非常棒的游戏体验,比十字按键灵活得多。最终算起来,KOEI的无双系列是我玩的时间最久的游戏,从六年级一直玩到大四。暑假那会儿考得好零花钱多,一咬牙买了一块儿PS2的记忆卡,天天泡在游戏机房,少说花了几百块,我跟老板笑称自己的童年都献给他的游戏机了,这么多年下来少说贡献了好几千块钱在他那儿。
65.《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由光荣出品,其魅力在于一人一马,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以及扮演心仪历史人物在站场上纵横驰骋、改写历史的爽快感。初尝甜头的光荣其后还开发了《战国无双》、《高达无双》、《大蛇无双》等系列作品
&&& 不过随着暑假结束,军训开始,进入了初中新生活的我暂时按捺下心中的躁动,开始好好学习起来。当时航中门口简直是急需开发建设、一片荒芜黄土状,毕竟那会儿还只是开发区,连南京路和宁波路都没建好,甚至附近只有米汤饭馆这么一家像样的馆子。在课余时间我老去学校门口的书摊(那会儿是在坡上搭的棚子,现在在过道租了块地盘装了玻璃墙当书架)看书,最早的时候很想玩电脑游戏,六年级暑假的时候还脑残地在家那边的书店买了《金庸群侠传Online》的攻略书,主要是看技能啊、武器啊、人设啊、任务啊什么的。初一那会儿《传奇》在我们这边网吧刚开始火爆起来,无数人为之痴迷,到了周末纷纷去网吧鏖战,甚至是翘课翻墙去网吧。我宿舍正好有个我的小学同班同学也在玩,我就让他带我去网吧玩。去玩之前我还买了一本《传奇》红宝书,对游戏的世界观、武器、怪物啥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决心大干一场。结果去了之后我忘了取了个什么名字,没玩几分钟就开始被一个二逼满村追杀,也不告诉我为什么。。。我在网吧的俩小时就在紧张的逃亡中度过了。。。连一个怪都没砍死一级都没升。。。因此我愤而离开,发誓再也不玩网游了,一直到今天仍然没破过誓,不过不是因为当时的阴影,而是因为我很清楚我要是玩网友绝对会上瘾及其后果和家里始终没有电脑的原因。当时玩网游的风气还是很流行的,《石器时代》、《大话西游》、《梦幻西游》、《魔力宝贝》、《仙境传说》、《奇迹》等许多网络游戏还是有不少的受众,而我在此之后坚定地说什么也不肯尝试网友了,因此初三全班男生组团玩《梦幻西游》的时候我就显得比较孤立了。
&&& 既然不去网吧,又没得游戏玩,那怎么缓解呢?靠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地想啊,而是在闲暇时我经常买游戏书籍翻阅,这样的话虽然不玩也对游戏市场动向有所了解。当时零花钱很多都花在了游戏书上,尤其是家里给的买牛奶的钱基本全花在买游戏书上了,所以身高就这样了。最开始的时候对一切游戏书都很好奇,家用机和电脑的游戏书都在买,买过《软件与光盘》、《电子游戏软件》、《游戏机实用技术》、《掌机迷》、《口袋迷》、《掌机王》、《口袋玩家》等等很多刊物,买了之后都会细细阅读,然后把书和赠送的光碟与礼品都屯起来。当时我专门找了好几个纸箱子放在宿舍床下,里面满满当当都是游戏书,换算下来就是数以百计的人民币。。。天知道当时又穷又抠的我怎么舍得花这笔钱的。。。不过看这些书还是学习了不少东西,对游戏的认知也比以前成体系得多了,至少知道了RPG和ACT这些游戏类型了,了解了很多我没玩过但是大名鼎鼎的游戏。
66.《软件与光盘》:名字游戏气氛其实还不算太浓,但是透出每期免费送软件送光盘的实惠感
67.《电子游戏软件》创刊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本正式游戏杂志,也是国内第一本赠送光盘的电子游戏杂志。其办刊宗旨为:为游戏业指路,为游戏迷正名。看了简直泪流满面,就算拿到今天,这宗旨也绝不过时啊!我是该杂志忠实粉丝,也依靠书上的攻略在许多游戏中获得乐趣。可惜本刊已经于2012年2月正式停刊,成为只停留在过去的美好回忆
68.《游戏机实用技术》于1998年创办,名字透露着浓浓的实用色彩。。。当时是买来作为《电子游戏软件》补漏看的,结果这些年来后生一路猛进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游戏杂志,而且在实体游戏书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屹立
69.《掌机迷》是电软的编辑社针对掌机而专门创刊的杂志。经历了停刊风波,现在在是否山寨的争议声中由原来的一些老人重新办起变成《New掌机迷》了,想想真是伤感啊。不过确实应该反省为什么《游戏机实用技术》、《掌机王SP》、《口袋玩家》这些借用创意的后生超过了前辈
70.《口袋迷》是我爱恨交加的一本杂志,因为感觉最开始创刊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思考杂志的核心框架,最开始几期之后就有一种过度挖掘和重复的感觉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不过在杂志中偶尔登的一些《口袋妖怪》诞生的轶闻等还是很有趣的
&&&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按道理我就应该充其量算一个偶尔YY下游戏的好好学生了,但事情不可能是这么简单的。初中有一个室友家是航天汽车厂的,他爸妈兵工厂往西南山区迁移的时候从外地过来贵州的,做菜特别好吃,有次他邀请我们全宿舍去他家玩,于是我们欣然前往。在叔叔阿姨做菜的过程中,突然听到特别熟悉的音乐,好像是游戏的合成电子声效,怎么感觉像是《宠物小精灵》动画里面的音乐啊。顺着声音到他的卧室,他在电脑上玩的游戏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这游戏里面的小家伙不是小火龙嘛!我一下子惊呆了,《宠物小精灵》居然还有游戏!于是我兴奋地拽着他问这问那,他则高贵冷艳一脸不屑地解答。原来他是在用模拟器玩《口袋妖怪&金》,得知真的是与动画同根同源的游戏后,我整个人都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宠物小精灵》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了!我小的时候也很想当一名精灵训练师啊!能够有机会收服和训练自己喜爱的小精灵作为伙伴一起旅行历险那得多开心啊~从那会儿起,我经常在周末去他家看他玩(很惨对不对)。。。不时发出自己的参谋性意见,其实比较复杂的游戏还是得适当参考攻略,但是我俩那会儿都是完全凭感觉。说老实话那会儿我俩估计都不是特别舒服,因为我是完美主义,喜欢探索干净每一个角落;他则是只在乎主线,只要能到达足够的等级打倒四天王就可以。于是我跟他常意见相左,连分岔路口往哪边走都能争执起来,觉得他太莽撞,他则嫌弃我事儿多。。。就这么跌跌撞撞也打赢了四天王抓到了凤王,但是我却是被逗得心痒得不行,因为毕竟不是我亲手玩的啊。后来还顺便玩了N64平台的《口袋妖怪竞技场》,这个效果可就非常棒了,全彩3D,而且可选精灵也多,技能的视觉效果也不错,在这个时候我之前记住的属性相克就派上了用场,几乎都能赢。不过不久之后他就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开始转战网游《冒险岛》,也许是因为画风很萌颜色鲜艳的原因吧。冒险岛虽然看起来比较有意思,但是很多时候做任务或者刷装备是在一块区域内不停地打怪,那就很无趣了。当时我特别想买一个GBC玩,不过我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个愿望就得以实现了,而且比我期望地更高。
71.《口袋妖怪&金》是任天堂仅次于马里奥系列的招牌作品口袋系列第二作,核心神兽为凤王(银为露琪亚),其中还以露琪亚为主角推出过一部剧场版动画。口袋妖怪的游戏系统内需要考虑的有等级、属性、技能等多种因素,数百种小精灵伙伴让人有很大搭配和挑选空间,最为人称道的是联机通讯交换系统。在游戏成功后为造势而制作的动画与漫画版更是让整个系列锦上添花。男主角取田尻智之名叫做小智,另外还有一名配角取宫本茂之名叫做小茂也为人们称道
72.《口袋妖怪竞技场》采用了64位的3D系统,对战中精灵的出招颇具震撼力,战斗场面极其壮观,游戏动画的转场比较流畅,音效也非常激励人心
&&& 其实说起来当时还没有质量比较高的掌上娱乐设备,同学们顶多也就是玩玩文曲星上面的《黄金英雄传说》,甚至高中都还有人在玩文曲星上的《大富翁》之类的。那个时候市场上掌机还是任天堂一家独大,虽然也有水晶天鹅,但是跟本达不到跟后来的PSP一样撑起半边天。而手机游戏那会儿才刚起步,虽然NOKIA推出了对于移动手机终端有重要意义的N-Gage,但当时国内水货市场响应速度大概还没那么快,而且那会儿起直至现在N-Gage都一直饱受批评,作为游戏产业链而言只是做出了初步探索,但不管是N-Gage还是Ovi都没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反而是其一些创意被其后的Microsoft和Apple学到了捡了桃子。我当时用的还是UT斯达康的彩屏小灵通UTS 718-U+,就已经满足地不得了了。我的小灵通只有一个游戏《快打小子》,一个小家伙头上能射箭,一直在下面从左到右恒速定向移动,在跳舞的同时要根据头上的数字按号码,还算蛮有趣的。所以那会儿要说便携式设备玩游戏还得靠掌机。在没有掌机的日子里,除了去同学家看他玩游戏之外,我也在我表哥家玩他的电脑,玩得比较多的是《抢滩登陆战》和《荣誉勋章》。前者我比较爱玩但过不了太多关,而后者我玩久了容易晕(这也是我不玩CS、CF等射击游戏的原因)。。。有一次偶然从同学家找到了一张《百货大亨》的安装盘,于是兴高采烈地拿回表哥家准备试一试,回家后想起我不会安装。。。后来胆子一肥一咬牙一狠心瞎捣鼓装了,但是玩了不到半小时电脑就挂了,我赶紧把游戏盘取出来然后溜了。据说后来表哥把电脑拿去修理了,但是我至今仍然不知道到底电脑是怎么给弄坏了。。。
73.这就是有《英雄传说》的那款文曲星,当时很多同学上课不听课就玩这个,游戏里面的台词非常恶搞,好多都是打油诗
74.完全没有见过实物更没有玩过的万代水晶天鹅,也不知道有啥游戏,只是在游戏杂志上见到文章里提过
75.这就是当年诺基亚寄予厚望的N-Gage,当时我爸出国本来想让他给我买,好像是99美元,结果他给我买的是迪士尼的手表,郁闷得不得了
76.当年觉得很够用的小灵通,彩屏的,而且还有彩虹灯,一直用了四五年
&&& 在初二寒假的时候,一个表叔悄悄给了我一千大洋压岁钱(在我上高中之前压岁钱都是要上交的),我简直高兴坏了!想起那句《红灯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歌词&,觉得要是真的貌似也蛮好的~然后开学回遵义后,风风火火地到一家名为&同志电玩&的电玩店(老板确定是认真的么。。。)买了一台橘红色的GBA和《口袋妖怪&火红》日文版的游戏卡带。当然卡带肯定是盗版的~而且还死贵,谁让我没有一次性支付烧录卡的余粮呢。然后我就开始可谓是全身心沉醉其中地玩了起来。这一次我是无比虔诚、非常用心地来对待,买了《电子游戏软件》,照着攻略按图索骥一步一步来,每一个犄角旮旯、每一点蛛丝马迹我都不放过,非常地完美主义。选择初始主角时我按照&进化前最萌加进化后最猛&的中心思想,选择了小火龙,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因此十分痛苦。因为第一、第二道馆是岩石系小刚和水系小霞,完克我的火,而最开始没有特别好的草系精灵可以收服。岩石系道馆我是凭着火恐龙找NPC学会的百万吨重踢的格斗系克岩石系致胜的,而水系道馆就是完全肉搏惨不忍睹。但是之后还是比较顺利的。火红里面谜题非常多,我时常绞尽脑汁地去破解,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游戏中骑着乘龙在水道里随便瞎晃悠到了双子岛,然后自己破解谜题到达最下层见到了我心目中的&女神&&&急冻鸟。三只神鸟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急冻鸟了,绚丽的蓝色、优雅的叫声、漂亮的尾羽,反正比起火山的火焰鸟和发电厂的闪电鸟,我喜欢她多一些。得知其存在的位置后有一次我买了一百个精灵球兴冲冲地去抓她,打到红血加异常状态了,可她死活不愿意被收服,结果我把买的高级球全都用光了她就是不肯屈服,哪怕是我把观赏性和特殊性的精灵球都用光了都没辙。我就用S/L大法折腾了好几次,痛苦万分,最后无奈放弃,直到闯进火箭队总部拿到了大师球才又返回双子岛抓到了她。至于后来的闪电鸟与火焰鸟一样不肯降服,我直接打死了。。。至于后来的超梦大概花了二十七八个球就收服了。为了互补,我还把珍贵的伊布往水系进化(因为当时还没有草系伊布),最后在打四大天王时让她学会了高压水炮,才赢得了最后胜利。火红里面进化石可以直接买到,不像宝石版那么难收集。感觉火红的地图虽然比金大小,但是比宝石要大,所以剧情很丰富更是跟第一部动画完全接轨,非常有代入感。另外就是火红的音乐音效很棒,电子合成感也并不突兀。如果游戏的核心是世界观、灵魂是剧情、外貌是画面,那么音乐就是其点睛之笔。许多游戏也许你会忘掉了剧情、模糊了画面,但是当音乐响起时,你的记忆一定会被瞬间唤醒,甚至感动地流下眼泪。我最爱的游戏音乐来自《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恶魔城》、《ICO》、《大神》、《宿命传说2》和《口袋妖怪&火红》,就算是现在也常在听。
77.《口袋妖怪&火红》是我真正非常有共鸣的口袋妖怪系列游戏,因为剧情和精灵都和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紧密联系。游戏音乐极其出色
&&& 买了GBA后,是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没上课都在玩,完全没有节制。周末去同学家玩的时候也是他玩《冒险岛》和《魔兽争霸》,我也不用再干看着他玩,我也可以玩自己的GBA。除了《口袋妖怪&火红》还有后来又买的《口袋妖怪&红宝石》(好吧,我承认就是偏爱火系,不过宝石版火系太弱所以我选的是水系),还买了《恶魔城&晓月圆舞曲》、《最终幻想1(GBA复刻版)》、《塞尔达传说&小人帽》、《星之卡比&镜之大迷宫》等,除了最后一个比较儿童向,其他游戏都是非常出色的,优秀的可玩性并不弱于《口袋妖怪》,我也是看着攻略认认真真玩的。在玩小人帽的时候也是有非常多的谜题和收集要素,因为给GBA买了一个外附的小灯,晚上也勉强可以看得清,我就老躲在被窝里玩到十二点多一点,这么时间一长,眼睛就近视了,后来把我后悔得不得了,真是图一时之快,惹一生之悔。配了眼镜之后才觉得戴眼镜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但是也无济于事了。而且因为沉迷游戏,年级名次变为原来的差不多十倍,后来这个事情被我妈知道了,一怒之下把GBA给摔掉扔垃圾桶了,我当时也有点小小的叛逆,后来还在晚自习看《武侠》被班主任抓到请家长,之后突然想通了要好好学习,但中考可能是太紧张,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去读贵阳一中,就继续留在航中。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航中也蛮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8.最早玩的恶魔城是PS平台的《恶魔城&月下夜想曲》,月下夜想曲包含眼花缭乱的道具、复杂的剧情,但是画面和音乐都极其精美,让人觉得仿佛是艺术品,而《恶魔城&晓月圆舞曲》是新的里程碑,怪物魂收集系统是本作亮点所在
79. 《最终幻想》诞生的时候,正是FC红极一时的年代。充斥市场的是以《勇者斗恶龙》为代表的所谓&勇者派&RPG。那时的史克威尔公司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发游戏的厂商。在做了几个游戏都没有轰动后,制作人坂口博信决定最后一搏,做完最后一个游戏改行。而那个游戏就被命名为《最终幻想》(多少有点悲壮的意味)。不曾想,游戏一经推出就备受玩家的注目,成就了今日威名赫赫甚至可以影响游戏机销售格局的王牌游戏系列。我玩的是其初代作品在GBA上的复刻版,剧情虽然简单,但游戏一样引人入胜,游戏中武器、魔法、尤其是迷宫都非常有趣。游戏主界面的BGM是整个系列游戏的灵魂音乐
80.《塞尔达传说&小人帽》是任天堂拥有最多满分游戏、ARPG游戏鼻祖的《塞尔达传说》系列在GBA上的作品,达到了该系列在2D领域的巅峰。《塞尔达传说&众神的三角力量》是日本第一个突破FAMI通39分高分的游戏;《塞尔达传说&时之笛》被誉为&游戏金字塔顶尖的作品&、&伟大的艺术&、&完美无瑕的杰作&,取得了包括FAMI通,IGN,GAMESPOT,GAMEINFORMER等知名网站、杂志在内的游戏媒体的第一个满分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各方面评价最高的作品,在GT,IGN,GAMESPOT,EDGE,VG等游戏相关媒体中评选的最佳游戏排行榜中,与玩家调查中均多次获得过第一位,是目前普遍认可的&史上最佳游戏&。在N64颓废的市场中大放异彩销售达760万份。正如《最终幻想6》的超高完成度奠定了后世日系JRPG,SRPG的基础一样。《时之笛》影响也十分深远,与之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后世的传统AVG,ACT,RPG游戏中,都能够找到《时之笛》的影子。小人帽是顶着巨大荣誉光环诞生的作品,同时他也没有让寄予厚望的玩家们失望。由于GBA在国内的普及,这是国内普及率最高的塞尔达一作。可以说塞尔达的核心就是解谜,而小人帽更是时时刻刻都在解谜,其高度可玩性让人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手。这部作品作为塞尔达四部原点作品之一,第一次交代了绿帽勇者传统的由来
&&& 到了高中,一切都是那么自在:已经待了三年的熟悉的校园、十来个初中同班现在高中又是同班的熟悉的同学(当时有个说法:航天幼儿园一半人升入航天小学,航小一半人升入航天初中,航天初中一半人升入航天高中,如果最后还有升入北航南航,那就算是半个航天人了。如果毕业后到航天科工之类单位的,那就是血统纯正的航天人了,哈哈)。高中开始,同学带我去了一次学校附近,一户开在自家的PS2游戏机房,之后便成了我们几个同学经常出没的地方,不再是苦等到假期才能玩PS2了,不过他们都是玩《实况足球》,我玩的是其他游戏,为此我还自己买了光碟册装自己购买的游戏盘。高中阶段玩游戏数量上可能比小学、初中都要少,但是消耗的时间可能更多。除了很耗时间的《真&三国无双》外,类似的还尝试了《战国无双》、《大蛇无双》和《战国BASARA》,这些游戏都需要升级、练习技能、收集道具、取得最强武器等,没有数十个小时根本搞不定,而除了这种切菜游戏外,我还玩了...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成功不是偶然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