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乐美雅官网是梦魔更好还是角弓更好

普通小白领
TA的帖子:
发表于 21:21:12
查看: 9024
&div&弓箭作为人类狩猎工具与战争武器,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我国封建社会曾是君子六艺之一,相信多数的男子至少在少儿时期都对它有兴趣,大约4年前我回忆起儿时向往中的弓箭,忽然有了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制作或者说复原真正意义上古代的弓(角弓),其间材料收集上的困难,制作上的不断失败真是苦我心志,惭愧的是到今天还没完全掌握其工艺,只有一张粗陋的成品(还未做漆饰),先抛砖引玉了,希望有相同兴趣的八闽朋友一起交流,包括制作与射艺,以期在我们八闽大地上再多一样别致的风物.&/div&
&div&&&/div&
&p&&img alt=&http_imgload.jpg& src=&http://img./cgi-bin/img?uuid=__04dbf4d4a27cd72da47ed7&/&&br/&&img alt=&23.jpg& src=&http://img./cgi-bin/img?uuid=__c1d632c7e52d4ce6bfc95d&/&&br/&&img alt=&arrow.jpg& src=&http://img./cgi-bin/img?uuid=__34e4b1ffe&/&&br/&&img alt=&ring.jpg& src=&http://img./cgi-bin/img?uuid=__667b3eafaa274a4c9a5a65bb&/&&/p&
&p&最后一张是射箭所戴的扳指.&/p&
&p&待做出更好的弓后再发更详细的帖子.&/p&
&p&&br/&&&/p&
&div&&&/div&&img src=&/bbs/images/mo/DEFAULT2/3.gif&/&&br/&关注一下
&div&最后一张我看成鼠标&/div&&img src=&/bbs/images/mo/DEFAULT2/34.gif&/&&br/&
&div&围观下&/div&
&div&一下子勾起童趣。加油!&/div&
见习小白领
&div&角弓的材料听说是要大水牛的角 是不是真的呀 据说这种工艺已经失传了 就算做出来 也没有人能用的了这种弓了 现在人太娇嫩了&/div&
普通小白领
&div align=&center&&
&div class=&BBS_QUOTE&&&img src=&/qbar_v1/client/images/qbar_iconb24.gif&/& &b&引用 寂寞是毒药 ()在
15:06 的发表:&/b&&br/&
&div&角弓的材料听说是要大水牛的角 是不是真的呀 据说这种工艺已经失传了 就算做出来 也没有人能用的了这种弓了 现在人太娇嫩了&/div&&/div&&/div&
&p&&br/&&br/&是的!&/p&
&p&角弓是古代一个非常典型的复合材料应用的例子,一长条的弓体分三层,分别是牛角片、竹片(或木片)、牛筋三者胶合而成,合理地利用三种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以说在天然材料中,这样的构造能达到最大的弹力。&/p&
&div align=&center&&
&div class=&BBS_QUOTE&&&img src=&/qbar_v1/client/images/qbar_iconb24.gif&/& &b&引用 柴间少年 ()在
22:47 的发表:&/b&&br/&
&div&最后一张我看成鼠标&/div&&img src=&/bbs/images/mo/DEFAULT2/34.gif&/&&br/&&/div&&/div&
&p&&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同感,不过感觉很不错啊,我有个小人之心,不知楼主可否满足?&/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想捡现成的……&/font&&/p&&img src=&/bbs/images/mo/DEFAULT2/54.gif&/&&br/&
&div&看照片做得也不错,楼主这么用心,一定能越做越好的&/div&
见习小白领
&div&举报有奖,赶紧去。。。。。&/div&
有时间交流一下& & QQ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Inc.他用200多道工序,半年造一把弓,得到了全球收藏家的追捧
我的图书馆
他用200多道工序,半年造一把弓,得到了全球收藏家的追捧
正元号第五代传承人周晓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感慨之余,只道古今变迁,不再现张弓之势,只能在影视剧历史图片里可窥得凤麟。北京这座古城自有它的神奇,一不留神的偶遇就让人有穿越之惑,恍如走近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停留在百年前的朝代。当走近一个院子,走进一间屋子,墙壁上的角弓赫然排在眼前,真以为在一个清朝的弓箭铺,听着掌门人给我们介绍各种弓箭的特点。眼前,这位年轻但资历不浅的掌门人,正是正元号的传承人周晓初先生,是目前国内顶级的清弓制作专家,他制作的弓箭张弓便正,上手可射。开创正元号
他手里收藏有近百张清弓。正元号是清朝一个久负盛名的弓箭铺,当年可算弓箭行业中的佼佼者,创始人姓贾,是山西太原著名的“贾记”弓铺掌门人。而贾记的父辈,在开弓箭铺之前,一直为大清八旗军制作弓箭,谙熟军用弓箭的制作方法。1880年左右,贾师父凭着自己超群的手艺来京城北平发展,定字号为“正元”。再细究一下正元号的传承谱系:第一代创始人:贾师傅(),第二代:孙佩平(),第三代:孙绍棠() ,第四代:孙有元,第五代:周晓初。弓箭制作的传承不仅是技艺,更有祖辈的精神和智慧。贾师傅开创了正元号,收徒孙佩平师傅,那是1900年的事,孙师傅最精于制作弹弓、弩弓,并首创了正元号弓箭极有特色的招牌画活“菊纹分水”,至今仍有实物为念。其子孙绍棠1930年子承父业,这个时期,人们对弓箭的需求量越来越少,正元号弓箭的制作品类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加大弩弓、弹弓的生产。孙绍棠时年15岁,恰在这个时期进入正元号,学习的门类反而更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正元号”接下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战乱,1938年被迫停业。弓箭铺虽关,但对于弓箭,孙绍棠师傅不仅有着制弓的绝技,还有一腔融入血液的情感,他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把制弓技艺传承下去。他把全部看家本领传给他的儿子——孙有元先生,也就是周晓初的师傅。孙先生自幼心灵手巧,工作后成为一名高级模具钳工,虽不以做弓箭为生,但由于工种的原因,反倒对祖传的手艺有了触类旁通的更深理解。在传授给周晓初技艺时,所制作的各种部件、模板等比老物还精准,且能运用所学,结合传统技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教授技艺,确是周晓初的幸运。周晓初正式入师门是2002年的事,孙有元先生正式收了这唯一的弟子,学习正元号清式筋角弓制作工艺。在笔者采访时,周晓初自豪地说:他的师傅和他算单线传承,又谦虚地说,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只能对品类、技法及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他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精益求精,其实他已经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专家了,不仅制作清弓,还收藏、修复清代弓箭。他手里收藏了近百张清弓,还能上弦使用的老清弓不下二十张。十年弓箭情
“上拿子”既费气力又要有技巧。十多年的苦学与钻研,让他不仅成为正元号第五代传承人,更是业内的专家。问及如何能坚守一个如此冷门的职业,他沉吟片刻抬眼看着墙壁上的清弓,眼里泛着光,低语道:“真爱!”周晓初家里原本就有鹰猎的传承,几代人都养鹰,在围猎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弓箭,而他独对弓箭有兴趣,并学着制作,还买些清代的弓回来拆解研究。说到拆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个大水盆泡上两个星期,胶才能泡开。有时候没有那么大的水盆,就用砖头垒成一个水池的形状,套上塑料布,做一个简易水池来浸泡。等胶泡开后,再一点点剥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好的弓箭铺的筋都如发丝一般细。我一边解剖弓箭,一边琢磨其中的原理,再对照自己所制弓的缺陷,可总也不得要领,后来听说有个孙师傅会制弓,便一心想去讨教,但是又不熟悉。”周晓初告诉笔者,说来事巧,孙师傅的儿子喜欢养鸟,正好周晓初也有此爱好,自然他们成了很要好的小伙伴,有意无意常去孙师傅家里,帮着孙师傅打打下手,干点小木工活。日子一久,孙师傅喜欢上这个诚实懂事的孩子,再后来爷俩就聊上弓箭。周晓初的刻苦好学真真让孙师傅感动了,于2002年正式接受了徒弟的磕头拜师,收了他今生唯一的徒弟。总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在周晓初身上得到了印证。据周晓初介绍,拜师学艺没有那么简单,每次见师父之前都要做好功课,把师傅教过的工序都要做上几遍,再把制作过程中的疑惑写在本子上,见到师父再一一求教。当然,师傅通过我问的问题,也能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功夫,应为有些问题是做到一定数量和境界才会问的出来的。孙师傅对徒弟很严格,从做人到做事都有极高的要求,看看周晓初对弓箭选材和制作的苛刻,便可见一斑。传统清弓的制作方法
周晓初秉承正元号传统技艺制作“清式筋角复合弓”。周晓初秉承正元号的传统技艺,制作的清弓,是清式角弓,更准确点说是“清式筋角复合弓”。其中包括战弓、靶弓、硬弓、弩弓、弹弓及其配套箭。是随着清军入关、由满族带入中原的中国传统弓型。筋角复合弓——是用牛或者鹿的筋、牛角、竹或木,三种材料复合制成的弓。因为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一张好弓的制作周期通常是以年来计算。就算是放在清朝,这些弓也不是一般人用的,而是皇家的专属。官造角弓的特点是弓体长,反曲大,既弓的两端向外反,当年一直作为军需之用。它和民间弓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质量和外观上,外观没有多余装饰,由于在发筋和制鳔上有独特的工艺,弓的弹性拉力更好,预紧力更好,更结实,实战能力更强。
清弓老箭。笔者了解,角弓的制作工艺十分繁难。一把弓从选材到完成,要经过选竹材、盘胎、插稍粘望板儿、勒面儿、铺筋、画活儿、训弓等等,细分工序达200道,大体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制作弓胎。弓胎需要选用粗壮新竹,先阴干一年,去掉水分。再用工具打磨,火烤塑形。第二步是勒牛角、铺牛筋。为了增加弓臂韧度与弹性,须在弓胎内侧贴牛角片,外侧铺牛筋。牛角要选用75厘米以上、广西一带的水牛角。筋要选北方4至6岁龄健壮黄牛,在刚宰杀完时用专用工具抽取,然后至通风处阴干。制作时将牛角磨成片,弓胎两头各贴一个,再将竹木、牛角、牛筋用鳔粘合成一体。鳔是选黑龙江产大鳇鱼肚长时间熬制而成。第三步是上弦。这一步看似简单,也有很多门道在其中。第四步是装饰。这里的难易就看各人的喜好吧。周晓初说,制作角弓还要经历“三苦”:其一,所有零部件均需手工打磨,全是锯锉活儿,费时费工。其二,撕筋及费力,细,慢,不出活儿,行内有云:再好的汉子一天撕不了2两筋。其三,传统角弓的制作原材料均为天然或生物制品,夏天加工时难免异味难当。其闷热刺鼻之苦,一般人难以忍受。传统弓的传承之路
老弓上用的是“鹿角弓垫”和“生皮弦”。其实,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单是角弓,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而清弓,是我国传统弓箭发展最末期的形成,也是传统弓箭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周晓初看来,无论对角弓的认知还是保护力度都还远远不够,他更希望能够把这种手艺和文化传承下去。收藏清弓,是周晓初的另一大爱好。国内现存的清代弓箭,大多都被他收了。而周晓初制作的清弓之所以考究,离不开他对老弓多年的研究。当谈到目前传统弓的现状,他满心欢喜地告诉笔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传统弓,应为其射艺技术更为高深,能让人在追求上有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在藏家眼里,传统弓箭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猎射的武器,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几千年先人的智慧。而周晓初正是这熠熠闪光智慧的传承者。记起了蔡襄的一句诗,用在这里可好呢,“近腊酒醪香更酽,得风弓箭力还生”。(摄影 肖焕中)
发表评论:
馆藏&2820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弓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