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舰为什么受欢迎

两栖攻击舰为什么受欢迎(3)_军事_
两栖攻击舰为什么受欢迎(3)
两栖攻击舰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国外新一代两栖舰的陆续建成服役,两栖攻击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未来发展方向也更加明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型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的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大都在1万吨上下,而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都在两万吨左右。
吨位的增大,一方面带来了舰上燃油装载量的增加,这使其能够长时间在中远海活动,能够持续执行作战或非作战任务;另一方面,舰艇吨位增大,舱内空间、甲板面积、甲板层数随之增加,可以运输更多的兵员和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目前,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达到了5万吨,已经超过法国&戴高乐&号中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澳大利亚将要建造的两艘两栖攻击舰,大小也超过了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的排水量。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的满载排水量也直追两万吨。未来,两栖攻击舰的大型化趋势有增无减。
通用化和系列化也是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重要发展趋势。荷兰皇家斯切尔德船厂推出了&执行者&两栖攻击舰系列,&执行者8000&是最小的版本,&执行者13000&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范本。通过在基本的&执行者&版本上进行再发展,可衍生出一些更强大的两栖攻击舰。
意大利海军推出的新一代两栖攻击舰设计方案也是一个通用化方案,即LHD15000和LHD20000两种方案均采用基本相同的船体设计,只是岛型建筑和内部舱室布置,根据舰种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在军费相对紧张的今天,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发展,节省了大量费用,也利于服役后的维修与使用。
二是信息化程度更高,编队作战指挥能力更强。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战指挥能力更强。
新一代大型两栖攻击舰普遍配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和监视等设备,可在两栖作战中扮演指挥舰的角色。例如,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指挥能力相比黄蜂级、塔拉瓦级,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是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更加重视综合防御,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作为一种高风险的军事行动,两栖作战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威胁更为突出。《2010美国海军作战概念》认为,美国海军在海上、水下、空中、岸上、空间与赛博空间领域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先进的探测手段和较强的武器配置成为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发展的一大特点。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新一代两栖攻击舰都装备有先进的雷达。此外,与以前的两栖舰相比,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成为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标准配置。如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配置了两座GMLSMk29八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和两座21联装&拉姆&近程舰空导弹系统;西北风级装备有两套双联装&辛巴达&防空导弹发射系统。
另外,再加上&密集阵&、&守门员&等近防武器系统和各种有源/无源电子对抗系统等装备,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形成了严密的对抗防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防御能力。
此外,新一代两栖攻击舰也非常重视水下防御。几乎所有的新一代两栖攻击舰都装备了鱼雷诱饵、水声对抗设备等,如SLQ-25A&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而且,新一代两栖攻击舰也可以利用反潜直升机实施对潜作战。美国海军还计划将建制反水雷系统装备在新一代两栖攻击舰上。
(作者单位:海军装备研究院)
[责任编辑:常妍]中国为何迟迟不开工建造大型两栖攻击舰?让周边国家统统坐不住了-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中国为何迟迟不开工建造大型两栖攻击舰?让周边国家统统坐不住了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7:45:32
现代登陆作战中,由海到陆的过程最为关健,也是部队最为需要支援的阶段,不仅要支援火力猛,更要精准。因为部队已开始上岸,与对方距离太远了,打偏一点就会伤到自己人。那么最有效的支援自然来自空中,特别是使用直升机,无论是机降人员或物资,还是提供火力支援的意义都非常。
中国海军拥有大量的两栖登陆部队,也有大量登陆舰艇,只是多为二千或三千吨级的登陆舰,只能运送部队与物资,仅有4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它们搭载直升机能力不足,连满足垂直登陆的能力都不够。我军已拥有大量的各式直升机,无论是运输型直8,还是攻击型直10与直19,都可以满足登陆作战的要求。以前的训练与演习活动,已经证明直升机为登陆作战之中,不可缺少的装备,如何使用等问题早已被解决。
现在缺少的只是搭载平台,现在的舰艇所能搭裁量太小了。由于登陆作战中,反潜等任务也需要使用舰载直升机,因此绝大多数舰艇都没有很余力来搭载负责支援作战的攻击直升机,垂直登陆所需运输型直升机更是少有舰只可以搭载。这时能够大量搭载直升机的自然为两栖攻击舰,它即可以满足垂直登陆的需要,又可以搭载大量攻击直升机。有关两栖攻击舰的问题一直被大家热议,现在有关的技术问题早已不存在,也就是剩下到底要多大的问题。中国以前因出口等需求,也展出过几个型号的两栖攻击舰方案模型,大体上看,所构想的两栖攻击舰个头都不小,至少也是3万吨以上,大一点可能与美制两栖攻击舰相反。
两栖攻击舰采用直通甲板,可以同时起飞6架直升机,机库内可以容纳15架以上的直升机,总载机量超过20架,大约2个直升机大队的水平。这个规模就相当可观了,无论是火力支援,还是垂直登陆都有决定意义。这样登陆部队的滩头空中支援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同时,它还可以1000名以上的陆战队员及大量装备,也可以搭载登陆艇等装备,显然其支援登陆作战的能力将超过071型,对于后继作战的意义也不小。现代登陆作战属于立体化作战,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两栖攻击舰自然属于不可缺少的舰只之一。从技术角度说,我们早已有能力建造它,所谓的问题实际上都属于可以解决的。唯一的问题是,优先度低了一点。以前中国海军的优等考虑为,争夺制海权,两栖登陆作战只是辅助性任务,也因此大型防空驱逐舰与航空母舰要远比两栖攻击舰更重要。
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它不仅保证我军掌握制空制海权,也为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提供最好的保证条件,那么对登陆作战行动非常重要的两栖攻击舰自然也就列入日程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两栖攻击舰项目已经启动,目标也不低4万吨级,这个消息绝对可以让周边某些国家坐不住了!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联系邮箱:
微信号:jqdaohang您当前的位置:
两栖攻击舰为什么受欢迎?
发布时间: 09:14&&&&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黎晓川
核心提示: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两栖攻击舰是指能够搭载直升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登陆艇及其武器装备和作战部队,可实施登陆作战的水面战斗舰艇。
资料图:法国海军“西北风”(MISTRAL)号两栖攻击舰。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两栖攻击舰是指能够搭载直升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登陆艇及其武器装备和作战部队,可实施登陆作战的水面战斗舰艇。
比较典型的新一代大型两栖攻击舰主要有美国的美国级、英国的海洋级、法国的西北风级、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和韩国“独岛”号等。
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是两栖作战的核心,它承担的使命包括用舰载机发动攻击,为两栖作战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用舰载直升机、机械化登陆艇和气垫登陆艇等工具运输部队和装备,为两栖作战向岸投送兵力。
它还能够充当指挥舰,为两栖作战提供网络中心化的协调、控制,也可为两栖作战提供临时的医疗救护。此外,两栖攻击舰还能够承担两栖特混舰队的护航和后勤支援任务。
国外竞相发展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多重原因
目前,西方国家竞相发展新一代两栖攻击舰,这股热潮的背后各国有着多重考虑。
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首先缘于战略需求。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或军事战略、海军战略、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等,都是与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产生引导作用。两栖攻击舰的发展也不例外。
如法国于1996年发布《年军事纲领法》,提出法国海军将承担核威慑与核打击、预防性部署与存在、力量投送、保卫本土与近海水域等四项战略任务,这对法国海军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力量投送与机动能力成为法国海军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
为此,《年军事纲领法》提出了建造两艘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发展计划,用于替代法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暴风级船坞登陆舰,这就是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其次是战争实践的原因。冷战后,随着战略威胁的转变,传统大规模海上作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海军的主要作战区域由大洋转向近海地区,兵力部署从过去的“控制海洋”转变为“前沿存在”,作战样式也转变为“由海向陆”作战。
但无论是“前沿存在”,还是“由海向陆”,都需要较强的力量投送手段。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以及越来越多的军事演习、作战模拟、战争研究都表明,两栖攻击舰是兵力投送的最佳平台。
与航母等其他大型水面平台相比,两栖攻击舰具有众多优势,比如它可运载大量的作战兵力和装备,能够充分利用舰上数量较多、种类齐全的输送工具,采用垂直和平面方式把兵力和装备投送到作战区域,可有效的实施对陆支援作战、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等作战任务。
第三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影响。近年来,海上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传统海上安全威胁势头不减,海洋权益的争夺依然激烈,但非传统海上安全威胁日渐突出,海上反恐、海上禁毒、海上维和、海上救援等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海军具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两栖攻击舰装备有众多的舰载直升机、气垫登陆艇、机械登陆艇、两栖装甲车辆等,尤其是配备有大量训练有素的海军陆战队员或突击队员,非常适合担负和完成各种非战争任务。
由于舰载直升机机动灵活、能够悬停,便于快打快撤,而气垫登陆艇则具备高速行驶、适于近岸活动的优点,再加上海上反恐、打击海盗、海上禁毒等行动通常规模不大、起因突然,所以两栖攻击舰可灵活地选用各种有效的武器与手段,在上述非战争行动中发挥最大的效力。
最后是作战理论的演变。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作战理论的演变,与新的作战样式联系在一起。两栖作战理论的不断演变,同样带动了两栖攻击舰的发展。
美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如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要归因于二战后出现的“垂直包围”理论;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的出现,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提出的“均衡装载”理论。为了减小两栖舰在岸边卸载的风险,“超视距两栖作战”理论产生,这导致美国海军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新一级两栖攻击舰,即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199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了《舰到目标机动》文件,提出“舰到目标机动”理论,要求登陆部队不需要夺取和巩固滩头阵地,而是直接向内陆推进,对关键目标实施打击。为此,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了M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气垫登陆艇以及先进的两栖突击车(AAAV)等机动作战装备。为适应“舰到目标机动”作战的需要,以及运送MV-22等新型两栖作战装备的需要,美国海军正在建造新一代美国级两栖攻击舰。
责任编辑:徐 卓 1
法律顾问:北京荣德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号公安网备号
Copyright (C) 2012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解放军报社海军分社&&版权所有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值班编辑:值班电话:010-(传真) &&值班邮箱:&&当前位置: &
中国为什么不急着造两栖攻击舰 原因耐人寻味(1)
扫描到手机
08:53:44 &云上的空母 & &
上一张下一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栖攻击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