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足边前卫和边锋的区别边卫求助问题

  自称战术在足球场上兴起之后,各式各样的阵型层出不穷,而攻守均衡的技战术阵型更是人们竞相研究的对象。
  而有这么一种体现,他们会在后卫线上只摆放三个后卫人员,与此同时却又不影响球队的防守体系,不但很好的维持了攻守平衡,也不会因为后卫线上比四后卫五后卫少人而影响防守效果,这样的体现,我们称之为三后卫体系,3-5-2、3-6-1等阵型皆出自这种体系。
  三后卫体系的兴衰
  三后卫体系的衰亡,可谓是21世纪足球领域最重大的战术更迭之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三后卫体系开始在世界足球舞台上粉墨登场,它是为了对抗现代足球中最为主流的战术体系――传统4-4-2而产生的。传统4-4-2是一种以若干个“二人战术小组”为基本组成部分的体系,这些“二人战术小组”包括:中锋组合,边后卫与边前卫的边路组合,中前卫组合以及中后卫组合。这种阵型可以让一支球队最大限度地覆盖球场面积。此外,4-4-2阵型还蕴藏着诸般变化:两名前锋的配置使得这个阵型具有足够的攻击力;而当一支球队想要全力防守时,他们可以摆出由四名中场和四名后卫组成的双防线大巴组合。4-4-2阵型还拥有良好的阵型宽度,两名顺足边前卫可以从球场的两侧突破对手的防线,并可以从两翼起传中球找到本方的前锋;而两名边后卫的站位比较靠后,他们需要提供一定的防守。两名中前卫需要担负起串联球队攻防的重责,在进攻端,他们需要前插为本队的前锋提供支援;而在防守端,他们需要及时回撤,为本方的中后卫提供保护。
  三后卫战术体系的兴起,就是为了对抗那些围绕着传统4-4-2战术建队的球队。在面对传统4-4-2时,三后卫战术体系有如下四点优势:第一,相较于四后卫体系,三后卫战术体系要多出一名中后卫,这样,使用三后卫体系的球队就可以让这名多出来的中卫负责切断对方两名前锋间的串联。第二,三中卫的配置允许球队多安排一名中前卫球员,这样,使用三后卫体系的球队就可以在中场争夺中占据人数优势。三名中前卫可以很好地利用传统4-4-2阵型不同阵线间的空当。比如,使用3-5-2阵型的球队可以让一名中前卫担任拖后中场的角色,占据传统4-4-2锋线和中场线之间的空当。再比如,球队还可以使用3-4-1-2阵型,让一名中前卫担任攻击型中场的角色,占据传统4-4-2中场线和后卫线之间的空当。第三,三中卫的配置允许球队使用边翼卫。相比于边后卫,边翼卫有更多的战术自由,因此可以更好地支持进攻。最后,如果球队使用3-4-1-2或者是3-5-2阵型,他们就可以让本方双前锋与对方双后卫“对子”,然后利用“对子”后对方防线无人保护的良机来创造进球。总而言之,三后卫战术体系可以利用传统4-4-2所特有的那些弱点。
  从本质上而言,足球就是一种空间游戏。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就要尽可能地做到两点:为本方的天才球员最大限度地创造空间以及限制对手的进攻空间。随着球员们场上角色的不断进化演变,天然拥有更多空间的球员会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和进攻性。这也最终导致了进攻型边后卫的产生。随着4-4-2战术体系风靡欧洲大陆,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两支使用4-4-2的球队同场竞技的情况。当这些球队相遇时,两支球队中轴线上的球员会分别形成“对子”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多空当的球员就是两支球队中的边后卫。
  “百家争鸣”中得三后卫体系
  随着球队们开始试着从边路对对手进行更大程度的杀伤,边后卫的进攻责任变得越来越大。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十年里,进攻型边后卫开始成为球队的取胜之匙。随着球队对于边后卫依赖程度的增加,边后卫的战术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为了适应边后卫前插的战术,一些主帅开始使用逆足边锋。与传统边锋不同,这些球员的优势脚在球场内侧,而不是球场外侧。这一战术变化相应地改变了两名边前卫(或是边锋)球员的跑位――他们不再死抱边路进攻,而是带球向球场中路发展。边锋球员的这种跑位可以带开对方的边后卫,从而为本方进攻型边后卫的插上创造出空间。边锋球员同样有着重要的防守功能。为了应对进攻型边后卫所带来的挑战,球队们开始更多地使用边锋战术,这样他们就可以让本队的边锋去防守对手的进攻型边后卫。同时,他们还会增加一名中前卫球员,这样球队在防守端就会有足够的保障,进而允许他们的边锋处在更加有利的攻击位置。
  这种4-2-3-1阵型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西班牙,但直到拉科鲁尼亚队在赛季夺得俱乐部历史上第一个西甲冠军,这种阵型才开始初露峥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拉科鲁尼亚队经常能够扮演联赛冠军争夺者的角色,但直到赛季他们才算“修成正果”。他们在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中同样有着优秀的表现。赛季,拉科鲁尼亚队闯进了欧洲冠军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次年,球队更进一步,杀入欧冠半决赛,距离晋级决赛仅差一个进球。
  与此同时,另一家西班牙“小俱乐部”(经济上而言)也从4-2-3-1战术体系中获益,他们同样创造了俱乐部的历史。拉法-贝尼特斯来到瓦伦西亚后,他所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将球队的阵型改为4-2-3-1。在这套战术体系中,米斯塔作为单箭头突在前面,他身后埋伏着一名攻击型中场,这名球员的名字叫帕博罗-艾马尔。贝尼特斯来到球队后的第一个赛季就带领瓦伦西亚队力压拉科鲁尼亚队,赢得了俱乐部31年来的首个西甲联赛冠军。在赛季,瓦伦西亚队同样闯进了欧冠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而在赛季,球队更是勇夺双冠,再度加冕联赛冠军,并在欧联杯中称王。小俱乐部们通过战术体系的变革取得了成功,这让西班牙众豪门也按捺不住,开始启用这种单中锋,双边锋的三前锋体系。
  在现代欧冠史中,皇家马德里客场3:2战胜曼联的比赛是诸多经典战役中的一个。那场比赛中,皇马采用的就是更加时髦的4-2-3-1阵型,而曼联队则排出了传统的4-4-2阵型。纵观整场比赛,曼联队的两名中前卫保罗-斯科尔斯和罗伊-基恩在与皇马三中前卫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而皇马的两名逆足边锋也频繁地杀向中路,增加曼联中路防守压力的同时也为本队进攻型边后卫的插上创造出空间。皇马在二十分钟左右的第一个进球就充分地暴露出了传统4-4-2在面对三前锋三中场战术体系时的天然缺陷。事实上,皇马在那场比赛中的第一和第三个进球都能反映出这些问题。先来看皇马的第一个进球,当时曼联队的左后卫丹尼斯-埃尔文为本队的前锋组合送出了一记传中。保罗-斯科尔斯从后排插上,为本队的双前锋提供支援。但他没有碰到球。这时曼联的中前卫只剩下罗伊-基恩一人,曼联的防守也彻底暴露在皇马的枪口下。瑞恩-吉格斯不得不从左边锋的位置上回撤到中场中路协助基恩防守对方的中前卫。这使得皇马的右边后卫迈克尔-索尔加多完全没有人盯防,得以大胆插上。皇马的右边锋史蒂夫-麦克马纳曼从右路游弋到中路,把边路的空间让给索尔加多,索尔加多也随即完成了传中。罗伊-基恩在防守这记传中球时,不慎把球踢进了自家球门。再来看皇马的第三粒进球,曼联队没有盯住对手的攻击型中场劳尔,劳尔摆脱防守后轻松将球推射进球门,为皇马建立起3:0的领先优势。
  2004年,何塞-穆里尼奥执教切尔西,此时三前锋战术开始在英超联赛中立足。穆里尼奥治下的切尔西是英超联赛中首个把三前锋,三中场战术体系作为球队首选阵型的球队。那支切尔西队中最为重要的球员就是克劳德-马克莱莱,他作为一名防守型中场,很好地填补了切尔西中前卫和中后卫之间的空当。他所覆盖的球场面积并不是特别大,他也不是一个视野出众的传球手,并且他很少能够得分,但他为球队提供了足够的防守覆盖。他的存在使得切尔西的中前卫球员获得了很多插上进攻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身后的防线很安全。可以说,马克莱莱是切尔西在以及赛季横扫英超并两度夺冠的基石,他所在的场**置也因他的表现被命名为“马克莱莱区域”。这个位置上球员的职责包括:填补球队中后场的空当,为球队的中后卫提供保护,进而让球队中更具创造力的球员(中前卫球员,边锋,边后卫等)拥有足够插上进攻的自由。切尔西极具统治力的表现使得更多的俱乐部开始将4-4-2阵型切换为4-2-3-1阵型或4-3-3阵型。一时间,三前锋战术体系的飓风横扫欧洲大陆:从西班牙到英格兰,再到法国,再到荷兰和德国。随着三前锋战术体系的兴起,三后卫防守体系开始变得没有立足之地。纵观欧洲大陆,唯一还在沿用三后卫防守体系的国度就是意大利,边锋战术在那里并没有得到发扬光大,球队们仍然偏爱双前锋体系。
  三前锋战术体系的兴起导致了三后卫战术体系的消亡。后者的许多优势随着三前锋战术的广泛使用而逐渐消失殆尽,甚至反过来变成它的劣势。这是因为三名后卫所面对的不再是双前锋,而是一名中锋和两名逆足边锋。高位防守的三后卫体系在面对防反时的劣势尤其明显,因为对手阵中的快马边锋会轻易地突破速度较慢的中后卫,此时没有多余的后卫人手可以提供协防保护。而当使用三后卫体系的球队想要龟缩防守时,球队的三名中卫和两名翼卫就会地被对手的三前锋压在后场。这在防守端当然问题不大,因为形成的是一个五打三的防守局面,但这会造成主守球队由守转攻时的运转不畅。相对于使用三前锋体系的球队,三后卫体系球队要少一名中锋,多一名中前卫,这使得三后卫体系球队在中场争夺中的人数优势也不存在了。由于多出一名中后卫球员,三后卫体系球队在面对摆大巴的对手时会踢得尤其困难。总而言之,随着球队们纷纷放弃双前锋战术体系,改用三前锋战术体系,三后卫体系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回归四后卫防守体系。
  佩普-瓜迪奥拉在2008年到2012年间执教巴塞罗那队。他基于4-3-3阵型建立了本世纪到目前为止最具统治力的球队,球队的控球打法也让人记忆犹新。那支巴萨的根基是大名鼎鼎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出品的多位世界级中场球员:哈维位于球队的轴心,他冷静地调度球队的进攻方向,控制球队的进攻节奏;伊涅斯塔是一名兼具华丽技巧与高超足球智商的攻击型中场,他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创造出得分机会。梅西作为“伪九号”经常回撤到中场,在狭小的空间内为队友的传球提供额外的线路选择。
  拥有这些世界级的中场使得巴塞罗那队在场上能够完全地主导球权,其他球队在面对巴萨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在本方禁区前布置9-10名球员,来对抗巴萨那些身材矮小,却能在狭**隙中制造杀机的球员。为了应对对手的高度回收,巴萨让他们的拖后中场塞尔吉奥-布斯克茨回撤到本方两名中后卫之间,这就使得巴萨的两名中后卫可以向边路拉开,形成三后卫体系,并让他们的边后卫变身为边翼卫,拉开阵型的宽度,迫使对手在更为广阔的区域中布防。这一战术变化同样使得巴萨的两名翼卫可以向中路靠拢,协助中场的传控。布斯克茨这一战略性回撤被众多豪门俱乐部和国家队竞相效仿。这一战术对他们来说非常实用,因为他们必须击败那些压缩空间,放弃球权,专心在本方半场摆大巴防守的球队。
  从赛季起,巴萨开始了对欧洲足坛长达五年的统治。在此期间,他们赢得了两次欧冠冠军(以及赛季),四次西甲联赛冠军(,,以及赛季)以及两座西班牙国王杯冠军(和赛季)。以这些巴塞罗那队队员为骨架的西班牙国家队还赢得了两次欧洲杯冠军以及一次世界杯冠军。这种控球为主的进攻战术(包括布斯克茨的战略回撤)一时间成了很多欧洲球队的主导战术。同时,布斯克茨的战术职责――在球队进攻时能够变身拖后中卫――也变成了许多球队对于优秀拖后中场的战术技能要求。
  2008赛季伊始,多特蒙德队聘请尤尔根-克洛普担任球队主帅。多特蒙德队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光,在此期间俱乐部濒临破产,成绩也一蹶不振。克洛普的任务就是带领球队重新走向辉煌。他为球队带来了一种以严谨的团队作战,高超的足球智慧和巨大的体能输出为基础的崭新战术风格。这是一种为俱乐部量身定做的足球风格,因为多特蒙德队在经济上很不景气,他们只能依赖于一些年轻没有经验的球员或是一些身价不高,没有华丽技巧的大龄球员。
  克洛普战术体系的精髓就是双快压迫。这种双快压迫的理念,可谓是阿里戈-萨基在米兰所创战术体系的直系后代,这种战术体系让米兰队在四年中两夺欧冠冠军。它基于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有组织的协同压迫。这种战术体系与多特蒙德收缩两翼,高位防守造越位战术相呼应,在对手的防守核心区展开压迫。在防守时,克洛普则将阵型变换为防守型4-4-2,以弥补此阵型的最大缺陷――中场线与后卫线之间的空当。多特蒙德的首选阵型是4-2-3-1,阵容中包含一名单箭头前锋和一名攻击型中场。在防守压迫阶段,中锋球员会回撤与攻击型中场形成搭档,共同盯防对方站位比较靠后的中前卫,从而让他们的中前卫搭档可以把精力放在对手其他的中前卫身上,并为本方的中后卫提供保护。这样的防守阵型可以防止对手从中路突破,逼迫对手走边路或长传球打多特蒙德后卫的身后。这种战术的第二块关键拼图就是两名负责提供进攻宽度的边后卫以及两名时刻准备向中路靠拢,为本队中场二人组提供支持的逆足边锋。这使得本队的中场二人组永远不会在中场争夺中处于劣势。
  在克洛普到来之前,多特蒙德仅仅排在德甲联赛的第13位。在克洛普接过帅印的首个赛季中,多特蒙德队的最终排名上升至了第六位,而在之后那个赛季中,多特蒙德队的最终排名再进一步,排在第五位。赛季对于多特蒙德队来说是一个完成突破的赛季,他们最终获得了自赛季以来球队的首个德甲联赛冠军。在赛季中,多特蒙德的表现更加完美,他们勇夺国内双冠,并在联赛中砍下81分,创造了德甲联赛单赛季的积分记录。他们还在德国杯决赛中以5:2的比分击溃了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队,这也是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其他球队也开始认识到了多特蒙德革命性的战术打法。许多球队开始试着模仿多特蒙德的战术体系。这种战术体系被看做一种不需要依赖于控球的先发制人的战术。许多欧洲的中小俱乐部开始按照多特蒙德的模式建队,因为多特蒙德的成功为他们指出了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明路。即便是那些较大的俱乐部也会在特定场次中采用这种战术――如果他们认为控球并非最佳获胜途径的话。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豪门球队中最典型的例子竟然是拜仁慕尼黑队。德国杯决赛上惨遭羞辱,再加上痛失德甲冠军,这让拜仁痛定思痛,决定动用资本的力量。他们买来三位强援,包括中后卫丹特,身体与技巧俱佳的拖后中场哈维-马丁内斯以及体能更为充沛,运动能力更强的首发前锋马里奥-曼祖基奇。在那个赛季中,拜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是在欧冠半决赛中7:0战胜巴塞罗那的两回合比赛。尽管拜仁有着全欧洲第二高的场均控球率,但对阵巴萨时,他们使用的正是这种组织严密,体能输出很高的4-4-2压迫打法。这种策略可以压制巴萨那些身材小巧,技术出众的中场,迫使他们远离拜仁的禁区,进而破坏巴萨的进攻。在那年的欧冠决赛中,拜仁击败了多特蒙德,后者在另外一组半决赛对阵中淘汰了皇家马德里队。这届欧冠比赛见证了21世纪首个王朝球队的土崩瓦解以及克洛普双快压迫的全面兴起。
  在赛季的西甲联赛中,马德里竞技队打破了“西超双雄”对西甲冠军的垄断,赢得了西甲联赛冠军。正如多特蒙德一样,他们的首选比赛战术也是紧凑,高度纪律性并且富有侵略性的4-4-2压迫体系。纵观整个赛季,马竞的场均控球率以及传球成功率对于一支冠军队来说的确略显寒酸。他们的场均控球率只有48.9%,排在西甲第九位,而他们的传球成功率只有77.3%,排在西甲第11位。在这个赛季中,马竞还依靠这套战术打法闯进了欧冠决赛。经过120分钟的比赛,马竞最终在决赛中输给了皇家马德里队,但马竞却占据了那场比赛的主导权,他们逼迫皇马数次改变战术,而最后时刻的角球进球是皇马本场比赛唯一的一块遮羞布。无论怎样,这场比赛还是证明了:一支经济实力并不强大的球队,完全有能力依靠这种4-4-2压迫战术在直接对话中战胜“土豪”对手。
  在佩普-瓜迪奥拉接过拜仁慕尼黑教鞭后,他试图将他在巴萨创造的战术移植到拜仁身上。他的目标就是复制拜仁在前一个赛季中取得的成就:德甲联赛,德国杯以及欧冠联赛的三冠王。拜仁的阵容厚度使得他们在大多数德甲比赛中占尽优势,然而在下半赛季中,这支球队却渐渐有了衰退的迹象。第一个信号出现在日,拜仁主场对阵第二名多特蒙德的比赛中。多特蒙德队排出了一个4-4-2的阵型,将他们阵中最危险的攻击手马尔科-罗伊斯从边锋位置上移动到了前锋位置上。尽管那场比赛中多特蒙德队有6名主力无法上场,而且他们整场比赛的控球率只有可怜的29%,但他们却依靠严谨且极具侵略性的压迫战术遏制住了拜仁的发挥,最终以3:0战胜了对手。
  十一天之后,拜仁在欧冠半决赛中与皇家马德里队相遇。彼时,皇马的首发中场萨米-赫迪拉以及明星边锋(或前锋)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正遭受伤病困扰。为了弥补这些伤病带来的损失,皇马将阵型变换为4-4-2,将罗纳尔多从边锋位置上移动到了中锋位置上(与罗伊斯的那次换位类似),这是为了减少罗纳尔多在那场比赛中的跑动距离。皇马那场比赛采用的也是“多特蒙德式”的双快压迫战术。在双方首回合较量中,皇马只有28%的控球率,而且他们覆盖的场上区域只占41.2%,但他们通过严密的压迫切断了拜仁中场与三名前锋之间的联系,将拜仁的射正数限制到只有四次。皇马自己则有五次射正,并打入了比赛中的唯一一粒进球。在第二回合比赛中,皇马知道对手将会大举进攻以扳回比分上的劣势,于是他们继续沿用了这种4-4-2压迫体系,并在德国人的主场打入四球,最终以让人惊奇的5:0的总比分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卫冕冠军。
  从以上介绍的多特蒙德,拜仁,马竞以及皇马的战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支以4-4-2双快压迫为核心战术的球队,能够在对阵以技巧和控球为核心战术的球队时占据比赛的主导地位。对阵皇马的溃败可谓是拜仁队的羞耻,佩普-瓜迪奥拉显然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亟需带队在那个赛季的德国杯中完成救赎。他同样明白,他们的老对手多特蒙德队会在决赛时继续使用同样的压迫战术,而两队之前的三次直接交锋都以拜仁羞耻性的溃败告终。于是,他将球队的阵型改变为3-4-1-2,使用稳定的三后卫配置来对抗对手的4-4-2双快压迫。
  拜仁队中最重要的球员就是防守自由人哈维-马丁内斯,防守自由人这个角色自从三后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就不怎么多见了。在拜仁防守阶段或是多特蒙德的攻防转换阶段,马丁内斯会呆在拜仁中后卫丹特以及杰罗梅-博阿滕身后,充当另外一名中后卫。这对拜仁十分重要,因为这一变化可以使得拜仁在防守端形成三打二的人数优势,而多出来的中卫人手就可以遏制多特蒙德的进攻串联。在120分钟比赛时间内,拜仁的三后卫战术将多特的射正数限制在了三次。拜仁的三后卫战术使得他们掌控了比赛,同时也化解了曾经击溃他们,并渐渐有风靡欧陆之势的4-4-2双快压迫战术。
  三后卫体系的复兴
  三后卫体系的复兴之风,是从意甲刮起的。
  提起足球中的防守,第一时间,总是想起意大利足球,提起战术大师,第一时间,也是想起意大利足球,意大利足球的大环境下,决定了更多战术演变的发生,所以,三后卫体系的复兴,是有根据的。
  第一, 一向注重防守的意甲骨子里有中路进攻的传统。《卫报》专栏作家乔纳森=威尔逊就曾指一语道破天机:“意大利人有一种向中路收缩的文化性冲动,这也是为什么两年前宽度较窄的4-3-1-2在意甲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事实上,正是由于4-3-1-2阵型的存在成为滋生三后卫体系的出现的土壤。即便是在今年欧洲杯上三前锋注重边路进攻已经成为主流战术的当下,在意甲中依旧充斥着顽固依靠中路渗透的大批球队,三后卫从意甲复苏也就不难解释了。
  第二, 意甲豪门完成更新年轻球员体力充沛。在一年之前加斯佩里尼在国米尝试三后卫惨遭滑铁卢,其实看看当时的阵容配置就不难理解他下课的原因,在他的阵容中卢西奥和萨穆埃尔以及齐沃很难满足中后卫时刻与中场保持紧密结合的体力,而位置感糟糕的奥比很难及时回到边后卫位置帮助防守,而中场后腰坎比亚索、斯坦科维奇、莫塔、萨内蒂的都不是拦截能力出众能够纠缠住对手反击的球员。 而当本赛季斯特拉马乔尼再次实验三后卫阵型时,中后卫位置上是新生代后卫的小胡安和拉诺齐亚,而中场则补充了拦截能力超强的瓜林和加尔加诺,而长友佑都和佩雷拉又是出了名的跑不死。非但国米如此,在尤文阵中边翼位置上是永不疲倦的利希施泰纳和贾凯里尼和阿萨莫阿等人,而后腰位置则拥有马尔基西奥和比达尔的保驾护航,在那不勒斯的特点更为明显,马乔和苏尼加的奔跑甚至可以用不惜命形容,而中路因勒的拦截能力放之欧洲都数一数二。随着意甲老一代球星们的纷纷离去,各支球队或早或晚的完成换血,这自然也为三后卫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第三, 意甲顶级边锋的缺失。如上文所言,三后卫体系在面对边锋时有着严重的问题,然而恰恰由于近年来陷入低迷的意甲随着人才流失令顶级边锋已经绝迹。顶级边锋埃托奥、桑切斯、拉维奇们一个个被挖走,而非顶级边锋夸雷斯马、克拉西奇在意大利的防守面前又没有生存空间,这就造成了边锋在意甲的缺失。这不难理解,在足球界位置歧视永远存在,前场球员永远比后场球员更加昂贵,这也就决定了边锋永远比不上边后卫的性价比,在资金短缺以及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球队选择优秀边后卫而不是优秀边锋是理所应当的,而这也就令各个球队的都拥有一两名出色的边后卫而所有球队都没有边锋的怪相。有条件,没对手,三后卫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意甲复苏。
  孔蒂的三后腰体系
  孔蒂长久以来就是三后卫体系的忠实拥趸。这种看似过时的阵型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其他教练所摒弃,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归结于战术过于浅显易懂。
  在大约年间,绝大多数球队沿用着由W-M阵型(3-2-2-3)演变而来的三后卫体系,然而在彼时的匈牙利和巴西,教练们已经司空见惯地将一名控球中场拉到更接近中卫的位置。在1958年世界杯之前,巴西国家队的四后卫阵型已然在世界足坛独树一帜。
  已经有许多人收益于重新启用三后卫阵形――丹麦的瑟普-皮昂特克,萨格勒布迪纳摩的希罗-布拉泽维奇以及阿根廷的卡洛斯-比拉尔多――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大行三后卫之道。大家对此的反应较为相似:当今足坛边锋越来越多地行驶着边前卫的职责,因此依靠四后卫阵形保持后场深度就显得不再必要。
  事实上,他们都率先通过增派两名中场队员的方式拓宽了(球队的)进攻宽度。其中一名中场球员司职后场自由人,在两名防守型中场身后的位置游走,增大防守面积和防守深度。另一名增派的中场队员则时常兼顾攻防,等待教练在适当的时候对其发号施令。
  由于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使用单前锋而不是双前锋战术,因此使用多达两名跟防队员则显得越来越没有意义。除非对手阵中有哪位球员需要特别盯防,否则在两名自由中卫之前再安插一名盯防队员则显得过于浪费。换句话说,“节省”出来的一名球员完全可以去支援场上的其他位置。因此三后卫阵型逐渐在过去受到冷落。那么为什么这种“过时的”战术打法如今又重出江湖呢?
  一方面,区域防守的出现使得一名自由人加两名盯防队员的战术设想过于简单。约翰-克鲁伊夫此前时常提到,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本方防守队员永远比对方进攻队员多一人,然而当他将罗纳德-科曼和佩普-瓜迪奥拉安排在他四后卫居中位置时,人们发现他们的职责并不像是传统的防守球员。
  如今的防守越来越不仅仅是争抢头球和拦截对手这么简单了,跑位意识变得愈发重要。保持阵型并且不断向对手施压远比仅仅依靠防守队员在一对一中偶尔获胜奏效多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听到足球权威的抱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水平的防守队员在现代足球中越来越少了。
  这位来自莱切的本土少帅2011年回到球员时代曾经效力13载的斑马军团,执教尤文初期,孔蒂采用的主打阵型是424,防守时双边锋回撤,变回意大利足球最为传统的中场平行站位442,但他发觉这样的阵型无法将组织核心皮尔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于是便连续进行变阵,尝试过433及4141(主场对阵米兰时)后,孔帅在去年10月对阵那不勒斯的比赛时首次采用352阵型,3中卫中基耶利尼及巴尔扎利负责盯人,而博努奇的位置则相对灵活,更多起到补位的作用。
  而最为关键的是,由比达尔及马尔基西奥分居左右辅佐防守能力稍差的皮尔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米兰旧将中场指挥官的作用,而两翼的利希斯泰纳、阿萨莫阿、德切列、伊斯拉、佩佩、贾切里尼等球员则是进可攻退可守。尤文作为主要变招的阵型是433,但本赛季使用的频率较低。变阵3后卫后,尤文的防守质量有明显提升,上赛季后27轮丢掉13球,而本赛季前11轮丢掉10球,均为意甲最少。
  现如今,已经化身蓝军主帅的孔蒂,已经带领切尔西在英超赛场大杀四方,高居榜首,大有夺冠之势,可见三后卫体系正是如日中天的时代。
  四后卫阵型已经独领风骚二十余年,如今三后卫阵型重出江湖,二者之间的对抗一定还会继续下去,在这个进攻手段多元化,防守形式同样不拘一格的时代,我们很难说清究竟谁更能代表未来的战术潮流,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8|回复: 16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暗流科比 于
15:28 编辑
玩游戏刷出一个PA194而且DRLC都是高亮的球员&&
他是右脚 踢了两年右后卫 现在想转到左后卫 怕逆足有影响&&特意来问问
边锋顺脚有利于传中,逆足有利于突破很好理解
边后卫的逆足有什么影响呢?
他们插上助攻的时候顺脚会更有利于长传球&&
可是边后卫又不经常带球长传&&感觉这方面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逆足除了对传中之外 还对什么方面有影响呢?
顺便打个广告:
传奇教练魔力鸟内外交困意外身亡&&得到了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在一名39岁意大利少帅身上重生 回到波尔图重新走过当年那条传奇的道路&&旧路重走 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魔力鸟会有什么新的变化?他是否能避免最终在皇马众叛亲离的命运?
12区人太少了···来13区求点击{:em25:}
在线时间 小时
边后卫如果逆足助攻能力肯定打折扣
在线时间 小时
同问,求指点
在线时间 小时
顺足下底逆足内切,如果你边后卫不常下底的话其实没影响,不过回追防守时顺足比较容易把球踢出边线,而逆足比较难,所以还是推荐顺足......
在线时间 小时
比如桑顿踢左后卫,进攻就是各种内切打飞机
在线时间 小时
illusion929
& & 有道理&&受教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Party@animal 于
15:40 编辑
逆足边后卫更倾向内切射门或传身后球,传球线路受其顺足影响,会更多的传向中路。最好搭配一个顺足的AMS/MS
以4为例,搭配喊话——轮流插上,AMS的后插上会变成极少+控制球,WB的后插上变成经常,边后卫成为内切的球员,边锋成为传中者。
顺足AMS拉开宽度,提供传中,更体现策应职能,逆足边卫朝禁区突破,更体现进攻职能
如果有逆足边后卫,在自由或十分自由的风格下,作用会更加明显
科普帝拯救世界
在线时间 小时
willydream
& & 可是他作为后卫 能经常冲上来自己射吗?
在线时间 小时
Party@animal
& & 厉害厉害&&那这样的逆足边卫&&需要加强哪些属性呢?
在线时间 小时
& &会的,即使是顺足的边后卫,在自由或十分自由下,他都会进入禁区射门
在线时间 小时
我觉得还是顺足好
在线时间 小时
& &带球能力,速度,射门远射等
在线时间 小时
Party@animal
& & 明白了&&多谢哈
在线时间 小时
防守也有影响,逆足抢断质量会下降
在线时间 小时
游戏和现实一样,逆足第一是影响抢断,二是影响助攻,例如 多特蒙德VS皇马 中,皇马的右脚将埃辛司职左后卫,结果被格策,皮什切克连过带传的打穿好几次, 所以,边后卫顺足是必须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我觉得没多大影响,福萨里科、科尔奇亚等等经常被我拉左边去,表现也很好啊,额。。。也有可能是阵型关系
在线时间 小时
Party@animal
& &这个解析好,非常感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锋账号出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