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游戏设置会把另一个游戏设置也一起改了 比如我GTA5所以都设置的gta5最高特效配置,然后我退出后

来自 VICE 的频道
从中秋节到现在,VICE中国编辑部里每天聊的最多的话题,还都是围绕着 GTA 5。
张贼贼(Andor Genesis)
本文作者/ PSN:andor1228
海报制作:金鹿
从中秋节到现在。VICE中国编辑部里每天聊的最多的话题还都是围绕着《GTA5》这款游戏。有人因为痴迷《GTA5》而不愿意来上班,有人因为痴迷《GTA5》即便是住酒店也要带着游戏机。毕竟这是2013年最瞩目的怪物级游戏,也特别对VICE的路数。
就跟吃梅菜扣肉饭似的,我老是先不紧不慢的把梅菜吃完,最后再豪迈的配着白饭吃肥腻腻的肉片儿。《GTA5》从中秋到国庆假期我一直都是每天1小时的速度玩,不想那么快就都玩儿完。大多数游戏体验还是都放在 Trevor 的老家。
按照游戏主角先后登场的顺序走,在体验 Franklin 跟 Michael 的大都会生活,我真的都是咬着牙来玩儿的。
我讨厌小首尔,看着就跟国贸CBD似的,西服人,劲儿逼女。我讨厌别墅区,都是曲折的小窄路,Urban Life Is Rubbish!我讨厌路边的阳伞和咖啡茶座。
我讨厌打网球儿,获胜时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喊Yeah。我讨厌跟自家后院儿的游泳池里把皮肤泡的像水煮花生米。我讨厌带着狗兽跟大街上随便拉屎。我讨厌跟富二代们大半夜不睡觉,马路上火爆狂飙。
我讨厌在街头大惊小怪的掏出手机记住这一刻。我讨厌网上算计来算计去的买股票。我讨厌做在家里看液晶电视里的无脑动画片,捧着苞米花跟着傻乐。
玩儿到人见人爱的Trevor爆裂登场,我的情绪才被真正调动起来。
开着心爱的掉漆小卡车,带着瘸腿智囊人和ICP歌迷打扮的废物跟班儿,去干掉那帮大热天还穿皮夹克儿的飞车党们。
飞跃摔下去就没命的峡谷,小弟们不体面的大呼小叫,车轮卷起的飞沙走石拍打着我脑门儿上的皱纹,稀疏的头发像狂风中的劲草一样,顽强不倒。
掏出裤裆里藏着的枪,把那群爱拉帮结派的皮夹克症候群患者全赶走。天也黑了下来。
蛮荒的公路没有什么人,偶尔有只郊狼横着窜过,转眼就钻进草丛不见了,还是开着破旧的小卡车,听完Johnny Cash的老年鸡米花歌曲,跟加油站前把车停了,从脏兮兮的工装裤口袋里掏出枚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掉出来的柠檬味儿的苏打水,释放出的廉价碳酸气浪,才能让我得到舒缓。
睡到中午跌跌撞撞的起来,翻开脏逼冰箱,启瓶儿啤酒,醒醒脑。寻思下午是跟缺德的邻居一起去打猎找点乐子还是去酒吧里玩几盘儿飞镖。可惜,拥挤的小酒吧里没有弹子球,也没有热狗卖,不然,我一天的时光都会交待在那里。
海边儿的小崽子们比赛铁人三项。挑战输了,可能身体真是完蛋了,不能老跟家闻汽油了。赶上没人跟我递葛的时候,我就跟家附近的脏河沟子里扎个猛子,憋气,换气,上来狗刨扑腾几下。迟早让那帮运动小子们知道我还没有老!~
不用开飞机送货的日子里,老胖娘们儿也时不时的给我派些营生,有好多脏骗子臭无赖们逍遥法外,等着我去严惩。采石场的地形还挺复杂,一不小心就摔个头破血流,对付这群乡巴佬,还是得亮出拳头,骗社保的胖杂种被打了个酸鼻儿,眼冒金星儿,开始服软,把他塞进老胖娘们儿的小屋儿,我心满意足的拿着赏金,跑小镇的服装店消费消费。家里的衣柜总算被保龄球衬衫和卡车帽塞满。
山的那边儿住着群臭长头发,穿得花花绿绿的脏嬉皮,趁着蒙蒙夜色,我开走他们的小巴车。以后闲得发慌的时候儿,我就能沿着公路,来次长途旅行了。希望别让遇到成群结队的以为自己是Peter Fonda的逍遥骑士们。
时不时也会遇到不少坏逼,跟路边假装遇难,让我过去帮忙,结果,将我洗劫一空,次日醒来,发现就当啷着条脏裤衩,睡在咯人的铁轨边。
尽管如此,乡下的日子还是很逍遥,要知道进了城,就没有那么多只乌鸦让我打着玩了。更不会碰到跟我后车厢里搞搞震的狗-男-女!~
后来玩到Trevor进城,我也时不时的打辆出租车,常回家看看。
可能以前玩《如龙》系列玩多了,强烈希望《GTA》的下一作里会加入钓鱼,赌博,快餐店,锄草,保龄球什么的。毕竟以前还能跟汉堡店狂吃套餐吃到吐,还能去假冒的Las Vegas一掷千金。你一定能理解那种荒野逃亡,筋疲力尽时,发现家还在营业的快餐店时的心情。
建筑师/后海大鲨鱼乐队吉他手
在四惠附近找个汉庭,窗外烟囱冒着滚滚浓烟,火车突突突地驶过。我带上ps3来到这里玩儿《GTA5》,很有潇洒亡命孙红雷的感觉!?我喜欢让Trevor穿上库拉贝森(挎兰背心儿的俄文),兹着仅剩的几根毛儿,开着benson越野车,就是邻居那个打猎迷Cletus那辆,听着Charlie Feathers的《Can`t hardly stand it》,专挑不是正常的路,翻山跃岭,辗死美洲狮。发现一群嬉皮二黄娘娘腔把整个山都涂成彩色了,砸烂他们自己做的破飞碟,再干上一架…..?我也喜欢让老Michael穿衬衫和裤衩儿,在沙滩边儿骑骑自行车,和翘臀姑娘聊上几句赛赛跑什么的,远离中年危机之感,远离傻儿子。
小武跟我交流《GTA5》时觉得游戏里面的场景跟我们那会儿在美国巡演时一模一样,特别是远离Downtown的西海岸沙漠大农村,山滦起伏,野生动物遍地跑,村姑儿,乡巴佬儿,拖拉机,停车场,房车,破败的汽车旅店。只是我们当时真没觉得人都像游戏中那么不识逗,动不动一点就着。真跟你干架。
《GTA5》里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开放之感很棒,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更重要的是,所有人物都更接近活生生的真人,都有鲜明的性格。三位主人公的个性不用说,Trevor的暴躁加有情有义,Michael的矛盾加不完全潇洒中年顽主,Franklin是青葱嫩Der儿,有待开发,而如何书写他的性格完全取决于你的手柄….除此之外,Trevor邻居Cletus的大渣子农村话,坏逼引导你去打轮胎,电脑公司的IT Nerd职员偷摸儿上黄网等这些配角儿的缺事儿也颇具性格,他们口中的自由派,实事儿什么的,都有所指。就连大街上随便一个群众演员也都是有血有肉的。相互反应都不一样,很有意思。
我喜欢让Trevor开飞机,没事儿就开上一段儿,在黄昏的时候起飞,看看日落,顺便巡视一下自己地面上的酒吧产业。有种国王巡视领土的感觉。有时候产业出小麻烦了,我试着让飞机低飞,从飞机上跳下去,追求一个从天而降的效果。结果失败了。?我也试过开艘摩托艇远离陆地,探究一下游戏地图的边界什么样,结果喂了鲨鱼…..
录音师/后海大鲨鱼乐队鼓手/PSN:xwz0763
前两天跟哥们儿Billy玩《GTA5》线上模式,有个警察抓小偷的局。我扮演小偷,抢完包裹骑摩托逃逸,Billy扮演警察逮捕。于是就在Los Santols上演了警匪追车的好戏。最终,玩获胜了!~
要问玩为什么?原因是特早以前,老子没牌照的时候,天天都在北京骑摩托车躲警察,北京基本全程禁摩(据说京A的新牌照已不再发放)所以在各个繁华十字路口都埋伏着警察,见摩托就抓。有开车堵的,有骑摩托车追的,也有站着拦的。真跟《GTA5》里的警察一摸一样!
当然,对策也一摸一样---绕小道,躲。
要是能开启Trevor的无敌杀戮模式就好了,毕竟现实和游戏还是不一样。
PSN:BEACHHOUSE1224
致Rockstar的一封信。
To whom it may concern,
我支持Rockstar有一些年头了,尽管没法和别人一样每次洋洋洒洒,挥笔泼墨的写下很多颇有见地的文章。但是,我还是通过购买了《GTA IV》和《GTA V》两张正版,以及包括《GTA系列》,《BULLY》,《MAN HUNT》,《MAX PAYNE》等一干大作的盗版,表达了我对你们公司的认可和喜爱。(哦,你们不会因为盗版而把我的在线ID封了)。顺便说一下,你们在WII上出的乒乓球游戏不咋地!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就在你们因为发行《GTA V》而于短短两周内赚得10几亿美元的同时,我也因为你们的游戏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假期。我打算细细和你们说说我的体会。
我觉得GTA又一次定义了开放世界类游戏的水准和境界。
首先,我想好好表扬一下你们对市场做出的快速反应。中国有句俚语:“识实务者,为俊杰”。你们能够在首发时间就有中文版同步,实在是造福于广大中华儿女。尽管我的英文还是不错的(请看第一句),但是,中译的版本看起来实在亲切和方便。
其实,拿到游戏后,我并没有马上把盘塞进光驱。先是在外面吃了个饭,回家踢了两盘FIFA,又做了次按摩后,才拆开包装正式来到这次的故事里的。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我将面临怎样一个“精彩”世界,所以,过程一定忌快!
结果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你们太他妈牛逼了,简直让人挑不出毛病。我几乎找不到任何让我因为觉得无聊或者玩累了而退盘的理由。游戏里开放元素的丰富,以及以自由和大自在作为究极理念的世界观,(你们是不是一边抽着一边写的脚本啊?)让我特别乐意腻在其中。我在现实中如何,在这里也如此。
游戏里,我不喜欢开车,喜欢走。这和我在现实中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愿意腿儿着转个遍一样。我喜欢四处转转,与过路人套套瓷,尤其是那些站在街边的妇女,我总会走过去看看会不会有能让我花钱的地方(我觉得这方面可以考虑的再细致一点)。我没去过洛杉矶(我同事去过,但据说印象不好),但是这个名为Los Santos的虚拟世界,已经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走在路上,我经常会盯着细腻的柏油马路出现幻觉,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气味,而我的血压在这一刻也静悄悄的降下来了。
我还喜欢你们这次在电台方面的设置和心思,想听什么样的音乐都有,非常全乎,
还很智能化,结合游戏的情节和时间,把气氛渲染的恰到好处。记得有一次,我弄了辆Vespa,之后特意去了一家高级服装店,搞了身类似裘德洛在电影《Alfie》中的造型。当时接近黎明时分,电台里放的是4AD旗下R&B组合inc.的单曲,在路灯的映衬下,我似乎突然悟出点R&B那潮乎乎的真谛了。
如果你们觉得我是个只注意这些皮毛的俗咖,那可就错了。我其实还是懂你们那些小细节间的小伎俩。毕竟我也是看着《GOONIES》《Big Lebowski》长大的一代。说实话,从一开始抢银行那段起,我就立马喜欢上了。那种浓浓的怀旧感,还有法兰绒的配色,像极了80年代B级犯罪片里的典型情节。为此,我还特意玩了两遍开头。之后正篇开头部分的过场,我也很喜欢。还有主角麦克走到公园里吸了那人给的烟之后,开枪射击异形的片段,简直是神来之笔。目前我唯一一个100%金牌的小任务。
我还想再说说你们这次的在线系统,真是无敌了。我觉得这个游戏最大的乐子全在在线模式上了。我的第二次人生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了。我现在每天都会在线上和同事组成的帮派干点为非作歹的事儿,赚了钱就去消费。每天穿梭在这个虚拟的城市里,体验着内心深处最想要的生活。可惜就是买不起房子!
鉴于我玩的过于缓慢,目前也只能领略到这个地步。我的在线模式刚刚又有新消息了,我要去玩了。回见!
对了,我觉得你们是否应该定义一下中文名称的译法?Grand Theft
Auto这个翻译成“侠盗猎车”有点别扭,“大盗车贼”会不会好点?
感谢阅读这封邮件。
==============================================================
比别人慢半拍,但好在最后都赶上了。
《GTA V》上市前的那几天,办公室就已经有点蠢蠢欲动的味道了。贼贼自不必说,天天往自己的人肉小日历上同步有关这个游戏的最新资料,还时不时Q我一下,搞的我经常要反应一下,才明白是在说《GTA》。而Billy更是早就出手预定完毕,叼着烟等着第一时间拿货了。
于是,当大家纷纷开始在微信和Instagram上秀自己的游戏成就照片时,我才慢吞吞的采取行动。记得那天跑步完毕,(1个小时的漫长之路),我决定以步行的方式前去,以彰显我的虔诚。又花了1个小时,终于来到了鼓楼的酷玩E代,那里是我每次出现在鼓楼东大街最主要的原因。
比别人慢了多半拍,好在最后时刻还是赶上了。因为,我买到的是他们第一批货的最后一张。
Billystarman
PSN:billystarman_
有三个游戏我玩了10年以上,《超级马里奥》、《实况足球》和《GTA》。《GTA5》拿到手后花了几十个小时玩通主线任务,不为别的,就为比任何一个身边的朋友都玩得快!
三个角色里大多数人都喜欢Trevor,带点神经质的残暴分子总是那么受欢迎(像越狱里的T-BAG)。我最喜欢用的是Franklin,因为玩他最简单,只要给他买最好看的衣服,抢最稀罕的车然后改成乱七八糟就可以了。从好麦坞的豪宅出发,带着小查,来个环岛高速自驾游,West Coast Classic电台里传出I’m representing for them gangster all across the world&——真是爽翻了。不过这也说到我认为GTAV唯一的遗憾:没有Low Ride啊!让我怎么Hit the corner with Lo-Lo’s girl?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Trevor的疯狂杀戮,从工地工人到帮派分子再到军队,最后一个目标该是外星人了吧?没想到杀戮的终极目标竟是HIPSTER,游戏里被台湾人译成杀手潮男,真你妈X屌爆了。总之这个任务很简单,爆头率超高,这得多大的仇啊?Trevor扭曲的视角里,你披头散发一身侠气,如寒风般无情的扣动扳机,锯断枪管的霰弹枪喷射出道道火光,消灭着那些讨厌的人!对!就是那些你出去玩最不想碰到的傻逼们!每一次爆头,你的世界里就有一道纯洁的圣光闪过。除了牛逼,我找不出第二个词来形容这种感觉。
哈根达斯佛
记者/玩具收藏家/PSN:wangyimian
整个中秋节,都献给了《GTA5》,凌晨更是一鼓作气打穿了,直接导致如今睡眼惺忪,脑子却依旧沉浸在Los Santos的世界里,Rockstar那帮偏执狂们又创造了一款无与伦比的佳作。
这次《GTA5》玩家不只是操作一个角色,而是一口气出现了三个,当他们出现在同一个事件中时,玩家也可以通过切换角色体验极强的临场感。
主线是一部群劫片(Heist
film),当然Rockstar参考了大量同主题的经典电影,有一段抢劫方式与《盗火线》(Heat)如出一辙,而切换交通信号灯躲避追击则类似《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至于他们头戴防毒面具登场的那张官方壁纸,则有Basil
Dearden《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Gentlemen)即视感。
美中不足的是,故事稍弱,似乎这次主要还是Dan
Houser编剧,感觉三个角色没有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如果能像《黄金三镖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那样就更好了。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当属偏执狂Trevor,更年期Michael次之,黑鬼Franklin的存在感最弱——现在回想其故事线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段除了他一口特地道的黑人腔。下次,rockstar可能需要一个职业编剧来掺和一下。
Trevor太过喧哗炸裂,就像美国精神病人,简单而粗暴,其最初登场的时候我非常讨厌这个角色,看上去毫无节操,但到后期观点来了一百八十度转弯,其实他还是很有原则的,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台词,于是把所有角色的风头都抢了,想必rockstar制作组也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他的故事线中大部分关卡设计极其精彩,暂且不剧透了,赶紧去尝试下。Michael则是夹在家庭和各方势力中进退不能的中年男,他的故事线多为搞笑,我很喜欢他长得很像Jonah
Hill的儿子,可能很多玩家能在小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Rockstar从来没有忽略对现实的关注,在游戏中有名为“Fame
or Shame”的选秀节目,单从名字就看出嘲讽味十足。还有一个名为ifruit的手机厂牌,在股票简介中称其为“宗教团体”,更会有粉丝因为争抢手机而造成的血案,影射的是什么,大家会心一笑。
当然,作为一款游戏,相比剧情,还是系统更重要,毕竟游戏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玩”,这个“玩”在《GTA》中即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GTA5》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的最佳,整个地图之大就不必说了,各种分支任务也很精彩,关键在一些其它厂商用来填充的鸡肋任务中,也能看到R星在细节上极尽完美的作风,我以前很讨厌所谓收集元素,觉得那只是为了消耗玩家时间,强制延长游戏生命的做法,但在《GTA》中的收集却一点都不乏味,因为很多物品的地点场景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意外频频,比如我在潜水收集海底零件的时候,突然发现身边多出了一条大白鲨,顿时手忙脚乱地逃命仍被其咬死,却拿到了一个奖杯。毕竟有一个如此大的世界,如果只能吸引玩家走一次剧情,也实在太对不起Rockstar自己了。
作为一款有动作射击元素的游戏,感觉Rockstar还是不想将《GTA》做成一款重视这两个元素的游戏,整个风格还是偏写实。玩惯了《神秘海域》(Uncharted),就觉得《GTA》里的人物动作太僵硬了,有时候奔跑上墙按键时机不对的话,角色会很搞笑地一脑门撞在墙上,绝对不会出现《Sleeping
Dogs》港片那样癫狂过火的动作——但是在场景互动上又充满好莱坞大片式火爆。并且射击准心小如芝麻,初上手会感觉非常不适,幸好有瞄准辅助,打起来不会太费劲,但也因为有了这个功能,使得我发现了一个爆头的诀窍,即在瞄准敌兵的瞬间将右摇杆向上弹推,便有很大的几率爆头,从而使得射击关卡变成了颇具节奏的:掩体——瞄准——爆头——掩体,打起来也是其乐无穷。
游戏最新鲜的便是干一票前的准备工作,玩家需要一队人马,每个成员在事成之后的技能会有所提升,选择技能强的分红也高,技能弱的则会出现各种意外,但经过成长也会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接着在“豪夺”还是“智取”两个计划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可惜的是这个系统目前我只在主线剧情中能体验到,玩家不能自定义还是有所遗憾。
主线流程期间建议无需刻意赚钱,因为这次几位主角基本处在为别人打工的状态,很多任务结束之后都是白干一场,可以先把L的暗杀任务留到主线剧情完结之后再做,因为那时候三个角色每人都有三千多万美金,然后再去做操纵股市的暗杀任务赚它一笔,售价1.5亿美金的高尔夫球场便能轻松购买。
游戏通关之后,会给出一个针对玩家的精神报告,花了二三十个小时,任务完成度却也只在70%多,而且仍旧有后续剧情,再看成就/奖杯有一半是关于10月1号之后开启的online模式,买一个游戏,相当于买其他十几个游戏,加上中文,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Call Of Duty》制作人说《GTA5》这样的游戏不值得效仿,因为如此高成本的产品会令创意型产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我觉得这完全是杞人忧天,而且这话出自《Call Of
Duty》制作人之口感觉也蛮搞笑的——《Call Of Duty》同样是以高成本著名的游戏品牌。
粗略以类型划分游戏,成本高低之分会较为明显,沙箱游戏毫无疑问属于高成本游戏类型。然而,试问做沙箱游戏,目前谁能超越Rockstar?他们的对手只有自己,在可承受的投资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游戏的挑战,这对于玩家而言,也是幸事一件。而对于其它厂商而言,与其追赶Rockstar的脚步,不如专注创造自己的独家产品。我想,创意本身并没有成本高低之分,唯独以好坏判别高下。
随着硬件的进步,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肯定能看到有着Roger
Deakins摄影般美丽的游戏画面,但对于设计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令玩家愿意融入到他们所营造的世界中,并与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如今优秀的游戏已经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类型多样,与成本高低并无关系。
乐评人/PSN:doorpostpunk
第二时间拿到的《GTA5》,之前没预订,等鼓楼到了港版现货就买了。这些天玩的时间不多,刚打到Trevor出现。
5代的剧情线比以前有意思,主角变多了,一个贫民区黑人小混混、一个赚钱之后收手不干的白人、一个隐于村里的混蛋毒枭,各擅胜场。跟4代不同的是仨都是美国人,在本地关系盘根错节,GTA的好戏本就是嘲讽美国俗逼文化,这样的主角阵容能拓展出更多可能。
截至目前我最喜欢Michael,夹在生活漩涡里的中年男人,钱不少,但身边全是无奈,还都带着笑料。养一个浪逼老婆、一个傻逼儿子、一个缺逼女儿,从游艇上接儿子和骑着摩托艇“救”女儿的任务我都边紧张边乐喷了。
该说说电台,本作电台我觉着最有意思的是选择方式的改变,用右摇杆360度转动来选台,相当精巧地模拟了真实汽车用的旋钮中控,要是做成按键式的就没那么像在开车了。
电台里的歌印象倒也不深,可能是因为我开车的时候精神太集中,别说听歌,字幕都快跟不上了。不过还是有喜欢的电台,不追人不逃跑的时候,我都拨到大概十点钟方向的那个Space 103.2,虽说介绍是funk电台,但我感觉很多歌更有些80年代New Wave的气质。有一天听到一首很好听的,不过没看叫什么。也有时听6、7点方向的那个舞曲电台。
《GTA5》里有个细节是,什么人就开什么车听什么歌。在路上劫车的时候特明显,我要是从斯卓贝瑞大街抢一个黑人,车里肯定是Hip-Hop电台;从Michael家附近劫个有钱大爷的车,里面往往是摇滚或者乡村乐;要是在CBD劫下年轻中产的跑车,里面多半是电音舞曲、Eurobeat什么的。一般这种情况下我都不会换台,以示对原车主的尊重。
三个主角自己会听什么呢?Franklin肯定听Hip-Hop,Michael会听老摇滚吧,Trevor我感觉是不会听歌的人,如果听也是Punk。
感觉《GTA5》的缺点是可进入的建筑物少了点,似乎还不如前作多?但这个超级大的地图真是超级爽,刚玩的时候有一次逃脱警察追捕,跑上了出城的高速,一路开向乡下,那一刻就想到了90年代PC赛车游戏,包括《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在内,那时能开到赛道外面已是莫大的恩典,现在居然可以开到任何地方去,真是令人感动。还让人对美国的城市构造更有些概念,我特想知道“在闹市里的黑人区”是一种什么感觉,这里面都有解答,从Franklin的家上桥拐个弯就进了CBD,自然又科幻。
若在这个游戏的框架里说,找不到《GTA5》什么毛病,要为玩家建造一个开放的世界,存在数不清的Cult细节、建立好几个人的性格和人生、编出VICE读者才心领神会的笑点,还有随时触发的小游戏让你活动手指?我想不会有人做的比Rockstar还好了吧。
要是跳出《GTA》本身的范畴,谈谈多线式开放式游戏,也许还能牵出心里的一丝不甘来。在《GTA5》之前刚玩完《The Last of Us》,那种对游戏的投入、对剧情的牵挂和与主角的感同身受,让多线式游戏还是没法比。单线游戏有太多的机会去培育玩家的情感,掌握移情的节奏,如《GTA》一般的多线游戏只能在“好玩、有趣、损”这个方向上耕耘。上手对我这样的初级玩家来说颇为不易,往往在大街上行走时不知人生往何处去,入戏之后好多了,但还是少了点“魂牵梦绕”感,有一点点遗憾。如同先玩《仙剑奇侠传》再玩《金庸群侠传》一样,投入的脑细胞不是同一个位置。当然,这么来挑刺实在是有点吃饱了撑的,只是个人感想吧。
最后说下美术风格,从《The Last of Us》发现,PS3的机能已经能让画面、人物贴图达到超级写实的水平了,《GTA5》在追求真实的同时,还把略有夸张的漫画画风融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人物美术风格。一堆说真人不像真人、说漫画角色又不是漫画角色的家伙,在这么一个大世界里混迹生活,看时间长了还挺搞笑的。
24小时最受欢迎
这里是内藤正敏镜头下七八十年代的东京街头
我买了一款朋友圈炫富神器,却发现根本没人在乎我在亚特兰大把豪车狂飙到200迈
从不带着有色眼光看女子摔角的 KUSOGAME HUNTER
中国同妻:那些嫁给男同性恋的异性恋女性们
面对卫生间里的保洁阿姨,你一直想问的十个问题有了答案
来 VICE APP 第一时间看《谷岳摩托日记:尸骨之路》
我因为一场网络暴力不得不改掉了自己的名字
VICE 赖床简报:亚马逊上185美金一桶的变质臭奶也有人买
河南开封城里有个犹太后裔社区
创投机构高管飞机性骚扰事件究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最高特效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