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长三角创业网装备制造每亩完成年产值是多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研究,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高端制造业,高端装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长三角制造业结构演化轨迹分析-中大网校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619亿美元,而制造业FDI仅有521亿美元,中国服务业FDI首次超过制造业FDI。而服务业FDI又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制造业FDI集中的地区。其中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8.6%,而长三角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4.5%。另外,上海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上海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2.8%,而浙江和江苏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3%和36.5%。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已经成为服务业FDI的集中地,而江苏和浙江已经成为制造业FDI的集中地。上海已经成为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集聚的中心。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上海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商业基础,成为跨国公司转移国际资本和价值链治理的节点。跨国公司不断把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例如研发、设计、营销、人力资源等向上海转移,上海的制造业也不断向周边的江苏和浙江转移。上海自身也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制造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等,导致上海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迅速上升。由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纷纷把区域管理总部逐步转移到上海,上海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级中心城市,其所具有的贸易、航运、金融以及经济功能使上海从中国单一的制造业中心转变成为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辐射中心。上海周边的江苏和浙江等省也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这些地区先进制造基地的特征越发明显。
  关于中国区域间产业分工问题,塞风等(1990)[1]指出,充分的产业竞争是中国实现区域间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王德利等(2010)[2]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区域间已经形成了产业梯度,并分析了中国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效应。对于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聚与分工,高传胜和刘志彪(2005)[3]认为上海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着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长三角的交易成本,促进了长三角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通过专业化分工促进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每提升1个百分点,长三角制造业增加值将会增加0.918个百分点。徐雨森和张延(2011)[4]通过聚类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而江苏和浙江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空间格局。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不仅为本地服务,也为周边的江苏和浙江服务。高传胜(2006)[5]认为长三角制造业的代工模式会抑制长三角本土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化,同时还会抑制长三角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由于外资制造业对本土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导致中国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被削弱。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区域内分工机制的研究,江静和刘志彪(2006)[6]通过对长三角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考察,认为长三角各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其中上海增长最快,而上海的基础设施、企业税外负担以及政府效率等交易成本明显小于长三角其它地区。中心城市要素成本比较高而交易成本比较低,只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周边城市要素成本比较低而交易成本比较高只能发展制造业,从而形成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周边城市集聚发展制造业的格局。田华泉和张祥建(2010)[7]比较分析了伦敦和纽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并认为隐性知识在企业内外部的共享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和降低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
  综上所述,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已经不少,但是较少有学者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视角,分析跨区域产业融合问题。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政府的推动下,上海已经成为长三角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占生产总值的70%以上,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服务业比重的70%以上,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但为上海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撑,也为长三角的江苏和浙江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撑。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分工程度如何?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支撑力度有多大?本文将通过区位熵指数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程度,并用行业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二、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跨区域分工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各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逐渐加快,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垄断逐渐被统一的市场所化解。长三角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区,以江苏和浙江为边缘区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区位熵反映了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也反映了某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如果区位熵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专业化生产某产品的程度较高;如果区位熵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专业化生产某产品的程度较低。本文将主要用区位熵指数法分别来考察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工状况。区位熵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LQij(t)=[Lij(t)/&Si(Lij(t))]/[&Sj(Lij(t)/&Si&SjLij)(t)]
  其中i表示地区,分别代表上海、江苏和浙江;j代表行业,分别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各细分行业,LQij(t)表示长三角i地区j行业在t年的区位熵,即长三角i地区j行业在t年的集聚程度,Lij(t)表示长三角i地区j行业在t年就业人数,&Si(Lij(t))表示长三角地区j行业在t年就业人数的和,&Sj(Lij(t))表示长三角地区i生产性服务业或制造业就业的和,&Si&SjLij(t)表示长三角地区t年生产性服务或制造业就业的和。
  本文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与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制造业分别选取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两位数分类法13-44共22个行业分类数据。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业等7个行业数据。
  (一)长三角制造业地区分工程度变化
  本部分根据长三角2004年和2011年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就业数据,计算出了这一时期长三角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分工程度的变化,结果如表1。
  以上数据从总体上来看,上海制造业集聚程度年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时,上海的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造业、纺织业等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但是到2011年时,上海这些行业的集聚程度明显下降,但是上海的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仍然比较高,上海成为长三角专业化生产装备制造业的中心。而江苏省非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在明显下降,而浙江非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在明显上升,原因可能是江苏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多,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外资逐渐迁出,但是浙江主要是制造业民营企业比较多,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长三角两省一市各有侧重,江苏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很高,而浙江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程度比较低外,其他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都高,而上海除通用设备制造业集聚程度比较低外,其他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都高。
  (二)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程度变化
  上文用区位熵计算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本部分将用区位熵指数公式计算长三角两省一市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的分工程度,如表2。
  以上数据表明,年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中除了批发与零售业区位熵在大幅下降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都在大幅增加;浙江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中除了批发与零售业和金融与保险业区位熵比较高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都比较低。并且年间,生产性服务业中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业区位熵大幅增加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都在大幅下降。
  在2011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生产性服务业中,江苏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区位熵指数都是最高的,而上海这两个行业的区位熵指数都是最低的。上海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区位熵指数都远高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和浙江两省。另外,上海的金融与保险业2004年区位熵指数最高,但是此后一直下降,而江苏和浙江的金融与保险业区位熵指数反而都在大幅上升。因此,从整体上看,上海已经成为长三角专业化生产信息服务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的中心,但是上海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以及批发与零售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不及江苏和浙江。
  三、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装备制造业效率指标的选取,国外研究通常用增加值率(增加值与产值的比率)、效率指数、劳动生产率(人均行业产出)、产业利润率以及市场份额等(江静等,2007)。[8]本文在分析时,装备制造业效率采用装备制造业人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来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指标用其各细分行业年末城镇就业人数与生产性服务业城镇总就业人数比重表示,本文将分别比较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本文将选取国研网工业统计数据库中上海、江苏和浙江年制造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据,以及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中上海、江苏和浙江年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长三角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据用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各细分行业相应数据加总来表示。由于装备制造业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产业,因此其固定资产投资程度对装备制造业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反映了其资本有机构成程度,因此,本部分将把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
  lnlpit=&+&1lnjtt+&2lnift+&3lnjrt+&4lnswt+&5lnyft+&6lnpft+&7lncapit+&it
  其中lnlpit表示制造业i行业t年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值;lnjtt表示上海交通运输及仓储业t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城镇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ift表示上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t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城镇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jrt表示上海金融保险业t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城镇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swt为上海租赁与商务服务业t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yft表示上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t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pft表示上海批发与零售业t年就业人数与其生产性服务业总就业人数比值的对数。lncapit表示装备制造业i行业t年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计量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研发服务业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都比制造业高。其中,上海研发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1.07、0.73、0.72和0.85个百分点。根据2012年上海统计公报数据,上海2012年外资研发中心达到351家,上海市也建立各种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因此,上海的研发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上海研发服务业不仅对上海装备制造业产生影响,也对制造业FDI相对比较发达的邻近省份江苏和浙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上海批发零售业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都比制造业大。其中上海批发零售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效率分别提升2.06、1.74、1.74和1.8个百分点。另外,上海批发零售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中对上海装备制造业效率影响最大。按照《长三角区域规划》对上海的定位,上海是长三角贸易中心,上海发达的批发和零售业可以帮助长三角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行情,并能帮助装备制造业企业尽快把商品销售出去。此外,上海批发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也对江苏和浙江装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性服务。因此,上海批发零售业对长三角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上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并且其对装备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要高于制造业。上海商务服务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将分别提升1.6、1.83、1.94和1.52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一般包括设计、咨询、广告、法律、审计、租赁等中介服务,良好的商务服务反映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其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化的行业经验,并且商务服务活动本身需要其从业人员亲身参与。长三角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信息通讯网络为长三角两省一市人员的流动以及信息沟通等提供了便利,因此,上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长三角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都为负。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效率将分别下降4.47、3.65和3.82和3.79个百分点,其中对上海本地装备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最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数据,2013上半年中国物流费用占到GDP的18%,而制造业物流又占总物流的90.4%,并且制造企业价值链环节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高达90%,企业的自营物流达到了60%,而中国83.6%的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装卸服务(刘秉镰等,2011)。[9]虽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上海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已经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但是这些物流企业基本都是外资企业,并且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因此与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及装备制造业缺乏明显的产业关联效应。虽然江苏物流费用比较低,但是也达到了15.4%,其中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占据绝大部分。虽然物流行业总体上增加值很高,但是庞大的物流费用抑制了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上海金融服务业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上海金融服务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效率将会分别下降1.45、1.27、1.45和1.13个百分点。上海已经成为长三角及全国金融中心,正在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上海金融业的国有资本垄断,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预算软约束体制下,仍能源源不断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中小制造企业及装备制造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服务。装备制造业企业一般为资本密集型企业,从而只能从&地下钱庄&获得高利贷,从而导致江浙一带&地下钱庄&非常猖獗。另外,由于1998年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各地房价&蒸蒸日上&,因此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开始&不务正业&,纷纷向房地产领域进军,导致了装备制造企业从金融业获得的资金都进入了房地产业,而没有投资于实体经济。因此,上海金融业抑制了长三角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效率的提升。
  上海信息服务业对江苏装备制造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海信息服务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江苏装备制造业效率将会提升0.12个百分点。但是上海信息服务业对上海、浙江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都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近几年来,上海在优惠政策引导下,大量承接国际信息服务外包,2010年上海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上海服务外包额的67.9%①,由于承接的信息技术外包大部分用于出口,导致上海信息服务业虽然很发达,但是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三角信息服务业FDI主要集中在上海,长三角装备制造业FDI又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信息服务业对对江苏装备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为了进一步考察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和浙江以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本部分将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利润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与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析。考虑到资本有机构成对装备制造业利润的影响,本部分也把装备制造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可知,各模型均采用随机效应,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利润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上海金融服务业对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利润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上海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和研发服务业对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利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不同的是,上海信息服务业对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利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装备制造业行业利润来自于行业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行业销售收入取决于市场需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将逐渐与装备制造业充分融合,从而带来信息服务投入带来装备制造业产品技术的改进与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带来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另外,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还将带来装备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带来装备制造业行业利润增加。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要素禀赋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高铁和城际轻轨网络的逐步贯通,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将会提速。长三角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为两翼的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也日渐明确,上海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江苏和浙江则成为制造业的集聚地。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为上海装备制造业服务,还辐射到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
  研究发现,上海研发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不但对上海装备制造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整体以及江苏和浙江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海商务服务业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的正向影响要比装备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上海信息服务业对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都有不显著正向影响。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不但对上海装备制造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对江苏、浙江及长三角整体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总体上看,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相对比较发达,但是对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原因可能是虽然长三角一体化正在逐步深化,但是各地行政割据现象仍很明显,地方政府政绩竞争也限制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另外,由于长三角地区物流费用比较高,再加上近几年来装备制造业获得的金融贷款大多进了房地产领域,最终导致上海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抑制了对三角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效率的提升。
  因此,长三角两省一市应该在《长三角区域规划》指导下,尽快消除各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促进各地区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通过适当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上海集聚,制造业向上海周边的江苏和浙江集聚。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引导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第一,上海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海要通过各种税收、奖励等措施引导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应该进行兼并重组进行横向一体化经营,在此基础上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外包和生产性服务FDI,使上海的地区总部经济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这些方式来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高温&,装备制造业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领域,金融投资已经渐渐远离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政府要继续深化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多种方式使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使金融服务投资于实体经济领域。另外,政府还要打破金融行业的国有资本垄断地位,鼓励民营资本涉足金融领域,为民营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金融行业的自由竞争。
  第三,由于目前长三角物流费用比较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制造业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因此,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要打破交通运输行业的垄断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加强物流行业的充分竞争。装备制造业应该增强现代物流意识,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装备制造企业要积极专注于核心业务,积极外包物流服务,通过第三方物流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节约物流时间。政府要引导和支持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制定行业标准、市场监管等组织协调作用,从而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及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物流服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满足即时物流的需求。
  第四,上海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打造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地位。长三角各地区政府应该放松行业之间的进入壁垒,打破信息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各行业的有机融合;商务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润滑剂,长三角要通过发展商务服务业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带动长三角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上海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打造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各类制造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上海还应该充分利用其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促进长三角及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产品的流通,强化装备制造业和消费者市场之间的联系。
  注释:
  ①参见http:///newsinfo/157/2794750/
  参考文献:
  [1]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4):46-51.
  [2] 王德利,方创琳.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0,(8).
  [3]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性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8):35-42.
  [4] 徐雨森,张延.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效应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问题,2011,(11):9-15.
  [5] 高传胜.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J].现代经济探讨,2006,(1):44-47.
  [6] 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87-96.
  [7] 田华泉,张祥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10,(9):46-54.
  [8]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8):52-62.
  [9] 刘秉镰,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降低[J].中国工业经济,2011,(5):69-79.
  作者简介:楚明钦(1982-),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城市的区位因素知识点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习题详情
25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布,形成产业集群。某城市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小题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的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分)【小题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分)【小题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纺织业应向C城集聚;装备制造业应向B城集聚;文化产业应向A城集聚。&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高考文综地理(浙江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命题类试题,通过未知、新颖材料或命题或定义等的给出,综合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应用信息、解决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主要考察你对“城市的区位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城市的区位因素
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相似的题目:
读“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图”(图6—4),回答下列问题。图6—4(1)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个,其中最北的是&&&&,最南的是&&&&。(2)我国拥有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区)是&&&&,目前尚有&&&&个省(区)无特大城市。(3)沿海开放的城市中有特大城市&&&&个,陇海—兰新沿线上有&&&&个特大城市,长江干流沿岸上游的特大城市是&&&&市,写出京广铁路经过的特大城市&&&&、&&&&、&&&&、&&&&、&&&&。(4)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分别是&&&&、&&&&、&&&&,反映出城市的分布规律是&&&&,这是因为&&&&。&&&&
图8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 && B.深切的河谷地带&& C.平坦的高原面&&& &&& D.凉爽的高山地区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水源&&& && B.植被与土壤&&& C.土壤与降水 &&& D.日照与海拔&&&&
城市区位选择常受河流影响,主要是由于河流有: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作用便于城市污水排放供水和运输功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布,形成产业集群。某城市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小题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的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分)【小题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分)【小题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布,形成产业集群。某城市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小题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的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分)【小题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分)【小题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医药制造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