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心念才有生死流转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什么在流转生死?--智敏上师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浙江三门多宝讲寺、上虞多宝讲寺住持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是什么在流转生死?
“四有轮转”我们知道了,然后我们回到上面来看,这个颂它说“无有实我”。你外道说的有个实在的“灵魂”或什么“我”在流转生死,实在是没有的,这个实在我没有的。
那什么在流转生死呢?只有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的假我在里流转。这个假我是五蕴,五蕴从这辈子到那辈子去,五蕴是剎那生灭的。这个概念他们可能不知道,他们以为这东西好像是存在的,在新的造好之后到它损坏中间是可以维持它不动的。
我们学一点科学常识的或者学过一点唯物辩证法的,就知道这个东西里边的分子、电子不断地在变化,它变化变化变化。因为它原来的因缘还没有完,它变来变去呢,样子还是差不多,但是一剎那一剎那地变,不断地在朝毁坏的路上走。一年一看,新的旧的就分开来了,二年、三年,最后就烂了旧了,不能起作用了,这个东西就报废了。那就是变化,是在变化,但是很微细,我们的肉眼看不到。
我经常打这个比喻,一个时钟,如果我们一直盯牢看,它始终在变化,每一剎那都在动,时针、分针都在动。秒针的动,我们看得到,但是分针的动就看不到了,它也在动,我们盯着它看,好像没有动。那时针更不动了,但是过一段时间、过5分钟一看,它是动了一格了。这个是在动,我们的眼睛粗,看不到微细的,这个小的动作看不出来。
一切法也是这样的,它不断地生、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在运动,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好像它没有动,实际上一切法都是不断地剎那剎那变化的。那么五蕴的东西都是有为法,有为法是不断地生、住、异、灭,生住异灭,不断地变变变变。
“你说这个投胎,从这个地方投到那个地方,他经常变化的,到了这里,过了几分钟他就变掉了,怎么投过去呢?”这是外道提出的问难。
“你说没有我的,你这个道理说得不对,为什么?我们说有我的,这个我是常的、不变的,他从这里死了,可以到那里投胎。如果你说没有我,是五蕴的,五蕴是要变的,剎那剎那变化,你死后怎么到那里去?还没有到就变掉了,你怎么投胎呢?”他就提这个问难。
“若尔”,下边是外道的话了,“此蕴即应从此世转至余世”,你说没有我转世,由五蕴来转世,但是五蕴是剎那生灭的,没有转世之作用。这是外道破佛教:你说是没有我,是蕴,我们说不对;如果是蕴的话,蕴是剎那生灭的,不能从这里流转生死到那边,不可能,只有一个常的、不变的我可以从这里到那里去流转生死。他还是坚持他的意见。
下边佛教回答了,“要因数习惑业之作用,令中有蕴入胎相续,犹如灯焰。”“灯焰”是一个比喻。我们说中有是五蕴,他入胎,虽然他剎那生灭,但是也会从这里到那里投胎,从这一世跑到那一世去。这怎么可能呢?变化的东西不能投啊。
打个比喻,“灯焰”,一个灯,现在的电灯也还是里边的电流在不断的流,这个我们先不去管它,就拿油灯来说,油灯是怎么的?它这个芯子里边把油吸上去,它碰到这火一点,油化成火焰,然后第二个滴油上来,又化成火焰……,不断地油上来,不断的油滴化成火焰。那就是不断的生灭才使这个灯没有熄掉。
我们的中有身也是一样,虽然五蕴不断的生灭,但是它可以连续下去,到那边投生。这就是佛教破那个外道,你说不可能,我们说可能的,现实的例子就是灯焰。
这个里边有因明的道理在里边。因明的格式,一个是宗,我们的宗旨;因,理由;喻,打个比喻,同样的比喻摆一个出来。这里的比喻就是灯焰。
那么说了半天,佛教理论认为,流转生死的就是五蕴,它里边起烦恼、造业、受报,从这一辈到那一辈,经过中有这个阶段投生,不需要一个补特伽罗的灵魂。这是总的纲要,下边就慢慢说了。
(节选敏公上师《心经讲记-第十二讲》)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众生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作“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就没有“老死”;灭三界“业有”就不“生”;如果不执“...
我觉得是羊,三阳开泰嘛,自然是出门三笑。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流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