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击杀1000个敌对玩家+甚至上万元的玩家是怎么想的

薪水如何钱滚钱 教你用2万赚到1000万
第1页:工薪族月薪2000元的理财窍门
第2页:复利的威力
薪水致富关键
第3页:利用擅长遍地黄金
第4页:从两万到1000万引人关注
  5良好的心态。
  股市有涨有跌,不要太在意。听风就是雨,本来想长期持有的股票,马上就要卖出去,那还不如炒短线呢。譬如很多六七年前的股民在2007年基本上都回本了。所以说股市的长期持有是肯定赚钱的,或者说不亏本。这需要坚强的心作支撑。
  没有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玩投资。毕竟投资有赚才有赔,只想着赚钱,那还不如让央行大量印刷钞票,按人头发放呢。
  想从股市挣到money,是一个科学、渐进的项目。企图一夜暴富,那几乎是痴人说梦。(世界经理人)
  15年买了5套房 工薪族\”修炼\”成百万富翁
  说来其实也汗颜,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也算勉强。
  仅仅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说来,也是这么些年来对理财从无到有,慢慢学习积累,算有点经验了,所以写出来给大家借鉴借鉴。
  我和老公都是上海人,在此出生,上大学,工作,成家立业。他的父母于80年代退休,哥哥姐姐已经成家,虽然属于工薪阶层,但都有收入和社保,没有什么负担,每月给他妈妈400元,年节通常也给500-1000以示孝心。我父母条件略好些,都是高级工程师,退休工资比普通人高一点,家里也没负担,我们也是按月按年节孝敬爸妈,碰上他们外出长途旅游还经常给个赞助什么的。
  这里插一句对婚姻的看法--我也是在长期的婚姻生活和对朋友们的婚姻中的问题里参悟出来的---婚姻还是门当户对的比较好。这样生活经历、经济条件差不多家庭出来的孩子,相对来说,在经济上,在世界观上,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在基本的价值观方面比较一致,即使有问题也容易沟通。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都是国企的团干部。他在我们一个系统里的小国企里担任主任工程师,月薪大概,年终奖和大约6000多,合计年薪3万左右;我那时大概是月薪1400的样子,年终奖和红包大约5000,合计年薪2.2万。94年,老公听一同学说浦东有当地居民的农家房可以转让(90年代,浦东开发要征地,很多当地农民的房子都在征地拆迁之列,拆迁可以给钱也可以给房),所以赶紧筹集了近3万元,买了20余平米的农家私房,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迁入了他和他妈妈的户口。95年下半年听说要拆迁,赶紧领了证,顺利地于95年10月分到了65平米的二室一厅的房子,后来做了我们的婚房。
  96年老公跳了槽,从国企跳到了外企的一个大型集团,后来就在这个集团内工作,先后调动了四个单位,工资收入从当时的年薪3万逐步过渡到6万,8万,12万外加年终奖红包什么的,最近一两年职务有所上升,但是收入没有大变动。这是受到行业总体的影响,我们也在寻找更好的机会。
  我在96年到2001年下半年收入没有大的变化,原因是我不断地调动。国企人事变化也很频繁,我作为青年干部,便被组织上几次调动到了其他单位,但是工资收入几乎没有多大的增加,顶多就是增加个年终红包几千元而已。01年,我跳槽到了一个著名的上市公司,然后给分到下属企业做市场工作,收入翻了番,从原来的年薪2.2变成了年薪4.5万。工作没有多大挑战性,但是很稳定,所以也就混了3年。
  我们是00年上海房市低迷的时候买的第一套房,当时市价52万,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可观的数字了。我们在97年、98年还了原来婚房的装修借款,旅游了几次,几乎没有多少存款。好在老公单位大约8-10万的补贴,不买房也浪费,我自己单位多少也能有点外快。另外有一小笔额外之财(意外之喜,不过不多)。所以很干脆就买下了。贷款20万,基本月供2000左右吧,抵扣了公积金还贷在00每月大约要还1300多,从01-04年每月要还1100,从05年起工资增加,公积金也相应增加,所以还贷基本没有负担了。06年后,我和老公公积金和月供比还盈余近500元。
  然后装修就把00年、01年的积蓄全花了。
  04年经一个朋友的建议,我们在苏州新区买了两套房子(两套不在一个小区,但相隔不远),当时总价也不贵,应该在80万左右吧,加上后来交房的乱七八糟的费用,85万左右的两套房子,唯一的缺点是大了点,四室二厅的,地段近郊(当然,地段好就不是这个价啦)。因为苏州新区那里电子工业区的房价上涨非常快,算是投资吧。
  不过这个投资就把我们02年到04年的积蓄都投了进去。包括原来那套婚房也卖了(那拆迁房环境不太好,当时想着3万买来的农家私房拆迁了能卖30多万已经很合算了)。
  到05年交房时我们把房子出租了,但租价并不高,按照房价/年租价*12应大于等于12的公式,应该说这个以租待售的理财方式是不成功的。
  租到07年下半年,房价缓慢的上涨,赶巧有个机会,就卖了,40万的房子卖了55万,加上租金3-4万,看似赚了18万。还有一套还在租着,租金略高了些,希望找个机会能卖了。
  好在我们自住的房子借着的东风大涨,目前大概市值16000元/平,理论上是净资产过两百万了,但那是纸上富贵。
  05年初我跳了槽,在外企呆了近一年,在年末又跳到了国企,算是垄断行业吧。所以从05年初起收入开始明显提高,从原来的年薪4万多变成了年薪8-9万。外加有年终奖。
  目前我们的房产是自住的房子220万,投资房产60万。A股股票12万,B股股票3万,基金3万,银行定期存款35万,活期存款6万多。
  他妈妈家据说要拆迁了,也许可以补贴我们一部分资金或者给我们一套房。不过那是后话了。
  就眼下情况,勉强算个小康吧,打算在近一年把苏州的那套房子卖60万,然后再花120万左右买套100平米的住房自住,把现在那套140平米的房子在会间租出去,租金供新房。
  刚想起来,其实还有套房子,因为是委托房产施工承包方的朋友代买的,不好意思,当时钱紧,大部分房款也是请这个房产施工承包方代付的---严格说不是代付,而是欠着。因为这个房子的开发商还没付清施工的全款,就表示可以先拿10套房子做抵押。这个朋友就让给我们几个朋友一人一套,自己吃进了四套。我们本想着攒够了钱就全付清,毕竟人家资金压着也不容易。没想到从05年开始房价涨了,朋友说,急啥啊,等房子涨差不多时,抛了就是了,所以这只付了1/3的房子现在也租着呢。朋友的也租着,他也看涨。说起来也算我们们的资产,估计卖了能值50万左右吧。这个房子情况很特殊,我都差点忘了。
  对了,说到收入的话,应该还包括两套房子的租金,一个是付清了全款的房子,一个是付了1/3的房子。这个租金,算起来也该有3-4万/年。我们都是一次性拿了,然后当外快用,用不完的再存起来的。都是老公存到他的私房卡里了,现在余额多少,我还不掌握呢。回头去问问。他肯定拿那个当他的私房钱了。(搜狐)
  从2万到1000万!工薪族暴富机会存在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凭着自己东拼西凑来的2万元,通过自己17年来的卓越投资,竟然变成了一个拥有1000万资产的富翁。
  最近这个实例经过媒体披露后引起较大关注,那么这究竟是真的吗?工薪族理财现在还能暴富?理财和不理财的区别能有多大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A:从两万到1000万引人关注
  最近,《重庆晨报》等媒体报道了重庆市工行一位理财师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借钱两万起步,十年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
  文中提到,工行人员马进从2万元起家,不但造就了近千万元资产,而且还成为一名拥有6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1.6亿元资金走向的知名理财师。
  马进的第一桶金是从倒卖国库券开始的。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进成为工行重庆分行的一名营业员。偶然间,他听到农村的一位亲戚说:“国库券现在在农村‘泛滥成灾’,农民整天都为变现问题伤脑筋。”
  由于工作关系,马进知道当时城里的少数银行网点,其实已开设了国库券交易业务,而且存在地域差价。于是,马进决定借2万元做国库券生意。近一年时间,马进就赚了近10万元。
  马进的第二桶金是从股市赚进的。1992年,马进被调到工行证券营业部。当时正是重庆一级半市场股票(非上市公司股票)最火的时候。市场上有万里、实业、重百、奎星楼等10多个品种。虽然他对股票一窍不通,但他决定赌一把。
  马进花了半个月时间,亲自到这些公司作调查,最后在2元―4元之间陆续买了2万股重庆实业的股票。半年后实业登陆深交所。开盘当日,他以14元的价格全部出货,净赚20多万元。随后他又以类似手法,买了西南制药、渝开发和渝钛白的认购证和股票。三年下来,马进进账近200万元。
  马进的第三桶金是通过房市、股市、期货等综合取得的。1997年是一个投资机遇年。那年股市正红火、重庆直辖使地产、商业充满各种机遇。马进则把资金分作了四份进行投资:第一,用来投资有短线机会的金融品种,如股市、期市等。他把这类视为“高风险投资”,资金比例占20%。第二,用30%的资金投资产业。因为时间和资金有限,他只持股不参与经营。
  1997年,他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从事贸易业务的重庆紫荆数控机械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每年分红回报在15%左右;同年,他又投资20多万在解放碑大都会对面开了一家名为“小酒库”的酒吧,目前每个月至少能获数千元的收益;1999年,他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在解放碑得意广场买下了一间145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真味餐馆”,目前收益也不错。第三,把40%的资金用在当时最看好的非流通股和地产项目上。1998年起北京等地开始兴起炒房热潮,那个时候重庆房市虽然没什么动静,但他认为“很快一定也会火起来”。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通过间接投资有土地公司股权的方式投资。很快,负责高新区土地开发的重庆渝高公司映入眼帘。这几年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轰轰烈烈,渝高效益不错,马进每年仅分红就有10万多元的进账,平均收益超过12%。未来如果成功上市,其价值将达到600-700万元。第四,自留10%的资金作为预备金,用来应付投资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需求。
  几年下来,通过这种分散投资模式,马进的资产已近千万元。
  不过媒体的披露,让马进感到前所未有压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上周三,《招财》周刊通过重庆市工商银行(5.45,-0.04,-0.73%)查询到马进的电话,在电话中,马进表示,媒体的报道存在部分的误导作用,现在他什么也不想说,也不能说。
  在《招财》记者的再三追问下,马进才透露了一点,那就是任何时候都有好的投资机会,以他去年为例,帮助客户做的记帐式国债收益率就达到了15%以上。
  曾经报道过马进的《重庆晨报》的记者曾欢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文章出来后的确引起较大的争议,但是内容是真实的。他觉得马进的成功在于理念不错,一开始存在赌的成分,后来资产提高了,就开始注意风险控制,实行多元化的方向。
  B:理财和不理财收益相差几十倍
  我们先抛开马进的理财故事能够复制和克隆外,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理财的重要性。
  曾经有理财专家测算过,就算有100万元,如果不进行理财的话也不够养老呢。如果不作任何投资的话,15年也会“坐吃山空”。理财师指出,目前中国物价平稳,通胀率1%,但根据“‘十五’和年经济发展报告”预测,年中国每年将至少保持3%~4%的通胀率。按此水平,到2015年,100万元只相当于目前约60万元的购买水平,一家三口如果算上教育成本、消费成本的话,估计支撑不了15年,这还不包括随时可能发生的需要应急的支出。
  那么理财和不理财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呢?《招财》记者以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存款20万元计算,如果仅仅无动于衷的放在银行活期存款,17年后也就是22万元,这还不包括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的扣除。但是如果投资,哪怕是年利率5%,17年以后也会达到45.84万元;如果做的好的话,投资的利率可以达到15%,那么17年后,这20万元就会变成215万元。那么两者收益相差数十倍。
  不过理财专家也提醒,理财理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有所不同。在年轻时期,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入能力都较强,这时比较合理的财务规划时压缩弹性支持和刚性消费,大量投资,此时追求的是收益;在中年以后,收入曲线普遍处于下降阶段,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这时的财务规划则应过渡到压缩投资,保证较好的生活水准。这就是说人的理财观随着生命的增长是有一个变迁的过程。
  C:工薪族暴富机会仍存
  很多人在看了马进的故事后,一方面感叹他成功的快捷,另一方面却认为自己没有赶上投资的好时候,认为现在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机会,但事实是如此吗?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首席外汇分析师童长庆告诉《招财》周刊,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投资理财上随时可能有暴富的机会,这一点要看工薪族的眼光,也就是前瞻性投资。比如,若干年前,大家没有想到国库券的机会,但是少部分人抓住了,就发财了。现在的机会应该比以前更多了,也许三五年后,许多市民就该后悔,今天没有没有抓住某种机会。
  南京市商业银行的投资分析师郭伟则表示,由于现在可交易的品种大幅增加,比如期货、外汇、权证等等,如果每个机会都能踏对,用不了10年就可以暴富。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工薪阶层投资时还是应该以稳健为主,不可能承受那么高的风险。但是只要勇敢地投资,努力地把握机会,还是很有可能短期内就让资产翻倍的,他告诉记者,仅仅上半年,在他的客户里,就有不少人投资债券收益达到20%。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的首席外汇分析师李俊峰表示,外汇市场中,实盘操作每年获得20%-30%收益并不是很难的事,这还不包括保证金的放大效应,如果算上复利,10年后将是可观的数字,所以只要方向把握得当,现在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有关专家表示,国外经济学家早就证实,每个阶段的投资时机几乎是相等的。要不然为什么每个时期都会冒出新的富豪。前20年人们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新市场诞生发财;未来20年同样可以通过市场的高速发展和细分发财。
  那么那些行业或者领域投资还存在暴富的机会呢?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每个投资领域机会都有,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如何把握每个领域里的子行业机会。比如,尽管房地产投资已经走下坡路,但是繁华地区的车位投资、商铺投资都是永恒的话题,如果把握的当的话,甚至年收益率能达到50%;尽管股市连续几年熊市,但是每年都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拿今年来说吧,如果抓住了股改的机会,从6月份买进的股改股票均有30%左右的增长;此外,原先一路下跌的老基金,有的已经折价30%以上,一旦股市走牛,这些都是投资的好品种,说不定资产会翻番;此外,外汇、期货、、债券市场中也有很多好的品种,如企业债券、可转债都是收益很高的品种,投资者不妨关注。
  当然,也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投资者应该要有这个心理准备。马进当时炒基金也曾经亏过,但是这并不可怕,只要把握好风险的比例和程度,此外投资还需要一些勇气、一些规划,甚至包括养老计划都要涵盖进去。
  一个当年的毛头小伙子,没什么背景,最早也没多少资金,通过15年理性、耐心的投资理财,却积聚起了800万左右的财富……
  坐落在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解放碑的“小酒库”酒吧是马进的私产,日进斗金;在离小酒吧不远处的知名的得意大型家具广场里,他以3000元每平米低价购入的一间145平米门面,目前已至少升值数倍,每年轻松收取着7万多元的租金;在重庆石桥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明智的他多年前创办的一家微型公司,用约70万元购入了开发区地产商1%的法人股份,如今地价飞涨,他每年获得8万元分红,且耐心地等待着法人股能上市流通的那天,到时他至少能把这1%法人股卖个六七百万元。马进是重庆工商银行一家分行的个人理财师,有着3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着近1亿元的资金走向。
  买卖国库券开“财眼”
  今天的一切怎么得来的?马进笑谈:我没什么背景,最早也没多少资金。但时间是财富的母亲,生活中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抓住,抓住后能不能通过理性与耐心的理财而持续获利……
  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开放了国库券交易市场,每年老百姓都要义务性地买一些。但是手中本来就没几个钱的老百姓很多等不到几年以后再兑现,特别是少做长远打算的年轻人,纷纷在买后不久甚至是第二天,就把国库券以5折的价格卖掉。
  1988年开始,个人可以直接将国库券卖给银行了,但是仅仅在大城市里有交易点,农村比较闭塞,尚未放开。不少农民用国库券缴计划生育的罚款,由此村里面的计划生育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国库券。
  此时马进是个20多岁的小青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并没有什么“投资”的概念。有一次,他的一个在四川岳池县做小生意的亲戚来重庆进货,问他哪几个国库券交易点的价格高。马进在工商银行工作,对这些行情比较熟悉,便把他带到了财政局设的一个交易点。
  原来这个亲戚来之前从小贩手上批发收购了很多国库券,到重庆卖,从中赢利。
  马进茅塞顿开,便也开始做起了利用“地域差价”赚钱的买卖。开始的时候本钱不多,马进通常筹集了一两万元就跑一趟,但每趟的收益率都在10%以上,也就是说每周他都能赚到元。在那个年代,能够每周进账千元非常难得,抵得上一般工薪族几个月的工资!这个买卖,马进做了半年,大概赚了几万元,他笑着说,结婚的钱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买卖国库券并没有赚很多钱,但是培养起了马进的“机会”意识,开了“财眼”:“钱也许没有挣到太多,但是培养了一种对机会的敏感。”他更加关注国家的金融环境和身边出现的事情,寻找投资的机会。
  投资股票完成原始积累
  1991年,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了证券营业部,马进也开了个户,尝试着炒股。开始的时候他对股票并不十分了解,只知道原始股能够赚钱,操作的金额也比较少。马进第一次购买了当时的重庆有价证券公司发行了西南制药三厂的浮动利率债券。敏锐的马进认为,该债券有最低利率的保障,同时还有浮动利率的收益机会,而且如果西南制药三厂发行股票,该债券还可以转为股票,价格比为1:1。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便把手上的2000元国库券卖出,买了2张1000元面值的西南制药三厂浮动债券。
  1992年,重庆开始发行股票,在广大市民还不清楚股票为何物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了其投资价值,便扎进了股市。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一组认购证的1600股升值到了平均25000元,马进搭乘上了市场初期的顺风车。
  在“一级半”市场上可谓风险大,机会也大,1993年,市场上有万里蓄电池、重庆实业、重庆百货、奎星楼等不多的几个品种,马进看中了重庆实业,决定“赌上一赌”。
  不到4个月,重庆实业上市使马进便赚到了24万元。
  在股市刚“开张”的时候,马进就把握住了机会,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当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
  1997年,投资基金上市,马进一厢情愿地将基金公司理解成了股份公司。他便轻率地在4元多的时候买进了20万股。不料基金价格却一跌再跌。最后马进不得已以2.5元的价格卖出。这一次,投入的80万元损失了一半。惨痛的失败让马进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反省自己这几年来的投资,认识到自己“赌性”太重,运气好就赚,不好就赔,很容易大起大落。
  他自己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好的投资不一定是以时机的投入早晚来定的,最好能够“稳健地获得'暴利'”。
  分散投资一生无忧
  投资越来越娴熟的马进非常明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时机到来时,他便进行了分散投资。
  1997年,马进减少了炒股资金的投入,成立了重庆紫荆数控机械公司,主要从事贸易业务。开始的时候仅是他一个人经营,后来转变为股份公司,在同行中排名前10位。现在他只是持股分红,而不再参与经营。
  之后马进认为重庆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火起来,投资房产将会有高回报;但是炒房不如炒地,而炒地必须上规模,自己的资金不可能炒地,不如通过持有法人股间接投资地产。于是他看准了高新区二郎地区的第一大“地主”渝高公司,马进当即以紫荆数控机械公司法人的身份买进了5万股,每股8角钱,之后又逐渐加仓到100多万股,占了全部股份数量的1%以上。
  马进果然没有看走眼,这几年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轰轰烈烈,渝高公司也发展成为渝高集团,效益令人艳慕。
  马进将这项收益规划为养老储备。一是因为收入比较稳定,二是马进相信,起码到他退休的时候,中国的全流通框架应该形成并且比较成熟,产权应该能够交易了,到时候他手上的法人股至少价值600-700万元,净资产在400-500万元,所以作为中长期投资是很适宜的。
  1997年9月,马进还在重庆最繁华的地段--解放碑开了一家紫荆花咖啡厅,生意很不错。
  基于自己投资的成功经验,马进总结了几点心得:一、专家理财。面对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金融品种,普通投资者没有精力来分析、选择,利用专家的经验来理财是必然之。二、要认识到时间是财富之母,现在永远是投资的好时机,因为它正在一点一滴的流逝,钱一旦带上利息,则今天的比明天的值钱;钱如果不能增值,则越久越赔钱。时间是理财的朋友,也是敌人。三、财务制度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性”观完全可以移植到个人理财中,理财同样要强调三性。
  理财技巧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点击头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建设银行嘉兴分行执行会计中国工商银行理财师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
03/01 09:2902/25 14:5802/25 10:0102/25 01:2802/24 16:2102/24 03:4202/24 00:5302/22 08:50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同样一瓶红酒,为什么价格会从100到1000甚至上万元呢?
首先导入一个概念,廉价的葡萄酒不一定难喝。葡萄果实与葡萄酒的转化率很高,大约1.5:1,就是说一斤半的葡萄就能酿出一斤葡萄酒。而葡萄的亩产又很高,能达到每亩数千斤。其次,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发酵,不须蒸馏,相对其他烈性酒,工艺简单很多。
一般来说,我们把葡萄酒分成高端和中低端葡萄酒,市价在200元人民币以上的,应该纳入高端葡萄酒。200元以下,大多是中低端的,中低端的特点,是不需要陈年,果香味较明显,橡木味不突出。葡萄酒的定价比较随意,有可能60元和160元的区别不是很大。同为中档葡萄酒,酒圈网最近推出的几款产品比较有代表性,如果您在市场上买到同类的产品,觉得比我们的口感差些,价格反而很贵,那非常正常。您可以拿酒圈网以下几款酒作为的价格作为参照:如波尔多的“佛伦古堡”66元,美国的“天时泰”68元,智利的“云端酒庄”45元。都是各自产区的性价比极高的产品。所以面对的五六十元的葡萄酒,不用嗤之以鼻,也许里面会有您中意的产品。但是有两点要了解的,100元以下的酒,基本不会经过橡木桶储存,是属于入口即有果香的,不能奢望有太多的回味。
中高端葡萄酒,因为需要陈年,价格会高一些,试算,100元人民币存10年,复利8%,10年后应该是200多元,同理,陈年的葡萄酒没一个便宜的,就是这个道理,橡木桶也是比较昂贵的东西,一只225升国产橡木桶,要5000元人民币。更不用说欧洲橡木桶或者法国橡木桶,更加昂贵,有人甚至说,橡木桶比酒贵。
200元以上的葡萄酒,应该是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讲究有回味。9个月以上橡木桶陈放的葡萄酒,酒标上会有eleve en fut de
chene的法定字样,请注意识别,橡木在英文中是oak,法文中是chene,但是chene不特指法国橡木。
决定中高端旧世界葡萄酒价格的唯一因素,是葡萄酒分级,是该酒所处的级别。如法国,有数万家酒庄,但是符合AOC称谓标准的,就少很多了。AOC只是法国葡萄酒等级的及格等级。往好了说,得看列级名庄,如波尔多有自己的列级名庄,波尔多梅多克产区1855年,评出61家列级名庄,共分五级,我们知道的四大名庄位居61家里面的最高端的第一级,价值不菲。其实梅多克1855年61家名庄中第四、五级的葡萄酒,五、六百人民币就可以买到。梅多克1855年分级后100多年,其他产区开始分级,波尔多的圣爱米勇,有83家列级名庄,分三级。波尔多的格拉芙产区,有16家列级名庄,只有一级。勃艮第的所有酒庄都是AOC级别,最好的是特级名园,叫Grand
Cru,有33家,低一级的是勃艮第一级名园,叫Premier
Cru,有562家。之外,波尔多的宝物隆产区,虽然没有分级,但是有帕图斯Petrus挂帅,所有132家酒庄,都很好。只要瓶标上有宝物隆Pomerol字样的葡萄酒,一定价值不菲。其实这些列级名庄特级名园的标识很好认,只要找酒标上有没有
Grand 、Cru、Classe这些单词的组合,有一两个这些单词一起出现,就应该是瓶好酒。
法国波尔多的一般AOC和列级名庄之间,还有一个级别叫中级酒庄,也有叫明星庄的,Cru
Bourgeois,按照2008年公布的数据,法国共有243家左右中级庄。中级庄的酒在中国大陆一般卖200-500元人民币不等。总之,如果一瓶葡萄酒标价较高(300元以上吧),又没有任何列级名庄特级名园或者中级庄的标识,那么这个价格应该是不真实的。
贵重葡萄酒,我个人认为动物脂肪的味道比较明显。老外说是鹿血味,也可以说是火腿味或咸鸭蛋黄的味道。获得这种味道的方式,除了陈年别无他法,一般来说,有这种回味的酒,都得RMB2000元以上。其中智利是个特例,智利的高端葡萄酒陈年3-5年就有其他地方陈酿10年的效果,我喝过售价1000元的智利葡萄酒,确实很不错,堪比欧洲出品数百美金的高级红酒。
影响新世界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葡萄酒的价格,还有其他几个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供求关系,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出产的葡萄酒,产量低名气大需求大,价格自然很高。新世界的名庄酒现在也学会限量生产,有的名庄工艺和产量沿袭了一个多世纪,也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例如南非殖民的历史超过500年,酿造葡萄酒的历史也达到450年以上。
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优劣程度,也决定葡萄酒的价格。有的葡萄园为了保证品质,会限产。很多勃艮第的酒园为了限产会对葡萄定期剪枝,甚至限定产量不高于每亩800斤,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果实,要知道正常情况下葡萄的亩产可以达到数千斤。
葡萄酒的特色工艺,例如手工摘除,橡木桶陈酿,新旧橡木桶换桶,都会增大生产制造的成本。
原产地的特色,如有的葡萄园很小,但是品质出众,又独一无二,如果需求很大,价格自然会比较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个敌对玩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