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东:世界是平的真的是平的吗

您的位置: &
以“公平”治天下则天下安---读黄树东《中国,你要警惕》想到的
优质期刊推荐热门推荐:
不是所有伟大的改变都发生在镁光灯下,也不会电闪雷鸣,很多时候改变就像猫步一样轻盈。
演讲者|涂子沛(微信号:涂子沛频道)
11月13日,由观数&涂子沛频道、B12主办,智东西、良仓加速器、腾讯大浙网、创享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万物互联创新大会「创业下一潮:大数据与智能时代」在杭州召开。
本次大会邀请国内外的尖端大脑,为观众带来一场脑洞大开的知识盛宴。
以下内容根据观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演讲《大数据万物生长》整理:
数据预测是基于过去的记录,由于我们的范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算法,我们的模型要重新调整,今天就处于这样一个节点。
我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书时,有个教授跟我讲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七八十年代韩国的崛起不是偶然。当时,韩国派了很多留学生、访问学者去到美国。教授有一个深刻感受,他们演讲、Talk,台下举手的都是韩国人,他们感到那种炽热的眼光望向自己。
我感觉,今天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发生改变,改变不一定代表进步,但进步一定需要改变。
万物生长靠土壤
数据也是土壤
万物生长靠什么,靠土壤,靠太阳。
《白虎通》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壤孕育万物,在农业时代,农民要追寻梦想的土壤,寻找肥美的黑土地。今天,商业也在寻找好的数据,数据也是土壤。
到了机械时代,机器带来了革命,首先纺织工业兴起。25年,1766年-1789年英国人纺织产量增长了5倍,随后机器渗透到国民生活、衣食住行。
今天,我们迎来了数据爆炸,2005年全世界的数据是0.13ZB,2015年将达到6.5ZB,2020年将达到22ZB。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邮件“Hello,world”发出去后,我们认为给世界最深刻的改变将是互联网。但今天回头看,我们发现,互联网只是一个沉淀数据的基础设施。BAT为什么这么牛?它们利用了互联网沉淀数据。
例如,研究发现人们根本不知道一天喝了多少杯水。医生建议人们一天最好喝7-8杯水,事实上很多人没做到。很多人用了能够记录喝水量的智能水杯后,就意识到自己没有喝够水,就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今年天猫“双11”销售额1207亿,其中82%在手机上发生,这个比例远远的高于美国。另外,今天大部分人睡前最后一件事、起床第一件事是查看朋友圈。看朋友圈在看什么,看信息、看图片。
信息和图片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数据,所以你离不开的不是朋友圈,不是信息,你离不开的事实上已经是数据。
我认为今天要剁手的还不仅仅是“双11”。我们一天要多少次点击微信,查看手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一到火车站,你站起来一看,全在低头看手机。一到公交车上,你往身边一看,全在看手机。
看手机在看什么?看数据,人们离不开的是数据。
数据再造另一个世界
李世石被AlphaGo打败了,基于什么?基于数据。日本开发了一个机器人参加高考,它得的分数能够考上了日本80%的大学,靠的还是数据。
Google首席科学家说:我们没有更好的算法,我们有的是更多的数据。如人脸识别技术中,人们喂给机器大量的照片,让它通过这些人脸用算法去寻找规律。当一张新的脸让它识别时,它就能够准确识别。如果有一天,我们收集了从古到今所有的人脸数据,那么还需要算法吗?我们不需要算法了,所以今天是数据为王。
没有数据驱动,不可能产生这些进展。这也是为什么做无人驾驶汽车最早的公司是Google,因为这是数据公司做的事情。我们看到汽车公司正在和数据公司合流,改变整个汽车产业链。
在服务业,大数据也驱动着个性化服务、个性化的产品。
4.3亿手机淘宝用户的界面,和其他人的界面不一样。这种个性化服务建立在源源不断的数据流上,是建立在阿里巴巴收集的所有关于你的数据基础之上,它才能够“猜你喜欢”,把好的商品推荐给你。
在工业时代,我们进入了标准化生产的流程。你的脚可能是39.77码,但没有39.77码的鞋子,它只有38码和40码,你必须挑一个。一切都标准化了,这是工业时代的原罪,无法照顾到个性化的需求。今天有很多3D打印技术可以测量一个人的脚形,得出数百个数据,从而为你订做个性化鞋子。
另外,大数据的作用之一是预测,数据为什么它能预测,因为数据表示的是过去,但是它表达的是未来。诗人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依旧飞过。”但在今天,一切都在数据化,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我认为,数据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将成为数据。一切业务数据化、生活数据化,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命运。你越多地使用手机,就越多地被记录,产生的数据就越多。
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平行的。我们是在物理空间之外,另外再造了一个数据空间。这个数据空间就像真实世界的景象一样,它和我们真实世界是平行的。
我们的很多行为没有在物理空间留下痕迹,但是在数据空间里,它却可追溯、可分析、可预测。为什么很多人感到不安?因为我们再造另外一个平行的世界。
智能时代的脚步
可能很轻盈
明天,我们会迎来的智能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认为是一个挑战与风险并存的社会,它像水晶球一般的脆弱。
当然,除了大数据,还有两项核心的技术在推动智能社会的形成:一是云,它会带来管理模式的改变;二是人人都感受到了的移动社交。
中国有句话:“嘤其鸣矣,求其有声”。为什么鸟要叫,它要寻找伙伴,我们人也要寻找伙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很多小众群体非常难以找到自己的伙伴,比如说同性恋。今天,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伙伴,移动社交改变了社会互动的方式,这也是范式改变。
未来万物互联,所有东西都连入互联网,万物联网,无处不计算,人人相连,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
不到一个月前,我给孩子买了一个智能手表,可以定位、可以通话。不是所有伟大的改变都发生在镁光灯下或电闪雷鸣,很多时候,这些改变就像猫步一样轻盈地向你逼近,直到我们一回头,才知道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农业社会,人是孤立的,锄头坏了、牛生病了,影响不了邻居的耕种。到了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增加了,机器加快了社会的运转。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事后追诉原因是,由于气温过低,一个垫圈失灵导致爆炸。
这说明,越精巧的社会越脆弱,一个小问题可能就导致一个系统的崩溃。
今天我们朝着万物互联的方向奔跑,整个社会会连成一个整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在会场可以控制家里的冰箱、窗帘、电饭煲。但是,你可以控制,黑客可能也可以控制。
我做了一个小研究。事实是很惊人的。今年7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由于一个路由器坏了,导致了2300多个航班被取消。我又顺藤摸瓜又找了一下全世界机场发生的问题,7月20日希思罗机场托运系统崩溃,8月8日达美航空总部断电,9月6日英国航空值机系统崩溃。
这是智能社会的“蝴蝶效应”。今天的社会意味着运行机制更加精密,纠错机制也更复杂,纠错成本也更高昂。
我留给大家的一个问题:我们正在迈向智能社会,应该怎么去面对挑战?人类的每一点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挑战、问题。
观数智库全国首发
全面解读中国大数据创业生态
相关阅读:
  本文版权归“涂子沛频道”所有
  转载授权及其他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股票/基金&
黄树东:中国要建立新世界货币须拒绝金融全球化
作者:黄树东
黄树东(资料图)
&&& 作者简介:黄树东,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代,后赴美留学。90年代中期以来,就职于美国顶级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投 资和资产管理,成绩斐然。期间同许多投资家和金融领域的学者有大量深入交流,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投资和金融市场有深 刻的体验和认识,亲历了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以来,基于亲身感受和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写作了和,探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中国, 你要警惕》版权已输出到香港等地。
  本文内容为作者授权和讯网首发,如转载需经作者同意。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 。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点击进入)
  全球化是金融资本主义的时代。全球化的核心是金融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的目的,就是在美元的基础上,建立由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出口导向和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使美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流向世界,而世界又将这些美元循环回美国。美国得以在获得免费实物的同时,获得廉价的资本,维持资产泡沫。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是以资本自由流动为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融资本的滑铁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控制汇率,金融资本不能在国际上自由流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1973年以前,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那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时代。金融资本受到抑制的结果,是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由金融资本的投机带来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几乎消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解放了国际金融资本。然而,当时的国际金融资本同政府控制的外汇储备相比微不足道,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带来的影响也微不足道,不足以改变国际金融的格局,美国金融资本和美国金融机构尚不具有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培养国际金融市场和催生国际自由资本,成了金融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选项。
  为了迅速扩大受美元形式、受美国支配的国际金融资产,为了重新启动国际金融市场,美国表现出了超级大国的大手笔:(1)美元迅速贬值和石油以美元定价。这两件彼此相关的事,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大量石油美元一夜涌现。刚刚解放的世界金融系统,一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美元热钱,出现了受金融资本支配的短期金融资产。(2)“石油美元大循环”将大量的石油美元迅速变成受美国金融资本支配的自由资本,并迅速把它们循环到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开始受到国际金融资本的控制。(3)大规模推动日本金融改革。日本是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储蓄国家,又是世界主要的美元储备国。日本金融开放的结果,是大量的廉价资本涌进世界资本市场。(4)实施大规模的外汇赤字,制造大量的美元热钱和大规模的短期资本。其中主要有“中国贸易美元大循环”。中国后来取代日本成了最大的美元储备国。中国的外汇储备通过多种形式被大量循环回美国,形成了大规模廉价资本。与此同时,美国通过WTO和双边关系,迫使中国迅速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全球化。如果不是次贷危机,推动中国金融全球化有可能是下一部重头戏。
  这一系列战略布局,导致国际金融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热钱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金融资本自由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如前所述,1983年,世界上五家中央银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瑞士)拥有1 390亿美元储备,而外汇市场的流动每天只有390亿美元。五家的潜在弹药相当于市场的3倍多。到了1998年,这五家央行只有27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市场的交易量高达1.8万亿美元,这1.8万亿美元主要是由私人决策推动。权力的中心已经从政府转向了金融资本。
  金融全球化彻底改变了世界权力结构,彻底改变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1)迅速坚固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大批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金融风险,尤其是货币风险或汇率风险及其带来的债务风险。为了稳定货币,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更大规模地储备美元。金融全球化使美元储备地位更加巩固。(2)金融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出口导向。发展中国家以储备美元寻求货币稳定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战略,强化了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依赖。(3)金融全球化增加了私人资本的自由和权力,降低了各国政府的金融主权和经济主权,尤其是削弱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央行)控制外汇、监控资本流动的能力,大规模增加了国际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影响。美国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控制作用越来越重要。结果,发展中国家面对海啸一样来去自由的国际金融资本束手无策。在由国际金融资本推动的资本和热钱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越来越脆弱。金融体系越开放,受到国际金融资本的冲击越大。越开放,风险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为了自己的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要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另搞一套。(4)金融全球化增加了IMF和世界银行的权力。而这些机构基本由美国控制。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政府债券。世界金融资产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而大量的国际自由资本和热钱主要来自美国。美国成了统治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5)放任金融创新。这一系列的改革,催生出善于创新的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对世界金融体系影响巨大的影子银行(对冲、等)。到了2007年,影子银行提供的贷款相当于全国的75%,而美国传统银行提供的贷款只占25%。美国还改变了IMF和世界银行,使它们成为金融全球化的推行机构。通过IMF的贷款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形成了一个以美国金融体系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政府之上,成了没有边界的帝国,美联储成了世界中央银行。这种金融帝国,成了美国霸权的一根重要支柱。在这个金融体系中,国际资本的流进流出不再主要由民族国家的政府决定,而是由国际金融资本决定。民族国家被国际金融资本推到一边,被边缘化。金融资本主义开始重新居于统治地位。这个金融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推动出口导向,推动美元大循环。大量的财富和货物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美国循环,美国也更加不节制地向全世界印刷美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外贸赤字。世界从此进入了新的分工格局,美国成为主要的金融出口国,出口美元和其他金融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向美国出口真实货物。然后通过购买金融产品的方式,将美元循环回美国。全球化实现了两个目的:为美国提供免费产品;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廉价资本。这些廉价资本推动了美国资本的长期增值。
  金融自由化、金融资本的贪婪和自由,增大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倾向。金融资本推动的“繁荣―破裂”的金融宿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演。金融体系的这种脆弱性,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杠杆运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运作天文数字一般的金融资本。他们犹如潜伏的狙击手,在世界范围内贪婪地寻求投机的机会。而一旦他们在发展中国家发现某种投机的机会,就会像海啸一样席卷而进,导致特定国家的资本过剩,形成资产泡沫。然后呼啸而出,导致泡沫破裂,导致“繁荣―破裂”的危机。在金融资本大规模流进流出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政府往往一筹莫展。最后导致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甚至留下经济长期停滞的隐患。例如,拉美经济危机、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俄的债务危机、2000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等。而这些国际金融资本,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金融全球化提供的两个条件,极大加强了国际金融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削弱了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金融控制能力:第一,世界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巨大的美元热钱。第二,金融创新带来了多种杠杆手段。二者结合起来,使国际资本巨鳄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动员天文数字一般的资本,忽然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发动攻击。这种攻击可能骤然而起,骤然而去,导致资本大规模的流进流出。
  在主要的金融危机中,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有时候这些金融危机实际上是金融体系中心国转嫁危机的结果,拉美经济危机是这样,日本金融危机是这样,亚洲金融危机也是这样。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发生了由商业不动产贷款引发的银行危机,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降低利率,扩大信用。美国银行体系拥有太多的流动性(和石油美元大循环时期相似)和太多的热钱。金融资本急于寻求高回报地区,最后它们发现了亚洲那些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亚洲经济体几乎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把美国市场当成经济起飞的跳板。美国在向这些经济体开放自己市场的同时,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推行新自由主义,开放资本市场,实行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开放使美国过剩的流动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向亚洲。这些过剩的热钱通过泰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大量涌进资产领域,如房地产、股票等,导致金融泡沫或资产泡沫,最后导致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资本必然爆发金融危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内容。金融全球化不是历史的必然,全球化也不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金融改革不应当引进自由放任的金融体系。中国应当发挥中国的传统优势,对金融机构实施国有,实行严格监管。金融资本救不了中国,中国也不应当实行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放弃对资本的管制,必然会使中国金融体系处于美国金融体系的控制之下,成为高风险体系,最终将走向危机。
  在2009年的G20会议前,中国提出了建立与主权脱钩的世界货币的主张。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符合人类利益的主张。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是美国霸权的基础。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指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美元“制度寻租”的方式。建立与主权脱钩的世界货币的关键,就是要彻底改造这种全球化体系。而这种改造的关键是去出口导向。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实际上是美元体系的主要支撑国。全球的美元储备,中国几乎占了2/3。美国的外贸赤字国中,中国最大。冷战以后,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支撑,没有中国美元储备的支撑,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规模和范围上都将小得多。美国可能早就无力支撑起庞大的政府开支,包括军费开支。美国霸权也许早就是一个更加温和的霸权。美国在亚洲寻求的可能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军事围堵。中国在台海的主导权也许更大。
  其实,只要中国走以内向为主的发展道路,让中国人民享有绝大部分经济资源和经济成果,与主权脱钩的世界货币就会慢慢退位,即使存在,对中国的影响将被降低到最低程度。
  要建立新世界货币,中国必须拒绝金融全球化。全球化金融体系是由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体系,而这些金融资本主要是美元资本和美国的大金融机构。融入这个体系,就是接受美元主导。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欧洲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由于拥有大量的美元资产,而不得不依赖美联储通过货币对置的方式提供的美元供给,解决流动性问题。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世界对美元的依赖比想象的严重。原因就是这个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的对外债务几乎全部是美元债务,几乎没有其他货币形式的对外债务。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资产贬值对许多金融机构打击巨大,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也希望改变这种金融体系。由于美国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对IMF的控制,美国作为最大的军事强权使美元成为最安全的货币的事实,决定了在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中,美元必将是最强的货币。中国没有必要融入一个必然出现危机的金融体系中。
  建立新世界货币的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不必改变世界,但是中国可以改变自己。中国要去出口导向,要拒绝金融全球化,走自己的路,实施内向发展。这是拒绝美元霸权的最佳方式。
读书精品推荐
特色: 品牌: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是平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