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最强主公里楚国主公是谁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卓越历史网
三国张昭尽心辅佐两代君主为何最后却遭冷眼
【内容导读】三国张昭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禁,后被好友赵昱所救。尽管如此…
三国张昭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禁,后被好友赵昱所救。尽管如此,在陶谦死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可见,张昭的人品还是很好的。新《三国》张昭剧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昭随着难民一起逃到江南。被孙策看中并得到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东吴的大臣们也都很尊敬他,被他的才华所深深折服,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对他称赞有加。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声望不能太高,这样容易被主上忌惮,从而打压他。但是孙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很开心的将张昭之于自己比作管仲之于齐桓公。可见,张昭在吴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公元200年,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对他说若是孙权不能够担此重任,求张昭取而代之。连家族的江山都可以拱手相让,可见孙策对张昭看的是有多重要。孙权年少即位,全靠张昭扶持,才将东吴一步步做大,成为三国鼎立局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张昭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他在文学上也颇有些造诣。张昭精通儒学,晚年闲赋在家时,对《左传》和《论语》做了些批注。张昭也善写隶书,他的书法作品被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列为第三等。
您可能喜欢:
老照片推荐:
贺兰敏之,鲜卑族后裔,荣国夫人大女儿武顺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他跟荣国夫人之间除了祖孙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贺兰敏之剧照贺兰一门....
“在八路炮兵团里,我们是耳目,我们是口鼻,我们的同志勇无比。剪形镜、经纬仪、小平板、测远机……”,时至今日再次唱起《观测队队歌》....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赵匡胤出生在河南洛阳夹马营。据说,他出生时身上有一股异香,三日不散。因而,他从小就有一个好听....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
石亨(?-1460年),陕西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三国史上敢和武圣关羽叫板的江东第一猛将是谁?
三国史上敢和武圣关羽叫板的江东第一猛将是谁?
  三国时期敢这样藐视关二爷的,恐怕只有甘宁。由此可见,甘宁的胆略,一点不逊色于威震华夏的关二爷。第二次合肥之战,甘宁身先士卒,爬上城墙,直接破城,但是孙权与作战失利,众将护孙权突围,被刺了十来枪,甘宁振奋士气且毫发无伤。此役,又凸显甘宁的过人之处。  此后号称四十万大军到了须濡口,甘宁却只领三千人与曹操相抗衡。晚上,甘宁挑选了百人精锐奇袭曹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等曹魏反应过来,甘宁已胜利返回,极大振奋东吴军心,扭转了张辽在逍遥津的影响。这就是《》中非常提气的一个桥段:甘宁百骑劫曹营。孙权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矣。”张辽是魏国的顶级武将,孙权拿甘宁与张辽相提并论,足见甘宁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  甘宁既然如此勇猛,为何总是被我们后世的人忽略呢?这只能怪他的主公孙权,是个守成的主公,坐领江东数十年,除了自卫反击,极少主动挑起战争,所以,甘宁鲜有机会在沙场上展现自己的勇力。另外,三国中和甘宁交过手的,大都非一流的猛将,所以,我们一时也无从衡量甘宁的真正实力。但通过以上对他生平的追述,不难看出,东吴如果还有人称得上三国一流猛将,舍甘兴霸其谁?非甘宁莫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2/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刘询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
   太监是我国封建制度下特有的产物。一个有能力和思想的太监,对皇权有着很大的影
  说到历史上那些没生过孩子,却一直非常得宠的女人,是绝对少不了汉文帝的慎夫人的
  将乾隆与康熙比,会发现很多相似但又区别巨大的地方。  康熙帝举行博学鸿词科考
  五阿哥,永琪,乾隆帝的第五子,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以下称瑜
  在世人眼中,或者在《还珠格格》里,令妃都是乾隆皇帝身边的一等一的大红人,容貌
  关于少昊是谁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少昊是中国上古时代中黄帝的长子,原名为玄嚣
  李祖娥,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李祖娥出身大家,她所在的李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
  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出生于襄阳,当时萧衍在担任雍州刺史。萧衍
  高湛册封长广王妃胡氏为皇后,以示恩宠,但是胡皇后的寝宫却是空着的,因为高湛睡
  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一个皇帝,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帝慕容熙。慕容熙荒唐到什么程度
  在世界上中有很多我们都不能够解释的事情,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其中最离奇的失踪
  仇士良,汉族,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他曾担任五坊使、神策左军中尉、内侍监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导,科学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有很多民族在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以西40多公里,有一个叫阿敦乔鲁的古代遗址。蒙古
  历史上有许多着名的宝藏,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地宫里的财宝,虽然无法亲眼观瞻
  千年古墓竟挖出女活人?汉代女尸不腐之谜。在我们看来古墓中挖出女活人是绝对不可
  萧唤云应该算是《陆贞传奇》中的一个反面角色,非常有心计,出生条件好,但对于皇
  同性恋现象并不是一个现代的产物,而是自古代开始就有,在中国古代,男同性恋称为
  委内瑞拉和巴西:食用死人的骨灰  雅诺马马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巴西的
  两千年以来,秦始皇墓至今无人敢挖。中国考古队曾做过科学勘测,里面不仅有水银,
  江南素以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着称于世。自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仍,烟尘四起,江南
三国时期的武将常用的武器为长枪,不过也有一些武将会使用特别的武器
  如 吕布
商汤灭葛之战是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战争,我们知道商和夏的战争是成汤看不下去
日,2.5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除汉人外,至少还有日本人、非
日前,在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活动中,我国接受了土库曼斯坦赠送的汗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吓得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逃到柳城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
成吉思汗的领土扩张,一度引起争议,冉平却用民族性的角度去分析:在现代人的脑中,业
一直以来,南宋的偏安一隅和北伐未竟往往被归咎于皇帝的昏庸无能,以及秦桧等奸臣的祸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一般都认为&政治与经济&方面的矛盾。但是显然,这样的表述实
  说起唐朝,那的确是一段令人自豪的历史。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
  一位崇尚西方文化、生活模式的29岁英文老师润子(石原里美饰),梦想着自己将来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就是内城有九门,九门提督说的就是管城门
  姜子牙的前世据说是一头熊,潜心修行道教经典,他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依然没有机会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慈禧太后真是天老爷抓蚂蚱&&慌了大神了,她领着光绪皇帝一口
  如果您生活在唐代贞元或者元和年间,二月想吃黄瓜,那您得生于帝王之家。唐代诗人
  冬之凛冽扑面而至,大伙开始绞尽脑汁打败寒冷,保暖已成为冬季诸事中的重中之重,
  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
  台湾学者李敖曾著文说:&现在人称自己太太为&内人&,如果这位太太是&从良&了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闭门羹&这个词的意思吧。闭门羹,就是指主人拒绝客人进
  首先,通房丫头和陪嫁丫头是两码子事。陪嫁丫头是女主人带来的,但能不能当通房丫
  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
  赵明诚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生,山东诸城人,其父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那
  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有一名这样的才女,三岁就能够背诵《长恨歌》,十几岁就能作诗,她就是叶纨纨。叶
  噶尔丹作为蒙古族难得一见的温萨活佛,一生成就确实辉煌,也有很多人误以为是噶尔
  作为一个天赋过人的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说几天也说不完,就像他的作品,无论听几
  战国七雄并不是全部一起灭亡的,而是由秦国兼并统一了其他的六个国家,然后秦国最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人才辈出,若要论资排辈,前三肯定少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
  苏峻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成帝统治时期出现过的一次大规模的病变事件。在327年的时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南宋词人姜夔,可有几人可以把这&夔&字一笔一划的写出来,那实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
  有一名这样的才女,三岁就能够背诵《长恨歌》,十几岁就能作诗,她就是叶纨纨。叶
  以下是赛珍珠生平简介。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四个月大的时候跟随父母来到中国。赛珍
  宋代词人姜夔出身贫寒,一生未踏入仕途,命运不济,常以卖字和朋友救济为生。《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
  樊迟是谁?樊迟是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继承了孔子的理念创办了私学,在各朝各代
  南宋文学家姜夔在诗词上颇有造诣,在仕途上坎坷曲折,一生不得志,多才多艺的他
  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
  杜审言是今天的河南巩义人,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
  鬼谷子是兵家著名的代表人,他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丰功伟绩数不胜数。鬼谷子出生在
  说到李白,或许家国是可以不提的,或许时势是可以不顾的,但是&酒&是不得不说的
  阎立本,唐代画家,出身贵族,家中极为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父亲阎毗是北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刘表(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_百度百科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
[liú biǎo]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高平(今山东微山[1]
)人。汉鲁恭王之后[2]
,东汉末年名士,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等人为辅。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封成武侯,,以为己援。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近结,内纳,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后又常抗。然而刘表为人性多,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概述内图片来源:取自《图像三国志》)
刘表人物生平
刘表党锢清流
《品三国》的刘表
刘表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被称为“”之一(《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汉末名士录》云:表与汝南字仲麟、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字符节、南阳字公孝为八友。《后汉书》亦载刘表与同郡张俭等号为“八顾”,又指与张俭、岑晊、陈翔、、、、等称为“八及”。《》取后者),于第二次时与同郡张俭等受到讪议,被迫逃亡。[3]
七年(184年),党禁解除,刘表受大将军征辟为,推荐再次入朝,出任。[4-5]
刘表单骑入荆
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叡为所杀,上书派刘表继任。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他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刘表至荆州,单马进入,与延中庐县人、、襄阳人等共谋大略。刘表问道:“此间宗贼甚盛,群众不附,袁术因而取乱,祸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众位有何对策呢?”蒯良道:“群众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众依附而不能兴治的原因,是出于义之不足;如果仁义之道能行,则百姓来归如水势之向下,何必担忧来者之不从而要问兴兵之策呢?”刘表又问蒯越,蒯越说:“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术为人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为虑。宗贼首领多贪暴,为其属下所忧。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备修养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贼首领必定持众而来。使君便诛其无道者,再抚而用其众。如此一州之人,都乐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为人有德,必定扶老携弱而至。然后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等人虽至,亦无所能为了。”刘表叹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以说是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可以说是臼犯之谋。”便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只有江夏贼、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单骑前往将其说降。[6]
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7]
当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而刘表并未加入讨董联军。而刘表也上表推荐袁术任南阳太守,暂时向其示好。
刘表跨蹈汉南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派孙坚进攻刘表,刘表派江夏太守在樊城、邓县一带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于是围困襄阳。刘表派黄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调集各郡的授军,黄祖率军想要返回襄阳时,孙坚迎击,黄祖败退,逃入。孙坚乘胜连夜追赶,黄祖的部曲潜伏在竹林树丛之中,用暗箭将孙坚射死。从此以后,袁术不再能战胜刘表。[8-10]
孙坚死后,刘表断了袁术的粮道,使其无法再盘踞南阳,迫使他往兖豫方向出走,间接促成了后来袁术与曹操的匡亭之战。此举不但彻底除去袁术觊觎荆州的野心,更借曹操军的力量削弱袁术势力,使其更加远离荆州,减少了对荆州威胁,也巩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权。
同年,益州牧造作车服千余乘。刘表便上言朝廷,称刘焉似乎有在西河议圣人论的迹象。[11]
初平三年(192年),被杀,其余部、进据长安。十月,刘表派使者入朝奉贡,李傕派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允许设置、、,拥有辟召的权力,礼仪如同;又派左中郎将祝耽授予,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以此来结连刘表作为自己的外援。[12-15]
刘表在荆州八郡营造了一个相对中原来说比较安全的割据势力。许多士民在当时都逃离中原,而选择前往荆州避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元年(194年),刘焉病亡,其子被拥立即位。刘表乘此时机,派策反刘璋的将领沈弥、娄发、,但他们都战败而入荆州。而益州方面,也任命为征东中郎将,驻军巴东郡的朐忍,以防备刘表。[16-17]
元年(196年),东迁至雒阳,先派卫将军修理皇宫。太仆来到荆州说服刘表帮助董承,刘表派兵前往雒阳,并运输大批军用物资。[18]
同年,曹操迎献帝迁都,刘表虽遣使奉贡,但却北与相结。治中劝谏刘表,刘表不听,回答道:“对内,我没有对朝贡之事上失责;对外,我亦没有违背盟主,这才是当今天下的达义之道。怎么只有你老是在怪我呢?”[19]
邓羲不满,于是辞疾而退,终刘表之世不为其仕。[20]
三国志12刘表
当时,骠骑将军自关中出走南阳,因粮尽而攻打南阳郡的,却中而死,其侄于是收兵而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他的部众闻讯大喜,都服从刘表。在的说服下,张绣屯兵与刘表联合,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曹操。[21-22]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张绣率众投降。但因曹操纳张济的遗孀,张绣怀恨曹操。曹操又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袭败曹操。张绣在追击失利后退防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23]
南阳、章陵两郡很多县又投回张绣,曹操派应付,但曹洪交战不利,多次被张、刘联军进攻。[24]
同年十一月,曹操亲征,攻下南阳湖阳、舞阴两县,生擒刘表将邓济。[25]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劝张绣再追,而刘表不听,张绣收集散兵,再行追击,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26]
同年,长沙太守率、三郡叛逆刘表,刘表遣兵攻围,连年不下。后张羡病死,长沙人又立其子为主,于是刘表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
最初,荆州之地,人情好扰,加上四周因战乱而骇震,贼众又互相煽动生事,使得荆州处处沸荡动乱。及至刘表作为荆州牧,却能招诱有方,威怀兼洽,令境内的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效用。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从关西、、来投靠荆州的学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界群寇已被肃清,刘表于是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并称之为后定。刘表在任内,爱民养士,从容自保。[27]
盛况如《荆州文学记官志》(见《艺文类聚》卷38)所记:“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新作文学,延朋徒焉……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闓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唐长孺在《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说:“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逸出郡国学的范畴,不妨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
刘表连战交州
在平定荆南之后,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渐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199年-203年),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将寡,故即与刘表作战经年仍是徒劳无功。直至建安八年(203年),张津被部下杀害,刘表为染指交州,便旋即派遣属下出任,希望抢先在朝廷任命官员前占有交州。同时,他又任命部属为太守,以接替刚病故的史璜。另一方面,以为首的汉廷则拜太守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刘表在交州的势力。
刘表坐观成败
建安五年(200年),刘表与张绣合击曹操,双方互有胜负。其后与相持于,据守南阳的张绣接受谋士的建议,向曹操请降,刘表从此失去了对南阳郡的影响力。接着,袁绍又遣人求助于刘表,刘表向来使许诺,却又不正式派遣军队助战,亦不肯协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长江、汉水)之间,以观天下之变。
从事中郎、别驾向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若是希望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乘天下方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个能够领导天下的人而相从。将军现在坐拥十万之众,而只是安坐而观望。所谓见贤而不能助(指),请和而不能得(指),如此两家必将归怨于将军,将军也不可能继续从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灭袁绍,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怕将军也不能抵御其大军。所以我为将军计算了,不如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重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亦以此劝刘表,可是刘表狐疑不决,便派遣往见曹操,以观虚实。韩嵩从回来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劝刘表遣子入质。刘表却因而怀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为愤怒,要杀韩嵩,然而当问及韩嵩之随行者时,得知韩嵩只是说出肺腑之言,并无他意,方才没杀韩嵩,但仍将他囚禁起来。[28-29]
从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刘表虽然外貌儒雅,然而心里却颇为多疑。[30]
刘表收留刘备
建安六年(201年),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西鄂县长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坚守城池,最终寡不敌众,刘表军攻入西鄂城。[31]
同年,自处来投奔荆州,刘表厚相结待,却没有重用刘备,只安排他驻扎,成为自己的北藩。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时,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后袭,刘表不纳其言。至及曹操还军中原,刘表才对刘备说:“之前不采纳你的建议,现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机了。”刘备只得说:“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定会再出现,又怎会有所终极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机会,这回之事就不足以为恨了。”[32]
不过,在诸侯争战中刘表始终持中立态度,而同时刘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纳税收。刘表的自守态度也使得荆州地区避免了许多战火,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刘表病死襄阳
建安十二年(207年),在稳定了的局势后,开始向南方发展,荆州成为他的第一个进攻目标。
刘表在晚年时,未能妥善处理后嗣的事宜。刘表的两个儿子──与都牵涉到之争的问题上。 最初,刘表因为长子刘琦与自己的相貌长得相似,而十分喜爱他。但后来刘琮娶了刘表继室的侄女,蔡氏就爱屋及乌,喜爱刘琮而讨厌刘琦。蔡氏于是经常在刘表面前抵毁刘琦,刘表因为宠信蔡氏,于是逐渐信以为真。另外,蔡氏之弟及其外甥亦得刘表信重,且又与刘琮相善,故此刘琦越感不安。后来刘琦听从的建议,向刘表请缨代替战死的出任太守,以求自安。[33]
后来刘表病重,刘琦还归襄阳探望。由于刘琦素来慈孝,张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见而亲情相感,会令刘表确立刘琦为嗣,于是不许刘琦入内探望,并说:“主公命你镇守江夏,是个非常重任。如今你留下众兵将于江夏而擅来襄阳,主公知道后必定会加以怒责。此举有伤亲情,最终只会使他的病情恶化,这实在不是孝敬之道啊。”刘琦被拒诸门外,不能与刘表相见,刘琦只得流涕而去。[34]
而据《》及《》记载,刘表病危时曾想将荆州让给刘备,刘备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却。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开始领兵出发,南征荆州。同年八月,刘表因发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岁。[35]
刘表死后,荆州群臣拥立其次子为继承人。而刘琮在继位一个月内,因为群臣大多主降曹,于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请降,正式结束了刘氏父子在荆州的十九年统治。
刘表主要作品
三国智原画—刘表
刘表的《五经章句后定》删除浮辞,让学者较快通晓经文,为唐初修纂《五经正义》的先河。刘表在任荆州牧其间,曾经与当地学者共同著作了一部名为《荆州星占》(或名《荆州占》)的天文书籍,并在后世流传了几百年。至少到了唐代,《荆州星占》还是撰《》、撰《》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李淳风亦在《乙巳占》中开列他自述是“幼小所习诵”的星占学参考书共二十五部,其中第十八部就是刘表的《荆州占》。尽管刘表本人未必是《荆州星占》的主要编撰者,但其领衔编著的角色,亦证明他对于有一定的研究。
据《》载,刘表著有《周易章句》五卷,又有《进谏王畅》、《后定丧服》(即《五经章句》,与宋忠等共撰,见《经学辑佚文献汇编》)等作品言论。[36]
刘表历史评价
刘表汉末三国
董卓: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曹操:①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37]
②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38]
贾诩: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39]
郭嘉:表,坐谈客耳。[40]
裴潜:①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41]
②刘景升,仁义之主也!
和洽: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41]
孔融: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于国体,宜且讳之。[42]
王粲: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甘宁: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43]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44]
《刘镇南碑》:猗欤将军,膺期挺生。桓桓其武,温温其人。初干千里,允显使臣。幕府礼命,集于北军。督齐禁旅,如罴如熊。眷然南顾,绥我荆衡。将军之来,民安物丰。江湖交壤,刑清国兴。蔽芾甘棠,召伯听讼。周人勿划,我赖其祯。欲报之德,胡不亿年。如何殂逝,孤弃万民!镌勒墓石,以纪洪勋。昭示来世,垂芳后昆。[45]
刘表两晋南北朝
陈寿: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46]
傅玄:表既杀望之,荆州士人皆自危也。夫表之本心,於望之不轻也,以直迕情,而谗言得入者,以无容直之度也。据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夷、叔迕武王以成名,丁公顺高祖以受戮,二主之度远也。若不远其度,惟褊心是从,难乎以容民畜众矣。[47]
《魏武故事》: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疆,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46]
常璩: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二袁、韩、马、、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48]
范晔:①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之于人也。②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窥图讯鼎,禋天类社。既云天工,亦资人亮。少成,坐谈奚望。回皇冢嬖,身颓业丧。[49]
柳庄: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50]
苏夔:近者刘荆州之意气,袁渤海之纵横,当其吐纳荆扬,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容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51]
刘表隋唐宋
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52]
李廌: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53]
苏辙:隗嚣、刘表,雍容风议,皆得长者之誉,然其败也,皆以去就不明失之。不如张鲁之庸,败亡之余,知所归往,犹能保其后嗣。[54]
曾巩:景升得二蒯,坐论胜凶残。正当丧乱时,能使憔悴宽。 缤纷多士至,肃穆万里安。能收众材助,图大信不难, 诸公龙凤姿,有待久盘醒。得一固足兴,致之岂无端。 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盖云器有极,在理良足叹。
范仲熊:刘景升、孙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所以无成。[55]
刘表元明清
郝经:①表据荆楚,襟带江汉,瞰临许雒。向从昭烈之言,勤王蹙操,则汉未遽亡也。亦优游自喜,隂蓄异志······其坐谈西伯亦犹隗嚣之在陇也。②表有全楚,坐收天命。事防弗衷,得死为幸。[56]
罗贯中:昔闻袁氏居河朔,今见刘君霸汉阳。尤决有谋空战讨,外宽内狭远贤良。绍因谭、尚须倾国,表为琦、琮立丧邦。观此可为千古戒,怨魂应是绕荆、襄![57]
王夫之:①刘表文土也,而无能自立。②刘表无戡乱之才,所固然也,然谓曹操方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而表不能兴勤王问罪之师,徒立学校、修礼乐,为不急之务,则又非可以责表也。表虽有荆州,而隔冥阨之塞,未能北向以争权,其约之以共灭曹氏者,袁绍也,绍亦何愈于操哉?绍与操自灵帝以来,皆有兵戎之任,而表出自党锢,固雍容讽议之士尔。荆土虽安,人不习战,绍之倚表而表不能为绍用,表非戡乱之才,何待杜袭而知之?表亦自知之矣。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也,势无适胜也,以诗书礼乐之虚文,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表之为表,如此而已矣。中人以下自全之策也。不为祸先而仅保其境,无袁、曹显著之逆,无公孙赞乐杀之愚,故天下纷纭,而荆州自若。迨乎身死,而子琮举土以降操,表非不虑此,而亦无如之何者也。”[58]
柳从辰:卓虽受诛,豪杰并起,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焉、袁术、吕布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59]
王士正:豚犬儿郎霸业空,冢中人不愧英雄。一杯遥酹襄江上,爱汝名高俊及中。
刘表近现代
蔡东藩:刘景升亦非杰出才,偷息荆襄,不思展足,其无能已可概见;至如惑后妻,远长子,卒至身死未几,全州归曹;而于真诚坦白之刘玄德,若即若离,反使其仓皇奔走,濒死当阳,玄德不负景升,景升实负玄德耳。[60]
叶剑英: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61]
张靖龙:战争解决问题的年代,文化扩张战略只能被人当作以西伯自居的笑柄。[62]
刘表轶事典故
刘表研究儒学
刘表作为儒者,对于儒家经典学说都很有研究,并且一直信守儒学所主张的。从他在国事上的中立的态度,以及他在以下两件事情的表现中,都可见一斑。
的《后汉书》叙述了少年刘表与其老师的辩论:当时王畅任南阳,有鉴于南阳的人民生活挥霍奢华,他于是领头行俭,希望籍此改变民风。然而王畅的做法过于节俭,人民根本无法仿效,因此时年17岁的刘表就劝谏王畅说:“所谓过犹不及,不论是奢侈或节俭,都要合符中庸之道,这就是耻于独自成为君子的原因。府君若果不师承的明训,而仰慕夷齐那些微不足道的操行,莫非是想让自己在当世显得份外高洁?”王畅答道:“因为节约行俭而犯过失的人甚为稀少吧!而且此举亦兼能纠正世俗的歪风。”
刘表探讨英雄
参加过太学生运动的刘表即使到了晚年仍喜欢品评人物,《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就引述了刘表宴客论英雄的经过:
一次,刘备、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于是问许汜:“您所说的豪横,有事实根据吗?”许汜就说:“昔日我因为逃避战乱而路过下邳,顺道拜见元龙。但元龙并没有要招待我的意思,良久亦不跟我讲话,之后更上了大床去睡觉,而我就只得睡在下床。”刘备就为陈登辩驳,直斥许汜说:“阁下有国士之名,而现在天下大乱,还望先生要忧国忘家,抱有救世的志向。但阁下却只会求田问舍,所说的话完全没有可采纳的价值,这都是元龙所不喜欢的,又怎会跟你谈话呢?如果我是陈登的话,我则会睡在百尺高楼之上,而要你睡在地上,跟你又怎会只是上下床的区别呢?”刘表听后大笑。刘备于是说:“像元龙这样文武兼资、又具备胆色志向的人,大概只能在古代找到,现今的人都难以与他相提并论。”[63]
刘表饮酒情况
在《?酒诲》一篇中曾提及到刘表的子弟喜好饮酒,分别有三爵,最大伯雅,第二仲雅,最小季雅;三爵分别可受七升、六升、五升酒。所以南荆之地有之爵,河朔之地有避暑之饮。而文中所提及到的“三雅”酒杯,就是“雅量”一词的典故,意指能够饮下“三雅”任何一爵所盛的酒而不醉的话,就是有“”。其后“雅量”辗转引申为“器度”、“容人之量”的意思。
刘表奇闻怪事
晋代的《搜神记》载有一件与刘表相关的怪事:“建安初,荆州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言自中兴()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至建安八年九年当始衰。始衰者,谓刘表妻死,诸将并零落也。十三年无孑遗者,表当又死,因以丧破也。是时,有女子忽啼呼云:‘荆州将有大丧。’言语过差,县以为妖言,系狱月余,忽于狱中哭曰:‘刘荆州今日死。’华容去州数百里,即遣马吏验视,而刘表果死,县乃出之。续又歌吟曰:‘不意李立为贵人。’后无几,太祖平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 ”
据伍辑之《从征记》[64]
以及《》[65]
记载:在刘表死后葬在高平,其子刘琮将数十石的珍香放入墓中。后过了八十余年,即西晋年间(《从征记》记载为永嘉年间),高平郡人衡熙掘出其冢墓。及后发现刘表及其妻之身形,竟然十分完整,仿如尚在人世,而且溢出的芬香仍能传闻数里,衡熙见状非常害怕不敢侵犯。
据《》记载:北伐时,环顾满座的人说:”诸位多少都听说过刘景升吧?他有一条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载走远路,简直连一头瘦弱的母牛都不如。曹操入荆州后,把大牛杀了来慰劳士兵,当时没有人不叫好。”[66]
后以“”谓大而无用之物。
刘表家族成员
(元配),刘表夫人,族人,为刘表诸子女之母,刘表被派往治理荆州之初,不久死去。
蔡氏(继妻),刘表之后妻,并非刘琮之生母,据《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所载,因为刘琮娶了蔡氏的侄女,所以偏爱刘琮而厌恶刘琦,欲立刘琮为荆州继承者,正史亦没有遭曹操杀害的记载。[49]
刘氏:刘表之妹,随刘表上任荆州,刘表曾欲将其许配给,然而见王粲容貌甚丑,只好作罢。此事件出于。
刘氏,嫁王粲族兄王觊,生
刘表文献记载
《英雄记》
《·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46]
《汉晋春秋》
《·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49]
《世说新语》
《水经注》
《资治通鉴》
刘表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东,最早记载其准确方位见《》:“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因襄阳城自汉代建县筑城以来,经历城址东移北挪、位置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到大、结构由土城到砖城的变迁过程,所以历代文人墨士描写的刘表墓其实都是一墓。
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考古人员在襄阳城东街新华书店建综合楼时发掘一座大型残砖墓,经研究确认为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墓。这一考古成果发表在1995年《江汉考古》第3期。日中新社向海内外发通稿,报道了“刘表墓在襄阳发现并获确认”的消息。
史籍对刘表墓祠的记载也有分歧。《》卷40引《从征记》说“刘表冢在高平郡”。乾隆《襄阳府志》说刘表墓在“县东北十里,地名红土脑。”民国重印同治《襄阳县志》在注引《水经注》后加按语云:“滚河北距城四十里,土名四碑堰。有古冢二,高一丈六七尺,大可亩余。旧址二十余亩,后经居民垦种,仅存六亩。相传为刘表墓。闻明季有发冢者,天大雷电乃止。”此墓尚存,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两志所载,事件可能不虚,但两墓当为他属。[67]
刘表艺术形象
刘表文学形象
《三国演义》
《后汉演义》
刘表影视形象
年份电视剧/电影饰演者1985《诸葛亮》司马华龙1994
《三国演义》
1996《三国英雄传之关公》张文彬2004
《武圣关公》
2011《回到三国》刘江2015《武神赵子龙》王岗
.央视网[引用日期]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之后也。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之后也。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号为“八顾”,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党禁解,辟大将军何进掾。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表曰:“宗贼甚盛,而众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表顾问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蒯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表谓越曰:“宗贼虽盛而众不附,若袁术因之,祸必至矣。吾欲征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对曰:“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贵乎得人。袁术骄而无谋,宗贼率多贪暴。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使君诛其无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公路虽至,无能为也。”表曰:“善。”乃使赵遣人诱宗贼帅,至者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唯江夏贼张虎、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诸守令闻表威名,多解印绶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裴松之注引《典略》: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吴录曰:坚时年三十七。英雄记曰: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又云: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其不同如此也。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术使孙坚击刘表,表遣其将黄祖逆战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遂围襄阳。表夜遣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曲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术由是不能胜表。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及李傕等入长安,冬,表遣使奉贡。傕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冬,十月,荆州刺史刘表遣使贡献。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刘镇南碑》:圣朝钦亮,析圭授土,俾扬武威,遣御史中丞锺繇即拜镇南将军,锡鼓吹大车,策命褒崇,谓之伯父;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开府辟召,仪如三公。上复遣左中郎将祝耽授节,以增威重,并督交、扬、益三州,委以东南,惟君所裁。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诏书因以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先是,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裴松之注引王粲《英雄记》: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璋使赵韪进攻荆州,屯朐忍。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孝献皇帝丁》:张杨使董承先缮修雒阳宫。太仆赵岐为承说刘表,使遣兵诣雒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绣还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畔表,表遣兵攻围,破羡,平之。于是开土遂广,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初,荆州人情好扰,加四方骇震,寇贼相扇,处处麋沸。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尉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母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傅玄《傅子》: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表遂使之,果如所言,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还称朝廷、曹公之德也。表以为怀贰,大会寮属数百人,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众皆恐,欲令嵩谢。嵩不动,谓表曰:“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具陈前言。表怒不已,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馀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原致死。於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曰: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於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类于己,甚爱之,后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而琦不自宁,尝与琅邪人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悌,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琦遂求代其任。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及表病甚,琦归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人众闻而伤焉。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六年,刘备自袁绍奔荆州,表厚相待结而不能用也。十三年,曹操自将征表,未至。八月,表疽发背卒。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余积。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古籍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注引《傅子》。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文献网[引用日期]
.阅读网[引用日期]
.文献网[引用日期]
.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卢弼.三国志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张靖龙《赤壁之战研究·第一章》。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太平御览·卷五百五十一·礼仪部三十·棺》引《从征记》:刘表冢在高平郡。表子琮捣四方珍香数十石着棺中,苏合消救之香,莫不毕备。永嘉中,郡人衡熙发其墓,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熙惧,不敢犯。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 引《世语》:表死后八十馀年,至晋太康中,表冢见发。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闻数里。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
.襄阳政府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主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