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中三国能横扫三国gm工具世界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俄专家:美俄中三国构想逐鹿中亚 地缘政治或改变
编辑:张麒麟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7月7日文章】题:大中亚还是新中东?(作者哈萨克斯坦政治学家塔尔加特·伊斯马加姆别托夫)
  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中亚”这一概念,它将后苏联的中亚与哈萨克斯坦联系在一起。经验证明,只要精英们感兴趣,地缘政治形势的改变完全是可能的。在放弃苏联遗产后,出现了重返伊斯兰和重归传统的种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亚某些共和国与比邻的阿富汗之间过去存在的巨大差距缩小了,还扩大了与伊朗合作的空间。
  大国利益互相竞争
  无论大中亚,还是新中东,都是根据外部竞争者的需要而做出的地缘政治发明。大中亚构想是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提出的,新中东构想是俄罗斯一些学者和精英提出的。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
  实际上所有这些构想都意味着,阿富汗和后苏联的中亚属于同一个地区。美国人在积极推动大中亚构想,例如几年前在喀布尔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讨论了大中亚伙伴和贸易关系问题。显然,这类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大中亚概念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现实。
  新中东构想的支持者也没有闲着。去年11月在阿拉木图举行了以“共同地缘政治空间中的中东和中亚”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表面上看,会议名称没有指出新中东这一概念,但用不着自欺欺人,因为将两个不同的地区放在一起讨论,就意味着认同它们在历史和现实中有着某种共同点。
  在乌克兰事件和克里米亚危机后,这一地区肯定会发生更积极的地缘政治改变。旧中东与新中东有什么不同呢?
  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没有脱离穆斯林世界。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个时期伊朗、巴基斯坦与土耳其、美国、英国都一道加入了中央条约组织。而新中东有段时间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而后70年是苏联的一部分,对它进行了表面上的但仍旧是无神论的清洗。最主要一点是,按照新中东这一构想提出者的意图,前苏联的南部地区应当成为一种掩体,防止伊斯兰世界的原教旨主义者和恐怖分子的威胁。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中国的大战略后方,是中国经济所需原料的提供者和产品销售市场,这一地区还是中国商品运往欧洲的最短陆路通道。
  因此说三个构想掩藏着在中亚地区相互竞争的三个大国的利益。
  中国构想更加实际
  中国方案提出的时间比其他两个构想晚一些,但更有实际条件来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并不需要中亚共和国的精英去考虑这一地区该如何称呼和为什么。中国仅仅是建议每个国家都利用起自己的交通潜力。至于会不会成为中国的战略后方,各国精英不会反对,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挑战中国。至于原料供应国和销售市场这一角色,上述各国几乎都已经接受,对中国商品开放程度最高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品的再出口国,程度最低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供气国。
  大中亚和新中东这两个构想就显得苍白得多和复杂得多。第一,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探讨的结果,尽管这种探索注意到历史和现实。第二,这两个构想迫使中亚国家的精英要明确自己在大地缘政治游戏中的偏好。
  实际上中亚国家的精英已经适应了极为复杂的局面———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利益的相互冲突。无论如何,精英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已经不再与阿富汗划清界限,并在不同程度上参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但目前尚未提出一个真正将各国利益联合在一起的方案。综上所述,三个构想都只是反映出外部竞争者的利益。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中、美、俄,新三国演义!
&&&&七月,本是新闻淡季。但是,关于美国、俄罗斯、中国的新闻,近日依然大量登上各国媒体的显著版面,欧盟和日本则消失了。这似乎在暗示,美、俄、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自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政治的整体格局由两极对立转向一极独大、众强林立的局面。在众强之中本来欧盟是最有实力成为和美国抗衡或者合作的伙伴,但欧盟在成立之初就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德国的心态问题无法解决,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使得德国最终在做任何的决策时,常常带有负罪的感觉。这样很多的国家在执行来自德国的决策时,会有很多的抵触情绪。
  美国民主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何在其他的大国内美式民主都没有成功的个案。美式民主需要用辩证法来理解,就是美式民主另外应该包含无法实行民主的部分。苏联社会主义思维在斯大林时代已经由世界红色革命逐渐转向防止其联盟国家分裂,但最终分裂都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发生了。中国的问题则在于,对于和谐的概念过度引用,甚至需要把不和谐也纳入和谐的一部分,也就是讲和谐不是和稀泥,每一个人的和谐不是最终的目标。
  现在美国依然保持自身民主思想上的优势,而俄罗斯、中国则再次崛起。其中三国最大的特色在于,这三个国家的思想并不会为世界各国完全接受,其中美国最为明显。美国的民主思想除了在美国本土能够顺畅实行外,在其他东欧国家、俄罗斯、伊拉克、阿富汗及其他的非洲国家均无任何成功的记录。俄罗斯在1992
年实行短暂的亲美政策后,由于叶利钦下令攻打希望独立的车臣共和国,而使得美国与俄罗斯彻底决裂。这样在1995年后,叶利钦的智库基本上执行的是一套围绕在独联体国家范围内的整体战略思维。
  在这套思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俄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因为只有俄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俄罗斯和中国的边界地区才会稳定,并且中亚国家和中国的关系才会趋于稳定,不会使得中亚国家过度亲近中国,高加索地区的国家也会顾忌俄中的关系,不敢施行一边倒的亲美国和亲中国的政策。
  其实在1992
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对于俄罗斯的反感达到顶点,再加上俄亲美政策,把中亚国家视为俄罗斯战略的累赘。如果当时中国能够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将中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包括直接把吉尔吉斯斯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今天中国的东突厥斯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2000
年前,中国大约每一年投资5 到10
亿美元到吉尔吉斯,就可以完全掌握其国家的经济命脉,因为如果在吉尔吉斯的首都每一年建立一个到两个投资范围在2
亿美元的商贸圈,之后提升物流和加强矿产的开发与收购,就可以完全控制吉尔吉斯,但当时中国在吉尔吉斯最大的外资企业就是一个半死不活的航空公司分部和一家银行的支行。
年后,美国进入中亚,表面上进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其实真正的现实是牵制了中国的战略发展势力范围。东突厥斯坦的问题只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而已,甚至一些组织把组织能力和威信非常低的热比娅包装成东突厥斯坦的创始人,这基本上是美国复制干预俄罗斯车臣问题的模式。
  中国虽然执行和谐政策,但在国际政治面前,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其他的国家认为所谓和谐就是要让中国在国际纠纷中扮演角色,付出足够多的金钱,让大家来实现和谐。另外,中国整体缺乏评估自身周边国家战略合作趋势的能力,并且前瞻性不足。之前政府一般只会透过渠道对和台湾有邦交的国家相互之间展开金钱外交,但如何在中国周边地区实现有前瞻性的投资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中国能够在2000
年前确认两三个国家实现真正战略伙伴关系,那么现在中国的世界格局才不会毫无进展,甚至美中还走向了部分对抗的格局。
现在看来,毛泽东当时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实现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非洲国家的战略突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新三国演义,已经粉墨登场了!中国要想在美俄中三足鼎立的格局站住脚,不仅需要有一些国家不为政治、经济利益支持中国,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大智慧!
(声明:主要内容采自《大公报》大公评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扫三国的铁血军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